七侓长征

时间:2019-05-14 05:3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侓长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侓长征》。

第一篇:七侓长征

《七律 长征》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能正确读写“逶迤、磅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

体会诗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读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出示毛泽东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你想了解他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随着第八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先来学习第25课《长征》

2、板书课题,齐读。释题,再读。征是什么意思?(很长的路)那长征是什么意思?一起来读读。(长——征)出示路线图,体会长征的路途遥远和艰难。再读课题。

3、问:关于长征,你有多少了解?(三言两语介绍,能说多少说多少)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读(《长征》);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读(《长征》);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读(《长征》)。在亲历者和领导者——毛泽东笔下长征又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感知长征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36页,自己读读诗歌,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学习生字。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先看看本课的生字。(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对这些词,你有多少了解呢?(指名说,能说多少说多少)同学预习得真仔细,不会的没关系,我们待会还要讲到。

3、学读七律。谁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真好,读正确流利了。还有谁再来展示一下。(出示课件,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再自己读一读。谁来读读?(2名)请同学们跟着录音一起读读?

4、了解时代背景。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有谁知道?从哪知道?指名读课后资料袋。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学习全诗,深入长征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全诗的中心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板书),等闲是什么意思?(平常)

关于等闲,老师这有两个诗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 谦 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许光达)于谦把烈火焚烧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许光达把粉身碎骨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那诗中的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呢?(万水千山、远征难)

好,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红军是如何看待困难的?

2、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说说你的看法,怎么看出红军把困难当成平平常常的事?适时解释诗意)

观察这两个句子,看看有什么共同点?(夸张、比喻)这岭是什么样的岭?(逶迤,连绵千里、连绵不断等)这山又是什么样的山?(磅礴,高大雄伟、险峻陡峭等)

处处是悬崖峭壁,除了山还是山,红军可能在上面遇到些什么困难呢? 真是千难万险啊!可红军都把它当成平平常常的事,那在红军眼中这岭是怎样的岭?这山是怎样的山?

明明是巨大的困难,他们却说(只等闲),明明是悬崖峭壁,他们却说(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红军呢?带着感情读出来。真令人佩服,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面对山,红军不怕,面对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来,谁来读读说说感受。(围绕学生的感受,适时点拨诗意。)这句诗里有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一暖一寒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先说说暖,谁来?我们用一段资料来帮助理解。(课件出示: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到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穿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渡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面对汹涌的江水和狡猾的敌人,红军该怎样渡过金沙江呢?(课件出示: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回顾这段战斗历史,你有什么感受?读读这句。我们胜利了,读。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胜利了。一起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再说这寒,你是怎么理解的?桥长,水高又急,站在上面是什么感觉呢?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的战士犹如神兵天将,硬是“飞夺”了泸定桥,让我们再现这段历史画面吧!(播放影像)

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呢?读读句子(3)

“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我们来读读这句诗,女生轻松愉快地读上句,男生读下句,读出惊险,心惊之感。一起再来读一遍。

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此的险山恶水红军都渡过了,岷山就不在话下了。读读相关的诗句,说说你的感受。(结合学生的感受,适时点拨诗意。)你对岷山有何了解呢?(课件出示图片)越过岷山,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就胜利会师了。

透过“尽开颜”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读读这两句诗。我们透过视频来总结一下这惊心动魄的长征历程。

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这首诗会背了吗!

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

2、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大无畏的精神、英雄主义、乐观主义、藐视困难„„)

3、话说“新长征”

在现今生活中是否还需要“长征精神”呢?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在学习中发扬长征精神呢?

4、总结:伟大事件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锻造伟大人格,长征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承并发扬。建国以来,涌现出许多赞颂长征的作品,老师推荐大家去看看一部叫《长征》的电视剧,我这有该剧的主题曲,先让大家一睹为快,它的歌词就是《七律长征》,一起来欣赏。

五、布置作业,预示下课

1、背诵默写《七律 长征》

2、搜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其他诗篇,下节课我们要透过长征走近毛泽东。

《七律·长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下面我就刚才所执教的《七律·长征》一课进行说课,如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共编排了4篇课文。《七律·长征》是第一篇。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课标中对5、6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学会“礴、丸、岷”等三个生字。能正确认读 “磅礴、逶迤”等词语。

2、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这一点同时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对红军长征中英勇事迹缺乏切身感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为了圆满完成本课教学,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前搜集资料法,情景教学法,质疑问难法,同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板画,并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想象、朗读感悟等方法展开学习。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环节完成

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

1、出示毛泽东图片,从今天开始,我们就随着第八组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出示路线图,体会长征的路途遥远和艰难。再读课题。

3、介绍长征,二、检查预习,感知长征

三、学习全诗,深入长征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全诗的中心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板书),等闲是什么意思?(平常)

关于等闲,老师这有两个诗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件出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于 谦 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许光达)于谦把烈火焚烧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许光达把粉身碎骨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那诗中的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呢?(万水千山、远征难)

好,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诗歌,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红军是如何看待困难的?

2、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说说你的看法,怎么看出红军把困难当成平平常常的事?适时解释诗意)

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红军呢?带着感情读出来。真令人佩服,我们一起来读读诗句。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面对山,红军不怕,面对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来,谁来读读说说感受。(围绕学生的感受,适时点拨诗意。)这句诗里有一对反义词,是什么?这一暖一寒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先说说暖,再说这寒,你是怎么理解的?桥长,水高又急,站在上面是什么感觉呢?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面对着严峻的考验,我们的战士犹如神兵天将,硬是“飞夺”了泸定桥,让我们再现这段历史画面吧!(播放影像)

同学们,这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呢?读读句子(3)“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我们来读读这句诗,女生轻松愉快地读上句,男生读下句,读出惊险,心惊之感。一起再来读一遍。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如此的险山恶水红军都渡过了,岷山就不在话下了。读读相关的诗句,说说你的感受。(结合学生的感受,适时点拨诗意。)你对岷山有何了解呢?(课件出示图片)越过岷山,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就胜利会师了。

透过“尽开颜”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读读这两句诗。我们透过视频来总结一下这惊心动魄的长征历程。

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现今生活中是否还需要“长征精神”呢?作为一名学生,如何在学习中发扬长征精神呢?

总结:伟大事件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锻造伟大人格,长征精神值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继承并发扬。建国以来,涌现出许多赞颂长征的作品,老师推荐大家去看看一部叫《长征》的电视剧,我这有该剧的主题曲,先让大家一睹为快,它的歌词就是《七律长征》,一起来欣赏。总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品味,不读永远也得不到其中的神韵。纵观整堂课,我没有对这首诗进行逐字讲解,逐句分析,而始终把朗读贯穿整堂课,老师读,学生读,集体读,单独读,回环读,关注朗读的过程,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领悟,从而入情入境,达到与文本对话,与诗人相通的目的,生发出对红军战士豪迈、乐观情绪的赞叹。

当然我的课堂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国著名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曾经说过,他是用自己的一生来备课的,在他面前,在诸位教育同仁面前,我也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

谢谢大家!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以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教学突破口和主线,并借助彰显诗句意象和引进课外文字、视频资料等手段,让学生领悟长征的艰难险阻、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及其精神源泉。

2.通过师生合作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对仗和对比,并体会其好处。3.在领悟诗句所蕴含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内化诗歌语言。【设计意图】一共八句的诗歌,本来一课时可以完成教学。但教学《七律·长征》有特殊性:其一,必须更多地补充课外资料。由于诗句所反映的生活发生于七十多年前,距离现实生活,尤其是小学生的生活太遥远。第一课时除了常规的教学内容,如教学生字词,了解地名“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读准、读顺诗句,疏通诗句大意外,应适当补充有关长征的背景、长征的故事或影像资料以及长征路线图等,这样才能拉近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为学生真正走进诗句、走进诗人奠定基础。其二,这是学生迄今所学容量最大的旧体诗词。本诗词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第一首七律,一共八句,此前教材中的旧体诗词全都只有四句。同时,本诗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惯例此类课文也都安排两课时。所以这里做了两课时的安排,本设计为第二课时,以上是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课前准备

播放《七律·长征》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重温感受,初读诗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课间又听了歌曲。长征和红军将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预设:长征艰难、艰险,红军英勇无畏„„)

师:长征艰难,长征艰险;红军英勇,红军无畏。让我们带着这种种感受,一起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诗眼”为线,显象悟情 1.提领主线,感悟“诗眼”。(1)设疑问,引诗句。

师:漫漫长征,千难万险;红军将士,英勇无畏。诗中有两句就表现了这一点。这两句是?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齐读)

(2)合作读,悟写法。师:现在,我们来合作读。师(读):红军不怕远征难,生(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读):远征难。生(读):只等闲。师(读):难。生(读):闲。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了这诗句中藏着什么秘密?(预设:“远征难”和“只等闲”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师:你从这对比中,感悟到什么?(预设:尽管长征中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但红军战士却毫无畏惧,勇往直前。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师:谁来读这两句,要读出红军战士藐视困难、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指名读,评价。)

师:让我们一起读!(齐读)【设计意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揭示了全诗的主旨,其中的“远征难”“只等闲”更是全诗的“诗眼”。本设计率先把它拎出来作为解读诗句和教学的突破口,并贯穿全诗教学的始终,成为一条教学主线或总纲。这样,教学过程便焦点明晰,层次清楚,不枝不蔓。教法上,努力变常见的教师设问为师生合作朗读、读中发现,不仅让学生感悟到诗句表达的内涵,也让学生领悟诗句运用的写法,实现意文兼得。

(二)合作朗读,领悟颔联 1.过渡。

师:那么,漫漫征途上,红军战士把哪些“难”视为“等闲”之事呢?诗中有几个画面,形象描绘了远征之难。这几个画面是?──(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桥横铁索;岷山千里雪。)

2.走进“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师:让我们先走进“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这两幅画面中。谁来读?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指名读,齐读。)师:什么是逶迤?请看──

师:透过这画面,你看出逶迤的五岭是怎样的五岭?(预设:绵延不断的五岭、连绵不绝的五岭、连绵起伏的五岭、看不到边的五岭。)

师:我们一起来读──“五岭逶迤”,请读出那种连绵不断的感觉来。(齐读)

师:看,这就是磅礴的乌蒙──

师:伟人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读到这样的诗句,你能为“磅礴”换一个词吗?(预设:高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师:通过换词,老师觉得,同学们已经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磅礴”。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乌蒙磅礴”,请读出乌蒙山的高大、巍峨、高耸入云的气势。(生齐读)

师:在这“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中,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学到的和课外了解到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预设:道路难走;缺吃少穿;山区气候炎热或寒冷;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生病、伤亡„„)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想象,述说了红军遇到的困难。《长征组歌》中有几句歌词做了这样真实而概括的描述。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突破封锁线》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zhòng)兵,压黔(qián)境。──《四渡赤水出奇兵》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述说了种种困难,这些歌词也描绘了种种困难,真是千难万险哪!用诗句中的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生:远征难。

3.了解诗句写法,感悟红军精神。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这上下两句之间,藏着一个秘密。现在我们来合作读。通过读,看看大家是不是能够发现。

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五岭逶迤。生(读):乌蒙磅礴。师(读):腾细浪。生(读):走泥丸。

师:现在,我们换个方式再次合作读。(读)五岭。生(读):乌蒙。师(读):逶迤。生(读):磅礴。师(读):腾。生(读):走。师(读):细浪。生(读):泥丸。

师(读):五岭逶迤腾细浪,生(读):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就这样读着、读着,在这两句之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上一句用名词,下一句也是名词,上一句用动词,下一句也用动词。上下两句是相对的,好像在二年级课文《对对子》里学过„„)

师:是的,这两句就是对对子,两两相对,用词和结构都是对称的。现在,同学们合作读,全体男生读上句,全体女生读下句,要读出对称的整齐之美。

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全体女生)乌蒙磅礴走泥丸。(全体男生)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上下两句之间的秘密。其实,这两句中的每一句,都还有一个秘密。现在,我们再来合作读,看看谁还有新发现。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师(读):逶迤。生(读):细浪。出示──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读):磅礴。生(读):泥丸。

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诗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师:是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深究起来,这两句都隐含两个字:“大”和“小”。哪些词隐含了“大”?哪些词隐含着“小”?(生述)

师:逶迤、磅礴,写出在现实中的山是多么的“大”;细浪、泥丸,写出红军心里的山是多么的“小”。“大”和“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过这对比,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红军的坚忍不拔、乐观无畏、英勇顽强„„)

师:写山的“大”,显示红军长征之难;写山的“小”,显示红军之不怕。极大和极小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发现,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起的细浪;高大巍峨的乌蒙,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滚动的泥丸。用诗句中的三个字来概括,就是──

生:只等闲。

师:面对艰难,红军是如此毫不畏惧、从容不迫!难怪诗人这样赞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齐读)

【设计意图】这两句写“山”,从一个层面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内涵具体化。与所有律诗一样,颔联写法上运用了对偶。此外,这一联还运用“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等意象显示“远征难”,用“细浪”“泥丸”等意象显示红军的“只等闲”,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根据这一联的表达特点,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让学生直观了解对偶和对比,并体会其好处。用意象传情达意是诗歌的共性,显象得意是体现诗歌个性的教法。但本诗一共有八句,句句、处处显象得意,不可能也不必要。为了因句而异,也为了不平均使用力气,这一联的“意象”显现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也有所涉及,做法有二:一是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并想象红军通过时的艰难,二是借助其他诗句或歌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等,使“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的意象更加丰富和丰满,“远征难”也就变得触手可及,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三)呈现情境,感悟颈联 1.过渡。

师:“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除此之外,红军还将其他种种困难视为等闲之事。让我们走进另外两个画面。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师: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一读。2.引导质疑。

师:读了这两句,你有什么疑问?(预设:云崖为什么会“暖”?铁索为什么会“寒”?)

3.引用资料感悟“暖”。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水拍云崖”为何会“暖”呢?下面有一段资料,相信大家看了以后,会有所感悟。

师:读了这则资料,谁来说说,红军靠什么渡过金沙江?(预设:勇气、智慧。)

师:尽管金沙江地势险要,又有敌人重兵把守,但红军将士凭借超凡的勇气和智慧,顺利渡江。想一想,此时此刻,红军将士的心情怎样?(预设:高兴、喜悦。)

师:这种心情,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这就是── 生:暖。

师:我们一起读,要读出红军将士此时此刻的心情──金沙水拍云崖暖。(齐读)

4.显现意象感悟“寒”。(1)感悟“寒”意之一。师:那么,“桥横铁索”为什么会“寒”?这“寒”字到底包括了什么意思?请看──

师:假如你就站在这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桥头,往下看,你会看见了什么?(预设:奔腾的江水翻卷着滔滔的白浪„„)

师:假如你就站在这泸定桥桥头,往前看,你会看见了什么?(预设:只有十三根寒光闪闪的铁索横在江面„„)

师:人行走在这样的桥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生述)

师:假如你必须马上走过这座桥,你的心情怎样?(预设:胆战心惊──胆寒。)

师:翻着白浪的江水,闪着寒光的铁索,足以让人心惊,使人胆寒。全体女生们,大家一起读,要读出心惊胆寒的感觉──大渡桥横铁索寒。(女生齐读)

(2)感悟“寒”意之二。

师:除了“胆寒”外,“寒”字还包括了什么意思呢?相信同学们看了下面的视频,会有新的感悟。播放“飞夺泸定桥”电影画面片段。

师:看到这段视频,你会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这场战斗?(激烈、惨烈、残酷„„)

师:这是一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殊死搏斗,这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战斗结束后,看,这泸定桥的铁索上似乎还残留硝烟、弹痕和战士们的鲜血。面对这铁索,你的心情怎样?(难过、悲痛、悲伤„„)

师:诗中有一个字,就概括了同学们的这种种心情。这个字就是── 生:寒。

师:全体男生们,大家一起读,请读出“寒”所概括的种种心情──大渡桥横铁索寒。(男生齐读)

5.小结。师:同学们,“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金沙水拍”“桥横铁索”,更难。但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战胜困难的不同结果,红军战士也会有不同的心情。我们一起读这两句,要读出两种不同的心情。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齐读)

师:但是,千难万险──无论是险恶的山水,还是猛烈的炮火,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齐读)

【设计意图】教学本诗,领悟“暖”和“寒”的含义是公认的难点。虽然“暖”和“寒”都是表达心境,但造成理解困难的原因却不完全一样。“桥横铁索”画面就可让人产生“寒”之心境;而“暖”却源自“金沙水拍”背后的故事,仅凭画面不足以让人产生“暖”之感。所以,用以破解难点的方法也不一样。教“暖”引述背后的故事,教“寒”则用彰显意象的方法──而这正是体现诗歌特点的教法。

(四)想象画面,感悟尾联 1.过渡。

师:同学们,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出示──

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行程2万5000里。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

师:尽管“‘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难;‘金沙水拍’‘桥横铁索’更难”,但都不是长征途中的最难。现在,让我们走进“岷山千里雪”的画面中,这是长征途最艰难、最悲壮的征程之一。──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出示,齐读)

2.想象练笔。

师:这就是岷山千里雪──(在这两幅画的基础上,再配上风声大作、大雪纷飞的具有动态效果的画面或狂风大雪的音效。接着幕后响起《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开头几句作为背景音乐──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师: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请你用耳聆听,用眼细观,你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结合课前的了解,并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行进在这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高山上,红军将士将发生什么?然后把听到、看到和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练笔卡── 写后交流。3.感悟精神。

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练笔,我们看到了红军翻越雪山时那艰难和悲壮的一幕幕。但诗中有两个词却告诉我们,红军将士怎么面对“岷山千里雪”。这两个词是?──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再次出示)反馈:“喜”“开颜”。师:苦难成为过去,欣喜洋溢心间。我们一起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齐读)

师:透过这“喜”字,你体会到什么?(生述)

师:同学们,这种种感受和体会,用诗中的话说,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出示,齐读。)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有两个要点:一是,首先引述资料,将诗中的五个典型画面引向纵深,让学生对长征之难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二是,在想象基础上练笔,既丰富了“岷山千里雪”的画面,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长征之难,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三)适度延伸,升华主题

师:学到这,老师有一个问题──远征如此艰险,红军却能等闲视之,他们的精神力量来自何方?(预设:这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小学生一般难以作答。)师:我们先来读一读《长征组歌》中《过雪山草地》的歌词,读后应该会有所发现──

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zhān)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师:“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诗中有一句话就揭示了答案。这句诗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生答)

师:结合当时的背景,请大家想一想,红军的理想是什么?先在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预设:推翻旧社会、旧制度;消灭世上所有的不平;建设新中国;让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师:推翻旧社会,建设新中国,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红军的理想。正是这种理想,让红军有了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意志,有了乐观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红军正是在“高于天”的崇高理想的支持下,才跨过万水千山,战胜种种天险,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用毅力和意志、鲜血和生命,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奇迹。

【设计意图】现有的教学设计都没有这个环节。若删去这个教学环节,学生对主题的感悟便仅仅停留在红军英勇无畏即“红军是非常之人”上。而红军为什么是这样的人?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年代和优裕生活环境中的小学生,可能也难以理解。增加了这个环节,红军的精神来自何方便得到清楚揭示,诗歌的主题便得到升华。

(四)背诵诗句,内化语言 师:《七律·长征》是英雄的颂歌、胜利的颂歌,是撼人心魄的精神颂歌,也是视死如归的慷慨悲歌!让我们满怀感动和崇敬,重温诗句,跟随伟人毛泽东重走一次长征。

师:面对跨越半个中国的漫漫征程,面对千山万水中的千难万险,伟人毛泽东用了两句诗表达他和红军将士的豪情。这两句是──红军不拍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学生背)

师(出示──五岭山脉、乌蒙山图片):连绵不断、巍峨险峻的群山,见证了长征的艰难,也见证了红军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全体女生们──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女生背)

师(出示──金沙江、泸定桥图片):这两条水记录着两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战斗,也抒发了毛泽东和红军将士们的两种不同心境。全体男生们──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男生背)

师(出示──岷山千里雪图片):这是最艰难的一段历程,但战胜艰难,胜利就在前头!全体同学──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体学生)

【设计意图】以灵动的方式,让学生背诵课文,内化语言。其中,教师的提示语和引导语,具有对全诗和全课进行小结和回顾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从诵读全诗开始,在背诵全诗中结束,有首尾呼应之美。

第二篇:论红七军的长征精神

论红七军的“长征”精神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拉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西境内武装反抗反动统治的伟大革命序幕。红七军作为百色起义所建立起来的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短短有建制的近两年内,它英勇善战,百折不挠,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百色起义之后的红七军征战历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9年12月至1929年1930年1月,保卫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第二阶段、1930年2月至1930年10月,转战黔桂边;

第三阶段、1930年11月至1931年7月,“长征”北上江西。

百色起义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和异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有益于后人的敬仰和对后人的教育意义。作为百色起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七军的“长征”精神亦将永放光芒,泽被后人。狭义上的红七军“长征”是指1930年10月红八军第一纵队编入红七军之后,红七军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的征程,行程达一万二千余里。广义的红七军“长征”应该包括红八军第一纵队1930年3月出师征剿靖西,因内部叛变,与红八军军部失去联系后,转战桂滇黔边,行程达七千余里,1930年10月编入红七军的历程和1930年11月之后的红七军北上江西会合中央红军的历程。整个红七军的“长征”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一路上,他们不畏险阻,排除万难,发扬高尚的无产阶级革命奉献精神,最终完成与中央红军会合的目标。在这过程中,造就了永载革命史册的红七军“长征”精神。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是红七军“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百色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的,红七军是在百色起义之后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基于此,党的各项基本工作方针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得以在红七军全面贯彻。党员干部是红七军中的坚强柱石。红七军从建立之始就将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位,将支部建到连队,保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时建立政治委员制度和各级士兵委员会,以保证官兵平等。1931年1月,红七军经过艰苦转战,抵达全州县。前委在此召开会议,总结离开根据地以来的经验教训。经过邓小平等同志的努力说服,前委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计划转向湘粤边,并将十九、二十两个师编成三个团。这是红七军前委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解决了战略方针的失误,是红七军得以幸存的重要条件。

第二、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志是红七军“长征”胜利的可靠保证。红八军第一纵队在凌云彩村遭遇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且是处于不利的战斗地域,但是红八军的将士浴血奋战,终于在敌人的层层包围中冲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继续转移。在转移的途中又是人烟稀少,补给困难,部队减员严重。部队中出现悲观动摇情绪,但是在党的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之后,部队的士气提升,最终完成与红七军的会合。1930年12月,红七军受“左”倾错误影响,在攻击天河和武冈未果且自己受到很大程度消耗的情况后,又在极度疲劳和给养不足的情况下长途奔袭占领全州。在1932年1月,红七军从湖南道县转战江华,时至寒冬,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红军将士仅着单衣,靠坚强的意志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

第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团结在党委周围、人民军队忠于党,是红七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在艰苦的革命根据地初创阶段,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其得以建立的重要原因。而在军队的征战过程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显重要。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是红军最为可靠的力量。党对军队的领导使得党的纪律在红军中贯彻。这是红七军能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保持人民军队本色的重要原因。真正的人民军队才能够战无不胜,争取更大的胜利。

红七军“长征”的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划下浓重一笔。红七军的“长征”绝不仅仅是一支地方红军与中央红军会合的过程这么简单。它是红七军在受“左”倾错误影响的情况下,在攻击大城市的目标无果之后,一路为寻求更好的发展而斗争;是在反动军队层层的阻扰之下和不断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之后与中央红军会合的长途征

程。红七军“长征”的胜利完成,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异常显著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首先,红七军的“长征”培养了一批久经考验的党的优秀指战员。经过一万二千余里的艰苦奋战,红七军由最初出发是7000多人的队伍,到与中央红军会合时仅剩下2000余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幸存下来的这2000余人,都是党的优秀儿女,是红军的骨干力量,是不可多得的革命精华。第二,红七军的“长征”为之后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红七军与中央红军会合之后,参加了中央红军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七军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中央红军长征。原经历长途征战考验的红七军将士们,在中央红军长征的途中,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积极发挥个人作用,以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央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第三、红七军的“长征”保持了共产党和红军的良好形象,在普通贫苦百姓的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无论是红八军第一纵队还是红七军的主力部队,在转战的过程中,虽然自身条件异常艰苦,但是都是纪律严明,对普通民众秋毫无犯,而且常还接济贫苦百姓,没有犯流寇主义,这在客观上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良好形象,使得更多的百姓支持党的各项工作。最后,红七军的“长征”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精神丰碑。红七军的“长征”是一部史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等是红七军“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时间如何变迁,“长征”精神将会永发光彩,激励后人。在目前,全区各族人民正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而努力奋斗过程中,百色也正处在“四地一带一枢纽”发展思路的指引下奋力前进中。正是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全区人民更需要发挥百色起义精神和红七军“长征”精神,努力奋斗,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目标。

附:

个人简介:吴熙威,1985年出生,男,苗族,广西乐业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发展。

通信地址:广西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思想政治教育班 邮编530006 电话:***

第三篇: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

什么是自律呢?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的遵守规则,执行计划,信守诺言,自觉主动地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侓成就人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1

自律对我来说是个陌生而且遥远的词语。我往往做不到自律,但又知道一件事的对与错,也知道约束不了自己的后果,可往往欲望还是压抑了自律。

我酷爱读书,一拿到喜欢的书就爱不释手,可以一直看到结束,坐上一整天。如果谁突然打断,我会先是很生气,然后非常想看下面的内容,不计后果、想方设法去看。

一次,我看了一本很好笑的漫画书,但妈妈喊我去复习,我只好放下书本,极不情愿地拿起语文书。复习了一会儿,我不禁又想起刚刚没看完的漫画,想要继续看。过了一会儿,我听到妈妈在打电话,机会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跳下椅子,走出卧室,来到客厅,悄悄地抽出漫画,听妈妈还在打电话,脚底抹油,赶紧溜走。

我把语文书套在外面,漫画藏在里面,竖起语文书的最后一页,让妈妈以为我在认真复习。看书还不能好好看,提心吊胆的,耳朵也得竖起来倾听,听觉能力提高好几倍。听见妈妈房间里传出的说话声,我悬着的新稍稍放下了一点儿。听到妈妈的谈话快结束时,我心里提醒自己该放下书本了,但心中一直有个小声音在说“在等等,不会有事的,再看一会儿吧!”不知怎么回事儿,一等再等,一看再看,放纵着自己的欲望。

脚步声渐近,我连忙把漫画合上,放在语文书下,继续复习。等脚步声走远,我舒了一口气,拿出书继续看。这本漫画就在提心吊胆中看完,塞进书堆中,一切都做好后,才发现自己已惊出冷汗。

这样的阅读并不能使我痛快,反而要十分紧张,还不如复习好了,光明正大地读。其?a href='//www.xiexiebang.com/fanwen/address/hunjiasangqu/' target='_blank'>悼词槊挥斜匾远粒梢院吐杪杷狄幌拢侠戆才哦潦槭奔洌部梢栽谛菹⑹奔湓亩粒陌怖淼玫囟痢?/p>

有时候我写英语时,妈妈不在家,也会偷偷摸摸地看电视。被妈妈批评之后,我开始自律,提醒、监督自己不许看电视。慢慢地我就不会再想着电视,先把英语认真写好,省略了改正的步骤,节省出时间安心看电视。

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早做了早玩。抓紧时间把要事快速完成,剩下的就是自己的娱乐时间。反之,做事拖呀、磨呀,浪费的就是自己玩的时间,不如早点做完,就多出了玩的时间。或者可以给自己写一个时间计划,一天的事情都做完了,就可以尽情地玩了,何乐而不为呢?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2

人们渴望自由,喜欢那种随性风流,无忧无虑的日子,不想被规则拘束。自律,这看上去不就是自己管好自己嘛,有何难处,但我却明白真正律有多困难,这背后将放弃多少玩耍,克制多少自己的欲望,又该经过几番内心挣扎。

举谢老师说过的一个例子:我想写随笔,但同时我很想玩。这时,聪明且会思考的人一般选择随笔,先完成了随笔,剩下时间搭配就自由了许多,反而,如果先进行了玩耍,似乎写随笔的时间就遥遥无期,酣畅淋漓玩耍后又要写随笔,似乎就加上了一层约束。

小学毕业时,老师告诉我们她经常给我们说得六个字: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管好很难,就更无需去管理别人。所以,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风吹草动就不足以动摇一颗自律的心,一颗认真学习的心。学会了自律,就把自由推进了一大步。应该做到的,是在玩与学之间划清界线,是在动与静中选择后者,是在苦与乐中先执行困苦,是在累与闲中拒绝安谧……做到没人监督却依然按时完成,做到合理安排时间遵守规则,做到面临诱感依能够安分守己,做到控制快乐和欲望选择努力。

自律并不简单,当一个人可以真正的学会自律,那他自由的天空一定会越来越辽阔,自律和自由配对,成为一个自律于己的人,走在唠叨前面,身上扛着向自律进发的态度,一步一步做位发光的人,自由的存在就是随着自律的人,你有多自律,你就有多自由。自律的人往往不用担心时间艰制,不用忧愁行动不便,不用害怕努力没有回报。

成为自律的人,时机与运气只是一时,学会控制,踏实走好每一步,让自由的最高境界成为我努力的方向。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3

新学期已经开始,今年学校进行了教育改革,将课程改成了上午五节课与下午四节练习课。其实这本像是一场赌局,因为下午的四节练习课赌的正是同学们的自律。无论是对升学率还是我们都是极大的挑战,那些自觉、自律、认真的同学可以竿头直上、日就月将,而那些不自觉的同学更会退行千里、雪上加霜。可以说这个决定是一场意志的磨炼,你准备好了吗?

在当今社会,最靠谱的不是你有多少金钱,你有多大靠山,而是你是否是个优秀、自律的人。人们说:“自律的人最可怕。”这是为何?难道是自律的人凶残无比吗?不,不是的。人们所畏惧的是那颗积极向上、不受干扰、严于律己的心啊。有一颗自律的心,你不怕世间的诱惑;有一颗自律的心,你不惧前路的艰险;有一颗自律的心,你不缺高尚的友人。你说自律是多么强大,你视他人所追求的的功名利禄为粪土,你可以比别人的内心更强大、坚定,你比别人更优秀,那么,养成自律的习惯何乐而不为呢?

自律的人往往是优秀的、大有作为的人。就如曾国藩,一个幼年时笨到读了百遍的课文都无法背诵的人,后来居然成为清朝中兴之臣,这真是让人大吃一惊。他为何有如此成就?如果他幼年时期没有自觉地学习而去安逸享乐,他会如此名震四方吗?曾国藩曾经有好色的缺点,为了改正每天写日记责骂自己禽兽不如,以此警醒自我。从他开始写日记起,他从未断过,直到临死前一天还在写,你说这样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是多么令人敬畏。他将极致的自律贯穿到底,人们怎能不会称他为“半个圣人”呢?他的一生正印证了苏轼的一句话:“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曾国藩的《诫子书》中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自律之难,难于精心,难于不受纷扰。若能严于律己,方能秀出班行!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4

自律,是一门从先秦就开始的一门学问。《礼记》中记载:“君子必慎其独也。”“慎”即“心真”,“独”指“独处”,独处之时仍旧心真,谨慎行事。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唐代张九龄在《贬韩朝宗洪州刺史制》曾说到:“不能自律,何以正人?”明代的大学士徐溥就是自律的典范。他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地,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后来为官,他还一直保留着这一习惯。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正是因为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品德,最终才成为了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拥有了自律,我们就可以取得长足进步,走向成功,古今皆如此。大家都应该知道鲁迅刻“早”的故事吧。鲁迅自幼勤奋好学,但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入狱,父亲患病,他为了生计经常奔走于当铺、药铺之间。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可不许迟到!”他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默默地回到书桌前,刻了个“早”字。后来,父亲的病更重了,他更是频繁地到当铺典当物品,再到药铺买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按时到达私塾,看到书桌上的“早”字,非常欣慰。正是凭着自律,长大后他也愈发优秀,在文坛上留下了不朽的杰作,成为时代领袖、民族之魂!

虽然我们还只是中学生,但同样需要自律。老师不在班时,我们要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写作业遇到难题时,不是想着搜答案,而是深入思考,独立解决;课堂讲解再无趣,也不会走神,而是坚持听下去。学习上如此,生活中也如此:无论多紧急,也会遵守交通秩序;时间再匆忙,也要坚持阅读;即使不喜欢,也不肆意评论他人……

自律能让我们抵制不良诱惑,不仅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益,对于我们今后走上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让自律成为我们隐形的翅膀,带领我们飞向更广阔的天空。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5

习惯就是源于良好的自我培养。只要有了习惯,才会有自律。自己约束自己,要求自己,要学会这样做,如果做到了这个高尚的境界,你就成功了。

做人,就要做一个律己的人。有一些人,每当无人监管的时候,就会放纵自己,这就是不会自己管好自己的人,人在和不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子;但有些人,就很有自律的能力,不管有没有监督,自己始终都是很有控制力,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这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成功。

我们身边就有很经典的事例:

周末时,有些同学的家长不在家,自己就随意、大胆地放纵自己,沉迷于网络世界,不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作业草草糊完,就开始玩得不亦乐乎;但有些同学却和这些贪玩的同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业依然认真完成,干自己该干的事情。这就是律己,是养成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很重要。

还有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是非常自律的人,他的母亲生病,鲁迅每天起早给母亲抓药,结果有一天他上学迟到了,先生非常生气,所以,鲁迅为了警醒自己,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那以后,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过。这就是他自律的表现。

是啊!习惯律己,只要有了习惯,才能律己。有些人就是缺少这样的东西。不管是学习,还是做其他的任何事,都要讲究一个习惯,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这个社会上的人们没有了习惯和自律,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极其混乱,人们会无法正常生活下去。

养成自律的习惯,提高自律的能力。好习惯会成就一生,快为之奋斗吧!

高二自侓成就人生800字作文

第四篇:长征

看了电影《我的长征》之后,有几点体会。(一)比比过去,看看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确实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要有满足感,要更加努力地发奋工作和创业。(二)红军长征之所以胜利,就是具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定正义事业必然胜利,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信心、有决心,坚韧不拔,直至成功。(三)战争年代夺取胜利,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平建设时期除了具备工作热情之外,也要讲究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加之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才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四)想想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的东西不能抛弃吗?(五)红军长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大力加强党的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就我们来说,每个人每个单位都要顾全大局,严肃纪律,紧密团结,大力提倡团队精神,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六)弘扬长征精神,就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潘洪才

红军离开井岗山,狂轰烂炸硝烟伴。遵义会议乾坤转,节节胜利喜空前。为插红旗遍全球,转危为安去延安。尾追堵截何所惧,英勇壮烈好儿男。步调一致跟着走,两万五千陕北见。雄鸡一唱天下白,九州同贺庆团圆。改革开放攀高峰,三中全会领航船。三个代表聚民心,和谐小康谋发展。前人植树江山建,今辈乘凉满足感。想想先烈比比咱,清正廉洁谱新篇。

-----------张鹤松

红军长征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我们要把这段历史把这种精神真正融入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转化为振兴祖国、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具体到实际生活中就是要尽职尽责,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干好本职工作,弘扬长征精神,勇做红军传人,把我市的房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为聊城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赵华丽

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顾大局、讲奉献,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为人民群众服好务,为我市房管事业贡献一生。

-----------张庆涛

红军长征所体现的“五种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们生活在革命先驱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和平年代里,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知荣识耻,努力学习,争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肖 勇

长征胜利七十载,华夏子孙铸和谐。追忆红军夺天堑,羞死当年石达开。少小参军跟着走,心贴党旗是娘怀。而今再闯两万五,定叫韬光耀四海。

------------王德亭

影片《我的长征》观后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历史影片——《我的长征》。这部影片是从一个小主人公的角度来讲述他眼中的长征。里面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战英雄浴血奋战的故事。在观看这部影片时,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日军来侵略时,我军将士们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可是,面前的景象却令人心痛:士兵们冒着枪林弹雨打敌人,四周血流成河,血花四溅,惨不忍睹。我想,只要是有点良知的中国人,肯定会替这些牺牲的战士而感到惋惜。看到这些景象,勾起我心中思绪一片:我想到了五星红旗,想到了红领巾。它们都是用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当我看到瑞伢子把上次停电用剩的蜡烛头包好时,我被他这种节约的精神感动了。现在,有哪些人会懂得珍惜,会把用剩的东西包好?我想应该不会有了吧。即使有,也很少吧。可是我们不能忘了,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正是靠他们这样一点一点的节约、英勇奋战而创造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也就没有繁荣昌盛的今天!他们的这种行为令人敬佩,值得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学习。

长征途中,能和自己的战友一起抗战,是快乐的;当你的亲人相继牺牲时,是痛苦的。正如影片开头那一位老人所说:“长征,是我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我最痛苦的时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基本上都是饿肚子的。有时,一把炒黄豆都能分五六个人呢。如果能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吃饱喝足,那他们打起仗来肯定会更加英勇。现在,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可口的饭菜。每天都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简直就处在人间仙境了。如果我们每天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那他们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当红军遇到土匪时,他们用一片赤诚来对待,最终把他们感化了,他们在一起载歌载舞。我想我们也应该这样,用一片赤诚之心来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红军们,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一颗“星”!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讲述了长征经历者王瑞老人回忆自己年轻时在长征时与敌人进行生死战斗的历程。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给我们上了一堂历史教育课,影片中那腥风血雨的场面令我震撼。

最难忘的要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场面了,红军要经过桥面十三根铁索,,面对桥下水流湍急的泸定桥,他们不退缩,面对敌军的枪林弹雨,他们不畏惧,凭着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铺开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红军战士这种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缺少的吗?今天,我们已成了笼中之鸟,经不起磨练,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甚至逃避。在这些红军战士面前,我们应该感到羞愧!我想,今天我们不需要再去飞夺泸定桥,不需要去四渡赤水河,但长征精神不能丢,要让它永驻人心,发扬光大。革命先烈用血肉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可贵的红军精神,才能去迎接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的挑战。

想想长征二万五,看看革命老前辈,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我们的斗志正受到鼓舞。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你感觉到了吗?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你看到了吗?那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抖擞精神。

在影片末尾,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时刻鼓励着我,要勇往直前,不退缩。我们应该学习红军战士这种可贵的精神,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观看电影《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全体五年级师生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红军长征时的千辛万苦,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它歌颂。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红军老战士回忆当年长征时的情景: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夺取泸定桥、过草地、翻雪山的艰苦岁月。在我看来,最悲壮的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场面了。一座泸定桥只有几十根的铁链相连而成,红军战士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匍匐前进,桥那边敌人的机枪还在疯狂地扫射着,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而且,桥底下是湍急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地流着,整个场面,惊天动地。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没有后退,仍然勇敢地向前爬去。一位班长突然被子弹打中,深受重伤,血从身上流了下来,他一只手抓住铁链,而另一只手慢慢地滑了下来,最终还是坚持不住了,落入了大江之中,壮烈牺牲了。最后,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夺取了泸定桥。看到这里,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看着红军战士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看着他们穿着破草鞋过草地翻雪山,我这才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是啊,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为了革命胜利,他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牺牲了多少的生命!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是受益匪浅,作为生活在新中国社会的一员,我真正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不怕困难,将来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影片——我的长征。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小主人公李瑞在16岁时就失去了父母。在那战火硝烟的年代,李瑞和他的姐姐、准姐夫不顾危险,参加了红军。当时非常艰辛,红军的装备远远不及国民党。红军为了不走错路,踏上了长征之路。经过娄山关时,王瑞一连打死了6个敌人,毛主席和王瑞的姐姐、准姐夫都非常高兴。可就在这之后,王瑞的姐姐死了,王瑞和他的准姐夫痛不欲生。不过,他们终于重新又振作起来,向前出发了。在他们到达泸定时,和国民党在铁索桥上打了一架。铁索桥上遍地尸体,桥下茫茫江水。一旦击中,就没有存活的可能。虽然情势恶劣,可红军还是奋不顾身,努力消灭敌人。“嘣”„„此时,致命的一枪击中了王瑞姐夫的胸膛。王瑞失去了所有的亲人,王瑞的脸上全都是眼泪,他看着姐夫从铁索桥上掉到了江水里。红军胜利了,可王瑞却成了孤儿。接着,红军面对重重考验,过雪山、过草地„„打败了敌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到了现在。王瑞当时16岁,就要面临一次又一次亲人的死亡,接受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就连比他大好几倍的人都承受不了。如果换成我们,也许会被二千三百多公里的路累倒,也许,会不敢听到亲人逝世的消息,也许,会被敌人的强大阵容吓得不敢前进,也许,会让那没饭吃没水喝的日子折磨的无法生存„„当时红军却团结互助,以那强烈的爱国精神走完危险曲折的路。

王瑞和我们还有着物质上的不同。我们整天大鱼大肉、饭菜不愁,饭桌上常常有仔细烹饪的美食,还经常吃各种维生素片,提高体质。而王瑞却整天有饭无肉、粮食紧缺,能吃饱就已经非常满足了,而整天有鱼有肉的日子更是红军们不敢奢望的。我们有的同学只要有一点小病,就到医院里去看病,就请假不上课,而王瑞和他的战友们,当时有些人快要死了还没能进行手术„„

长征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也正是革命先辈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才让中国逐渐强大起来。

电影《我的长征》观后感

十一月十七日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六年级学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九十多分钟的一场电影好似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剧情是这样的。

十五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全家八口人,四个人被敌军打死,剩下的四个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我们的军队死伤无数。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但是父亲和连长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 湘江突围的悲痛激发了王瑞和红军战士们更加强烈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赢得了长征中的第一次大胜仗——娄山关大捷。

一天清晨,战士们被紧急集合号惊醒。指导员对战士们下达战斗任务:反动派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立刻出发解救。突发的事件把王瑞吓呆了,他的姐姐就是野战医院的护士。

姐姐牺牲了。王瑞在长征路上失去了第二个亲人.红军需要渡过天险大渡河,三条小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王瑞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只有这样,红军才能通过天险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着大雨,悬崖下的羊肠小道,道路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强行前进,因为对岸就是去增援的敌人,如果让增援的敌人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而红军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毅力,仍旧冒雨、踩着泥泞前进。终于在次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黎明时分的泸定桥一片静悄悄。桥板被敌人拆去,只剩下十三根光溜溜的铁索,挂于离水面十几米高的两岸;桥下水势凶猛,一旦掉下去就没命了。二十名红军号兵被集中起来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冲锋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十二位红军突击队员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王瑞最后一位亲人——姐夫肖德昌牺牲了,从悬空的铁索上中弹跌落到汹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长达尔火——这位参加红军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弹痕累累的红旗插上桥头堡时,也被流弹击中,挺立在桥头堡一动不动,手里仍旧高举着那弹痕累累的红旗,头上那把长发随风飘来、飘去„„ 王瑞在硝烟尚未散尽的泸定桥头再次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轻轻地为王瑞梳理着被烟火烧焦的头发,轻声感叹:“有红军这样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呢?”王瑞经受了艰难困苦、血泪战火的磨砺后成长起来了。

七十年后,白发苍苍的王瑞老人重新走上了长征路,点燃了他七十年前珍藏的蜡烛头,象征着革命的圣火,永不泯灭!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造的壮丽史诗,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光辉篇章。七十年岁月流逝,但红军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长征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依然让我们心潮激荡、热血澎湃,激励着我们进行新的长征。

我作为一名学生,就要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不要怕吃苦。明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与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我们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名合格的接班人!

点燃历史的蜡烛,珍惜美好的生活

——观《我的长征》有感

周五下午,我们初一年段的同学在大课教室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位红军老战士靠在飞往遵义飞机的窗前回忆起了当年长征的情景:回忆了在遵义与毛主席谈话的场景,飞夺泸定桥等战斗的时刻,同时也回忆了因失去一位位亲人、战友而痛哭流涕的场景,穿着破鞋连夜赶路的时刻„„最后,这位红军老战士把以前从遵义带走的蜡烛有重新点燃了。看完这部电影,我陷入了沉思。

看着前辈们为了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看着前辈们穿着破草鞋赶路,看着红军战士们与少数民族朋友们亲如一家,看着他们为了长征而“舍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我这才感受到红军长征的不易,也看到红军队伍纪律的严明。作为生活在现代新中国社会的一员,我真正感受到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美好的生活,时时刻刻用红军纪律约束自己,用红军的精神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人。雷锋就是一个严以律己、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就因为他珍惜、热爱老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美好的生活,才具有了这种精神与品质。点燃历史的蜡烛,指引前进的方向,珍惜美好的生活,挑起社会的重担。从现在开始,我们应时时牢记先辈遗训,学习红军精神,为更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永远的英雄

——观《我的长征》有感

“在我的记忆里,最幸福的是我的长征;最痛苦的也是的长征„”这是电影刚拉开序幕,一们老人在飞机上回忆自已曾走过的长征历程所说的一句深入人心的话。他是那样的沧桑,那样的惆怅„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一们红军的长征历程。对于他而言,长征是幸福的,也是最痛苦。幸福的是他与毛主席、战友、自已的亲人欲血奋战,战胜了敌人,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痛苦的是,在长征中,他失去了自已的亲人、战友„

《我的长征》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场面令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有的场面让人悲痛欲绝,泪如雨下。它时而使人恐惧揪心,时而使人伤感忧郁,时而又引人发笑,时而又使人陷入思忖„

在我看来,最悲壮的场面莫过于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了。一座泸定桥只有几十根的铁链相连而成,红军在桥头,桥尾是危险的敌人阵区。桥底下是湍急的长江水,奔腾不息哗哗地流着,惊天动地。几个打头阵的红军匍匐前进,等待他们的是前头敌人弹如雨林的袭击。红军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稍不小心就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没有后退,不停地向前方爬去。他们难道不知道前面的危险吗?不是的,每位红军心里都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危险,可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拿下这个根据地,他们头也不回地向前。一位班长突然被子弹打中,深受重伤,血从身上流下来,一只手紧紧地抓住铁链,而另一只手慢慢地滑了下来,最终他坚持不住了,落入了大江之中,壮丽牺牲了。看到这里,怎不叫人滴下泪水?怎不叫人感动?

曾几何时,自已学过一篇文章,名为《飞夺泸淀桥》,那时就被红军英勇的气势感动了,而今天看了这场面,更加佩服红军并肩作战,团结一致的英雄气慨。是啊,红军是英勇的,是伟大的,是了不起的!他们为了求解放,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甚至牺牲了无数英烈的生命。这漫漫长征路,是用血和肉换来了,是红军的丰碑!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他们-----就象电影中这位老人-----永远的英雄换来的。让我们珍惜今天吧,珍惜红军伟大的成果!

心中的烙印 ——观《我的长征》有感

今天,我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这部电影讲了英勇的战士们过湘江及飞夺泸定桥的事件。看了这部电影,我几乎是哭着回来的,因为我被工农红军队中的战士们感动,被战士们的大无畏的精神所感动。

故事“过湘江”中,一位小青年摔倒了,和蔼可亲的毛泽东主席在一瞬间扶起小青年,这种可贵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呀!在过湘江后,毛泽东主席的妻子江清同志在彝区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娃娃,但毛泽东同志为人们的解放,为了红军的胜利,忍痛割爱,把亲生的女儿丢在彝族人的家里。虽然毛主席嘴上说“让这个娃娃当个苗家女也不错。”但我能看得出他是千般无奈,万般不舍呀!当时江清同志抱个刚生出生的女儿说,那神情,那模样,真是令人看了也想大哭一场。

当曾连长接到上级通知说要在二天之内赶完二百多公里的路在敌人之前抢夺泸定桥,曾连长并没有畏惧它,而是毅然接受了它。在二天战士们艰苦奋斗中,快敌人一步,但曾连长为了保护新兵,堕下了悬崖。在过桥中,一名叫“昌仔儿”的班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仍不低头,紧紧地抓住铁链,因为其自身力量,堕入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真可畏“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呀!直到现在,我的眼前仍浮现出战士们穿着草鞋,在风雨中狂奔着。想想现在我们有如此优越的环境,是战士们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用鲜血换来的。如今,我感到寸步难行,仿佛脚下都血肉模糊的尸体。

长征,你是我国战士们协手奋战的象征,我永远会记住的!

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

——观《我的长征》有感

这是一条用血汗洒成的路,它总长二万五千里,它是历史的壮举,走过这条路的人们靠着自己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壮举,那是一支正义的,强大队伍。红军,长征。多么辉煌的名字,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

——题记

“人的一生,总有让人感到幸福的事,也会有让人感到辛酸的事,其中,有件事让我既幸福又辛酸,它——就是长征。”影片的开头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把我带到那艰苦的岁月里。那是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泸定桥边战士的英魂,大渡河畔的英雄赞歌,都深深感动了我。曾记不,我们十八位英雄,如何飞夺泸定桥,他们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冲向泸定桥的对岸,前面那一排的战士倒下了,第二排的战士又前赴后继地冲了上来,泸定桥的铁链上不知不觉地染上了烈士的鲜血,守城的敌人被红军这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所吓倒,纷纷败退;曾记不,我们的炊事老班长,如何成功顺利地将战士们送出那荒无人烟的草地,自己壮壮烈牺牲;曾记不,那一望无边的草地上还挺立着小红军倔强的身影;曾记不,在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高山上,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块伟大的丰碑„„他们靠什么战胜了强大的敌人?是意志,是勇气,是信心,是智慧,是团结„„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条延伸远方的路,是一种遥远又艰难的旅途。蓦然回首,我已走了十三年的路,遥望远方,路依旧漫长,而我们的目标是走到这条路的尽头,积累并得到更多的人生经验,校长对我说:“要为自己订一个好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向红军那样,需要有一份远大的理想,要有一种不怕困难的精神,还需要有挑战的勇气,更需要一种面对艰苦的毅力。

长征,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伟大的壮举!中华儿女的骄傲!工农红军神勇呵!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须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的生活是战士们用血汗凝成,神圣的理想,坚强的意志是支撑着每个红军战胜敌人的法宝。

红军不怕远征难

——《我的长征》观后感

这个星期五,我们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观看了《我的长征》这部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电影,观后,我的心犹如海潮澎湃,思绪万千,剧中那一幕幕动人心魄的瞬间时常拂过脑海„„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演的是一位年仅16岁的少年王瑞跟着父亲和姐姐、姐夫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途中遇到的千难万险,王瑞的姐姐、父亲姐夫先后壮烈牺牲,可王瑞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之后,毅然决定为红军的胜利,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继续红色之旅。

看着看着,感动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我的眼睛模糊了,可是,我的脑子却更加清楚了。红军二万里长征,漫漫的征途,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又有多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白雪皑皑的雪山上有老军需处长永远的丰碑;漫漫无边的草地上有倔强的小红军;泸定桥下有当年牺牲的战士们的白骨„„记得当年的毛泽东主席说过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无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难道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当年长征的艰险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小红军王瑞没有因失去亲人而放弃革命之旅,难道我们不应向他学习吗?在我们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困难与挫折,可是有些人只能畏难却步,有些人却可以像红军战士一样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达到理想的境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远程,途中上有敌机,前有堵截,后有围追,环境异常恶劣,可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啃草根,嚼嚼树皮,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使新中国得以诞生。做为新世纪的人们,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心潮依旧澎湃,眼睛继续模糊,长征之路依旧在我心中闪着夺目耀眼的红色光芒!看完这部电影,我受益匪浅。知道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用他们的宝贵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将来长大了建设我们的祖国,不幸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期望!

跟着红旗走

——观《我的长征》有感

“跟着走!”是我对《我的长征》这部电影的最深印象,影片从头到尾最常出现的就是这句话: “跟着走!”

跟着什么走?记得吗?争渡湘江时虽早已破烂不堪却依然屹立不倒的一展党旗。那一段镜头给我的唯一印象只有两个字:黑暗,昏暗的古城,拥挤的人群,血染的江水。我已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场面,是血腥,悲惨抑或残忍,无从形容。回首,在混乱的记忆中只有一展红旗,迎着狼烟,飘摇。

如果说争渡湘水时为黑暗,那么争渡大渡河时只能说为悲壮了。面对国民党军的前后夹击,军长毅然决然的下达命令时,同学们鼓起了掌,我也如此,不知为什么,我身体里的血似乎一下子涌上了脑袋,就像听到国歌,或看到国际赛场升起中国国旗时的反应一样,我在发抖。

我曾问过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妈妈没说,只是说:“我也这样。” 我开始只以为是个人的特殊反应,但现在不了,我知道了,那是一种感动,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你们是否对一个词感到麻木了:“中国人”,有人说:“我要是美国人或日本人就好了。”这句话我不敢苟同,我认为,是一个中国人是我一生的财富、幸福。因为我有一个灿烂的历史可以夸耀,有一个飞速的发展而感到自豪,就算获得奥运金牌的人不是我,但我已满足,因为人们会说:“看,那个中国人。” 一直在想,为什么那么艰苦的环境,却没有一个人临阵脱逃,是什么力量呢?为什么呢?现在明白了,那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硝烟弥漫,掩不住冲锋的号角;枪林弹雨,挡不住前进的步伐,永远向往着未来,光明的未来。

一部电影,一种感受,一份情怀。

命运要用勇气来承担

——《我的长征》观后感

没有理想,就达不到目的;没有勇气,就得不到东西。——题记

看过电影《我的长征》,我们又一次见证了红军长征时的千辛万苦。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为它歌颂。

回想长征路上,风吹雨打,历尽磨难。一切一切都不是我们这代人所能想像,所能承受,所能体会的。一批一批的战士倒下来了,又一批一批挣扎地站起来了,就算真的不能再站起身来,他的灵魂也会在天堂,替地上这一群为了幸福而搏斗的人祷告,祈求他们最后的胜利。胜利永远都是属于不懈追求的人。红军胜利了。以一个王者的姿态胜利了。尽管他们的衣裳破烂不堪,尽管他们都是蓬头垢面的,但是他们的心在呐喊,他们的灵魂在呐喊,为幸福而呐喊,为胜利而呐喊。所有的红军都是英雄。但并不是他们没有过错误,也有人在紧要关头想背叛我们的党,但是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向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让我们为了能拥有这样的前人而自豪吧!不要再认为21世纪看关于《红军》的一切影片,书籍都是很老土,很无聊,请你在抱怨学校为什么不放其它好看的影片时,请想一想,当初红军能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而这些我们做不到,又有什么权利评论他们。

在如今的社会。很少还有人记得:不要做依赖寄生的蔓草,即使不能成一株乔木,即使不能长得很高,可是必须傲然自立的气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有一群人为了他人的幸福做着奉献。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幸福温馨,奉献了生命。他们放弃了美好的青春年少,他们放弃了一家人的幸福温馨。为了百姓们的幸福,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永远为这群英雄高声喝彩。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请问,一场战争值多少钱?

——观电影《我的长征》有感 任岁月流逝,任记忆消失,但永远也抹不去,那段幸福而悲痛的往事。——题记

长征,一首悲壮的颂歌。

在那条漫漫征程上,留下了什么?

数不尽的生命逝去,被血染红的河。红军的脚步,深深地,烙印在历史上。一次不平凡的旅途,不平凡的幸福,不平凡的悲痛。结束时,响起了是胜利的号角,而在这背后,是失去亲人的哀悼。

战争,为了什么?为了利益?为了荣耀?就这两个庸俗的目的,却牵连着无数宝贵的生命。看看那倒下的生命,看看那满地满河的血,是多么悲壮。

也许是为了抢夺一块土地,也许是为了金钱,战争都是那么毫无意义。从古到今,数不尽的战争,又有几回是为了正义而战,为了和平而战。

战争是可耻的,引起战争的人是个罪恶滔天的杀人犯。他夺走了生命——什么东西都换不来的宝物,却没有感觉到愧疚——自己已是个双手沾满血腥的恶魔。对他来说,生命胜过一切。但别人的生命,就真的渺小吗?可以像小草一样随意践踏,却不用考虑着对别人来说是多么痛苦。

地球上的土地永远不会改变,永远只是那么多,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就静静地守着自己的土地吧,不要妄想会增加,也不用担心会减少。守住和平,让那段幸福而悲痛的往事,不再!

第五篇:长征

21.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教学重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源于生活而远远高于生活,是毛泽东《七律 长征》的真实体现。我们曾经拜读过他的《沁园春 雪》,领略了他的雄韬伟略。而这首二万五千里长征现实生活的概括,提炼而来的《七律 长征》又有怎样的气魄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它。根据题目,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写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谁能说得更好,更具体呢?交流、总结

二、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汉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情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文体介绍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五、指导朗读,1、要求: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齐读课文。

六、整体感知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讨论交流后,明确: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文本赏析教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先具体写山。这样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游戏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这里的“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八、合作探究。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应出来?

明确:“更喜”“尽开颜”从这几个字上体现了红军一种乐观主义精神。

体会重点字句

3、首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你了解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应该用什么字来概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出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

明确:“难”、“不怕”“只等闲”、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4、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

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5、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轻快豪迈、气度不凡

九、总结归纳

1、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艺术特色: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情色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气势磅礴

疾跨乌蒙

语言精炼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

一、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以读代讲,感知长征。

特别引导学生高声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文本对话,深入长征。

诗人展开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诵读延伸,升华长征。

把这一课真正上成读书课,通过反复情感朗读,读出诗的意境,读出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小学语文第十册《七律 长征》 公开课

韩摆渡镇明德小学 张丽

2014年5月5日

下载七侓长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侓长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征

    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红军大无畏......

    长征

    二、揭题导入,走进长征,入“待闲”。 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过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有八行,每行有七个字......

    长征

    《长征》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重温长征史,树少年壮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

    长征[定稿]

    我心中的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眼前都会浮现出红军战士那英勇无畏的身影、竖毅执着的脚步、顽强拼搏的精神......

    长征

    诗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

    长征

    今天看了电影《长征》。对于影片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现实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掉围追......

    长征

    弘扬长征精神,从点滴做起 如今,回顾长征之路,传承革命精神,重温汇聚起一个民族的精神伟力,必将极大地促进各行各业的工作发展,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时至今日,“长征精神”震撼每......

    长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