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征文
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奋力拼搏
再创辉煌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了十一个“五年计划”,2011年3月16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第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第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协调性增强。“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扩大内需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与2005年相比,去年我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了15.2个百分点。同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过去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薄弱环节。“十一五”时期的五年也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的五年。过去5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其中,铁路运输业累计投资22688亿元,年均增长46.0%;城市公共交通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同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由2005年的7.5万公里增加至去年的9.1万公里。旅客周转量由2005年的17467亿人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27779亿人公里,年均增长9.7%。去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2005年增长55.1%;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00万户,比2005年增长1.18倍;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迅速发展。
第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过去五年还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去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同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同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增长。我国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在过去5年加快发展。“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工程成果丰硕。
2009年4月,新一轮医改大幕拉开,国家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从2009年开始,我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国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过去五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失调,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等。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我国国情,民生关注社会热点有以下几点。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战略新兴产业方面。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三,收入分配方面。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四,住房问题方面。加强土地、财税、金融政策调节,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符合国情的住房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抑制投机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第五,社会保障方面。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第六,教育改革方面。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七,医疗保险方面。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
第八,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方面。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九,节能环保方面。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十,扩大内需方面。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面对如此多的新挑战,“十二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式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以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为主要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都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第二篇:十二五征文
当幸福来敲门
伴随着‚十一五‚的脚步,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中,随着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的同时,人们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百姓眼中的‚十一五‛是什么样的?无论是学生还是离退休老干部,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个体老板,每个人心中都有着美好的记忆。在大多数市民看来,常州近年来楼房更多更高了,交通更加便捷了,腰包更鼓了,城市更美了......城市风景美如画
常州的环境越来越好了。许多新市民感触最深的就是常州绿化越做越好了。在常州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绿树红花,鸟儿鸣叫,呼吸到清新空气,开放式公园更让绿色环抱市民。城市是市民活动的主要载体,人们希望享受到更加现代的生活空间,而在城市成长的加速期,让自然成为城市的重要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这一时代人们对生活空间的共同渴求。这一点常州的决策者做到了。
过去五年,我市加快城市发展的步伐很大,几年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的韵味,街道变得宽敞畅通,繁华地段人来人往,卫生环境也是干净整洁。我市对主要路段进行了道路硬化,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主要街道修好了,其他次干道和巷道也是干干净净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说起这5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消费变化最能说明问题。菜场里,菜的品种越来越丰富;身边的朋友同事,对
吃的要求更高,而且日益注重营养和健康,像水果、牛奶等食物也早已成为家庭常备的食物;五年前吃宵夜一般很简单,普普通通的米饼、米线,而现在吃宵夜也和吃正餐一样讲究,从各种炒菜到海鲜应有尽有;这几年,道路两边的各种饮食连锁店不断开张,西餐馆也是不断涌入。这些变化从客观上说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口袋鼓了,一家人进餐馆‚改善‛生活也成了家常便饭。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旅游了,自驾游、自助游等都是休闲的首选。日子过得舒适了,大家也更加注意健康了,参加体育运动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追求生活品质的一个方面。
都市味道越来越浓
常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伴随着的就是人的精神文化层次逐渐地提升,具体表现就是人越来越懂的享受生活了。每天傍晚在社区广场总能看到许多孩子全副武装地在滑旱冰,你来我往的,曾经只是在大城市里见到的场景现在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里;越来越多的咖啡馆、酒吧、ktv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去娱乐和释放,再就是品牌服装、化妆品的落地,像瑜伽、健身馆这类时尚达人所需求的而今也是常州人民现在所追求的了,再加上常州这几年的建设步伐,让每一位常州人都感到我们的常州城越来越有大都市的味道了。
晚年生活也精彩
房子越换越大了,离休工资越来越多,没事到公园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赶时髦的老人可以跳拉丁舞、交谊舞。现在市民休闲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谈起‚十一五‛这五年的生活变化,我的爷爷滔滔不绝。爷爷是一位离休老干部,他这几年生活的改变也是‚十一五‛以来常州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他深有感触地说:‚什么叫变化?从细微之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让普通老百姓生活得更踏实、更便捷,这就是变化。这几年条件好了,想吃什么、用什么,在常州本地基本都能买到。我们老人锻炼的场所也多,所以身体越来越好,有机会还能经常去外地旅游,日子越过越惬意,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几年常州城市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城市变美了,公共配套日益完善,老年人晚年生活更精彩。
城乡差距越来越小
现在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原来农村道路给人的印象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很多村子都通了车,人们进出方便了。家庭住、行条件变化大了。农民收入多了,盖起了小楼房,比城里人的房子大多了,住房宽敞了,生活其他条件随着也在变化、改善:有线电视信号从模拟改为数字、电视机也改成了液晶的;家里配上了电脑并且安装了宽带网,鼠标一点便知天下大事。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都配上了小轿车,上街出门逛亲戚更加方便了。这样的变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现在农村看病也方便,小病不出村就能解决,医药费用也不贵。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给农民带来的极大的方便和实惠。如今农民就医只需出一二十块钱就能报销60%、70%的医药费,这切实解决了农村人看病难、看病贵的头疼事。
刷医保卡更方便
过去看病刷卡一只是个头疼的问题。尤其对于异地看病的人来说,医保卡则成了‘三不省’卡:一不省钱,因为没联网,在异地医保卡只能闲置自掏腰包;二不省心,生了场病或许还得让家人送返户籍属地就医;三不省力,为了能让医保卡入乡随俗,不少手持省卡的人得为其‘本地化’几次三番奔走。近年来,随着我市医保信息系统建成,持卡人在定点医院、定点药店进行实时医疗费用结算而不再需要现金垫付。实行异地刷卡就医解决了我们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教学条件日益改善
我市过去五年的教育改革历程,有三点明显的变化:第一变,改变原来教师职业的‚固定的模式‛为岗位聘任制。态度端正、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教师不仅得到系统的认可和肯定,而且在聘用时优先聘用;而那些工作不够积极、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业绩不佳者,则实行转岗和待岗。教师队伍得到了很好的净化。
第二变,为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享受到更好的条件,对教育系统进行集中管理、集中运用和整合教育资源。教育布局调整后,中心小学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物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第三变,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各学校办学条件。图书室、电脑室、体育用品等等逐步与大城市接轨。目前,就连农村的孩子也能用上电脑了,这不仅让孩子增加了技能,更重的是让孩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居者有其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感于天下贫寒的读书人居无定所之苦,发出了‚想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以普遍的庇护他们‛的感慨。过去五年,常州市委、市政府有感于普通老百姓购房难,大力发展租房建设,以解决住房难、购房难的突出社会问题。常州的廉租房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廉租房让困难家庭也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套房,市民幸福指数攀升。
面向未来,我们站在又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十二五‛的辉煌,我们更相信,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将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展望‚十二五‛,常州生机盎然,常州人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一个新的开始。
第三篇:十二五规划征文
一、格局势三大视角看《规划》
快递在中国,开展快递即速递业务的企业有中国邮政旗下的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及其他的民营。无论是国有的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快递服务品质上各有优劣。
速递业者可以不同的规模运作,小至服务特定市镇,大至区域、跨国甚至是全球服务。现时主要的全球性速递公司包括敦豪航空货运公司、联合包裹服务公司、联邦速递和TNT。以上四家被称为全球快递行业的四大家族。随着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接下来的上市,邮政速递有望跻身全球速递行业排名前十位的行列。
十一五”期间,我国快递服务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市场秩序逐步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4亿件,年均增长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75亿元,占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直营收入,下同)的比重达到45%,年均增长19%。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法人企业接近6000家,快递从业人员达60万以上。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共有19.3万名快递业务
从快递服务的角度来看,《邮政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所呈现出来的五个特点站位高,把脉准,思路清,目标实,措施硬,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规划》首次向社会系统地展示了国家邮政局关于快递服务发展的世界眼光、全球胸怀和高远战略;首次准确、深刻地勾勒了快递服务发展的脉络轨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首次全面而又清晰地表达了快递新政的思想和理政思路;首次宏大而不失具体、现实而不失跨越地设定了未来五年快递服务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首次以集成的方式提出了快递服务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
二、“十二五”期间邮政公司发展面临的挑战
“邮政业‘十二五’规划”对“十二五” 期间邮政面临的挑战有比较详尽的分析,挑战即来自外部,也来自邮政业内部。
外部挑战一个最为重要的来源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邮政的替代作用不可避免,影响越来越明显。短信、电子邮件以及互联网兴起后的 MSN、QQ、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邮政传统的函件业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对传统邮政通信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将是长期的和深远的。“邮政业‘十二五’规划”中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邮件的广泛使用,世界邮政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信件业务不断萎缩,业务量下滑趋势加快„„;邮政业增长方式面临调整,由以信件增长为主转向以包裹、快递和物流增长为主,并从单一的寄递服务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对我国邮政业传统的增长方式带来了挑战”。以上海“十二五”规划为例,上海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建设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基本实现百兆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构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基本实现无线移动宽带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全覆盖。当 100M 带宽的网络覆盖上海千家万户,当无线移动宽带和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服务的全覆盖时,当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终端成为普罗大众的移动上网平台时,“泛在网”就将成为现实,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带来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可以预计,邮政函件业务将继续受到冲击,电子类对账单将越来越成为主流账单方式,因此账单类业务会受到影响,其次为广告商函类业务,随着城市基础网络带宽的大大拓宽,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互联网来推送广告,对广告商函业务带来的影响将不可小觑。可以毫不夸张的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邮政函件业务的持续发展将会受到重大冲击。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家邮政局12月31日正式公布了《快递服务“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61亿件以上,年均增长21%;快递业务收入超过1430亿元,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末增长1.5倍,占邮政业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5%;新增就业岗位35万个以上,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00万。
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了24亿件,年均增长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75亿元,占邮政业业务收入(不含邮政储蓄直营收入)的比重达到45%,年均增长19%。规模以上快递企业最高日处理量突破1000万件,进入世界前三位。
到2015年,快递服务要努力实现三大目标:即做大行业,实现我国快递服务业务收入翻一番以上,总体规模进入世界前列;做强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服务质量好、核心能力强、管理规范的大型快递企业或企业集团;做优品牌,推进快递企业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品质,打造五星级优质快递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在服务能力方面,“十二五”期间,重点快递企业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点覆盖率要达到98%,省辖市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打造一体化的自主快递航空运递网络,形成自主航空运输能力。用于快件运输的专用货机总数达到80架左右。用于生产的汽车总数达到14万辆以上。
在企业培育方面,到2015年,力争培育出5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百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鼓励和倡导企业创建快递品牌,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四星级以上的快递服务品牌达到8个以上。
研究“十二五”时期中国快递服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加深对中国快递服务的整体了解,有利于探求中国快递服务基本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中国快递服务从自发走向自觉,勇立时代潮头。
四、持续推进流程优化,从流程优化发展到流程再造
“十二五”期间,中国快递服务将由目前的扇形或三角形变为斧形或梯形。《规划》直言,“快递企业的网络由城市向发达地区农村扩展,激烈的竞争将促进农村地区邮政服务水平的提升。一些快递企业由区域性网络运营向全国性网络运营转变,由单一寄递运营商向综合性快递物流运营商转型,竞争地域由大城市及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向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扩张。”这意味着,快递服务将由“楼宇经济”走向城乡一体、区域一体、功能一体,中西部地区将成为快递服务的新高点。
2012年12月26日,开通后,郑州至北京约2小时30分钟。据估算,京广高铁贯通后,快递行业的成本支出至少可以减少50%,快递行业将进入全新的“高铁时代”。
重点物流区域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布局,在华北、东北、山东半岛、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中部、西北和西南等九大重点物流区域建设快递物流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支持快递企业在北京、天津、沈阳、济南、上海、南京、杭州、厦门、广州、深圳、郑州、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15个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在北京、青岛、大连、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和厦门等重点城市,建设航空快件绿色通道”,“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航空运力保障,提升网络运行效率,打造两个以上一体化的国内自主快递航空运输网络”,“形成以重点物流区域和重要快递节点城市为基础,以航空进出境通道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的全国快递物流网络布局”,特别提出“加强南京航空集散中心、重点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
五、企业兼并重组加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重点快递企业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网点覆盖率达98%,省辖市网点覆盖率达90%以上”,“揽收分拣运输投递等环节的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构建多品种、个性化服务的产品体系,提高当日递、次晨达等限时产品的比重”,“重点快递企业达到《快递服务标准》”,“快件延误率降低到千分之
八、损毁率降低到万分之
一、丢失率降低到十万分之五以下”,“快递服务的社会用户总体满意度达到70分以上”
“到2015年,„培育出5个以上年业务收入超百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快递企业”,“推动邮政速递物流上市,实现资本化运作,集约化管理,规模化运营”,“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和配送仓储中心建设,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服务‘三农’的邮政物流配送网络”。
“重点快递企业省会及重点城市间快件72小时投递率90%以上”,“重点快递企业快件跟踪查询和信息反馈的便利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
《规划》表明,“社会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变,使快递服务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二五”时期,个性化的快递物流配送服务加入社会生产与消费的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成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快递服务在内的邮政业“从单一的寄递服务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从传统服务领域向与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到2015年„快递业务收入比“十一五”末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占邮政业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5%”,“民间资本加速进入邮政市场,企业兼并重组加剧,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规划》要求“构建快递企业与大型制造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设适应制造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快递配送体系,形成若干具有区域优势,网络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快递服务联合体”,“大力发展生产性快递物流服务,鼓励快递企业与世界著名企业和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快递企业发展分销配送、供应链服务和一体化物流,积极承接生产和商贸企业的外包服务”,依托快递网络,扩大代办代售网络,加大代理票务力度,“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绿色环保低碳运营”,“推进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和经营集约„由偏重价格竞争向服务品质竞争转变”,“支持快递企业跨境跨国经营,鼓励快递企业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延伸服务网络,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六、配套措施及监管措施
为推进快递服务格、局、势的发展变化,《规划》在土地、资金、交通、人才、技术等要素上,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落实国家鼓励发展产业目录的相关配套政策,特别提出推动制定快递企业生产用地扶持政策,推进落实快递企业水、电、气、热与工业同价政策,协调解决快递车辆通行、临时停车作业难等问题,推动快递企业与民航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协调推动快递企业信用融资制度的建立,鼓励以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快递企业重组。
与此同时,《规划》还在监督管理上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诸如规范市场准入,开放邮政管理部门和快递企业相关系统端口,建立快递企业等级评定和信用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制定代收货款的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做好行业安全预测,建立严格的收寄验视制度和应急保障制度,修订邮政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并施行邮政行业安全防范标准,建立应急管理指挥平台等,以确保合法入市,守法经营,有序退出。
极地的原义,是指地球的南、北两极,引申在此,含有最高端的意思。再造中国快递服务极地,剑指三重境界。其一,中国快递服务位列世界前列,与大国地位相匹配;其二,中国快递服务位列国民经济特别是中国服务业发展前列,有较大的贡献率;其三,中国快递服务位列区域经济发展前列,成为衡量和检验区域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
七、大力促进新兴业务发展
要实现此三重境界,“十二五”是发力期,也是关键期,各级政府需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高屋建瓴,对标审视,实施光谱彩绘、梯度挪移、进位赶超战略。一是要举国家之力,打造中国快递服务的强盛极,确保中国快件的量、收水平在世界的排名位次前移,确保1-3家民族快递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确保3-5家民营快递企业进入全国民营500强行列,藉此初建中国快递服务的航母战队。二是要举全业之力,打造中国快递服务的增长极,确保中国快递服务的高速增长,确保快递服务与相关产业的快速融合,确保快递服务的迅速崛起。三是要举地方之力,打造中国快递服务的发展极,确保同一经济圈快递服务的一体发展,确保不同区域间快递服务的梯度发展,确保东、中、西部地区快递服务的协调发展。较长时期以来,快递服务量、收位列全国前十的都是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河南、山东、福建、四川、河北等省份,珠三角、长三角是相对稳固的发展极,京津冀也可以说是发展极,但要填平天津和河北的悬崖,其他省份是潜在的发展极,需要强化引领培植措施。
八、紧跟全球、全国、全省发展布局,抢占中国快递服务高地
历经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各主体功能区和开放开发热点地区布局已就,快递服务高地全面凸显,但因为各种原因,民族企业不及外资企业捷足先登。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十二五”期间,政府要巧推,政策要落地,企业要硬朗,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打造几个中国的孟菲斯。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作协同、有所侧重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置一批快件联运和转运中心。一要考虑面向,华东华南面向亚太和国际市场,西南西北面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市场和亚欧大陆桥通道,东北华北面向东北亚市场,华中面向全国市场。二要考虑区域,着眼设区以上城市,侧重副省级以上城市、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东部省(市)设区的地级市。三要考虑类别,航运铁运陆运枢纽齐头并进,华东华南华北重在航运,西南西北东北重在陆运,华中兼具航运铁运和陆运。四要考虑分级,洲际转运、全国转运、区域转运错落有致,洲际转运布局沿海沿边,全国转运布局华东华中华北,区域转运布局各大经济区。
《规划》在九大重点物流区域中布局15个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快件处理中心、航空及陆运集散中心,其中长三角3个,珠三角2个,华北、中部、西南各2个,山东半岛、东南沿海、东北、西北各1个,另外还在9个城市布局建设航空快件绿色通道,总体上来讲不失科学,并且有根有据。但是仔细考量,在位列全国前十的省份中,唯独没有安排河北,华北因此有名实不符之虞,以致京津冀发展极的培育存在困难,同时西南西北也有远离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西亚市场之忧,需要加以权衡解决。拓展中国快递服务领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政策集成优化规则构筑通道。从河北的情况看,我们将着眼于京畿、沿海的区位、交通、产业和市场优势,在《规划》指导下,推进“一业三基”战略,加强产业融入度研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建设面向京津、面向中原、面向环渤海的农产品直供、工业品输出、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各省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扬长避短、从善而为。
九、顺应三大产业经济走势,拓展中国快递服务领地
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邮政业也开始步入资本运营时代,这都为快递服务拓展领地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关键是通晓大势、开放对接、主动融入,在有效自转的同时围绕经济走势公转,而这也触及到了中国快递服务的薄弱之处。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快递市场繁而未荣,业主们很少主动地去研究时势、研究政策、研究需求,总体上还没有扭转被动应对的情势。为此,《规划》作了精辟的传道、授业、解惑,但真正落实下来,还得靠企业自为、政府助推。思想的解放就是生产力的解放,快递业主要有成就事业的理想,把生意当事业来做,强化资本运营,拉开“谋大势、执牛耳、成霸业”的气势。政策的把握就是最大的需求、也是最有价值的产品,各从业主体要与政策同频共振、审时度势,勇于下农村下企业,善于进商区进园区进社区,敢于出县门出市门出省门出国门。全心、全程、全方位的融入就是最好的服务,这篇大文章深入做好做活的话,快递服务完全可以实现从经营物品向经营渠道、从经营业务向经营网络的转变。
拓展中国快递服务领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政策集成优化规则构筑通道。从河北的情况看,我们将着眼于京畿、沿海的区位、交通、产业和市场优势,在《规划》指导下,推进“一业三基”战略,加强产业融入度研究,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建设面向京津、面向中原、面向环渤海的农产品直供、工业品输出、电子商务配送体系。各省都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扬长避短、从善而为。
第四篇:十二五征文
我为“十二五”
做贡献征文
科学发展创先争优
山东肥城精制盐厂马华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将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形势到了一个模式的深化、方式的转化、战略的升华的瓶颈期。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推进铁路、盐业等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深化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等改革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深化盐业体制改革的新举措。这意味着盐业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盐业专营体制进入后专营时代。结合新时期集团公司在生产发展上如何实现质与量的巨大突破,作为盐业生产企业,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盐业系统干部职工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创先争优,乘势而上,促进山东盐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你看那世间万物,惟有乘其势、拔其尖者,才能逼真地 1
展露其姿态,成为大自然中生命力最强的一部分。”
科学发展也是如此,只有乘继续解放思想的强劲动力,奋勇争先,跻身前列,才能占据优势,享受风光无限。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到山东盐业发展的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盐业体制改革的全过程,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山东盐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人人争先,项项进位,勇攀高峰,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实现山东盐业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创先争优,是对科学发展方位的清醒判定,是不甘落后的勇气,是创新突破的实力,是目标考核的激励,是一览众山小的境地。山东盐业企业如何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创先争优的新突破?
一、眼界定位目标
创先争优,首先要在更宽的视野上确立自己的参照系,在更大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追赶目标。原地打转不行,视野要宽,把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全省盐业系统乃至全国盐业当中去比较、去衡量;固步自封不行,定位要高,瞄准全省盐业乃至全国盐业一流去追赶、去比肩。要密切关注全省、全国
盐业经济运行动态,盯紧省内、国内重点制盐企业的经济指标。目的就是做到心中有本帐,赶超有方向。从总量上找不足,从人均上找差距,从不足和差距中找突破,激发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激情和动力。树立“干不到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先进就是失败"的意识,敢于在全省创一流、在全国争先进。比如,企业比发展,看谁争先进位步伐快;车间比贡献,看谁节能降耗产量高;科室部门比服务,看谁优质高效评价高;党员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本领强,掀起比学赶超的热潮。结合企业实际,立足于盐业,放眼于国内,利用盐业企业多年来形成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寻求超越发展之路,企业各级各部门各车间,每一项工作,都适时适当地确定自己争先进位的目标,不干则已,干则一流;坚定信念,咬定青山,矢志不移,形成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的良好氛围。
二、目标指引方向
创先争优,关键得拿出创先争优的办法,发挥各自创先争优的优势,形成创先争优的亮点。企业的实际情况怎样、哪些是弱项、哪些是强项?哪些方面应该争先、能够率先、如何争先?我们都认真分析,仔细考量,扬长避短,理清思路,找准途径,这样能使弱项变强项,强项更强。
1、打造质量优势。
食品工业是人类的生命产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的产业,同时食品也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特殊有形产品。其具有独特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国际食品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曾指出:我国要建立健全的食品工业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在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一章第一节明确提出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食盐作为生命之源、百味之祖,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盐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其危害严重性不言而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特别是作为食品生产企业更是如此,近年来,食品行业频报食品安全丑闻,三鹿事件导致三鹿集团倒闭、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瘦肉精事件使双汇集团发展势头不再。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央高度重视,群众十分关切,可以说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证食盐安全是盐业企业十二五实现创先争优的前提,为此,要加快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及时解决突出问题,打造质量优势,确保食盐安全。
2、打造创新优势
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孙树声总经理在管理效益年中期检查时指出:盐业是个古老的行业,虽然目前没有完全换代技术,但科技创新的作用仍是无可限量的。十二五是盐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更是山东盐业“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现如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不进则退,发展慢了也是退,盐行业更面临着盐业体制改革的考验,为此我们必须以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坚持科技是根,人才是本,创新是魂的理念,以创先争优为切入点,抢抓机遇先人一拍,创新创业先人一着,能快则快,快中求好,实现在创业中创新,在创新中攻坚,在攻坚中超越。
3、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山东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做强产业链终端,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在盐产品产大于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盐业生产企业如果只依靠单一的产品是难以发展壮大的。盐业企业的主要优势,仍然是盐资源的优势,离开了盐的优势,重新介入新的行业,特别是与企业关联度小的行业,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往往会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因此,盐业生产企业要立足于盐业,以盐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目标指导方向,思路决定出路。盐业生产企业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思路,发挥优势,凸显亮点,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全面突破,整体推进。
三、管理激发活力
创先争优,必须依靠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作保证,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机制,使各项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责任落实个人化,改革和完善考核指标、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使考核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工作实际,真正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科学发展、求真务实上来。落后必须鞭策,响鼓也须重擂。建立了督查制度,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决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工作既要考核总量,又要考核吨耗,还要考核位次。确立达到高产、高效、低耗才算合格的思想。不仅努力在总量和整体上站排头,在各项指标上也要争先进。“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是十二五发展规划纲的具体要求,山东盐业必须强化管理提升内涵,以管理增活力,以管理促发展,谋求十二五发展的新格局。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伟人这样感叹,同样告诉我们珍惜时间,加紧奋斗的道理。创先争优,要求我们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十二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开启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向富民强省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山东盐业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切入点,不畏艰险,奋勇争先,让我们一起为山东盐业共谱新篇,为十二五发展贡献力量。
第五篇:十二五精神征文
浅谈“富民”
中国从2000年进入小康社会已有10年。但不得不承认,这成就中有很大部分是通过数字显示的,是“总体”小康,是“平均”小康,是“片面”小康。而全面小康的真正内涵,是让每个中国老百姓都能过上小康生活,让中国每个区域都能进入小康;不仅经济小康,还要政治与文化小康。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必须依靠内需拉动,而“富民”是拉动的内需的基础。“十二五”规划将“富民”提到突出的位置有着重要意义,“富民”将奠定中国的大国经济基础。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中国这列高歌猛进了30年的列车,在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累积了巨额财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发展的意义在于让民众充分、合理、及时地分享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过去我们更强调经济增长和发展,而未来,我们将更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惠及民生;过去更多强调强国,未来将更强调富民。启动“富民战略”和“内需战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更多老百姓有更高购买力。
把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首先要做到让全民特别是农民充分分享现代化成果。最近胡锦涛主席强调“农民收入不徘徊”,便是中南海始终把“三农”问题置于经济发展首位的根本原因。“十二五”规划建议重申,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建议提出并集中论述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这一方针。有理由相信,行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将极大地惠及农民。
把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就是要努力拓宽就业渠道。鉴于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对于劳动力的吸纳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地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充分就业,促进机会公平。上述政策的付诸实施,再辅之以职业培训等就业服务,必将有效促进就业,使更多人不致惴惴于温饱线上,在各尽其才的同时,实现其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效益。把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面对国内外冲击,民营经济发展堪忧的现状,“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明确中国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要求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适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多部委《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便是一个例证。
把富民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倘若发展的大部分成果落入少部分人、特殊群体的腰包,便会扭曲发展的根本意义。本次“十二五”规划建议在肯定上述论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指出,完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并强调,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当下,提高最低工资,以及由于物价上涨,给低收入的群体补贴,也说明扶弱济贫的思路。所有这些,从不同坐标指向同一靶心——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发展。
让民众充分、合理、及时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当下,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虽然一时难以改变,但“十二五”规划建议,终究给国人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希望而又务实可行的富民蓝图,值得期待。
临床七班高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