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05:1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一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2006〕130号 【发布日期】2006-12-19 【生效日期】2006-12-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

(粤府〔2006〕130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广东省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在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1996年,广东省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但是,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仍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保障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民义务教育负担比较重,义务教育经费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制度入手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政策。

二、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生活费补助政策。从2006年秋季起,在广东省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在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广东省农业户口(含城镇的农业户口)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其标准是:小学每生每学年免杂费288元,初中每生每学年免杂费408元。珠江三角洲7个地级以上市和其他14个地级市市辖区农村的免杂费标准,由各市根据当地“一费制”标准确定。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由省和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负担。

省继续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生活费的政策。

(二)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公用经费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必需经费。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安排的为弥补免收杂费所给予的专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从2006年起,各县(市、区)必须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核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拨付公用经费,作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补充。省政府将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调整广东省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并按调整后的标准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分担。各地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不断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6年,全面改造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2007年,全面改造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C级危房。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教育、财政、建设等部门,按照建设部公布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对现有农村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进行排查、鉴定,由省教育厅组织专门人员逐一核查、分类、立档。对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必须改造维修的C、D级危房,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建设厅核实后予以确认。维修改造资金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通过调整现有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等渠道解决。省原已安排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和生活设施改造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改造维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

从2008年起,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建筑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面积造价等因素,核定每年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所需资金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研究拟订,报省政府审定后执行。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振兴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至关重要。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应根据县(市、区)的财力和教育负担情况,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能力,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农垦、华侨农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财政隶属关系纳入所在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同步实施。

三、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

(一)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坚决解聘不合格教师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省核定的编制及时足额配齐教师,坚决纠正有编不进、以代课教师顶替编内教师的做法。辞退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确有实际困难需要临时聘请少量代课教师的,须从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并须报县级教育、编制、财政等行政部门批准。

(三)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县(市、区)级政府办学为主,镇、村大力支持的管理体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以县(市、区)级政府办学为主,省、地级市政府大力扶持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领导基础教育实绩考核和教育评估考核制度,停止义务教育学校等级评估,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改革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规定,坚决杜绝乱收费。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切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加强对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领导,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省委政研室,省财政厅、教育厅、发展改革委、监察厅、人事厅、编办、农业厅、审计厅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明确分担责任,确保改革资金的落实。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项目和分担比例,落实分担责任。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安排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加大对财力比较薄弱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建立完善配套改革政策,加强资金管理。省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广东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改革政策,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简化教育资金拨付环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特设账户,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各项改革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或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行为,一经发现,对主要责任人先免职后查处。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2006 粤府〔2006〕130号 广东省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

粤府〔2006〕130号

━━━━━━━━━━━━━━━━━━━━━━━━━━━

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广东省农村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扎实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在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1996年,广东省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0年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了“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但是,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还很不完善,仍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保障总体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民义务教育负担比较重,义务教育经费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制度入手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各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切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政策。

二、广东省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一)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生活费补助政策。从2006年秋季起,在广东省农村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免除在普通中小学(包括民办学校)就读的广东省农业户口(含城镇的农业户口)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其标准是:小学每生每学年免杂费288元,初中每生每学年免杂费408元。珠江三角洲7个地级以上市和其他14个地级市市辖区农村的免杂费标准,由各市根据当地“一费制”标准确定。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所需资金,由省和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按比例负担。

省继续对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生活费的政策。

(二)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公用经费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必需经费。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后,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政府安排的为弥补免收杂费所给予的专项补助资金,是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从2006年起,各县(市、区)必须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核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拨付公用经费,作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补充。省政府将根据国家制定的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调整广东省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并按调整后的标准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分担。各地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不断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确保农村中小学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2006年,全面改造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2007年,全面改造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C级危房。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教育、财政、建设等部门,按照建设部公布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对现有农村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进行排查、鉴定,由省教育厅组织专门人员逐一核查、分类、立档。对符合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必须改造维修的C、D级危房,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建设厅核实后予以确认。维修改造资金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通过调整现有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等渠道解决。省原已安排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和生活设施改造专项资金,优先安排用于改造维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C、D级危房。

从2008年起,建立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省教育厅、财政厅根据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建筑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面积造价等因素,核定每年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所需资金由省、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财政分担。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研究拟订,报省政府审定后执行。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振兴农村义务教育,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师资质量至关重要。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应根据县(市、区)的财力和教育负担情况,不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县(市、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能力,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农垦、华侨农场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财政隶属关系纳入所在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同步实施。

三、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综合改革

(一)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坚决解聘不合格教师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省核定的编制及时足额配齐教师,坚决纠正有编不进、以代课教师顶替编内教师的做法。辞退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确有实际困难需要临时聘请少量代课教师的,须从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中选聘,并须报县级教育、编制、财政等行政部门批准。

(三)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以县(市、区)级政府办学为主,镇、村大力支持的管理体制;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立以县(市、区)级政府办学为主,省、地级市政府大力扶持的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领导基础教育实绩考核和教育评估考核制度,停止义务教育学校等级评估,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改革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规定,坚决杜绝乱收费。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切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为加强对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领导,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省委政研室,省财政厅、教育厅、发展改革委、监察厅、人事厅、编办、农业厅、审计厅以及省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各级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省直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明确分担责任,确保改革资金的落实。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项目和分担比例,落实分担责任。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要安排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加大对财力比较薄弱的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三)建立完善配套改革政策,加强资金管理。省教育厅、财政厅等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广东省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预算管理办法、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和校舍维修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改革政策,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简化教育资金拨付环节,各县(市、区)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特设账户,对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实行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各项改革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专款专用。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弄虚作假骗取或挪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行为,一经发现,对主要责任人先免职后查处。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国发[2005]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在此基础上,为促进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中央适时制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仍由中央和地方按上述比例共同承担。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地区,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区、市)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对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自行承担,中央根据其财力状况以及校舍维修改造成效等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分地区逐步实施。

(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二)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三)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本

通知的要求,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强化资金管理。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统筹落实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承担的经费,制订本省(区、市)各级政府的具体分担办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数学校集中。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第四篇: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对农村义 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决定,深 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 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 革以来,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 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 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由地方自行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由地方承担,补助对象、标准及方式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

(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先落实各省(区、市)制订的本省(区、市)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免学杂费资金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中央适时制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需资金仍由中央和地方按上述比例共同承担。中央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三)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对中西部地区,中央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省(区、市)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对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主要由地方自行承担,中央根据其财力状况以及校舍维修改造成效等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四)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分地区逐步实施。

(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二)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三)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 围。

(四)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五)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四、加强领导,确保落实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扎扎实实把各项改革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 切配合。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各项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本通知的要求,抓紧制定切 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 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

(二)落实分担责任,强化资金管理。省级人民政府要负责统筹落实省以下各级人民政 府应承担的经费,制订本省(区、市)各级政府的具体分担办法,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落实到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 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 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全面清理现行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 杜绝乱收费。

(三)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 度,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坚决清退不合格和超编教职工,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 推行城市教师、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教制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 严格控制农村中小学教科书的种类和价格,推行教科书政府采购,逐步建立教科书循环使用 制度。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义务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防止教育资源过度向少 数学校集中。

(四)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 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 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人民政府要改进 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 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 工程和阳光工程。

(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 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 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 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贫困家庭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等,使我市农牧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市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仍然存在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经费供需明显不足,教育负担较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九”成果的巩固,不利于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农村发展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是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从2006年起,全部免除我市三县两市所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学杂费;对县城、市区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低保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的学生免除学杂费。杂费标准按照***[2004]68号和***[2005]55号执行。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中央承担**%,地方承担**%进行补助。地方承担部分由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全部解决。

(2)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包括县城、市区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费教科书仍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号)规定的范围执行,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承担,并逐步扩大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和贫困生助学金仍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2005]***号)规定的范围和市人民政府《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暂行办法》的通知(**办[2005]**号范围执行,所需资金由省、市、县共同承担。

(3)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结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学校测定每年需维修改造校舍的面积及所需资金,做出改扩建和维修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资金、省级资金、县级资金按照5:3:2的比例共同承担。

(4)从2006年起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在原县级财政拨付生均公用经费的基础上,每生每年补助50元。根据国发[2005]43号文件规定,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中央承担**%,地方承担**%。地方承担的**%部分由省财政和县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共同承担,其中省级财政承担60%,县级财政承担40%。为了确保此项政策落实到位,省政府要求,目前地方承担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暂时由省级财政全部承担,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待中央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后再按照上述比例分级承担。

(5)农垦、国营农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三、强化政府行为,确保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快成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确保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责任,确保教育经费落到实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各县财政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少原来安排的中小学预算内公用经费(含农村费改税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市、县财政承担的助学金要确保落实。严禁用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和减免学杂费的补助资金冲减、抵顶县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

(3)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乱收费行为,坚决杜绝学校乱收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实施后,学校除按照“一费制”收费标准收取课本费(只能向非贫困生收取)、作业本费和住宿费外,不得再向学生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4)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市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通过齐抓共管,真正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5)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各县、市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湘政发〔2006〕9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顺利实施,根据《......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改革专项检查情况通报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在2007年秋季开学前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教财函[2007]......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

    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宣传计划为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

    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中

    水阁学校2009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经费自查报告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中,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严格按照根据国家、省财......

    市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市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为了全面构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普九”成果,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全市社会......

    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苏政发〔2007〕2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各市......

    市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市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市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构建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