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习题
习题《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主管部门是()。
A、国内贸易部
B、技术监督局
C、工商行政管理局
D、物价局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抽奖式有奖销售最高奖金的金额不得超过人民币()元。
A、3000
B、5000
C、7000
D、10000
3、违背相对交易人的意愿的搭售行为是侵害了购买者的()权。
A、自主选择
B、知悉真情
C、维护尊严
D、依法求偿
4、商业秘密的两大特征是()。
A、新颖性和保密性
B、商业性和秘密性 C、创造性和专有性
D、实用性和专有性
5、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贿赂主要指()。
A、回扣
B、让利
C、折扣
D、佣金
6、实施滥用行政权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是()。
A、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B、公用企业 C、专卖企业
D、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7、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行为属于()。
A、采用欺骗性标志交易行为
B、虚假宣传行为 C、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D、诋毁商誉行为
8、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的金额不得超过()元。
A、3000
B、5000
C、10000
D、50000
9、监督检查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
A、可出示检查证件
B、应出示检查证件
C、可不出示检查证件
D、在某些场合应出示检查证件
10、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的损失难以计算,赔偿额为()。
A、受害人在被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
C、侵权人在侵权其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D、侵权人在侵权其间所获得的利润的一倍半
11、《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经营者”指()。
A、从事商品经营或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人
B、某些经济组织
C、公民个人
D、各种法人
二、多项选择题: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自愿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C、平等原则
D、公平原则E、诚实信用原则
2、《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主体——经营者可以是()。
A、从事生产的法人
B、从事销售的个人
C、从事营利性服务的个人
D、从事商品服务的个人 E、从事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3、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严加禁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
A、以格式合同对消费者作出不合法律规定的行为
B、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行为
C、产品无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行为 D、降价排挤行为、、E、通谋投标行为
4、滥用行政权力行为主要表现有()。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B、违背交易相对的人的意愿提出附加的不合理条件
C、限制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的经营活动
D、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E、分割统一市场,进行部门封锁
5、下列有奖销售行为中属于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有()。
A、谎称有奖进行有奖销售
B、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进行有奖销售
C、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D、抽奖式有奖销售的奖品为5000元的实物
E、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金额超过5000元
6、下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情形中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A、销售鲜活商品
B、季节性降价
C、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
D、处理积压商品
E、转产处理销售商品
7、监督检查部门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时,享有的职权有()。
A、处罚权
B、责令赔偿权
C、检查权
D、询问权
E、查询复制权
8、我国依法有权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包括()。
A、监察部
B、建设部
C、文化部
D、化工部
E、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不正当竞争行为()。
A、最高奖的金额为3千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B、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鲜活商品
C、擅自使用某个体工商户的商号
D、在级别低的名优产品上使用级别高的名优标志
10、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B、限制其他经营者的正当的经营活动 C、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D、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
11、在商品上伪造冒使用(),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A、认证标志
B、名优标志
C、产地
D、非注册商标
12、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或情况。
A、被检查的经营者
B、利害关系人
C、证明人
D、国家机关
13、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
A、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B、赔偿损失
C、没收非法所得 D、依法处以罚款
14、经营者给()的,必须如实入帐,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必须如实入帐。
A、对方折扣
B、对方佣金
C、中间人折扣
D、中间人佣金
15、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专门机构是()。
A、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管理部门
C、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部门
D、各级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
16、下列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A、销售鲜活商品
B、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低销售商品
C、季节性降价
D、处理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
三、判断题:
1、凡是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均被认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2、某经营者为清偿债务而降低销售商品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3、佣金是给付中间人的,不是付给合同的另一方当事人的,但是,合同当事人的经办人也可以收取佣金。(×)
4、对于非注册商标,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不予保护。
(×)
5、有奖销售都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
6、经营者利用自己经济优势地位,胁迫竞争对手回避或放弃与自己进行竞争的行为,不属《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所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不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7、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查询,复制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协议、单据,文件,记录,业务函电和其它资料。(√)
8、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折扣。(√)
四、案例分析题:
1、甲乙两旅行社都是享有盛名的国家承办境外旅游客到国内观光的经济组织。2002年,两旅行社均接待海外游客20万人次,经济效益不相上下。2005年上半年,甲旅行社以高薪为条件,致使乙旅行社海外部15名工作人员全部辞职,转入甲旅行社工作。甲旅行社为此成立海外旅行二部,该15名原乙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在转入甲旅行社时将自己的业务资料、海外业务单位名单都带入甲旅行社。2005年上半年,两旅行社的业务均发生很大的变化,甲旅行社的海外游客骤然上升,效益大增,而乙旅行社业务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试分析:(1)甲旅行社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如是,应属哪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2)对甲旅行社是否应进行法律制裁?如何制裁?
2、A单位经过介绍人B向C服装厂订购工作服500套,双方在合同中订明,C服装厂给A单位10%的折扣优惠。A单位依照合同通过银行转帐支付了450套的货款。C服装厂提款后一个月交货给A单位。同时服装厂为了酬谢介绍人B,支付介绍费1000元。
试分析:
(1)C服装厂与A单位的交易行为中有无不合法的?为什么?(2)介绍人B收取服装厂的1000元是否合法?
一、单项选择:
1、C
2、B
3、A
4、B
5、A
6、D
7、A
8、B
9、B
10、C
11、A
二、多项选择:
1、ACDE
2、ABCDE
3、DE
4、ACDE
5、ABCE
6、ABCDE
7、ACDE
8、ABCDE9、AB10、ABCD11、ABC12、ABC
13、ABCD
14、AD
15、BCD16、ABCD
三、案例分析
1、答:
(1)甲旅行社的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属于侵犯商业的行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雇员或职员的“跳槽”行为是企业的商业秘密被泄露的主要渠道。甲旅行社利用高薪利诱乙旅行社职员泄露乙旅行社的经营信息,致使乙旅行社业务骤减,造成一定经济损失。(2)商业秘密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具有不可侵犯性,任何人均负有不可侵犯的义务,雇员也不例外。以上案例的雇员“跳槽”以及泄露商业秘密行为都有构成侵权,应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获取被泄露商业秘密的甲旅行社采用了不正当竞争手段,也应承担侵权责任,给予相应的制裁。
2、答:
(1)C服装厂与A单位之间的交易行为是合法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回扣。回扣是指在商业购销中,卖方从明确标价应支付价款外,暗中向买方退还钱财及其他报偿以争取交易机会和交易条件的行为。回扣的特征之一是从帐外秘密给付。由此看C服装厂与A单位之间没有秘密给付。A单位和C服装厂所签合同中的确10%的优惠是折扣,折扣是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以明示的方式减扣或送让给对方一部分款额,促成交易的一种促销手段,不属于商业贿赂,是一种合法行为。
(2)介绍人B所取的是介绍人劳务报酬也称佣金。佣金也是经营者以明示的方式给付,并明示如帐的。所以介绍人B收取1000元佣金是合法的。
第二篇: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习题
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
A.一倍 B.二倍 C.三倍 D.四倍
2.小李买了瓶啤酒,开启时,由于瓶子质量不合格,瓶子爆裂,将小李的手划伤。作为生产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小李的()。A.安全权 B.自主选择权 C.知情权 D.公平交易权
3.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要求赔偿。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制作人 C.经营者 D.发布广告的媒体
4.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请求权,在造成损害的产品交付最初用户、消费者满()丧失。A.2年 B.5年 C.8年 D.10年
5.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这是经营者的()。A.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的义务 B.确保宣传内容真实的义务 C.公平合理交易的义务
D.保证商品或者服务符合要求的义务
6.经营者的下列行为中,()是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A.某个体摊贩在其出售的商品上没有明码标价
B.某商店在店内贴一告示:请认真选购,离开柜台概不退换
C.某干洗店在给顾客开具的取衣条上注明:衣服若有损坏,按照干洗费的5倍赔偿
D.张某租赁某服装超市的柜台,但是没有作任何标记。
7.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的商品,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的方法以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A.不合格 B.未经检验
C.数量不足 D.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
8.居民甲在某商场购得一台“多功能榨汁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答复:“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使用性能作明确说明,且产品本身无质量问题,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对此,顾客应该()。
A.应当要求销售者给予退换 B.只能向生产者要求退换
C.可选择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退换并给予赔偿 D.因未当场认真检验商品,所以不能要求退换
9.依据产品质量法,国家对产品质量实行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监督检查制度,下列()选项所列产品不是重点抽查的对象。A.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产品
B.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 C.消费者协会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D.建设工程
10.在我国市场上曾一度出现了搭售风,要买到紧俏的商品,必须硬性搭配其它商品。这种行为()。
A.是销售者最好的推销方式 B.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C.符合市场交易原则 D.对市场的交易活动没有任何影响
11.甲酒厂生产的“景阳岗”牌高粱酒,在某省市场上颇有名气。后,乙酒厂推出“不过岗”牌高粱酒,其酒形态和瓶贴标签的图样.色彩与“景阳岗”几近一致,但使用的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同。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因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乙厂对甲厂不构成侵权 B.“景阳岗”商标未申请商标注册,故甲厂不能起诉乙厂侵权
C.两种商品装潢外观近似,足以造成购买者发生误认,故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D.两种商品装潢虽外观近似,但常喝“景阳岗”的人仔细辨认可以加以区别,故乙厂的行为不被法律禁止
12.某啤酒厂在其产品的瓶颈上挂一标签,上印有“获2000年北京国际啤酒节金奖”字样和一个徽章。此奖项和徽章均属子虚乌有。这一行为()。A.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B.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虚假表示行为 C.根据《民法通则》,该行为构成欺诈的民事行为 D.该行为违反商业道德,但不违反法律
13.某商厦开展有奖销售活动,其公告中称:本次活动分两次抽奖:第一次一等奖8名,各奖彩电一台(价值4000元);第二次一等奖3名,各奖录音机一台(价值2000元);第一次获奖者还可参加第二次抽奖。对此事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开奖不允许分两次进行,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
B.可以两次开奖,但最高奖的总值不得超过5000元,该商厦构成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C.可以两次开奖,因每次的最高奖励额未超过5000元,属正当的有奖销售 D.是不是正当有奖销售,应取决于最后抽奖结果是否出现一人连续两次中一等奖 14.某电器销售公司甲与某电视机厂乙因货款纠纷而产生矛盾,甲不再经销乙的产品。当客户询问甲的营业人员是否有乙厂的电视机时,营业人员故意说道“乙厂的电视机质量不好,价格又贵,所以我们不再卖他们的产品了”。下列有关该事例的表述()是正确的。A.甲侵犯了乙的名誉权
B.甲的行为属于诋毁乙的商业信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C.甲的行为因未通过宣传媒介诋毁乙的商业信誉,故不构成诋毁商业信誉 D.甲侵犯了乙的荣誉权
15.经张某介绍撮合,甲工厂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做成一笔交易。甲工厂通过银行走账在张某的个人信用卡账号上汇入1万元作为“酬谢”。该行为的性质属于()。A.折扣 B.回扣
C.佣金 D.商业贿赂
16.甲酒厂生产的“M”高粱酒,在本省市场上颇有名气。乙酒厂推出“N”高粱酒,其酒形态和瓶贴标签的图样、色彩与“N”几近一致,但使用的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因注册商标、商品名称以及厂名、厂址均不相同,乙厂对甲厂不构成侵权 B.“N”商标仅属省内知名,其标签又未获得专利,甲厂不能起诉乙厂侵权 C.两种商品装潢外观近似,足以造成购买者发生误认,故乙厂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D.两种商品装潢虽外观近似,但常喝“N”的人仔细辨认可以加以区别,故乙厂的行为法律禁止
17.消费者是指为()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个人和单位。A、生活 B、生产 C、经营
18.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哪一种?()A B.某商场为促销进行抽奖活动,最高奖为价值4 500元的电视机一台
C.甲公司为提高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新闻发布会的方式,向顾客宣传B公司的产 品不如甲公司的
D.某单位过节为职工搞福利发给职工购物券,限定单位职工到乙商店购货 19.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哪一种?()
A.某城市煤气公司在安装管道煤气时,声称:为了安全起见,要求用户必须向其所属的经
B.某电器城销售电视机,在店内广告牌上写明:凡在本店购买电视机者,给付总价款20%的C D
20.李某从星星商场买了一瓶森森肉厂生产的熟食罐头,吃后中毒住院,共花去住院费等共计2000元。经查,该批罐头由星星商场委托快达运输公司运回,该运输公司未采取冷藏措施,致使罐头有一定程度的变质。运回后星星商场交由天天储存公司储存,天天公司也未采取冷藏措施,致使罐头进一步变质。本案中李某应向谁请求赔偿?()
A.星星商场或快达运输公司 B.星星商场或天天公司 C.星星商场或森森肉厂 D.天天公司或快达运输公司 21.某厂开发一种新型节能炉具,先后制造出10件样品,后样品在有6件丢失。当年某户居民的燃气罐发生爆炸,查明原因是使用了某厂丢失的6件样品炉具中的一件,而该炉具存在重大缺陷。该户居民要求某厂赔偿损失,某厂不同意赔偿,下列理由中哪一个最能支持某厂立场?()A.该炉具尚未投入流通
B.该户居民如何得到炉具的事实不清
C.该户居民偷盗样品,由此造成的损失应由其自负 D.该户居民应向提供给其炉具的人索赔
22.居民甲在某商场购得1台“多功能电子学习机”,回家试用后发现该产品只有一种放音功能,遂向商场提出退货,商场答复: “该产品说明书未就其使用性能作明确说明,且产品本身无质量问题,所以顾客应向厂家索赔,商场概不负责。”对此,顾客应该怎么办?()
A.应该要求销售者给予退换 B.只能向生产者要求退换 C.可选择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退换并给予赔偿 D.因未当场认真检验商品,所以不能要求退换
23.王某在电脑公司购买一台电脑,使用十个月后出现故障。在 “三包”有效期内,经两次修理仍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市场上已无同型号电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该事项()
A.王某只能要求再次修理
B.王某只能要求调换其他型号的电脑 C.电脑公司应无条件退货或予以更换 D.电脑公司应予退货,但可抵消折旧
24.甲公司售与乙商场一批玻璃花瓶,称花瓶上有不规则的抽象花纹为新产品,乙商场接货后即行销售,后受到很多消费者投诉,消费者说花瓶上的花纹实际上裂缝,花瓶漏水,要求乙商场退货并赔偿损失,乙商场与甲公司交涉,甲公司称此类花瓶是用于插装塑料花的,裂缝不影响使用,且有特殊的美学效果,拒绝承担责任。经查,消费者所述属实。下列答案中不正确的是()A.乙商场应予退换并赔偿损失
B.乙商场退换并赔偿损失后可向甲公司追偿
C.消费者丙被花瓶裂缝划伤,可向甲公司直接索赔 D.乙商场无过错,不应当对此负责 25.某厂发运一批玻璃器皿,以印有“龙丰牌方便面”的纸箱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装卸工未细拿轻放而损坏若干件,该损失应由下列()承担。A.装卸工承担 B.装卸工的雇主承担 C.运输部门承担 D.某厂承担 26.一日,李女士在家中做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李女士被炸飞的锅盖击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后据质量检测专家鉴定,高压锅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是设计不尽合理,使用时造成排气孔堵塞而发生爆炸,本案中,可以依据()判定生产者承担责任
A.产品存在的缺陷 B.产品买卖合同约定 C.产品默示担保条件 D.产品明示担保条件
27.某厂1993年生产了一种治疗腰肌劳损的频谱治疗仪投放市场,消费者甲购买了一部,用后腰肌劳损大大减轻,但却患上了偏头疼症,甲询问了这种治疗仪的其他用户,很多人都有类似反应。甲向某厂要求索赔。某厂对此十分重视,专门找专家作了鉴定,结论是;目前科学技术无法断定治疗仪与偏头疼之间的关系。以下()观点正确。
A.本着公平原则,某厂应予适当赔偿 B.因出现不良反应的用户众多,应将争议搁置,待科技发展到能够作出明确结论时再处理
C.该治疗仪的功能是治疗腰肌劳损,该功能完全具备,至于其他副作用是治疗中不可避免的,该厂可不负责任
D.由于治疗仪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某厂不能承担赔偿责任 28.工程师甲根据其单位指派开发出某种碳酸饮料配方后,单位对该配方采取了全面的保密措施。乙公司得知该配方为甲开发后,即高薪聘请甲到本公司工作,甲便携带该碳酸饮料配方到乙公司受聘,乙公司开始生产同种产品。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A.甲应承担侵权责任,乙不承担侵权责任 B.乙应承担侵权责任,甲不承担侵权责任 C.甲、乙都应承担侵权责任 D.甲、乙都不承担侵权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
1.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的时候,享有()的权利。A.自主选择 B.依法结社
C.公平交易 D.没收经营者的不合格商品 2.经营者不得()。
A.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 B.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C.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携带的物品 D.拒绝消费者索要服务单据的要求 3.对下列选项中的()行为,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要求经营者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其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A.将已过有效期的商品上的日期涂覆而销售该商品 B.谎称某国产家用电器为“进口原装”,进行销售
C.销售未以中文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的商品 D.向消费者出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
4.下列()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A.商店出售的商品没有明码标价 B.某出租汽车司机拒绝开具发票
C.某制衣厂在某商场租赁一柜台,但未标明厂名
D.某市消费者协会向社会推荐优质优价的皮鞋,但未收取任何报酬
5.消费者受到虚假广告的影响,购买不合格产品,致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B.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C.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A.棉布 B.经济适用房 C.面粉 D.活鱼
7.依据产品质量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缺陷产品的有()。A.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财产安全的危险产品
B.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 C.不具备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
D.不符合以实物样品表明的质量状况的产品 8.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的,在下述()情况下,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A.产品的修理者对其进行改装前没有缺陷 B.事故是由于外购件存在缺陷引起的
C.产品是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并达到标准要求的
D.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存在的 9.依据产品质量法,销售者可以从事下列()行为。A.降价销售即将到保质期的奶粉
B.从河北购进一批葡萄,在商品标签上却标明产地是新疆 C.低于购进价格销售不太新鲜的水果 D.销售的进口商品没有中文标识
10.对于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应由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并根据其情节处以违法所得()的罚款。A.1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 C.1倍以下 D.1倍以上5倍以下
11.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时,以下()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经营者为清偿债务而销售商品的行为 B.经营者销售非季节性的商品的行为
C.经营者销售有效期即将到期的商品的行为 D.经营者销售积压商品的行为 12.甲经销商销售乙厂生产的名牌衬衫,租赁了丙商场的柜台。甲出于商业目的,为了推销商品、占领市场,在销售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下列措施中不允许的是()A.以乙厂厂家销售的名义推销其衬衫
B.所雇用的销售人员均身着丙商场的工作服、佩戴丙商场的标志 C.以明示方式给购买者价格折扣,但不入账 D.标明了自己的企业名称和标记,进行让利销售 13.商业诽谤行为的特征是()。A.行为的主体必须是经营者
B.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侵害商誉的行为 C.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同业竞争者的商誉 D.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
14.行政性垄断主体的范围包括()。
A.中央政府 B.中央政府所属部门管理机关 C.中央政府所属职能部门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下列选项中属于不正当有奖销售的行为有()。
A.经营者采用谎称有奖或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B.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C.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超过5000元 D.进行二次抽奖的
16.经营者以低于成本价销售下列商品的行为,()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销售鲜活商品
B.销售有效期限将到期的商品 C.销售积压商品
D.因清偿债务,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17.下列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A.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B.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
C.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D.销售鲜活商品降价
18.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
A.支付医疗费 B.治疗期间的护理费 C.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D.抚养费
19.个体工商户王某经营服装生意,夏季来临,他发现乙厂生产的“娇爽”牌真丝内衣很畅销,于是他在丙商场租赁一柜台用于销售“娇爽”牌真丝内衣,并采取下列促销措施,其中属于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 B.举办抽奖式销售活动,最高奖为价值400 C
D.所雇用的销售人员都身着丙商场的工作服,佩带丙商厂营业标志 20.下列产品中应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的有哪些?()A.有副作用的药品 B.需稀释方可使用的农药 C.易燃易爆物 D.书籍
21.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默示担保义务?()A.电冰箱应当具备制冷的功能
B.家具应当符合以实物样品表明的质量状况
C.保健食品所含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应当与其产品说明所列标准吻合 D.燃气热水器应当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
22.陈某到一饭店就餐,饭店服务人韩某在给卡式煤气炉点火时,煤气炉突然爆炸,陈某、韩某及邻座顾客杜某均被炸伤。经查,煤气炉系甲厂生产,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下列有关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陈某既可以要求甲厂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要求饭店承担赔偿责任 B.韩某只能依劳动合同关系要求饭店赔偿损失 C.杜某可以要求甲厂承担赔偿责任
D.向甲厂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为1年,自身体受到伤害之日起计算
23.在甲公司举办的商品展销会期内,消费者章某从标明参展单位为乙公司的展位柜台购买了一台丙公司生产的家用电暖气,使用时发现有漏电现象,无法正常使用。由于展销会已经结束,章某先后找到甲公司、乙公司,方得知展销会期间乙公司将租的部分柜台转租给了丁公司,该电暖气系由丁公司卖出的。在这种情况下,李红可以向谁要求赔偿?()A.甲公司 B.乙公司 C.丙公司 D.丁公司
24.下列哪些产品的包装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A.某商场销售的“三星”彩电只有韩文和英文的说明书 B.某厂生产的火腿肠没有标明厂址
C.某厂生产的香烟上没有标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D.某厂生产的瓶装葡萄酒没有标明酒精度
25.下列产品中,不适用《产品质量法》调整的有()A.原煤 B.电视机 C.籽棉物 D.房屋
26.下列属于商业秘密特征有:()A、不为公众所知悉的
B、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的 C、具有新颖性的
D、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进行保护的
27下列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A、某省政府禁止“桑塔那”轿车在本省市场上销售;
B、市自来水公司对凡未使用本公司推荐的水表的用户加收“附加费”; C、某民营商场规定凡购买紧俏商品VCD者必须买一盒“金丝猴”牌香烟; D、某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彩电,已被查证属实
三.判断题
1.张某在一家餐馆就餐,席间,随身携带的挎包被小偷盗走,张某向餐馆索赔,餐馆拒绝赔偿。该餐馆的做法是合法的。()
2.学生王鹏在某电器商店购得索尼随身听一台,使用三天后,出现故障,经反复修理后仍无法正常使用,经鉴定,该随身听为假冒产品。王鹏感到非常气愤,决定报复商店,于是又购买10台同样的产品,然后向商店双倍索要货款,王鹏的做法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3.游客张某在公园游玩期间,被仇人杀害,罪犯逃脱。公园不负赔偿责任。()4.产品质量法所称的产品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故水果、蔬菜等天然的产品不属于产品质量法所界定的产品。()
5.凡是由于产品缺陷造成损害的,生产者或经营者就应承担产品责任。()6.根据法律规定,建筑工程的预制板不合格不适用产品质量法。()
7.某品牌压力锅安全阀设计缺陷,在某商场降价销售,并提示顾客注意安全,一旦售出,概不负责。该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8.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凡是给对方折扣和给中间人佣金的,均以贿赂论处。()
9.凡进行有奖销售的行为均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0.某保健品销售公司在广告中称:在同类保健品中,只有本产品能达到预期的保健效果。该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11.《产品质量法》规定承担的民事责任就是指侵权损害赔偿责任。()12.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人身损害,生产者证明了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生产者不承担赔偿责任。()13.乙企业经甲企业厂长的许可,在自己生产销售的商品上标注甲企业的企业名称,这种做法是合法的()。
14.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可以适时采取一定的地方保护措施,限制某些产品在本地的销售。()
四、简答题
1.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包括哪些权利? 2.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有哪些? 3.产品质量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4.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有哪些? 5.经营者可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情况有哪些? 7.简述垄断协议的除外情形?
8.简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的种类? 9.简述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种类?
五、案例分析
1.2000年5月,张某与刘某至某商场首饰自选柜台选购首饰。两人在此挑选、试用一项链约30分钟,终因未曾选中而离开商场。二人走到店门口时,首饰自选柜台的营业员和一位保安人员追了上来,指控二人偷了柜台陈列的货物,二人坚决否认,双方相持不下,这时,另一位商场保安人员上来对张、刘二人说:“请你们到商场保卫科把事情说清楚。”到保卫科后,商场保安人员要求检查刘、张二人随身所带的皮包,遭到二人的拒绝。保安人员对刘、张说:“如果你们确实没有偷窃商场的货物,就应该接受我们的检查来证明你们的清白。”迫于无奈,刘、张二人交出了自己的皮包。经检查,未发现任何商场的货物。此后,保安人员进一步提出要对二人搜身检查并立即找来两位女营业员对刘、张二人强行进行搜身检查,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商场的东西。事后,刘、张二人愤然离开了这家百货商场。1996年6月1日,刘、张二人以该百货商场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为由提出诉讼,要求该商场赔礼道歉,为其恢复名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3000元。回答问题:
(1)法院应支持刘、张的诉讼吗?为什么?(2)本案中,商场保安对此事如何处理才正确?
2.某顾客凭借自己丰富的商品知识和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承诺,到几家商场购买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然后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并连连得手,获得了较高的赔偿金。对该顾客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社会舆论褒贬不一。
有人为之叫好,认为这是合法合理的正义行为。
有的人则认为,该顾客这种知假买假索取赔偿的做法,动机不纯,是投机行为,把商界搅得不安宁,破坏了经济秩序;不是真正的消费者,而是刁民;买假索赔所得的收入属于不正当收入,应当没收。回答问题:(1)消费者的这种知假买假的行为,是否该受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为什么?
(2)对于这种做法该如何正确处理?
3.2000年1月5日,李明在某国际影城花112元买了两张《手机》电影票。当他持票欲进入放映大厅时,检票人员拦住他,认为他携带的饮料不是该影院内商品部出售的饮料,所以拒绝他自带饮料入场。双方发生争执,后民警前来调解,但检票人员仍坚持拒绝李明携带饮料入场。李明认为,影城的规定属于霸王条款,严重侵犯了他的权利。同时,该影院商品部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价格高昂,作为一家电影院却在非主营消费项目上排斥消费者的正当选择权,使人无法接受。故起诉要求华星国际影城赔偿其购票款和交通费共计145元,并向其赔礼道歉并且撤销影城关于禁止食用非影城出售的饮料和食品的店堂告示。影城则认为,李明自愿购买了电影票,并且他在购买电影票之前已经明知“请勿携带非本院商品部出售的食品饮料入场”的合同预设条款,法律上也没有相关禁止性规定,所以消费者不存在误解和被欺骗的可能。影城还认为,看电影是一种集体消费,影院的预设条款的内容符合大多数观众的要求,同时该项预设条款也是影院行业的国际惯例,影院必须避免易燃易爆、闪光、带味、出响、冒烟等行业禁忌食品进入放映场,以保证观众的人身安全,以使观众得到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消费。李明负气自愿放弃观看电影,其所谓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所以,影院不同意李明的诉讼请求。回答问题:
(1)该国际影城的做法是否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什么?
(2)影院“请勿携带非本院卖品部出售的食品饮料入场”是否属于格式条款? 4.四川某甲厂生产的“不倒翁”牌的白酒行销本省及西南地区。该酒自1980年起销售,广告力度较大,在西南各省乡镇.农村都可见到此酒的广告及销售点。此酒物美价廉,在西南农村地区广受欢迎。该酒的包装装潢是将酒瓶设计成葫芦型,并贴有黑底及金色字体的“不倒翁”名称。贵州某乙厂从2000年起生产“醉翁”牌酒。酒瓶也设计成葫芦型,并贴有黑底金字瓶贴。该酒也在西南地区销售。甲厂向执法部门投诉,诉乙厂行为属假冒仿冒行为。乙方辩称:(1)甲厂生产使用的是“不倒翁”商标,乙厂使用的是“醉翁”商标,购买者不会误认;(2)将两种酒摆在一起,细细观察,差别是明显的,所以不能认定为假冒仿冒。试问:(1)乙厂的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什么?(2)乙厂辩称的理由是否成立?
5.2000年5月,原告项某到被告山东济南某汽车有限公司处购买了价款为3000元的珠峰ZF125—18两轮摩托车一辆。2000年8月5日17时20分许,原告驾驶该摩托车在下班回家途中,与骑自行车的马某发生碰撞,造成马某及原告受重伤的交通事故。马某因抢救无效死亡。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认为:原告驾驶的机动车不符合GB7258—1997标准(指摩托车前大灯光线偏低,光度不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原告对此事故应承担主要责任。2001年3月31日,原告因犯交通肇事罪,被海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并赔偿受害人家属35000元的判决。
问:(1)原告可否依据《产品质量法》要求厂家赔偿损失?为什么?(2)本案中,被告应如何承担赔偿责任?
6.甲市某酒厂酿造的“蓝星”系列白酒深为当地人喜爱。甲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指定该酒为“接待用酒”,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业务用餐时,饮酒应以“蓝星”系列为主。同时,酒厂公开承诺:用餐者凭市内各酒楼出具的证明,可以取得消费100元返还10元的奖励。以上两种情形是否合法?为什么? 7.某省于1998年元旦开通有线电视公共频道,该有线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客户,推出了集娱乐,休闲,广告抽奖为一体的“缤纷时刻”栏目,开展“日日送奖,月月送礼”活动,每天向观众出一道简单的问题,猜对的观众通过抽奖即可获得每日送出的一台VCD或者一部摩托罗拉手机,每月还送出一个超过10万元的大奖即一套公寓。此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另外,该省还拥有多家电视台,电视台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该有线电视台开展的有奖竞猜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招揽广告客户。该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8.某塑胶企业在本市晚报上作虚假广告,声称提供质优价廉的塑钢门窗。李林看到广告后,按照晚报上提供的电话,买了一套塑钢门窗。哪知没用几日就出现断裂现象。李林的损失应该由谁承担?晚报要承担赔偿责任吗?
9.2000年6月,国旅总社、中旅总社等在京的9家特许经营出境旅行社主要针对东南亚地区市场,制定了出境旅游路线的最低保护价,并于7月1日开始执行。最低保护价比过去一般价格高出不少,如泰国一地6晚7日的最低保护价为3900元,而过去最低价格曾达2800元。据家旅行社介绍:制定最低保护价完全是为了有效地维护旅游者的利益。因为以往东南亚旅游,旅游者所交的团费远远低于成本价。甚至出现所谓“零团费”,所缺费用由东南亚地区的旅行社承担。这些旅行社为了把钱挣回来,往往强迫旅游者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等,使旅游者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几家旅行社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10.1998年,某客运中心以售票时找补顾客的票钞短缺为借口,向其上级联营公司提出以纸巾代替零钞找补购票顾客的意见。经联营公司的同意,客运公司即批发买入0.006元一包的纸巾,替代0.10元零钞找付购买车票的顾客。急于上车的顾客,若不同意该找付方式,即被售票员以无零钱找为由,拒绝售票,乘客无奈只好接受客运中心强行找补的纸巾。一年多来,客运中心共销售找补纸巾1万多包,每包获利0.004元。问:客运中心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11、四川省某县第一百货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公司决定采取有奖销售的办法推销商品,经研究决定,按以下规定开奖:凡购买百货公司的商品额达到100元即有兑奖机会。奖品如下:
一、特等奖1名,夏利车1部;
二、一等奖1名,两室一厅住房一套;
三、2等奖1名,一室一厅住房一套;
四、3等奖1名,松下摄像机和电视机各一台;
五、4等奖2名,金长城电脑1台;
六、5等奖2名,组合音响1套;
七、6等奖2名,冰箱1台;
八、7等奖3名,VCD一台;
九、八等奖5名,山地车1辆;
十、9等奖5名,抽油烟机1台。另外规定,兑奖的解释权属于百货公司。开奖后的第二天即有人中了3等奖,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县城。吸引了许多消费者。百货公司的销售额日增,有一天创纪录地销售了100万元。但自开始到结束也没有出现特等、一、二等奖。后有人告到工商局。经工商局查明,该百货公司根本没有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是一场骗局。工商局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该百货公司处以10万元罚款。分析与讨论:
(1)百货公司的行为属于那种不正当竞争行为?(2)某县工商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
第三篇:反不正当竞争法114
目录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1
(一)未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的主体范围„„„„„„„„„„„1
(二)未将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调整范围„„„„„„„„„„„„„„2
(三)一般条款的缺失阻碍了执法„„„„„„„„„„„„„„„„„„„2(四)执法主体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法律本身的执行„„„„„„„„„„„„„3(五)竞合性规定削弱了监管权„„„„„„„„„„„„„„„„„„„„„3
(六)《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列举方式欠妥 „„„„„„„„„„„„„„„4
(七)《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反垄断的内容 „„„„„4
(八)相关法律竞合、冲突现象普遍,造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困难„4
(九)行政干预大,有法难依„„„„„„„„„„„„„„„„„„„„„5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完善„„„„„„„„„„„„„„„„„„5
(一)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5(二)规定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规制的一般条款„„„„„„„„„„„„„6
(三)应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进一步拓宽执法的范围„„„„„„7
(四)剔除《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垄断的内容 „„„„„„„„„„„„7
(五)强化查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力度 „„„„„„„„„„„„„„„„„8
(六)进一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8(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事赔偿责任„„„„„„„„„„„„„„„„„„9
(八)重视法律责任制度建设 „„„„„„„„„„„„„„„„„„„„„9 参考文献„„„„„„„„„„„„„„„„„„„„„„„„„„„„„„„„10
I 浅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
摘要: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1993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迄今已有20个年头,实践表明,《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鼓励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缺乏总则条款,法律规范过于原则、抽象,内容涵盖不完整,操作性差;对市场中出现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难以规制,缺乏调控力;行政强制措施及调查取证手段不适应有效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需要;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无法有效遏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相关法律竞合、冲突现象普遍,造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困难;行政干预大,有法难依等,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已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地完善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才可以更全面地保护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鼓励和保护公平交易,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才能保障我国市场经济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本文就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作了探讨。
关键词: 反不正当竞争法; 垄断; 经营者
《反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制订并实施以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体系的日趋完备,市场竞争的日趋活跃和激烈,不正当竞争行为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多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缺陷,不能较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不能有效地发挥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主体合法权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拟就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完善作一探讨。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存在的问题
(一)未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的主体范围
我国《反不正当竞法》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盈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从本条规定来看,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主体是“经营者”。这样的规定不仅与其后的规定相冲突,而且也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如该法第十条是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依此条规定,权利人及侵权人均必须为“经营者”,但在实际中,相当多合法持有商业秘密的人并非经营者(侵权人则 多数情况下确系经营者)。
(二)未将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调整范围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据当时我国市场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的情形,只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且每种不正当竞争行为都有明确的适用界定,没有将新形势、新条件下产生的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纳入到自身的调整范围。
一般认为,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即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利用媒体、广告开展产品质量、功能、效果等各项指标的不恰当的对比活动,目的在于打击、贬低特定或不特定竞争对手。二是由经营者出资、媒体出面,请“专家”作访谈、咨询,明为向消费者介绍和传授知识,实为厂家作产品推销宣传,其中不乏抬高自己贬低对手之意。三是煽动甚至资助消费者不断投诉对手,以此来打击对手,达到用少量投入全面打败竞争对手的目的。四是以利益为诱饵从竞争对手处挖走项目的关键人员,造成对手项目瘫痪,或将对手的项目改头换面推向市场。五是由经营者资助,地方政府或职能部门及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检查以及区域性评比活动,千方百计地操作出有利于本地企业,尤其是有利于出资企业的检查评比结果,并在媒体上加以公布,以此方式打击竞争对手。六是地方政府通过一些让利性行政措施,在不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的情况下,保护本地企业,打压外地企业。七是商业欺诈,在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也侵犯了相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八是一些原本具有独占经营地位的公用企事业单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由,不断向政府要求扩大经营范围和垄断经营权,一旦得逞,在没有竞争对手的前提下,变本加厉地掠夺社会资源,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加剧了不正当竞争的恶性循环。以上竞争行为均符合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从主观方面看,都属故意,有着明确的行为目的,即都是为了贬低、打击或限制竞争对手。从客观方面看,均实施了具体的贬低、排挤竞争对手或非本地单位的行为,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基本运行机制,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侵害了经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一般条款的缺失阻碍了执法
竞争者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所采取的竞争手段是复杂多样的,法律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是无法穷尽的。正因为如此,各发达国家通过修法等方式,在相关法律中确立了一般条款,以补充法律惯用的列举式立法难以穷尽丰富多样的法律事实和行为的不足。比如《巴黎公约》在其1925年的海牙修订本中明确规定,“凡在工商活动中违反诚实经营的竞争行为即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一规定被公认为是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经典性定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般条款。德国立法机构于1909年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了修订,明确规定:“在商业交易中以竞争为目的而违反善良风俗者,可向其请求停止侵害 和损失赔偿。”一般认为,这使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最终确立了“典型列举”加一般条款的立法体例,一直适用到今天,被称为“帝王条款”。可见,法律中的一般条款,尤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在充分体现法律的生命力、完善和发挥法律应有的功能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至今未能确立一般条款,严重影响了法律自身的执行,也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众多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的重要原因所在。
(四)执法主体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法律本身的执行
从执法主体而言,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不正当竞争执法机关的规定模糊不清,造成执法主体不明确,影响执法。从行政区划来看,我国有五级政府,每一级政府由许多职能部门构成,因此,除中央和省一级政府外,任何一级政府或任何一个职能部门,其“同级或上级机关”都不是唯一的,往往是多重的或多头的。二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也是多头、多部门执法,局面比较混乱。三是由于执法主体机构不明确,加之对执法主体能力和素质无明确要求,所以现实中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十分有限。目前,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机构主要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践证明其执法能力有限,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本不具备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应有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反不正当竞争的权力授给工商行管理部门,很有可能使其成为地方保护主义的强有力工具,这与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具备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所应具有的“专业性”要求,其人员素质也不符合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要求,自然无法胜任反不正当竞争法执行工作。(五)竞合性规定削弱了监管权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工商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也可以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使监督权。由于执法主体的多元化,必然会出现实际工作中相互牵制、相互推诿的现象,直接导致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权被严重肢解的消极后果。不仅如此,《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这一规定,为其他法律法规做出竞合性规定留下了余地,形成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此问题上的竞合、冲突。比如,我国的《保险法》、《招标投标法》、《商业银行法》以及《电信条例》等,都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竞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8条规定:“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应当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第9条规定:“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负责对保险业务实施监督管理”;第107条还规定:“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 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批时,遵循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和防止不正当竞争的原则。审批的范围和具体办法,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由于部门立法带来的法律法规的竞合和对监管权的肢解,可以说动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经济宪法、竞争秩序基本法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该法确立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权,影响了该法的权威性,妨碍了其作用的正常发挥。
(六)《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列举方式欠妥
《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列举方式规定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欠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我国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根据当时经济领域存在的不正当竞争情形,列举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每种行为都有明确的适用界定。而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不止这十一种,因此许多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到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比如,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限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商标专利、版权法的后盾法的作用的发挥。以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例。既不是《商标法》的调整对象,也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
(七)《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反垄断的内容
《反不正当竞争法》共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仿冒行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行政垄断行为、商业贿赂行为、引入误解的虚假广告行为、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倾销行为、搭售和附条件交易行为、巨奖销售和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诋毁竞争对手行为、串通投标行为。其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行政垄断行为、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倾销行为、搭售和附条件交易行为、串通投标行为具有明显的垄断行为性质。我国《反垄断法》的 出台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如今出现了这样的矛盾情况:具有垄断性质的此五种行为同时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中,因此发生了冲突。
(八)相关法律竞合、冲突现象普遍,造成《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困难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而在具体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实践中,执法人员却发现与该法相竞合的法律诸多,单项立法肢解《反法》的问题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比如:《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价格法》规定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由政府物价部门监督检查;《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投标的业务主管部门和项目审批部 门对招标投标行为监督管理等等。这些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竞合的法律法规在具体禁止某几类不正当竞争行为上,又有其针对性的制约处罚条款,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又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因此在实践办案中,针对不正当竞争的定性处罚问题,容易造成执法主体混乱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雷世均代表曾经指出: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赋予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唯一执法主体,造成执法主体多元,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有法难依的问题。由于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违反了市场经济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虽然市场经济的其它法律法规对其违法行为有所规范,但行政执法权应集中于一个执法主体,执法主体的多元化,常常导致多头执法。单项立法蚕食、肢解了《反法》的内容,动摇了其作为经济宪法、竞争秩序基本法的地位,形成了新的行业和行政壁垒,不利于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监管和发展。
(九)行政干预大,有法难依
一是地方保护主义制约和阻滞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正常执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采取市场封闭管理的做法,限制了商品的正常流通。二是公用企业普遍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部门依法查处难。三是执法水平低,监管手段不适应。目前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方式、方法、手段比较陈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办案经费严重不足,交通、通讯设备匮乏,且在公平交易执法中存在的调查难、取证男、定性难等问题,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执法效率低下,执法效果有限。四是部门协作办案不够。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有的部门因利益驱使,该配合不配合,该移交的案件不移交,甚至有的一罚了之。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完善
(一)明确《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很显然.从本条规定来看,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主体是”经营者”。这样的规定不仅与其后的规定相冲突.而且也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如该法第七条是对滥用权力的禁止,它针对的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权经商、地区封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而政府本非本法所称的“经营者“。再如该法第十条是对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依此条规定.权利人及侵权人均必须为经营者。但在实际中.相当多合法持有商业秘密的人并非经营者(侵权人则多数情况下确系经营者)。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 规定.仅仅”给经营者造成损害”的.方能获得赔偿。这对许多非经营的科研人员来说是很不公平的。而有关国际组织的”法条”与协议中,对受保护商业秘密的的要件均只提到”不为公众知悉“、有商业价值及“权利人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三个条件。《反不正当竞争法》在此之外.还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由于有了这一项额外的条件.一切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的开发资料.如被人不经许可拿走是受不到该法保护的。在实践中,理论研究阶段”可能与“实际应用阶段“只有一步之遥.而前一阶段可能花的时间,精力与资金更多。相对专利法来说.专利要求实用性”是一种强保护”.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只是给予一种弱保护“。序以要求其具有”实用性“显得有点过份。
可见.明确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范围应是在修改该法时予以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体不止是经营者,经营者的雇员、利益相关人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等都可能成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制的对象。(二)规定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规制的一般条款
我国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采取具体列举式,尽管该法第1条第(一)款规定:“本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但对于该条是否具有一般条款的性质,存在争议。笔者认为,该条款并不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规制的一般条款,而只是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作出的定义,其本身并不具有“兜底”条款的功能。从中国的现实需要来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采取具体列举与一般条款相结合的模式。第一,从立法技术来看,为了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和滞后性的缺点,应当在采用列举方式的情况下,制订相应的兜底条款。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而言,概括式的一般条款必不可少。因为市场竞争方式千变万化,不断创新,严格的法定主义的具体列举式不足以有效规制不正当竞争,赋予概括性的一般条款以“兜底”功能极为必要。那么,能否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扩大解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条的规定,并以此替代一般条款? 笔者认为,既然法律没有规定一般条款,就表明立法者的意图就是要将不正当竞争行为仅仅限于所列举的情形,而不允许通过解释的方法扩大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第二,从现实需要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经出现,需要立法予以规范。例如,对于市场上严重存在的传销、低价倾销等行为,由于现行立法没有规定,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又没有设置一般条款,因此给法律适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不利于执法机关依法处理这些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三,从今后的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展开,竞争会日益激烈,某些经营者出于利益驱动,难免会使用各种方法排挤对手、强占市场、争夺交易机会。如果存在一个一般条款,就可以灵活应对未来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当然,概括性的一般条款也存在授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的问题,有可能限制市 场经营者的竞争自由。所以,一般条款应当与具体列举相结合,在列举性的具体条款穷尽之后,法官才可以适用一般条款裁判。并且,适用一般条款也要通过法学方法,进行利益衡量,探求立法者的目的,结合社会具体情势,将一般条款具体适用于个案。
(三)应增加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进一步拓宽执法的范围
法律的稳定性相对于法律所调整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动性、灵活性而言是滞后的。法律一旦制定就具有稳定性,而社会经济关系则是在不断变化的。在国外,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其广泛且不确定而著称。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 轨变型时期,旧的体制正在消失,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这种新旧体制交替在竞争秩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导致许多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出现。我国现行的《反 不正当竞争法》根据当时经济领域不正当竞争的情形,只规定了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每种行为都有明确的适用界定,致使许多新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纳入 到现行法律的调整范围。十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也限制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商标、专利、版权法的后盾法的作用的发挥。人们曾形象地把传统知识产 权的三项主要法律(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比作三座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把反不正当竞争法比作在下面托着这三座山的海水,商标、专利、版权法管不到的违 法行为,由《反不正当竞争法》来管。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虽然为专利法保护不到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更宽保护,但仍比较弱。而如何在版权法之外提 供更宽的保护,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本应保护到商标法所管不到的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行为,仅以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例, 既不是《商标法》的调整对象,也不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范围,影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效力的发挥。
(四)剔除《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关垄断的内容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两者的性质不同。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的是具体、单个生产经营者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商事领域的竞争超出正常竞争所允许限度的一种表现,这种限度由某一社会的一般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所决定。因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旨是静态地保障单个主体的财产权和人身权,它是传统民事侵权法在经济市场化后的自然延伸。这种延伸表现为从法律上具体确认市场竞争中的特殊侵权形式,以及不同程度地令行为人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法律适用上,《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事后救济、不告不理。它的作用是通过将市场竞争中的反伦理行为定为侵权行为,并予以具体调整,而不同于民商法仅依诚实信用原则宣告其为不法,以防止及消除竞争过度、恶性竞争的影响,藉此维护微观的竞争秩序。垄断行为则是限制竞争,它会导致某时、某地、某一经济领域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陷于某种缺乏竞争的状态,而这种限制竞争或缺乏竞争的状态可能对经济有害、也可能有利,要衡量某种垄断是否对竞争构成限制及权衡其利弊,需要动态 地乃至宏观地考察社会交易环境和交易方式,因而与一国在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及相应的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反垄断法》其要旨是从宏观上防止市场竞争不足,以保持经济具有相当的活力,提升本国企业和整个经济的竞争力。它具有鲜明的政策性、灵活性和行政主导性等特征。它主要不是为了维护各别主体的具体权益,它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关系密切,而同商业道德没有什么关系。在法律适用上,反垄断法偏重事前管制和行政手段,如调查市场结构、掌握和公布市场垄断情况、认定某些交易方式的合法与不法、核准企业兼并和卡特尔协议、引导企业达到具有效益和竞争力的规模等,专门的反垄断执法机关以及民事和行政的公诉也属不可或缺。
(五)强化查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力度
目前,作为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主管机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时,往往显出执法职权和执法手段力度不够,缺乏扣留、查封、强行划拨等强制手段,以致有人把《反不正当竞争法》比喻为“给枪不给子弹“的法律。执法手段太弱严重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中,尤其是查处假冒、仿冒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往往避开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而最大限度地适用具有强制措施的《投机倒把行政行为处罚暂行条例》。严格地讲,这是违背适用法律优先于行政法规原则的。因此,解决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手段“软”的问题,最终要在修订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拥有对涉嫌反 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相关人询问和要求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的权利;对其有关的协议、帐薄、凭证和其他资料有查询、复制权;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人的财物,有查 封、扣押权。这样就消除了长期以来有些单位和个人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能否扣押、查封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人财物的疑问、指责和行政应诉中的困惑。另外,还应 赋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查询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必要时,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冻结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在银行或者 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六)进一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执法实践中,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压力也往往来自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因此,《反不正当竞争法》应明确赋予工商部门独立的执法权限,当工商机关在遇到来自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滥用权力、干扰执法时,应及时将案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政府备案,并以上一级工商机关的名义共同办案;必要时,也可以采取上级督办、交叉办案、联合办案等方式进行。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还应明确上级政府制止地方保护主义的职责,规定具体的责任追究权限和下级政府不作为的惩处条款,使那些惯于搞地方保护的单位和直接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事赔偿责任
从法律性质来看,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公法性,属于经济行政法的一种。这是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维护竞争秩序,保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由于竞争秩序是整个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其健康存在和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首先在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具有私法的属性,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也要保护作为竞争者的经营者的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不正当竞争与民事侵权行为关系密切,不正当竞争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侵权行为。不正当竞争法最早诞生于法国,法国最初就是通过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侵权行为的一般条款来规制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德国的学者也一向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属于私法范畴,是一种特别侵权法。英美法主要通过假冒行为passing-off等侵权法类型来禁止不正当竞争,假冒行为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是一种侵权行为。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既是竞争秩序规制法,又是民事权利救济法。不正当竞争行为既是一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又是一种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施者在主观上一般都是具有恶意的,大多采用欺诈、利诱、虚假陈述、胁迫等方式,牟取利益。
(八)重视法律责任制度建设
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责任体系来看,应高度重视法律责任的建设,应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大责任的层面,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首先,应进一步加强民事责任。总体而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比较薄弱,从我国目前形势来看,应采用“惩罚性”民事责任制度,不但要让违法行为人无利可图,还要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其次,应进一步完善行政责任制度。对行政责任,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采取以行政处罚为主,辅之以相应民事救济的原则,主要有:一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即监督检查部门责令不正当竞争行为人停止违法行为,这是监督检查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实施的最基本的行政处罚,其目的在于迅速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针对不同类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设定不同额度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是吊销营业执照等。二是裁定招投标中的中标行为无效。这是一项特殊的行政措施,仅适用于对投标者串通投标卡特尔行为的处罚。再次,应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刑事责任制度。我国有必要借鉴外国立法与司法方面的经验,通过修法,在竞争法中设立刑事责任,对情节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进行刑事惩戒,进而充分发挥刑事责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琦.浅析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完善[J].大众商务.2009(10)[2] 方照明.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几个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6(36)[3] 马志忠.完善市场竞争法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J].商场现代化.2006(15)[4] 崔海滨.略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缺陷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18)[5] 朱晓峰.试论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不足与完善[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6] 刘慧.我国竞争法上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研究[J].经济经纬.2009(01)[7] 王贺娟.论反垄断法规制行政垄断的不足与完善[J].商场现代化.2011(13)[8] 陈美玲,熊彬.论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兼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完善[J].企业经济.2009(04)[9] 朱海强,郑天锋.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06)[10] 王淑珍.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建议[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第四篇: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1.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指的不正当竞争是指()
A.消费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C.消费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D.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2.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降价销售的竞争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是()
A.新进入者大幅度降价销售鲜货商品
B.季节性降价抛售
C.大幅度降价处理库存积压产品
D.新进入者大幅度降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以迅速获取大量市场份额
3.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下列竞争手段中,经营者不得采用的损害竞争对手的手段是()
A.以次充好
B.假冒他人注册商标
C.生产淘汰产品
D.伪造检疫结果 4.我国规定,下面选项中属依法独占的经营者不正当竞争行为是()
A.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
B.创造条件促进其销售商之间的竞争程度
C.根据生产需要对原料的采购进行限制
D.举报从事相同商品经营的违法个体
5.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公用企业存在限定他人购买指定经营者的产品,排挤其他经营者的不公平竞争行为时,有权对其进行检查监督的机构是()
A.乡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市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省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6.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机构中有权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是()
A.乡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市级人民法院
D.省级消费者协会
7.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擅自使用名牌商标的名称,造成购买者误解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其停止违法业务,没收非法所得,并根据情节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额为()
A.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B.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C.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
D.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
8.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行为属于()
A.行贿行为
B.受贿行为
C.接受折扣的正常经济行为
D.支付佣金的正常经济行为
9.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方单位或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行为属于()
A.行贿行为
B.受贿行为
C.接受折扣的正常经济行为
D.支付佣金的正常经济行为
10.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被称为()
A.商业利益
B.商业隐私
C.商业秘密
D.个人隐私
11.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监督检查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权行使职权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有()等
A.销售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
B.要求被检查的经营者提供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资料
C.拘役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责任人
D.转移与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关的财物
12.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损害,经营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侵权者的侵权所得收缴
B.直接截留侵权者的经营收益
C.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3.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
A.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排挤竞争对手的不公平竞争;
B.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其他积压的商品;
C.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D.季节性降价; 14.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因调查被侵害合法权益的经营者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应由()
A.被侵害的经营者承担
B.侵权人承担
C.监督检查部门承担
D.相关的行业协会承担
15.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
A.绝对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16.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依据()给予处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
反不正当竞争法
1D;2D;3B;4A;5B;6B;7A;8A;5B;6B;7A;8A;9B;10C;11B;12D;13A;14B;15B;16A;
第五篇:反不正当竞争法
名词解释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经营者之间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在投资 生产 销售 管理 技术 服务等诸多方面相互争胜的行为
P5
2竞争法
是以市场竞争关系和市场竞争管理关系为调整对象 以保护公平自由竞争为主旨 以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核心内容的竞争实体性法律规范与竞争管理程序性法律规范的总和 P12
反不正当竞争法 是指制止经营者采用欺骗 胁迫 利诱以及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手段从事市场交易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维护公平竞争的商业道德和交易秩序的法律制度P101 市场混同行为
是指经营者采用假冒 仿冒等欺骗性手段从事市场交易 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特定竞争对手的商品或服务想混同 造成或足以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P121
假冒注册商标不正当竞争行为 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 哎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行为P125
虚假商业宣传行为的概念 是指经营者在商品上 或者以广告或其他方法 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 制作成分 性能 产地等情况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P135
商业行贿 是指经营者在销售 购买或者其他经营形式中 使用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以此获得交易机会的行为 P160
商业诋毁 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 通过捏造 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 侵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 P203
垄断 在经济活动中 任何以协议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经营者集中以及滥用行政权力等形式构成限制竞争的状态或行为 P214
本身违法原则 企业的某些特定行为 不管事实上是否已经产生了限制竞争的后果 均被视为非法垄断 P227
合理原则
企业的某种状态或经营行为 虽然存在可能限制竞争的事实 但基于其他合理因素考虑并不被视为构成非法垄断 P228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
作为国内法的反垄断法适用于本国主权管辖范围之外的垄断行为的法律制度 P234
适用除外(豁免适用)基于特定目的 对违反反垄断法基本原则 基本制度的特定行业 特定企业或其特定行为 不适用或豁免适用反垄断法的制度 P236
垄断协议 以排除限制竞争为目的 或者具有排除 限制竞争内容或后果的明示或默示的协议 决定或其他协同行为P249
横向垄断协议(水平垄断协议)两个以上处于统一生产或销售环节 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种服务而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者 通过共谋而达成的垄断协议 p252
相关市场
同类产品或替代产品竞争所存在的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 P279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正当的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 采取实质性限制或排除市场竞争 春海消费者利益而应受反垄断法规制的不当行为 P284
掠夺性定价
支配企业凭借市场支配地位 以排挤 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 或者采取回扣 补贴 赠送等手段变相降价 使商品市场销售价低于商品成本的行为P287
差别待遇(歧视待遇)支配企业凭借市场支配地位 在提供相同商品或服务时 对条件相同的不同交易对象在交易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上实行各异的待遇 P290
公用企业垄断 公用企业借助网络等基础设施 不恰当获得或维持垄断行为 P291
经营者集中
一个或多个经营者通过合并 取得资产或股份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另一个或多个经营者 并引起市场结构持久变化的行为
P302
行政垄断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 排除或限制竞争的一种违法行为 P325
行政性垄断(条条垄断)行业主管部门或政府其他职能部门滥用行政权力 限制或排除本行业内部或跨行业竞争的违法行为 P239 简答
一
竞争的功能 竞争积极的功能竞争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竞争促进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合理流动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竞争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竞争的消极功能
1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垄断的出现 在竞争过程中 通常会付出一定的成本 有时 这种成本还会是十分巨大的 3竞争会对社会的伦理道德风尚带来负面影响
P9
二
竞争法的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 2 公平竞争原则 3社会公共利益原则 P19 竞争法的多元化目的
1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2促进有效竞争 3保护消费者权益 P23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现状
1调整范围上采取综合调整的立法模式 2在规定多种救济方式的同时 侧重于行政执法机关的主动干预 3集实体性法规和程序性法规于一体P107
三
完善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思路 1确立一个规范的“一般条例”
2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各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规定 3强化行政执法手段
4对竞争法和有关法律进行清理和编撰 不知道竞争法的特征
1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 2不正当竞争行为由经营者所为 3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市场竞争为目的
4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竞争者的合法权益P113
四
仿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 包装 装潢行为的构成要件 1知名商品 被仿冒的商品必须是知名商品 2特有的名称 包装 装潢 3作相同或近似的使用 4造成误认
5擅自使用P129
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 P180 1无形性
2秘密性 3价值性 4独特性
5时间性
6传授与转让的有限性
商誉的法律特征P199 1抽象性 2 价值性 3相对不确定性 4依附性 5地域性
商业诋毁的构成 P203 1主体为竞争关系中的经营者 2客体的二重性 3主观故意或过失 4客观方面
非法垄断的主要类型P216 1垄断协议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3经营者集中4行政垄断5公用企业垄断
适用除外制度的范围和对象
1自然垄断行业 2金融行业 3 农业 4 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5 合理化的垄断协议 P239
垄断协议的特征
1主体的多元性 2主体的独立性3主体间意思的一致性 4 目的的排除 限制竞争性P250
横向垄断协议的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2主观要件 3客体要件4客观要件 P254
纵向垄断协议的主要形式 P259 1纵向价格垄断 2纵向非价格垄断
排他性交易
选择性交易
纵向非价格垄断的消极作用P260 1它使价格固定 限制价格的信息传递和调节功能的正常发挥
2它妨碍了销售方相互间的价格竞争 影响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的发挥 3它使消费者被迫接受固定了的较高价格 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中小企业卡特尔的特征
1中小企业卡特尔参加者为中小规模的生产经营者
2中小企业卡特尔参加者不能通过协议限制价格 限制竞争对手 但可以在卡特尔协议的成员之间消除过度竞争
3中小企业卡特尔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4中小企业卡特尔参加者地位平等 并有自由加入或退出卡特尔的权利P269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
企业所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首要构成要件
2行为要件
“滥用”仅指行为人不恰当利用其优势地位而实施的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 客观和外在的行为 既有针对同业竞争者所实施的滥用行为 也有针对交易相对人所实施的滥用行为
3损害要件 非法者实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必须造成了较大的损害后果 即滥用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必须达到一定的度 P296
行政垄断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
行政垄断的主体要件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为要件
行为的违法性是行政性垄断行为要件的核心内容
3效果要件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造成的实际影响 是否会产生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的实际效果是反垄断法判定行政主体行为是否违法的基本依据 P325
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的主要职权 职责
1调查权 2 授权执法的权力3处罚权4义务与惩罚P359
论述
反不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不同之处 保护对象有所差别
2法律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 3规制标准有所差异 4适用范围所遵循的原则有所不同 联系之处
1二者拥有相近的立法宗旨
2二者的调整范围存在重叠或交叉
3二者在法律渊源上也具有紧密的联系 P104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危害 损害诚实经营者权益
1侵犯诚实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2合法经营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损害购买者的正当权益
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败坏商业道德
1破坏正常的竞争机制 2滋生腐败 败坏商业道德 损害国家利益 P118 反垄断法的特征
1反垄断法的不确定性
反垄断法价值目标的特殊性 反垄断法规范对象的不确定性 确认垄断行为的原则具有不确定性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对反垄断法的确定性的影响 国家产业政策对反垄断法不确定性的影响 2反垄断法的经济法属性 3反垄断法执行的特殊性
4反垄断法责任形式的特殊性P221
行业协会垄断的特征
1主体复杂性2合意特殊性3行为隐蔽性4危害严重性 P263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特征 1主体数量的特殊性 2主体地位的支配性 3行为的反竞争性 4行为的违法性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主要表现形式 P285 1高买低卖
高买低卖是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超高价格销售商品或以超低价格购买商品的行为
空间比较
时间比较 成本与合理利润的比较 产品比较 2掠夺性定价 3拒绝交易 4强迫交易
强制他人或自己从事交易
强制他人不与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行交易 强制安排他人之间的交易
5搭售 P285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与垄断协议的差别 1主体数量不同
2主体规模不同 3主体意图不同 4表现形式不同
5法律规制不同 P291
我国行政垄断的成因与危害 1行政垄断的成因
1)地区间经济发展那个不平衡与行政分配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协同作用 2)推动经济转型所必须的强政府与政府失灵风险加剧之间的“二律背反” 3)现代政府功能的复杂性与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上的困难 4)规制制度缺失与文化 社会观念等其他因素的潜在影响 2行政性垄断的危害
1)行政性垄断妨害了市场发育和市场体系的建立
2)行政性垄断恶化了市场环境 压缩了市场机制作用的空间 3)行政性垄断损害微观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4)行政性垄断侵害了国家行政管理和经济调节秩序并滋生腐败 P337
我国的竞争法执法机构设置的完善 1准确确定竞争法执法机构的地位
2分别设立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执法机构 反垄断法执行包括
1)防止出现市场垄断结构 2)防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防止各种协议限制竞争行为 不正当竞争法的执行 1)盗用他人竞争优势
2)通过“混淆”谋取他人竞争优势
3)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得到竞争优势 P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