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名著忏悔录
我与名著忏悔录
我与《忏悔录》,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有这么一本书叫这个名字,只是很清楚的记得这个名字很特别,有时候心情不好随便在笔记本上写点什么东西,久而久之也亲切的管笔记本叫做“忏悔录”。
第一次阅读它忘记了是在什么时候,对里面的内容也没有“领悟”,记得无非就是作者小时候偷过什么东西,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自己是怎样辗转流浪,又出现了几个好心人收留自己„„哦,还有,作者“忏悔”的第一件事是自己的母亲在生下自己后便永远离开了世界„„
第一次认真的读阅读它是在2005年,是在巴金逝世之后,是在读完巴金的《随想录》之后。一部《随想录》,“四十二万字的散文巨著,对于年届八旬的巴金来说,不仅意味着工作的艰辛,它还更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伴随着内心巨大冲突而逐渐深入的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而《忏悔录》又何尝不是!
于是在两者的对比中我再一次进入了卢梭的精神世界里„„
下面的感想也就是我在第二次阅读之后的感想„„
卢梭的《忏悔录》,巴金的《随想录》,虽然相隔千山万水,虽然相差几百载春秋,对我来说,都是那样的震撼,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在晚年呕心沥血之作,都是真是的赤裸裸的自我揭示之作,都是遗嘱般的沉重的“忏悔录”。卢梭晚年遭受种种迫害、污蔑,因此《忏悔录》的基调也就不难理解了,悲愤之作!抗争之作!
我被卢梭敢于自我批露的精神和胆量所折服,我不相信《忏悔录》记录的只是他一个人的过与失!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两面的,《忏悔录》是卢梭为大家创作的《忏悔录》,当我们自命清高,洋洋得意之时,看看《忏悔录》,它会他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缺点和渺小而羞愧不已,当我们自卑而无所适从时,看看《忏悔录》,他会让我们为自己的优点和伟大而庆幸不已。看一下作者——卢梭。作为启蒙思想家,作为资产阶级的精神导师,在那个资本主义刚刚萌芽还不算强大的年代,提倡个性、自由与解放,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道德的束缚。在《忏悔录》中,作者宣扬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因此,这是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从历史进程上讲,他启蒙了当时欧洲人的思想,无形之中便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第一遍读《忏悔录》,在并没有体会到这么深刻的含义,只是看到后来他辗转多国,在外流浪的生活才隐隐约约觉得他对这世界不满意,他对这世界有自己的说法。
当初读《随想录》,感觉比卢梭的《忏悔录》浅显一些,因为我对巴金了解的多而对卢梭了解的少,何况在巴老逝世后的那几天里,各大报纸和舆论对巴老的一生评价甚多。巴老的《随想录》,比如在《怀念胡风》一文中,“他详细剖析了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为了明哲保身而不惜任意上纲写表态文章时的痛苦心情,此时的忏悔之情给他造成的内心伤痛已经无疑排解,而使他感到恶心、耻辱。”《怀念胡风》是巴老在最后也是最动感情的一篇随想。巴老就是这样的直接,这样的对自己不留情面!相比来说,卢梭的《忏悔录》更多的是对一些难以启齿的错事,如偷东西、小时候诬陷玛丽思等这些事的苦苦忏悔。读起来没有《随想录》那样的含义深刻,还有一点,卢梭对小事的忏悔多而对大的问题,比如朋友关系的忏悔还远远不够,仿佛自己对这些事情的描述越加清晰自己的“罪孽”便加重一分,对读者来说,“原谅”他的难度就加大一份。这就是我对卢梭的《忏悔录》唯一不满意的地方!
然而卢梭是多虑了,就算自己在一生中间犯过再大的错误,在一个老人生命即将结束的那一刻,对他,大家还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呢?
两者都在自我剖析,自我忏悔,然而卢梭仅仅是隐藏着对当时社会的控诉,谴责,很遗憾他并没有揭示的像巴老那样的直接,他把自己的缺点和做过的错事揭露出来,似乎是在控诉不是他自己而是社会的环境造成了他这样那样的恶习;但《随想录》不同,他所揭示的是更加清晰的意思,巴金希望我们反省自己,因为我们早已失去了“良心”,他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
卢梭在完成作品的那刹那是相当自豪的。在《忏悔录》中,自始至终的感觉到卢梭很潇洒的将自己一生之中的善恶美丑展现在世人面前,他仿佛在说,我要说的要做的已经说完做完了,剩下的由你们去评价、去争论,尽管这中间需要超人的勇气和胆量!而巴金稍有不同,他首先完成了对自己的清算,在自我责备和“忏悔”中更要唤回社会的良心。在讲求经济利益的时代,巴老就是国民精神的“定海神针”。
《忏悔录》我读了两次,当我第二次有意无意的将我在《随想录》里理解到的“强加”进去的时候,忽然发现,真的是那么回事,卢梭的伟大、卢梭的真诚、卢梭的胆识在我第二次读完的时候“豁然开朗”了。
我与《忏悔录》,我要感谢《随想录》,因为假若没有读《随想录》,也不会第二次去读《忏悔录》;没有二者的比较,我也不会领悟卢梭除了在启蒙运动中间对社会的贡献外还有这么一层伟大;没有理解巴老,也不会理解卢梭人性的光辉!
第二篇:我与名著
我与名著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名师交谈,收获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
——题记
《唐诗三百首》
翻开《唐诗三百首》,和李商隐一起长眠风月之中“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是他的痴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他的感叹;“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是他的不羁。那缕坚贞的信念,那份美好的情愫,在历史的尘埃中弥漫成永恒的缠绵。
沏一杯菊花茶,捧一卷诗三百,听一听巴山夜雨,品一品宫商角羽,倏然,忘了问今夕何年。读《唐诗三百首》,看人生三千景,悟世间五千情……
《老人与海》
他背起渔网,升起船帆,划着船桨上路了。朝阳将他的身影拉得斜长,一句誓言掠过耳边,飘向遥远的东方——“我会胜利回来的。”
…………
他成功地捕到一条大马标鱼,虽然尖利的鱼刺在他的手臂上留下了一道道伤口,他忍着剧痛,拖着鱼踏上了归途。他路过了鲨鱼带,在那里被困了八十四天,他顽强的保护着那条鱼,但是最终只剩下了它白色的骨架。他没有输,他骄傲的留下了一句誓言:“一个人可以输,但绝不可以被打败!”
是啊,绝不低头,笑对挫折,可以输,但不可以被打败。
《三国演义》
那是一个王者崛起的时代的神话,演绎着英雄的本色;那是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书写着神奇的故事;那是一曲流唱千古的绝唱,散发着迷离的格调。
那里的月是金黄的。花,染不透乡愁;雪,映不成山河;月,回不了故梦。刘备有多少次对月慨叹,对月长啸。他心中的梦何能圆?唯有对月长叹。
细赏温柔的山水之气,悟那忠诚的云天之歌,体会那徘恻的风月之韵,一切尽在阅读名著中。
初一(5)班
吴昕童
第三篇:我与名著
我与名著
阅读名著,使我拓宽了视野;阅读名著,陶冶了我的情操;阅读名著,启迪了我的思想;阅读名著,让我学会如何做人。
儿时,《伊索寓言》是我的睡前必读,一个个寓言故事短小精悍,使我从中懂得了勤劳、善良、勇敢、真诚。
上了小学,妈妈给我买了《水浒传》。从此,我认识了许多英雄好汉,“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他们都是我们偶像。他们的故事我可以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如今我重感情、讲义气、扶危济困、帮助弱小,无不是拜《水浒传》所赐。
《鲁滨逊漂流记》是阿姨送给我的,鲁滨逊惊人的毅力与无比的智慧让我感慨。如今,我远离父母在外求学,鲁滨逊的坚强与执着让我勇敢地战胜了在校生活的不习惯和回家的诱惑,一门心思地放在学习上,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
《失落的一角》是我看的次数最多的一本,它只有简单的图画和极少的字,它给我讲述了一个关于完美与缺陷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缺陷,会让我们拥有别样的幸福。这样的思想将引导我正视自己的缺陷,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自己今后的人生。
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我国《西游记》。电视剧、动画片,远不如书中的内容精彩。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神通广大孙悟空是无数小朋友的偶像,他对师傅坚贞不一的师徒之情却是让我非常感动的;猪八戒有些小坏,但傻得可爱,他让我忍俊不禁;沙僧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忠于职守,是如今身为班长的我学习的榜样。唐僧坚定不移、慈悲为怀让我十分钦佩,如果遇到“小悦悦”,我会豪不犹豫的伸出援手,让这个世界充满关爱。
阅读中外名著,使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很多的感悟。今后,我更要孜孜不倦地多读书,读好书,用书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精彩的人生。
第四篇:我与名著
我与名著
安阳市第五中学辅导老师:张越
我梦想自己可以变得坚强,可以变得渊博,可以为人类做贡献,但是我却没有一点懦弱,没有渊博知识,更不用谈什么贡献。我有一个会梦想的大脑,但我缺少一个会行动的躯干。
我曾阅读过多本书,小说、散文、名著,每个都会使我的身心为之触动,虽然有时只是一下。我曾认为,这就是书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书能修身养性原因之一,也是一本好书的意义,可是这些并没有改变我的本质。
小学时,我读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深奥的语言,在我的脑海中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的片段,读完以后,那本书便沉睡在了我的书柜里,睡了三年,直到我上初二。小学时的我并未体会出太深的道理,仿佛只是一杯墨水,淡淡的从我心上流过,在岁月的冲刷下印下了一丝抹不去的痕迹。
上了初中,我的心思变得成熟了一点,可是我还是爱侵没在幻想中,现实犹如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我的头上,成绩的下滑让本来就不优秀的我更加失落,甚至有一丝自卑。在后来的万分努力下,我的成绩缓缓的向前进,直到初二,当命运又一次要求我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他的经历更读到了一个时代的内涵。主任公的精神犹如一只刷子不停地刷在我的心上。我强大起来了,我的心强大起来了,少了一份懦弱,多了一份坚强,正是这细微的变化,使我的心事世界,懦弱减少,虽然只减少了一份,但我相信这会在我人生的路途上充当冲刺的加速器,会让我顺利渡过难关。
一本好的书会被称为名著,一本能改变人的书,才会叫名著,一本能与人做朋友的书,才能被称为名著,我就幸运的交了一位这样的朋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评语:读书使人睿智,读名著更能使人的思想变得深刻。望多阅读。
第五篇:作文我与名著
我与名著
初次读《格列佛游记》,我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本书就只是一部游记而已。
但日渐深入的阅读,我深深被吸引住了。斯威夫特以夸张离奇的手法,讽刺了英国的文明,不由引起我的深思。
小说的主人公固然是坚强勇敢的,但同时也是自大的。于我们来说,他是一个榜样,也是敲响的警钟。我们需要学习他身上优良的品质,激励自己,不断进步。而万万不可向他一样不懂得谦虚感恩。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多少人自以为聪明一世,却没想到糊涂一时,最终埋没了自己。
而格列佛游历过的小人国,也有当今社会的缩影。国家之间互相敌视,战争在不断爆发。为了掠夺资源,刀剑相向,从未想过彼此都是人类。战争能使时代进步,但它经过的地方生灵涂炭,多少人不含冤而亡。这些和小人国多么相似。
而“大人国”的国王是仁慈的,是一个理想的君主,这样的人才能管理好国家。但不用武器在现代来说是不可能了,有哪个国家不是想方设法研制高级武器呢?
格列佛在慧骃国的游历,就像桃花源记。慧骃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家,除了耶胡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就是人们梦想的世界。没有现在人心的隔阂,不需要防备着别人。老人不需要担心自己的亲生骨肉在某一天抛弃自己,朋友不需要担心有一天被出卖,家长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
没有欺骗,没有自私的国度,才是所有人心心向往的。如果人们肯舍弃人心的丑恶面,那么离慧骃国也不远了。
我开始对这本书重视起来,作者所讽刺的不仅仅是当时的英国,现代何其是多么类同。这是一部警醒人们的作品,其所希望的,是人们都能变得真善美。
如此寓意深远的游记,深深吸引住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