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时间:2019-05-14 05:41: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第一篇: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创立者是(A)

A.毛泽东 B.邓小平C.毛泽东和邓小平D.江泽民 2.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B)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

3.1941年,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明确界定的著作是(C)

A.《反对本本主义》 B.《整顿党的作风》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新阶段》 4.毛泽东初步界定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实践论》 D.《矛盾论》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C)A.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6.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A.反对教条主义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7.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具有(B)的理论品质。” A.坚持真理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求真务实

8.我党历来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江泽民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到(C)A.重大理论问题的高度 B.重大实践问题的高度 C.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 D.重大思想认识问题的高度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新世纪新阶段的基本特征 B.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B)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的基础是(A)

A.社会实践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改革开放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它的(C)

A.革命性特征 B.科学性特征 C.实践性特征 D.党派性特征

14.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D)(2009考研)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2009考研)A..理论联系实际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B.尊重群众的创造和利益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尊重实践

3.毛泽东深刻阐述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系统的哲学认证的著作是(BC)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4.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是(ABCD)A.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B.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C.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D.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5.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因为(ABC)A.它是反对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

B.它是同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C.它是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建设相联系的 D.毛泽东给它一个科学的解释

6.邓小平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提出了(ABC)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标准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真理标准讨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D.“三个有利于”的理论

7.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D)A.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上海等地发表的《南方谈话》 8.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ABCD)

A.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 B.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法 C.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途径 D.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原则

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ABD)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10.江泽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归结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ACD)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C、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D、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答案要点]错误。(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2.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

[答案要点]错误。从解放思想的含义上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解放思想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上看,实事求是是规定了解放思想的出发点、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从不断变化的“事实”中“求”到“是”,即认识到事物的规律,用于指导实践。因此,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也不是胡思乱想,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际相统一。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答案要点] 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不仅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而且从根本上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马

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篇章,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往开来的转折点,是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伟大开端。

4、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正确。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个辨证统一体,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二者相促进相互依存。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作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

[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必然与时俱进,必须求真务实。

2.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其思想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其中最本质的东西。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始终。第三,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基本观点中。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 [答案要点]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三个基本方面是有机的统一,其中,实事求是是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5.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答案要点]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1)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 一切依靠群众,要相信群众,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在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2)从群众

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案要点]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因为: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实事求是是当地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关系到一切工作的成败。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去解决。2.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第一,走自己的路,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第二,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三,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四,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系历史和现实,说明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六、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只有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好比“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内在关系是什么?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2)实事求是同解放思想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第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是为了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达到新的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二者本质上是一致的,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学好文件抓住纲》,《人民日报》1977年2月7日。

材料2:“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材料3:“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

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材料4:“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发。”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4页。

材料5:“只有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才能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提高改革的自觉性;才能正确分析形势,发现问题,增强改革的紧迫感;才能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实现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1页。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材料1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出现了什么问题?

(1)表明党的思想路线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僵化,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隔离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犯了主观主义、唯心主义的错误。

(2)根据材料2—5,说明解放思想的重要性是什么?

第一,解放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成败,关系到一个党、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存亡;第二,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一切成就的取得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继续解放思想。第三,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必须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不断达到实事求是;第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课题需要在解放思想中去探索解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还有许多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解放思想中去解决。

【参考答案】

一、1、A

2、B

3、C

4、A

5、C

6、D

7、B

8、C

9、D

10、B

11、B

12、A

13、C

14、D

15、C

二、1、ABD

2、ABCD

3、BC

4、ABCD

5、ABC

6、ABC

7、AD

8、ABCD

9、ABD

10、ACD

第二篇:毛泽东概论复习题答案

1.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可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艰辛探索。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②以邓小平为代表,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科学回答,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③以江泽民为代表,围绕建设党的核心主题,推进中国化社会主义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④以胡锦涛为代表,从实践和理论推进,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个重大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

第二个重大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构成。

2.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对于毛泽东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②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杰出代表。他把中国革命理论系统化,并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创性贡献。

③毛泽东晚年犯了“左”的错误。其错误主要是:在党的中心工作问题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在经济建设问题上的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错误。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综观毛泽东一生,功大于过。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①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过程中同时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他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贯穿这些内容的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法论原则,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就是不同的阶级阶层,党派和社会集团等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的行动.○3 通常指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被压迫阶级推翻反动统治,被压迫民族推翻殖民统治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结合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法宝的关系:统一战线有利于各阶层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关系到党的领导能力等问题。只有把党建设好,才能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

5.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及重大意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革命力量在一定时期相对弱小。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马上同敌人决战,应与敌人作长期持久的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7.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8.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虽然最终未能在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上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但他在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果,对于后来者却有着基础性、铺垫性的作用,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一,毛泽东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取得的探索上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内容。第二,毛泽东探索的初步成果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三,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过程中表现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论品格,对邓小平的成功探索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探索是一种开拓,总会有成功和失误,探索本身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也为后来的成功探索提供了重要借鉴。所以,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存在一种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9.试述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突破了解放生产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在一起的认识,从而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在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为此,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的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第四,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邓小平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形式,指出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0.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一,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大势,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第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1.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 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深刻把握,是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12.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3.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由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由习近平提出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最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前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1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15.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强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非公有制经济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非公有制经济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非公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16.如何正确理解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

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势和民主程序,用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

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五,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17.什么是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首先意味着其文化的魅力相对强大,它表现为对内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外的文化吸引。一方面缘由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强国的文化总是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另一方面还来自文化深层的力量,它源自历史传承,穿越不同时代,给人一种灵魂的安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

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③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④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

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19.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2013年6月,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20.什么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①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合作,以合作谋和平,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④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①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③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21.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如何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呢?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牢理论根柢。思想立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柢,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思想侵袭,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决定性基础。

二、站稳大众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始终站在人民大众一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先决条件。

三、时刻对党忠诚。要做到对党忠诚,就必须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利益,做一个党性强、自觉性高、组织纪律性严的忠诚党员。

四、始终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深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必备的作风和精神状态,也是坚定不移地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必备的作风和精神状态,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备的作风和精神状态。22.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代中国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

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前进。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中国共产党这样坚强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而不受制于人。

第三篇: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D)A.实事求是 B.反对本本主义

C.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C)。A.实事求是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A.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 B.将马克思主义照搬到中国

C.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是(C)A.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联系 B.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回事 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 D.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但不是中国的

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A.中共六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7、对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功过评价是(B)A.功过等同

B.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C.错误是第一位的、功绩是第二位的 D.只有功绩、没有错误

8、邓小平理论产生为的时代主题是(D)

A.战争与革命 B.知识经济 C.冷战 D.和平与发展

9、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明确确立,是在党的(C)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的命题是(A)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发展是硬道理 C.摸着石头过河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12、中共十六大新确立并写入党章的全党的指导思想是(D)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C)A.保持党的先进性

B.党的领导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1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

16、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C)。A.富裕家园 B.强大中国 C.美丽中国 D.生态中国

17、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的是(A)。A.统一战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18、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C)。A.知识分子 B.我国社会新阶层

C.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D.人民军队

19、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C)。A.1954年 B.2002年 C.1982年 D.1987年

20、我国的改革(B)。A.只进行经济制度改革 B.是全面的改革 C.只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D.只进行文化体制改革

21、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C)。A.基础建设 B.生态建设 C.保障和改善民生 D.生产效率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A)、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A.走什么路 B.怎样做人 C.做什么样的人 D.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23、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A)。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4、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A)建设的思想。A.精神文明 B.物质文明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25、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C)。

A.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B.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C.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D.形成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局面

26、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国策 D.基本思路

27、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形态走向现实世界的是(A)。A.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B.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28、坚持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A)。A.以人为本 B.执政为民 C.立党为公 D.诚实守信

29、教条主义犯的错误是(A)。A.凡事从书本出发 B.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C.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D.认识与实践相一致

30、产生剥削和两极分化的根源在于(C)。A.社会分工

B.富得越富、穷的越穷 C.私有制, 剥削制度 D.市场经济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要实现(C)。A.经济发展,美丽中国 B.社会进步,生活富裕 C.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 D.民族振兴,国家统一

32、邓小平曾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不同是(B)。A.意识形态的对立 B.共同富裕 C.生产发展 D.社会进步

33、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求真务实 D.解放思想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总的说来,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A)的历史阶段。A.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C.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D.实现四个现代化

35、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后必须(A),并在此基础上使人民富裕起来。A.发展生产力 B.巩固新生的政权 C.增加人民收入 D.巩固国防 36、20世纪70年代后,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是(B)。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公平与正义 D.生态与环境

3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A)。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的理论成果是(B)。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9、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个理论形态,(C)具有不可否认和不可替代的原创性,基础性,在此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C)。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D.统筹兼顾

4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D.统筹兼顾

42、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髓的思想路线是(A)。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C)。A.是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是处在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是处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B)。A.发展生产力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实现四个现代化 D.实现中国梦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C)。A.四位一体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五位一体 D.三位一体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是(B)。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47、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B)。A.支配行动的认识路线 B.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C.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 D.从实际出发

48、经过延安整风,党内普遍认识到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甚至把它看作党的思想路线的代名词的是(C)。A.解放思想 B.求真务实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49、1945年4月,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A)A.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 B.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 C.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 D.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

50、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51、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52、邓小平多次强调作为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A)。A.实践 B.真理 C.理论 D.认识

53、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B)。A.求实 B.创新 C.改革

D.发展

54、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是(A)。A.求真务实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55、一切从实际出发,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长期进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A.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 C.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经历特定阶段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5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是指(B)。A.从新民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

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从社会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实现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不同的分配制度之间的矛盾

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9、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A.基本路线 B.基本方针 C.基本纲领 D.基本国策

60、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基本路线 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 D.基本国策

6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路线通常简称为(B)。A.“一化三改”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三个有利于”

6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A)。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立党之基 D.执政之源

6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C)。

A.改革开放,艰苦奋斗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C.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64、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C)。A.巩固完善新兴的政权 B.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进行改革与创新

65、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体现的社会基本矛盾问题是(C)。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形态与生产方式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对外开放与对内搞活的矛盾

66、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B)。A.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讲话 B.1992年的南方谈话

C.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

D.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

67、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在(C)。A.1978年 B.1998年 C.1988年 D.1992年

68、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持走(B)。A.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之路 D.生态良好美丽中国之路 69、对“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做完整阐述是在党的(C)。A.十一大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70、根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C)。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71、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C)。A.20世纪末 B.20世纪中期 C.21世纪中叶 D.21世纪初

72、我国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成(A)。A.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全面的小康社会

C.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3、明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D)。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74、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对内搞活 D.改革创新

75、标志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是(A)。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76、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彻底革命 D.社会主义制度的枝节修补 77、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C)。A.解放思想 B.改革创新 C.改革开放 D.对外开放 78、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启了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 B.平反冤假错案 C.实行承包责任制 D.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79、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C)。A.政治体制改革 B.社会体制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80、“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A.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B.判断社会建设得失成败的标准 C.判断文化建设得失成败的标准 D.判断生态建设得失成败的标准 81、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B)。A.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由经济特区到全面开放

D.由沿海、沿江、沿边到全领域开放 82、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B)。A.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席位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加入世界卫生组织 D.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 C.不断扩大社保覆盖的范围 D.不断减轻农民的税负的负担 8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方针是(A)。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85、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的是(C)。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86、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离不开政府,而政府调节和干预经济运用的手段主要是(A)。A.经济手段 B.行政手段 C.行政审批 D.政策指导

8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从而能充分的表现出其优势的两种手段是(B)。A.行政与法律 B.计划和市场 C.宏观与微观

D.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C)。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所有制的多样性

89、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A)。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90、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其中“一个统一”是指(B)。A.统一于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B.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C.统一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进程中 D.统一于“五位一体”全面建设的进程中 91、国有经济起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C)。A.在国民经济总量中占绝对的优势 B.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9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是(B)。A.实现人民收入增加 B.实现共同富裕

C.实现社会生产力发展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3、社会主义的主体分配原则是(B)。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人对社会贡献分配

9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是指按劳分配以外的其它分配方式,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C)。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生产资料所有权分配

95、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即(A)。A.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通过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富裕起来

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D.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走向共富

96、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B)。A.公开 B.公平C.公正 D.平均

97、党的十八大指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C)。

A.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B.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 C.城乡发展一体化 D.农村建设城镇化

98、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的是(A)。A.科技创新 B.体制创新 C.观念创新 D.理论创新

9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A.人民当家作主 B.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0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A.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

10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A)。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党的领导 D.人民当家做主

102、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B)。

A.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3、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C)。A.组织领导 B.行政领导 C.政治领导 D.法律领导

104、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是(C)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钓鱼岛问题

105、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A)A.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06、台湾问题的实质是(D)A.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B.中美两国关系的核心问题 C.世界和平的问题 D.中国的内政问题 107、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时评首次提出的口号是(B)

A.和平统一 B.解放台湾 C.一国两制 D.台湾高度自治 108、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将我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A)A.一纲四目 B.一国两制 C.四个决不 D.和平统一

109、“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D)A.实现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台湾高度自治 D.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110、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的是(B)A.实现中华民族振兴 B.解放台湾 C.武力统一 D.解放全中国 111、1982年1月,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是(C)A.廖承志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112、1985年3月,正式将“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的会议是(A)A.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B.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C.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D.三届人大三次会议

11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核心是(B)A.两种制度 B.一个国家 C.两岸统一 D.民族复兴

114、“一国两制”的理论构想最早提出是针对(D)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西藏问题 D.台湾问题

115、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B)A.推进现代化建设 B.增强综合国力

C.维护世界和平D.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目标 116、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法律文献是(A)A.《反分裂国家法》 B.《香港基本法》 C.《澳门基本法》 D.《物权法》 117、2006年4月,胡锦涛提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是(D)

A.一国两制 B.搁置争议 C.共创双赢

D.和平发展

118、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依法治国 C.人民当家作主 D.以德治国

11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A.多党合作 B.一党领导 C.议会选举 D.民众普选

120、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A.保障人民当家做主权利的实现 B.保障民众的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

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D.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121、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是(C)。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122、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A)。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23、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反映时代(B)的文化。A.前进趋势 B.进步潮流 C.进步发展 D.前进潮流

124、在当今时代,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是(A)。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生态

125、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C)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A.先进生产力

B.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C.先进文化 D.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

1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A.思想基础 B.政治基础 C.社会基础 D.文化基础

1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B)的必然要求。A.社会生产力 B.文化软实力 C.综合国力 D.国家外在形象

128、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确立了人们行为的(B)。A.法律规范 B.价值尺度 C.道德准则 D.价值标准

129、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B)。A.经济 B.教育 C.文化 D.政治

13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C)。A.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 B.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C.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 D.提高全民族教育文化素质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其原因是(BCD)A.马克思、恩格斯的指导 B.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D.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是(BCD)A.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中国的

B.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C.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D)A、实事求是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ABCD)

A.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C.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CD)A.力量之源 B.发展之根 C.立党之本 D.执政之基

6、贯彻“三个代表”要思想(BCD)A.力量在坚持依靠群众 B.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C.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BCD)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施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政策,其内容包括(ABD)。A.区域自治 B.民族团结 C.民族发展 D.民族平等

10、树立(BCD)的生态文明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A.开发自然 B.尊重自然 C.保护自然 D.顺应自然

11、有些生态环境问题无国界,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面对,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BCD)原则,同国际社会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A.竞争原则 B.各自能力原则 C.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12、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中央对于港澳的政策是(ABCD)。

A.留在将来适当时机通过谈判予以解决 B.“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C.不承认历史上关于港澳问题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暂时不动

1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BD)。

A.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

B.叶剑英提出的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叶九条”

C.邓小平阐述的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六条具体设想——“邓六条”

D.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14、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体现在(AB)。

A.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B.是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C.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D.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最基本的动力

15、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把(ABD)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此来引导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

A.生态效益 B.环境损害 C.生态伦理 D.资源消耗

16、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迫切需要深刻反思传统发展模式,适应世界(ABC)发展新趋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人类生态文明做出重要贡献。A.绿色 B.循环 C.低碳 D.高速

17、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这一外交政策根本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BCD)。

A.中国坚持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B.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可宝贵经验之一 C.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 D.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18、党的十八大报告表明的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是(ABCD)。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C.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D.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19、关于加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说法有(AB)。

A.把经济搞上去,建立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

B.实现国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C.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应更多专注于经济建设,把国防建设置于从属地位

D.要正确把握现阶段我国国情,不能因国防现代化而削弱国家的综合国力

20、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BCD)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A.从关系上 B.从政策上 C.从制度上 D.从法律上

2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指(ABCD)。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D.改革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2、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ABCD)。A.增加了社会资本

B.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C.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 D.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服务

23、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AB),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国传统文化

24、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正确把握(BCD)。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 C.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

2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ABC)。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与我国有联系的外籍华人

2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涵义是(BCD)。A.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现和平统一 B.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27、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ABD)、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A.低消耗 B.少排放 C.零污染 D.低投入

28、邓小平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时代背景是(ACD)。A.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 B.中东局势动荡不安

C.世界开始了多极化格局的进程

D.现代科学化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9、要实现理论创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捁中解放出来

D.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3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ABC)。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B.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1、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爱护自然

3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D)。A.确立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3、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即(ABC)。A.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比较富裕

D.我国的和平发展会有力增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B.设备 C.技术 D.管理

3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主要包括(ABCD)。A.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33、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

39、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起决定的是(AB)。A.长期共存 A.社会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40、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内容

34、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是(BC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是 A.各区县人大常委会(BCD)。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B.农村村民委员会 C.城市居民委员会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 D.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1、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C.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务有(ABCD)。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A.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打会制度

D.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B.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5、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C.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D.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CD)。A.政治协商 B.修宪立法 C.民主监督

3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 D.参政议政 分,主要包括(ABCD)。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37、下列哪些属于生产要素的范畴?(ABCD)。A.土地

4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4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ABCD)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A.民族意识 B.民族心理 C.民族品格 D.民族气质

45、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的要求包括(ABCD)。

A.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 B.重在实际行动 C.重在持之以恒 D.重在形成机制

4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的“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包括(BCD)。A.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C.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D.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47、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要求是(ABCD)。A.公益性 B.基本性 C.均等性 D.便利性

4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贯彻的方针是(ABCD)。A.为人民服务 B.为社会主义服务 C.百花齐放 D.百家争鸣

4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我们要努力开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是(ABCD)。

A.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B.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C.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D.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 50、未来理想社会是(AC)。A.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 B.形成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D.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51、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BCD)。A.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B.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D.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2、和谐社会就是(A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C.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5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BCD)。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4、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应该考虑的方面是(ABC)。A.从法律上 B.从制度上 C.从政策上

D.从文化上

5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AB)。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加强经济建设 D.加强文化建设

56、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指(ABCD)。A.学有所教 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57、劳动者就业的方针是(ABCD)。A.自主就业 B.市场调节就业 C.政府促进就业 D.鼓励创业

58、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要素是(ACD)。A.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B.基层自治组织建立 C.法治保障 D.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59、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主要表现在(ABCD)。A.资源约束加大 B.环境污染严重 C.生态系统退化 D.气候变化问题突出

60、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是(ABC)。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掠夺自然

61、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是(AB)。A.节约资源 B.保护环境 C.顺应自然 D.从我做起

62、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ABC)为主。A.节约优先 B.保护优先 C.自然恢复 D.人工培育

63、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ABC)。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科学发展

6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ABD)。A.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B.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C.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会 D.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65、有些生态环境问题无国界,需要全球合作共同面对,如(ABCD)。A.应对气候变化 B.臭氧层破坏 C.核污染 D.海洋生态系统

66、作为历史遗留问题,香港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是英国殖民主义者通过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ABD)不平等条约霸占的。A.《南京条约》(1842年)B.《北京条约》(1860年)C.《辛丑条约》(1901年)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1898年)

6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ABC)。A.提出阶段 B.成熟阶段

C.进一步发展和法制化阶段 D.确认阶段

6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一阶段的标志性时间是(AB)。

A.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

B.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1985年

6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ABCD)。

A.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学者时谈和平统一设想 B.“邓六条”

C.1984年2月22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某大学代表团的 谈话

D.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

70、“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是(ABC)。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 C.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一个中国原则 71、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美国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即(ABD)。A.与台湾断交

B.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C.实现两岸之间和平统一

D.废除美国同台湾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 72、1992年,代表海峡两岸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的是(AC)。A.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B.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C.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73、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表明了在坚持既定原则的前提下的对台方针政策,主要是(ABCD)。A.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74、中国一向秉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条,坚持(ABC)。A.不干涉别国内政 B.永远不称霸 C.永远不搞扩张

D.各国的事务由各国自己解决

75、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现实依据是(ABCD)。A.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向和潮流 B.从我国的现实出发

C.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国内建设对中国外交策略提出的客观要求

D.我国的和平发展会有力增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76、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和国家必

须认真贯彻落实的四个尊重是(ABCD)。A.尊重劳动 B.尊重知识 C.尊重人才 D.尊重创造

77、现阶段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性包括(ABCD)。

A.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B.在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将更加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将更加巩固

C.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存在,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民族大团结

D.由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和历史上遗留的某些民族隔阂的存在,必须重视和加强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

78、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形成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军。这是因为(AB)。

A.中国共产党是一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核心力量,自身具备这种领导能力,其领导能力是经过了无数次实践的检验的。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中国人民根据长期的历史经验做出的自觉选择,是被庄严地写进了我国宪法的

C.建设廉政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D.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79、、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牢牢把握(ACD)这条主线。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加强党的反腐能力建设 C.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D.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

80、党的十八大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向全党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包括(BCD)。A.建设廉政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B.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C.建设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三、判断题

D.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中国人自己经过独立创新得出的科学思想。(错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各自独立的科学思想体系。(错误)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就是实事求是。(错误)

6、解放思想意味着放飞思想,也就是意志自由。(错误)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错误)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正确)

9、新中国成立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开始之时。(错误)10、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错误)

1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确)

1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错误)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错误)

14、新中国成立之日就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开始之时。(错误)

15、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坚持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正确)

1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确)

17、发展才是硬道理。(正确)

18、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就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错误)

19、“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有机地统一。(正确)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

22、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错误)

2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正确)

24、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正确)

25、“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着重大的区别(正确)

26、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不要对外开放了。(错误)

27、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没有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分。(错误)

28、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说明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错误)

29、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3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正确)

3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正确)

32、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错误)

3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错误)

34、在综合国力构成要素中,文化越来越不重要了。(错误)

3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中居核心地位的是理想。(正确)

36、面对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坚持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明显过时了。(错误)

3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正确)

38、和谐社会就是“天人合一”的社会。(错误)

39、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正确)40、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正确)

41、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42、“一国两制”的构想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正确)

43、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正确)

44、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错误)

45、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错误)

4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利用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错误)

47、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正确)

4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正确)

49、“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正确)

50、党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正确)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理论联系实际。第三、实事求是。

第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第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第三、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第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

第二、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第三、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

5、简述“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基本内容,第一、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

第二、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6、简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第一、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第二、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第三、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7、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三、党的十六大以来,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

8、简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9、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10、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简述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特点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1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一、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第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

13、简述在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弘扬的基本精神

第一、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二、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 明进步。

第三、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14、为什么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在个人分配上的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第一、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 有上的平等关系,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第二、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15、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第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第二、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第三、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6、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第二、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三、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17、简述“三步走”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8、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19、简述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二、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第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20、为什么说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五、论述题

1、试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

答: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第一、坚持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才能矢志不渝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第二、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试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经验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第四、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3、试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发展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转变。

第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第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第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4、试述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

第一、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第二、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第三、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5、试述中国特色新型“四化”发展道路

第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路子。

第二、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工业化以城镇化为载体,工业化的过程也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二者的互动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第三、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城镇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而这一变化是建立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上的。城镇化和农业现

代化相互协调,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是不能分开的一个整体。第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6、试述邓小平对当今世界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观点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7、试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第一、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把全党的思想认识统一

到服务人民、改革创新上来,坚定服务人民的立场,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二、服务是目的。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服务是服务型政党的根本任务。服务型政党的提出,回答了“学习为了什么、创新为了什么”的问题。学习成效和创新成果必须通过更好地服务人民来体现,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学习服务创新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创新是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探索出学习型、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建设创新型政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然有利于推动学习型服务型政党的发展。

8、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9、试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第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第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第五、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0、试述习近平就坚定不移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的四点意见

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我们坚持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维护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

第二,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

第四篇:毛泽东概论

《概论》课程实践环节

暨暑期实践报告相关要求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课程组

2014年5月

一、《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的目的与意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马克思墓碑上的墓志铭:“哲学家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再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统一。毛泽东同志也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年大学生作为“早上七八点的太阳”,是国家发展之栋梁、社会建设之中坚,有必要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参与社会调查,对于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释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回应社会难题,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人做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通知和江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规定,特制定2013年《概论》课程实践环节相关要求。

二、《概论》课暑期实践环节形式

1、实践课程性质:必修,实践报告计入课程总成绩

2、完成形式:书面调研报告。通过内在自觉,围绕相关选题,利用暑期时间真正参与社会实践或开展社会调查,完成一份有实地调查、有真实数据、有内心思考的暑期调查报告。严禁抄袭或网络复制粘贴,如发现将判低分甚至不及格。

3、报告总结:开学之后,任课教师将评阅实践报告给出分数,并将在课堂上随机组织暑期实践报告交流会。

三、《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参考选题方向

1、经济建设

当地个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家庭收入情况、贫富差距情况、当地三大产业发展情况、当地信息化建设、三农问题、地方惠农政策、土地流转、区域发展问题等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经济”的选题。

2、政治建设

当地农村村民自治情况、基层换届选举情况、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情况、基层政府廉政建设、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基层群众政治参与情况、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地方法治建设、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当地司法建设、居民权利义务观念变化调研、当地西方社会思潮影响情况、当地干群关系、大学生村官、当地社会阶层情况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政治建设”的选题

3、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考察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百姓宗教信仰问题、居民文化生活、居民娱乐生活、居民精神生活、婚恋家庭情况、地方文化(传统习俗、信仰)的传承与保护问题调查、居民文化团体建设、居民道德观念、传统风俗习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实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文化”方面的选题

4、社会建设

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城市社区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空巢家庭、老龄化问题、乡土教育、“校漂族”、新农村建设情况、土地流转、城镇化战略发展、和谐社会的不和谐现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医疗状况、社会组织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社会建设方面的选题。

5、生态文明建设

当地生态环境调查、当地的环保政策执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循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水污染情况、环保建设情况、水利设施建设情况、美丽中国建设或是其他感兴趣的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选题。

6、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等其他问题。大学生关心的经济社会问题,但不能脱离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建设的框架。

四、《概论》课暑期实践报告格式要求

建议选题小切口,“小题大做”,有真正的一手数据分析或者实地访谈材料等。

1、报告格式:A4纸双面打印或手写;标题:三号黑体;班级、学号、姓名:四号宋体(非加粗);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如果打印稿不按此格式将影响评分,请力争做到形式与内容俱佳。

2、字数:2000以上。

3、提交时间:开学第二周课堂

4、负责人制:各班指定负责人(按序号收齐,每班加一个封面,包括课程、班级、人数、报告份数。)

第五篇:毛泽东概论

1.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结合本国国情)

科学发展观,重在用于实践、贵在抓好落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科学发展才能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新时期30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另一方面,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的力度、开放的程度,决定着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开放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始终充满活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党领导开辟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关键在党。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必须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水平,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事实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如何理解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说重申,就是说把这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恢复起来。这条思想路线,有一段时间被抛开了,给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的损害。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党的这条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确立的,他在领导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是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 1

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等等,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第三、党的思想路线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就是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最根本的。实事求是还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我们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制定并落实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体现了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统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它包含着以下内容:其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当今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唯独把发展生产力视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呢?抽象的生产力并没有阶级性,但每一个国家的生产力都是具体的,从来没有脱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力。我们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统一怕生产力,是同我们党的纲领相联系的生产力。其二,发展生产力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前途和命运的决定因素。只有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才能在国际之间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中国历史和现状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其四,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中国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建立新中国发展了生产力;但现在现存体制的弊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这样就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方面讲全了。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既坚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又允许其他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这就使我们在不损害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采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从分配制度方面说,邓小平同志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同时又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第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目的。“共同富裕”,最能从目的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是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与基本适应这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高水平发展的生产,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但有了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共同富裕”,还要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方面的保证,社会成员可能有先富后富之别,但不至于使他们之间的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帮后富,最终使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逐年提高,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结论是正确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清醒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

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所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消灭压迫和剥削,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消灭贫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只有当自己的物质基础充分建立起来之后,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到巩固,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生产力,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统治,剥削和压迫及无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由此决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它的根本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但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斗争,主要矛盾是发展生产和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是什么?如何坚持?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1956年党的八大曾正确地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是由于我们当时对国内和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估计有偏差,偏离了八大的路线,犯了“左”的错误,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很大损失。这个教训是极为深刻的。诚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由于国内因素和国际影响,阶级矛盾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地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的中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把握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百年不动摇,这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一条根本的历史经验。我们要牢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只有生产力真正发展了,才能使人民富裕幸福,使国家繁荣富强,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棗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5.如何理解小康社会?

基本概念

小康社会的历史由来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比如:社会主义的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人与环境更加和谐,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前10年要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大台阶,为后10年的更大发展打好基础。要完成好这个主要任务,我们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并使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7.如何理解改革开放?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2.改革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而是对存在着严重弊端的就体制进行全面的重大变革,特别是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创新,把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 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这次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重新调整的过程。

4.改革每一步都会影响千家万户,同时还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由此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8.知道市场经济体制内容和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于,一方面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离析,把它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另一方面又强调我们实行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表现为: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企业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各类不同的企业都进入市场,国有经济在市场平等竞争中发挥主导作用。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运用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提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另一方面,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内在的经济属性,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具有以下特征:

(1)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的一切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往来,都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

(2)独立的企业制度。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论属于何种所有制,也不论规模大小、技术水平高低,都要具有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应有的自主权。

(3)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按价值规律运行。

(4)经济手段是政府的主要调控手段。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而应通过指导性计划、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来引导、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

(5)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一切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法律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

9.如何理解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首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才能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只有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三,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加以利用.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原则,现在的分配状态如何?

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的基本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的内容是: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并作各项必要扣除后,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者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各种分配方式主要有: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资产收益、经营收入、按资本取得收入、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等。其中,绝大部分分配方式可以归纳为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制度应体现一般劳动的价值,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应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还应体现包括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也就是说,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机制,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按劳分配,因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下载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概论复习题 第二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一共10题,每题1分。) 1. 【21856】 人们公认的早期银行的萌芽,起源于( )。 A. 古巴比伦时期 B.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C. 公元前古罗马时期 D. 公元前希腊银行业 2.......

    毛泽东概论

    1 第一,指如何正确第二,提引党和认识提人民的出马克伟大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三,倡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业不断族人民取得胜的强大利精神支 柱 2 第一,是理解马克导和体思......

    毛泽东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论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所在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通信工程 年 级: 2010级 姓 名: 张......

    毛泽东概论整理

    毛泽东概论(下)(题型:辨析题和材料题,辨析题要先判断)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毛泽东在《论十大......

    毛泽东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姓名: 学号: 班级: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邮编:400065【摘要】毛泽东,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他带领中国人民......

    毛泽东概论问答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及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

    毛泽东概论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导 论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2.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毛泽东概论辨析题

    毛泽东概论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