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好莱坞影视文化鉴赏》课期末考试
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姓 名 学
号 院系(部所)专 业 原 创 度
从动画片看美国文化
摘要:“动画”已被世人公认为是美国本土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在艺术表现手段上,“动画”借鉴并吸收了美国西部电影和小说以及爵士乐与百老汇音乐剧的精华,并通过融入其中的社会文化起作用。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包容性、实用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一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美国,动画,文化。
一.美国动画的发展史。
美国第一部动画片出现于1907年,至2002年为止,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标题美国动画片的发展史主要分为开创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第一次繁荣阶段、蛰伏阶段、又一次繁荣阶段。
1907~1937年是开创阶段。1907年,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由美国人布莱克顿拍摄完成,美国动画片史正式开始。这个时期的动画先驱还有温莎·麦克凯、派特·苏立文、弗莱舍兄弟等。
1937~1949年是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1937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白雪公主》,片长达74分钟,这在美国动画片史上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继而推出《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班比》等动画长片。
1950—1966年是美国动画片第一次繁荣时期。这个时期,迪斯尼公司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经典动画片,如《仙履奇缘》《爱丽斯梦游仙境》《小姐与流氓》《睡美人》等等。
1967~1988年是美国动画的蛰伏时期。此时,电视动画逐渐发展起来,创作了电视系列片《猫和老鼠》《辛普森一家》等。80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开始尝试着利用电脑制作动画,1986年的《妙妙探》,第一次用电脑动画制作了伦敦钟楼的场面。
1989年是美国动画又一次繁荣时期。迪斯尼公司推出了《小美人鱼》,获得了极大成功,标志着美国动画片又一次进入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创造了票房奇迹的 《狮子王》、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以及可以乱真的《恐龙》等等。
据《美国动画大百科全书》(杰夫·伦伯格著,切克马克出版社,1999年,第2版)统计,自1911至1998年,美国共生产动画片2286部。
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鲜明的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美国动画片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一直引领着世界动画片的潮流和发展方向。
二.美国动画反映的美国文化。1.个人主义:美国人很强调个性,不愿随大流,爱自己动手,不大相信权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大多数美国人在自我价值观的驱动下,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美国的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美国动画制作中也表现尤为明显,以迪斯尼创始人沃尔特·迪斯尼为例,在迪斯尼动画的开创阶段,沃尔特推出了一部在动画的背景上拍出一个“活的"人物“艾丽丝”的影片《艾丽丝漫游奇境记》,而使他小有名气,动画事业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可是随着迪斯尼公司破产,沃尔特的美好前景被打乱,被迫于1923年关闭了动画创作室。可是他并没有被击倒,在强烈的成功欲望的驱动下,来到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好莱坞,希望能在这里重新找到新的起点。结果,不负他所望,《艾丽丝漫游仙境》系列片在这里走红了,接着为了更好的实现他的自我价值,与其兄罗伊合伙,开始了更大规模,更雄心勃勃的卡通创作与生产。在罗伊的帮助下,沃尔特独自一人重新新开始工作,并自己亲自画了六部卡通短片,从而使得迪斯尼得以顺利的踏上卡通制作业。
2.开放性和包容性:迪斯尼动画中对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以迪斯尼动画为例,迪斯尼的精神是美国式的,代表美国文化。但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单一的美目文化受到了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实现国际化,迪斯尼对制片方针开展调整,以适应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迪斯尼近年推出的《花木兰》,这是迪斯尼第36部经典动画,长篇剧情动画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对中国人来说可是家喻户晓,然而迪斯尼也更改了部分故事情节。本片画面如中国山水画般柔美,音乐颇有中国风味,动画家们更亲赴中国大陆考察,在片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位活泼的年轻少女。
3.幽默性: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Jerry把To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
结语: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英特网时代,谁买下了文化,谁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
动画是一个博大的世界,虽然是虚拟的,却包容万象,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丰富。作为世界动画大国的美国不仅孕育了动画,也创造了动画的神话。但是我们也看到,随着美国动画在世界各地的播出,美国文化霸权的野心也展露无疑,各个动画角色的形象被应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由于其丰富的美国文化内涵,美国动画正进一步地传达着美国的主流价值和形象,实现着他们文化霸主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美国动画》 [2]李佑明,徐建刚;《美国电影中的文化现象——浅析电影文学》 [3]李怀亮,刘悦笛;《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 [4]孙立军、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美国卷)》;海洋出版社 2005年
第二篇: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电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影不仅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方式,也同时成为传播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或政治观点的工具,从而对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影响。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的文化及价值观念也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从美国电影研究美国文化可以客观立体的探索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英雄主义其实是源于我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畏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于未知世界和生存危机的感应,所以期待那些拥有好的品质、过人能力的英雄的出现,以期能在最危险的关头给予最有利的支持与保护。个人英雄主义所反映的是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体现的是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
美国人强烈的自我中心观使得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这种个人追求与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大量诸如《蜘蛛侠》《钢铁侠》《绿巨人》一类的冒险性质的电影。影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具有特异功能的普通人,他们利用这些能力惩恶扬善、拯救社会,同时他们有着普通人的各种生活、感情方面的问题,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应承受的种种压力。虽然也有烦恼,也会失败,但他们从不放弃。主人公坚定的意志与责任感,体现了大多数平凡公民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正义,渴望被关注,渴望成为英雄。这些电影把人类个体的力量神化,呼吁每一个普通人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责任,并完成自己的使命,将每一个人的个体价值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典型的美国梦
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在电影《2012》中,影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身上都体现出了典型的美国梦:一个是小说家杰克森,一个是印度科学家阿德里安。从某种意义上说,杰克森是个失败的小人物:一个仅有四百多本销售量小说的作家;家庭危机严重,与带着两个孩子的妻子分居,并且妻子身边还有位展开强烈追求的男性朋友。这种遭遇使杰克森的生活陷入一团糟。尽管妻子不支持,但杰克森并未放弃自己的写作,对他来说这是他的理想。杰克森的书得到了科学家阿德里安的赏识,杰克森与阿德里安结识,为后来二人共同努力拯救美国人民打下基础。杰克森在带着孩子郊游的时候偶然得知地球将毁灭的消息,于是展开了营救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努力。电影给我们直接的视觉展示是毁灭性的、灾难性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在为杰克森拯救自己的家庭所做的困难背景铺垫。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生命考验,杰克森成功地拯救了妻子和孩子的生命,同时,也挽救了自己垂死的婚姻以及与孩子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英雄。这也反映出一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完成了自我实现。
四、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
第三篇:从《泰坦尼克号》看美国文化
《泰坦尼克号》影评
摘要:《泰坦尼克号》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个现象,它带给大家的一个感受就是,它完成了大家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个梦。尤其是其中的爱情故事,是现实中难以完成的,需要死亡考验的,可生死相随的爱情。这一经典的复线结构在文本内部造成的对话使得爱情与历史互相渗透,共同呈现于叙事人追忆的目光之下。这也就使得两者都染上几分感伤,为主人公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为那个特定的历史时刻唱起了一曲挽歌。
关键词:文化、爱情、人性、阶级、精神等。
自从《泰坦尼克号》驶入中国影坛之后,它所生成的评论文字,恐怕连沉没的这艘巨轮也难以负载。
造价无比昂贵的《泰坦尼克号》简直是一件展示当代电脑发展工艺水平的杰作,尽管它以一个爱情故事被记住。事实上它倒也的确还原了当年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最终沉没的惊心动魄。这部影片奇迹般地、空前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的象征。而戏外它在舆论界由感人肺腑到沦为俗套的经历也实在让人啧啧称怪。它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政治元素、时代的阶级性、以及美国的精神文化等。
一、影片中的政治文化浅析
正是因为塑造了人,复原了人的情感,才使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蜕去斑斑锈迹,抛弃了沉睡洋底多年的积尘,焕发出生机,让观众对八十多年前的海难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任何艺术的关键。人的情感的加入,是消除人们漠视的原因。只不过好莱坞更谙熟它,并工于心计地表现它罢了。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在复现历史的一幕时,未曾忘记那个时代异常对立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在表现三等舱和头等舱关系上的时候,嘲弄了头等舱中的贵族阶层的的虚伪、乏味、无聊,而在对三等舱的平民老百姓的描述上,却表现了他们的质朴、融洽和真诚。
在这样的旗帜鲜明的立场上,我们看到了《泰坦尼克号》选用了这样的视角,复现本世纪初的社会关系,尽管两者主题和意识形态不同。我们感到,凡是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必须尊重历史,直视当时的现实矛盾。《泰坦尼克号》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本世纪初那尖
锐的阶级对立矛盾,并以两个阶级的男女来构思出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如果换一种角度,未尝不可以表现两贵族之间的情感纠葛,但那将显然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和感人性。仅凭这点,我感到好莱坞的可贵。
二、从爱情片中看时代的阶级性
一等舱和三等舱的分立,体现出的也是一种阶级壁垒或姐姐歧视。英国贵族露丝的母亲在豪华的一等舱餐厅里故意问杰克三等舱的情况,杰克幽默的回答“十分好,没有老鼠”。但杰克在一等舱里并没有特别不自在,而是像虚伪的贵族一样吻了一下露丝的手,并解释说:“电影里学的,一直想试一下”。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阶级和性别所属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卡梅隆特别注意挖掘这次灾难背后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卡梅隆仔细研究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幸存者的构成,居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泰坦尼克号”上的轮机舱的一个船员,在这场灾难中幸存的机会只有10%,而一个头等舱的男子幸存机会却达到了50%,头等舱的女子的幸存机会更高达100%,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三等舱的女子幸存机会仅有25%。从这里可以看出,阶级差别与性别差异成为一个人是否幸存的重要因素。有伤亡统计,三等舱里的76个小孩仅仅救出来23个。在“妇孺第一”的那个沉船之夜,三等舱儿童的损失率,高于头等舱男人损失率。而在灌进的海水迅速上升时,有的出口的铁门则被锁上,禁止三等舱里的人上来。据在三等舱死里逃生的唯一服务生回忆,直至凌晨一时十五分,三等舱的人都被限制在下甲板上。这不能不说是对超阶级人权的一种讥讽。
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点影片《泰坦尼克号》采用旁白倒叙的格式,大跨度的回忆了一段发生在1912年大背景之下的惨烈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在巨轮的险情下展示贫富差距,它的灾难性题材和对人性、阶级性的刻画,极具世俗特点。
三、从爱情中看美国文化精神
年轻的杰克·道森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他靠赌注赢得了三等舱的船票,也以自己的个人自由和自信的青春活力吸引了露丝。这个住三等舱的穷小伙子,虽然身无分文,但却充满艺术激情、自由浪漫。他热爱生活,珍惜自由,在他眼中人生如同一场幸运的游戏。他教露丝自由的吐口水,那种活泼的天性令露丝跃跃欲试,感到既新鲜又刺激,正是与杰克的交往中精神处在束缚中的露丝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妙和生活的活力。
清纯的少女露丝出身于家道中落的英国封建家族,她随着母亲和未婚夫卡尔一起登上了豪华舒坦的泰坦尼克号巨轮。但露丝厌恶钢铁大王的儿子的虚伪、做作、傲慢、势力,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而讲究门当户对并以嫁女求钱的母亲则强迫她接受这门婚事。她与卡尔似
乎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二人对艺术的品味截然不同。卡尔对露丝的感受和要求毫不在意,为博得露丝的欢心,他以自己理解的方式,也是一种典型的资产阶级方式,将一条镶有54克拉蓝钻饰的项链“海洋之心”送给了露丝。但金钱和物质并不能打动露丝的芳心,她深深地感受到一种青春活力上的单调乏味并郁郁寡欢。
露丝和杰克·道森的“爱情至上”打破了一等舱和三等舱的区别体现出一种鲜明的跨阶级现象和浪漫精神。影片并未特别强调贫富的悬殊,而是突出了阶级的差别造成的生活方式的迥异。正是那种虚伪僵硬、陈规陋习的生活方式与流动多变、自由不羁生活方式之间的反差,由此造成了二人之间的爱情起点。在露丝眼中,杰克不是贫穷而是自由与鲜活的象征;而杰克眼中的露丝,除了美貌与高贵之外,还是在社会的罗网中苦苦挣扎的苦闷者。然而,随着泰坦尼克号的沉没,这段浪漫的情感融入了大西洋的滔滔海水。这一情节令无数观众如痴如醉,并倾注了太多的伤感和感慨。当今世界中阶级现象还是普通的现象,关注这个题目还是最普遍的潜意识。影片中对等级歧视的批判,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一定意义上,《泰坦尼克号》的成功也就在于他站在人性、人道的立场上来批判阶级文化,大胆鞭挞等级制度和阶级偏见,从而争取了观众,争取了文化消费导向。
四、影片情节看美国爱情中的精神文化与人性
1、永不沉没的爱情
寂静的夜里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触冰山且开始沉没。杰克凭着冷静的头脑和非凡的胆量带着露丝寻找生机。落海后的杰克把露丝用力地推上一块木板上,自己却浸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为露丝——他心爱的女人守望着,守望着那幸福而又不幸、短暂而又漫长的爱情。面对满天的繁星与大海上奄奄一息的生命,想到这一诺千金的真爱,令人泪雨滂沱。两个青年人用生命的壮举演绎了一曲感天动地、惊神泣鬼的爱之歌。
影片以追忆的视角叙述了特殊境遇中的爱情故事,诠释了爱的真谛。看一遍就足以让人刻骨铭心。太平洋上的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了近一个世纪,但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之舟还在那披风斩浪地航行着,爱情永不沉没。至今人们还仿佛清晰的听到杰克那句定格爱情的声音:活着,好好活着!
影片结尾,当一个警察问露丝“小姐,请问你骄傲什么名字”时,露丝毫不犹豫地表明了自己对杰克的认同,“道森,露丝·道森”。她将卡尔松给他的“海洋之心”项链抛入了海底和她在101岁高龄时仍把脚指甲涂得鲜红,都献出了一种价值观的变化,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纯真爱情的追忆。
历史上最惨痛、最悲壮的海难成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悲歌的宏大背景和壮观配衬,爱
情在生命的终结中获得了永恒。
2、危难时刻,人性的赞歌
漆黑的夜,当泰坦尼克缓缓下沉,危难时刻人类本性中的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面对生与死的选择,妇女儿童先被送入救生艇中逃生;花白胡子的老船长与资深设计师安德鲁宁愿与船同归于尽,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连平时贪财的船警也义正词严地拒绝了大把金钱的诱惑而认真把守通向生命的关口;一直贯穿《泰坦尼克号》的是那四个音乐人,在人群骚动之时,他们固执从容的拨动琴弦,用音乐安抚人们的灵魂,奏出一曲曲生命之歌。危难时刻人们舍生取义、保护弱小、恪守职责的人性与杰克、露丝这对青年人凄美爱情故事相应成辉:而一生认为金钱万能的霍利,在生命堪忧的时候塞了一大比钱给船警,企图抢先坐救生船逃生。结果他错了。船警把钱还给他,对他说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这个时候钱也救不了你的命。”生命的价值永远大于钱的意义。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对整个影片的总结
很显然这是个虚构的爱情故事,但是它却如此的真挚感人,我认为之所以显得如此真实,一是因为人们内心潜藏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二就在于影片在细节的处理方面,以及在人物关系处理方面的恰当合理。使这样一个美好到近乎虚幻的故事感人肺腑,若是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泰坦尼克号》及其相关的事物,或许我会想到用“壮观”“恢宏”“华丽”等,可若要来形容露丝与杰克的爱情,用“浪漫”过于肤浅,仅仅是“感人”却又显单薄无力,我想真正配得上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恋的词,便是“不朽”!
《泰坦尼克号》是警世箴言是一面人类时时审视自已劣根性的明镜。它还是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当然还有刻骨的爱的传奇。
《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第四篇:从美国动画看美国传媒文化
从美国动画看美国传媒文化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
专业:动画设计
学号:200808113051
姓名:方昊
2010.12
从美国动画看美国传媒文化
在我年幼的记忆中,就有可爱的米老鼠,唐老鸭,就有机灵的杰瑞和笨笨的汤姆猫。这些就是美国文化在年幼的我心中留下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发现接触的美国动画中的形象越来越多,比如:忍者神龟,超人,大力水手,白雪公主,兔八哥……各种动画形象在我的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比的乐趣,丰富了我的童年生活。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玩的芭比娃娃,男孩子手中的变形金刚,这些玩具无一不是根据美国动画片中的角色衍生而来的,我们被这些玩具的功能所吸引,我们可以将变形金刚变成动画片中的姿态,我们能给娃娃换衣服穿鞋子,这些玩具不仅仅是美观,而且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成为很多家长给孩子的第一选择。
作为一个小孩子,我们也许不懂得什么文化渗透,但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就渐渐的熟悉,并且接受了美国的文化。细细想来,美国在文化传播方面,使用的最多的手段就是以青少年的喜好为切入口,看看麦当劳,可爱的麦当劳大叔,活生生的动画形象,博得了孩子的青睐,以至于让中国的孩子接受了他们的快餐文化。而当我们真正的走进美国的麦当劳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这个国度里,是没有那么花哨的装修,没有那么可爱的动画代言人。可见,美国人在传播他们的文化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心思来研究孩子的心里,从而选择他们的渗入手段。
美国的动画,不仅仅是娱乐当地孩子的一种方式,而且是打开别国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正是因为美国动画的渗透,才让中国人渐渐的接受了美国的文化。也许当年的改革开放引进的很多美国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当时的人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在三十年后,这些影片对那一代的人所形成的影响。三十年,那时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的童年充斥的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多的是美国的动画形象,更多的是米老鼠唐老鸭,汤姆和杰瑞,在他们的心中,中国的动画地位已经远远的落在了美国的后面。当我与现在三十多岁的人谈及起中国动画时,他们是嗤之以鼻的。当去年变形金刚上映的时候,多少三十多岁的人涌入电影院,购买高昂的电影票,就为了怀念他们的童年。我相信,最高兴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影迷们,更是美国的文化产业部门吧,他们三十年前的文化输入,带来了三十年后的高昂回报。
我觉得这是中国动画的悲哀。动画,受众是少年儿童,在我们国家的定位是这样的。
那么,一部动画片是否有教育意义,就要看这个动画片的质量,内容,看中国动画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并不比美国起步晚多少,我们达到过让全世界动画同僚们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中国的动画在世界上曾达到的高度是不可被复制,甚至是无法超越的。比如六十年代的《小蝌蚪找妈妈》《牧笛》,七十年代的《大闹天宫》,八十年代的《哪吒闹海》。这些在国际上拿过大奖的影片,在现在的年轻人心中渐渐被迪士尼的影片所取代,有多少人还能记得起那些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角色呢?太少,太少。
美国文化队中国文化的冲击,仅仅在动画这一方面来说,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了。试想,我们现在问十几岁的孩子,你们最喜欢的动画形象是什么?很多孩子的回答都是美国的或者日本的动画片中的形象,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动画的人来说,这是何等的打击。我为我们本土文化的流逝而感到心酸。现在的孩子看的是美国的动画片,吃的是美国的快餐,喝的是美国的咖啡,那么,还有几个孩子会继承下去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太少,太少。
那么美国动画片到底宣扬的是什么精神呢?为什么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汤姆和杰瑞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不知道这两个动画形象,机灵的小老鼠杰瑞,每次都能躲过坏猫汤姆的抓捕,杰瑞,机智机灵的小老鼠,是很多小观众喜爱的形象。再看看迪士尼创造的动画形象,维尼熊和他的朋友们,可爱的维尼小熊,有很多朋友,维尼用它的真诚,善良与他的朋友们和平相处,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友情之间的小故事。这个可爱的形象不仅仅在荧幕上出现,还被印在了小孩子们的文具上,成为小朋友们能触碰到的动画形象。美国的动画片宣扬的是:正义,真诚,诚实,乐观。
美国的动画产业的繁荣,不仅仅出现在银幕、玩具之上,还在各个国家建立了庞大的主题公园,吸引着全世界的孩子去游玩,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卡通的世界中。世界上有五个迪士尼主题公园,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去那里感受一下卡通世界的美妙,去见一见现实世界里自己心爱的卡通形象。我去过香港的迪士尼乐园,走进那里,我就被它浓厚的卡通气氛所吸引,在园中快乐的游玩,寻找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与他们互动。当自己平静下来,才发现,那都不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但是,又有多少人愿意从这个美丽的神话般的梦境中醒来呢?
一种不属于我们中国的文化,在我们中国的青少年中传播,繁荣,我们是该为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惋惜,还是该绝对抵制外来的文化呢?后者似乎很难做到。看看日本,既
有美国的迪士尼,也有日本的本土的动画主题公园,但是中国,却没有,甚至要在上海建造迪士尼公园。真的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建造自己的动画主题公园,这不是靠我们一人之力就可以完成的,一定要靠我们的文化产业部门,靠国家来支持。
美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深深的在我们青年这一代人心中树立了不倒的地位,让我们的下一代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现在黄金时段禁止播放外来的动画片,只允许播放中国的动画影片,但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现在做动画片的这些中国青年,却是看着美国的动画,接受着美国的文化长大的这些人,他们要把中国的动画带上一个有着传统文化血脉的道路上,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吧。
我期待着中国动画的再次崛起,我期待着中国动画,中国文化有一天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我们中国,不仅仅要在经济上强大,更要在文化上,强大!
第五篇:从动画电影看美国文化特征(精选)
谈从动画电影看美国的文化特征
【论文关键词】动画 电影 文化 特征
【论文摘要】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却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特征鲜明,主要包括文化的包容性、幽默性、实用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文章从动画电影的独特视角分析了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特征,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式.结合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阐明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借以指导我们反思我国文化传统的优劣,更好地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服务。
美国是个由移民和他们的后裔,加上本土印第安人建设并发展起来的新国家,没有长期的发展历史,同时又没有所谓单一的民族传统,但是具有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当中最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经济强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它的经济实力又使它具有相当巨大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因此,形成了美国文化与欧洲其他国家发展所不同的特点,有着自己特有的美国式文化体系。美国文化具有多种特征,包括幽默性、包容性、实用性、个人英雄主义等等。这些特征可以从火热的美国动画电影中窥见~斑。美国动画电影是世界电影当中的一个非常具有影响力、但是又非常独特的组成部分,正越来越强地影响着全球文化的发展。研究美国文化特性有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
一、美国文化的包容性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包容性、多元化、开放性。从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来的大批移民,带着各自梦想来到美国这个梦幻般的国度,他们把本土的传统思想。宗教习俗、习惯等文化带到美国,成为美国多元化发展的基础。任何国家的文化在美国这里都能够找到影子,正是因为美国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融合各国的文化,从而创造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新文化”。
同时美国文化随着时代发展,其文化的包容性 不断地被显示出来。一方面美国具有比较开明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有能够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如在影视娱乐业方面,美国动画电影已垄断了世界动画影视业的大半天下,他们的题材来 自世界各国。如动画电影 《埃及王子 》是来 自埃及文化,《小美人鱼》取材于丹麦童话,《花木兰》 《功夫熊猫 》取材于中国等。这些影片无不大获成功。究其原因,其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对这些国家以及文化内涵的处理上。美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以《功夫熊猫 》为例,影片中处处展现着中国元素,“中国乐曲”“中国功夫”“国宝熊猫”,中国特色的食物如饺子、包子、馒头和阿宝家传的“秘制汤面”等无一不体现着华夏风味,能将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这样潜移默化地具体地应用于影片中,把这样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武术直观、幽默地展示给世界,捷足先登,做到了中国的艺术家们想做而未能做到的事情。这种包容、开放的精神实在是令人佩服。但另一面又显现出美国文化的侵略性的一面,美国正是通过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美国化”,贴上美国的标签之后,再重新推广到世界各地,并为其刨造出巨额利润。不过,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中国电影文化业的现状,过于狭窄,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本质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从迪斯尼拍摄《花木兰》到派拉蒙拍摄《功夫熊猫》,10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只是“愤怒”地抵制,捶胸顿足,我们更期待中国电影艺术的崛起。
二、美国文化的幽默性
幽默、自由特色是美国文化的另一重要特征,这是 由美国人的活泼、天真、好动、非权威化的性格所决定的。比如动画片 《猫和老鼠》就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美国文化的幽默感。在人们心目中过街喊打的老鼠,是一个恶心反胃的动物,在影片中却几乎成为人们同情怜悯的对象,没有一点令人讨厌的感觉,只有无尽的幽默。影片中可爱的小老鼠在老猫的残暴下游刃有余地被变成各种形状; Jerry把T0m提着脚摔来摔去的场景描写;Tom把Jerry舞台的一块锯掉,掉到底下的竟然是周围的舞台时等,深深被这种美国式的夸张幽默所折服;美国式的幽默在《汽车总动员》这部片子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Guido和Luigi在赛道上仅仅用一瞬间就帮马奎恩换好了四个轮胎,让先前还嘲笑他们的小鸡团队的人吃惊地把自己的挡泥板都掉下来了。该片在细节方面有很多幽默性的表现,非常独到,耐人寻味。
除了动画电影,美国广告设计 的幽默也是世界闻名的,他们天性乐观,这种性格 自然从各种设计上表现出来,成为他们设计的一个特征。美国人常常说 :如果都可以达到功能 目的,为什么要那么严肃?这种民族心态,是他们设计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础。而我国动画电影则相对严肃的多,无论早期 《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还是后来的《宝莲灯》,无不体现强烈的“寓教于乐”的精神,处处透着中国文化的严肃感,说教色彩太浓,可看性不强,很少有令人过 目难忘的人物,最终人们脑海里记住的也只有原来的神话及故事,而非各种鲜活的人物形象。而美国动画电影中的猫和老鼠、史努比及 《小鸡快跑》中的小鸡等等众多的幽默形象,经久不衰地赢得了世界各国观众,受到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喜爱,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并成为美国通俗文化的一部分,创造动画史上少有的奇迹。
三、美国文化的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一词最早是从希腊文可而来的,含有行动的意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深受欧洲大陆文化影响,黑格尔、笛卡儿等思想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有深刻影响,实用主义存美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它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作为民族精神,在第一时期主要体现为敢于冒险和开拓,重行动、重实效。第二时期主要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第三时期主要体现为对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寻求妥协协调及解决、法,实用主义在美国仍然存在并发展。今天,在 美国人眼里仍然是有用就是真理,成功豪虻是真理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气质,时影响了整个世界。
此他们的动画业也反映了本民族的这一性格特点:只要能多赚钱,无论何种题材的动画片他们都做一各种动画角色的颠覆他们部勇于尝试并乐在其中。而中国人则讲究责任和良心,此不会随意篡改老祖宗留下的精神食粮?所以中国传统动画片总也不能跳开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守思想以及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动画人不可能去颠覆神圣的原著中的角色和题材。而美国则不然,如动画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人物的服装造型几乎包揽了各个朝代的特点.色彩样式典雅和绚丽,但依照故事发生的区域背景和人文色彩来分析.角色的服饰设计缺乏我国吴越文化的鲜明特色,片中渚多角色设计缺乏原创性,止观众感觉梁山伯与祝英台等角色不是中国的,而是美国人在好莱坞和迪斯尼里炮制出来的、他们脑袋里的形象。从文化的角度看.作品显得有些粗糙、肤浅,用美国的实用主义和商业主义的影视观来诠释东方传统爱情故事,除“莫名其妙地娱乐”外别无其他,但这正是美国实用主义文化的体现,讲求效益,注重实用——美国实用主义的另一表现就是文化的产业化.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最富于活力的产业之一——文化产业兴盛的背后,是美国动画产业的生机勃勃 .
典型特征是从文化产品到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将文化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票房收入以及主题商品:玩具、音乐唱片、主题乐园等一系列文化产业链。如沃尔特 ·迪斯尼在一群志 道合伙伴的参与下,成立了一家专业的动画制作公司,从 “创意内容”出发,逐步扩大到 “产业基地”.用现代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大批量地制作动画片并把它们销往世界各地; 时.又为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中清了专利 .在法律的保护下进行特许经营开发。到一g2o世纪4f1年代后期.迪斯尼公司又与丹麦的艾 蒙公司合作.于1948年9出版了 《米老鼠》杂志,后又建立迪斯尼乐同等,从纯粹的文化产品到利润惊人的文化产业,实现了美国入的实用主义的梦想、而我国的动画人由于受中围传统文化影响至深,停留在对动画艺术用情专一的阶段。对动画事业片面的执著追求.不利于在新世纪建立文化的中国、文化产业的中国和文化发达的中国的文化产业的 目标 .这值得我们从业人员反思。
四、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
在美国动画轻松愉快的内容背后都隐藏着美国民族的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并且在他们看来,这种英雄不仅仅是美国本土的英雄,更是全世界全人类的英雄,他担负着保卫全人类拯救全人类的思想观念。这与美国今日在全球所自封的 “国际警察”形象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个人主义思想并非是今天的新面孔,它最早萌芽于l4世纪意大利文化复兴运动 .后来经过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论证与传播,在美国结出果实。加利福尼亚大学社 会学家罗伯特认为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真正核心。”个人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方面美国在思想 上继承了欧洲移民带来的思想,特别是希腊的重商主义文化及希腊的政治管理体制 .希腊当时建立的文明对美国社会有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个人主义产生有着较早的历史背景 .并付诸于实践且在实践中完善与发展。美国人早期的移民其团体是由私人或公司组织临时凑合而成.这里没有血缘纽带.也没有政府干预.除了上帝 “天国”的抽象观念和到新边疆发财外,没有共同别的理想 毋庸置疑,每 个人都要做自己的英雄,为了集体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 .对于那些开拓新大陆的移民来说是不可言喻的。于是 出现了崇尚个人主义现场,同时也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义。《花木兰》就是典型角色,在中国 “花木兰”的忠孝理念被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完美表演彻底替代。在全球循环放映,不仅为人家赚到了3亿美元,而且让“个人英雄主义”流行全球、渐成时尚。再如动画片《汽车总动员》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即每个人要表现自己且尽自己所能展现自己另外,《沙漠骑兵》等也是迪斯尼奉献的典型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大片,其中不难发现美国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观。
五、结语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并且随着时代发展美国文化越 来越显示出其生命力,研究美国文化特性对于我国建没与繁荣我国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在因特网时代,准买下了文化,准就控制了时代。”诸如 “花木兰”式的中国传奇故事被跨国公司西方化和全球 化的过程,也是美国文化为实现 自身利益而改造其他文 化、蚕食其他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并据为己有、创造巨额利润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美国式电影文化的发展已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发展的道路:我们期待贴有 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早 日走下文化圣坛,走入民众 日常生 活、走向世界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