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吉思汗:“天下无男”的管理学遗产
800多年前诞生了本星球的最强创业男——成吉思汗,有了此男,历史上再无男可胜过此男,只能慨叹一声:天下无男!
用现在最流行的网络语言来说,天下所有的男人对成吉思汗只有“羡慕嫉妒恨”份儿,绝对没有比肩齐名的份儿。
成吉思汗是男性荷尔蒙驱动的雄性征服意志和繁衍冲动的巅峰巨制。成吉思汗创造了几个世界第一,让天下所有男人汗颜。
第一的世界版图。这个众人皆知,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鼎盛时期占据了欧亚大陆五分之四的版图。东到日本海,南到南中国海,北至北冰洋,西至俄罗斯,乌克兰,西南至叙利亚。这个版图无人企及。
第一“播种机”。他是本星球迄今所知最强“播种机”。今日蒙古本土每八个人中既有一个为成吉思汗的后裔,他在全球范围内的后裔多达1600万人。
第一“杀人机器”。妖魔化后的成吉思汗被称为“杀人魔头”,据坊间推测,蒙古帝国军队征战中共屠戮了2亿人,仅中国境内就有6000万人死于蒙军屠杀。其恐怖的屠城政策是其臭名昭著的残暴统治的根源。
国人对于成吉思汗的印象,大多被定格在毛泽东最有名诗词中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介武夫的形象上。笔者去过几次内蒙古,老百姓对成吉思汗的精神图腾式的崇拜,犹如过去文化大革命里随处可见的毛泽东像一样普及,犹如现在掏出一部IPHONE就会尴尬地如“撞衫”一般的“撞机”似的风靡。
幸好一本财经记者吴阿仑的《创业男成吉思汗》,从另外一个全新的角度,“挖”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成吉思汗,深度剖析了本星球最强创业男炼成大法,以及人类最大帝国的扩张力学。这本书把成吉思汗创业,蒙古公司扩张的故事,生动具象地演绎成了一本关于创业力、执行力、扩张力、老板学、市场营销、国际化、家族企业问题的百科全书,正如作者所言,本书是一盒充满能量的压缩饼干,而不是拼命掺水无限发酵的系列大部头,一个下午就可读完(笔者是一个通宵读完)。
全世界的最顶尖的创业大佬都能从成吉思汗身上汲取能量和灵感,给乔布斯代工的大名鼎鼎的鸿海郭台铭更是亲自探访内蒙古,寻找成吉思汗的成功秘笈,并长期携带从成吉思汗庙里得到的一串念珠,以期获得成吉思汗的灵力。
大佬们都崔崇备至,我等凡夫俗子更应该从成吉思汗身上获取点“正能量”来启迪和指导我们的现实工作。笔者从管理学的角度,将作者的“压缩饼干”生吞硬咽、断章取义后,总结出几条“冷拼盘”来,以飨读者。
管理者第一要管理的是自己。成吉思汗的谨慎、细腻、决断、勤于自我砥砺,精于自我管理的能力是所有老板和创业者的楷模。多的不讲,据说,成吉思汗一生前后有500多名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绝色女子相伴,这也是战争战利品的一部分。如按正常的逻辑,早就应该耽于女色,骄奢淫逸、糜烂不堪了,但成吉思汗在64岁高龄还亲自挂帅亲征,因一场意外伤害导致其66岁病死在六盘山下,其对个人欲望的管理可见一斑。至于成吉思汗如此多的后裔是他的兄弟亲戚占了他的大便宜,福荫子孙而已。管理者自我管理最重要的一条之一就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这点上,成吉思汗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语录里有一条原话是这么说的:打仗时,我若是率众逃脱,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砍断我的手指。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吸星大法”。成吉思汗能做到抛开家族界限,抹去贵贱分别,甚至抛开意识观念、语种、人种国别等差别,只要能符合核心价值,能给事业带来贡献的人才,都吸纳进来,使用起来。这家蒙古公司的权利和利益将由忠诚的人、有能力的人、做出实际贡献的人分享,而不是由贵族支配和分享。看看蒙古公司的部分高管团队的构成就心知肚明了:哲别:来自仇敌泰赤乌部的被俘者,差点一箭要了成吉思汗的命。木华黎:来自仇敌主儿勤部的俘虏,底层奴隶。蒙力克:在最困难的时候抛弃成吉思汗一家人,后来又主动加盟的,成吉思汗不计前嫌予以接纳。博儿忽:成吉思汗征服主儿勤部时拾到的遗孤,交给母亲抚养,后成为一名猛将,成吉思汗的重要助手。不管操何种语言,不管是汉人、契丹人还是女真人,只要站在蒙古公司一边,一概不拒,热烈欢迎,哪怕前一分钟你与蒙古公司做对,下一分钟就是蒙古公司的战斗伙伴和利益分享者,并且根据能力和忠诚度得到重用,成为蒙古军将领,仅在《元史》中立传加盟者就达80余位。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组成的攻打伊拉克的多国部队,对成吉思汗来讲,不过是“浮云”,早在成吉思汗当年西征时,已经就是多国部队编制了。成吉思汗西征的20万人,大约不到一半是蒙古人,更多是女真人、契丹人、汉人、乞儿吉思人、畏兀儿人。汉人的攻城部队、火器师、工程兵,金国的制械兵,穆斯林的公关团队,使得这支骑兵为主的部队,并非是骑在马上舞刀弄枪那么简单,这是一支高度混合的多国部队。
“财散人聚”的鼻祖。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成就霸业之前,他的分享美名就传遍天下,这是他招揽人才的最大无形广告。打猎时,碰到其他人打猎,成吉思汗总是热情邀请对方围猎,并把较多较好的猎物分给对方,自己只留少数猎物。无论哪次战役,成吉思汗只拿战利品的10%,其余红利则由全体人员共享。做到极致的是,成吉思汗甚至有为一句“儿戏话”买单的钻石级信用:1206年成立大蒙古国的时候,4位分封为万户侯,88为分封为千户侯,其他三位万户侯要么有战功要么绝对忠诚,只有一个是吹牛皮的豁儿赤(他20年前当着成吉思汗说的儿戏话,预测铁木真能成为大汗),成吉思汗信守承诺,给他封官并按先前的承诺给他30位老婆。成吉思汗先封功臣,而对自己家人的分封,则是在功臣分封完毕后的11之后。这样的领袖,有谁会不拥戴呢?
营造强烈的“功赏文化”——有功必赏,有功必较。成吉思汗是把“重赏之前必有勇夫”发挥到极致的人。他的残暴的屠城政策是以战胜敌人后的“坐地分赃”为巨大诱惑和激励因子的。虎狼之师必须建立在极富诱惑性封赏制度上。秦帝国时,秦国战士把出征日当做节日,将敌人的头颅作为邀功请赏的凭据。蒙古以割下敌人的耳朵计算功绩,更加高效。蒙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像牛犊一样温顺,但一到战争中就像是扑向野禽的饿鹰。
三级培训体系。第一级是成吉思汗的贴身侍卫队:叫做新怯薛军,8000名侍卫,2000名宿卫和弓箭手组成,从千户官、百户长、十户长的孩子中选出,随成吉思汗一起打猎或作战,在于成吉思汗的朝夕相处中接受教育,成为诞生未来将领的“黄埔军校”。成吉思汗命令,凡是想跟他学习的,一律不准阻拦;第二级是百户长以上的高管,每年两次以上到蒙古总部集结,听取成吉思汗的耳提面命的亲自培训;第三级培训是最有名的蒙古围猎,类似现代大型军队的实战军事演习,每年年初的大型围猎活动,动辄数万人参加,不亚于一场战争。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来完成围猎,在围猎的过程中锻炼队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高压线文化(雷池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目前的中国企业里都有流行,只是叫法不同。意思是不能触犯的公司行为规范的底线,一旦触犯,就如碰了高压线或者地雷一样,必死无疑。成吉思汗带的团队之所以矫勇善战,屡战屡胜,一生经历了大小六十多场战争,只失败了一次,那一次失败还是因为寡不敌众。蒙古军队除了另敌人闻风丧胆的超高机动性的“来如天坠,去如电逝”的“闪电战”之外,还有严明的作战纪律——不能触犯的高压线:蒙古军最基本的作战单元是十人组,所有成员共进退,共生死,抛下同组战士逃跑者一定会被处死。他们的护甲都以轻质兽皮制成,且覆于前胸,后备基本没有保护,逃跑很危险。他们只能拼命向前,夺取胜利。
蒙古公司基本法:大扎撒。正如最出名的《华为基本法》一样,成吉思汗为这个大型的蒙古跨国公司种下了能确保基业长青的制度基因。这部律令发布后仍不断完善,用了20年才全部定型,可惜元代之后基本失传。它是囊括草原百姓日常规范和企业管理之道的综合条文。包括日常行为规范类;社会行为规范类;业管管理类等详尽内容。如每位管理人员应该保持军队秩序井然,随时准备出发;十户长、百户长、千户官、万户官等各级管理人员不能胜任统帅作战者,将连同妻子、儿女一并定罪,并另择他人替代其职位;在战场上不全力以赴者,虽贵必诛杀等。
以上笔者-营销活化石对成吉思汗的管理学遗产总结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重新解构与解读,我想,就是《创业男成吉思汗》的作者吴阿仑历时五年的精心解读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主观色彩。人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千个人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成吉思汗后便再无成吉思汗!
如果说过去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的显性武力侵略的话,现代和平时期就是兵不血刃、财富转移的隐性经济侵略。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上,让成吉思汗赐予我们力量吧!
第二篇:《天下无贼》影评
即使有黑暗,依然有希望
——浅谈《天下无贼》的戏剧性
一部好的电影,形式和内容缺一不可。电影的艺术特色包括叙述方式,结构,表现手法,镜头,声画语言,色彩和光影等,这些形式在推动电影情节发展,丰富文本内容,揭示作品意蕴内涵的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形式的应用不仅能给予人以愉悦的审美体验,更能最大限度为揭示文本的深厚内涵服务,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更能使其超越作品本身,使观者进行深入思考,给予人获得精神上的领悟。
笔者以《天下无贼》这部电影为例,浅要的分析其对比、矛盾冲突、悬念的设置在作品中作为推动情节戏剧性的发展,展示文本丰富内涵的重要作用。
一、对比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
《天下无贼》中有大量对比镜头的出现,如色彩对比,平行镜头的对比,声画对比,特色语言的讽刺衬托,这些对比画面贯穿了电影情节的始终,其带来的强烈的反差,不仅给人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并在推动情节的戏剧性的发展,阐释文本内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电影开头以公司老板企图强奸作为家庭女教师的王丽,暴力事件伴随纯净抒情音乐的缓缓响起,加之镜头在辽阔的海天景象和强奸画面的切换,其音画对位的鲜明反差,不仅在视觉和听觉上引起强烈冲击感,这种审美视听体验更深刻性的揭示了生活中利用权势进行强奸这一社会现象。然而镜头切换,这一切都实录在王薄的摄像机中,由此王薄王丽变为敲诈者,其强弱地位的快速转换,戏剧性效果不言而喻。然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王丽不是联合王薄有备而来进行敲诈,其手无傅鸡之力的女性后果可想而知。而这又是孰是孰非呢?虽然现实生活带有如此戏剧性的发展少而又少,然而生活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警示人们:天堂与地狱的界限仅仅是一墙之隔。
另一个带有典型强烈对比的画面便是王丽因怀孕而想为孩子积德去拜佛。慢镜头特写王丽的跪拜,其虔诚在音乐的庄严肃穆烘托下让人动容,其音画对应渲染了神圣的氛围,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彰显出人性之向善的光辉。然而,与此同时凝重音乐的快节奏感衬托着王薄在圣地中的游刃有余的偷窃,拜佛之诚与如鱼得水之偷的平行镜头的切换,其鲜明反差突出王丽的向善之心,王薄的无可救药,为后面情节二人发生矛盾冲突,分道扬镳埋下伏笔。二者对比更有力的阐释了:光明之下暗藏着黑暗,即使在这圣神的朝拜地方,天下依然有贼,“天下无贼”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期盼,正如影片名“天下无贼”字幕在残缺的佛像头的背景下出现,其片名对于贯穿文本剧情的“偷”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然而虽然天下有贼,我们依然向往光明,人性的善恶可转变性,在王薄后来的舍命换来傻根的“无贼之梦”让观者了解社会现实黑暗同时也对生活充满希望,这种希望之光难道不比“天下无贼”更难能可贵吗?
二、矛盾冲突,悬念的设置
在《天下无贼》这部影片中,至始至终的矛盾冲突和悬念使影片具有强烈的可观性:王丽的被强奸转换为敲诈者身份;鸳鸯贼车上的矛盾冲突险遭车翻;王丽的突然的“改邪归正”由后文得知的怀孕;帮派贼头黎叔内部的矛盾纠纷;小叶与王薄过招,王薄的输中的赢;王薄与黎叔的约定打赌,钱却被警察掉包;火车上无厘头的打劫与帮派集体被捕;小叶对黎叔背叛;傻根的献血却因晕血而陷入沉睡;五个月后倒叙回忆王薄舍命与黎叔过招。由此可以看出整部电影内容丰富,情节紧凑,“过招”华丽特效的应用和矛盾冲突和悬念设置将电影的戏剧性渲染到极致。笔者以两例典型画面进行阐释分析:
小叶与王薄过招比拼:谁先拿到落下冰块的酒杯,小叶在耍赖情况下,将得胜的酒杯一饮而尽,王薄的败不明而喻。然而在旁观者黎叔眼里却道出小叶的败,其悬念在小叶感到自己被下药而揭开。王薄的输中的赢,戏剧性的反败为胜,不能不让人拍案叫绝。其实戏剧性不仅仅是电影中的看点,它阐释了生活其实就是充满了戏剧性,以非法手段获得成功可能在某时刻变成彻底的失败者和阶下囚,其祸兮福依,因果转换的哲理思想深含在戏剧性的画面中。
王薄与黎叔的过招场面,具体过程是由五个月后,便衣警察找到怀孕的王丽,告诉其王薄的死而展开的倒叙回忆。光线、声画并行的应用揭开王薄的舍命圆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的悬念,而这一切更衬托了如今王丽的孤儿寡母的凄凉,让人不禁潸然泪下。这让观者不禁反问:王薄为了不要让傻根让他知道这世界有那么多贼,寻回他丢失的钱,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使孩子失去了父亲,使王丽失去了丈夫,这值得吗?也许表面上看去,王薄傻极了,比傻根还傻。因为他的狼性有了“人味”,有了“人味”就必然会与黑暗在纠缠中决裂,其死亡反而见证了是他鲜活生命的时刻。正如便衣警察告诉王丽:“这不丢人。”没有人天生就是贼,成其贼有是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但人心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善心的发现,人类的可贵就在于了解真相,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王薄用死亡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为孩子带来了生的光明和希望。世间万物都是相生相克,即使有恶,我们也要相信善能克恶,我们不奢望乌托邦的梦想,但奢求希望之光的永存。
第三篇:天下无贼观后感
《天下无贼》观后感
《天下无贼》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当以前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觉得刘德华帅,傻根傻,刘若英可怜,伤心王薄的死,气恼傻根的傻间接造成其离世。然而当再次观看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之前自己所以为的那样,可能是过了青春年少,长大后的心态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所改变的缘故。
电影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扒窃搭档亡命恋人王薄和王丽,在火车上遇见打工回家的傻根,产生恻隐之心并护送傻根,与偷窃团伙斗争的故事。王丽发现自己怀孕了,坚固的贼心瞬间变得柔软无力,一心只想回头是岸,回头从善,想为自己那未出世的孩子积点德,因此看到善良淳朴的傻根的时候,那么不顾一切的去帮助他,维护傻根的“天下无贼”的美好愿望。王薄同样也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想要对傻根下手,但最后却被傻根的纯朴善良打动,内心已经消失的善根开始萌发,所以最终下定决心和王丽一同护送傻根回家。傻根淳朴,老实,对人毫无保留的信任,怀有六万块钱,就放心的上路,始终坚信天下无贼,傻得善良,傻得真诚。却浑然不知火车上另一拨偷窃团伙早已盯上了他。不可避免的,王薄和偷窃团伙斗智斗勇。电影最后,王薄在与黎叔的斗争中不行死亡,王丽得以逃脱,却孤身一人,成了孤儿寡母,黎叔一伙被警察抓获,终究绳之于法。而只有傻傻的傻根没有受到一点伤害,居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安然无恙,他的世界里依旧是天下无贼。
看过电影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像傻根这样的“傻子”,对这个世界完全不设防的人,最终的结局那么圆满,为什么他可以得偿所愿,为什么可以获得别人的帮助。大概是傻根心中的善良执念打动了王丽王薄,当然也是因为在王丽王薄内心最深处隐藏着善良的影子。想要回头是岸,想要重新开始,想通过帮助傻根获得救赎,为那未出世的孩子积一份福报,也是因为孩子唤醒了他们的良知,所以才不顾一切的去帮助傻根,去护送他。
电影结局是悲伤沉重的,我完全没有想到像王薄这样的窃贼悔过自新之后会为了心中的善为了傻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值得吗?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王薄临死前的眼神,那是忏悔,是纯净的,独独没有后悔。他虽然死了,但是也为王丽和他们的孩子赎了罪,他认为值得。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浮躁不安,当我们感到无力与绝望的时候,要多想想傻根的善良,王丽王薄的悔过自新。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心怀善意,善良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人一定要善良虔诚,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同时要给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一个机会,我相信善良会打动他们。犹记得傻根憨憨的说:“俺家住在大山里,在俺村,有人在山道上看滩牛粪,么带粪筐,就捡了个石头片儿,围着牛粪画了个圈儿,过几天想去捡,那牛粪还在。”希望这样的时代早早到来。
第四篇:天下无贼观后感
天下无贼观后感:拍一巴掌揉三揉——论理想主义与现实的极致碰撞
我第一次知道《天下无贼》这部电影,还是在十一年前,那个时候我还在念小学五年级。当时作文课上老师给出的题目是“写一部最近你看的电影观后感”,于是就有好多小伙伴写了天下无贼的观后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标题就是《愿“天下无贼”》。当时的我被这个标题弄得心痒难挡,却又没钱去看电影(因为零花钱都用来买吃的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尽管好奇也只好作罢。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就渐渐淡漠了对这部片子的印象,却没有想到十年后在异国反而看到了这部片子,不得不感慨世事无常,命运的巧合真的是十分精彩,就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部电影。
这部影片讲了这样一个盗贼悔过向善、悬崖勒马的故事:故事以时间发展顺序叙事,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盗窃搭档,也是一对恋人,两人在有钱人家里设下圈套,连骗带威胁抢走了男主人的宝马车,然后倒手卖掉。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做这样的勾当,可谓雌雄大盗。然而王丽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为了孩子也为了母亲这个神圣的身份,想脱离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两人在途中几次发生矛盾。就在这时他们在火车上遇到了,带着挣了好久的六万块钱回家盖房子娶媳妇而且又非常单纯善良的农民工傻根。这个傻根单纯的脱离现实,不相信天下有贼,就孤身一人带着钱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居然还大声嚷嚷自己有钱,成功吸引了各处贼人的注意力。王薄一开始打算对他下手,虽然傻根的纯朴善良也曾打动过他,但是最终妻子怀孕的消息才真正改变了他:于是决他心保护傻根,圆傻根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然而车上还有一个扒手团伙,早已盯上了傻根的钱。因此,王薄与偷窃团伙展开了一场技巧与智力并存的斗争。最终王薄以生命为代价替傻根拿回了钱,孤身一人的王丽为了孩子艰难生存,而傻根,依然相信着,天下无贼。
很难想象这部片子是当年的贺岁片,尤其是年年给大家带来喜剧的冯小刚导演拍出来的贺岁片。全片都充斥着冯小刚拿手的“冯氏幽默”,留下了很多流传至今的经典语录和搞笑片段(比如“人才”,比如“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按理说,这本来应该是一部给观众留下欢乐和教育意义的片子才对,最后男女主角幡然醒悟悬崖勒马,联手制服黎叔一伙人,最后弃暗投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新生活——理应如此。然而最后男主角却无声息的死在火车上,不止是我,我想当年每一个看过这个片子的人,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王薄死前那不甘的眼神,这个年怕是很难过好了吧?所以我在想,冯小刚导演是抱着怎样的意图,去制作这部影片的呢?然后我就看到冯导的这段话—— “如果说《手机》是一杆子插到生活里的话,《天下无贼》可以说是打一巴掌揉三揉,对人性和生活都充满了善意,甚至有些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冯小刚
看到这句话,我忽然醒悟,冯小刚导演的这部片子,其实是理想主义和悲观现实的综合与碰撞。电影的题目是天下无贼,然而电影一开场却呈现给我们一场骗局,男女主人公居然是一对雌雄大盗,在情节上这固然是一种高明的手法,让观众疑惑、思索:不是说无贼吗?怎么上来就是两个贼?他让观众抱着一种悬而未决的心态带着问题继续看下去,却也奠定了全片的基调,那就是在现实的极致和理想的极致总是如此交错出现:刚刚还是雌雄大盗的精彩表演,下一幕就到了神圣的寺庙,而寺庙以及人们所笃信的宗教,也正是人们心中理想的极致;当你还沉浸在这信徒圣洁的气氛中时,刘德华和李冰冰扮演的小偷就登场了,轻而易举的顺走信徒的手机,我想问这些信徒所信仰的满天神佛此时怎么不出手阻止呢?神佛在哪里呢?因果报应在哪里呢?现实的极致;神圣的拉卜楞寺前刚刚上演了现实的诡诈,却又凭空出来一个天真善良单纯的傻根——扯嗓子大喊贼在哪——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我不曾遇到一个如傻根般单纯的人,哪怕是尚在襁褓中的孩子,这又变成理想的极致了;一转眼,火车又变成了个贼窟……到后面的王薄王丽为傻根出手,黎叔一伙群魔乱舞,人民警察技高一筹,这些都是冯导巧妙安排的非现实桥段:实际上现实生活中的贼没那么出神入化,而人民警察也没那么无所不能,我们也并不知道是否真有这么一对贼人被单纯改变,他们都不是完全真实的存在,却因为戏剧效果的渲染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到最后曾经屡次想对傻根出手的王薄幡然醒悟,老谋深算的黎叔却放着逃生的机会不要也要拿到傻根的钱——这两者是何等的极致对比啊。
所以这样看这部电影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或许就很清晰了:它是真实,也是童话——或者说它不是真实,也不是童话。它是理想和现实极致的混杂。我认为导演选择将两者一起摆上台面,让观众去选择:你认为这故事是什么,你缺少什么,你就选择什么。如果是未经人事,经验尚浅,对这个社会充满着不切实际期望和幻想的观众看了,那么对他来说这一车盗贼,这深邃的心机,这危险的现实,无疑会给他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他在步入社会之前或者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之前就有了最基本的心理准备;如果你是饱经风霜经验丰富的“老鸟”,那么电影中傻根这么一如既往的执着和单纯,是不是你早已遗忘丢弃在角落里的珍贵情感?当你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名利奔波之际,是不是早已遗忘了当年那个单纯善良,容易满足的自我?是的——“拍一巴掌揉三揉“——这就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你天真?你单纯?这一巴掌就让你明白什么是现实;你麻木?你无情?这揉三揉就让你知道,世界上还是有温暖,还是有一些应该去相信去做到的事情。即使你在不该走的路上走得太远,你也依然有机会转身回来,去开始你自己新的生活。电影的结局冷酷而温馨。黎叔等人受到法律的制裁,王薄虽死,也为妻子和孩子换来了救赎,傻根继续天下无贼的单纯下去。这或许是导演最后对我们的教诲:做人一定要善良虔诚,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要带着善意和爱心、机智和机敏去分辨这个世界。对我而言,导演最后的情节其实带着血淋淋的告诫:有些事,做了就回不来,虽然你可以用生命去洗刷去赎罪,但是,却也只能如此。心存善念吧,这个世界并不是真的“天下无贼”,但他却可以是我们心中一种美好的向往和信念,我忽然想起来小时候同学那篇作文的呼喊:“愿天下无贼”。在这个浮躁的现实世界,保持一颗明辨善恶却又不失善良的本心,善待别人,也善待自己,为了一些简单的梦想和守护这些简单的梦想而奋斗,或许是最轻松又最快乐的一种活法。
第五篇:天下无贼影评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信工2班 姓 名: 柳文杰 学 号:201041843212 电 话:*** 课程论文题目:《天下无贼》影评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每周二,第四大节)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天下无贼》影评
一:剧情简介
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扒窃搭档,也是一对浪迹天涯的亡命恋人。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傻根的农民,他刚刚从高原上挣了一笔钱要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贼,王薄最初想对他下手,后来却被他的纯朴所打动,决定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并由此与另一个扒窃团伙引发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该团伙头目黎叔意欲收服王薄遭拒,该团伙其他成员与王
薄比试皆败下阵来,交手之中却被潜伏的警察把钱掉包,后警察现身,将双方逮捕,黎叔和王薄、王丽均欲从车厢上逃走,却相遇。王丽先走后,王薄为保护傻根的钱与黎叔交手不敌,临终时意欲惊动警察,并发短信给王丽,安慰她没事,剧终黎叔被捕,钱归还于傻根。画面定格于王丽在甘南拉卜楞寺拜佛的那一幕。
二:影视评析
提到过去冯氏贺岁片,流行的一句话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可是这部影片的风水变了,在《天下无贼》中,冯小刚和张艺谋一样,把男女主角的宝都押在了港台明星身上,于是刘德华和刘若英摇身一变成了当然的主角,葛优竟成了两位身边的小角色。
葛优在《天下无贼》中屈尊,当然有与制片方和冯小刚私人交情的因素在内,但不能回避的一点是,葛优招牌式的幽默太过深入人心,让冯小刚急需找到新的元素来为自己的贺岁大旗吹风。从《甲方乙方》到《没完没了》,从《大腕》到《手机》,葛优的表演也许已很难找到新的突破和亮点,虽然观众还是笑得很开心,但笑容里少了点新鲜感。
前两年葛优在电影《半生缘》中饰演的“祝鸿才”一角惟妙惟肖,备受专家和观众的肯定,称得上是他的转型之作。现在的葛优,是否是到了离开冯小刚贺岁模式,另起炉灶再战江湖之时。
冯小刚延续了他的道德拷问,与《手机》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拷问更深刻,更具多元性,不同价值观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索。《天下无贼》片中,傻根天真淳朴,以为“天下无贼”,代表着“人之初,性本善”,是个具有理想色彩的形象。他的善首先打动“贼妻”王丽,但“贼公”王薄却质问:“为什么让他傻到底?不让他知道生活的真相就是欺骗,欺骗就是大恶!”
在王丽的爱情及腹中小生命的感召下,王薄最终从“盗”变成“侠”。他在与贼帮的决战中,担心热水瓶掉下来砸到婴儿而中了圈套,可以说是因动了善念而失败。直到最后,他为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而惨死在贼王的铁钩之下。导演在电影的最后通过悲剧效果与观众形成了交流:人性中善的光芒是永恒的,值得我们永远追求。
即使配戏中,冯小刚也精心穿插了不少“善恶之辨”的流行话题。比如,王薄一句“开好车就是好人吗”的断喝,虽属“恶”的诘问,却无疑让人联想起多起宝马车撞人案。贼帮中的贼老大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但他在“恶”与“恶”的较量中,接连遭遇背叛与出卖,最终也是“恶有恶报”。
当前,国产片市场正在艰难地冲出谷底,能把观众请到屏幕前就是胜利,就能给电影市场留下生机。毫无疑问,《天下无贼》片是一部计算精准的影片:从投资结构到演员组合,从剧情安排到外景选择,无不显示出出品方和导演兼顾多方观众、力求商业效益的良苦用心。
贺岁片概念的推出,本身就是为了彰显电影的娱乐功能。与前几年的贺岁片相比,《天下无贼》片的娱乐要素明显趋向多元:除了葛优惯常的 “一本正经”以及范伟等人的插科打诨外,冯小刚大胆地添加了刺激性的动作片元素,让钢针、刀片等“小兵器”在手腕间飞舞。可以说,《天下无贼》片弥补了前几部贺岁片视听艺术性稍显不足的缺憾。
虽说是个俗套的主题,但《天下无贼》片将故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在曲折跌宕中彰显了人性的善良与人心的纯美。从主题到叙事方式,从娱乐性到时尚性,正是多元化让冯小刚取得了成功。
如果说张艺谋以《英雄》与《十面埋伏》的惊艳华美,将中国电影的造型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那么,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片则以《天下无贼》为标志,将中国电影的叙事艺术提升到新的境界。
三:影片的特点
(1)冯小刚贺岁片的一大商业特色就是商业性很强,其中商业广告的运用更增强了其影片的商业色彩。在《天下无贼》中,出现了大量的广告,可以说是符合中国特色的电影营销模式的。置入式广告在此片中的运用可谓登峰造极,宝马汽车、诺基亚手机、HP笔记本电脑、佳能摄像机、长城润滑油„„无一不在影片中出现、演绎。在《天下无贼》中,片中演员所使用的手机一律是其赞助商诺基亚的产品,剧中有这样一幕;男主角偷了一大堆手机,其旅行袋一被打开,特写镜头马上拉到了一部又一部的诺基亚手机上。这个镜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影片推出的广告的同时,也加大了影片的商业化色彩。
(2)语言的运用。冯小刚的电影的语言是生活化的语言,在嬉笑怒骂中折射出小平民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特有的一种解读。《天下无贼》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些语言是冯小刚站在平民角度对生活的一种诠释。《天下无贼》里黎叔喊出的“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有组织,无纪律”,这些语言片段往往能够迅速唤起观众的政治记忆,冯小刚把那个年代的政治组织话语与盗贼话语错接与杂糅,小偷与政治家的嫁接,让观众发出会心的大笑。为了求证天下无贼的童话,傻根竟然放开嗓门对着车站大喊:“你们谁是贼?站出来瞧瞧”这些话语产生出一种出乎意料的呼唤,远离了城市的功利与斗争,给人一种会心的微笑。
(3)人物的选择。演员多选明星。在选择演员时,他的贺岁片是“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主角”。另外,冯小刚深谙商业电影演员不光要演技好,还要名声响。即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在无明星的情况下,电影的吸引力主要来自故事,场面与演技等电影自身的要求。也就是说,观众之所以进行看电影这种活动,是为了消费影片既有的文化价值,即欣赏电影本身,电影内在的质量是产生商业效益的基础。而在有明星的电影中,情况就不同了,电影的吸引力不仅来自影片本身,而且还有来自明星的魅力。”在《天下无贼》中葛优扮演的黎叔,刘德华扮演的王薄,有刘若英扮演的王丽,其明星的阵容可谓强大。
四:精彩语录
有组织,无纪律。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最烦你们这些打劫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五:获奖记录
刘若英凭借此片先后荣获2005年香港电影金紫荆奖和2006年百花奖的最佳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