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境问题的全球化及其应对
环境污染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污染、化学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生态破坏
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沙漠化、水源枯竭、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
环境问题的发展阶段
(1)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人类早期社会
(2)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至20世纪80年代(3)全球环境问题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现在 生态环境的早期破坏
人类经历了以采集狩猎为生的游牧生活到以耕种和养殖为生的定居生活的转变 总的说来,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还是局部的,没有达到影响整个生物圈的程度
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出现了大规模环境污染,局部地区的严重环境污染导致“公害”病和重大公害事件的出现。
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开始出现区域性生态平衡失调现象。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出现了范围扩大、难以防范、危害严重的特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难以承受高速工业化、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巨大压力,世界自然灾害显著增加。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污染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污染
9、海洋污染和破坏
10、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
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上升了0.74摄氏度;最近50年间,气温上升的趋势是过去100年间的2倍左右;全球范围冰川大幅度消融;世界各地暴雨、洪水、干旱、台风、酷热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中最为暖和的50年;过去等气象异常事件频发;20世纪中,全球平均海面上升了17厘米;这种趋势如不扭转,意味着到21世纪末,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海面将上升60厘米。
酸雨
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世界三大酸雨区:
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约1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地球的癌症 荒漠化:“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水污染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生命之源变成了“世界头号杀手”。
环境问题全球化的影响
1、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产生严重威胁。(2)促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变化。引发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各国政治与社会管理的影响。
(3)应对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政要议事日程的优先议题。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策略
1、我国环境问题
2、我国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明确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责任
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参与是非常必要的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策略
(一)国际层面:基于国家利益需要,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1、基本出发点:基于历史和现实国情,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1)不能只看总量,还要看人均。
(2)不能只看当前的排放量,而且要看历史的累计排放量。(3)不能只看排放的数量,还看要发展的阶段。(4)不能只看本土排放,而且要看转移排放。
2、基本角色定位:发挥维护者、推动者、领头者的作用,展现领导风范和大国作用 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暨自身利益而努力; 展现领导风范和大国作用,提升国际影响力。
3、基本行动策略:变被动为主动,转防守为进攻 积极参与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和政治谈判活动;
积极参与环境合作的国际谈判和国际合作规则的制定。
(二)国内层面:将环境保护列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1、慎重对待和处理本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贡献。
2、建立健全环境民主参与制度。
3、改善环保法律制度和政策,使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
4、着力推进环保科技创新。
5、完善政府环境责任制度。
第二篇: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
摘要: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包括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科技。军事、思想、人际交往、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全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今世界全球化步伐逐渐加快,包含的内容更加多样性、形式更加丰富。在现今世界发展中,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的全球化,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加速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推进了民主的进程。为世界各个地区、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飞速发展,惹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社会的法治进程、文化水平、政治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一直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更进一步的打开了国门,与世界接轨。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福音,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一些内容上则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政治上,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的融入相对来说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在文化上,西方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弱化等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本文就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全球化;中国;经济;机遇;措施
一、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有利影响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开辟中国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快速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人民就业的问题。同时由于资本的流入、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活动和本国产业结构的改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还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范围,提高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一词的提出,文化全球化一词也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对这一概念需从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解,结合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综合分析。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全球化的发展致使我国文
化不断的流向海外,提高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二)不利影响
1.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首先,外资的引入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外资企业投资的区域大部分都是经济发达、回报率高的高端区域。然而当前我国外贸出口物品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科技支撑,大部分都比较廉价,但是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外资企业来到中国,进行垄断型经济发展,对我国当地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外资企业大部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厚的资金优势,而这正是我国企业所缺少的,所以,造成了我国企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
其次,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我国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在现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下,发展中国家所收获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暂且不说,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发达国家所获利绝对要比发展中国家多。它们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较好的地方进行投资,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这样一来更加剧了发达国家与我国经济的差异。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利益,有的还是在我国缺席的时候制定的。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从而使我国遭受不公平待遇和巨大损失。
最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所收到的利益则是微小的,由于各方面的政策的抵制,造成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经济向这对自己有利的地方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中最大的受益者。这种不平衡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和我国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2.挤占中国文化市场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结晶。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大举扩张,不断占领中国市场,获得了中国受众的喜爱,与此同时削弱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例如,近些年来,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不断的受到中国人的追捧,而我
国传统节日则逐渐的“失宠”。中国传统的文化,遭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的变化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不断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困难,在当今世界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迫,民族文化的不断淡化,使得中国文化逐渐的退出历史舞台。
二、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一)经济上,不断改进措施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与世界接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在眉睫。加大力度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反击外资垄断、兼并。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要不断改进我国金融环境,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强化相关部门的监控职能,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更加完整,竞争力更加强大,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然后,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贸易。我国可以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经济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此同时可以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学习更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帮助我姑经济发展。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我国应该看清经济形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办法,改进我国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再次,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目前我国经济力量薄弱,单凭我国自己的经济实力是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抗衡的。中国要想在全球化中谋求发展,就必须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放各自的经济市场,以不断强化我国的经济能力,抵御西方发达国家资本的入侵。
(二)文化上的改进措施
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我们理性的看待,世界文化,不断谋求文化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的对待它过的文化,合理处
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因此,针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异中求同。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文化、政治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它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确的看待文化全球化,异中求同,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在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中,中国要倡导平等交往和对话,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不同文化之中寻找共同之处,达到合而不同。
其次,传承中国文化。俗话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属于中国,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人类的智慧、美术内涵等多方面的文化内容,都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文化要不断的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的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并将其发扬光大。
最后,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时刻保持文化的新鲜性,才能保持文化的长青。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的进行形式上的创新,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但要注意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要结合宣传进行,增加文化的娱乐性,不要仅仅从教育方面出发。
总而言之,全球化就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要想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要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发展措施,促进我国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全球化进程无疑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我国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就要从根源上改进方法,从而应对全球化发展,获取自身利益。
参考文献
[1] 俞益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商场现代化.2006(17)[2] 史玉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挑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3] 詹宏松.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简评《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4(05)
[4] 李萍.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J].经济师.2003(03)[1] 刘轶文.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09)
第三篇: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浅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国家应该加快国内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经济体制 对外贸易 科技 人才 跨国公司
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柄“双刃剑”,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墨西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10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1999年其出口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从签约前的第26位上升到第8位。在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之后,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问题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各国又该如何做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一)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步伐,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
首先,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
划和指导。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
其次,要保护民族产业并适时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结构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转换,往往已经不取决于一个国家本身,而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全球化的因素。一方面积极扶植本国的支柱产业,通过WTO的保护幼稚产业条款和保障措施来对重点产业给予一定的保护。另一方面抓住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从而加快经济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21世纪的全球竞争实质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各民族国家竞争力的提高更多地依靠人为创造的生产要素,如
科学、技术、人才的比较优势。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成为新的稀缺资源,特别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领域的人才出现了世界性的短缺。因此,加大对科技的投入、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发展中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必须树立人是最重要的资源的观念。一方面,有组织地进行人才开发,把对人才的投资看作是使经济真正现代化的投资;另一方面,积极地保护人才,把对人才的保护看作是对民族经济的保护。只有把人才的开发与保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使本国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团结起来,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以求实现更大规模经济和强化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贸易的能力,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家更深刻地认识到联合自强的重要性。亚、非、拉广大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许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还应该加强,以地区经济一体化应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学者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中国家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发展对外贸易,积极与国际接轨。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风险,有学者提出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等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1.白树强.全球竞争论: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0
2.陈叔红.经济全球化起势下,国家经济安全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刘力.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出路何在.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4.刘力.章彰.经济全球化:福兮?祸兮.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
5.孙若彦.经济全球化与墨西哥对外战略转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王述祖.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大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2003
7.张泽慧.周望.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第四篇: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然而,居安思危,冷静下来思考,我们在这股浪潮中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因为在经济发展辉煌的背后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南北两方的夹击。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世界各个地区越来越紧密地成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依赖性空前增强》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而这种潮流在经济领域体现得最为明显。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我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我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加大科教投入,创造知识资源,是确立应对全球化的根本之策。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比较优势一直停留在农产品和纺织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面,而且有越来越下降的趋势。贸易状况同中国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密切相关。科教在提高知识资源中的根本作用,以及中国目前科教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都迫切要求把握时机,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地实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真正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争取使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弄潮儿。
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最有发展潜力的国家。中国近几年来的10%左右的GDP的增长速度已让世界对中国另眼相看,怎样应对经济的全球化是我国保持经济和政治稳定发展而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我相信经过中国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到来的种种挑战,使中国在国际中更具有影响力,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第五篇:市场营销学生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在全球化经济中生存
——浅谈市场营销学生如何发展
10市场营销3班宋建生学号:3110004406 市场营销是什么,市场营销学什么,市场营销怎么学。其实作为一个市场营销专业的大二学生,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真正地理解市场营销到底是什么东西。下面我将阐述自己的观点。业务培养要求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营销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基本能力。市场营销在20世纪不断发展,90年代后进入大学课程,而在 今天,社会化的营销在经济中的发展愈加重要,中国离不开市场营销,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前途是光明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不过我们要注意到的一点事,在本科教育的局限性下,很多学生没有深刻地研读营销学的经典,致使书本的知识变成死书,死教条,而不能真正地被吸收运用,这是相当危险的。相比于大专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似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有更多的技能或技巧,所以他们显得比我们更熟练、上手。而且在面对全球化的情景下,人才的大规模流通,我们很大可能会变成一般的销售员,这是被称为市场营销学生所认为的下下策。那如何在大学期间打造好自己的市场营销能力呢?
首先,大学大学,最主要的还是学。学什么,在这里,我想说,市场营销的学生应该要研读经典。现实中太浮躁了,以至于我们很多人都只看到现时的利益,这些可能是兼职的钱,可能是经历活动后的喜悦和收获,当然,我并不否定这些是无益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适当就好,重复性的工作我们不需要,人要有舍才有得,不能白白浪费大学这四年。研读经济学的经典,研读营销学的经典。这是十分必要的。一些人说我们的学生的格局不够大,我想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你没有研读经典,所以你从来看到的只是短期目标,你永远采用的也只是短期战略,我们的格局不够大,因为我们的视野是狭小的。我们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所以看不到营销的前景。从以物易物到商品经济,从产品销售,到产品营销,到社会化的营销,我想这充分体现出人的重要性。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人越来越需要提出更多满足自己的自身需求的享受,他渴望得到尊重和获取更多的认可。这也是满足马斯洛需求理论的。
我们从经济全球化这个层面看,国外如美国,他们的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已经发展到一
定高度,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微博、博客等新兴的媒体似乎在一瞬间改变了人们的很多生活,就拿微博来说,也许两三年前人们还没有了解过他或者说还看不懂他,但短短这两年,他几乎风靡了整个世界。微博的传播是大都是使用廉价的人群传播,几乎是自觉的,因为他符合了人们要传播的理念。短、平、快,是微博的三大特点,微博的内容是符合微博使用人群的心理。首先,他是关于娱乐、搞笑、时效的,还有一类他是植入性的广告微博,但是他带有情感性的诉求,他有普通人的感染力,还有一类是公益微博,公益之心我想很多人都会有,这是加速传播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求、问的虚拟空间里同样有很多人在答,传播与扩散。从而形成了一条条良性的传播链和反馈链。此外,社会公众人物的加入更让微博更有话题与亲近感。很多微电影,微视频的传播其实无外乎是爱情、亲情、励志与物质人生,因为微博人群是年轻人,因为这是这个时代的人所关注的,他们都是普遍的诉求,所以他几乎大大地节省了很多的宣传成本,未来,这种方式将更加普及运用,社会化的营销将孕育并逐渐形成新型的营销模式。
最后总结一句话,接下来,人会越来越重要,市场营销,营销的是人,包括情感与诉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学会在大时代来临之前,准确地运用营销化的工具去盈利,而不再是传统地推销式销售。网络营销其实也是在做人际网络的营销,也是充分地体现人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在实践之前,要先研究经典,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用战略的思维,整体的观念去把握营销的新方向,这是全球化经济中我们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