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国家构建感想
《国家构建》读书笔记
《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是讲授《政府经济学》的张燚老师给我们推荐的一本书籍,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的一本著作,老实说这本书的专业性真的很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真的看得是云里雾里的,觉得好深奥,好难懂,甚至现在我仍然觉得我还是没读懂这本书,也只能浅谈一下我的感受了。
《国家构建》这本书对“9 11事件”之后没过及世界各地说面临的严峻局面做了冷静而独到的分析,而“国家构建”便是福山针对世界时局提出来的重要论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社会学教授理查德斯维德伯格的评论指出:“本书堪称佳作,引人入胜,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目前对制度构建与国家构建的认识有许多重大的缺陷,有些必须修正。特别是明确曲风国家的职能范围和国家政权强度这两个概念至关重要。”通读本书,我认为,这正是福山本书的论题所提出的最有重要意义的分析洞见,它对于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我们中国具有十分现实的政策指导作用。
福山在《国家构建》的《序》中提到“国家构建就是在强化现有的国家制度的同时新建一批国家政府制度。”在这本书中,福山提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国家构建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因为软弱无能国家或失败国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从贫困、艾滋病、毒品到恐怖主义)的根源。
第二、一方面我们对国家构建很熟悉,另一方面我们仍不知晓的东西还很多,特别是如何把如何强有力的制度移植到发展中国家来。
《国家构建》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国家概念正在缺失的范围》,第二章《弱国家与公共行政的黑洞》,第三章《弱国家和国际合法性》,第四章《小而强的国家》。这四章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在第一部分,福山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用于理解“国家概念”的多种维度,即政府职能,治理能力以及合法性基础。该分析框架将解释为什么在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国家不是太强而是太弱了。福山先是追溯了20世纪以来围绕着“国家的规模应当多大和国家力量应当多强”这一问题而产生的长久不息的争论,并特别地指出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发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以自由主义理念(华盛顿共识)主导的经济改革的概念认识错误之处,他说道,“某些国家由于缺乏合适的制度框架,实行经济自由后的状况比假如不实行更为糟糕。问题就在出在基本概念的混淆上。他们没有把国家概念的不同范围都加以展开,也没有理解它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福山进一步提出了国家的“范围和强度”之分:“前者主要指政府所承担的各种职能和追求的目标,后者指国家制定并实施政策和执法的能力特别是干净的、透明的执法能力——现在通常指国家能力或制度能力。”(7)而关于这两者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福山着重指出:“国家力量重于国家职能。……有证据证明,国家制度的力量大小从广义上讲比其职能范围宽窄更重要。”(19)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切实可行的改革路径是在缩减国家的职能的同时提高国家力量的强度,而不是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为圭臬、一味地弱化国家对经济事务干预程度,成为一种“没有能力的国家却管理着它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范围极广的事务。”(12)那么,作为国家构建核心的制度建设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制度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变量”(22)于是,紧密围绕着制度供给问题,福山讨论了涉及国家概念的四个方面:
一、组织的设计和管理;
二、政治体系设计;
三、合法性基础;
四、文化和结构因素。福山还接着讨论了制度需求问题,认为“没有对制度的需求就不会有制度的发展和改革”,(32)而“外部势力创造制度需求的能力其实非常有限”(38),很多国家机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政策失败,症结正在于此。
在第二部分,福山研究了国家弱化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尽管近年来经济学一直在努力,但现在仍然没有形成公共管理学。这个缺憾明显地限制了其他国家帮助这些国家增强其国家能力。这其中的原因,在于组织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因为“没有最佳的组织形式,也没有最佳的公共行政学”,福山从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入手,探讨了“委托—代理”制度下的组织问题,他认为至少有三个基本的理由可以解释为什么(特别是对于公共部门的机构)不存在最佳的形式,也因此不存在最佳的组织形式。其一是组织目标经常不明确。“组织形态自身的模糊性是组织目标经常不明确,相互矛盾或定位不准的首要原因。”(51)其二是,委托人,代理人的动机问题,“代理人的动机永远不可能与其委托人的利益完全一致”(55)这样,在公共部门中如何监督代理人的行为以及保证代理人对其行为负责就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检测便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而“绩效倘若无法准确地考核,最终便不可能建立制度化的机制来保证公共部门的透明性和问责制。”(55)其三是权力下放与自由裁量权的问题,这是组织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在第三部分,福山从国际的视角来讨论国家弱化问题,即国家弱化如何导致国际动荡,如何损害国际体系中的国家主权原则,以及国际层面的民主合法性问题如何成为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争论的焦点。在本书的最后一章,福山探讨了“小而强的国家”,他总结性的指出:“对于后911时代来说,全球政治的首要问题将不是如何淡化国家概念,而是如何重建这个概念。”
按照福山在《国家构建》一书中提出的划分国家治理程度的标准,当代国家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治理程度较完善的国家,其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处于平衡,比如美国、中国、法国、日本等;二,治理程度一般的国家,其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并不平衡,而大部分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型;三,治理程度差的国家,其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失衡或丧失,比如利比亚、阿富汗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可见,国家职能与国家能力的平衡关系决定了国际治理程度的好坏,国家能力强而职能少(大社会小政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却不易出现,故而国家的职能与能力达到平衡已经实为一种比较恰当的状态。而这也正是国家构建应该追求的一种状态。
国家的治理与一个国家的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越完善的制度越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而从制度供给层面来说,国家的治理需要处理好组织设计、制度设计、合法性获得、文化与社会结构四方面问题:
组织设计,作为最基础的存在,当今国家治理的主要形式为政党政治,因而政党组织的完善程度是国家治理状态的一个主要的参考依据;
制度设计,主要是处理集权与分权,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制度设计不能急功近利(例如中国的文革),更不能依靠个人的魅力(例如卡扎菲等政治强人立国);
合法性的获得,民主是当代国家合法性获得的主要途径,而公民个人意志的满足也是获得合法性的标志;
文化与社会结构,作为国家治理的受体出现,同时也会对国家治理进行反馈从而影响国家治理,文化和社会结构与国家治理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正如不同的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使得相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得出不同的结果。而这也是书中所说的美国制度输出困境的原因之一。
第二篇:构建创新型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
摘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进过了3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结合国内外的发展情况,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才是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崛起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创新新国家国内外背景十二五规划措施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发生重大的变革。从国际上来看,创新型经济将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创新已经成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地区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型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国际背景
创新型经济与全球化竞争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1.人类社会已步入创新型经济时代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的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突出的竞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事实一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发展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只有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抓实干、急起直追,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新型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与健康的社会
人类社会正在朝着新型社会经济形态转变,明显的标志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安全与健康社会的形成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第一,人类社会将从化石能源体系走向可持续能源体系的新时代。第二,人类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第三,人类面临着人口、健康的新挑战。第四,科技创新以跨学科为主导模式。
3.全球化竞争进一步加剧
我们正处在全球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全球化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国家主导的科技政策和战略规划备受重视,各国纷纷提出科技创新的新理念、新政策、新规划。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
二、国内背景:变革发展模式
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顽强拼搏,我们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金高投入、能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进
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1.我国总体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研究和开发经费(R&D经费)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结构还不合理。述这些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而且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总之,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状况,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还不相适应。
2.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自主创新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自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持续增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此外,我们还应当看到,进人21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政府职能基本转变,但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影响自主创新的诸多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着改革、规范和完善保护激励创新的法制政策环境,建设创新友好、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尊重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解决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讲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从中国的基本国情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的资源短缺现象决定了不可能再走以往大量消耗能源、资源支持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自主创新
对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历史时期的中国而言,自主创新更具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摆脱资源”瓶颈”性约束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要依靠自主创新,保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自主创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社会、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更要依靠自主创新。
三、“十二五”关于创新国家的建设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
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通读之下,可以看出,中国决策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呼之欲出。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不可少。此次中共中央特别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是题中之议,中共中央在建议中亦有力挺。
在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依靠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之路已越走越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势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
1.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十二五”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是基础和前提。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为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2.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还不是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一个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做到: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使之更适应创新人才的培养;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等。
4.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等。它们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因为,只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才能提高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只有提高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才会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只有这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才有保障机制。
总之,时代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型。但同时它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尤其是我国的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家的创新体质还不健全,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让我们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任务的艰巨性。但是有历史的重任在身,相
信经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国家的复兴指日可待。
第三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感想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周五听到宗玲老师关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课堂是学生的,只有学生好学乐学,才能把短时记忆延长,变为长时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的几点感想:
1.精心备课,提高课堂驾驭力。
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课堂要活,而不能乱,在课堂中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上重在学生自主学习,当堂达标
自主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根据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发现,要将瞬时或短时记忆延长为长时记忆,可以通过六种渠道达成目标,所以尽可能的用丰富有效地课堂活动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利用听、说、读、写、演等形式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新知,当堂达标。
3.利用黄金两分钟,做好当堂总结。
教师传授知识就像渔民撒网捕鱼,最后一定要收网做一次总结,不然打再多的鱼也会从网里逃走,课上讲再多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也只保留一份短时记忆,很快就会忘掉。作为教师一定不能为了赶进度,忽略总结这一步骤,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4.从观念入手,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
注重教学设计简约高效,情境创设要合理有吸引性,教学方法既要灵活多样又要讲求实用,避免流形式热闹但缺乏实效性。我作为年轻教师上课时对学生关注程度不够,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步骤进行,往往忽略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效率低的现象。同时,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今后将进一步改进。
这些想法应用在我以后的英语课堂上,我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眼到(see)—动眼看,口到(speak)—动口说,耳到(hear)—动耳听,手到(write)—动手写,心到(remember)—动脑想。”这种同时调动所有感官的学习方法比五次使用单一方法效果要好得多,更容易使学生顺利习得语言,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
第四篇:读《老人与海》感想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by Ernest Hemingway
Ernest Hemingway(1899--1961), the author of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American writer, was born in Oak Park, Illinois.He is a giant of modern literature.Among 20th century American fiction writers, his work is most often compared to that of his contemporaries William Faulkner and F.Scott Fitzgerald.He started his career as a writer in a newspaper office in Kansas City at the age of seventeen.During the 1920s, Hemingway became a member of the group of expatriate Americans in Paris, which he described in his first important work, The Sun Also Rises(1926).A Farewell to Arms(1929)is also equally successfully.It is the study of an American ambulance officer’s disillusionment in the war and his role as a deserter.Hemingway used his experiences as a reporter during the civil war in Spain as the background for his most ambitious novel, 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Among his later works, the most outstanding is the short novel, The Old Man and the Sea(1952), the story of an old fisherman’s journey, his long and lonely struggle with a fish and the sea, and his
victory in defeat.Now Hemingway is the is the classic symbol of bravery, or bravado.This novel is based on the actual writing.After the World WarⅠwas ended, Hemingway moved to Cuba and knew the old fisherman.In 1930, Hemingway meet difficult in a storm by boat and the old fisherman saved him.Since then, they developed a deep friendship, and often went fishing.In 1936, the old fisherman caught a fish but because the fish is too big, dragged on the sea for a long time.When he came back, he was attacked by a shark.It gave Hemingway very deep touches, and he thought that it was very good novel material.The old fisherman Santiago is on sea in continuous 84 Days but without fish.At first, there is a boy called Manolin with him in a sea, but after 40 days without fish, the boy is arranged to another boat by his parents.The 85th days, the old ship in the morning, he unexpectedly caught one great marlin which is bigger than his ship.The old man and the fish moves in two days, finally fork.But injured fish left in the sea, a scarlet tracer attract numerous sharks, the old man struggling to scramble, but with the
sharks back to harbour, marlin left a huge skeleton, old man too exhausted to a fall in the land ground.The boy visits the old man, he thinks Santiago not defeated.That afternoon, Santiago sleeps in the up sagging huts, and he saw the lion.The Old Man and the Sea is Hemingway’s a peak and he said that “this is my life can write the best work”.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cannot be defeated.In my opinion, the old man does not fail, and he is a true hero and a winner.The old man proves to us by his wisdom that the perso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The old man with the practical action, fulfill his promise, also recover their dignity and confidence, to win the respect of other.This spirit which is never give up moves all of us!It praises a man's strength, human dignity, man of courage.This work is to tell us don't be afraid of failure and don't give up the noble quality spirit.In order to fully express the novel content, Hemingway uses accurate and vivid words.He als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exquisite rich.With his rich life experience, he presents a beautiful gardens, here we can feel story of rich and colorful, the character of the distinctive.Hemingway uses this writing technique to performance articles subject thought.The story itself has obvious symbol and moral meaning: the sea and a shark is the external world evil and violence of expression, the old man is a modern society of abstract embodiment.Works in the external world of violence is the ferocity, the destiny of man doomed to failure conditions, through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hark struggle, image shows the human bravely face fail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spirit of themes.“Don't abandon, don't give up” belief eventually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参考文献:
[1] 海明威著, 海观译.老人与海[M].北京: 商务印书馆出版,1960.[2] 库:辛格.海明威传中译本[M].杭州:江文艺出版社, 1983.[3] 董小玉.西方文艺美学导论[M].云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91142082 周莺 J英语0903
第五篇:读十二五感想
读《十二五反腐白皮书》感想
——2010《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解读。
第一次表述了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第一次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反腐败职能部门。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以及国家预防腐败局。”
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有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的表述。制定了一系
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第一次详细阐述了中国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明确七种监督力量。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
第一次系统概述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进程及成果。“2001年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000多项,地方各级政府取消和调整77000多项,占原有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类似这种“第一次”,在这份反腐白皮书中还有很多。
(利剑出鞘)
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民间因此称之为“三最”女贪官的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因犯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神。
2010年岁末,现年47岁,曾被媒体称为“京城第一贪官”的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副区长闫永喜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其涉嫌犯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罪一案的涉案金额高达4200余万元。
“史上最牛烟草局长”的报道轰动网络。陈文铸是汕尾市烟草专卖局的第三任局长,首任局长是他的舅舅。据调查,该系统与陈文铸有亲戚关系的至少有22名职工,包括其胞弟、堂弟、表弟、妻弟,堂妹、表妹、妻妹等等,而且这个人多势众的“亲友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