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弟子规》感想
读《弟子规》感想
近日,每天早晨与夫一同诵读《弟子规》,感触颇深。夫曰:“真好!小学生早读不用读别的,就读《弟子规》。”是的,《弟子规》列举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遵循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德行教育之经书。朱子治家格言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不读经书,怎懂道德之因果,世风怎能好呢?
第二篇:读《弟子规》感想
遥望那颗星辰
——读《弟子规》有感 学院: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姓名:唐义天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们老师曾要求我们除了熟读“三百千”之外背诵另一本启蒙读物——《弟子规》,因此那些三字训言从小就印在我的脑海里。近日再度翻开那本小册子,我重新感悟了它的内涵,才发现它曾在我短短的十八年里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弟子规》说了什么?
1080个字的《弟子规》出自清朝秀才李毓秀之笔,以论语中学而篇的一句话展开来编写而成,涵盖了一个人的孝道、礼仪、行为处事、诚信、博爱、价值观、学习生活等方面。虽然初看上去与《论语》有几分相似,但它的特点在于语言平实无华且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因此它也被冠以中国儿童启蒙书的美称。
在《弟子规》中详尽地描述了对父母兄长,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细节注意,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就表现了对待长辈应有的尊敬与礼貌。它甚至把年少不能喝酒,便溺结束要洗手这样的生活小细节都描写了出来,虽都是琐碎的小事,却蕴含了生活中无限的智慧。如果说《论语》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圣经,那《弟子规》便是一本规范生活的法典。
除此之外,如果深入理解弟子规的结构,我们会发现它把孝悌放在全文的开头并重点着墨,在描述“泛爱众而亲仁“时也写了不少,这说明了古代的君子是把孝道放在做人的首位的,而博爱也体现了孔
孟之道的中心思想。
《弟子规》给我带来了什么?
在读《弟子规》前,我的生活是随意甚至有些散漫的。小时候的我沉迷于电脑,不爱听父母的劝导,不考虑他人的感受,有什么话脱口就说,还有些自大。但在我读完了《弟子规》之后,我会在生活中的细节里发现它的踪影,比如父母叫我时我会想起“父母呼,应勿缓”从而尽快赶过去,与父母顶嘴时会想起“怡吾色,柔吾声”而变得理性一些,开始主动和父母交流,表达我自己的想法;做事渐渐懂得三思而后行,慢慢地有了大局观念,学会了把握事情的分寸。
上大学以来,因为接触了新的环境,新的世界而感到应接不暇,光怪陆离,整日忙于社团活动,学习,和朋友们玩,都忘记了向父母主动问声好。军训结束后,我无意间翻开《弟子规》,看到那句“出必告,反必面”,我怔住了。我的内心感到深深地愧疚与难过,我明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现在不懂得孝顺父母,有一天你会愧疚得泪流满面却再也找不到办法。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在遥远的故乡的母亲保平安,问了她最近的生活,我能听得出母亲口吻里的兴奋与欣慰。
小时候的自己正因为看了《弟子规》而在懵懂中逐渐变得成熟,而长大后的自己也因为它而及时纠正了恶习变得更加懂事,对于我,这就是《弟子规》带来的一切——改变生活,改变自己,以及改变未来。
《弟子规》还能带来什么?
许多人研究《弟子规》,也有许多人从中受益匪浅。郎咸平就曾经举办了《人生精彩从弟子规开始》的讲座,百家讲坛也公开地研究过《弟子规》,还有一大批名人在网上发表了他们对《弟子规》的看法以及感受。可以说,《弟子规》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弟子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规范社会,创造社会和谐的氛围。古文有言:“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念,须在幼小时造就;凡是身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绝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弟子规》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和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家庭的和谐,最终会造就整个社会的大和谐,这就是《弟子规》的终极目标。
此外,《弟子规》在押韵方面也做到了一个巅峰,字字珠玑,读起来朗朗上口,比起其他书籍来说更容易被记住,因此作用也会更明显。倘若查找资料,还会发现它在很多句子里都引用了典故。比如“有余力则学文”这句就引用了董遇巧用三余的故事,“父母教需敬听”引用了孟母断机的典故,“亲所好力为具”引用了黄香温席的典故。这样,在学习到《弟子规》精神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博大历史文化,反过来更有利于我们参透《弟子规》中蕴含的深意。
《弟子规》能否保持光亮?
山东省教育厅曾经发布通知,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读过《弟子规》的人会发现,其中的有些言论并不适用于今天,如“非圣书,屏勿视”直接抹杀了除经典以外的所有书籍,这在信息交流的今天早已过时,而有些内容过于死板生硬学了反而有害。
但总体上,《弟子规》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也是礼仪之邦的代表作之一,它指导了人们礼仪,孝道,做人,诚信等方方面面,当之无愧是一个国人必须明白的生活准则。另外引用一句名言:“真正的儒家是具备辨证思想的,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历来邪教都是绝对的一点论,机械的思维。”如果照搬《弟子规》,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它“有余力则学文”的内涵。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这才是《弟子规》遗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宝藏。因此我相信,《弟子规》的精神不会褪色,它一定能永远保持光亮。
我们并不清楚未来,但《弟子规》这颗遥远的星辰用它的光芒为我们照亮了未来的道路。我们并不了解人生,但《弟子规》这颗火热的星辰为我们的人生插上了飞向远方的翅膀。也许现在的我只能遥望这颗遥远的,滚烫的星辰,但当我,当社会,当国家触摸到它的那一天,它一定会绽放最耀眼的光辉,照亮生命的意义,照亮社会的和谐,照亮国家的富强!
第三篇:读弟子规感想
我读《弟子规》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弟子规》中的“弟子”指学生,即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求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应尽的规范。从这三个字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就是这样一部做人规范的宝书,我第一次读它是在三年前,当时只觉得它篇幅短小,内容简单,读读背背,照着做就行,于是便把这一“简单”的工作交给家长去做了。结果,在家读的孩子很少,效果几乎没有。第二次读《弟子规》是在两年前,这时候《弟子规》已纳入我们教学的范围。当时读它也主要是读熟,会背。也知道要去践行,但还未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去做。
当我真正知道《弟子规》要平心静气地读给自己听,要在生活中老老实实,一点一滴地去践行它还是在一年前。当我用恭敬之心,用缓和之音再读起《弟子规》时,我发现它就像一位千岁老人坐在我对面,对我敦敦教导。我才知道,原来做人应该这样做。从此我在生活中开始一点一点地审查自己。当我看到自己的书桌乱七八糟时,脑中就马上蹦出“几案洁,笔砚正”于是赶快整理好。当看到孩子们下课后文具没有及时收拾时,我就引导“读看毕,还原处”。孩子们接道“虽有急,卷束齐”,于是都整理好书本再离位。当我看到走廊里有人奔跑时,我忙对他说:“步从容”。他接道“立端正”,然后就一步一步地走了。慢慢地孩子们也学会了在生活中运用“弟子规”。一次在课堂上苗苗回答问题,声音有点小,我鼓励她,让她大点声,并让她重复了好几次,我突然想到《弟子规》中有句话,问孩子们“《弟子规》中有句话怎么讲?”有的答到“将上堂,声必扬”,有的说“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孩子们在一定情景中,说出这样语句,让我非常震惊,他们的运用能力真强!还有一次要上《论语》课了,一个女孩忘带书本了。刚好邻班上体育课,我让她先去借一本,不一会她回来什么也没拿,我问她怎么没借,她说:“他班没有人。”情急之下,我生气地说:“你不会先拿一本,下课就还嘛!”孩子怯生生地看着我说:“老师,《弟子规》中说‘借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我的脸“刷”地红了,我忙向她鞠躬说:“对不起孩子,我错了!你用我的书吧!”刚好一位语文老师经过门口,我忙向她借了书,并鞠躬道谢。真是心存善念,天助我也!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家长也开始重视《弟子规》了。那是一年前,我布置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读《弟子规》两遍,一些家长就在检查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几句,感
觉很好,就想用一用,冯傲博的妈妈说孩子,整天上厕所后不洗手,一天她发现儿子又是如此,忙说:“儿子,《弟子规》中有句‘便溺回’,怎么呀?”儿子接道“辄净手”。然后马上反应到,“呦!洗手”接着立刻就洗了手。妈妈感到这个《弟子规》的魔力还真不小啊!于是当天便买了一本带注解的《弟子规》自己研读起来,日后便常常用《弟子规》中的语句规范自己,引导孩子,孩子也越来越明理懂事了。的确,在没有将《弟子规》融入生活之前,感觉道德教育疲于奔命,亡羊补牢,不能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似乎“山穷水尽疑无路”。学习落实《弟子规》之后,发现它与生活水乳交融,学生进步显而易见。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德育工作变得厚实而鲜活,正应了《礼记·学记》中“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家长更是把功劳归诸于我们教导有方。有一天一位学生的爷爷在听了孙子读《弟子规》后,十分激动,便写下了一张纸条给我“谢谢你们教孩子学《弟子规》,我几十年的社会摸索,所累积的经验,居然是《弟子规》中的一两句话而已。以后我要跟孙子一起读经典。”
从这可以看出,远离圣贤教育,会使人生走很多的弯路,怎么办?当务之急就是无论老少,都要补上这一课,向老祖宗学习。
古代老祖宗们都有家规承传了几千年,我们应该把《弟子规》作为我们的家规,我们也要将自己的家规传承下去。告诉孩子有这样一件衣服:它不用花钱,不会旧,不会坏,而且随着你年龄的增长,这件衣服会愈来愈美丽,愈来愈漂亮,愈来愈庄严,你穿上去的时候,别人都对你非常恭敬,这一件衣服是什么?那就是“好习惯,好德行”。当你做到《弟子规》中的一条,你就帮这件衣服织了一针,每做一条织一针,你把它统统做到了,这一件衣服就织得非常完整,而且光芒四射,别人都会起而效仿的,那你的身教就会影响周围的人,这渐会影响这个社会,你也将成为圣贤之人。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弟子规》为根基,同时不仅让孩子学习,我们做大人的也必须以身作则,全家、全校、全国掀起学习《弟子规》的热潮,大人给孩子做出圣贤的样子,这样《弟子规》就真正成为彰显圣贤的一面镜子。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将更加和谐美好!
第四篇:弟子规感想
读《弟子规》有感
六一班于梦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了这本《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六一班李 依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
品读《弟子规》,品读《入则孝》,实践《弟子规》实践《入则孝》。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做人基本准则——《弟子规》吧!
六一班郭永辉 传统文化在如今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显得有些落伍,但近几年掀起的这股学习传统文化的浪潮,使我们这些喜欢赶时髦生活,在网络时代、吃着洋快餐、穿着耐克的时代青年,开始反省自己:现代社会哪些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人无信不立,企无信难存”,李嘉诚不就是靠着诚实守信的人生信条,才从一个做塑料花的商人起家,做到今天拥有数百亿身家、誉满全球的成功商人吗?在如今处处讲求竞争,事事讲求效率的现代商业社会中,诚信也许并不能为企业赢得眼前一些唾手可得的利益,于是一些目光短浅的企业便丢弃诚信去追求所谓的丰厚利润。然而他们得到了些什么呢?眼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传承历史文化精髓维护民族文化遗产
-- 读《弟子规》有感
六一班 胡高阳
在这学期里,老师让我们通读《弟子规》,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意思也看不懂,后来,老师让我们选背诵《弟子规》,通过反复的读背,使我慢慢地明白了它的含义。这本书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第一部分“守孝悌”。这三个字看似很简单,其实内容很丰富。这里包含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师长”这里指“长辈”“老师”及“兄长”。一个人首先要孝顺父母,乌鸦尚知反哺,作为人更应该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加以报答。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不热爱自己的家人,长大以后就谈不上热爱故乡,热爱祖国了。所以“守孝悌”是做人的根本。结合我的生活,我发觉有很多地方我做的不够,当妈妈爸爸批评我的时候,有时我明知道不对也要反驳;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有时我会对他们大喊大叫,不能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通过了解此句的真正含义,我明白这是对父母的不尊不敬。
其次,这本书还讲述了日常起居的行为规范。比如“衣贵洁,不贵华”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这也是我爸爸妈妈经常教育我的,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互相攀比对我们的成长是无意义的,只有害而无利。犯错误是难免的,有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即使遭到斥责或打骂,也应该拿出勇气面对。“过能改,归于无”,只有知错,才能改错。不能因为掩饰犯下的错误,就撒谎,而犯下另一个错误。我从小妈妈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长大以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牢记妈妈的教诲,牢记古人的尊尊教导。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本书还在道德方面教育我们明辨是非的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不能私动,私动是可耻的行为。我记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妈妈曾经说过: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因为那不是自己的,如果喜欢回家跟妈妈爸爸说,我们给你买。至今这句话还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不会忘记。“不如人,当自励”、“见人善,即思齐”,如果思想、学习上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应当努力下功夫赶上,以好的榜样激励自己。上学期我的数学因为不认真、马虎,成绩不理想,得100分的时候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决心通过努力我一定要得到提高。
背了《弟子规》,我收获了很多知识
六一班方茜
第一点: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因为父母给了我生命,老师传授我知识,他们都非常的爱我,我应该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们,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第二点:《弟子规》叫我怎样做人。
我读懂了,生活中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懂得了做事的对与错,需要和别人比学习,比品质,不要比吃穿。
第三点:《弟子规》是我懂得了,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怎样读书,怎样爱护书。
通过读背《弟子规》我也明白了老师让我们学习弟子规的目的,我一定会以《弟子规》里的内容时刻鞭策自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辜负老师,父母对我们的良苦用心!
第五篇:弟子规感想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虽然自己有很多不足,但是只要有着一颗学习的心,我相信可以从小事改起,长此下去一定可以做个自己觉得应该如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