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教育故事:一以贯之,跬步千里 新
一以贯之,跬步千里
——我的教学故事
孟强(特级教师)
一,是最小的自然数,又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但只要一以贯之,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正所谓,积跬步以至千里也。
树立一种意识,终身学习
谈到学习,自然离不开读书。一代名相于谦有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半点尘。‛读书是心灵的吐纳和呼吸,尤其是为人师者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尽管开卷有益,但并非不加拣择,毕竟浩如烟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教育类书籍能提升理论素养,读文学类书籍能涵养性情,读哲学类书籍能强壮思想筋骨,读教育期刊能准确把握学科动向,读无字之书能开阔胸襟荡涤心灵。读书切忌泛泛而读,应当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十年前,教咿呀学语的儿子念《三字经》,当读到‚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的时候,心里蓦然一惊,年光似水,迢迢不停。古人尚且如此,吾辈岂能虚度光阴?从那以后,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与日俱增。
与读书相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失为学习进步的一条捷径。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时常闯到同级部王琪老师的教室里蹲点听课,她那优美的语言、隽秀的板书、严谨的教风,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为了执教《一夜的工作》,我找来一盘录像带,一帧一帧地播放、暂停、记录,一遍一遍的回放、模仿、练习,竟然以‚比着葫芦画瓢‛的方式赢得了专家和同事的认可。尽管东施效颦、人云亦云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但我始终觉得,从模仿开始,是每位刚入职的教师加快专业成长的垫脚石。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占领信息技术制高点,服务教育教学,是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1998年秋季开学不久,我动员学生家长捐款5000余元,实现了电脑进课堂。校长笑语说,孟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把这个新玩意摆弄明白的怎么向倾囊相助的家长交代呢?那段时间,我着了魔似的学习Authwear、Photoshop、3Dmax、Frontpage、Flash、金山解霸等软件,制作了一批以《小壁虎借尾巴》《一夜的工作》《影子》为代表的教学课件。后来,经过‚英特尔未来教育‛信息化培训的洗礼,让我实现了从从关注技术、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智慧、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变,由此走上了关注学情、敬畏规律的学科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来。
保持一种姿态,躬身实践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躬耕教学一线,扎根三尺讲台,是为人师者最美丽的生命姿态。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的土壤,就失去了专业成长的地气和底气。
2005年,省小语会安排我执教《和时间赛跑》。当时,课程改革刚刚启动,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占鳌头‛等提法大行其道,为读而读,只求数量不重质量泛泛而读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我积极尝试朗读教学的指向性、层次性和实效性。比如,为了让学生读懂读透重点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我先后安排了五次朗读,每次有每次的目的,每次有每次的效果。第一次,指名读,边听边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第二次,师生接读,师读每句话的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意。第三次,引入朱自清《匆匆》中的‚洗手的时候……从我脚边飞去了‛片段。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理解。第四次,变换角色,把文中的‚你‛换成‚我‛再读。引导学生产生角色体验,入情入境。第五次,推己及人,爸爸会会怎样讲这段话呢?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五个轮回下来,学生的朗读渐入佳境,既读懂了文意,又培养了语感,还习得了方法。
2008年,我有幸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八省市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执教《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针对古诗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我采用‚举象入境、以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把抽象的乡愁还原成与温馨的画面,借此悟诗情、明诗意、会诗心,实现心灵的对话。我首先以‚想起家乡的时候,诗人会想起谁?‛发问,学生依次说道‚父母、妻子、孩子‛。然后逐一追问,‚白发苍苍的父母,最牵挂的又是谁?‛‚含辛茹苦的妻子,最盼望的是什么?‛‚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最想对爸爸说什么?‛当学生的情感都聚焦到‚诗人‛身上的时候,再相机引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最牵挂的是自己的孩子,是漂泊在外的诗人。想起年迈的父母,他多想回家,多想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呀!带上这种感受,深情地读一读。‛‚日日思君不见君,妻子最盼望的就是诗人早日回家!想起久别的妻子,他多想回家与亲人团聚呀!读吧,读出深深的思念。‛‚多好的孩子呀!想起孩子,诗人多想回家好好照顾他们呀!读吧,读出长长的牵挂。‛这个教学片断,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三次设身处地的角色体验,这些体验又在复沓朗读中得到升华。
2012年,在从教近20年,亲历课改10余年的节点上,逐步形成了以‚本真语文‛为核心的 ‚一二三四‛语文教学主张,即一个突出,突出课程意识;两个并重,理解表达并重;三个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语用为本、以朴实为本;四个获得,得意,得言,得法,得神‛。金秋时节,山东省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在泰山脚下隆重举行,我有幸在此次盛会上执教《黄鹤楼送别》,并作《追寻语文的本真》专题讲座。上课伊始,我抓住开篇词‚暮春三月‛,从‚暮‛的字形字义入手,穿插‚暮墓幕慕‛字串及书写指导;再到‚暮春‛的涵义,生发出‚暮秋、暮年‛等词串;最后回到‚暮春三月‛的构词特点,在运用中积累下‚中秋八月、金秋十月、寒冬腊月‛等词串。课中,我结合孟浩然饮酒道别的话语‚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领悟围绕‚友谊‛这一主题,采用先引用后比喻的方式进行表达。进而创设‚李商隐说得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老师就像()‛和‚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 书籍就像()‛两个语境,让学生在运用中领悟言语秘妙,习得表达方法,受到文化熏陶。
养成一种习惯,且行且思
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是人之为人的独特品质,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引擎。
为人师者,思考的基点在哪里?首先应是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身为一线教师,虽没有系统精深的教育理论素养,却拥有最鲜活生动的教育实践资源。基于实践的教学反思才是最贴近中小学教师的表达方式。比如,学完《蔺相如》一课,我结合学生对秦代有无‚宾馆‛等问题的质疑,写下了《潜能,超乎想象》叙事体教学反思。教罢《剪枝的学问》,我将有关教学片断和教学反思依次记录下来,形成了《以语言文字为支点,实现语文教学美丽转身》实录体教学反思。其实,形式是次要的,本质是相通的。尽管充满草根气息,但因其原创,而具有不可复制的个性色彩。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低头关注自身实践的同时,更应虚心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然而,照猫画虎易,画龙点睛难。要想避免只见鳞爪,不见全貌的误区,由形似而神似,就必须要始终保持三种思辨的姿态,既充分仰视他人的优点,又敢于俯视其不足,更善于平视其本真。以王崧舟老师为例,我一方面认真研读其《诗意语文七讲》等论著,从中剥离出‚复沓‛和‚追问‛两个最感兴趣的关键词,以案例解读的方式梳理出便于模仿借鉴的教学策略,以此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受益良多。另一方面,针对王老师在《细读,擦亮文章的眼睛》一文中,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阐述的边界意识,我提出了《语文意识的边界在哪里?》的质疑和追问。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不随波逐流,才能从善如流,才能找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走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我们还应当学会运用思辨的眼光审慎地顾后,抚今,瞻前。比如,从课改之初的‚以读为本‛,到后来的‚文本细读‛,再到现如今的‚语言运用‛……语文教学及其研究永远没有终点,只有一个个承前启后的‚节点‛和不断推陈出新的‚热点‛,身处其中,既要冷静地回看过往,又要清醒地审视现在,更要理性地展望未来。惟有此,才能不断超越现在,超越自我,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人生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淄博师专附属小学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东路南四街 邮编:255100 电话:*** 邮箱:hmchzh@163.com
第二篇:我和新教育的故事
我和新教育的故事
开发区实验小学 邱秀兰
新教育的理念为我展示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听了使人振奋!记得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此后,我就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和我的孩子们用心的相处着。
今年接三年级,我知道三年级是最难教的年级,开始训练作文。我除了让学生每天阅读书籍外,还安排孩子每天写半面读书笔记,并在讲课的时候渗透一些写作方法,并坚持写日记、读后感,口语交际课
一个班级有自己的特色很不容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得多了便成了路。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我们这个教室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是兄弟姐妹。爱是一个家幸福的源泉和动力。孩子们慢慢懂事了,我的工作也得心应手了。每天早晨语文晨读时,我让孩子们先读一首诗(孩子们没人买了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几遍下来后,孩子们已熟读成诵了,接下来由一个孩子领读传统文化,学生反复读,直到背过为止,剩余时间就是孩子们自由读课文的时间了。
在午练环节,我会和学生一起读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书籍,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读了三部书《吹小号的天鹅》、《柳林风声》、《昆虫记》。每读完一部书,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开读书交流会,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本来有许多孩子不
喜欢看书,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已经爱上了阅读,写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了。我也抓住时机,发现好的作文及时表扬,在班中宣读,并传到班级空间里,看到孩子们点滴进步,真是由衷地高兴啊。
神道口小学是新教育的实验基地,丁莉莉校长一直紧跟新教育的步伐,扎实走好每一步,带动了全校师生走向光明,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学校的每月一事老师认真学习、总结,带领孩子们学习,带领家长们学习,让老师、孩子、家长都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为了孩子,我们绞尽脑汁鼓励孩子,评价手段多样化,阳光手册、阳光生的评选,阳光礼物的下发,学校不在乎金钱,在乎的是孩子。每天的“晨诵、午读、暮省”让我们一起成长,我的新教育,就是多一股创造的激情,把每一堂课精彩地演绎,把每一句话精心地锻造,把校园变成追求卓越的教育梦工场,我的新教育故事就是多一种生活的诗意,从平凡中品位出伟大,从失败中咀嚼出成就,我的新教育故事,就是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房!只要付出,就会无悔;只要经历,就会无憾。这就是新教育精神,这也是新教育人最值得炫耀的无价之宝。庆幸,我走进了阳光神小!庆幸,阳光神小有新教育!庆幸,新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更庆幸,这里的孩子不一样!
新教育的理念为我展示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听了使人振奋!记得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此后,我就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而和我的孩子们用心的相处着。
从清晨开始,我们就和新教育在一起呼唤黎明了!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晨诵课开启黎明的诗歌是一首------《阳光是一种语言》,当美丽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我们的脸上时,我们都深深地体会到我们拥有一个叫做阳光的朋友,她深情的拥抱着我们,与我们喃喃细语„„她是那样的温暖,忍不住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了!
即使是疲惫的下午,我也能感受到美丽的童书正滋润着孩子们的童年。记得有一次,我们用午读时间共读了《爱心树》这本书,记得当读完这个故事时,孩子们都批评那个孩子很贪心,也很同情那棵树,但当我问道:妈妈像不像那棵树时,孩子们竟默不作声了。我明白,读完了这个故事,孩子们的心里一定也种下了一颗叫做孝顺的种子„„
我和新教育的小小故事还会继续,在这里,我很想感谢这些温暖的理念,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体会到了生活是幸福的„„
第三篇:我的新教育故事之一博客
我和新教育故事之一
教育方法有许多种,其中激励自己的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我认为激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而惩罚则是一种消极的强化手段。
我有一位学生,在我刚教他的时候,作业几乎没有完成过一次,上课经常做小动作,因此经常受到我的批评,然而批评几乎没有成效,他仍然是我行我素。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批评了他。可能他觉得伤了他的自尊,暗地里和我较上了劲,问他话他总是不回答,让他坐下他却站着不动,摆出了一幅我就是不理你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架势,当时的场面使我很尴尬不知怎么办好。
此事过后我对自己的方法进行了反思,并认真分析了这位同学的特点。这位同学虽然不写作业、上课做小动作,但成绩却也不是特别差;平时班里的各种活动也表现的很活跃;集体荣誉感很强、有上进心,就是性格优点倔、爱面子。根据这些特点,我想不妨多鼓励他,也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之后我把他找来谈话。开始他还是不理我,我说我的,他好像跟没听见似的。在我肯定了他的一些优点后他的态度开始转变了——终于能回答我的问话了。见有了机会我想趁机打开了他的心。我问他:“为什么不写作业”,他说:“不愿写”。我又问:“这样能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好、能取的好成绩吗?”此时听到我的发问他又沉默了。我又问:“难道你不想取的好成绩,做个好学生吗?”他说:“谁不想啊!”见此我想他也想学好只是有点懒,只要能学好我何不“放纵”他一次呢?于是我对他讲:“只要你能保证每次考试100分试卷都在85分以上我可以允许你不写作业,要是考不了我要狠狠的批评你,到时候你可不要有怨言。”没想到他却一口答应了,而且可以看出他很高兴且很自信。我心想正好这一章学完了准备测试,等成绩出来再找他,就此我们的“协议”生效了。
很快成绩出来了,80分。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也知道没达到目标,准备诚心接受批评。但这次我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了他。因为这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没达到预先的目标,但我对他这段时间的学习还是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你是一个好学生,只要能改正一些小小的陋习我想你一定会成为一位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的学生,这次的成绩进步很大,说明你努力了,今后一定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自此他的学习态度发生转变,上课听讲认真了、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了,课堂上非常的活跃,我也经常的提问他、表扬他,成绩稳步的提升。
我认为在教学中激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即便是对有陋习的学生当你对他的学习活动及时给予恰当的表扬、赞许时可以强化学生自信、自爱、自尊的信念,从而成为一股强大的学习动力。
第四篇:我与新教育的故事
在成长中感受幸福
绛县实验二小 张倩英 1998年的夏日,我走上了三尺讲台。转眼12个春秋过去了。时光如流水一般在指间滑过,日子过得懵懂而又倦怠。直到2007年夏,我参加了“新教育运城第七届年会”,与新教育零距离接触;第一次聆听了朱永新老师的报告,那种感觉如同醍醐灌顶。仿佛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再也不能述而不作、虚应故事、随波逐流了„„从这以后,我的教育之旅便有了许多新意。我,作为一条毛虫,正在追求着幸福完整的生活。
一、寻找幸福
07年冬,我参加了灵山新教育课题实验组在绛县的培训,并在培训中执教绘本《花格子大象艾玛》,得到好评;这期间虽然很累,但有种挑战感和成就感,在很多毛虫的热情参与中,我感受到教育的快乐。
培训结束后,我们在学校进行了试验,这期间,有个老师问我:“魔鬼训练营怎么样?你幸福吗?”我脱口而出:“我觉得自己不算幸福。”当然,热情之后,每天忙碌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额外还要做晨诵、写随笔、带着孩子阅读等等压得自己很是繁忙,一时间我满腹牢骚。
于是,我茫然的寻找着幸福。
二、感受幸福
1、在班级主题帖中分享幸福 不管怎样的劳累,我还是与班里的66个孩子一起上路了。在教育在线我创建了一个毛虫之家“我们都是小蝴蝶”,因为刚开始我打字速度比较慢,所以每天想要对家长们说的话发在帖子上就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总是孩子和家人睡了,我才发完。但每天和孩子家长见证孩子的点滴进步,真是幸福。
2、在诗歌、读写绘、师生共读中感受幸福
每天早上,我都会用现代诗歌开启童心,然后诵读古诗词进行文化积累,为孩子们生日送诗,还创编诗歌与润泽孩子们的生命,我和学生尽情享受它带给班级的意想不到的欣喜和变化,在一次次心的洗礼中,我班出现了一批乐此不疲的小诗人,其中几个同学还和外地的同学成为诗友,诗歌正在融入孩子的生命成长。
我尤其对读写绘特别入迷,每一星期我都要和孩子们分享一个绘本故事,进行一次读写绘练习,孩子们每次的写绘作品我都会发在毛虫之家,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现在的我,已经进步为读写绘工作室的一员了。
同时,我也开始大量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与新教育童书,从《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到《窗边的小豆豆》;从《朗读手册》到《爱的教育》,从《孩子们,你们好》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另外还和孩子们一起共读了大量的童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石头汤》、《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跑猪噜噜》、《小猪唏哩呼噜》、《苹果树上的外婆》、《一百条裙子》、《绿野仙踪》等。我十二年的教师生涯所读的书加起来,还没有走进新教育以后读得多。有美丽童书陪伴的童年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不知不觉地也在这阅读的幸福中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三、收获幸福
在“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研讨和实践中,我狠钻教材,深挖文本,灵活运用框架式备课;多次参加我县教研室组织的的“在农历的天空下”、“晨诵、午读、暮醒”等书的编辑;多次参加校、局组织的送教下乡、校际教研;作为我县“十个共同体”的一员,我经常在节假日总结研讨、专题讲座;通过“同课异构”“网上发帖”等形式进行专业交流。现在,班级每月一事从计划到实施、办手抄报、写亲子共读卡、举行班会、教室布置、读《经典诵读》、上晨诵、整本书的导读,打扫卫生、等等一项项活动的安排和实施,自己和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过一周如同打仗一样“紧张”。但是,自己看到孩子们是愉快的,自己也跟着这群毛虫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在节假日,我与父母和孩子们一起编排节目、演出新教育的课本剧,一起抄春联,一起观察树木,一起收获成长的艰辛与喜悦。
面对着新教育,面对着一群可爱的学生,我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那就是:定下目标,充实过好每一天,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长。正如“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院歌中唱的那样:我知道我想要的那种幸福,就在那片更高的天空。
孩子,让我带你去飞翔
绛县实验二小 张倩英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尊敬的评委老师,现场的同行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孩子,让我想带你去飞翔》。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是我最欣赏的教育信念,也是我辛勤躬耕于教育沃土的力量源泉。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每一天,我都会让爱为我导航,把责任铭记心田,践行着我要带着孩子一起去飞翔的教育梦想!
爱,是人类最美好、最朴素的情感;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爱,更是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因为有爱,我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因为有爱,我那一位位学生才显得如此可爱;因为有爱,我的孩子们才会心向蓝天渴望飞翔!
在工作中我总是怀揣着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班上的学生感冒了,下课时我会为他送上一杯热水;下急雨了,李名胜和郭洋洋家离学校远,回不去,我就把自己的伞送给他,并递上生活费,让他们到街上去吃午饭;早晨起来,天气突变,很多孩子都曾穿过我从身上脱下的带着体温的羽绒服。„„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
还清楚地记得,去年的元旦来临时,我校没有安排庆祝活动。我感到惋惜,为孩子们惋惜,因为我知道他们在盼着节日的到来。为了不使孩子们有太多的失落,我决定给每个孩子一份礼物。我利用晚上时间,为每个孩子叠了两只纸鹤,并在上面写上他们的名字,记上我对他们的喜爱,送上我对他们的祝福,捎去我对他们的期待。在元旦的前一天下午,我比以往来得更早,我几近虔诚地在每个孩子的座位,摆上我的“祝福”。我要给孩子们节日的惊喜,我要给孩子浪漫的体验,我要让孩子收到别样的祝福!当我再次走进教室上课时,我发现孩子们的劲头空前的高涨,我发现他们的眼里满是激动,我又一次看到了爱的力量。元旦那天,学校放假了。中午就有几个孩子到我家送了她们精心制作的贺卡。看着孩子羞涩的笑脸,读着孩子稚嫩的祝福,我的心里甜甜的。周一清晨我来到教室,讲桌上已经挤挤挨挨地摆上了一些迟到的祝福。看看孩子,他们也甜甜地笑了。我不知该说什么,只是衷心地道谢,又一次地祝愿。我祝愿每个孩子的每一天都健康、快乐、进步。两只小小的纸鹤,牵动心灵的交融。一份浓浓的祝福,漾起师生的愉悦。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们播种爱的种子,就能品尝到爱的甘甜 ;我们给孩子一束鲜花,就会收获整个春天!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地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学会审美,学会创造,但尤为重要的是要教他们学会做人。”我特别欣赏卢勤写在《做人与做事》一书中的这一重要观点。于是我针对班里孩子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周主题活动。带领孩子努力学会做人的技能;带领孩子练就强健的翅膀;带领孩子学习人生的飞翔!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我和孩子开辟了班级周活动主题专栏。这项活动是根据 “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设立的。活动的主题是班干部和我,根据我们班学生行为规范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如“太好了”、“学做干净人”、“我写漂亮字”、“给,永远比拿愉快”、“认真从小事做起”、“节约从我做起”、“我能行”„„这样的活动主题两周换一次。在第一周总结本周的活动情况,然后提出需要督促的孩子,在第二周的时候就重点帮扶这几位孩子。帮助他们努力赶超“昨天的自己”,争取每天都有进步。像我们班的赵辉和赵佳乐这两位同学,他们刚开始的字写得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经过“我写漂亮字”的主题活动后,他们的字有了跨越式的进步。在“我能行”的主题活动中,我重点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王洁和李玉瑞。他们自知成绩不好所以就有了自卑的感觉,在班级中总是默默无语,学习的劲头也不高。所以在开展“我能行”这一活动时,我就把这两个孩子作为主要转化的对象,努力发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依靠赏识教育的理念和“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的教育思路,帮助这两个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扬起了自信的风帆,从成功走向成功。可喜的是这两位孩子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给,永远比拿愉快”的主题活动时,恰逢母亲节。我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指导孩子们给自己的母亲做节日礼物,并鼓励孩子写出对自己母亲的爱意和感谢。我还要求孩子们为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从一句问候,一声祝福之中学会了怎样去关爱;明白了“爱人者,人恒爱之”!
曾经有人说,“民族之间的较量就是年轻母亲之间的较量。”这种说法形象地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也把正确的家庭教育看作是孩子们成功的后盾。可是我所处学校的生源较杂,许多家长的教育思想还很落后,有的家长还纯粹是孩子的“衣食父母”,家庭教育几乎是零。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了深深地惋惜,为孩子的昨天惋惜,更为孩子明天的发展感到焦虑!为了让我班这些可爱的孩子能够拥有坚实的后盾,为了利于孩子更好地发展,我决定“越俎代庖”,召开主题家长会。每次家长会除了反馈学生这段时间的各种表现外,都额外设立了一个主题,如:“谈孩子观察习惯的培养”、“如何让书成为孩子的伙伴”、“正确看待成绩”、“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学会独立”等等。每期家长会,我都用心传递孩子的点滴进步,我都认真倾听家长的困惑;我都精心传递先进的教育思想!渐渐地,孩子们的家庭委屈少了;渐渐地,孩子们的信心足了;渐渐地,每个孩子都成了父母的骄傲!家长会,消除了棍棒家教;家长会,擦亮了孩子成长的蓝天;家长会,为孩子打造了飞得更高的坚实后盾!
日出日落消融不了追梦的激情,花开花落羁绊不住前进的风帆。回首过去的岁月,我没有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没有因误人子弟而羞愧;憧憬未来,我将继续用坚实的臂膀带领更多的孩子一起去飞翔!
第五篇:我的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淖毛湖农场学校
孟会荣
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猛然间想想也没什么让人感动的教育故事。如果说工作中繁杂、繁琐的时事倒是一大堆。后来又仔细想想,可能我们被每天重复的工作遮住了眼睛。静下心来的时候,感觉故事还是有的,而且还不少。说几件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2011年,我带毕业班,当时在临近初中毕业2个月左右的时候。同学们开始不约而同的购买各种样式的漂亮的留言本和寄语册。每天我都会在作业本中发现学生夹在本子中的留言纸张,并附一张小字条:老师,请给我留个言吧。有时忙于工作,就会把它放一边。过几天学生来要时,多数我还没写完。而后来让我写留言的越来越多。我才感觉到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班总共30多人,任课教师也有10位之多。每人一篇留言,光教师的就300来篇。还不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生正在毕业前的冲刺阶段,这个时候做这件事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又不伤害学生的感情。忽然我想到了平时我在班级活动中照的一些照片。我要给他们做个电子相册。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之后,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了。这问题的解决让我如释重负。
中考完的当天下午,我带着这群飞出牢笼的小鸟在校园里又照了一些相片。没有了中考的压力学生放松很多,表现的真切而自然。之后,我学习了一些幻灯幻影的知识,利用考完空闲的几天就把视频做了出来,虽然有些粗糙,但我感觉还不错。发到网上后学生喜欢的不得了。时间在繁忙而有序的工作中一天天流逝,这件事就在我的记忆中告一段落了。
2011年11月份我去五家渠参加班主任渠培训学习。当时我也不知道学生是怎么知道我的行程和时间的,极力的要求在哈密与我见面。因为走得时间他们在上课,所以我答应等我培训完去红中看他们。一个星期的培训很快过去,等我下了火车,我就接到了学生的电话,我知道我需要马上赶过去。与学生的见面自然是被感动和幸福包围着。那一刻我感觉到曾经的艰辛付出是值得的,学生真的长大了,也更成熟了。
看着他们成长成才,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