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
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
国防是国家防务的简称,“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辞海》)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1]。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中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2]。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三)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高校是培养强大国防预备役力量的重要阵地。现代高技术战争,需要高质量、高素质的兵员和强大的预备役力量,而军校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作为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理所应当承担这份责任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和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灵魂和主线
国防教育应当把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作为重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核心,应始终贯穿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
(二)国防教育以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为主
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军事训练,是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军事理论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普及性的军事知识课程,旨在系统地向大学生讲授国防史、现代国防、军事形势、军事思想、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现代战争、军事地形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军事理论课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为了使大学生掌握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把中国国防、军事思想、高技术战争作为课程的重点和主干,划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类,形成一个主干清楚、层次分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应遵照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原则,增强教育主体交互性的观念,改变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坚持理论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和模型,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军事技能训练是目前中国高校进行大学生国防教育的主要途径。军事技能训练采取在校内集中组织实施或在训练基地分批轮训的形式。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通过军训使大学生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装备、技术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并使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得到磨炼,增强组织纪律性,熟悉相应的战斗动作,提高整体战术水平。
要提高军训工作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既要注重启发,用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语言讲解内容,增强授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又要借助挂图、模型,运用多媒体课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将课堂教学与观摩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学习我军武器装备时,可采取现场教学的方法,组织参观军队院校,参观现代武器装备和兵器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军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管理上要注重实效,要将军事理论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纳入学生学籍管理体系,按照学分制进行管理,在发放毕业证书、授予学位上给予必要限定,增强大学生参与军训的约束性。
(三)建立健全国防教育管理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国防教育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国防教育联系机制,把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保卫部(人武部)、教务处、宣传处、学工部、工会、共青团等部门以及各系部(院)纳人国防教育办公室成员单位,形成以保卫部(人武部)和教务处为主,各系部处室齐抓共管的国防教育机制。
其次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专家、教授组成精干的指导小组,适时深入检查、考核和检验国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尽快改变以往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有教学无考核评估”的状况。同时,应制定和实行国防教育学分制,规定学生每学期应完成的国防教育课课时,并严格对学生所学国防教育课程进行考核。在学生毕业时,国防教育课与其他重点课程一样对待,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列入素质教育验收评估内容,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将国防教育与校园文化、课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各种文艺形式,使国防教育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使青年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增强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如把国防教育与各种节日、纪念日、双拥共建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邀请军事专家、学者或高级将领,为青年大学生进行国防知识讲座,或选择当前国际、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突出事件或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举办国防形势报告会,开展国防形势教育;举办国防知识竞赛、演讲赛和征文活动等;利用国防日和国防教育周,让大学生进军营,了解部队生活,培养国防观念;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定向越野、射击等国防体育活动;利用宣传橱窗搞好国防法规、国防知识、现代武器装备和大学生军训情况的宣传,把国防法制教育融入国防教育之中,突出抓好《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
(四)利用国防教育资源,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
国防教育基地具有现实感强、冲击力大等特点,是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应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文化宫等。还可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由部队派出军官和军事训练员,把军营文化引入校园,以军人的高尚风范和品格,吸引、教育和影响大学生。通过组织国防知识竞赛、举办国防教育展览、开展国防教育征文活动、建立校园国防教育网站、举办国防教育讲座等,从不同侧面向大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充分利用国防文艺占领学生文化娱乐阵地,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国防题材的电影、戏剧等,使大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民族自尊自强精神的陶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信息量,使大学生从丰富的国防教育资源中,了解更多的国防信息、知识和技能。
高校国防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提高集体主义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熟悉战争谋略,学习领导方法和艺术,并能从战略高度去观察、分析、设计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巩固。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大学生不怕苦累,勇于拼搏、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作风养成。通过军事化集中管理,使大学生养成正规、严格、慎独、科学的生活习惯;通过军事队列训练,培养大学生雷厉风行、整齐划一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通过军事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加强组织性纪律性;通过在班、排、连的集体形式的国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总之,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中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傅景云.国防教育概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7.[2] 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5.[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 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5] 杨邵愈.高校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6] 罗新立,丁飞.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其素质教育功能[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10-13.[7] 刘文炳.浅谈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77-79.[8] 高建勋.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国防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1).[9] 刘卫平.略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J].湘南学院学报,2006,(3).
第二篇:国防教育的意义
国防教育的意义
在我们上完军事理论课之后,我更好的了解了我国的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等等,以便我们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和纪律性,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坚定的认识到自己身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我们更应该志存高远,心系祖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读书.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完善自己,目标从无到有,从不坚定到坚定,把生活的每天付诸于学习和提高.这使我知道了中华民族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和信仰,而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和为之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充满感恩,我感谢保卫全国人民的解放军战士,感谢中国,感谢一切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作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祖国国防贡献汗水和智慧的一切人民.虽然,我的感谢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军事教育至少让我们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想着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我就对一切维护我们安危的人致以谢意.在军事理论学习之后,我懂得了国防的真正含义,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的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自古以来,有国就有防,国无防而不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与发展,国防是否巩固,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因此,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以学习国防知识,把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存亡联系起来,更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虽然,目前世界局势仍以和平为主,但我们应警惕战争,特别是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会迎接到更多的挑战,一些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恐惧,向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目的使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如果中国国防势力一旦下降,中国所受到的威胁将是空前强大的.另外,台湾问题仍市中国的一块心病,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是,由于外部势力插手,致使台湾问题变的复杂,成为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重大安全问题.虽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主张提出,但是台湾分裂势力的阻挠也很严重.但是,中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决不允许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决不畏惧强敌干预,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另外,由于日本国和我国历史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新的矛盾却又出现,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的增强,野心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成不断上升趋势,边界和海洋权益争端情况日益复杂,都是我国国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当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世界形式趋于平缓的环境中,中国安全环境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机遇,利用和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环境,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为维护祖国同意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在国防教育中,我了解了我国古代军事留下来的灿烂的中国古代军事文明,知道一大批军事家极其他们的思想著作.知道了各种作战方法以及先发制人的心理优势,而在后发制人也可避其锐气,以逸待劳.在祖国瑰丽的文化宝塔上,去领略先哲们的丰富的想象,增加了自己的军事素养,<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式等军事思想又何尝不适用于生活这个大
战场呢?所以在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很多事,在这里让我收获最大的是从战争中看到了古代先哲们的思想.在以前军训中,我不知道我们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军训.通过军事理论这门课程,我知道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格公民,我们必须参加军事训练.而当代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军事素养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然而然的开始关注我国的国防,明白了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而且,在授课中,所有教官的军人风格,讲授时的一丝不苟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自己太过自由的性格,认识到自己对什么事都不够严谨的这一不好的态度.所以,不仅仅是教官传授我们国防知识,促进我们爱国观念,从某种角度来说,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官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我们,也在鞭策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管住自己,做一个有纪律的人.通过军事理论课,我已经学到了很多,从中收益非浅.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如果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于我们,我们也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敢于面对,为了祖国的主权、民族的尊严、人民的利益,我们也能够走上战场,决不退缩。我们要向人民军队学习,我们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小到大,以弱胜强.在大学的四年,我想这门特殊的课程为我的生命上了一层绿色,不仅是绿色的军装,也是一颗能感受的心.提醒着我不仅要努力学习知识,更应关注天下大事,更应心系祖国安危,这是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感谢能让我平静的坐在教室学习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战士,让我感谢那些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人,我也应感谢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的人.国防事业,人人有责,我们大学生要从自我做起,积极学习国防,军事知识,支持国防,军事事业,不做损害国家,对国防军事有害的事情,争取为自己的祖国国防,军事事业实现现代化并逐步强大做出贡献。
第三篇:青少年红色国防教育意义
回首二十世纪,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同时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数百起局部战争以及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惨遭战争劫难和战争威胁之苦。二十世纪前五十年的中国,有国无防,落后挨打,山河破碎,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历经磨难,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最终使国家走上了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道路。在新世纪,我国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在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还很不太平,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军事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影响亚太地区安全的消极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可忽视。对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要注重加强国防教育,使全民提高国防观念,增强保卫国家安全的意志,技能和体魄。要抓好全民国防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国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青少年的国防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育之中,渗透到文化、体育、品德等各科教学结合中,增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国防知识,强化国防观念,提高国防综合素质。
一、国防教育要从广大青少年抓起原因
从长远来看;青少年、儿童的国防教育这是一项利在当今,功在千秋的国防建设基础工程,这是大事之中的大事。
从少年所处的历史地位来看;现在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承前起后的光荣历史革命重任,国家的前途民运如何,将取决于21世纪的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觉悟,道德和奋斗精神。
从青少年面临的时代背景来看;当今世界是相对和平时期、国内比较平安和稳定,因此青少年的国防观念容易谈化,加上市场经济也容易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少年儿童也不能不计算在内。“三个主义的滋长”以及家庭结构向独生子女家庭过渡,使青少年谈忘国家利益,那种追求享受,害怕艰苦的寄生心里不断增长。这些问题同未来国家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4 从经济建设与国防教育的关系来看;国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效应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综合的,国防教育激发的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责任感是一种群体的进取精神,在军事上能直接表现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
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后备人才的需要看;今天的青少年再过几年就成了国防建设和国防安全、国防力量的人员,一个军人或者说主体。
在小学阶段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科学、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奋进、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信、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毅力,有利于学生练就强健的体魄。
二、在青少年国防教育中要增强“三个意识”的教育
在广大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中要增强“三个意识”的教育:(1)国家版图意识。(2)历史文化意识。(3)国防意识。
我们的国家有多大?我们的国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具体准确的讲我们国家的面积应该是1260多万平方公里。青少年将来被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没有国家版图意识,不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大,有多少陆地,多少海洋,多少岛屿,将来怎样去建设和接班呢?增强国家版图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前提,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常识。
青少年还要知道我们国家的历史,增强文化意识。59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打开了中国同许多国家来往的门户,对中国同其他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际上在当时对促进中国对外开放其意义是深远的。郑和下西洋航程之长,历史之久,次数之多,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骄傲的地方、事情和人物。比如指南针的发明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增强祖国历史文化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少年儿童长大之后一是建设祖国,二是保卫祖国,所以青少年从小就要增强国防意识,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多学一点军事常识,国防知识。加强少年儿童的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全国青少年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开展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爱国主义这根红线,在实践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在改革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从而使我校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读书活动扎扎实实、硕果累累。
一、拓探德育内涵,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事半功倍。
我们认为,在新时期,学校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读书活动,其首要任务就是要“以人为本”,不断拓深德育内涵。我们深知,所谓德育,就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进行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的核心内容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而“爱国主义”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故土、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永恒无价的精神财富”。[《普通教育学》余本祜,安徽大学出版社]基于以上认识,十五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坚持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心,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例如,我们通过演讲会、知识竞赛等专题读书活动,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帮助同学们认识东西方文明、价值观的差异,使同学们意识到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做人之本,激发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
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特邀乡武装部长来进行国防形势报告会,以此激发同学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特别是我们抓住港澳回归,建国五十周年契机,举办香港、澳门回归读书会、文艺演出,参观我县文史遗迹太平天国枞阳大会会址,渡江中线指挥部,黄镇纪念展等,来增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意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九八年夏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对地处江心洲的铁铜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危急关头,人民解放军襄阳特工团奉命进驻铁铜和当地干群一起战天斗地,用血肉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这支部队就是当年从铁铜渡江的英雄部队,有十几位指战员长眠于这片土地。在乡团委的安排下,我们一方面不失时机地组织青年学生凭吊烈士的丰功伟绩,一方面组织团员青年直接参加抗洪抢险。面临洲头崩岸,大面积塌方的危急情势,广大团员青年与官兵们一起抢运沙袋、土方、抛石护岸,个个生龙活虎。刚从我校毕业已考上安庆师范的陶飞同学主动请战,为堵“管涌”而中暑。全体参战团员青年还受到了来安徽视察水灾的时任团中央书记周强同志的接见,为团旗增添了光彩,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青春之歌。
活生生的教材,使我们同学的心灵得以净化、洗礼,更加激发同学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坚强信念,也有力地促进了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曾记得方某是一名非玩劣的学生,在家父母管不了,还经常辍学,流落社会与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少年混,为了挽救他,我们通过几次家访,以诚心感化他,并有目的地让他参加读书活动小组。通过读书活动的熏陶,特别是读本中伟大人物精神的感召,他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也刻苦勤奋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就这样,通过十多年的读书活动的开展,我校涌现了一大批锐意进取的同学,他们正刻苦钻研文化科学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而时刻准备着。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事半功倍。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渗透爱国主义的有效途径。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磁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理应更好的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落到实处。为此,我们结合历届读书活动主题,以文科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文科教书育人,信息量大,贴近生活的优势,特别是政治、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内容,帮助学生把树立远大理想与报效祖国联系起来,树立新的人生观,使学生成为未来生活的强者,事业的强者,生存和竞争的强者,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的新需求。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两大基本课题,在这两个课题中,“热爱和平又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体现。”(1995年读本),中国人民正是秉承这一精神来处理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各种霸权主义行为,这是中国人民的一贯传统。可是,我们也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旧中国历史告诉我们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多国部队”“北约维和”,尤其是我驻南使馆遭轰炸、中美撞机、伊拉克战争等是思想政治课具体生动的教材。我们既教育学生“心系祖国”,又要让他们将来走上社会能“奋发有为”,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崇尚科学、传播文明的”文化校园,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真正懂得什么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学习革命的严峻挑战。例如从南湖木船走向新中国是一次“红色之旅”,当今的国际竞争又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新的长征。同学们通过读本的阅读学习,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深感国家的统一迫在眉睫,祖国之强大任重而道远,使民族的忧患意识、科技强国意识化为无声的春雨,“润物细无声”,更加激发其励精图治,报效祖国的热情。从此,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自觉地用爱国主义严格要求自己,具备了强烈的主人意识、开拓意识、竟争意识。例如,随着“爱祖国、讲文明”读书活动的深入,我们要求学生认真研读“读本”、深挖“读本”内涵,有意识地备好爱国主义教育课,并使之有一个长期计划、具体的实施途径。我们结合举国上下素质教育大讨论,成立学校的读书领导小组,广泛交流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通过讨论、交流,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与读书活动的开展并得不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并得不悖,相反,只要把握得好,及时,能更有效的地促进读书活动的蒸蒸日上,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着力点。因此,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爱祖国、讲文明是二十一世纪对公民的起码要求,教育他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老师的画龙点睛的评析,使同学们获益匪浅,人人学雷锋、人人讲文明已成为校园时尚。同学们还自发利用校广播在早操前组织学习“爱祖国、讲文明”读本中有关章节和文明礼貌月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同学们认识到爱国主义也是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同学们读书的自觉性、积极性普遍增强了。不仅如此,我们还开展了以这次读书活动为中心的作文竟赛,利用班级的“习作园地”,以“美,就在我身边”为题,引导学生抒写真人真事,交流读书心得,巩固了这次活动成果,其中,王蓓同学的作文还获得了全国征文二等奖。
三、拓宽课外活动空间,把热爱家乡与热爱祖国有机统一,事半功倍。列宁有一段名言,意思是说,一个人不热爱自己的妻子儿女,不热爱家庭,不热爱家乡,就谈不上热爱祖国和世界人民。
为此,我们结合历次读书活动的主题,优化课外读书活动小组,使之成为中坚力量,并经常组织春游、参观访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等有益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让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笔,用心泉去抒写家乡、祖国的巨变、万象更新,歌颂改革开放的新人新事,和谐社会的小康生活。
铁铜四面环水,大江东去、浩浩荡荡、不失雄浑和坚韧。如果说山是父亲的口性,那这水则是母亲的情怀,杨柳依依、楼宇林立,如在画中,她哺育我们成长。因此,我们每届毕业生都要写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可爱的家乡》,作为教者,也力求率先重范。
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同学们感同身受。为突出历届读书活动的特点,我们着重指导学生从认真阅读“读本”入手,结合乡土教材,用真情去发掘生活的美,去体味美的生活、美的家乡、美的祖国。用心良久,必形之于文字。何彩同学的作文获“祖国万岁”读书活动全国二等奖,陶凯同学歌颂建国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家乡巨变的文章《园梦》在《皖枞报》上发表,获县委宣传部、县教委主办“光辉的五十年”征文一等奖,吴青青同学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的佳作《我心中的太阳》获县委宣传部、县教委主办的“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征文一等奖并在《皖枞报》主版刊登。受到广泛的社会好评。党的十六大提出到二0二0年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别是胡总书记在西柏坡的讲话站在新世纪的高度,语重心长。我们更深切的意识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将是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因此,重走长征路,重温从西柏坡走向北平的经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于泰山!”为配合广大青少年开展读书活动,县教育局两次举行了中学生校园歌手大赛,歌颂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歌唱党的阳光雨露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我校选手朱秀秀两次均荣获全县一等奖,这在我县农村中学是绝无仅有的,另外,荣丽同学在参加“红色之旅”读书演讲比赛中荣获全县二等奖,对于我们农村中学而言更显著弥 足珍贵。
当前,党的十七大已胜利召开,嫦娥一号已成功奔月,这一切都昭示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又将启程跨超期历史的时空腾飞,奔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2008.北京”,它将迎接2000多年来第一次在我国举办的奥林匹克盛会,“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它将使万古的中华大地勃发青春与活力,“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我们的希望,因此,我们要通过读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知道,和谐的世界需要我们建设好和谐的中国,和谐的家乡、和谐的校园、和谐的家园,惟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的以主人公的姿态来“迎奥运,促和谐”,将来才能以实际行动为党的十七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添砖加瓦。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她有锦绣的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光荣的革命传统以及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她经受了苦难的折磨,正焕发青春,展现新颜,走上中兴之路”。何彩同学以优美、激越的文字抒写了一曲“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心声。崇高的爱国主义是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正激励我们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奋发成才,伴随着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走向世界!
第四篇:全民国防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国防教育的实践中,对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思考,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提出新的改革创新思路提供参考依据和外部活动,使国防教育的改革成果共享,同时也能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影响,有利于宣传推广国防教育的改革主张,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高校国防教育理论研究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深刻领会高校国防教育的意义,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现在,为培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展必要的理论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从事高校国防教育实践的教师要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思考,以促成其在实践的基础上演绎、归纳、推理,使之理论化,并成为学校国防教育的指导思想,以减少教学工作的盲目性,缩短教学改革质量转化的周期。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构架起飞跃的平台,推动高校国防教育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全民国防能力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顶层设计,形成“整体与模块”间清晰的理论体系
将国防教育课程简化为军训,为军训而军训。可以从整体上将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有区别的设计,即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两个基本模块和巩固养成与深化拓展两个发展模块。
在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我们对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部分内容主要在于为适应新情况而及时进行调整,而对于巩固养成和深化拓展两个发展模块,是往往被学校忽视的两个重要方面。巩固养成模块是为了将前期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学习的成果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学校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引导,例如,可以将军事课程学习中一些规章制度应用于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中,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养成;还可以定期对于军事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等等,使学生在整个大学生生活阶段都能体会到军事课程学习的必要性。深化拓展模块是对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军事课程学习养成的培养,使学生最初的军事课程的学习深化拓展到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上来。
(二)利用资源,依托外部力量共同开展军事课程理论创新
在大学生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创新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依托当地部队建立国防教育课程教育基地,共同与部队在实践中完善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国防教育课程学习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善于集体生活。由于大学生总体氛围比较宽松自由,通过校内培养学生的毅力、自理能力、集体感、团队精神的效果往往效果不是很明显。充分利用部队资源,安排学生到部队军训,不仅能够让他们学到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尝到如何独立生活,如何融入集体,如何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学生在利用部队的资源优势,依靠并积极创造条件配合部队完成军事课程的教学工作,并由部队对学校国防教育课程理论总体设计进行实践,是提高军事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三)合理布局,构建“一—二—三”的理论创新联动机制
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及课程实践工作,是一种“学生—学校—承训部队”的线性布局,课程理论的创新与实践成果的信息是单向传递,容易赞成各个环节脱节,影响了整体效果。在当前的环境下完成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创新应对学生、学校、承训部队几个环节进行合理布局。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的理论创新联运机制。
“一”是指下一个主体即国防教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反馈的信息是国防教育课程理论的最好实践总结。在教学工作中,要把学生摆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课程理论,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应时代变化需要的教学手段。如何以灵活地采用网上模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尽量采用实践教学和专题式的教学方式授课等。通过这些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军事课程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及时收集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方式的信息,为国防教育课程的理论创新积累经验。
“二”是指两条主线即形成学生与学校、承训部队与学校两条信息主线,并进行信息反馈,从中找出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学校在完成与国防教育课程主体学生信息交流反馈的同时,更应重视与部队的信息交流,以便收集更全面的实践成果。
“三”是指三维关系即通过对主体与主线的确认后,最终形成学校—部队—学生之间的三维关系,完成一个课程实施与效果反馈的良好结构。要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三维关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保持各环节之间的信息的畅通,从而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的最佳互动模式。
(四)以人为本,完成理论创新与合理实践的和谐发展
以往的国防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理论与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的课程学习要求与学生实际承受能力不符。例如,有些学习计划表现出急功近利的倾向,想要“一步到位”,结果产生学生厌学、畏学的情绪,甚至导致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发生;还有些学习计划又显得过于宽松,学习完成后学生普遍反映“不知所以”,根本未达到真正的教学要求。要避免这两种情况,需要学校根据大学军事课程具有要求高、管理严格、时间短等特点,在形成国防教育课程理论及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并结合以往军事课程教学中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个既能让学生接受,又能实现锻炼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目标的学习计划。当然,在训练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与指导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只有使学生与指导教师真正理解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并引入奖励竞争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与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产生兴趣,亲身感受创新的无穷乐趣,才能使创新实践在愉悦、和谐中进行。
总之,我们为了避免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相脱节,还应针对出现的各种情况,对计划及时进行调整,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的国防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一切为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出发,重新审视、谋划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建设,使国防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党和政府是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党的十五大也发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号召。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年,我们国家抓住世界总体趋于和平、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大好时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埋头苦干,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我们的国防意识相对淡漠了,国防教育放松了。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长在红旗下,远离炮火和硝烟,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殊不知,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恰恰是我们祖国拥有强大的国防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撞击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而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弱化了。近年来极少数人逃避兵役、不参加民兵训练、不关心国防建设、不愿意报考军事院校等问题,都是国防观念淡化的具体表现。
现阶段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必然:
(一)、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谁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蓼,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
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相反,就如法兰西共和国一样,普法战争后,他们念念不忘复仇,不断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不断强化国防和国防观念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结果在一战爆发后,不仅挡住了德国的进攻,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凡尔赛条约签定后,放松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加上国防策略的失误,认为天下太平,敌人已不存在了,于是,歌舞升平,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在1941年德国的闪击战面前厉兵秣马的德国军队所消灭,从而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的失败,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二)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我国周边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从东南亚到南亚以至中亚,它们国内的矛盾有时往往会上升为国家矛盾,到那时,它们的领导人为了摆脱危机,会不择手段的解决问题,甚至会铤而走险进行武力扩张!还有象日本一类的国家,随着经济强国的建立和自己实力的增长,它们不甘心在国际无舞台上当配角,它们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挑衅和扩张(包括武力)。再加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我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对我们虎视耽耽,它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
我国正处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经济上,我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因此,一些城乡役龄青年有时不能自觉自愿地为国防建设尽应尽的义务。在政治上,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这种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一些人还缺乏为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我国保证国防建设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一些人还不习惯于按照法制的规定履行包括国防在内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但一些人的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一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和缺乏民族自尊自信,甚至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也会对国防意识产生着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也将导致一些人丧失应有的警觉性。缺乏应有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人国家利益淡化,战备观念不强,缺乏保密意识,有的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因此,结合新特点,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三)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国民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强烈的国家自尊心,积极的国家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它的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离开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爱国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新时期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
综上所述,我们要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五篇:浅论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合工大军事理论课调查报告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宣城校区
教学班号:0008 学号:2013218219 姓名:杨秋月
浅论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
【摘要】:当今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但是也不排除一部分国家侵略他国的野心。要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国防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搞好国防事业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也是人民群众这块土壤中茁壮成长的佼佼者,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也是加强我国国防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国防动员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树立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使人民国防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
教育
军事 正文:
当今的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国防,经济发展要靠国防作为保障,民主进程要靠国防作为支撑。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全民族的防务。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也使大学生懂得了在国防事业中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遭受了许许多多的屈辱:国破,家破,人亡„„是脆弱的国防实力使中华人民遭受了这种种屈辱,于是华夏儿女奋起救国。巩固国防,保家卫国。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军事理论课旨在增强我们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是国防方面的知识,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的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国防力量以及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知识对于每一个大学生都是必须知道的。所以,想要学好军事理论课,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国防知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并要能够清楚地分析我国周边安全问题与国际战略总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当然还要有一颗积极爱国之心。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一定要做到心系于国,为国防建设出力。有的人可能会问,大学生将来又不当兵,怎么出力?的确,世界目前是和平的,还不需要我们去“支援”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是,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日本修改和平宪法,台湾“两国论”,美国与朝鲜的核问题„„中国的国际战略形势不容乐观。一切尖端,先进的科技,首先都要使用在军事领域(我国是积极防御型的国家,用于军事领域基本上就用于国防了)。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高新科技的主要创造者,只要努力学好高等知识,为国家多研究一些新高新科技,就是对国防事业的最大支持。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想摆脱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局面,离开科学和教育是不可行的。因此,我们大学生要看清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始终支持并贯彻“科技兴国”与“科技强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军事理论课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最重要的精神。
当然,军事训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严格的纪律,国防的精神。在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改善知识结构方向:在初中和高中,我们学习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大多数都局限于理论。而在大学,我们学习的知识更多是针对实际的,也就是更加重视实践与运用。军事训练课大大地刺激了我们心中的男儿斗志,明确了我们共同的目标:“国泰民骄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这就激励了我们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不光要学会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科学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这又激励了我们去进行更多的实践;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不能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要拓展多种思维领域,学会更全面的分析问题,把学到的知识有效的运用在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上去。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据我分析,军事训练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分为显著的与潜在的两种。最明显的就是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军训的纪律是不可违抗的,每天早上凌晨到日暮的严格训练也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每天长时间地站军姿提高了我们的耐力;整天的队列训练也提高了我们的力量(每天不停地踢腿,腿力提高了)。经过这么严格的训练,谁还敢说我们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现代书生”?潜在的方面以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代表。我说它是“潜在的”是由于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它却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军事训练始终贯彻的是国防观念与爱国主义,从道德意义上讲:保卫国家安全,是一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在接受军事训练的过程中,道德素质会潜在地提高。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底,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要尽自已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国防教育法》“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页: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