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时间:2019-05-13 10:0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第一篇: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一、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理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人们为争取和维护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和荣誉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观念的一切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从内容、对象上讲,国防教育是从属于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 此,国防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的高校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由国防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国防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

二、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将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一)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而国防建设,既是这一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使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兴盛我荣耀,国家衰败我耻辱”的观念,这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拓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国家意识、民族利益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开展的国防教育,凝聚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目标、原则、对象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其特有的教育内涵,在全方位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和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拓深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 或局部利益。这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具有坚不可摧的伟大力量。

(三)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

1662年到1796年,满清政府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的兴盛时期。当时疆域辽阔幅员广大,人口达3.6亿,国家财力占世界总财力的1/3,总体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但是,为什么在仅隔44年后,即从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竟把大清帝国打得一蹶不振,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科技落后外,主要 是清政府国防废弛,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异常淡薄,以致中国国防力量极其虚弱,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状态。当今世界是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支撑,也更加需要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更强烈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国防教育使学生明白,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懂得公民的国防权力和义务,树立青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护国之智。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安全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篇: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是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课以及军事选修课的统称。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注重在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贯彻新的《兵役法》为契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理念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表现为人们为争取和维护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和荣誉而奉献一切的高尚道德和精神。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主要体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国防教育,是根据国防的需要来培养人的活动,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全体高校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国防观念的一切活动。由此不难看出,从内容、对象上讲,国防教育是从属于爱国主义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国防教育从实质上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的高校中,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由国防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和本身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国防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坚强阵地。

二、高校国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高校国防教育将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作为教育的重点,并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一)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盛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今天,“振兴中华,实现四化”,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追求。而国防建设,既是这一奋斗目标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昭告世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倡导一切进步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永恒主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的鲜明特征,就是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使学生牢固树立“国家兴盛我荣耀,国家衰败我耻辱”的观念,这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拓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在政治观念、国家意识、民族利益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它主要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爱国主义精神及民族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教育法》、《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开展的国防教育,凝聚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目标、原则、对象上与爱国主义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其特有的教育内涵,在全方位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和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拓深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已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能够使学生把民族的共同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能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来侵略颠覆的威胁,能够为民族的共同利益不惜牺牲个人或局部利益。这

样,就能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把大家紧紧地团结起来,使中华民族具有坚不可摧的 伟大力量。

(三)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

1662年到1796年,满清政府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努力,中国出现了被史学家称为“康乾”盛世的兴盛时期。当时疆域辽阔幅员广大,人口达3.6亿,国家财力占世界总财力的1/3,总体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但是,为什么在仅隔44年后,即从1840年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竟把大清帝国打得一蹶不振,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呢?究其原因,除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弱,经济科技落后外,主要是清政府国防废弛,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异常淡薄,以致中国国防力量极其虚弱,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状态。当今世界是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期,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强大的国防力量作支撑,也更加需要全体社会公民具有更强烈的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长城。国防教育使学生明白,随时接受祖国的挑选,懂得公民的国防权力和义务,树立青年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护国之智。

今天,我们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安全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篇:观看国防教育影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观看国防教育影片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农仕年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和奉献精神,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7月11日,隆林各族自治县司法局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国防教育影片《南方大冰雪》。该片以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为背景,采用新闻资料、回忆、探究追问、情境再现等方式,展现了部队官兵和地方各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救灾的场景,演绎了人民子弟兵尤其是“80后”“90后”军人在国有灾、民有难的危急关头,勇当人民群众坚强后盾的决心。在还原灾难的同时,影片通过人与人互帮互助的故事讲述,传递出人间温情。

通过观看影片,党员干部对这种危难时期表现出来的职责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大为感动。并纷纷表示,在本职岗位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第四篇:大学新生国防教育材料

大学新生国防教育材料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古往今来,每个国家都把国防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在高等院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冷战结束后,硝烟并没有散尽,枪炮声仍不绝于耳。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了向东扩张的行动。这一行动体现了北约“新战略”的第一个步骤:控制巴尔干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彻底的消除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威胁。而北约的第二个步骤便是:挥师亚太,利用这一地区出现的“机会”,打击削弱中国的实力。5月8日发生的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事件,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新战略的尝试。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要有所准备,而这种准备就是要在全民中加强国防教育,普及军事知识,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做好应付战争的准备。

世界范围内的裁军以及我国国防经费的不足,迫使我们必须大量的裁减正规军。但为了解决“兵多民不胜养,兵少不足以卫”的矛盾,中央军委制定了“走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的发展原则,本着这一原则,国家实施了许多旨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措施,在高校中加强国防教育,培养预备役军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新的战略思想和战争手段层出不穷。高等院校中的学生,具有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智力水平,如果加以积极合理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必将成为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后备力量中的骨干。所以,军委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由原来的一般公民,逐步转移到高等院校中的大学生身上。此外,他们也是我军军官队伍的重要来源。修改后的《兵役法》中明确规定,现役军官可以从地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这对于提高我军的总体科技水平,增强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大有好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很多大学生缺乏起码的国防常识,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和国防政策了解不够、理解不足,这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强高校中的国防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国防建设,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

在高等院校中普及国防教育要做许多具体的工作,集中军训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适合担任军官职务的学生,再进行短期集中训练,考核合格的,经军事机关批准,服军官预备役”。我国高校的军训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其意义除了“国家国防战略”这个大方面外,那就是迅速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军训使他们在思想、作风、纪律、道德、学风、自我管理、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军训已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成果也大大推动了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当然,军训工作是复杂繁琐的,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保证其顺利完成。因此,《兵役法》第44条规定:“高等院校设军事训练机构,配备军事教员,组织实施学生的军事训练。„„预备役军官的短期集中训练,由军事部门派出现役军官与高等院校军事训练机构共同组织实施。”这就为军训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法律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普及国防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作为高校必修教程的军事理论课。在课堂上,专职的军事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军事知识以及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理论。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学生将完成对国防、对战争的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进一步体验国防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民族危机感。

在高校中进行国防教育,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天下并不太平,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们及时了解世界上的重大事件及发展动态。由于这项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长期性,所以,高等院校应设立一个既独立又稳定,并具有组织、宣传职能的部门来承担这一政治性、时事性很强的任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军事训练,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加强国防知识的普及、宣传,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里,如何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是事关我们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清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效措施,真正把国防教育搞扎实。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揽党的建设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指导我们搞好国防教育的行动指南。开展国防教育,目的在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抓好全民国防教育这一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大事,就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就抓住了国防教育的根本和关键,也才能把握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面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们在进行国防教育时,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指导新实践。比如,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不放,强调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接受国防教育;要从中小学学生抓起,下功夫打牢国防教育的根基;要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国防观念植根于群众之中;要搞好法规建设,坚持走依法搞好国防教育的路子;要以扎实有效的活动为载体,把国防教育与经济建设、双拥共建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结合起来等等。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一定能把国防教育的质量大大提高一步。

把国防教育搞扎实,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国防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党政军各机关、工青妇各群众团体和教育、宣传、出版等各部门通力合作。在这方面,军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省军区系统更要发挥好协调

作用,要在搞好自身国防教育的同时,紧紧围绕国防教育的目标,结合民兵政治教育和组织整顿、军事训练、执行勤务,结合征兵工作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等,切实抓好对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国防教育,并要确保人员、时间和内容的落实。驻军部队要根据《国防教育法》的要求,研究制定支持地方开展国防教育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积极为当地有组织开展的国防教育活动选派军事教员,提供必要的军事训练场地、设施等便利条件,与地方政府一起努力把国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第五篇:大学的功能

如何办好大学,做为中层干部,你如何理解 大学的功能:

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工作,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研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服务社会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功能的延伸,大学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大学的这三大功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引领社会 服务社会

——从大学功能看高等学校的内涵

大学的功能应该怎么看?最近有人在科研、教学、服务这些概念基础上,又提出加一个“文化”,大学要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平台,不同文化融合的机器,认为大学的功能应该是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如此一来,就会越加越多。大学究竟是什么?大学的功能到底应该怎么定位?换一个角度思考,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所谓引领社会,就是大学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以科学、思想、文化来引领社会的历史责任,要为社会提供科学、思想、文化,使大学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科学摇篮、文化基地。当整个社会出现功利化倾向的时候,大学应该保留净土的本色,应该有自己的象牙塔,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流,而不是浊水,这就是“引领社会”。否则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就无法立足,整个人类的文明也将不知何去何从。这应该是大学最神圣的历史责任。所谓服务社会,就是用大学所创造的科学技术、所培养的人才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用“引领社会,服务社会”来概括大学的功能,笔者认为是比较恰当的。在这个前提下再来讨论大学的内涵发展,应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的内涵应体现在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上

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引领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学靠什么引领社会,怎样引领社会?必须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对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有很多的讨论,但大都仅限表层,缺少从构成方面进行的深刻讨论。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构成,第一应当是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大学校园里,应该充满着爱国精神,要时时刻刻教育我们的学生,牢固地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应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学术精神。洪堡在1810年备忘录里有这么一段话:“国家不应该把大学看成是高等古典语文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总的来说,政府应使大学在学术上有所提高,从而不断地开创更广阔的事业基础,并且使人力、物力得以发挥更大的功能,其成效是远非政府的眼前布置所能预料的。”这就是说,保持大学与社会的相对超脱,是大学长远发展的前提。

第三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实际上是如何真正实现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问题,大学不是只教给学生一个技能,还要培养他们一种精神。人文精神的体现是方方面面的,读一读唐诗宋词,看看“大江东去”,再读读“大漠孤烟直”,你曾感受到的那种心灵的撞击,是人文精神;学会友好相处,学会感恩,是人文精神;学学孔子的文化观,学学孔子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人文精神。但现在社会上缺少人文精神,大学里面也缺少人文精神。

第四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有很丰富的内涵,首先是一种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是在科学上的探索与幻想,在科学上的一种反向思维。如果大学里一定要照本宣科,一定要有标准答案,那这就不是培养科学精神。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拿到幼儿园,孩子们能给出几十种答案来,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杯子,有的说像皮球;到了中学,中学生能给出十几种答案;到了大学,就只能给出一到两种答案;到了成年人,一种答案也给不出来,因为不敢说,怕说错了。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

实际上这是科学精神逐渐丧失的过程。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起源于科学幻想,但幻想的提出很关键,只要提出就有可能实现,所以科学幻想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经营与办学效率上

大学不是产业,也不能当企业来办,但是大学必须学习和引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我们的大学制度,最后形成现代的大学制度。目前的大学制度,可以说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制度。大学如何经营?怎样通过经营提高办学效率?实际上是两种经营,第一个是经济运营的经营,就是大学投入产出的一种经营,要思考什么是大学的最佳规模,什么是办学的盈亏点?第二个就是对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结构的经营。从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结构的经营来看,专业设置应该面向社会需求并适当超前。据报载,随着我国社区卫生医疗制度的推进,社会对全科医生的需求越来越大,全国近期需求量约十万人,而我们国家每年毕业的全科医生数才4000人左右,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全科医生供不应求。但是从这些毕业生实际的就业状况来看,社区医院他们不愿意去,大医院实际上又不需要他们,大医院要的还是专科医生,这样就又出现了就业难。有的省直接规定,全科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到基层和社区医院,这也不合理。因此说如何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就是个经营问题。要考虑新上专业的成本,考虑新上专业的社会需求状况,还要考虑社会需求与真实的就业岗位有多大的差距,它们之间到底是个什么关系,要认真分析,而不是简单的有需求就培养。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定位与办学质量上

目前高校的定位有两个问题,一是“大而全”,都想办成全科类的综合性大学,本科学院在朝这方面努力,朝着全科性的综合大学迈进,高职学院也开始往这条路上走。二是拼命地上层次,高职要升本科,本科想上硕士单位,硕士单位想上博士单位。我们的大学生也是如此,拼命地努力往高学历层次上走,而不是考虑自己适合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内涵是无法体现的。大学定位和办学质量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首先要定位准确,分开层次,然后才能考虑质量。

目前中外高教理论界对高校层次和划分标准存在不同意见。从山东高校看,按照教学、科研、服务的功能排序来分比较恰当,可分为三个层次类型:第一个是教学、科研、服务型,以博士学位授予的学校为主;第二个是教学、服务、科研型,除了博士授予单位之外的其他本科学校;第三个是教学、服务型,主要是高职院校。第一个类型主要培养高端人才,实施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大学教师、专门的科研人员,以及高层次的管理人员,为研究生教育输送主要生源,对这部分学校的质量要求和培养方式,应该有特定的模式,就是课堂教学加学生的学术研究,实施研究生式的教学;第二个类型是普通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第三个类型就是高职院校,直接面向生产第一线,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大而全”和不断上层次,在过去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注重内涵发展,不注重特色发展,就没有生存空间。“大而全”并非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即使在一些进行高端教育的大学里,也应该体现出风格,体现出不同的办学理念。

大学的内涵体现在大学特色和大学地位上

我们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建设若干所世界知名大学。为什么提“知名大学”,而不提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我们认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法只是一个角度,一所大学的真正价值还是体现在办学特色上,体现在学校的知名度上,所以“知名大学”也是比较恰当的提法,这应当是大学办学的一种追求。但是,知名大学靠什么来体现?要靠知名的教师、知名的课程、知名的教材和知名的学生。过去我们比较看重专业,今后我们应该把课程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点、重要单元来考虑,开出多少品牌课程、知名课程,这是大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专业是个不确定的因素,是学分和课程组合而来的,而课程是个确定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单元。

知名学校要靠知名教师,知名教师要靠知名课程。核心是课程,而不是专业。其次是知名教材,要提供和使用知名教材。其三就是要培养出知名的学生。这几种因素最后合成,就是一所知名的大学了。有了知名度,学校的地位自然就得到社会的认可。高等学校是独立的法人办学实体。每一所大学既然是法人实体,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只是在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办学知名度上存在差异。把大学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是不对的,对一所大学来讲,真正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特色。所以,每一类学校都应当是在合适的办学层次上,扎扎实实地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不应该一味追求学历攀升。有了自己的知名教授、知名课程、知名教材、知名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知名点,自己的地位,知名大学的意义就在这里。如何促进大学内涵的发展一是高校要“依法自主办学”。《高等教育法》对高校办学自主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总体上说落实得还不彻底、还不到位。《高等教育法》对高校的自主办学行为作了规定,主要包括,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等等。这些内容更多属于学校内涵发展。既然法律赋予了学校很大的自主性,作为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高校,就应该认真研究你可以行使的自主办学权力,根据自己的办学方向,在内涵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有一个问题在于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办学自主权内涵认识的不一致。管理部门较容易将办学问题行政化;而高校则更愿意将办学自主权理解为保障“学术自由”的一种特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管理部门喜欢用行政的思维对待学术活动,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分割开来。比如,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位授予等。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而高校则应该尽快建立适应市场条件下的办学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自律机制,会用“权”也要用好“权”。

二是改革高校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大学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改革过去以量化为主的评价,改革过去以评优为主的评价。这种改革,并不是否定和抛弃“量化和优化”的评价,而是现在这种评价走到了极端。要给教师一个自由的学术空间。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能不能从资格质量的监督、保障这个角度来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地讨论和研究。

三是营造一个良好文化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缺少的仍然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我们传统中功利的东西太多,对眼前利益看得太重,所以,营造一个文化与社会环境,对大学内涵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下载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大学国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5篇)

    大学国防教育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

    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大学生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全民国防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而当代大学生是有活力、有前途的一代,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

    爱国主义教育

    丽水学院成教院爱国主义教育新亮点 为切实提高我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丽水学院成教院......

    爱国主义教育材料(精选合集)

    爱国之心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薪火传承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贫贱不能移,威武......

    爱国主义教育

    双辽二中 二年四班 爱国主义教育 九一八事变始末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使初中德育工作走出误区的一项重要措施。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身心发展还停留在半成熟、半幼稚阶段,具有极......

    爱国主义教育材料

    爱国主义教育材料 爱国主义讲座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根据学校的德育计划安排,今天下午我们集中在一起举行一个爱国主义专题讲座,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

    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主题:“爱我中华从我做起”指导思想:以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依据,结合我校及本地区教育环境、学生实际,将我校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