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

时间:2019-05-14 05:1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

第一篇: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

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 2011年7月2日

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

感谢大家冒雨来到大讲堂现场,我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非常高兴主持今天的健康大讲堂。中华医学会健康大讲堂是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公益性科普活动。

今年是大讲堂连续举办的第四个年头,在这个大讲堂上,我们先后邀请到了像钟南山、陈君石等国内知名的专家走到讲台上进行科普讲座。我们这个大讲堂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内非常有影响的健康科普主流平台。健康大讲堂每年在主会场举办四次。每季度一次,今年主题是“提高健康素养,自主管理健康”。第一季度讲座辨真伪,养生保健讲科学,在今年3月27日已举办了。今年是本年度第二讲,安排这一讲内容时,主办单位考虑到近段时间公众特别关心食品安全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这讲的主题确定为“从田间到餐桌:食品安全解析”。我们特别荣幸的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陈君石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请他们二位对现存的问题进行讲座,并现场解答大家的提问。

这两位专家不仅是国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权威,他们在国际上也是鼎鼎有名的大专家。

陈君石院士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主席,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团成员、国际生命学会中国办事处主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和香港中文大学兼教授、中国毒理学会名誉理事长等。陈院士研究专长及主要方向: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营养与慢性疾病。陈院士已经是第二次登上健康大讲堂讲台,2008年他曾经就食品安全问题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过一次讲座,距今已过去三年时间,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到底还有哪些新的情况?公众关心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怎么样给一个权威解释?在座各位肯定有很多问题想向陈院士讨教,首先欢迎陈院士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大家欢迎。

陈君石:

各位听众朋友们早上好!

很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参加中华医学会的健康大讲堂。

我今天想讲的针对性问题就是“我们还能吃什么?”这句话上至政府领导,下至在座各位恐怕有相当一部分都在讲。今天我希望用一些个人观点和事实来说明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我不知道是否能不能说服大家。衡量这句话的对错,取决于我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评价有没有统一的尺度,如果用不同的尺度来衡量同一个问题,肯定得不出同样的结论。我想讲的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什么是不安全的食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含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毒有害物质,一是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这两个关健词必须同时存在,才构成一个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才叫做“不安全的食品”。假如光有前面一个关键词,即食品中有有毒有害物质,不一定构成食品安全问题。比如说响当当的北京烤鸭皮中确实有对人的致癌物,还不是一种,统称为多环芳烃。但是,由于它只在烤鸭皮里存在,烤鸭肉里没有,而且在烤鸭皮里含量很低,人们也不天天吃烤鸭,因此对人体健康没有害处。所以我们并不认为吃北京烤鸭构成食品安全问题,或者说吃北京烤鸭是不安全的。

第二“危害与风险的区别”,根据刚才的例子来说,食品当中的危害无论是生物性(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李斯特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是化学性(农药、铅残留)、物理性(放射性核素等)危害,凡是可能影响健康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的因素,我们称之为危害。根据前述定义,这个危害无所不在。现有检测手段已非常先进,只要有痕量或者超痕量的都可检出来。随便到市面拿一个食品检测,或多或少都可以找到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的危害。所以对政府来讲,要保障大家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管,他的任务不是要消除危害,而是控制风险。所谓风险则是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可能造成的损害。比如北京烤鸭皮是化学性危害,但风险很低,因为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很小,强度很弱,我国政府的任务就是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何谓“可接受”?诸位今天来参加健康大讲堂,要坐车、要开车,有风险吗?有风险。但大家毫不犹豫的来了,因为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今天我来讲课也有风险,前天我坐飞机回到北京也有风险,但是这些风险一般认为都是可接受的,所以人们不担心。可是为什么讲到食品安全就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呢?我们要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

下面我要讲第二个概念,风险高低是有区别的,风险高就形成了问题,风险低就可以忽视,因为风险无所不在,除非人生活在真空中才有可能做到零风险。所以我经常讲,食品安全问题和其他所有问题一样,和乘坐交通工具、和走路一样,都不是零风险。食品安全十分重要,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使一个行业受到打击,往往会发生国际食品贸易争端。最近对中国特别有现实意义的就是食品安全可能导致政治后果,影响社会、影响政策。

接着我要强调食品安全是世界共同的问题,不是中国特色,世界各国都存在,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且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长期与人类共存。无论从政府角度还是科学的角度都看不出什么时候会消除食品安全问题。但各国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如何应对?既然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又是世界各国都有问题,世界范围内大家一致同意的应对措施是什么?没有灵丹妙药,只有遵循风险分析的框架。这是联合国有关食品安全风险机构、各国政府以及全世界业内科学家达成共识的。任何食品安全问题要预防发生,发生后如何应对一定要遵循风险分析的框架。

框架由三方面组成: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风险评估是一个纯科学家行为,评估时不受任何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影响。风险评估的结论放之四海皆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家自说自话。举个例子,前几年红心鸭蛋事件就是在鸭饲料里非法添加了苏丹红,目的是使鸭蛋黄颜色更深,这样好卖,能够多赚钱。从风险评估的角度讲,科学家知道苏丹红是工业染料,是非法添加物,禁止添加到饲料和食品,苏丹红是有毒有害物质,因为它对动物有致癌作用,但没有证据证明对人有同样的致癌作用。第二,红心鸭蛋中含苏丹红含量非常微量,大家可以想象鸭饲料中多加苏丹红,鸭蛋黄颜色会深到不可接受的地步,也不好卖。最后专家给出的结论是每人每天大概要吃一千个含有苏丹红含量的红心鸭蛋,长期吃下去,才有可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当然,前提是人和动物对苏丹红一样敏感。这就是专家风险评估的结论,这个风险评估结论原原本本交给风险管理者——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官员。我刚刚讲到了风险管理者需要用风险评估的科学结论制订风险管理的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食品安全法,或者部门法规甚至国家食品安全的标准乃至国家规定的检测方法以至于食品进出口监管等等,这都属于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不同的是,风险管理的制定基于科学,基于科学家风险评估的结果,但还是受文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甚至包括社会舆论的影响。下一步罗院长会就风险管理的问题为大家做讲解,我就不展开了。就红心鸭蛋的事来讲,政府收到风险评估后应该做两件事,第一通过媒体站出来跟大家讲,关于红心鸭蛋事件,我们已经做了严格处理,即我们已经禁止了在鸭饲料里添加苏丹红,因为这是违法行为,已添加苏丹红的鸭蛋在市场上如果出现马上下架、取缔、销毁。所以很短时间内,市场上已见不到红心鸭蛋。第二政府要以百分之百的透明度告诉大家,我们已对红心鸭蛋做了严格处理,你们放心再也买不到红心鸭蛋,假如你们当中有人在前段时间曾经买过、吃过红心鸭蛋不必担心,因为根据科学家的风险评估如何如何。第二句话,当时任何一个政府部门都没有说,所以媒体炒作长达六周,造成了消费者中谈红色变,把黄酱也卷进来,什么“红”都变得可怕,有的是开玩笑,有的是很认真的。但无论怎样,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又增加了一分。这实际上已经进入了风险分析框架中的第三部分,即风险交流,政府告诉老百姓是风险交流。为什么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小圈,风险交流是大圈?不是说风险交流特别重要,而是风险交流涉及的单位、团队和人很多,风险评估是纯专家行为,风险管理是政府行为,不涉及其他人,媒体也不参加制订标准。但风险交流除了涉及专家、政府官员等风险管理者之外,还涉及媒体、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请注意这个圈的箭头是双向的,不仅仅是政府发布信息,而是媒体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者有问题,应该可以去找科学家和政府部门,而且在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制订过程中,风险评估者和管理者之间也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是风险分析的框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我前面讲到各国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所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特点是不一样的,中国的特点是什么?第一点我们的源头污染比较突出,原来我们有2亿农户,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居住在农村人口比例差不多是1:1了,也许我们有1亿多农户,这也是很大的数量,这些农户都是分散生产鸡鸭鱼肉蛋奶粮食作物,这些是用来吃的或作为粮食加工物。粮食生产非常分散,分散的结果就不能标准化、规范化,因为没有规模化。这些农户不是用统一的办法生产产品。比如农药使用,农业部多年来都有相关规定,但我们有1亿多农户,会都听政府的规定吗?实际操作上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比如规定某种蔬菜上只允许用某几种农药,其他不允许用,而且在某种蔬菜养殖过程中只允许用几次,蔬菜收获前多少天不允许再使用农药。也许大家没到过农村,也没接触过农民,但你拍脑袋想想,一亿多农户,他们在知识水平、守法意识上参差不齐,而且有很多人教唆农户在种植和生产食品时从事违法行为。农民怎么知道瘦肉精管用?因为有人告诉他,卖给他。想让现在蔬菜农药残留百分之百合格,不超过国家限制是不现实的。农产品源头出现各种污染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庆幸的是,这一亿多农户绝大多数还是遵纪守法的。但由于基数太大,只要有极少比例不守法,数量就非常大。只有逐步将我国的农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业规模化、规范化才能在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

另外全国有多少食品加工企业?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数据。官方的说法是50万左右,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所谓小型是指10名员工以下,投资10万元人民币以下。大家想想这样的企业,生产话梅等食品的时候都不多加糖精、防腐剂可能吗?特别是在原料已经不是特别新鲜的情况下。这种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并不奇怪。希望大家碰到中国冒出的任何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都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这就是我们的背景。我们有1亿多农户非规范化的生产农产品,我们有50万中小企业,生产加工食品,现在加工食品也越来越多。如何评价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家可能不同意,认为我们还能吃什么?

为什么我说总体情况是好的?倒退十五六年前,中国总体食品合格率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大家当时不知道。卫生部每年抽检,有长期资料积累说明食品合格率从百分之五六十已进步到百分之九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在95%以上。像酱油这样一些过去由于作坊式、生产技术落后的产品,现在合格率也达到了90%,名牌酱油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合格率。而且我们中国人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越来越好,这是有目共睹的。假如,我们现在说什么都不能吃了,儿童的生长发育不就要越来越糟糕了吗?所以我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好了很多,当然这只是上半句话,但下半句话是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哪些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打仗,首先要认清主要敌人,如果用很大的精力对付次要敌人就坏了。那么什么是食品安全主要敌人?遗憾的是科学家的排序和老百姓的排序差别太大。从科学家的角度讲,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排在第一位的,这是世界上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当然也是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什么叫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物中毒”。在座各位我敢说有相当人在一年中有时候会吃得不合适“闹肚子”,除了纯感冒引起的闹肚子以外,“吃”占了绝大多数的比重。大家觉得拉拉肚子有什么了不起?最多吃点药就好了。其实相对于农药残留,相对于其他所谓化学性危害来讲,这才是真正对健康有影响的。

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发生过由于生吃毛蚶,造成甲型肝炎流行,30万人染病,尽管甲肝不太死人,但看病住院也不得了。目前为止,这是全世界食源性疾病历史上的记录,至今也未被打破。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食源性疾病是第一号问题吗?最近德国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家都知道,我们也发生过致病性大肠杆菌,虽然跟德国这次病毒的型号不同,但都是大肠杆菌,2000年在江苏和安徽发生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食源性疾病是我们的头号敌人吗?但食源性疾病并不受到消费者关注。得了痢疾、伤寒甚至祸乱是最严重的,或者某个学生发生了50人的食物中毒,某个饭店引起一群人吃饭回去后闹肚子,好象不属于食品安全,媒体也不报道,也不引起群众紧张。媒体可能报道某小学昨天发生50人食物中毒,很可能和吃剩下来的酱牛肉有关,只有一块“豆腐块”大小,网上也不会炒作。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似乎和交通事故死掉多少人,医院每天中风死掉的人、心脏病死掉的人一样,是很自然的,心情很平静,刺激不到消费者神经的紧张,对政府来讲,压力也不大,比闹出苏丹红来压力小多了。

有了老大必然有老二,排老二的就是化学性污染。在中国有农药残留、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天然毒素(霉菌毒素)有机污染物等。我主要讲一下铅污染,铅污染的来源很多,要进入人体最终是靠食物,不大容易通过饮水和呼吸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食品摄入。大家可以看到成年人每人每天吃进去的铅,从1990年到2000年都远低于标准。但儿童跟右侧的标准比较,全国平均数很接近标准或略超过许可警戒值。超过这个国际公认的标准值,风险就大。平均数如此,分析个体大概有百分之几十的儿童每人每天摄入的铅超过了应摄入量(ADI,健康参考值),导致健康风险增加。有报纸报道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儿血铅超标,这应该是可信的。铅污染在化学性污染物中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比起农药、兽药更值得重视。当然我不是说农药、兽药残留不重要,应该说化学性污染种类多、来源多,就对消费者健康影响而言,它是排在第二位的,并没有很多证据证明农药残留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影响,尽管少数农产品农药超标。

有了老大,有了老二,就有老三。我很不情愿把非法食品添加剂列为老三。为什么不情愿?近几年在中国发生的真正食品安全事件,真正造成危害像三聚氰氨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瘦肉精,都不是真正意义的食品安全事件。双汇肠有瘦肉精,但这点剂量不足以对消费者造成危害。但从食品添加剂来讲,没有一个真正造成了食品安全,真正的危害哪怕是潜在的危害,没有一个是因为食品添加剂造成的。违法使用就是将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上海的染色馒头其实就是在馒头中加了柠檬黄,用白面馒头冒充玉米或者小米馒头,这里没有一点玉米,但生产者声称是玉米馒头,实际上这是假冒伪劣。柠檬黄是政府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是政府颁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馒头不在范围中,所以用在馒头里是非法。另外一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方式,就是超量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或者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表现在超范围、超量使用。而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苏丹红也不是食品添加剂,所以不要把非法添加物混同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法》中有法律地位,不是像有的消费者说得那样,最好什么添加剂也不要加。我更愿意说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灵魂,灵魂的重要性不需要解释。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保质期长、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价钱相对合理的食品。假设冷饮没有任何颜色,都是透明的,在整个食品市场上会形成什么样的局面?有了食品添加剂才能满足各种人的需求,每个人对食品的需求不一样,食品不是全靠食品添加剂,但食品添加剂功能不能抹煞。

举个例子,大家对糖精很担心,消费者最担心食品添加剂中的甜味剂、防腐剂、色素,我们的同事对包括上述三类食品添加剂的10个食品添加剂进行了评估,调查中国人每天吃多少,有没有多摄入?如果吃多了,应该把摄入量降下来,遵守严格国家标准。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吃糖精最多。因为糖精是最廉价、最低档的甜味剂。由于有相当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吃糖了,甜味剂会越用越多,但喜欢甜味是与生俱来的天性。国外有一个著名的研究表明,小孩儿生出来几天,给他试不同的味道,只有给小孩儿甜味他才会笑,英国说人类对甜味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甜味剂的需求是必然的。糖精是最廉价的甜味剂,现在更高级的甜味剂使用量也上来了,比如阿斯巴甜。我国政府对糖精使用量有规定,我们假设所有允许使用糖精的产品都用了糖精(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假定所有允许使用糖精产品的糖精都是最大使用量(当然企业也不会这么傻),用最大使用量再乘上每人每天消费含糖精食品的量,根据全国营养的数据,抽五万人,分3-6岁、7-15岁,20-50岁三个年龄组得出分析数据。图中数据表明都是按糖精消费量、使用量最大来估计,按每公斤体重来估算,儿童吃得一定多,成年人吃得一定少,因为体重比较大,儿童能够吃得最多的糖精是每公斤体重2.5毫克,而根据国家规定安全量是5毫克。根据ADI(每人每天容许摄入量)的定义,每人每天吃5毫克糖精,天天吃,吃一辈子也是安全的,而且这个量适用于全世界所有人。因为科学家在制订安全摄入量的时候,把人和人之间不一样的因素全部考虑进去,我们理论上只有吃到允许摄入量的一半。

再看真实的情况,卫生部前几年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通过监测网检测可能含有糖精的食品中实际含量有多少,按最大含量来计算,用97.5%最高分位数的最高含量,再乘上含有糖精食品量,计算出的摄入量只有2.1毫克,因为食品企业并不会按最大量来加糖精,而是根据工艺需要来加。我可以告诉大家,在我们收集的数据中,大概有8%-10%的样品糖精含量超标,这些是不合格产品,不允许卖,但对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量没有影响。以糖精为例,政府规定的量非常保守,稍微超过一点对健康没有影响,但是,稍微超过一点也是非法的,是不允许卖的,健康和违法这二个概念要清楚。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误解,我觉得以下这几条是消费者产生“我们还能吃什么?”误解的原因。一是消费者要求零风险,二是过于重视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三是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划等号,这种说法目前为止,我没有成功说服任何层次的领导,我也承认广大消费者跟领导的观点都一样,认为只要假冒伪劣就是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我越来越坚持自己的观点,假冒伪劣与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划等号。因为假冒伪劣食品是汪洋大海,其中只有极个别危害消费者健康或者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比如工业甲醇勾兑的白酒,喝这种白酒眼睛会导致失明甚至造成死亡,我国曾经判处造成多人死亡制造假工业白酒的责任人死刑。三聚氰氨是假冒伪劣产品,但在汪洋大海般假冒伪劣食品,这种例子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假冒伪劣食品对消费者健康不造成危害,甚至不构成潜在危害。上海发生的染色馒头,加了柠檬黄,柠檬黄不可能多加,柠檬黄是一种色素,色素的颜色取决于浓度,柠檬黄多加了,就不会是生产者想要的黄色。柠檬黄加在汽水中是合法的,但加在馒头中是非法的。但是被炒作成食品安全问题是不应该的。这是假冒伪劣事件,依据非常确凿,但在人们的头脑中,上至政府官员,下至老百姓,乃至企业都说不清楚,都认为是食品安全问题。这种问题很多,染色花椒、假鸡蛋等等,我可以告诉大家假鸡蛋的原料都是食品添加剂,充其量是工业级而不是食品级,这是违法行为但不一定造成健康损害。你也不可能天天吃到假鸡蛋,你今天上当了,明天再去买假鸡蛋,那个卖假鸡蛋的估计都找不到了。这类问题是假冒伪劣,不构成食品安全问题。如果把假冒伪劣和食品安全问题划等号,食品安全问题的数量放大了好多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担心,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把假冒伪劣和不安全食品分清楚,当然不容易分清楚,因为两者有交叉。谁该管假冒伪劣产品?显然是地方政府的事,大家可以想想某个地区假红酒产量和销售量到了这样大的规模,还纳了很多税,政府可能不知道吗?我觉得假冒伪劣产品工商部门要介入,这不是农业部门、卫生部门的职责,如果把这些部门都弄去打假,就影响了处理食品安全问题。因为有足够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卫生部管。我就讲到这儿,你们当中哪怕有少部分人接受我的观点,我今天的演讲就成功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无论在科技发展规划还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都对食品安全做出了规定,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有三位副总理担任正副主任,而且要成立正部级食品安全办公室。2009年12月成立第一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42位专家组成,其中没有一位政府官员。我们制订了2010年到2011年风险评估和监测计划,同时开展了工作。比如碘营养状况、大米镉暴露、铝暴露、铅暴露等等,最近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这是一个实体。第一期编制200人,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准备今年年底以前就要挂牌。同时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要开展全国性的食品安全的监测,就在2010年,凡是有困难的地区都是财政部统一拨款,31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开展了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即在什么食品中含有什么有害物质,包括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也开始启动,由中国国家疾病预防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由卫生部会同其他各部来制订计划和实施。2010年得到了三十万到四十万条数据,已经过初步分析和整理,形成初步报告。

这次《食品安全法》强调只有一套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过去中国的标准很多,有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强制条款。企业无所适从。现在规定,只有一套食品安全标准。首先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下面设了10个分委员会进行工作,经过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276项标准通过审评,其中乳和乳制品174项已由卫生部颁布。包括了网上现在炒作得非常热闹的中国乳品标准全世界最落后,喝牛奶不如喝白开水等等,这都是误解。其中有7个标准是这次要清理整顿的重点。今年还要完成202项标准的清理整顿。政府也进行了分工,重大统一的事项由卫生部发布,但发布只是单行线,是政府发布,跟有效的风险交流做法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风险交流是我国目前风险分析框架中最薄弱的环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缺乏科学根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科学家掌握的科学信息和对食品安全种种问题的看法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和看法差距非常大,在全世界在这方面都有差距,有差距也是合理的。但是在中国这个差距远远大于发达国家,也大于信息比较缺乏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特色是,信息量非常丰富,但缺乏依据。另外的原因和表现是政府没有专门的风险交流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和经费,而在其他国家有专门的机构从事风险交流工作。同时,我国也没有独立的民间交流平台来提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权威性的科学信息。我们既没有政府专门机构又没有民间平台,所以政府部门往往发布信息时效性、权威性比较差。我们的权威专家不愿意面对媒体,这里我为他们辩护一下,他们确实有困难,害怕媒体断章取义。第三有些媒体抓住新闻不经核实就发布,现在真正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无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大占上风,其结果是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这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会起负作用。去年年底很多媒体都做了食品安全事件的盘点,其中有些是真正的食品安全事件,比如三聚氰胺的回潮。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2010年又被找出来。此外还有三类,一类是以讹传讹,但影响很大,比如奶粉的激素案。某种品牌的奶粉被认为能造成武汉三个婴儿性早熟,其实根本不是性早熟,正确诊断是这三个小孩是假型乳房发育。本身就不是性早熟,又跟奶粉联系起来,根本是无稽之谈,但影响极大。第二类是夸大危害,比如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肯定不是好东西,吃多了有危害,但将反式脂肪酸说成如同“DDT一样”。北京有一家很有影响的蛋糕连锁企业,第二天就发布信息说我们做的蛋糕都是动物奶油,不是植物奶油。大家想想动物奶油中的胆固醇比植物奶油中的脂肪含量多得多,危害要比反式脂肪酸大的多。第三是把食品污名化、妖魔化。转基因食品不断受到攻击,还有强化食品,比如1995年开始全民加碘和铁强化食品都受到攻击,而铁强化酱油是解决我国缺铁性贫血很主要的公共卫生措施,这在国际都是公认的。

为什么老百姓感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我在食品安全宣传周开幕式上讲过,第一我认为食品生产分散,不规范,无论是农业的还是工业的,所以出现问题不可避免。第二把所有假冒伪劣问题等同于食品安全问题。第三消费者安全保障和维权意识增强。第四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加强。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已经加强了很多了,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守法程度较高,不需要这样强度的监管。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很多,首先是企业不守法和不诚信问题,第五媒体的虚假和夸大报道。所有这些综合因素,造成老百姓感到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

我每次做完报告有人就说陈教授你讲得都有道理,我也相信你说得是对的。可是你也说有那么多的问题存在,我作为消费者又看不到食品是否安全,无法识别,那怎么办?除了消费者需要了解的背景和知识之外,确实要学会一些自我保护。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食品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出现,自我保护还是很重要的。第一条措施就是食物多样化,比如你担心韭菜农药残留多,那你就不要天天吃,可以两周吃一次,十天吃一次,无形中化解了风险。不可能说今天吃韭菜有农药残留,明天吃白菜还有同样多的农药残留。我们没有那么多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第二条建议购买名牌产品,去大超市。三聚氰胺出现后,有人跟我说你的说法不对了,三鹿奶粉不是名牌吗?双汇不是名牌吗?我说名牌是要经得起考验的,国际上的名牌产品都有上百年历史,而且这类企业诚信,一点不敢马虎,因为他的品牌非常值钱。三鹿这个品牌是很有名,但它的价值有多高?和其他国际品牌比比,它的价值低得多,微不足道。所以我还坚持这句话,要购买真正的名牌,要去大超市。不是说不能去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风险比大超市大一点,但也没有大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如果你觉得去农贸市场很享受,可以讨价还价,食品比大超市新鲜,也可以偶尔去享受一下。第三掌握一些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有人说蔬菜、水果泡半小时,或者用高锰酸钾洗,甚至买臭氧机消除农药残留,我觉得这都是不合乎科学,不可取的办法。因为放在水里泡,农药残留也许没泡掉,把营养素泡掉了。用洗涤灵、高锰酸钾洗,用一种化学物质来对抗另外一种化学物质不可取,尽管高锰酸钾和洗涤灵也没什么毒性,吃点洗涤灵残留也没什么好处,最好的办法是在水龙头同下小水流搓洗,用机械的办法可以去掉绝大多数农药残留,尽管有一小部分进去了,还要烹调加热。另外预防食源性疾病,比如生熟分开、比如放冰箱的食物拿出来吃一定要重新彻底加热。学一点知识不但可以保护自己,还可以增强信心,不会老担心“我们还能吃什么?”

问题:苏丹红既然没什么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取缔?老百姓一般会这么理解。在和老百姓进行风险交流方面,陈院士有什么高招? 陈君石:从道理上讲这叫做风险交流,而我们现在的风险交流很薄弱,大会主持人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比我更清楚,因为他是干这个的,请毛主任说几句,他就是从事风险交流的。毛群安:这件事我们沟通的时候确实很困难,当时很多老百姓吃了一些红心鸭蛋,担心有危害。苏丹红一旦人体舍入过多,可能对人体有危害。不回答这个问题老百姓心里的疙瘩就解不开,但在沟通信息时,老百姓确实纠结,既然说吃一点问题不大,又说它违法,又要取缔?但其实这是科学事实,刚刚陈院士说了一个问题,国家法律规定不该添加或者超量添加都是违法行为,这个产品就是不合格的,但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答,否则老百姓不放心。假冒伪劣产品对人体健康到底有多大的危害真的需要专家在实验室做研究,用数据告诉老百姓。我们的公众关心食品安全,但也要理性的来看。前一段时间日本地震了,中国老百姓抢盐,让国际上把咱们笑话一把。尽管中国以后的监管力度会加大,但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我们要跟老百姓讲这件事到底有多大危害。我们要担负起沟通责任,我当时讲苏丹红问题不大,也受到很多人攻击,说应该每天给我的饭里加点苏丹红。老百姓对生产违规产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一种物质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是有科学依据的,不能凭感情来判断。我们将这个问题归结为国民健康素养,国民素养的高低取决于国民是否理性、是否遵从科学家的意见?我们要提高健康素养,所谓健康素养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根据需求了解信息、理解信息,并且鉴别出哪些信息是科学的、正确的,具备这种能力的就有健康素养。如果被忽悠了,说明我们区别不出哪个话对,哪个话错。我们在沟通时也觉得特别难以说清楚。

问题:很高兴参加“从田间到餐桌 食品安全解析”讲座,刚刚我听到了您关于源头污染问题的讲话,今天我拿了一个实样的东西,一根黄瓜,这是我上个月13号在外管斜街安化西里早市上买到的,第三天的时候我发现黄瓜脑袋变大,到明天这根黄瓜就已经20天的时间了,脑袋比现在还要大。20号的时候我给北京晚报记者部打过电话。像这样的黄瓜有什么污染?吃了有什么问题?我是多吃黄瓜的问题,以前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现在市场上最可怕的事是大西瓜,昨天我看到豇豆有2尺多长,西红柿全都特别红,一点儿青都看不到,这是什么问题?民以食为天,您能告诉我到哪儿去能买到青西红柿吗?能买到无污染的蔬果吗?

罗云波:刚刚这位老同志拿的黄瓜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因为仅从外观来看这个黄瓜有什么问题,我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问题。因为植物特别是瓜果这类东西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营养、光照、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说白了长得稍微怪一点或者大一点的蔬果不常见,我们在育种过程中希望品种能够尽可能整齐,因为这有几个好处,一是好包装,一是好分级。但生命个体差异非常大,比如有些人长得高,有些人长得矮,有些人长得好看,有些人长得不好看。但究其本质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刚刚老先生谈到,他看到很大的西瓜、很怪的黄瓜、很长的豇豆,但我看老先生说话中气挺足,好象我们的食物并没有对老先生的健康造成太大的伤害,我觉得老先生可以放心去吃,那个黄瓜我初步判断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目前黄瓜除了用一点点化肥,打一点点农药,没什么问题。以前说黄瓜顶花带刺是用了避孕药,现在已经被辟谣了,放一些植物生长素,让花保持得时间更长,也是为迎合老百姓的需求,随着我们消费需求逐渐转变,生产者也会逐渐转变。比如瓜果比大,就是因为从经济不发达时走过来,我们总是喜欢一步到位,家里客厅无论多小,都要买大电视,想一步到位。我们的红富士苹果之所以出口受阻就是因为老外嫌苹果个太大,那么大的红富士,吃半个都困难,如果一次吃不完,剩下的就浪费了。随着消费观念的概念,生产也会有变化。问题:刚刚陈院士讲到臭氧机的问题,但臭氧机会处理出一些残杂,臭氧机能否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 陈君石:如果在实验室做臭氧,可以得出在臭氧作用下农药下降的结论。但这是实验。但现在家庭臭氧机,我没有看到能够长期应用、有效、方便减少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很大程度上这是卖臭氧机的商机。还是用自来水,在节水的原则上,用手用机械的方法来处理,不要搞华而不实的方式,都是臭氧机商家的噱头。

第二篇: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

姓名:陈熠君 学号:3100103019

专业:临床医学

【摘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2012年3.15晚会的第一炮就打向了我们熟悉的快餐企业:麦当劳,并且曝光了家乐福过期鲜肉返包现象,这又一次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但至今都没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改善。很明显,单靠对厂商并且道德上的束缚已经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加大食品监督力度,完善问责制,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新通道。【关键字】食品安全

监管

问责

体系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议程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人提心吊胆。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单单2011年就有多起重大事件。先是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添加瘦肉精喂出来的猪不仅颜色光亮,而且可以增加猪的瘦肉率,现在人们都关注身材,不吃油腻的肉,而添加瘦肉精的猪肉正好符合当今人们的饮食习惯。瘦肉精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使得民众一度对猪肉敬而远之。另外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让4个家庭10口人中毒住进医院。中毒原因系在流动菜贩购买残余农药超标的韭菜。更有安徽神奇“牛肉膏”添加剂让腌过的猪肉迅速变身牛肉,以及染色馒头和蒙牛学生奶中毒事件。还有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大学生普遍受到污染的地沟油问题。在这些现实面前,我们不禁要问,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呢?其根源到底何在呢?我们的餐桌上,为什么这么危机四伏?

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原因。国家对双汇事件的处理其实一部分复制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处理方式。比如,在查出了基层养殖户饲料里掺瘦肉精,基层检疫人员受贿之后,先是企业站出来道歉,然后政府表示要做一个庄严的承诺,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如今各大超市中仍然可见各种各样的双汇肉类食品。三鹿奶粉事件让其企业破产了,资产重组了,该赔偿赔偿,三鹿企业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这次,双汇火腿肠里含瘦肉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这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应该要负法律责任,可是,双汇负什么责任了?事后,更有甚者,相关部门站出来声称这只是个别现象,称各地抽检猪肉里仅含瘦肉精0.04%。为什么双汇在经历了如此重大的事件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其中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很明显,双汇如果倒闭了,漯河地方利税大户没有了,河南也会受到影响,相关部门必然会受到波及。可见,政府没有重罚双汇,双汇没有负法律责任,这就是所谓的市场上劣弊驱逐良弊。一些地方政府无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认为企业利益高于一切,在这种思维笼罩下,食品安全怎么得到解决?

由此可见,食品安全迟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处罚力度不够。以《食品卫生法》为例,对违反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吊销卫生许可证。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最基本的要求,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当予以重罚。然而根据该法,在一般违法情况下,除了责令改正和警告之外,五千元以下的罚款落在执法机关的自由裁量范围之内,且不说罚款的上限太低,如此“可以”也为追究违法者的行政责任创造了迂回的空间,极有可能连区区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也不了了之。处罚力度不够易给其他企业建立一个负面典型,使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猖獗。

其次,由于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使得中国食品行业严重违规、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中国的食品监管一直采取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各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模糊或真空地带,给不法厂商造成可乘之机。这样就出现了我国食品安全“都管但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全力寻租制造了借口。

再者,我国的问责机制不对,也不彻底。在双汇瘦肉精问题上,1.该问责的人不问责。非典时期,前卫生部长张文康下课了;三鹿奶粉事件,前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下课了;而双汇主管是农业部门,但农委却无人问责。

2、该牵头的不牵头。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没有卫生部站出来负责调解综合。

3、该授权不授权。食品安全委员会仅仅讨论问题,制定政策,没有具体的处罚权力,形同虚设。

最后,中国食品安全的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和问题,为不少问题食品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中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笼统,难以操作,并且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重滞后,现有的一些食品安全的标准水平规定偏低,许多指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而且很多重要的标准至今尚未制定出来,这就为那些不法厂商、企业违法生产超低标准、不合标准的食品提供了便利条件。

泱泱大国,竟然容不下一张平静的餐桌,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以至于引起群众的恐慌。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的手伸得太长,以至于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所幸的是,我国政府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对食品安全问题大抓特抓。从上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的几点分析中,我也对食品安全问题有了更有深度的思考,并且从中总结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 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1.由于订标工作缺乏有效的统一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相互矛盾的问题,比如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或方法不同、含量限度要求不同等,这不仅让相关食品加工生产者颇为头疼,也使得政府部门在对不少食品的监管上陷入了尴尬境地。其次,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2.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度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 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和惩治力度。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应由政府统一组织,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并组织好高效低毒的食品添加剂的研制生产,坚决堵塞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管漏洞。

三. 问责制的完善。我国问责制还不够完善,因此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易造成多头监督、无人问责的尴尬局面。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1968年日本颁布了一部法律,叫《消费者基本法》,任何一个公民吃了有害食品,不告企业,先告政府。因为公民缺乏一些鉴别能力,而政府一旦监督不力就容易让不法厂商钻空子,因此首先应该追究政府的责任,然后政府连带责任给企业。在日本,这部法律颁布以后,地方政府下很大力气惩治食品安全问题。这等于把老百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转化成了政府的问责,政府必须兢兢业业地处理好食品安全。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政府监督不利、玩忽职守,二来防止事出后政府把责任推给企业。政府作为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就必须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地处理好这个事情。

四. 在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抓紧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法》,作为食品安全领域的“母法”,其基本内容至少应当包括如下方面:(1)目的:综合促进和保障食品安全。(2)定义:明确“食品”、“食品安全”等名词的法律涵义。(3)食品安全监管范围: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4)监管体制:以法律的形式提出我国食品安全基本监管框架和各方职能。(5)食品安全监管原则:确保人民身体健康,注重科学依据,控制和预防并重,公开、客观、公正等等。(6)社会其他各阶层的食品安全责任,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主,还包括与食品相关的行业,食品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等。(7)应急处理。(8)标准检测,含市场准入。(9)安全风险评价。(10)信用体系。(11)食品安全信息网络。(12)宣传教育。(13)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推动。(14)法律责任。强调监管主体的违法责任、做好与《刑法》的衔接,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设置严厉罚则。

五. 有效地借助于媒体和维权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从侧面积极地帮助政府搞好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所暴露的体制问题和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和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单靠道德的力量是无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必须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填补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空白和盲点,加大执法力度,使食品安全问题有法可依,同时为道德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如此之下,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今,各种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措施,餐桌保卫战已经打响,至于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第三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对策措施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l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1食品安全的内涵

对于食品安全的概念,学术界至今尚末形成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美国学者Jones曾建议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1]。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品安全界定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已经基本形成如下共识:是指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我国法律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规定为: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人体必需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2]。

1.2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二是加工领域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在目前100多万家食品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大多缺乏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3]。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三是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食品储运设施,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4]。

1.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法律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包括《产品质量法》、《农业法》、《商检法》等近20部法律、40余部行政法规、150余个部颁规章、几千个食品标准,已初步形成一个由国家、部门、行业和地方制定颁发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

规章制度体系。但因我国实行分段立法,法律法规条款相对分散,单个法律法规调整范围较窄,一些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和宽泛,缺乏清晰准确的定义和限制,留下执法空隙;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处理结果差别较大。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缺乏威慑力。目前我国对于违反食品卫生规定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例如在《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显然,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极其严厉的惩罚力度甚至倾家荡产的违法成本而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多么的微不足道。正因如此,我国制假售假之风屡禁不止,低劣产品充斥市场。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不清,监管不力。由于食品安全的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的相关政府部门多、范围广。我国目前涉及到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有农业部、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但各个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甚至有的相掣肘,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乏力和监管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机制。另外越权执法、违规执法、消极执法、执政不作为等,严重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执法效果。

四是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多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在于一是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二是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三是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国家标准只有40%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行业标准更是只有14.63%[5],覆盖面远远不够。

2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经验[6~9]

2.1建立适合本国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环节,需要建立分工合理、制度严明、管理协调和发展配套的管理体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从目前情况来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通行的国际规则下,已经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国特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例如美国,负责食品安全管理的机构主要有三个,一是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主要负责除肉类和家禽产品外美国国内和进口的食品安全;二是农业部(USDA),主要负责肉类、家禽及相关产品和蛋类加工产品的监管;三是国家环境保护署(FPA),主要监管饮用水和杀虫剂。此外为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美国还先后成立了“食品传染疾病发生反应协调组”和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

2.2注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世界各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根本保障。为此,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把加强立法、严格执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强化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一是加强立法,如美国既有《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综合性法规,也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禽产品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专门性法律,这些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所有食品;二是严格执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食品安全的违法者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而且还要受到刑事制裁。通过这些严厉措施,确保

有关法令、标准能得到严格遵守。三是强化信用管理。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逐步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和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召回制度。

2.3不断完善标准、检测与危险性评价体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完善食品安全标准、检测与评价体系,以此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一是不断制定和完善食品质量标准,把基于健康保护为目的的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二是通过投入巨资研制大型精密检测仪器,开发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严格的检验检测体系。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FDA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251种农药。三是建立危险性评价体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有关法令、标准得到严格遵守。

2.4重视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强调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多数国家都强调对风险的全面防范与管理,并充分保障公众对食品安全状况的知情权。一方面强化对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类健康不利因素的研究,分析可能带来风险因素的特征与性质、影响范围、时间、人群和程度,并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增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程度,让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可使相关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为有效,同时也能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管理的信心。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3.1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情况,可考虑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法》,尽快出台和完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现有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的内容加以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食品安全法》应当成为食品安全基本法,确立起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体制。基本原则可以包括: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食品安全承担首要责任的原则;充分依靠科技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原则;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国际交流与合作原则;以监管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原则等。基本体制可包括: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体制,部门执法与综合执法相结合的体制等。基本制度包括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各项重要制度。总之,《食品安全法》应当体现公正与效率价值目标的统一,权利与权力辩证关系的有机互动,监管与服务基本要素的合理配置。

3.2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

一是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尽快弥补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参照《国际食品法典》,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手,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在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完善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食品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是加快认证体系建设。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明确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GM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

三是改善检测设备。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检验检疫硬件方面的差距。

四是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在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

3.3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势,政府应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预警预报体系,以确保局势得到控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启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就风险评估技术及有关数据资料与发达国家加强交流,及时获取来自其他国家的危险性评价资料。并就我国一些具有特色的食品加工技术、影响因素开展前瞻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以便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报和处置。二是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把突发的、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小,以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

3.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十六届三中全会也曾经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在这两个大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是大势所趋。国务院提出,从2003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是以完善的食品安全社会信用制度为保障,以真实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为基础,以科学的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析为依据,以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食品安全问题记录为重要参考而形成的信用评估评级、信用报告、信用披露等企业外部食品安全信用管理体系。我国应当加紧在质检总局的统一安排下,建立起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以及包括查询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等科学的服务系统,以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l] 杨洁彬,王晶,等.食品安全性.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2] 田惠光.食品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沈晓彭.食品安全危害因素简析与对策探讨.食品工业科技,2005,4.[4]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关于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5,5.[5]张星联,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食品科技,2001,3.[6]朱允荣.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农村经济,2005,5.[7]张继宗.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及启示.中国工商管

理研究,2005,9.[8]杨明亮,等.美国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动

向.中国卫生法制,2005,3.[9]王铁军,等.食品安全国家控制模式的浅析.中国食品卫

生杂志,2005,3.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追溯(traceability)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溯源或追踪能力。追溯对企业和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可以通过追溯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同时也可以对上游供应商进行考核,使自身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更加透明化,另外可以满足企业差异化竞争的诉求,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对政府而言,可以通过追溯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并且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或政府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产品进行强有力的召回。追溯对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国内食品安全追溯现状,将有助于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的顺利开展以及更有效追溯手段的推广应用。为全面了解我国追溯体系及应用现状,本刊采访了山东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钱恒、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高级工程师文向阳、北京融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泽峻,深入探讨相关政策监管、标准制定、追溯技术等方面情况。

多方监管,政策支撑

由于追溯只是一种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的技术手段,目前我国并没有对追溯的监管进行明确规定,只要企业能够符合法律要求,是否采用追溯系统并不重要。我国现行的食品监管体制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级监督部门对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实行分段监管:卫生部门承担综合监督的职能,生产环节由质检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由工商部门负责,餐饮服务行业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用农产品由农业部门负责。因此,可以这么认为:与食品安全监管相同,相应环节的企业是否能满足法律要求,实现全程可追溯,应由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应由企业承担主体责任。

欧美等发达国家与我国对食品安全追溯的理解相似,政府只注重最终结果,对采取的技术手段并没有强制规定。但是有些国家对某些产品的追溯进行了强制要求,这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例如,2002年欧盟出台(EC)No 178/2002号法规,又称食品安全白皮书,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凡是在欧盟国家销售的食品(不论国产食品还是进口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否则不允许上市销售;2002年美国发布的“公共安全和生物恐怖主义防备和反应法案”要求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接收等环节进行记录保存,以实现食品的可追溯;日本也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对牛肉和水产品的追溯提出了许多强制性要求。

2009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采购等供应链各环节提出了建立信息记录的法律要求,以便日后的追溯与召回。随后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则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规定生产企业应如实记录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记录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食品批发企业应如实记录批发食品的名称、购货者姓名及联系方式等,记录、票据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两年。《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的实施为我国开展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追溯是一种管理技术,数据采集点的确定与管理过程密切相关,ISO 22000、GAP(良好农业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均从管理上对我国食品安全追溯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为了更有效的对我国的食品追溯进行监管,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对某些易出现问题产品的追溯进行强制规定。

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追溯标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与国际接轨,还有利于国内外食品贸易中的信息交换,避免信息“孤岛”带来的诸多问题,确保产品撤回和召回的高效性,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管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追溯的基础是编码,目前我国的国家标准已经与国际的GS1体系接轨,国际标准《ISO22005:2007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国内也已经顺利转换为国标,并且我国已经针对某些行业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如水果、蔬菜和肉制品等,但仍有不完善之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利用自身优势,在食品追溯基础标准的制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自2003年起,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开始参照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相关应用指南,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相继出版了《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指南》《水果、蔬菜跟踪与追溯指南》和《食品安全追溯应用案例集》,并通过“条码推进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应用试点及推广工作,为《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等国家标准的制定做了充分准备。2009年12月22日,《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和《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两项国家标准通过审定,前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追溯流程和追溯管理规则,适用于各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后者规定了食品追溯的信息编码、数据结构和载体标识,适用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目前有诸多标准正在制定或准备制定之中。《农产品追溯要求 水产品》《农产品追溯要求果蔬》《农产品追溯要求蜂蜜》《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等4项国家标准将于近期审定;《猪肉可追溯体系基本要求》《农产品追溯要求乳制品》《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肉与肉制品的射频识别(RFID)追溯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也将于2010年完成;加上2008年已经完成的《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的通用原则和基本要求》《饲料和食品链的可追溯性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标准体系将日臻完善。追溯系统发展迅速,但仍存缺陷。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现状

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环节,要实现可追溯必须借助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它是一种制度设计和技术设计的统一体,本质是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服务等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商品信息和经营责任的追溯。业界人士认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继企业ERP之后又一重要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它的作用完全可以超越ERP带给企业的效益,成为食品生产企业必不可少的质量控制工具之一。

根据标识载体的不同,追溯系统可以分为传统纸质标签数据采集和电子标签数据采集两种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产品附加值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标识信息载体;根据查询方式的不同,追溯系统可以分为传统手工查询方式、互联网查询方式、短信及语音查询方式;根据追溯系统形成方式的不同,则可以分为传统的项目式追溯系统和基于数据链化技术的追溯系统。

据2008年北京融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统计报告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外就已经出现基于GS1编码体系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而我国则在本世纪初刚刚起步,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多个成功的应用案例。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3年开始在山东开展农产品供应链的跟踪与追溯研究,通过在山东省大量试点以及与国际同行合作,在企业内部追溯、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等不同层面形成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构筑了ChinaTrace平台和系列追溯软件产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同时,多家企业、单位对食品追溯系统进行了研究、试点应用,如2003年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上海分中心合作实施的“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查询系统”、北京市农业局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而推广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国农业大学与北京华芯同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中国牛肉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北京世纪三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世纪三农“食品安全追溯管理系统”。此后,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通过数据链化方式设计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虽然我国在追溯系统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虽然食品生产企业对自身的业务流程非常了解,但是往往信息化程度较低,无法通过企业自己的力量建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而追溯产业界的软件开发公司、解决方案供应商虽具有较高的系统研发、集成和实施能力,但是目前这类产业企业较少,并且国内外知名软件公司又由于目前该产业利润较低,系统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应用行业特点过于鲜明而不愿涉足。因此,能够互联互通,既满足企业要求又能够与政府监管联系起来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及解决方案较少。鉴于上述情况,北京融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建议研发一套既符合产品质量监管要求,又能融入企业自身管理业务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使企业可以自行设定追溯业务流程,参与到自身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建设中,从而使信息化追溯建设成为食品企业与软件公司的共同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食品企业自身的积极性,还能大大减少软件公司的开发量,缩短研发时间,提高数据采集的协同性,从而使全国范围的质量监管和追溯系统建设成为可能。

追溯平台实例:天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天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是北京融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项重点工程,通过它可以达到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增强企业创造力的目的。天地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主要由关键数据采集点注册、关键数据采集点的选取、数据关联规则定义、关键数据采集点业务流程规则定义和追溯系统的形成等基础模块组成,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响应快速,方案采取“当天采集、当天可追溯”的设计原则;全面追溯,可以追溯到各种原料的信息,如产地、检验、运输、库存等信息;及时召回,可通过系统追溯到问题产品的批次、生产、配比细节信息,便于及时召回由原料质量问题而引起的问题产品,为企业挽回损失;指导生产,系统可以建议的形式指导库存管理、领料、生产优化等过程;方便采集,只通过扫描一个条码,输入一个数据,即可将数据自动存入系统,方便用户操作;系统灵活,采用三层架构和C/S、B/S相结合的策略,使系统适应性更强,可扩展性更高;快速实施,为企业节约时间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该系统融合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按照系统指示进行操作会减少错误发生,增加劳动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由于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提升企业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追溯系统应用区域化

目前,追溯系统在我国食品行业的应用程度并不高,企业对食品安全监控及追溯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但是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大力宣传,食品企业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已经开始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要求应用追溯系统进行转变。

为确保奥运食品的质量,北京构建了多个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这些体系在奥运食品追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四川、山东、新疆等地在农产品追溯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山东,淄博市政府免费为全市食品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不仅使食品企业能够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进行生产,还便于政府进行监管;目前上海也已建成世博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追溯平台,确保入园食品都能实现可追溯。我们期待追溯系统能够在更多地区的食品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北京融创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泽峻

第五篇:陈君石_食品安全问题何以无解

食品安全问题何以无解? ——专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的一个包袱。政府目前正集中精力对付此事,可 惜阴影不散。7月,“三聚氰胺”死灰复燃,再现江湖,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的产品被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举国哗然,说明食品安全工作异常艰 巨,随时可能出现反复风险。在此前后,一些疑似食品安全与卫生事件接连发生,我们的食品供应环境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困局难破,食品安全症结何在?中国面临的情况究竟有多么棘手?本刊记者就此问策于中国工程院陈君石院士。陈院士是一位权威的食品安全专家,他的主要工作是旨在帮助政府更好地提高监管效率。

打不败的三聚氰胺

《南风窗》: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屡次重出江湖。政府官员表态说“要一查到底,要坚决打击”,为什么又无法令行禁止?

陈君石:政府不可能知道2008年产生了多少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怎么可能掌握所有这些信息?当时三聚氰胺主要问题是出现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上。国家 质检总局的统计,我们差不多有200家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美国有多少?只有4家。那普通奶粉企业有多少家?不知道。我相信政府也不掌握这个情况。不仅是政府不好发现问题,小企业本身就会出问题,这些小企业的素质就摆在那儿的。

国家质检总局有一个论点,就是说我们大型食品企业虽然少,但 市场占有率非常高,这是事实。但几十万小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低,出点问题就够了,用不着都出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这些中小型企业尽管所占份额不多,他 们生产的东西我是不吃的,你也是不吃的,要进北京的大超市也是进不来的,但是很多老百姓还在吃,很多地方都在吃。这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这绝不意味 着政府不该监管,消费者要求政府加强监管是天然合理的,但你也得考虑切合不切合实际。只有生产者依法生产、依法养殖、依法种植,我们的问题就少了。

《南风窗》:大家的困惑,是2008年“三鹿事件”中当事人依法该抓的抓了,该枪毙的也枪毙了,怎么事情到现在还没完?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陈君石: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就不见了,它会和我们长期同时存在。我们有两亿多的农户,在分散地从事食用农产品的生产,食用 的,或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大多是两亿多农户用分散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就我们对于农民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守法意识的了解,市场上买 回来的蔬菜,要农药残留百分之百不超标,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检测样品的数量,不能说太少啊。在瘦肉精的兽药残留上,农业部早有规定,瘦肉精 是不许用的,但你知道养猪有多么分散么?非常分散的,现在政府一声令下,所有养猪户都不用瘦肉精了?我绝不是为政府推卸责任。监督两亿多的农户,你要有多 少监督员去监督啊。

另外一个背景,我们有50万左右的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10万元以下就盖个厂房,员工10个人以下,你说这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不包括餐馆,他们的素质,你就拍拍脑袋想想,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不超标,糖精都合格,防腐剂使用都合格?这也是不现实的。

什么时候这两个背景得到根本性改变,我们的生产就比现在要安全得多了,也就是说三聚氰胺这种事情基本上就不会有了,也不可能没有被销毁。因为显然现在是 没有被销毁啊。你想想,我这个乳品企业本来就不太大,好容易生产出来了那么几十或几百吨超标奶粉,我能舍得把它销毁么?我往农民家里头一放,过一段又卖给 别的企业了。政府查得过来么?

《食品安全法》的出炉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绝不是一个法就能改变整个基本状况,实施这个法比不实施好,但是不能说问题就不再出现了。三聚氰胺问题没有了,出来一个四聚氰胺,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当然是不该有的,但现在是市场经济,这是能够杜绝的么?

食品安全是与非

《南风窗》:今年的海南“豇豆事件”,武汉市农业局最先曝光出来,三亚市农业部门对此“特别的不理解”,认为不应该这样做,据说按照通常做法,这种情况只限于内部通告,曝光出来“于国于民都无益”。两个部门掐出一个“潜规则”。您怎么看这个现象?要曝光还是不要曝光?

陈君石:这个豇豆事件,应该不是太奇怪的事情。我不认为是普遍存在潜规则。假如他们说的整个行业是这样的,那肯定是不对的。“豇豆”被查处有非法使用的 农药残留,当然要曝光,但问题要讲清楚,„我们已经处理了,并未对消费者造成危害‟。另外,媒体老喜欢说“毒豇豆”,在我们医学上这个毒字是不能随便用 的,毒的就是说吃了要中毒的。其实这个所谓的“毒豇豆”,吃了也不会中毒,因为含量没有那么高。你要光说这个豇豆不合格,不说“毒豇豆”,消费者的神经不 会崩得那么紧。

《南风窗》:今年的“农夫山泉”事件,也有人指是潜规则作祟。三亚工商局也承认了错误,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君 石:检验是不应该出错的,但你知道我们有多少检验机构啊?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是分段的监管,检验机构也分散在各个部门,而且现在检验机构是越来越 多,工商局本来是没有实验室的,现在也要有了,因为管流通环节啊。这些实验室跟我们食品生产企业一样,他们的素质,有很棒的,有中不溜的,当然也有很差 的。

海南的这次检验肯定是有问题的。假如这个事情没有什么背景的话,技术上发生点差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任何工作都会出错,当然它绝对不应该出错,而且是代表政府出的报告,是作为执法依据的。

《南风窗》:工商局作为一个政府职能部门,怎么可以出错呢?你是监管者啊,这样一来,叫大家怎么对你有信心?

陈君石:起码他有一点没有做到,就是复查。这个是有规定的。曝光以前,应该复查,这个环节是必须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第一次检测就是对的。这个事件,先 不管他技术水平怎么样,就是工作程序就没有对头,这个责任是逃不了的。就是工商局的责任。(没了下文)当然了,应该有所交待,咱们都讲透明度。

《南风窗》:“五常香米”最近也是闹得人心惶惶,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产量,厂家往普通米里掺香精,以次充好。

陈君石:假如真的是加了香精,那这是个弄虚作假的问题,不等于食品安全问题。香精是可以食用的。我不赞成把假冒伪劣的食品和不安全的食品划等号,我承认 假冒伪劣食品中有一部分确实是不安全的食品,但绝大部分假冒伪劣食品不构成安全问题。假鸡蛋,吃了没问题。五常的香米,也是。

假冒伪劣不等于不安全食品,我这个观点到目前为止是失败的。没有一个政府官员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打假是食品安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所以农业部去打假,卫生部去打,司长要去打假,部长也要去打假。

《南风窗》:就是说我们在用对付食品安全问题的精力和投入去对付假冒伪劣食品,杀鸡用了牛刀?

陈君石:假冒伪劣跟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和对待,完全不是一回事儿。你划等号以后,一是无形中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数量,本来没有这么多问题,你假的也算进来,问题就多了。第二,处理打假是谁的责任?处 理食品安全又是谁的责任?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充其量工商部门应该介入,农业部、卫生部有他们的职能,应该集中力量去管好职能范围内的 食品安全问题,我觉得卫生部去打假就是不务正业。

妥协出标准

《南风窗》:食品安全标准现在清理整合进展怎么样?

陈君石:我们有横向的标准,比如污染物的标准,添加剂的标准,农、兽药残留的标准等,纵向的有乳和乳制品的标准,肉和肉制品的标准等,多得不得了,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部按《食品安全法》完成清理,出台新标准。

现在第一个乳和乳制品标准已出台了,第一套66个标准公布了。多么艰苦啊,从2008年末就开始了,国务院直接指令的,乳和乳制品的标准一定要先清理整 顿。讨论了一年多,开了不知道几十次的会。我要说60次可能还少了,仅仅是专家会。还有不同层次的会,因为不是一家说了算,我们很复杂,是分段管理。

现在出一个标准就难得不得了。标准是一个妥协的产物,一定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观点,到最后只能有一个标准,怎么不妥协呢?不妥协就出不来标准了。妥协就是折中,你让一步我也让一步。

《南风窗》:打架怕是难免的。

陈君石:讨论必然打架。今年年初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就打破了原来的食品卫生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全打乱了,这么一个多部门组成的审 评委,下面分了十几个专门委员会,一类标准由一个分委员会来评审。这个机构已经成立,而且开始运作。除了乳和乳制品66个标准,今年年底以前还有几个要出 台,大概都是横向的标准,就是适用于各类食品的,食品添加剂、农药、兽药残留、污染物等,横向标准打架可能性会少一些,影响面又大,就把它放在前面了。本 来计划是在两年之内把所有标准都清理整顿完毕,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太冒进了,做不到。

总而言之,我的意思是说这不是一个很快的事情。现在叫做食 品安全标准,也就是与食品安全无关的质量指标应该不纳入,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容易。我是管质量的,我愿意放弃么?这次媒体最为关注的乳和乳制品标准,生乳蛋 白质含量从2.95%倒退到2.8%,这个指标跟安全性没多大关系。有什么必要制定生鲜奶的蛋白质标准?我作为企业,愿意收购什么样的就收购什么样的,让 企业决定不好么?收购来2.8%的和3%的做出来的奶粉都一样,只是价格和成本不一样,从安全角度来讲没区别。可是,管生鲜奶的部门就坚持要设这个标准。最后就妥协了。

还有脂肪,干嘛要定乳的脂肪标准?现在很多人愿意吃脱脂奶了。但是这次我们的标准中就规定了。《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的是安全标准,但跟安全无关的质量指标,原来是存在的,现在要把它拿掉,你说难不难?

《南风窗》:您参加会议,有提什么建议?

陈君石:我去听听,也讲了几句话,结果遭到某些专家的攻击。我就是说,这个蛋白质、脂肪标准不是安全指标。那可不得了,这些专家搞了多少年的乳制品,就说你可不要把我们这个乳制品行业给毁了。我有这么大能量么?这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只不过别人讲得比较含蓄。

监管部门思想不端正

《南风窗》:您怎么评价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陈君石:中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表现在监督员之多,监督频率之高,抽检样品之多,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现在看重终端产品抽查,这是最落后的监管模 式。到这个时候了你来管他,没用了。食品安全监管,开始全世界都是做终端监管,后来发现不解决问题,还得从过程抓起,先进国家现在主要都是过程监督,监督 企业的生产过程。

《南风窗》:过程监管在中国行不行得通?

陈君石:难度很大。我们有50多万中小企业啊,放到美国也没办法过程监 督。那么多的企业,大的本来不太需要监督;小的,也监督不过来。这要一步一步来。首先要思想端正,现在监管部门思想上并不端正。你看QS这个标准,本来是 “质量安全”,摇身一变,变成中文说是“生产许可”。生产许可就是一个过程许可,我许可你生产,是监督生产过程,不保证你产品合格。可是现在QS贴在了每 一个产品的包装上,这不是一个笑话么?

本来应该放弃国家担保企业产品的质量。政府干嘛要保证你这个产品质量啊?但在终端产品包装上还贴上了,变成政府对你每个产品都负责任,政府都许可?但这是政府规定,必须贴上,不贴就不许卖。所以说这是矛盾。

历史上,QS和免检是一个性质,都是国家来担保。这本来是企业的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食品安全法》写得非常清楚,政府干嘛去包?本来过程监督是响当当的事情,政府发个证书就完了,如果出了不合格的产品,我就狠狠地罚你。

生产许可证仅仅是第一步,然后要有生产的规范,监督员进厂检查,要看他遵不遵守规范,而不仅仅是抽样检查。但是,企业按不按规范,我怎么知道,我就看你 的生产记录,我突然来了,你不可能重新编一个记录吧?国外就是这样的。所以这个过程监督比抽样检查要先进得多,更科学,也更省劳动力。

过程监督最大的阻碍,还是认识问题,我们已习惯于终端产品抽检为主,如果真的减少终端产品抽检,很多实验室就没有活干了。

下载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陈君石解读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常见误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精选5篇]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对策作者:摘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我国涉及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消费者的生存权和健康消费权受到极大危害,食品安全已成为民众普遍关心的社会问......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摘要:由于越来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民众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重视。而本文将根据国内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美国发达的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对比,并且......

    我国常见癌症现状与趋势

    • 我国常见癌症现状与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世界有 1000 万人患上癌症,而死于癌症人数约 6 万, 占全球死死人数的 12%。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 180 万,死......

    课堂教学素材解读的常见误区及其对策论文

    [摘 要] 对课堂教学素材的合理解读是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实施效率的重要渠道。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素材解读出现诸如表面化、成人化、无学科本意的情景化等误区。从课......

    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常见误区

    我国企业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常见误区企业并购,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产权,并以控制其他企业、增强自身经济实力为目的的经济行为,是......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和现状 3.1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历史沿革 3.1.1 标准化法及其配套法规 我国目前关于标准化的立法依据主要源自于1989年的《标准化法》与1990......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