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
2011年7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创新管理的意见》。该文件的内容是将2月19日、20日胡锦涛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和会议内容综合起来的一个政策性文件。文件的核心内容就是四句话: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的正式文件。因为没有对外公布,这份文件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二、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 1 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
五、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第二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总结、规划、意见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农村建设
——社会管理创新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规划
当前,随着我镇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农村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配合区政法委、综治办做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和谐共和建设的工作,按照区政法委、综治办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在我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以来,提升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效能、效率,推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现将我镇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开展以来总结如下: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把我镇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夯实基层基础。坚持重心下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个村和社区,在组织领导、工作队伍、制度规范、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完善保障,确保工作有人抓,各项要求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
3、严格工作考核。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全镇考核重要内容,细化考核项目、标准和方法步骤,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工作不断深入。
4、加强舆论宣传。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广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作进展和成效,动员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农村和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农村及社区组织建设。围绕农村及社区党支部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农村干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农村及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农村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农村和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农村及社区管理基础。
3、推进农村和社区服务管理和社会面管控工作。重点抓好技防建设的落实,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两期投资三十万元,在镇政府大院内外及中和、兄弟两村的各个进出路口共安装48个摄像头,现已投入使用,为镇政府所在地的社会面管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镇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全镇刑释解教人员、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三)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村及社区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村、场所和部位,把学校及周边地区安全作为排查整治的重点,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打防管控结合、警防民防技防结合、全方位立体化棋格型的动态治安防控体系。
(四)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综治员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2、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大课题,其过程就是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中心目的就是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目的就是减少和化解社会各类矛盾,使全社会民族团结,干群融洽,民众安心,社会祥和,共同发展。为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我镇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结合2011年上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经验和不足,特制定我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完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方式,着力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深化“和谐共和”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我镇2011年下半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目标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拓宽社会管理思路,着力创新和完善基层村组织建设、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和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等方面工作,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使我镇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探索“一岗多能、一专多用”的运行模式,健全全镇各村治保员、调解员、综治宣传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消防协管员、维稳和反邪教
工作信息员、计划生育服务员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协调、分线指导、部门主管、定绩考核”的原则开展各村及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二)深化综治工作中心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等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健全完善“协作配合、精干高效、便民利民”为特色的“一站式”、“一条龙”的综治工作中心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农村及社区和谐稳定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提升村居及社区和在建项目的社会管理能力,使其在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维护稳定、矛盾化解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继续推行综治网格化社会管理。
按照“管理层级划分到位、综治责任明确到位、服务措施落实到位、群众诉求解决到位”的工作思路,合理划分网格、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生产、特殊群体管理和信访维稳等四大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
(四)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录入制度。
构建农村综治工作信息采集系统,合理设置内容项目,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实行分级管理,逐步实现电子台帐和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农村综治工作的效能。
(五)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坚持以综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所、派出所、信访办、法庭在社会矛盾调处中的基础作用,着力构建综治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化解“四位一体”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
(六)建立“五扶一促”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体系。
加大对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帮助力度,强化对痴、呆、傻、精神疾患人员的管控工作,摸清全镇痴、呆、傻、精神病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并给予更大的关爱和帮助。注重对心理疏导和治疗,人性化建立健全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以“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转变”为内容的“五扶一促”帮教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
有效解决因流动人口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管理,加快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行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组织管理,统一提供服务,准确登记流动人口的各类信息,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分类管理模式,认真实施流动人口服务政策。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
第四篇:杭州市上城区委社会管理创新意见
中共杭州市上城区委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1年3月18日)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政法综治工作会议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社会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现就推进我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充分激发社会活力,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为深化“平安上城”建设,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谋划,协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区实际,正确把握形势任务,认真谋划社会管理创新,使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相得益彰。
(二)坚持服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全局的重要内容,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努力实现由“治理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四)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五)坚持立足实际、改革创新。从我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先发优势,积极挖掘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同时,积极借鉴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改革创新贯穿在整个社会管理过程之中,为推进“平安上城”、“和谐上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六)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 把握规律,大胆探索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健全长效机制,真正做到思路务实、措施切实、工作扎实、绩效落实,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三、总体目标
坚持以建立与开放、动态、信息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以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以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关键,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现社会管理向网格化、信息化、常态化、科学化、制度化转变,进一步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思想基础、基层基础、法治基础,全面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整体效能和水平,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做好总结、提炼工作,初步形成可学、可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力争到2012年底,初步形成较为完善配套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期望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
四、工作任务
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制、体制、机制、能力建设。着重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臵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尽可能减少社会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果断处臵社会冲突 与社会对抗,努力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一)完善社会管理组织体系
着眼于解决社会管理“谁来管”的问题,坚持把社区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平台,按照管理单元最小化、管理服务最优化的原则,积极推行网格化的长效管理模式,实现基层党政组织、政法综治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全覆盖,推动社会管理工作从事后被动应急到事前主动防范、从运动式治标管理到常态化治本管理的转变。
1、建立网格模式,实现基层管理服务全覆盖。依据社区所辖范围、居住人口、治安状况、工作难易、任务轻重、基础好坏等情况,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形成覆盖全区、条块结合的区、街道、社区、网格四级工作网络,确保把社会管理服务职能覆盖到社区、延伸至千家万户。把各种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纳入属地管理和网格化管理范畴,不断扩大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覆盖面。
2、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基层管理服务新体系。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综治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公安、司法、劳动、民政、行政执法、民宗、统战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等各级综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完善治保、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归正人员帮教、社区矫正、禁毒等力量的协作制度,落 实相应工作人员。积极探索综治工作力量向末端延伸,完善“网格化管理”载体,健全综治协管员、安全管理员、楼道长等队伍,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网络。
3、落实工作职责,推进基层管理服务精细化。充分发挥社区民警、综治协管员、楼道长等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其联系群众、掌握民情、改善民生、解决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平台,全面了解、动态掌握辖区居民家庭、出租房屋、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的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走访交流、信息采集、协调处理、便捷服务等工作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直接、更加高效的服务,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4、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管理服务上水平。大力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服务管理的作用。着力抓好协警、综治协管员等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其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其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努力使群众自治组织和群防群治队伍成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力量。深入推进“平安上城”志愿者行动,加强组织、管理和引导,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以相应的知识技能协助、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保安公司、中 介服务机构等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二)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5、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重大社会决策、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企业改制、工程建设、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事项,由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因决策失误或实施不当引发不稳定问题。
6、健全社情民意调查机制。不断完善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公示制度、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等,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机制,确保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社会决策出台前或者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前,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认真落实“四问四权”,通过“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扩大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正确处理群众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好有不同意见群众的工作,做到依法办事。
7、建立风险评估监督机制。加强对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监督指导,经常性地对社会稳定形势进行研判分析,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倒查机制,对于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或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作决策、上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 大信访问题的,分别由维稳、信访部门牵头,会同政法、综治、纪检、组织部门,严格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8、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进一步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夯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突出矛盾解决的工作基础,形成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加强信访工作,完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评查、责任追究制度和案件终结制度。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通过完善居民自治章程、居务公开、分片包户等居民自治制度,加强社区居委会直选、社区决策民投试点、居务管理的民主监督等措施,使社区成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推动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培育人文精神、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重要阵地。深入开展“法制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广大群众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依法维护权益,依法表达诉求,不断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9、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维稳、信访、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健全定期排查、归口调处、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有解决时限”。对重 大问题要实行领导包案、挂牌督办、跟踪解决,坚决防止矛盾堆积、激化。区直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化解本行业、本系统矛盾和问题的主体责任,及时研究分析并拿出处理意见。
10、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专业调解“五调导和”机制。积极推行政法、综治、维稳、信访部门综合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联合调解形式,努力形成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工作合力。不断完善“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等制度机制,提高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和事佬”协会、物业管理纠纷调委会等群众组织第一时间发现并化解民间矛盾的作用,推广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探索整合力量资源、吸收第三方参与调处、依靠行业自律等形式和方法,有效解决劳资纠纷、医患纠纷、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涉校纠纷等突出矛盾和纠纷。推进矛盾纠纷“以奖代补”、“以案定补”、“考核定补”等做法,运用教育、疏导、协商等方式解决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11、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和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面、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社区“E家人”网络实现全区社区信息资源共享,完成70%以上社区达到和谐社区的目标。通过加强“邻里值班室”、“党员会客厅”、“晴雨工作室”等居 民事务协调自治阵地和平台建设,健全居民自治组织体系,拓展群众参与公共管理、公共决策、公共服务的渠道,引导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发展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公共体育事业,加强服务与管理,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12、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在全区开展个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引导各类人员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我和谐能力。建立健全个人心理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开展个人心理调节疏导工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机制。
13、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快公共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基层公共安全监管网络,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企业安全监管方式和安全生产重点难点监管模式。
14、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探索食品药品安全源头追溯机制,加强食品准入和源头管理,探索建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食品药品管理制度机制保障。
15、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围绕推进“生态上城”建设深化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污染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依托市生态文明示范城区试点建设,深化环保“联街结社”机制,抓好饮用水保护、噪声综合整治、街道生态化改造、屋顶绿化、截污纳管等工作,着力打造精致空间。
(五)创新“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体系
16、创新和完善对“两新组织”的服务。积极发挥已有的社会复合主体、社会自治组织等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培育新的社会组织,并发挥其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完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中的党团和工会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劳动者的人文关怀,扎实推进“综治进民企”、“综治进民非”工作,根据“两新组织”特点,探索引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网络和机制,促进“两新组织”内部的和谐稳定。
17、加强和改善对“两新组织”的管理。积极探索对“两新组织”实行分类管理的有效办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对“两新组织”的登记管理和日常监督。建立健全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把“两新组织”纳入到统战工作的范围,利用统战工作优势,引导“两新组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要严格准入、加强监管,深化对非法组织的专项调查整治工作,消除非法组织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的消极因素。
(六)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体系
18、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积极做好居民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的“二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社区“e家人”系统、社区网、数字电视“社区是我家”频道、96345 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建立覆盖所有社区的服务网络,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公共服务。努力构建覆盖全区的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效整合视频、文字、图像、数据信息,为基层加强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整合、报送、分析统计提供实用的技术手段。
19、推进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创新。按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其消极影响”的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对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网络的实时动态管控,构建网上网下相结合的防控体系,逐步建立起对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的预警、引导、应急处理机制。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强化网络监测、预警、侦查、控制、处臵工作。不断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确保其积极、有序、安全发展。
(七)建立健全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体系
20、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体系,加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深化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工作模式。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建立流动人口“互助服务站”,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自我服务、自主管理新模式,推动杭籍人口与非杭籍人口的交流、融合。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就业、居住、就 医、子女就学等问题。依法规范境外来杭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构建覆盖境外来杭人员入境、居留、就业、就学、出境全过程信息动态管控体系,及时清理、遣返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的境外人员。
21、创新特殊人群帮教管理机制。由区综治办牵头,建立特殊群体管理工作机构,实行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社区联动,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等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服务和救助工作。对管辖区域内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等高危人群进行建档立卡,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帮教机制,落实安臵政策,加强日常管理,尽量解决其就学、职业培训问题。不断推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加强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失足青少年教育挽救工作。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防止脱管、漏管。
22、加强高危人群管控。对有社会危害行为、依照有关规定经专门机构鉴定的特殊人群,由卫生、民政、公安部门牵头,社区、家庭配合,落实治疗、管控措施。对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由公安、司法行政、卫生部门牵头,加强治疗和教育改造,防止其危害社会。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戒毒、帮教,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对有现实危害性和暴力恐怖倾向的高危人群,建立常态化的管控机制,严格落实管控责任。
(八)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3、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机制。深入细致地开展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掌握影响社会治安形势的 问题和隐患,认真汇总梳理和登记造册,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建立健全社会治安常态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单位、人员和时限,实施有效整改。
24、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平安上城”110社会联动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地处臵各类急、难、险、灾事件的110报警求助,建立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的110社会联动机制,打造出高水准的具有上城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品牌项目。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不断充实专职巡防队伍,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25、不断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手段的科技化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手段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动态监控系统在居民小区的覆盖,鼓励基层单位落实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深化“数字巡防”工作模式,运用社区巡防、街面巡逻、卡点值守、单位安防、视频监控防控网络,建立以落实法人责任为核心的契约式行业场所管控机制,努力构建动态型、联动型、高效型治安防控模式。
(九)建立和完善社会应急处置体系
26、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不断细化完善工作预案和应急处臵措施,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信息传递、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责任明确的应急处臵机制,提高现场指挥、部门联动、灵机决断、依法处臵、协同作战的 能力和水平,确保在紧急状态下联络渠道畅通、调运力量及时、现场指挥有力,确保对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臵得好,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7、加强风险防范能力建设。依法落实风险和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上城报》、“上城网”、“e学网”等各种媒体及社区教育渠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特别是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臵能力,提高全区防灾救灾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五、工作步骤
(一)研究部署阶段(2011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各街道、各部门学习实施意见,并于2011年4月30日前将本单位实施方案报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贯彻落实阶段(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10月31日)。各街道、各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
(三)总结检查阶段(201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街道、各部门总结工作情况,撰写总结报告,提出下阶段工作计划安排,并报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后)。全面总结推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并树立一批工作典型和示范点,转化成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成立杭州市上城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任第一副组长,区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部门、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委政法委。各重点工作项目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责任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各街道也要建立领导小组,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牵头领导和牵头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提供支持,细化分解项目任务,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个人,定期研究项目推进工作,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确保责任明确、部门联动、合力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方案制定、综合协调、督查考核等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和街道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及时研究解决各种难题,确保工作如期完成。
(三)加强创新,完善机制。积极研究和建立项目管理责任、联合协调推进、考核评价激励等制度,完善矛盾纠纷、疑难问题联动解决工作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创新长效机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上城网”、《上城报》等媒体和宣传阵地 的作用,营造全民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创先争优”机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提高实效。
(四)强化督查,落实保障。完善考核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把区、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保障。切实加强督查工作,定期通报项目进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经常性组织召开项目推进情况汇报会,及时掌握全区面上工作进展情况,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并把工作经验转化成制度成果,促使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为推动上城“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杭州市上城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2:杭州市上城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
要求:3月27日晚上8点之前提交一、二题回,第三题的提纲,过时不侯。只收纸质手写文档,拍成照片或者是扫描传给我,或者传到邮箱sigasue@163.com
材料1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格局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阶层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人口结构和家庭结构等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我国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多种挑战
为应对在社会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中央提出要(对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目的)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社会管理中与时俱进(如何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有哪些),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有哪些),研究运用社会管理新观念(什么新观念),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哪些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现在变成什么了),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目的)。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对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影响。目的,意义)
近来年,各地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在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让人民群众看到了政府管理创新带来的巨大变化,享受到了政府管理创新带来的众多实惠。(影响。目的,意义)材料2
“如今,社区便民服务站真方便,原来办个残疾证要跑很多趟,去很多地方,经过多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现在只需到家门口的社区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回家等着领取证件了。”离开莲湖区红光社区便民服务站,残疾人马师傅满脸喜悦。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莲湖区建立以区政务中心为主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社区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的“15分钟政务服务圈”,一般事项出门不到15分钟就能办理。审批程序过多 矛盾点
利用现有社会管理机构,简化审批程序,形成便民服务圈
依托“15分钟政务服务圈”,莲湖区再造审批服务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目的、意义、影响大大地提升了政府效能、优化了行政审批服务。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能向一个内设机构集中,成立集中行使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能的政务服务科,整建制进驻政务中心,集中为群众和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各职能部门承担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的窗口工作人员全面进驻政务中心,并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中心窗口授权。
对策: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
特点(优点):统一管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方便,省时)
特点(优点):统一管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放百年,省时)
目前,莲湖区有审批权的13个部门行政审批科室由原来的21个减少到13个,53个事项的审批环节由282个减少到177个,办结时限从原来的20个工作日压缩到5个工作日,70%的受理事项做到了即办即走。全区三级政务服务网络近两年累计受理事项21万余项,承诺时限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超过99%。节约了资源,群众满意度增加
材料3
“城管来了!”北京市万寿路附近,几个正在路边卖大白菜的菜农开车就逃。“别跑,不扣车。”城管执法人员忙上前递上一张“导卖卡”,卡上写着:为了不影响市容环境和交通,方便居民购买白菜,城管部门已与六建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请您到社区定点销售。随后,3名菜农被引导进入六建社区内。这是海淀城管大队针对大白菜销售旺季,推出的管理新措施。该举措凸显出由“堵”到“疏”的管理理念的转变,兼顾菜农的利益,满足了市民的生活。
矛盾点在于:市容市貌、交通环境与菜农利益和市民生活便利性之间的矛盾
对策:“导卖卡”。温馨提示
监管部门由“堵”到“疏”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来自四川的彭大姐在北京大红门附近卖煎饼果子已有十三个年头,她发现,最近几个月,城管人员的态度转变了很多,不像以前那样一上来就没收。当得知这里现在不允许乱摆卖后,她主动收摊前往城管指定的社区销售点,积极配合城管工作。不少小贩都反映,他们本不愿与城管人员发生对抗,只是为了保住那些维持生计所必需的经营用具,才不得已与城管发生冲突。现在,城管不再采取没收、罚款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还特意为他们安排了社区定点销售点,他们从情感上也更愿意服从城管人员的管理了。对策:社区定点销售点
相对于北京城管执法的转变,地处中部的武汉在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中则积极探索“大城管”体制:在不改变城管局原有编制的情况下,将全市主要政府部门、各区及有关单位的47名负责人纳入城管委,加强责任单位之间的协调,以杜绝城市管理中各部门权责不清、相互踢皮球的现象。“这就杜绝了各职能部门‘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的局面,责任单位必须要负责解决问题,否则主要领导将被问责。”武汉市城管委某成员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说。
对策:大城管体制。将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纳入城市管理体制
为确保城市管理变革的效果,武汉市政府聘请社会调查机构每周对全市13个城区、3个开发区管委会、257条主次干道、133个街道(乡镇)的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进行暗访、测评,出具“成绩单”,每月进行排序,并在媒体上通报。这种考评结果,既是政府“奖优罚劣”的依据,也是对全市城市管理投入的依据。“奖优罚劣”政策和资金投入倾斜措施,成为武汉实施城管体制变革的重要推手。从2010年开始,青山区因多次排名第一,获得了1000万元的奖励用于城管投入,而几个因环境不达标、排名靠后的城区,分别被罚200万元。“可以说,严格的追责机制,让城管工作不仅涉及‘面子’、‘票子’,还关乎主要领导的‘位子’。”武汉市城管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评价“城管革命”带来的效力。
聘请社会调查机构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暗访测评是“奖优罚劣”政策和资金投入倾斜措施的依据
“地面干净了,白天看不到洒水车了,堵车也有一些缓解。”武汉市民叶先生说。从城市面貌来看,“城管革命”效果比较明显,这说明只要肯管、认真管,城市可以更美。
整合现有社会管理资源,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能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
材料4
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D市是全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最多的城市之一。为破解(矛盾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难题,近年来,D市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强化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共建共享,为外来人口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确保社会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2007年,D市率先成立了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D市市委书记介绍说:“(原因)外来人口对D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善待外来人口,理解外来人口。”
D市目前各个镇都有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下属机构,(作用)帮助新居民在D市生活和发展。同时,新居民在D市可以参政议政。D市目前600万人有医保,其中大部分是新居民,其社会保障与本地人一致,D市的中小学中,外来人口子女多于本地人口子女。D市各镇街、村(社区)有32个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和621个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局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村(社区)抓落实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格局。
1、参政议政的待遇与本地人一样
2、社会保障与本地人一致
3、受教育条件与本地人一致
形成一个全新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格局
D市还以落实经费保障为重点,制定市、镇、村三级经费保障制度,将外来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杜绝因运作经费不足而导致的乱收费、乱执法等问题。经费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专款专用,足额拨款,防止乱收费、乱执法
从2008年起,D市投资近10亿元大力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投资(补贴)为主”的模式,兴建、收购和改造一批廉租房供新居民居住,目前已在8个中心镇推行试点。2011年投入了10.5亿元,并在全市用地指标中单独列出630亩土地用于公租房建设,以解决新居民住房需求。目,前新居民随迁子女在D市接受免费义务教育52.9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1.41%。去年,在D市公办中小学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居民子女为12.6万人,占公办学校学生总数的40.84%。安居工程。政府投入巨资,实施安居工程,保障新居民居住。为新居民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D市在将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的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建立了(与时俱进的方法)信息化的企业工资监控制度、欠薪预警报告制度和工资垫付制度。2007年以来,共承办涉及新居民的法律援助案件12044宗,代写法律文书1396份。2010年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1万家次,涉及新居民337.1万人次,处理群众举报专查案件1273件,责令相关企业为近2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2588万元,督促企业与21.8万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有违法行为的企业发出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2620份,行政处罚168家。
“优秀新居民”评选、“积分制”入户等关爱服务深得民心,2010年就有逾万人取得入户资格。首届优秀新居民彭老师说:“我来D市有12年了,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新居民的关心、爱护。”新居民关爱服务。“优秀新居民”评选、“积分制”入户
材料5
清晨,7点刚出头,李大妈收拾妥当,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小孙子,转身出了门。自从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开始“网格化服务管理”后,她就成了南里社区第三网格的“格长”。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把全区205个社区划分为589个“社会管理网络”,精细到每个角落,为百姓服务,将问题在“第一时间”收集、处理,每个网格都有一个格长全权负责。
网格化服务管理:细化管理区域,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收集,有专人负责。专人很了解社区情况
7点30分,李大妈到了社区办公室。不一会儿,网格助理员小宗,还有支部委员老越、魏大姐等几个人也到了。“走吧!”李大妈招呼着,几个人就拿起了工具——竹夹子和垃圾袋,出门开始工作。烟头、废纸、塑料袋„„路上垃圾不少,他们弯下腰捡起来,黏在地上的,就用手去抠,“清洁工还没上班,咱先干,街坊们出来也有个好环境。”美化城市
走过7幢楼,还有超市、银行等商业点,一路捡下来,700米的一条路,李大妈走了1500多步,弯腰数十次,转一圈用了大半个小时,垃圾收拾干净了,衣服上也透出了汗渍。回到办公室,她顾不上喝口水,又开始给网格支部的党员、20个楼门组长、19个居民组长一一打电话布置任务,把收集上来的信息上报街道„„上班两个小时了,没一分钟空闲。一个电话打来,李大妈又出了门。整合社区信息
中午11点,李大妈出现在社区的老年餐厅,为十余位订饭的老人分发午饭。分发完,她又打包了一份给90多岁的张奶奶送去。
12点多,终于可以坐下来,囫囵吞枣地吃完饭,歇了会儿,她又上街了。“咱这儿来往人多,清洁不好保持。”
下午,李大妈敲开了网格监督员老周家的门。老周说:“李格长,上次和你说的问题,全办妥了。”信报箱破损、电表箱的门关不上„„网格监督员们发现问题,告诉格长,然后格长再通知相关部门解决,网格里的事,网格里就解决。主动服务
夜色朦胧,时针指向了晚8点,李大妈下班了。“回家,抱孙子去!”李大妈说。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晚上时常还会有居民找她解决问题。24小时全天候为人民服务
材料6
在湛江市霞山区,一个个社会工作站在街头悄然出现,这些就是霞山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的“据点”。霞山区从2011年7月开始推行这项改革,将整个区10个街道的38个社区划分为86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多名管理人员。这被称为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模式 细化管理区域,并配备多名管理人员 符先生家住霞山区妇幼保健院附近,旁边的一条小路长年污水横流,坑坑洼洼。网格巡查人员发现此路段的情况后向网格长汇报,网格长立即给城建局等单位打电话要求处理,两天之后,阻塞的水管修通了,路面也重新铺设,新修的水泥路面平整干净,符先生也表示满意。网格巡查人员主动服务,解决城市管理问题。
作为湛江主城区的霞山区,(矛盾)人口构成复杂、治安压力大,社会管理的压力可见一斑。“乱摆卖屡禁不止”、“邻里发生纠纷谁来调解”„„这些让老百姓发牢骚的问题,恰恰是城市社会管理中的“顽疾”。霞山推出的(措施)“网格化管理”,就是要(原因)细化社会管理服务,力求攻克这些“顽疾”。
事实上,推行网格化管理,就是(网格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要彻底克服过去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弱点,像“玩魔方”一般,将资源腾挪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管理体系。“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虽然以前的城市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已经有街道、社区居委会这样的机构,但一些社区的规模对精细化的社会管理来说仍然太大,如霞山区有的社区居民有两三万人,居委会很难照顾得过来,现在分成四五千人左右的网格更便于管理。
网格化管理的目的:细化管理单元,改写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便于管理,克服权责不明,下放行政事权,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系。
网格化不仅是管理区域的细分,更重要的是一种服务观念的变革,形象地说,就是从以前坐等群众上门的“营业厅”式服务转为主动出击“宅急送”式服务。被分配到各个网格的街道、社区干部由以前的朝九晚五变为轮班,全天候服务,由以前的主要坐办公室改为定时在网格内巡视,随时解决问题。(全天候服务,随时解决问题)负责指导的区领导每周也有固定的时间到自己挂点的网格内检查。(领导了解民情)为了让网格的工作更有效率,霞山区几乎把一切能动用的行政资源都注入网格,网格工作人员包括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片区民警、协管员(保安)、社会管理监督宣传员(志愿者)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保证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迅速找到相应的负责人员来处理。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守株待兔式的营业厅”式服务转为主动出击“宅急送”式服务 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及时解决群众问题
和湛江市霞山区一样,汕头市金平区也在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金平区石砲台街道滨海社区有一个网格居民互动QQ群,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小灵通”。2011年3月,社区滨海花园的一个精神病人幼想邻居要报复他,便每日拎着啤酒瓶砸居民家的门。居民们深受其扰,于是通过QQ群,找到了社区网格信息员反映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最终将病人送院治疗。社区网格信息员通过网络和通讯手段,倾听群众的声音,积极为民众排忧解难。
即时通讯手段,密切联系群众,及时解决群众的问题积极为民众排忧解难,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 汕头市网格化管理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走进海安街道,浏览街道投资5万元建立起来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轻点这个系统的3D电子地图,社区每个单位、每栋楼、每户户主及其家庭成员的计生、就业、医保等信息一目了然,便于社区网格负责人更好地管理、服务社区居民。此外,系统平台上还添加了“社区机构设置、办事程序、社区志愿者”等模块,具体办事程序及相关部门信息居民都可以轻松查询得到,实现了政务公开。
材料7
2012年5月29日,武汉市第一技术学校的胡老师从武汉市市长手中接过“参事”聘书。当天,胡老师等三名市民通过公选成为政府参事,聘期三年,他们被媒体称之为“布衣参事”。群众可以参政议政,城市管理观念的转变
为了更多地吸纳民智,4月16日,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发布了《从普通市民中选聘参事的公告》,选聘对象为“对武汉经济、历史文化有研究且热爱武汉的普通市民”。
政府参事室打破年龄、资历、选拔方式的限制,发起了这场公选民间参事活动。选聘制度的设计者、参事室向主任说:“之前,从没人做过这种改革。”一些参事和参选人认为,这是“武汉市权力向民间倾斜的举动”。
政府参事室介绍,今后将充分发挥“布衣参事”的特殊作用,以超脱的身份、独特的视角和“直通车”的优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参事开展“民主监督”为切入点,问政、问绩、问需,提高社会管理的公众参与度。体察民情
就在胡老师成为“布衣参事”的几个月前,上海高级工程师黄先生结合自身积累和人脉资源,通过“网上信访”建议上海率先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垃圾。他的建议被收录进摘报并送达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又被批转给环保部门。随后,相关部门表态:支持技术创新,若实际可行,将在行业准入和政策引导方面予以推动。事情进展超出了黄先生的想象。2012年6月,美国“等离子体”技术专家受上海市固废处置中心邀请,来沪详细介绍该项技术在垃圾处理上的应用,并洽谈合作可能性。民众参政议政受重视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智囊团”,2011年12月,上海市信访办挂牌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截至2012年年底,已收到近万条意见建议,其中有120余条得到市领导批示并交由承办单位研究处理。
主动听取民情,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要。
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后,上海市政府对像黄先生这样的民间“智囊”,将会定期进行表彰和奖励。上海将出台该市首个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和表彰奖励办法,针对人民意见建议的收集汇总、转送办理、信息反馈、表彰奖励等,制定具体细则,为“从善如流”进一步提供制度保障。
作用:为收集汇总民意并及时处理提供制度保障。
浙江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冯所长认为,征集人民建议畅通了民意诉求渠道,是全面了解民性、广泛集中民智的重要机制,也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有益探索。(目的)材料8
人们外出购物,多少都会有与商家闹不愉快的经历,而在沈阳皇城街道中街商业街购物的消费者如果跟商家起了争执,却可以体验到全面和多方位的调解服务。
“设立在中街商业街的矛盾纠纷调解站,汇总了来自街道综治、司法、派出所、商业街管理办公室、信访、律师事务所的服务,由街道综治委实行全局式管理。”沈阳皇城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张书记介绍说。
在商场内一旦发生任何矛盾争执,不论双方身份和争执理由,楼层经理都会迅速赶到,立即开始现场调解。一时解决不了问题,当事人就会被带往最近的矛盾纠纷调解点进行调解。这样的调解点在商业街上共有7个。
“每个企业调解点都配备了一句调解员,一名民警,一名律师,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进行咨询。”张书记说:“民警来自皇城中街附近的两个派出所,律师则来自两家为皇城街道办事处提供法律顾问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此外,本地工商所也会为纠纷调解提供咨询支持。”
“不少顾客都非常需要法律方面的协助,这种时候我就会询问他们是否需要视频连线。这个方法非常好用。”矛盾纠纷调解站的接待员小秦说。她回忆矛盾纠纷调解站设立之前,单在一家百货每月就会有两三次激烈的争执,顾客与商家之间、商家与商家之间的普通纠纷,平均一个月有十六起。
过去身为商场客服员的小秦,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息事宁人,让争吵结束。但自行矛盾纠纷调解站挂牌成立,她就多了一个调解员的新身份,开始逐渐感觉到工作性质的不同。
“现在我们要求回访,要了解顾客从这里走出去以后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解决得怎样。”小秦说,“所以现在我们最关心的是顾客的利益。顾客到了这里,我们都追求第一时间解决他们的问题,时间拖得越久,顾客的信任度越低。”
在工作方法上也变得更为精细,当事人对事件的陈述都需要分别听取和进行笔录,解决问题时要让顾客填单,事后还必须逐案回访、统计结果。小秦说,在调解点成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各类纠纷减少了20%。
表面上看,调解工作站只是使商家和顾客受益,但在街道综治委看来,它的更大作用在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管理。
成立社会管理民间组织,使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提高群众信任度,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管理。
材料9
社会组织又称民间组织,是为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
二、作答要求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4,概括D市在强化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中的具体做法。(本题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篇幅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5和材料6,分析提炼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本题30分)
要求:准确恰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请结合全部材料,以“管理与服务”为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本题50分)
要求:1.文章主题应与所给材料相关,思想性强;
2.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准确、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