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供水事业安全健康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供水事业安全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对于我供水单位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安全性、服务性、公益性。其中安全性最为重要,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安全性主要包括工艺运行管理、水质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六个方面,现根据本人对安全性的认识和所掌握的业务知识,分别从工艺运行管理、水质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六个方面。
一、工艺运行管理,工艺运行管理安全是供水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是安全供水的第一关,城市自来水厂应执行《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制定各工艺段运行管理技术规程,建立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工艺运行管理主要包括工艺运行、工艺安全管理、供水系统调度、用户服务及投诉的管理四个方面,工艺运行是最总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取水口、泵房(泵站)、净水处理工艺运行、原水输水管线(渠道)、输配水管线、变配电系统运行、自动化及仪器仪表管理、运行记录管理、用水计量管理。
二、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安全供水的最重要环节,是保障人们能饮用洁净、安全、合格的水源地重要保证。水质管理主要包括水质要求、水质管理、水质检测、水质在线监测应符合规定四个方面。水质要求主要为供水企业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城市供水水质应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选用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的要求;选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水源水质应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要求。水质管理应严格遵守《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的规定,建立水质检测机构,配备与供水规模和水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水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及国家有关标准检验法的规定,水源水、净化构筑物出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日检验项目必须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规定的要求。水质在线监测应符合有关规定
三、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企业自身运行安全的保障,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设置专门机构或配备专业人员负责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管理、设备完好率两个方面,确保全部设备完好率≥ 92%。
四、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以上三个方面运行的基础和保障,是供水企业安全的生命。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一般性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两方面。其中安全管理包括:
1、必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机构;
2、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培训上岗,责任落实;
3、安全设施应齐全,安全标志设置规范;
4、取水口、调蓄池、加氯设施、变配电设施等应采取妥善的安全防护措施;
5、各岗位应建立安全操作规程;操作工应持证上岗,禁止违规操作;
6、各水厂、泵站应制定门岗保卫制度和厂内巡视制度。根据自身特点宜建立厂区周界报警系统及厂区安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急预案,为及时快速应对公共供水突发事件,供水企业应建立供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受政府及相关部门统一领导指挥,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处理制度(包括预警分级和应急处理)。供水企业必须制定水源和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包括供水调度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突发事件如水质、地震、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大面积传染病流行、氯气泄露、爆管、停水、雷电等。供水企业应制定火灾、工伤死亡事故、计算机安全及重特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企业应根据预案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五、财务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账目准确完整,及时编报会计报表。应定期做好收支计划及财务分析工作,完成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建立相关管理、维护操作规程。管理、操作人员应系统培训后进行相关操作。信息系统应采用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管理。
六、档案管理,严格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应设置集中式或按专业管理的档案室,配备专(兼)职人员。严格执行《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档案保密规定》,保证各类资料的安全,保守企业机密。应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程序,完成各类档案(生产运行、水质、设备、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安全、财务、人事等)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及时更新城市管网的档案资料,宜逐步建立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供水涉及国计民生、千家万户,吃水是人的基本权利。作为供水企业,无论是国有也好,合资也好,第一要保证的,就是安全优质供水。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要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
第二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宜宾住房公积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宜宾住房公积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徐昭华 高远刚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发展观正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实践。宜宾住房公积金系统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突破工作,不断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业绩,努力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以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新发展、住房公积金队伍的新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的新成效,为加快宜宾住房公积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多作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一、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发展情况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解决广大职工住房问题而创建的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制度。早在1991年,我国借鉴新加坡的经验,率先在上海进行试点。经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行阶段后,1999年4月3日,国务院令第262号发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住房公积金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2002年3月24日,国务院第350号令作出决定,对《条例》进行了修改完善。《条例》的颁布实施及修改完善,对于转变我国住房分配机制,形成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资金积累制度,启动个人住房消费,促进住宅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职工参加了公积金的缴存,有相当一部分职工通过公积金个人低息贷款资助其解决住房问题。住房公积金已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和接受,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牢牢扎根于中国大地。
我市从1997年开始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宜宾住房公积金新政的发布施行,更是惠及广大职工,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年年上台阶,业务工作和团队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2008年新增归集8.73亿元,占年计划的145.45%;发放贷款6.65亿元,占年计划的132.97%;实现增值收益3936万元,占年计划的112.2%。截止去年12月底,全市已有21.53万人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是2004年的1.62倍,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达73.34%,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已达30.27亿元,是2004年的3.79倍;累计为全市3.35万多户职工家庭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25.47亿元,是2004年的3.91倍,个贷率由2004年的59.62%提高到78.47%,当年发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占全市住房贷款总额的50%以上,公积金贷款余额占全市住房贷款余额的45%以上;累计提取风险准备金7954万元;累计为10万多户职工家庭提取7.55亿元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消费,为解决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了保障作用。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创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功能作用深入人心,政策效应充分体现,成为备受宜宾市民瞩目和关注的一项民生制度。
(一)推进宜宾住房制度改革的成功实施。
1、住房公积金改变了职工的住房消费观念。对职工来说,房改意味着告别住房“大锅饭”,开始“自住其力”的奋斗。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职工缴交部分体现为自己对解决住房的合理负担,住房不再无偿分配,需要自己的长期储蓄和积累来应对,职工开始逐步树立以“自己积累解决自身的基本需求”的理念。同时,在住房储蓄积累规模和速度还不能实现与职工解决住房迫切需求相对接的情况下,职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实现住房提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住房梦”,职工的住房消费观念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2、住房公积金提高了职工的住房消费能力。一是住房公积金实行个人帐户积累制,单位和个人缴交的都归职工个人所有。10多年来,住房公积金为每个缴存职工积累了一笔多则几万上十万元,少则几千元的可观的住房储金。全市先后共有3000多个单位、35万余职工成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参与者和受惠者。二是缴交职工有权获得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享受优惠利率,延长住房支付过程,提高融资支付能力。三是缴交职工不仅可以提取已经缴存的公积金,今后缴存的实际上也可以被纳入偿还贷款机制中去,住房公积金由此成为广大职工减轻还贷压力、提高长期住房消费能力的保障性资金。据统计,截止2009年2月,全市共有10多万职工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8.09亿元,用于购买住房、归还住房贷款等住房消费。
(二)引领宜宾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发展。
10年前,住房公积金的使用重点主要是支持部分市级单位和区县建解困房、安居房和经济适用房。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住房商品化、市场化意识的确定以及住房消费观念的培育,职工个人购房贷款需求在2000年后期开始放大,因此,住房公积金的资金使用必须由此相应地来满足市民住房需求的这种变化。2000年开始,宜宾调整资金使用方向,从发放建设贷款转向全力支持个人购房贷款,从住房生产领域转向住房消费领域。宜宾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发放从2004年以前的每年两三千万元,2005年猛增到每年2个亿以上,2006年3个亿,2007年7.46亿元,2008年6.65亿元,足见住房需求之大,发展速度之快。至2008年底,已累计向33576户家庭发放了25.47亿元,支持购房建筑面积超过400多万平方米,累计贷款余额18.83亿元。10年来,住房公积金贷款充分发挥政策性优势,已经从住房金融市场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发展成为宜宾政策性住房金融的支撑。
(三)创新了一种个人积累的保障模式。
宜宾住房公积金制度从一开始就实行“产权清晰、监督有力、配置高效、受益长远”的个人积累制模式。首先,所有缴交到住房公积金帐户内资金完完全全是个人的,管理者要确保个人对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产权是清晰的,缴交人的积极性是最高的;其次,作为缴交人,天然具有监督管理者的激励动机,绝对不能容忍呆坏帐或流失情况出现,整个资金管理和运作时刻处于众目睽睽的社会监督之下,这就逼迫管理者必须加强责任心和管理规范到位。再次,个人积累制模式下资金使用不仅取决于管理人的安排,更取决于缴交人的决策,必须根据缴交人的基本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使用方向,使得资金的配置效率达到最高。宜宾公积金截止2008年底,累计归集了30.27亿元,累计提供给缴交职工用于购建房的资金超过了33亿元,非常高效。最后,缴交人对资金的支配,不仅体现在本人购建房和日后还贷,而且在其退休后可以全部提现作为养老金的补充,受益可谓长远。
(四)创造了一套管理运行体系和模式。
经过10多年特别是近五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宜宾实际情况、具有宜宾特点的管理运行体系和模式:
1、依法管理、法制保障。1999年以来,市公积金中心先后制定了住房公积金归集、提取、贷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走在四川前列。面对在管理住房公积金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结合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美好新宜宾”的要求,2006年4月市政府要求尽快制定我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规范性文件,市公积金中心立即就制定《宜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进行调研和起草工作,经过广泛多次征求各方面意见,10易其稿,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07年3月6日起颁布施行,归集、提取、贷款等3个配套管理实施细则随即发布。《办法》及其3个管理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进入了一个法制化、规范化发展新的阶段,形成了宜宾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体系,为宜宾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2、规范管理,不断推进。为了确保管理的精细和业务办理的同质,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依规范办事的自觉性,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已经制定完善了《宜宾市住房公积金归集管理操作规程》、《宜宾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操作规程》、《宜宾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操作规程》、《宜宾市住房公积金存款质押担保贷款试行办法》、《商业性贷款转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试行规定》、《宜宾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分类风险管理试行办法》、《接收、管理与处置抵债资产操作规程》、《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体系。
3、构筑信息化管理系统。过去的10年,计算机技术在宜宾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累计投入400多万元,逐步构筑了包括住房公积金开销户系统、归集管理系统、业务查询系统、封存户管理系统、提取审核系统、会计核算系统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以信息化提高业务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早在2006年,我们开通了宜宾住房公积金门户网、党政网住房公积金专页,作为对外公布政策、发布新闻、提供业务咨询、倾听群众呼声的门户网站。
二、目前我市住房公积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市住房公积金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覆盖率偏低。
虽已达73.34%,但离省上的要求还有差距,应建未建人数还有8万多人,非公企业建制率仅2.06%。其原因,一是相当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二是停缴、缓缴、欠缴不同程度存在;三是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经济运行困难,影响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四是行政执法尚难启动;五是缴存单位的责任义务意识和职工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
(二)住房公积金管理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宜宾公积金这支队伍,先天不足,人员来源复杂(干部占39.7%、工人占38.1%、聘干占9.5%、人事代理占12.7%),缺乏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人才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与之所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随着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在资金归集、个人贷款、强化贷后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量日益增大,职工政治、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工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办公服务场地条件严重制约了业务发展和运行安全。
市公积金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是租借其他单位的房屋办公服务。现在市公积金中心租用中国银行的办公用房总面积不到500平方米,更为严重的是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客户资料、档案等是租用的居民住房保管,保管条件较差,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全市10个区县管理部就有7个办公用房是租用的,条件更加简陋,安全性差,不能为群众办理公积金业务提供基本的办事条件,完全不适应公积金业务的开展。
三、推动宜宾住房公积金又好又快发展设想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市委“逆水行舟、加快发展、突破工作、确保增长”的工作基调,突出“求突破、保增长、建强市”主题,组织党员干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自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统领公积金管理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通过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升运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动我市住房公积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工作定位及目标思路。
管理理念:“忠诚、敬业、创新、和谐”
发展定位:“争创全省一流、全国领先中心”,即在四川省内二级城市中要数一数二,在全国340多个中心中排位在前50左右。
工作思路:“扩面、规提、稳贷、增值、降险”
工作目标:今年确保实现“1064”目标,即归集10亿元、贷款发放6亿元、增值收益4000万元;到2015年,实现归集总额突破100亿元、贷款总额突破50亿元。
(二)重点工作。
1、完善政策,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住房公积金政策是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包括《条例》及其一系列的措施、办法、方法等诸多方面。政策本身就有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等方面不断完善其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2、强化归集,提高覆盖率,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对象。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缴存工作,进一步提高覆盖率,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对象,做到应建尽建,不断把住房公积金的蛋糕进一步做大,为做强住房公积金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覆盖率和缴交率。公积金中心常年不断接到职工来访和投诉,更有很大部分职工害怕举报后被辞退而忍气吞声,这表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的情况依然存在,这需要我们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展开执法专项检查,推进清欠催缴工作,提高覆盖率。继续对住房公积金行政执法进行积极探索,采取“宣传、教育、督察、执法”递进式工作程序进行催建催缴,对拒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拖欠、挪用职工住房公积金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及时依照《条例》第37、38条之规定进行查处。二是强化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广大职工的自我维权意识。当前要重点研究还没有纳入强制性缴交范围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其他外来人员的缴存政策,完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雇员、自由职业者的自愿缴存政策,增强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灵活性和吸引力,拓宽覆盖面,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各类城市就业者的全覆盖。
3、科学管理,规范运作。随着我市住房公积金资金规模越来越大,资金进出额也随之越来越大,任何管理缺位或不慎,都将招致难以弥补的损失,更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就迫使我们按照“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总体要求,在强化管理上做到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完善资金使用内控机制,规范资金运作,始终将资金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特别是宜宾的住房公积金个人购房贷款已累积相当规模,贷款风险也随之加大,在最长达30年的还款期内各种系统性或非系统性风险都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个贷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在住房公积金呆帐准备金计提以及坏帐核销、借款人信用库的建设、个贷风险防范预警体系的创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和实践。
4、以人为本,服务职工。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创新服务品种和服务方式。住房公积金是一项亲民、利民和惠民的制度,一切皆以民需为本,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住有所居”这一目标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宜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办法》及其3个配套实施细则,出台各项亲民惠民举措,在住房公积金提取、贷款等业务品种上,在为广大职工提供就近、及时、高效的服务上,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客户的需要当成第一选择,把客户满意与否当成干成事的第一标准,切实帮助部分职工解决购房困难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缴存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形式,改善工作服务条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职工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提供便利。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改善服务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积极推行“一条龙”服务和限时承诺服务方式。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工作人员和住房公积金协理员、督导员业务培训,主要学习政策法规,规范业务流程,防范资金风险。
第三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加强信访工作推动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加强信访工作推动科学发展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认为,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要模范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改进学风,认真学好学懂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学习实践的实效不断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信访工作新机制、新格局、新秩序,对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推动科学发展。
强化认识,准确把握信访工作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定位和重要作用。第一,作为实现公民监督权和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信访制度仍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倡导依法治国的条件下起到了“补丁”的作用,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可以说,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二,和谐社会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不是不产生社会矛盾,而是产生的社会矛盾能够通过有效机制得以化解。一个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无疑是形成规范、有序的信访秩序的基础。随着公民权力主体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增强,各级信访工作部门也应当树立起法治政府、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的观念,由管理思维向服务意识转变,由秘书型向职能型转变。第三,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分析现阶段的信访矛盾还不能只看数量,更要动态地分析其结构以及变化发展趋势,将信访工作置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信访工作,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做好信访工作。
加强领导,全力构建统一有效的大信访格局。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部门的工作,是需要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的工作。必须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信访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切实发挥好信访部门“参谋、协调、落实”的主体作用。
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强化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预防和解决基层发生的信访问题,县级是关键。绝大多数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又大都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可以得到解决的。要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做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解决问题。从表面上看,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是琐碎、繁杂的小事,而对信访人来说,是大事、难事。这些事,事事连着家事、国事,事事系着人心、民心。办好群众的信访事,就能为党赢得一片民心,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
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确保信访工作制度的落实。建立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环节,要着眼于建立大督查机制,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督查部门、信访督查、联席会议和各专项问题工作小组的作用,采取挂牌督办、专项督办和跟踪督办等形式,加大对重大信访问题的督办力度。要实行信访督查督办通报制度,定期通报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把信访督查督办工作落到实处。要积极探索督查工作规律,在全面提高督查效能上下功夫,认真履行好《信访条例》赋予信访部门的职责,增强督查实效,采取联合督查、专项督查等形式,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突出问题。
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整合工作资源,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重视信访工作,把“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推进县、镇、村三级人民内部矛盾调处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大力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的“三大调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更多采用调解方法化解社会利益矛盾。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行政复议化解行政纠纷的作用。组织协调工青妇等群众组织、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和律师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和方法。信访工作新事多、难事多,如果机械地套用传统模式,简单地依赖惯性思维,就难以开创新局面。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充分运用典型引路的方法,用重点突破实现整体推进,必须坚持抓重点带一般,用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办法,努力破解信访难题,探索规律,努力提高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队伍。信访部门作为党委、政府专门设立的受理人民群众投诉、请求的机构,应当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以前那种“老弱病残干信访”的做法必须转变,真正按照中央的要求,力争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信访队伍。在人员编制受限的情况下,可选派后备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既锻炼了干部,也充实了一线。
第四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基层检察院科学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
基层检察院科学发展
论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检察工作 法律监督职能
论文内容摘要:当前,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作为基层检察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形势下,作为基层人民检察院,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实际能力,着力解决检察发展难题,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是其新的历史使命。
一、业务立检,彰显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主要成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践。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必须通过检察实践,开展业务工作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突出重点,坚持以办案工作为中心,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水平。
作为广州市新城市中心区的检察院,我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刑检工作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公安移送批捕案件6386件8995人,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6119件8550人;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6835件9733人。提起公诉案件6079件8407人。办理了全省首宗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首宗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案,全省首宗以国家名义对被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民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及刘大力等7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2亿元案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批捕、起诉案件全部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办结,人均办案数和办案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在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共依法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犯罪案件89件89人(贪污贿赂案件87件87人,渎职侵权案件9件9人),保持了一定的办案规模与力度,所办案件大案率100%,侦查终结率100%,起诉率100%,有罪判决率100%,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程序合法,处理恰当。办案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展同步预防,在天河地区高校中开展系统预防等,形成独具天河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新机制,效果良好。
在诉讼监督方面,2005年至2008年9月,监督立案48件,决定不批准逮捕342人,不起诉35人,提请抗诉14件;加大预防超期羁押工作力度。使刑事诉讼各办案环节实现零超期羁押;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中,突出监督重点,增强监督实效。共受理、立案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162件,建议提请抗诉26件,提请抗诉7件,息诉处理114件,民事、行政检察办案数和办案质量居全市前列。同时,注意抓好控告申诉工作,化解矛盾、促进和谐,2005年至2008年9月份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566件次,其中举报线索528件次,来信来访、线索处理率达到100%。
二、人才兴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政以才治,业以才兴,检察人才是检察事业的第一资源,检察工作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人才兴检战略,致力于打造高素质的检察队伍。
(一)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早在2000年,我们就根据天河区检察院的实际。提出了检察工作“一个同步发展、两个适应、三个有所作为、五个满意”(即天河检察事业的发展要与社会发展同步;与天河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天河大都市中心区的地位相适应;查办职务犯罪有所作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所作为、诉讼监督工作有所作为;检察工作让上级满意、党委满意、人大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工作思路。2004年根据新形势要求,又适时提出“树高标杆,创新佳绩,争创一流检察院”新的工作思路与目标,在全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目标与党的中心工作相适应,符合天河实际,具有天河特色,为天河区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群雁高飞头雁领”,班子成员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法律业务,年富力强,年龄、知识结构合理,创新意识、大局意识、廉洁意识,团结意识强,是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班子。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加强监督
切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荣辱观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活动,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开展中层干部“三述”(述职、述廉、述学)活动,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检察队伍始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更好地履行职责。对干警严格要求、严格监督,引导干警树立“不想”不廉不勤的意识,构筑有效监督机制,形成干警“不能”不廉不勤的环境;狠抓制度落实和违法违纪,营造干警“不敢”不廉不勤的氛围。同时,坚持“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为干警做好事、办实事,给予组织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照顾。几年来队伍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
(三)加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干警素质
鼓励干警参加各种学历教育,目前有9名同志已获得硕士学位,其中1名同志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全院本科以上学历占干警人数的88.2%。干警平均年龄为35岁,30岁以下青年干警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有28人,占总数的58.3%;还认真实施全员培训计划,针对各部门的不同业务特点,采用集中培训、到高校学习、到其他检察院观摩以及开展岗位竞赛等方式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几年来。我院涌现出了“省十佳公诉人”、“市十佳侦查员”、“市十佳检察官”等一批优秀人才。
(四)构筑文化建设平台,坚持“文化育检”
近年来,我院率先在全市基层检察院创办了“三报一刊”,即《天河检察官报》、《天河检察简报》、《天河检察年报》、《天河检察论坛》,由法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天河公诉实录》一书,还编印了《履行检察职能,预防职务犯罪》、《天河检察十五载录》等书籍,这些平台成为了全院干警理论学习的阵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不但提高了干警的理论水平,而且还扩大了我院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坚持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陶冶人。组建篮球、足球、舞蹈等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高检察干警文化修养,培育检察文化。去年6月,我院被评为广东省检察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三、科技强检,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检务保障
向科技要战斗力,依靠检察科技进步促进检察工作全面发展,是检察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我院坚持检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为办公办案服务,以建设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办案、办公各环节。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检务保障得到落实,检察经费逐年增长。办公环境、交通工具都有了很大改变,新增了1500平米的办公场地,为全院干警配备了台式电脑、电话,为中层干部和主诉、主办检察官等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平均每5人拥有汽车1辆。建立局域网。与省、市检察院实行三级联网,实现与区信息中心专线联网。驻看守所检察室与看守所微机联网,监所检察科通过计算机自动进行办案期限预警提示,公诉部门进行多媒体示证,反贪、渎检部门调查审讯使用网络监控视听技术,实行了检察业务管理系统网络化、电子化。现代科技手段在检察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中得到有效运用,法律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机制促检,建立完善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符合实际的长效管理机制是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强劲动力。一直以来。我院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检察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各科室相关制度进行整理、归类、修改定稿,并编印成册,保障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初步建立了以规则为核心。写其该做,做其所写,记其所做,查其所记,改其所错,验其所改的业务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2007年初被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为“三位一体”规范化管理体系试点单位,为此,我院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邀请专家对干警进行质量管理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和体系策划培训,充分利用现有的规范化管理文本和检察业务工作标准。对有助于规范执法行为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转化使用,使管理体系既能体现我院的管理和业务特色,又符合质量管理理论和指导标准的要求。
五、形象塑检,把执法为民作为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执法形象直接决定着检察机关的社会形象和在人民群众中的位置,加强执法形象建设,事关检察事业的长远发展。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各项工作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要求。
(一)自觉接受党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领导,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
认真落实上级检察机关对检察工作的部署,积极主动向区委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争取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坚持报告和通报工作情况。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工作,不断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高度重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及其他交办事项。积极做好特约检察员工作,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二)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树立执法为民好形象
控告申诉部门加强窗口建设,及时化解矛盾在基层:认真落实各项便民维权措施。进一步完善权利义务告知、答复、接待、提供帮助等维权措施;坚持检察长接待日制度;推行控告申诉首办责任制,继续保持“全国文明接待室”荣誉:在全区21个街道司法所设立控申信访工作联系点。聘任21名司法所所长作为首批信访联络员,构建了覆盖全区的控申信访工作网络。公诉部门设立青年维权岗,成立未成年人案件专办小组,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实行有利于不起诉未成年人成长的帮教制度,落实好帮教措施,帮助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积极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
(三)深化检务公开,推行“阳光检务”
依法向社会和诉讼参与人公开与检察职权相关的活动和事项,健全案件办理情况查询机制,公开办案流程和办案纪律。办好“三报一刊”,完成出版《天河检察志》工作,编辑《天河区检察院精品案例集》。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及检察机关重建3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推行“阳光检务”。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让群众了解、关心、支持和监督检察工作,不断推动我院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总之,就是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本院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锐意进取,务求实效,在2007年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基础上,向更高目标迈进,推动本院检察工作全面科学发展。
第五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第一党支部 赵玉明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求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基石。教育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教育状况不仅影响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也将影响一个人将来的生活质量,更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教育要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由教育自身的根本任务所决定,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整个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也不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
高中教育不仅是一座桥梁,更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关键阶段。高中教育教学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要发展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人才”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崇尚“分数决定成败,高考决定一切”的人才观,必然导致畸形的应试教育。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即: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把科学的人才观根植于自己的思想深处,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每一名学生,尽管他们学业基础、个性心理、特长爱好千差万别,但他们都是我们未来社会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可能,都可能成为我们未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人才,我们必须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现和赏识他们的个性特长,积极创造条件使他们扬长补短,快乐健康成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了尊重人才,也才能培养出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人才,社会才可以健康、持续发展,每个人才可以人尽其才,幸福生活。
二、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强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知识创新的时代需要,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新课标理念,客观、合理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必须确立自己政治者、法律者和伦理者角色,建构者、组织者、开发者和创造者角色,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角色,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角色,促进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以及参与者、决策者和管理者角色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并能尽快适应它。这是新课程目标要求,也就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要求。它是实现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三、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标准,为教师教育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能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的积极性,检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和激励作用。
当前,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引导、保障、特别是评判的制度还相对滞后。教育教学评价的终极标准是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作为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即要立足长远目标的实现,也要有阶段性的考核,所以要尽快完善考核机制,用制度约束、促进教育教学行为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进行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本质上是教育文化创新,其根本目的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探讨的是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它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创新教育只有依靠教育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的实质是为了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的人才。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要深入领会教育的实质,自觉贯彻素质教育精神,落实新课标理念,积极创新教育手段、更新教育形式、完善教育环节,以人为本,多渠道、全方位提供有利于不同人才成长的环境。
近年来我校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同时,继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军训、艺术节、科技节、夏令营等系列活动,这都是很好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特长发展、素质提高、品德熏陶、能力提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正是由于我校始终坚持教育教学创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得以不断提升。
五、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教师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期待,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而且是学生发展的榜样,是学生学习的活教材。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
因此,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培养规划,主动培养,重点培养、多渠道培养。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师德教育,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持续、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既要着眼未来,又要立足当前,既要遵循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目标,以人为本,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无愧于人民教师称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