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

时间:2019-05-14 05:0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

第一篇: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

实践报告

今天下午,我们小组自行组织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是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我们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辛亥革命博物馆又名武昌红楼,是武汉市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阅马场首义广场南侧,北临彭刘杨路,南抵张之洞路,东邻楚善街,西靠体育街,是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与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红楼)、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纪念碑、烈士祠牌坊等同处一条轴线。

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外形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彰显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胜利和武汉的腾飞。

我们首先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馆,展品包括文物真迹、历史图片、美术作品及图表、模型和场景等,全景式展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展览内容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清末农民起义的湖北武汉,第二部分:反清革命的孕育,第三部分:武昌起义,第四部分:鄂军都督府的建立,第五部分:阳夏保卫战,第六部分:各省响应 民国肇建,第七部分:纪念武昌起义。从一个展厅走进另一个展厅,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慢慢深入那段峥嵘岁月,我的心情一点一点地沉重起来。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曾经了解过辛亥革命的历史,但是当我看到这些史迹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了解到的辛亥革命的历史仅仅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历史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切身地体会,我们这些后人永远也无法感受当时革命的风潮,无法知道革命先辈们为革命付出了多少。

辛亥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它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带来了深刻的教育。屡次武装起义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在没有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在缺乏充分的准备和没有严密的组织领导的情况下,革命是断不能成功的。单靠少数热血青年的英雄行为只能唤醒部分劳苦大众的觉醒,从武昌起义的胜利到“南北和议”的结束,使他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不但要夺取政权,更重要的是要巩固政权。要巩固政权,就必须有一个政党的正确决策和所领导的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中流砥柱。必须团结社会各阶层力量,联系和依靠广大民众,彻底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辛亥虽然已过百年,但其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都是身在现代的我们所要学习的。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在革命之路上奋不顾身、视死如归,书写了这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历史。那种大义凛然,勇往直前,永远都值得我们铭记继承。

辛亥革命博物馆一行,带我们走入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追随着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脚步,我们看到了辛亥革命以前旧中国军阀混战的一幕幕场景,重温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过程,并深切的感受到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第一次在中国这个封建国家举起了民主的大旗,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不禁使我们在今天依旧感念革命先贤们为中国独立和民主做出的贡献,也使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和审视辛亥革命这一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大学生,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像当时的革命党人那样为了中国的翻身、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而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革命,但是作为时代的先进份子,我们应该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捍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为了一个更好的新中国的前途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辛亥革命》之观后感

《辛亥革命》之观后感

继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唱响之后,我们学院组织观看了为纪念革命百年而作的影片《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爆发于1911年,即清宣统三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尽管它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是却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从这句话中足以表示出它无以复加的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这之后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就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电影《辛亥革命》正是基于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创作的纪念影片,它真实地重现了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时代,再现了孙中山、黄兴等无数为革命舍小家为大家舍身救国的仁人志士们怎样不顾枪林弹雨解救处于积贫积弱的中国、中国广大贫民百姓的。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从这断断续续的十几次起义看起,我们经历过了许许多多的失败,但是辛亥革命却还是义无反顾地进行了,足以显现出革命志士为解放中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永不磨灭的斗志。

影片开头描绘了辛亥革命前由赵声、黄兴等人在广州领导起义。起义队伍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但最终因力量不敌而失败。此次革命中牺牲了难以计数的革命志士,多为同盟会精英,但当中也包括有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人。感受最深的是电影中孙中山就为广州起义募捐的一席话,他说革命志士们本大可不必卷入这极有可能牺牲的革命起义中,更有甚者家境不错,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救国,这是要有如何伟大的人格、拥有如何强烈的爱国情感才能做出的选择。这就是所谓信仰的力量。革命同仁们拥有同一个信念,就是解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保护自己国家不再受国际其他国家的霸道欺凌,复兴中国。正是拥有这么一个至高无上的信念,志士

1们才如此为大家舍小家,我们的革命才能最终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能最终确立起来。

影片继续讲述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程定国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武昌起义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这也就是辛亥革命在解放中国复兴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显现出的最重要的意义。

从革命仁人志士追求国家解放的历程中我们也可以知道,革命总是在经历过无数次艰苦高代价的摸索后才能求得怎样解救的答案。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知道需要以激进手段才能改变中国落后局面的事实,但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后,才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而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并没有开明到可以以和平请愿的手段而推动立宪的时候,他们才选择了被认为是“激进”的革命道路,但这其实却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影片中很好的描述了革命党人的心理历程,正是他们对革命何去何从的思索才悟出了“革命”这一正确的解放道路。

当今的中国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积贫积弱、水深火热、任谁都可以欺凌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现在仍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没有解决,人均GDP也是处于世界倒数的位置,但中华民族的复兴已是不可逆转的浪潮,推动着中国继续向前发展迈进。在前进的道路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回顾革命党人为解放中国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付出的无数血的代价,对于我们现在发展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仍是有强大的激励作用,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资源。

第三篇:辛亥革命之感想

辛亥革命之感想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就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而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了他们的奴隶了。”

对于鲁迅先生的后半句话我不是太能理解,然而我想说固然革命最终失败了,革命的果实被窃取,但是它对我们的意义依然是不可磨灭,不可小觑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然而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思想的影响,他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在一次募捐活动上曾这样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我认为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华侨们常年生活在国外,他们接触的是比中国广大民众接触的更为先进的思想,他们更能意识到清政府的腐朽,他们更能意识到革命的

必要。

所以我说它的意义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划时代的。

第四篇:《辛亥革命》观后感--毛概实践报告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毛概小实践报告

2011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一年,电影《辛亥革命》是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献礼片。我是一个对历史没有太多兴趣和天赋的一个人,这学期学校给我们开设了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重新使我对历史有了些许了解。观看了《辛亥革命》之后,我对辛亥革命和中国的革命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也感到非常震撼。于是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起初观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了解辛亥革命和中国改革历史,而是看到这部影片集结了很多打大牌明星,例如成龙、李冰冰、房祖名、胡歌等,但是真正看完《辛亥革命》之后,自己内心有很多震撼和钦佩。《辛亥革命》剧本在尊重史实前提下有重大突破,全景式地展开辛亥革命史诗般场面,生动刻画了孙中山、黄兴、徐宗汉、秋瑾、黎元洪、袁世凯等历史人物。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欲聋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影片大体为四章:血染黄花岗、武昌城首义、阳夏保卫战、创建共和制。《辛亥革命》以秋瑾就义开始,广州起义的准备、过程与失败,孙中山在美国的募捐演讲,试图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革命?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为什么参加广州起义的20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为什么海外的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中山在演讲中回答的非常清楚:因为满清政府已经不可能给中国人生活的尊严,中国要摆脱被世界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武昌首义后,黎元洪指挥汉口炮台两炮轰走了荫昌的军舰,成为袁世凯出山的导火索。袁世凯率领北洋军顺利攻克武昌后,停止了进攻,开始在清廷与革命党之间寻找押注的机会。革命之火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被扑灭,但袁世凯太明白自己的命运,他不能再给满清权贵一个兔死狗烹的机会,实际上,确实是袁世凯的私心,是清廷覆灭的真正推手。满清入关,是吴三桂的反水成为明朝灭亡的真正推手;晚晴的灭亡,同样是由于另一个军事权臣袁世凯的反水,可谓起于斯、亡于斯,清廷灭亡岂不正是历史的报应?

辛苦革命为什么不是普通的兵变、**或改朝换代呢?

是孙中山及同盟会高举的“共和”理念,成为推翻清廷以及中国3000年君权专制的“思想杠杆”----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大地上任何一个企图复辟帝制做皇帝的人,不管他有多大的军权,都注定成为人民公敌。这就是思想的力量。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让这一思想开始中国人心中扎根。即使还有怀念皇帝的遗老遗少,也改变不了共和理念成为中国历史的潮流。在晚清,只有孙中山自1895年起,就坚定地高举革命、共和的大旗。谈共和,则必谈孙中山。孙中山就是共和体制的旗帜。孙中山回国后,力排众议,坚决提出要早定国体,即以民国、共和取代君主专制,以总统、总理、议会取代君主立宪。不能等待袁世凯的逼宫(清廷退位),而要创造一个共和政体,哪怕让袁世凯这样的阴谋家来做民国的大总统。当孙中山被17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孙中山指出,大总统的意义不在于谁去做,而是打破了中国几千年专制君主的传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为此,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一职,作为推动袁世凯造反的诱饵。国家元首,国之大宝,非如此如何能令袁世凯率领中国唯一有实力的军队(北洋军)归顺民国呢?

《辛亥革命》在表现这段历史的脉络上,很见功力。不是过去史学家所谓革命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目的,袁世凯最后复辟帝制。《辛亥革命》不仅为革命人的“无私”进行了有力的辩护,而且为孙中山超越历史的洞察力进行了辩护。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1911年的革命有着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的局限,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此后发生过两次帝制复辟的活动,但都不能成功,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

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辛亥革命是什么?

不是为一家一姓的权力争夺、改朝换代,而是为国体的新生,确立主权在民的共和政体。是树立自下而上、国家、政府由人民选举产生,元首、官员是人民公仆的新政治理念,改变王权天授、王土王民、杀伐随意的专制独裁政体。

这是中国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还未所有的革命者,为革命捐款、奉献生命的所有人进行了感人的辩护:从秋瑾、广州起义烈士(实际可考人名为89人)、武昌首义将士,以及旧体制内的同情者,清朝驻英大使的女儿唐曼柔,为孙中山游说西方财团停止对清廷贷款勇敢地站在旧体制及父亲的对立面,最后随父亲一起自杀的女性。林觉民的《与妻书》代表了年轻的革命党人,为什么抛妻弃子、放弃富裕的家庭、个人的前途,去进行看不到前途的革命----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即使明知自己看不到胜利,也要为革命奉献的精神。革命者不全是不得已的逼上梁山者。中国近现代历史最感人之处,就是很多富裕家庭、包括旧体制家庭的年轻人,甘愿抛弃优越幸福的生活,投身到理想、奉献给革命,这些人是先知先觉者,是中华民族新生的不灭的源泉,鲁迅所说的舍生取义的志士。

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以及像杨度这样的人物,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展示在今天的知识分子面前,展示在今天的青年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所以我觉得这部电视剧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电影用辛亥革命那批志士仁人的精神写辛亥革命,同时这部剧的这批演员,确实是在屏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享受。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中国的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

第五篇:思想汇报之辛亥革命100周年

曾记,1911。展望,2011。曾记,1911。辛亥鼎革,今已百年。是谁将这个时刻永恒的定格在中国的历史上,是辛亥和孙中山。当时,政局**,清朝处于衰败,民族处于危亡。迎合着时代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迅猛传播,震撼着中国思想界,仁人志士拿起了思想武器采取革命手段拯救着这生死关头的国家,但是因为当时的历史时局最终失败了,可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得民主观念深入民心。“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才使得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正因为有了这个正确思想的指导,中国才能够一步一步走向繁荣,走向富强。

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为公”,此言出自儒家《礼记·礼运·大同篇》,是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也是三民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即“国富”“民强”。它描绘了一副蓝图,一副国泰民安的蓝图。我们可曾记得,孙中山先生寥寥数字的遗书,他一生牵挂的唯国家和人民。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曾努力过,他曾希冀过,希望建立一个政党,一个为国为民的政党,政党建立起来了,可是他的希望落空了,我们怎么忍心让他一个人来背负这历史的使命?

展望,2011。回首,时间沿着辛亥的印迹已滚过一个世纪,可越过一个世纪的追求与目标却从未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手段达到了“国富”,使得我国日益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强大起来,在“国富”的同时也关注着“民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善民生,推进民生发展。2011年3月3号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贾庆林提出:2011年工作要继续关注和促进民生改善,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人民是执政的基础,人民是中国富强的脊梁,唯有脊梁强硬了,中国才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

温总理曾把“天下最大事,莫非万民之忧乐。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他的座右铭,句句表真意,点点露深情。我想,在我们心中,在中国人心中,总有这样一位“平民总理”的形象,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总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心解读着“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这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是一个民族的形象,这是一个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这个执政党如此强大?是的。因为,我们不肯把历史的担子交给孙中山先生一个人来背负。我们要给他些许安慰,我们建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为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1949年成立以来,经历着风雨,共度着难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走向成熟。当然,党的日益壮大离不开共产党员。他们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他们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们始终奉献者自己却毫无怨言,哪里都有着他们的身影:地震处,山洪处,火灾中……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是人民心中一堵永不会倒的墙,他们是中国大地上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线。

看来,时间不是总无情,它并没有将所有的东西都化为虚无。只保留,那一点,纯粹的无杂质的干净,那就是“国”“民”,那就是信念,那就是“为民服务”。从此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与现代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和文化传承具有一致性,是跨越百年的心系民情!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亦续百年情!

汇报人:XXX

2011年10月27日

下载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实践报告之辛亥革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感辛亥革命之思想汇报

    有感辛亥革命之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2011年十月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之我观

    《辛亥革命》之我观 管理系10汽车营销1班刘明辉101303132 今天《形式与政策》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 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

    历史实践作业——辛亥革命

    苏沛宁 历史实践作业——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感想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

    大学实践报告之

    寒假实践报告(兼职和卖玫瑰花) 转眼间,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过去了,而我的寒假生活也告了一个段落。说到社会实践,我的经历及体会没有像在大城市里闯荡的那般的轰烈与色彩,但也着实的......

    暑期实践报告之

    暑期实践报告之:关于青海旅游的二三见解今年暑假期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家乡一旅行社进行工作,两个月的工作让我对家乡的旅游产业有了一些看法及感慨,在这里粗略的讲一下。首先......

    实践报告之感恩

    关于“感恩”系列调查报告 关于“感恩”系列调查报告 摘要:近几年来, “大学生”的名号已引不起那么大的轰动了,人们已经不把大 学生当成稀有物种来看待了,可是,一个国家,一所学......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之实践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之实践报告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简称省博,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老外来西安除了参观兵马俑博物馆之外,这里也是必到之处,因为这里展示了华夏文化的精粹,凝聚了......

    社会实践报告之实践农活

    社会实践报告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我进行了一次体验农活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天,但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体会到了父母在大棚里劳作的辛苦与不易,体会到了20年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