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财发[200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乡镇企业)厅(委、局)、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
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央财政安排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根据《农业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我们制定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00二年七月十日
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根据《农业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对龙头企业等相关环节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总体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条 农业产业化项目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引导和示范作用。
第四条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和财务司共同负责农业产业化项目组织管理工作。财务司负责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编制项目指南,提出年度预算建议,并组织项目实施。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并承担本地区项目管理工作。中央直属企业按属地原则申报农业产业化项目。
第六条 农业产业化项目经当地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龙头企业和所申报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强,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在同行业中居领先水平。
(二)龙头企业带动力大、示范性强,与农民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通过订立合同、入股及其他合作方式收购基地农户产品。
(三)龙头企业所报项目技术含量高,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对优化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相连接,并且有一定工作基础。
第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审核后上报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抄报农业部财务司。
第八条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和财务司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通过后批复立项,并与省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签订项目执行合同。
第九条 项目完成后三个月内省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提出验收申请,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会同财务司(或委托省级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第十条 项目经费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活动以及农业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创立优质品牌;
(三)组织和开展优质农产品展示,促进农业合作与交流;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设施和培训。
第十一条 项目经费由农业部按规定程序拨付,专款专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经财政部同意,可提取项目管理费。由农业部统一用于项目的前期准备和有关组织管理工作。第十二条 省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要求向农业部上报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决算。农业部财务司、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和各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农业产业化项目要在项目合同约定期限内完成。未按项目合同约定期限完成任务或未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不能申报新的项目。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丽江市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丽江市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作 者:市财政局】 【稿件来源:丽江市农业局】
【主 题 词:】 【审核发布:lj】
丽江市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
法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云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丽江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是指依据《中共云南省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设立,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扶持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农专项资金。
第三条 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由市财政局负责管理。第四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一)突出重点。农业产业化资金按照“适当集中,扶 优扶强、扶成长性项目”的要求,重点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发展前景较好的成长型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村专业
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专业大户。
(二)公开公平。农业产业化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及专业大户,实行公开申报,按规定程序审批立项。
(三)专款专用。各级管理部门和单位、个人,使用农业产业化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五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支持方式
(一)对原料生产基地农户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设施建设、专业大户的生产经营设施建设和市场促销服务实行无偿补助。
(二)对龙头企业获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GAP、GMP认证和新技术引进、开发项目实行以奖代补。
(三)对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生产基地、检疫设施、加工设备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公益设施建设等实行按贷款贴息。第六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支持对象
(一)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是指按《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丽江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标准确认公布的企业。
(二)本市境内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农民组成,拥有会员100户以上并在相关部门注册登记的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中介服务机构,且组织健全、财务管理规范。
(三)专业大户。是指市级相关部门认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种、养殖大户。
(四)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科技支撑、市场服务、协调管理等工作的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第七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环节
(一)原料生产基地、种苗基地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电设施、简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龙头企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GAP、GMP认证和新技术引进、开发。
(三)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检验检疫设施建设和加工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以及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公益设施建设。
(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需的服务设施建设、技术培训。
(五)市场服务。指市级行政管理部门为农产品促销、广告宣传、信息服务等所发生的服务支出。
(六)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龙头企业的奖励支出。
(七)市政府批准的其它农业产业化项目支出。第八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补助标准
(一)对农户原料生产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分种植业、养殖业两种补助标准。种植业根据产业化经营加工
收购规模和种植规划面积、基础设施状况,按不高于50元/亩的标准补助;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业,按养殖种类给予一次性适当补助。
(二)龙头企业获得国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GAP、GMP认证和农业新技术开发,实行一次性奖励,用于认证工作业务补助。获无公害食品证书、GAP、GMP认证的,每个奖励3万元;获绿色食品证书和有机食品证书的,每个奖励5万元;农业新技术开发(引进)取得国家专利并能提高生产力为标准,每项奖励10万元;开发出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并带动农民增收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三)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检疫检验设施、农业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更新,按建设工程实际贷款额的3%-7%给予一次性贴息补助。
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公益设施建设,按其功能和对全市农业经济的作用,以实际贷款额为依据,给予适当贴息。
(四)对具有一定规模带动性强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一次性补助5万元。
(五)市级行政管理部门为全市农产品促销和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国内、省内农产品展销,其广告宣传等按审定的有关计划给予适当补助。
(六)对有突出贡献龙头企业的奖励,按市政府批准的奖励标准补助。
(七)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带动性强的专业大户,给予适当补助。
(八)其它产业化项目,参照有关补助标准核定。第九条 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或组织,应以正式文件向所在地(县、区)的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申报。经会审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由所在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合以正式文件申报,不得越级申报。
(二)申报材料。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或组织,应提供本单位的组织形式、相关管理制度、前三年资产和财务状况、纳税证明、与农户签订的合同或协议、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贡献、发展前景说明等有关情况。
(三)申报资金。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或组织申请财政补助资金须有详细预算,按规定的补助标准核定。
第十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按项目管理,实行专家评议与各级审查认定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选项。
第十一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申报项目审查权限
(一)申请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县(区)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出具审查意见,联文上报市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查,报市政府批准。
(二)申请资金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县(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并提供项目
可研报告。由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评审、修改、汇总后,呈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行业主管部门的技术标准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应分别编制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营销业、市场建设等方面的可研报告规范样本指南。第十三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的确立程序
(一)市级主管部门对审核、评审通过的拟支持项目,以书面形式通知市、县(区)有关部门。
(二)县级主管部门对拟支持的项目进行复查。市级评审项目由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并对县(区)审查的20万元以下的重点项目进行抽查核实。
(三)申报项目及复查项目无异议后,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正式将拟支持项目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四条 对批准的项目,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文下达项目计划和资金,并按财政体制逐级将资金拨付到龙头企业或经济组织所在地财政部门。各类原料基地的建设,由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到达项目所在地后,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超过20万元(含20万元)的项目,所在地主管部门与实施项目的单位法人签订项目责任书,保障财政资金按规定使用。
第十六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应在主管部门签订项目责任书后,按项目进度及时拨款;对不需签订项目责任书的资金,所在地财政部门应按项目进度及时将资金拨付到有关扶持单位。
第十七条
实施项目的龙头企业和组织应专项核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的项目,实施完成后,按照评审权限,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扶持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由区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并向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呈报验收报告;扶持资金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项目,由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实施单位及所在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定期向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反馈农业产业化资金的使用情况。
县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在每年12月底,向市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当年的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总结。
第二十条
市级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的企业或组织应实施监测、追踪问效管理,并如期做好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评审、咨询、储备及项目执行审计、检查验收等工作。第二十一条 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建立从项目申报到验收等规
范完整的项目档案,以备检查、审计。
第二十二条
各地财政部门要配合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和使用效果,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市级主管部门应于每年年底,对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作出专项总结,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
第二十四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违规处罚
(一)对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在项目申报中弄虚作假,套取农业产业化资金的,一经查实,取消以后的项目申报资格。
(二)扶持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应严格按批准的项目内容使用资金,对不按规定将资金挪作他用的,一经查处,当地财政或主管部门应立即停拨未到位的项目资金,中止项目执行,同时追缴被挪用的资金;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三)县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安排的项目资金不按时下拨,造成资金在本级滞留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或挪用资金的,一经查实,除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外,同时追缴滞留、挪用的资金;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应追缴的财政资金,上级财政部门可以通过预算扣减其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等方式收回。
第二十五条 考核评价
(一)建立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考核评价制度,量化考核指标,追踪资金使用效果。考核指标包括:农业产业化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际上交税收情况;龙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情况;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等。
(二)市级根据考核情况,引入竞争机制,对龙头企业考评后,实行末位淘汰制。淘汰企业不再作为下扶持对象。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篇:9、云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化资金)管理,增强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云南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参照《云南省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是指依据昆明市政府批转的《昆明市“十五”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实施意见》的总体规划设立,由市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农专项资金。
第三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由昆明市财政局负责管理。
第四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原则
(一)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适当集中,扶大、扶优、扶强,扶成长性项目,重点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推动当地及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和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
(二)公开公平原则。农业产业化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实行公开申报,按规定的程序审批立项。
(三)专款专用原则。各级管理部门和用款单位,使用农业产业化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第五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方式
(一)对原料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设施建设和市场促销服务、龙头企业获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项目实行无偿补助。
(二)对真正能带动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生产基地、加工
设备、技术改造及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设施建设实行按贷款贴息。贷款贴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进行全部贴息或部分贴息。
第六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的扶持对象
(一)各部门、单位实施的能够带动、示范、扶持农民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二)国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认定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第七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扶持环节
(一)原料生产基地、种苗基地、农田水利设施、供电设施、简易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龙头企业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技术推广。
(三)龙头企业直接经营的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设施建设。
(四)市场服务,指市级行政管理部门为农产品促销、广告宣传、信息服务等和特定产品市场所发生的服务支出。
(五)市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龙头企业的奖励支出。
(六)市政府批准的其它农业产业化项目支出。
第八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申报程序
(一)项目申报。符合条件的农业结构调整项目,由所在地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并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两份,向昆明市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产业办)和昆明市财政局推荐;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经所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会审,经所在地人民政府同意后,向昆明市农业产业办和昆明市财政局推荐。
(二)申报资料。申请市级立项的项目,必须经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1.项目的背景材料;2.项目建设区域、地点(附规划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年限;
3.项目建设的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4.主要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资金筹集措施;
5.项目效益,包括新增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6.项目的组织领导及运行机制;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申报市级龙头企业,应附企业的有关资料,包括企业的性质、企业资产和财务状况、企业的主导产品和生产规模、与农户签定的合同或协议、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发展前景说明等有关情况。
(三)申报资金。申请市级立项的项目,须有申请财政补助资金的详细预算,贴息资金必须填写贴息资金申请表,并附银行贷款合同、利息支付清单证明等材料。
第九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按项目管理,项目实行专家评议与各级审查认定相结合的方式择优选项。
(一)申请补助资金5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项目可行性评审,并出具审查意见。
(二)申请补助资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项目,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评审意见和提交项目可研性报告,由市农业产业办和财政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可研性报告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
(三)经过评审后的项目,由市农业产业办和市财政局择优推荐,上报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审批立项。
第十条 对批准项目,市级农口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文下达项目计划和资金预算,并按财政管理体制逐级将资金拨付到扶持项目和龙头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到达项目所在地后,所在地主管部门应与实施项目单位法人签订项目责任书,保障财政资金按规定使用。
第十一条 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在项目责任书签订后,按项目进度拨款;对不需签订项目责任书的资金,所在地财政部门应及时拨付资金至有关扶持单位。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专项核算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第十三条 项目验收
农业产业化资金无偿扶持的项目,项目工程完工后,按照评审权限,50万元以下的投资项目,由县(市)区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向市农业产业办和财政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市农业产业办和财政部门对部分项目组织抽验;50万元以上的项目投资,由市农业产业办和财政部门组织对项目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第十四条 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农业产业化扶持的企业应实施监测、追踪问效管理,并如期做好项目前期调研、规划、评审、咨询、储备及项目执行审计、检查验收等工作。第十五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不硬性要求县(市)区配套,县(市)区财政若对申报项目承诺支持的,视同配套资金管理,各县(市)区须确保资金按期落实到位。
第十六条 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对安排给项目实施单位的项目资金,必须建立从项目申报到验收等规范完整的项目档案,以备检查、审计。市级主管部门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储备档案,为项目资金的落实创造条件。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财政局应配合各地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分析项目资金的实施情况和使用效果,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市级农业产业办应于终了2个月内,对上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做出专项总结,上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席会议领导小组。
第十八条 农业产业化资金违规处罚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项目应严格按批准的项目内容使用资金,对不按规定将资金挪作它用的,一经查出,当地财政部门应立即停拨未到位的项目资金,终止项目执行,同时
追缴被挪用的资金;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二)市、县(市)区对项目单位申报资料审查不严,出具虚假意见,骗取项目支持的,一经查出,将追究相关及责任人的责任,并终止项目执行,追缴项目资金。
(三)市、县(市)区农业产业办和财政部门对安排的项目资金不按时下拨,造成资金在本级滞留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或挪用资金的,一经查出,除追究有关责任人外、同时追缴滞留、挪用的资金;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对应追缴的农业产业化资金,上级财政部门通过预算扣减其它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等方式收回。
第十九条 考核评价
(一)建立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使用考核评价制度,追踪资金使用效果。考核内容包括:农业产业化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际上缴税收情况;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情况;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情况等。
(二)市级根据上考核情况,对市级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对条件不具备的企业将不作为下扶持对象。
第二十条 市级农口各主管部门预算中涉及的产业化资金,参照此办法执行。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提高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和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参照国家和省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是指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战略目标,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设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和项目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坚持按项目计划组织建设、按项目计划管理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县级报账制管理原则。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四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既要科学规划立项,又要便于操作、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2、突出特色、兼顾一般。
3、择优立项、注重实效。
4、规范管理、防范风险。
第五条 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重点,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产业化经营项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重点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和成长中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项目县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
第六条 土地治理项目要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应按流域或灌区统筹规划,水源有保证、无污染,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原则上单个项目区面积不低于1000亩,可由2—3个相对集中连片地块组成。土地治理项目亩平财政投资标准以当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丘陵山区的财政资金投资标准为准。
第七条 产业化经营项目采用财政补助形式扶持。重点扶持项目区域内具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项应符合的条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企业
投产且正常运行一年以上,上一未出现亏损;企业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财政资金总额的50%、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经营管理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项目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明显,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企业及法人代表信誉度高、与当地优势农产品基地或农民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项应符合的条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投产且正常运行一年以上,上一末出现亏损;有30名以上的农民成员,成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组织;经营状态良好,资产总规模不低于申请的财政资金总额;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章程规范、制度完善;财务规范、独立核算、盈余返还。严格限制的项目包括:中成药加工、酿酒工业、木材深加工、纺织工业,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以及对环境有明显污染的项目。
第八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县级自定、市级审核、省级备案制管理。各项目县可单独确定土地治理项目或者产业化经营项目,亦可两者兼选。但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安排总额不得超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总额的50%。项目上报文本(项目实施方案,下同)按当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编制。市(州)农发办负责将审核通过的项目上报文本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报省农发办备案确认。对不符合立项备案条件的项目,项目县农发办须重新选项后逐级报省农发办重新备案确认。项目一经备案确认,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按相关规定和程序报省农发办重新备案。省财政厅将根据正式备案的项目计划下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第九条 市(州)农发办应在每年4月底之前向省农发办备案当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年。
第十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国家和省农发办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由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财政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在每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鼓励市(州)及项目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财政资金配套。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包括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工投劳折资,自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财政资金的6%;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所扶持的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为加强县级农发办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各项目县农发办每年按分配的省级财政专项用于土地治理的资金的2.5%统一提取项目管理费,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支出。若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四条 用于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使用
范围:
l、水利措施。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容量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等。
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所需绿肥种子及秸秆还田机械设备、机械平整土地的施工;修建农田机耕路所需沙石料、水泥、沥青;当地优势农产品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
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上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臵(或苗圃建设)及工程设施等。
4、科技措施。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所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示范和培训等。对项目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户购买的良种、种苗、生物农药和肥料可按不超过购买价格的60%进行补贴,但不得以现金方式发放补贴。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和工程监理费的提取和使用参照国家和省农发办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单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政补助资金一般应不低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一般应不低于20万元、不高于8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l、种植基地项目: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 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第十六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坚持按项目计划管理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备案的项目计划管理资金,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资金使用和报账应当与项目实施计划一致,对于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县级农发办不予报账;县级农发办违规报账,造成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按被挤占挪用资金数额的一至三倍扣减其下一财政资金指标。
第十七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项目县财政局农发办实行专账专户管理。县财政局和农发办要按项目计划积极筹集资金,按规定时间确保资金全额到位,按项目计划和施工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先预付不超过合同价款30%的预付工程款,工程完工结算时应按工程结算总额10%的比例预留
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运行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产业化经营项目在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建设进度过半的前提下,可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县级农发办经现场核查确认后,先行拨付30%-50%的财政资金,其余财政补助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办理相关报账手续后全部拨付。
第十八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报账,报账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县农发办及所在市(州)农产办要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省农发办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试行)》(国农办[2007]41号)和《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鄂农办发[2006]54号)的有关规定,每年组织对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考评,并作出综合评价。项目县农发办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市(州)农发办负责进行督导。省农发办对验收考评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考评结果作为下一财政资金分配“综合因素法”中工作质量因素的依据加以运用。
第二十一条 对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省财政厅根据《财政
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247号令)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财发[2011]7号)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脱贫奔小康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2010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0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
为了认真做好省列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投资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提出2010年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指南。
一、项目范围
根据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和 “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结合我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产销形势及市场前景,2010年,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扶持的重点是:马铃薯、中药材、苹果、蔬菜等优势产业以及其它优势农产品开发。
二、扶持重点
(一)重点对从事马铃薯精深加工,中药材加工,蔬菜保鲜储藏,苹果储藏、产后处理及加工的龙头企业项目给予扶持。
(二)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开展GMP认证、经销企业GSP认证,支持蔬菜加工运销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和原产地认证等品牌创立活动。
(三)支持其他利用当地资源,有发展前景、能带动农民致富的区域性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开发项目。
三、扶持方式
根据相关《扶持办法》,省列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性项目主要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的方式给予扶持。其中马铃薯、苹果加工根据企业收购原料数量及履行订单情况进行考核后给予扶持;蔬菜、苹果储藏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建设规模现场考察后给予扶持;中药材饮片加工、经销企业年内取得GMP、GSP认证,蔬菜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取得绿色食品、原产地认证经确认后按标准给予奖励;符合条件批复立项的加工类项目固定资产贷款给予贴息,贴息期限为1年,贴息比率为人民银行当年公布的同档次正常贷款基准利率。
四、项目条件
申报的项目要严格按照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财政厅、发改委、扶贫办联合下发的《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进行筛选。
(一)申报的项目要突出重点,按照省上制订的相关优势产业规划布局,突出区域特色。主营产品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一定的科技含量。
(二)申报农产品加工贴息类项目,贷款规模最低在1000万元以上,并要附有关部门批复立项的文件和银行出具的同意贷款证明或贷款合同。
(三)申报加工奖励类项目的,2009年销售收入须达到4000万元以上,其中马铃薯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要在2万吨以上;申报中药材加工扶持项目的企业须通过GMP 认证;申报储藏库建设项目储藏能力须达到2000吨以上。马铃薯、苹果加工奖励企业可先申报拟奖励企业具体待考核后确定。认证项目年底前取得证书后再行申报。
(四)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武威黄羊食品工业城项目要在落实项目单位后按程序申报。
五、申报程序
1、项目由各市州、直管县农业产业化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省上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扶持重点,结合当地实际筛选项目,各市州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进行严格把关,对项目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后,联合行文向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省财政厅申报。
2、省属企业的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市州按规定程序向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财政厅申报。
3、所有申报的项目,都须经市州或省直管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后上报。
4、所有上报项目都要填报《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实行标准文本管理。并附银行贷款协议、项目审批文件、建设内容简介等主要资料。
各地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要进行汇总,以A4纸型、Excel格式发送到chychmbb@163.com。
六、项目确定
根据各地上报的项目,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进行筛选并组织现场考察后,提出扶持项目建议名单,提交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会议审定。
七、监督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的监督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建设内容和支持环节组织实施。对贷款不落实、不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实施,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申报资料弄虚作假,不按规定使用扶持资金的,可终止资金拨付,以后也不再安排扶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