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0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篇: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水规计[1998]33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最近,国家决定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为了切实管好用好该项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水利产业政策》等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新增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是中央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设项目按计划全面完成。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主要安排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甲类续建项目,重点是中央甲类项目,适当支持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甲类续建项目。项目安排要充分体现水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重时效性。

第四条 项目安排重点是:大江大河大湖防洪保安工程,特别是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支流的堤防加固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控制性工程、重点海堤防洪工程、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城市防洪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兼顾重点江河流域水土保持和以节水抗旱为主的水资源工

程,适当向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收尾项目以及明年汛前能够发挥防洪效益的项目。

第五条 适当考虑开工建设一些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批准并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流域控制性工程项目。

第六条 项目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资金安排要瞻前顾后,今年安排资金项目不能竣工的,各级政府和项目主管单位要充分考虑和负责落实后续工程的建设资金。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项目在开工实施前,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完备前期工作。新开工项目要严格按基建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工程建设的范围、规模、标准必须符合流域总体规划要求。涉及省际间的工程项目、干流及重要支流治理工程项目,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或流域机构审查;省内项目,按国家投资计划下达程序由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各类工程项目未经审批不得开工建设。

第八条 根据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各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否则,不予安排审查。

第九条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规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项目业主承担并予以落实。各级勘测设计单位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集中力量,按轻重缓急,做好工作,确保设计质量。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十条 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要严格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资金拨付要迅速足额到位,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截留和挪用。

第十一条 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和年度计划组织工程建设。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不得扩大建设规模,不得提高定额标准,不得越权调整计划,更不得将专项资金挪作它用。

第十二条 各项目业主单位要认真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计划,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流域控制性工程和涉及跨省、省际边界水利工程及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水利工程的单项工程计划须报部直属流域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 地方要负责落实好项目的配套资金,与中央安排的资金同步到位。专项资金要与其它各类资金互相衔接,打捆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按分级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计划、财务、审计、施工和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措施,严肃法纪,强化监管手段。

第十五条 各级计划下达部门是专项资金的责任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各级水利部门是项目实施的主管单位,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计划和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六章 信息反馈

第十七条 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专项资金使用的信息管理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项目管理信息,分析整理,建立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及时上报信息。

第十八条 各地要在每月10日之前,将项目综合完成情况(包括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和完成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材料)逐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于今年底和明年5月底上报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淮河治理工程、太湖治理工程以及大型灌区、节水灌溉、险库加固、水土保持等专项工程,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已经颁布的有关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水利部

1998年8月21日

第二篇: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来源:水规计[1998]330号作者:水利部日期:98-08-21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信息反馈

第七章 附则

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指标精神,切实管好用好国家新增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使其在推动水利建设和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部制订了《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请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最近,国家决定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为了切实管好用好该项资金,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根据《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水利产业政策》等有关法规、政策,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新增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是中央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建设项目按计划全面完成。

第二章 安排原则

第三条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主要安排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甲类续建项目,重点是中央甲类项目,适当支持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甲类续建项目。项目安排要充分体现水利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注意时效性。

第四条 项目安排重点是:大江大河大湖防洪保安工程,特别是长江、黄河等七大流域干支流的堤防加固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防洪控制性工程、重点海堤防洪工程、重点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重点城市防洪工程、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等;兼顾重点江河流域水土保持和以节水抗旱为主的水资源工程,适当向中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优先安排收尾项目以及明年汛前能够发挥防洪效益的项目。

第五条 适当考虑开工建设一些总体规划已经国家批准并已具备开工建设条件的流域控制性工程项目。

第六条 项目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资金安排要瞻前顾后,今年安排资金项目不能竣工的,各级政府和项目主管单位要充分考虑和负责落实后续工程的建设资金。

第三章 前期工作

第七条 项目在开工实施前,必须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完备前期工作。新开工项目要严格按基建程序履行审批手续。工程建设的范围、规模、标准必须符合流域总体规划要求。涉及省际间的工程项目、干流及重要支流治理工程项目,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或流域机构审查;省内项目,按国家投资计划下达程序由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审查。各类工程项目未经审批不得开工建设。

第八条 根据工程的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各项目的前期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勘测设计单位承担,否则,不予安排审查。

第九条 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规定,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由项目业主承担并予以落实。各级勘测设计单位应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下,集中力量,按轻重缓急,做好工作,确保设计质量。

第四章 计划管理

第十条 中央下达的专项资金计划,要严格按项目管理,专款专用。资金拨付要迅速足额到位,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拖延、截留和挪用。

第十一条 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和计划组织工程建设。未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不得扩大建设规模,不得提高定额标准,不得越权调整计划,更不得将专项资金挪作它用。

第十二条 各项目业主单位要认真编制单项工程施工计划,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流域控制性工程和涉及跨省、省际边界水利工程及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的水利工程的单项工程计划须报部直属流域机构审批。

第十三条 地方要负责落实好项目的配套资金,与中央安排的资金同步到位。专项资金要与其它各类资金互相衔接,打捆使用,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各级水利部门要按分级管理原则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计划、财务、审计、施工和质量等各个环节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措施,严肃法纪,强化监管手段。

第十五条 各级计划下达部门是专项资金的责任主管部门,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负有监督、检查的责任。各级水利部门是项目实施的主管单位,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计划和质量负责。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对严重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六章 信息反馈

第十七条 各级项目主管部门要十分重视专项资金使用的信息管理工作,指派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收集各类项目管理信息,分析整理,建立专项资金信息系统,及时上报信息。

第十八条 各地要在每月10日之前,将项目综合完成情况(包括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和完成情况、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材料)逐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并于今年底和明年5月底上报阶段性工作总结。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淮河治理工程、太湖治理工程以及大型灌区、节水灌溉、险库加固、水土保持等专项工程,按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水利部已经颁布的有关办法进行管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印发《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文件 财

部 环发〔2007〕67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财政厅(局),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

为规范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以下简称“减排项目”)管理,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顺利实施,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我们制定了《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因时间紧、任务重,2007减排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应按照环保总局2007年3月中旬的会议部署和要求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主题词:环保 中央财政 减排资金 办法 通知

附件: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以下简称“减排项目”)管理,确保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建设顺利实施,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减排项目实行统一监管、分级实施的原则。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负责减排项目审查、管理、监督和检查;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减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第二章项目申报和审批

第三条环保总局和财政部根据国家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要求和预算安排原则及重点,联合发布减排项目申报通知,规定申报具体事宜。

第四条各级环保部门和项目单位按照申报通知的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联合向环保总局和财政部统一申报项目,申报材料包括资金申请报告、建设方案、预算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资金承诺函。

建设方案内容包括:建设目标、依据、背景及现状、建设内容、实施进度、资金筹措方案和效益分析等项内容。

第五条项目组织申报的具体程序和要求:

(一)“三大体系”建设项目:

1、中央本级项目建设方案由建设任务承担单位组织编制后报送环保总局。

2、地方项目由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对各市(地)、县上报的基础情况、工作和资金需求、运行条件落实等情况进行审核的基础上,编制项目建设方案,经专家论证后,统一编制项目申报材料报送环保总局和财政部。

3、环保总局会同财政部对上报项目进行论证和审查。

(二)其他项目:

减排项目运行费补助等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另行规定。

第六条环保总局根据审查结果,编制减排项目预算报送财政部。第三章项目组织和实施

第七条按照减排资金目标预算管理的要求,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在上报“三大体系”建设项目时,须出具预算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资金承诺函,承诺配套资金及时到位、项目按进度实施、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照国家核准的建设内容完成建设目标,系统持续运行,并保证运行实效。

预算目标管理责任书和资金承诺函作为减排专项资金申请的必要条件和项目申报材料的基本内容。责任书和资金承诺函的落实情况将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

第八条中央本级“三大体系”建设项目由环保总局负责组织实施,地方“三大体系”项目由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其他项目由项目单位负责实施。

第九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减排的投入,落实“三大体系”建设所需资金,确保建设和运行资金到位,并督促项目单位落实应由其承担的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条项目建设应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相关项目建设标准和规范由环保总局负责制定。

第十一条要切实强化工程实施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加强对建设资金、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

第十二条要建立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制度,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每半年将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环保总局和财政部,项目进展情况报告的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进度、招投标情况、中央和地方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项目管理措施等。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内容一经审查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如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环保总局、财政部同意后方可执行。第四章项目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减排项目应按照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央本级项目由环保总局和财政部组织验收,地方项目由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验收,并将项目验收结果及时报环保总局和财政部备案,环保总局和财政部进行抽查。

第十五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验收准备工作,要提交验收报告、整理归档项目资料、编制财务竣工决算、项目总结,提交试运行数据成果以及项目实施效益情况分析。

第十六条项目验收要成立验收小组,验收小组应由环保、财政等相关部门代表及专家组成。验收小组要根据目标预算管理的要求,审阅工程档案、资料、财务决算报表,实地查验建设工程和设备安装运转情况,依据建设方案对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出全面评价。对遗留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意见,限期整改。限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未达标的,按本办法第十九条处理。

第十七条项目验收后的运行管理。

(一)“三大体系”能力建设项目

省级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数据真实有效,使项目在污染减排核查工作中真正发挥效益,做到统一采集、公布国控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及时跟踪各地区和重点企业主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变化情况,以此考核区域污染减排责任落实情况。

(二)其他项目

由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保证项目所建设施稳定运行,确保发挥长期减排效益。

第五章项目检查和处罚

第十八条环保总局和财政部将不定期地开展检查和考核,重点对项目实施情况和减排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项目绩效评估。

第十九条对于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要求,环保总局和财政部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取消申报资格以及停止资金安排或追缴已拨付资金等处罚措施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补助和事后奖励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包括:

(一)应用示范项目,指新技术推广前的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示范技术应基本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二)推广示范项目,指应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中高费技术改造项目。

第四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行业、流域、区域的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每年的支持范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

第六条 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原则上项目实施后不新增产能。

(二)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近三年内没有得到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四)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示范技术属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鼓励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

(五)省级(含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审查同意列入示范项目。

(六)应用示范项目已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推广示范项目已经实施完成。

第七条 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八条 专项资金安排采取补助或事后奖励方式。对应用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资金补助;对推广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资金奖励。

第九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的要求和本办法规定组织申报示范项目;中央企业集团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申报项目。

第十条 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包括:

(一)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的申请文件。主要内容包括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审查意见及对项目真实性的承诺说明,并附项目汇总表。

(二)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由具有甲级咨询资质的机构分项目编写,具体要求见附件

1、附件2。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委托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重点包括:

(一)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本办法规定及有关要求。

(二)项目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是否先进。

(三)应用示范项目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及推广前景。

(四)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改善情况。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审查结果向财政部提出示范项目安排建议;财政部根据示范项目安排建议和中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审核下达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政府网站公布专项资金安排的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帐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国家补助或奖励资金全额收缴国家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财政部将扣回专项资金,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责令地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网站上进行通报,三年内不再受理项目资金申报。

第十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或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项检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组织对重点行业、流域、区域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总体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1.××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应用示范项目)

2.××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推广示范项目)

附1:

××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应用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技术来源及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国外同类技术情况;国内技术现状;技术来源(自主研发、引进应用、消化吸收创新开发等)、成熟情况、先进性评价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示范效果评价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对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作用和影响。

四、专家审查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项目实施条件及项目进展

包括资金来源、土地、环评等配套条件;建设周期;项目进展。

六、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专家评审意见

(七)配套资金证明

(八)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九)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财务报表

七、装订要求

报告用A4纸简装装订,正反面打印。

附2:

××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推广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评价、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重点是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情况(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以及经济效益评价。

四、项目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项目实际投资证明材料

(七)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八)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

七、装订要求

报告用A4纸简装装订,正反面打印。

第五篇: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9]7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规范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了《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九年十月三十日

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清洁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补助和事后奖励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包括:

(一)应用示范项目,指新技术推广前的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具有推广应用前景的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示范技术应基本成熟,具备应用条件。

(二)推广示范项目,指应用成熟的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忠告非技术改造项目。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应当坚持“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重点行业、流域、区域的重大清洁生产技术示范项目,每年的支持范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

第六条示范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原则上项目实施后不新增产能。

(二)项目前期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近三年内没有得到其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

(四)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且示范技术属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等鼓励推广应用的先进技术。

(五)省级(含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审查同意列入示范项目。

(六)应用示范项目已开工在建,或具备开工条件;推广示范项目已经实施完成。

第七条清洁生产推行方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第八条专项资金安排采取补助或事后奖励方式。对应用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20%给予资金补助;对推广示范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实际投资额的15%给予资金奖励。

第九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的要求和本办法规定组织申报示范项目;中央企业集团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申报项目。

第十条示范项目申报材料包括:

(一)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的申请文件。

(二)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

由具有甲级咨询资质的机构分项目编写,具体要求见附件

1、附件2。

(三)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商财政部委托咨询机构或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审查重点包括:

(一)申报材料是否齐全并符合本办法规定及有关要求。

(二)项目所采用的清洁生产技术是否先进。

(三)应用示范项目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影响及推广前景。

(四)推广示范项目实施完成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改善情况。

第十二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审查结果向财政部提出示范项目安排建议;财政部根据示范项目安排建议和中央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审核下达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第十三条财政部、工业信息化部在政府网站公布专项资金安排的有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四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第十五条专项资金财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国家补助或奖励资金全额收缴国家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十七条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企业,财政部将扣回专项资金,并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责令地方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同时将企业名单在网站上进行通报,三年内不再受理项目资金申报。

第十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对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进行抽查,必要时委托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或社会中介机构实施专项检查。由工业信息化部牵头组织对重点行业、流域、区域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总体情况开展绩效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

1、××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应用示范项目)

2、××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推广示范项目)

附1:××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应用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技术来源及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国外同类技术情况;国内技术现状;技术来源(自主研发、引进应用、消化吸收创新开发等)、成熟情况、先进性评价及解决的主要问题;示范效果评价及推广应用前景分析;对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作用和影响。

四、专家审查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项目实施条件及项目进展

包括资金来源、土地、环评等配套条件;建设周期;项目进展。

六、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专家评审意见

(七)配套资金证明

(八)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九)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编制的财务报表

七、装订要求

报告用A4纸简装装订,正反面打印。

附2:××项目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要点

(推广示范项目)

一、企业基本情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资产负债率、项目法人等基本情况。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

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建设内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项目前期工作情况等。

三、示范技术来源及示范效果分析

包括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评价、解决的主要问题等。重点是对比分析项目实施前后,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情况(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以及经济效益评价。

四、项目验收情况及主要结论

五、有关附件要求(复印件)

(一)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二)核准或备案文件

(三)规划部门出具的意见

(四)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五)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六)项目实际投资证明材料

(七)项目单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证明材料

(八)前3年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表

六、装订要求

报告用A4纸简装装订,正反面打印。

下载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洛阳市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洛阳市水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水利专项资金的管理,增强水利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为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结合有......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支持国家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减排资金)。为加强减排资金管理,提......

    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707号文件

    中央财政清洁生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文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建[2009]707号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清洁生产 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省、自......

    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点

    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推进经......

    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推荐阅读]

    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提高省预算内投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

    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概算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发改投资〔2015〕482号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中直管理局: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

    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农财发[200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乡镇企业)厅(委、局)、农业产业化行政主管......

    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预算内基建 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06]689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