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兵马俑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秦兵马俑》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状物类散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生动,用词准确。
二、说教学目标
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队5、6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的文章,要抓住文章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还比较弱,理解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也还需要老师的点拨引导。
3、根据课标对五年级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含义
(3)学习本文使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运用妙处
(4)品读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其中,学习本文使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运用妙处,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引导学生跟好的入情入境地理解课文,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情景渲染、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自主研读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反复朗读法、批注法、抓关键语句品读法、补充资料等教法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通过的换位思考《
》的问题,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像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歌曲(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视频]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研读时,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先学后教,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情引趣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开始之前对兵马俑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呢?”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老师了解学生预习读书的情况。
第二步: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利用课件分组呈现生词,再读音容易读错的哪一组生词中,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多音字“战车千乘”的“乘”的读音,并让学生用这个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字词教学重点突出,扎实有效,更好地夯实语文基础。第三步:小组交流预习卡,最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秦兵马俑的特点:规模宏大、个性鲜明。
三、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这一环节我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这一步我又分成两小步完成:
第一小步: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在旁边做出批注。这样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第二小步:组织学生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适当点拨引导,并出示重点段落指导理解朗读。比如:当学生交流到这个句子:“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朗读
第一层:略去句子中“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让学生与原句进行对比朗读,体会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第二层:略去句子中的数字,换成兵马俑面积很大,数量很多,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体会那种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充分体会到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妙处
第三层:通过练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
第二步:感受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这一步我分以下5小步完成
第一小步:学生浏览4---10段,边读边思考文章都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每种类型的兵马俑都有什么特点?用笔在文中进行简单的圈划
第二小步: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敢于在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第三小步: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 “身材魁梧、神态自若、体格健壮、神态严峻”等重点词语感受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好自己感兴趣的句段。
第四小步:课件出示秦兵马俑的全景以及个体,这样设计目的是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进一步读好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第五小步:配上音乐,在班级中开展一个朗读比赛,使学生在如身临其境般的诵读中更进一步感受到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四、感情升华,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教师激情渲染:同学们,假如现在你就站在秦兵马俑面前,看到了这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样设计,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感的宣泄口,充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步:作业设计:回去搜集和秦兵马俑有关的更多的资料,以“我眼中的秦兵马俑”为题开展一次小型的交流会。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绝无仅有
第二篇:《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4 秦兵马俑》。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展开。《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本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说明文的好材料。
【点评:“说教材”呈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说清楚文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可供学习的言语内容。显然,这里的“说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并没有呈现出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本单元包括《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之所以将它们编排在一起,从内容上来说,它们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结构分明,条理清晰。《秦兵马俑》无论是篇章结构上还是构段上,都有鲜明特点,描写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突出了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美之情。这些是说教材时要重点关注的。另外,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而非说明文。】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与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己读通句子,读懂文章内容。但还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品与读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点评:学情并不是笼统而空洞的,针对具体文本学习的学情分析,要与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等结合起来。“品读”的能力指什么?“品与读的要求”指向的是什么?关于状物散文,学生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和阅读经验,需要引导的是什么?自己的学生是具体的学习者,不是抽象的符号,切不可说得不明不白。】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过渡句的作用。这是本课的学习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评:说课教师说“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联系下面的内容,这句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哪些目标与上面的分析有关联?重难点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言语逻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课标中提出“三维目标”,同时指出这“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说课教师在目标表述上,明确地将三维目标分开来表述,是不恰当的。识字学词不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吗?朗读与理解不属于能力范畴吗?】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本课我拟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法、品词析句法,讲授与点拨相结合等教法。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讨论法、诵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点评: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定位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能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表述,会更加清晰明了了。例如,根据文章描绘栩栩如生,用词形象生动,大量运用描写与联想结合的方法突出兵马俑特点等表达特色,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品词析句法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会情感、内化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预计2个课时完成。我拟采用“导—读—赏—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国际地位,然后对秦王朝及兵马俑作简单介绍,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课题。为下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做铺垫。
接下来,齐读学习目标,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的介绍等,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勾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疏通文意,并思考:课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
接下来,请学生分段读,其他学生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文章脉络,我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为第三环节的精读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此环节,我打算分2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第一步,精读指导。这一步,我引导学生“四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兵马俑。一读,自由读,圈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简单谈谈读后的感受。二读,抓关键词“19120平方米”、“近8000个”、“长230米”、“宽62米”、“14260平方米”、“6000个左右”等,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三读,创设你置身其中,观看秦兵马俑的真实情境,想象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和弓弩手等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所表现出的不同个性。
四读,联系现实中制造工艺品的繁琐与精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很容易理解文章层次,教学重点便迎刃而解。
第二步,合作探究。此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多媒体出示以下思考题: 1,文章是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的?在文中划出来并作以说明。2,第3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交流、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的把握,我只做适当点拨与总结,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作用的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本课末尾,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它在全文中总结性的作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以“秦兵马俑,我想对你说„„”说一段话,激发学生为历史而自豪的感情。最后,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结束本课。
(五)布置作业,复习强化。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将文中优美的句段抄在摘抄本上,课后搜集与科文有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拓展语文学习的新时空。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
【点评:说教学过程时,不仅说清每一步做什么,还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说明了行动背后的理念,是对的。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对预设的教法和学法的贯彻力图做到到位,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课堂学习的着力点来看,教师的确如“说教材”中所透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其一,文章结构的梳理不到位。整篇文章来看,是总分总的写法,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内容安排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部分用过渡段连接。其二,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在本篇文章里,很多句子的表达,都采用了“描写+想象”的形式。这样写作的好处是,赋予了描写对象以鲜活的生命,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同时将作者的情感很自然地融于字里行间。这正是本文适合运用诵读法来内化情感、习得语言的根本,可惜教师并没有关注到。】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过渡句:承上启下
这样的设计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学生沉浸于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自豪之中。
【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板书,“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八个字是说不清楚的。鲜明的主题体现在哪里?板书是如何体现出清晰的结构的?我想,这个板书设计缺失的恰恰是主题和结构。】
总之,教学本课,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评:
每次阅读“名师诊所”栏目提供的说课稿,我都会想,自己冒充“名师”对老师的说课稿说三道四,到底合不合适?毕竟,我的点评代表的只是个人观点,难免会有想当然的臆测。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还是给了我一点勇气和自信,况且,我用带有批评意味的词句,实际表达的是希望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的意愿,目的很单纯,一起走上专业成长的道途,做明明白白的教师,做能为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教师。
说课说什么,条条框框大家都很熟悉,说白了,就是向听众说明白自己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教什么,肯定不能只告诉人家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教课文”和“用课文教”不是一回事,“教什么”蕴含在课文中,需要教师先从课文中找出来,梳理清楚,然后再在课堂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去落实。文本解读要解决的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对应于说课稿,就是“说教材”。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个文本编排在此学段此册此单元,肯定承载了特定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这是需要教师研读明白的。怎样研读、梳理、提炼呢?以《秦兵马俑》为例,除了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弄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对应于学段目标,其中蕴含的哪些具体表达方法(篇章结构、构段特点、说明和描写的方法等)是需要关注的;作为一篇状物散文,有哪些具体的文本特性(文体特点、遣词造句与表达目的的关系)需要领会;从学生实际需要考量,这篇文章会激发学生怎样的阅读兴趣等等。这些是说课时需要用心说透彻的,唯此才能证明教师深入研读了文本,厘清了文本的教学价值。这也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说课也可以说是一个课堂教学预演的过程,现场没有学生,说课者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说教学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能自说自话,要预想:学生真的会如我所想的那样读书思考、沉潜文字、习得内化吗?教师说用“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层次,细想这“四读”,与理解文章层次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三读”“四读”的对象不是文本本身的语言文字,学生又如何能理解层次?当然,这与教师文本解读是否到位、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进行内容选择是否科学都有关系。
课前说课是为更好地上课服务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既要吃透课标精神,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解,以保证走入课堂能真正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第三篇: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很清楚。俞老师围绕“学为中心”这个教学理念,以学习单这个辅助工具进行教学,活动中,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过渡句引出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三个特点,并把侧重点放在探究“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之上,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中感悟,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听后受益匪浅,感慨颇多,综合起来有以下“闪耀点”:
1、夯实基础,以生为本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但是俞老师并没有把字词抛弃,而是让学生在自主认读、摘记、反馈、积累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重点字词,为阅读扫清障碍。
2、加强合作,突出重点
俞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品味重点词句,并发挥想象,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进行仿说和仿写。为了突破这一重点,俞老师设计了相应的表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读中找,在读中悟,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设计了笔杆比拼的环节,让学生结合仔细地观察,把积累的词语加以运用,提高了他们的说写的能力。
3、巧用课件,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俞老师十分注意创造意境,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比如,课初,俞老师声图具象地引出课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真的来到了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参观现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学兵马俑神态,借助课件让学生观看了其他兵马俑后,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各种神态的兵马俑,为说写做好准备。
4、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在学习第八自然段时,俞老师抓住“神态各异”这个中心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修辞上发现了什么?从内容的表达上又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想想“„„”可能省掉了些什么神态?先出示有的(观察到的),好像(产生的联想),并让学生模仿“有的„„好象„„”说写一段话。此时,丰富想象使学生文思如泉涌,一个个神态各异兵马俑在学生的眼前鲜活了起来。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复习了一些说明方法。总之,我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也是给我很多启发的一堂课。
第四篇:秦兵马俑微课
秦兵马俑(微课)
(一)微课内容:
读了《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你一定以为这是一篇说明文吧?告诉你,很多人都这么想呢!不过,那是错的。其实,这是一篇状物类散文,就像曾经学过的《黄果树瀑布》。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语言优美就是它一个显著的特点。这节微课,咱们就来学学如何品味状物类散文的语言。
首先,把目光投向文中的词语。不妨就以《黄果树瀑布》为例。出示:品词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不难发现,这里藏着不少四字词语和成语呢(加点)!有了它们,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银雨洒金街”的奇妙景象,突出了黄果树瀑布“大”的特点,而且让这句话读起来富有节奏感,产生了一份音乐之美。散文中,像这样的好词随处可见,比如说像“凉丝丝”“清清灵灵”这样的叠词的使用,也同样可以增强散文语言的美感。
当然,散文中除了这些好词,还有很多佳句。该如何来品味佳句呢? 出示:品句
还是以这句话为例,你能看出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吗?对,比喻。在《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语言如诗如画。在散文中,同样不乏排比、拟人、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在品读散文的语句时,不仅要关注修辞方法的使用,还要关注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看,这是《黄山奇松》中描写送客松的一句话——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句话前半句描写送客松的外形,后半句展开联想。这样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将送客松描写得更加活灵活现。
你也能尝试着从品读好词和佳句两个角度,来品味品味《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语言吗?好,那就在词语下面加上点,在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吧。
第五篇:秦兵马俑评课稿
《秦兵马俑》评课稿
评课教师:景玉甜
时间:2013年11月10日
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班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许德文
我目前担任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工作,今天有幸听了许老师主讲的《秦兵马俑》这节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我只是谈一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和学习体会,不当之处,还望予以指正。接下来说说让个人眼前一亮的几个“闪耀点”:
(一)运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许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文章条理清楚,金老师抓住教材特点,紧扣中年段的教学,准确地定位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感受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由此展开教学,目标明确,化难为易,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突出了鲜明的教学主线
本节课的教学,金老师突出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条是内容主线,即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和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另一条是实践
活动的主线,即认读为主,围绕读—思—悟—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思,思后说,说中悟,悟后再读,加深理解,整个课堂教学主线明确,流程清晰,思路明确。
(四)读中学写,揭示规律,学以致用
1、这一点首先表现在对课题的教学上。
教学中,许老师通过读文本,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寻找资料信息填写信息表;“小导游”的实践训练环节很是出彩。
此外还提示了过渡段的作用。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教学中,金老师适时地向学生揭示了过渡段的作用,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习作打下了基础。
(五)重视了语文双基的教学
首先是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是对生字的教学,还是对“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鸟瞰”等词语的理解,其次,他还十分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本节课,他着力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总之,从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们学有所得,能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感受其宏伟的气势,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方法。
但是,我想如果教师课堂上的激情再饱满一些,课堂气氛可以会更好,还有教师课堂评价,还可以再丰富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好。
这次的听课活动为我接下来的中段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