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母亲讲课稿
我的母
亲
胡
适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法学法] 反复诵读,进行合作式、研究式学习[课时安排]
二课时 [步骤及内容]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学者的母亲,看看这位母亲给孩子的是什么?感动你的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教师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1.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5节)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6节)(3)我说轻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教之严。(7节)
(4)新年之际,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8节)(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9-11节)(6)听了五叔的牢骚话,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12节)
2.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3.质疑、解疑:
(1)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13节)(2)课文前三段看似与写“母亲”无关,为什么还要写?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师生共同明确答案。
(1)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2)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同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对教育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3)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严师、慈母、宽厚、温和、仁爱又有刚气)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1.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2.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3.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三)、课文分析:
1、内容概括: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2、全文大意:
《我的母亲》在开篇内容的叙述上,以写“我”儿时的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和童年往事切入文章。儿时“我身体虚弱,不能跟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的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这导致了“我”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文绉绉”的性格特点,“我”甚至因此被老辈冠以“糜先生”的绰号。“我”更是因为这个“先生”的称号“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而且在“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的情况下,“我没有了嬉戏的能力和习惯”。童年的往事,作者能够忆及的、体现儿童游戏特点的是“我十二岁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和“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这两件事情。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叙述中,涉及母亲的内容不多,仅仅流于刻画母亲顾念孩子“身体虚弱”“不准乱跑乱跳”的本性上,其余内容似乎都成了作者的赘述。但经过深入剖析,仔细揣摩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构思上的缜密和匠心独运。作者在这部分谈到的他个人情况的诸多方面,正是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母亲的着眼点,或者说作者是把这部分内容当作一个平台,为刻画母亲的形象做了一个充实而丰厚的铺垫。作者儿时的性格和经历让他“只学得了读书和写字”“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文中也流露出作者不无遗憾和惋惜的心情:“三十年来,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有一天„„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作者的这些感伤和缺失,在母亲那里得到了慰藉,“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可以这样说,有了作者对自己性格、生活情景的翔实介绍,才把母亲既严格,又慈和、宽容、善良的性格特点衬托得形象鲜明。
文章在主体内容的叙述上,主要围绕几个生活事件刻画母亲的形象性格和对 “我”的深刻影响的。“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母亲对我的严格,体现在教育我要刻苦读书,“天大明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要我用功读书”,这种严格也体现在她对我犯的错误决不姑息,适时给予严厉惩罚上,“我做了错事,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刑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作者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遭到母亲严厉的教训。也是通过这件事,作者把母亲慈爱的一面展现给了读者,“我”因为说了句轻薄的话而被罚跪,跪着哭时用手擦眼泪,感染微菌得了眼翳病,为此母亲“又悔又急”“用舌头舔我的眼病”。从文章内容中,我们看到母亲的慈爱不仅局限在对“我”一个人的呵护上,作为后母后婆她对待家人是那样的宽容、和善。“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吸鸦片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坐在大厅上不肯去。”“我”的母亲常常替他收拾局面,却对他“从不骂一句”“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我”的大嫂和二嫂常常闹意见,“她们闹气时,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对此母亲一向“装做没听见”“事事格外容忍”。母亲就是这样一个既严又慈的人,这是母亲性格的核心,但她也有刚性的一面,“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我”家五叔在烟馆里发牢骚,说母亲总请某人帮忙,给他好处。为此,母亲请了几位本家来,当面质问他,致使五叔赔罪认错,“她才罢休”。文章正是通过几件事的叙述,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母亲形象。而母亲的性格留给作者的影响是非同寻常的,正如作者所言:“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一文篇幅很长,内容很多,但脉络很清楚。全文都是围绕突出母亲严格、慈爱和刚性的特点组织材料的,因此丝毫不显冗长、杂乱,即使开端的三段内容集中叙述了作者的情况,但也在结构上起到铺垫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紧凑、结构严谨。
总之,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无论是在刻画人物方面,还是在整合材料方面都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借鉴的价值。
3、主题思想:
《我的母亲》一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平凡而伟大、渺小而杰出的母亲形象,突出了母亲对儿子非同寻常的影响,流露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深切怀念的思想感情。(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推荐篇目: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欣赏“诗中的母爱”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五)、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六)、能力训练与检测: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① 文绉绉()
② 庶祖母()
③ 佃户()
④ 侮辱()
⑤ 眼翳病()
⑥ 吹笙()
⑦ 摹画()
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野mán()
② xī()戏
③ chóu()备
④ 牢sāo()
⑤ 严1ì()
⑥ 宽yù()
⑦ 宽shù()
3、辨析多音字或形似字并组词:
┏______()
┏ ______()
绰:┫
薄: ┫
┗______()
┗ ______()
┏______()
┏摹:______()
菌:┫
┫
┗______()
┗蓦:______()
4、结合语境解释加红字的含义:
①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文绉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野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
下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zhōuzhōu ②shù ③diàn ④wǔ ⑤yì ⑥shēng ⑦mó
2、①蛮 ②嬉 ③筹 ④骚 ⑤厉 ⑥裕 ⑦恕
3、┏chāo(绰起)
┏ báo(薄厚)
绰:┫
薄:┫
┗chuò(绰号)
┗ bó(稀薄)
┏ jūn(细菌)
┏摹:mó(临摹)
菌:┫
┫
┗jùn(菌子)
┗蓦:mò(蓦地)
4、①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②野蛮:这里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
③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七)、学生作文赏析:
老师的话语让我难忘
初二(1)张健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事,这些难忘的事会常常触动、打动你的“神经”,让你万般留恋,以至于你对它记忆犹新。
生活中令我难忘的事有很多,但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发生在那天中午。
那天中午,当我复习物理试卷时,发现有一道题自己怎麽也搞不懂,想着物理考试一天比一天临近时,“优秀”的梦想让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道题战胜,于是我拿着卷子飞快地向办公室跑去。我见我们班老师很忙,于是就问政治老师教我班的物理老师在哪儿?谁知老师说:“姚老师不在,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我的脸顿时像晒干了的茄子一下子搭拉了下来,心中的探索热情顿时“销声匿迹”了。政治老师从我的表情中看出我很失望,于是说:“去问问1、2班的李老师。”啊?不会吧?此时我很矛盾,因为我向来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好意思,脸面薄。况且我想,我与1、2班的老师又不熟„„多种理由促使我说出:“那„,还是算了吧。”
当我转身要走时,百忙之中的班主任老师好像知道我有事,立即叫住我,关切地问:“怎麽了?什麽事呀?”“我„„我想找物理老师,可他不在,”我有些羞涩地说。“问问1、2班的物理老师,姚老师不在就不问了,那不把你耽误了吗?”“可是„„”“哎呀,没事儿,有问题就问,别不好意思,那会误事的,去试一试。”这时,我忽然从班主任的话中得到了鼓舞,走出了失落的障碍,重新找回了勇气,大大方方地走过去问1、2班的物理老师,最后终于把我不会的这道题“战胜”了,满意地走出办公室。
我回到教室后静下心来想了想,是老师的话触动了我,是老师让我走出了羞怯的深渊,重新找回了勇气。这件事虽小且平常,但老师的话却令我十分怀恋,所以它是这学期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评语]
本文写得很真实,虽然语句平实、质朴,但叙述得很流畅,始终围绕自己的感受叙述事情,写出前后内心的改变,以此突出老师那句话的影响。本文最引以为鉴的不是用多少笔墨、多娴熟的技巧去刻画形象,而是能通过自身体察关注事情,并如实传达出自己的认识,写出真实感受。
第二篇:我的母亲讲课稿
《我的母亲》讲课稿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由孟郊的《游子吟》导入课题。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它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学者胡适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板书课题)
二、了解胡适
胡适,1891~1962,原名胡嗣糜,字适之,近代史上名符其实的风云人物,中国新诗的开山鼻祖,对于中国新文学运动,胡适是最重要的启蒙人。早在民国六年一月,他即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当时文学的八个主张,也就是后来的八不主义。
三、导入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那么,胡适的母亲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四、整体感知
下面我们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如果我们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的感受我们会说这是一个样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1严厉
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2、温和
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3、刚强
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四、深入探究
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怀念、感激、敬爱。)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
母亲是平凡的,她每天所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点滴中渗透了无私的爱,现在,想一想自己的母亲她有什么事最让你难忘呢?我们对母亲表达过我们的爱吗,我们如何表达我们的感激呢?(学生思考体会交流)
第三篇:《我的母亲》小讲课[定稿]
《我的母亲》小讲课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认识母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质朴的语言,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重难点]
重点:认识母亲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质朴的语言,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教法] 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感导入
孟郊有首《游子吟》我想大家都记得,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通过线和衣的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未远行先担忧的骨肉深情。诗中以通俗形象的比喻,通过对小草似的儿女无法报答春日般的母爱的肯定,歌颂母爱的伟大。今天我们来学习《我的母亲》,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默写字词。
文绉绉zhou4、绰号chuo4、庶shu4祖母、吹笙sheng1、摹mo2画、眼翳yi4、舔tian3去、侮辱wu3ru3
注意翳的写法、绉、摹的读音。三.整体感知
我们一起来认识文中的母亲形象。
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个 的母亲。分别是通过什么事情体现出来的?
同学们读书的声音很响亮,对这个问题能围绕“对我的管教”、“作为当家后母之难”、“对待他人的侮辱”这三个方面谈了许多见解,很有见地。
我们来总结一下:
母亲形象——严厉、温和、刚强(板书)1.严厉——体现在:对我的管教(教之严)
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重重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2.温和——体现在:作为后母当家之难(爱之慈)
除夕夜如何对待大哥的债主,不骂一句,面无怒色——善良宽容 如何与两个嫂子相处,化解矛盾——忍让温和
3.刚强——体现在: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上的侮辱(气之刚): 让发牢骚的五叔道歉,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刚烈 四.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这个题目可围绕两点作答:
⑴“对表现母亲形象的作用”—— 体现母亲的温和。
⑵“对我的教育”—— 体现母亲的言传身教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刚才几位同学只谈到了对表现母亲形象的作用,答案还不完善。2.读最后一段。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这位同学能抓住文中原句回答,非常准确。正是表现在: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谦虚的种种美德。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三点解答:
⑴概括前三段的内容:写作者童年生活和受的教育,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⑵分析与文章内容有哪些联系。前文内容已经确定,而后文内容是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可以说前三段的内容是为后文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作铺垫。
⑶分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与文末写母亲对我的影响之大相呼应。五.深入探究:
母亲对我的影响很大,那么,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大家皆能够答出作者对母亲怀着的感情,但结合具体语句谈体会稍不到位,这要多读多思考。
总结大家的答案:
作者感情——怀念、感激、敬爱(板书)
具体句子有:
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怀怀念与感激。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天夜里她把我叫醒,她真的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这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作者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六.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完成课后第二题,体会胡适用词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正如这位同学所答。本题可从双重否定的内容和作用作答。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强烈肯定。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这道题目要结合上文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我对母亲的感情作答。
上文作者写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这里说“我”在人海里“混”,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影响很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作者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谦虚的性格。
七、作业:完成课后习题一。板书:
我的母亲
母亲形象——严厉、温和、刚强 我的感情——怀念、感激、敬爱
第四篇:讲课《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
2、品味揣摩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念国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在感悟情感的过程中,初步领会文章“触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生两位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一)走近季羡林: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国宝级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退去这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2、让我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这可是季老的心声,寄托着一种深深地思念之情,再读题。
二、整体把握,轻叩文本
(一)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说起母亲,我们总会想到陪伴在身边的妈妈!这篇散文中,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预设: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祖**亲)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去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吧
(二)自读课文,加深理解。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1)识记生词,入文理解。
①出示生词,自由认读。
真挚 朦胧 凄凉 可见一斑 薄暗 奔丧
寝不安席 食不下咽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弃养 灵魂不全
② 指名读词,相应理解。“bó ”薄暗,是昏暗的意思,常用在书面语。
“可见一斑” 能用“斑”组词吗?这就是“斑”的意思。“可见一斑”来自典故。我们常说: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豹子身上的一个花纹就能推测出整个豹子的样子,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也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弃养”一般指父母去世了,子女再也不能再奉养他了。
(2)词语填空,把握内容。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我痛哭了几天,()、(),成了一个()的人。抱()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
①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②指生汇报,出示答案。师导;看得出来,你们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季老的身旁了。
三、思母之悔
师:作者为什么那么怀念生身母亲?(1)这一切还得从他失去母亲开始!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个自然段叙述了这段回忆?
(2)指名读,诱发疑问: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3)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终天之恨)
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1)抓词句—— 一品“终天之恨” ①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终天之恨呢?再读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汇报句子,并简单说体会。
③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吧!
(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④小结:
这
真
是
痛
苦
到
了
极
点
哪!
(3)插资料—— 三感“终天之恨”
①难道季老不想陪伴自己的母亲,不想孝顺自己的母亲吗?回想母亲是多么地疼爱他::(出示月饼资料教师概述:)到了中秋节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
②细想他曾许下的愿望:(出示愿望资料师概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③还没来得及尽孝,母亲就离我而去,怎能不抱终天之恨呢?让我们用心地读出季老心中那永远的痛吧:(开火车)
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读到这,你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填满作者内心的终天之恨——愿望还在,母亲却已随西风而去,只留下这终天之恨——(全班读)
师:通过刚才我们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懂这一段最为痛苦的文字。(请一个读书特别有感情的同学读。)
----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师:从季羡林的内心独白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想回报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不在了。生: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师:爱之深,思之深,悔之深。
四、念国之情
1.作者是那样的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对母亲的怀念。在作者的怀念中,又增添什么?(对祖**亲的怀念)指生读第三自然段。
2.(出示: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什么意思?为什么两个母亲会“频来入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者旅居国外,对生母和祖**亲的怀念与日俱增。句子中一个“也”字很巧妙地将祖国与母亲联系起来,可见在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3.作者用了两个“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请你仔细阅读季羡林的几篇日记,看你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4.谁来把日记中你最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①“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作者巧妙地用了一个“织”字,把夜幕的过程写活了,这慢慢降临的夜幕似乎是在为作者编织一张思念的网。)
② “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思考:a.“甜蜜”和“凄凉”是不是矛盾?(不矛盾)
“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他的心会怎样的活动,他的心会想到什么呢?生答
师:当他想到祖国、想到母亲、想到朋友的时候,他发现,凄凉少了,反而会多了什么?(甜蜜)所以,有时候,回忆是一剂良药,它可以慰藉我们一颗孤独寂寥的心啊。
b.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思想此时的甜蜜。是“糊”吧?糊是什么意思呢? 紧紧的缠饶、浓浓的包裹,扯也扯不断、甩也甩不掉。师:扯不断、甩不掉的是什么呢? 是内心自己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全都融入到这个“糊”字中了
不开灯的黄昏,触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对祖国无尽的怀念。这就是触景生情。(板书:触景生情。)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环境,学生读我的心情。进一步体会这景,这情。
师:日记中还有没有触景生情的描写。
③“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从她的神情中,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母亲?(关心孩子的母亲,慈爱的母亲,期盼孩子回家的母亲,一心为子女的母亲)
师(出示):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一样啊!”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
生:一样的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思念自己的孩子。
生:一样想念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把爱都给了自己的孩子。
师: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在苦苦等待,听到了母亲心灵的呼唤!师(出示: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告诉我:“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全班读---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师:对母亲的怀念,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数十年如一日。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
5.小城虽小,但那不开灯的黄昏,那阵路过窗外的风,还有那似曾相识的房东太太,却时时处处都能勾起作者那份深深的思念之情。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这个国外的小城里面,还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遇到什么?试着运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将第三则日记写得更具体?(出示:第三则日记,补充)
11月20日。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7.除了这几则日记,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祖**亲和亲生母亲的怀念之情?
(1)“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这句话出现在作者的散文《寻梦》中,那想一想作者到底在寻一个什么梦?他寻到了吗?
几十年过去了,季老先生一直在寻找自己生母的清晰的面影。尽管无数次的寻梦,可梦中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寻梦又有何用?
我们一起来读-------“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8.师:作者为什么对祖国对母亲有如此深的怀念呢?用书上一句话来说。第一自然段。
生: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板书:敬意 爱慕)
师: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所以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才如此动人。
四、学习写法:
1.师:自由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和第1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写法?
师: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真挚的情感,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我们要学习本课的写法,在习作中运用此方法,开篇直接入题,结尾点题扣题。
2.《怀念母亲》选自季老84岁所写的《留德十年》。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就是“真情”(板书)“真”就是“真实”,情就是“抒情”,耄耋之年,忆及往昔,这里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散文,就为了避免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心情,为了保存当时的心情。
五、总结读题:
季羡林回忆在欧洲的十一年,都浓缩在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读题。课下请同学们继续到季羡林的《寻梦》中感受那魂牵梦萦的怀念。
六、拓展:乡愁
赋得永久的悔
第五篇:讲课稿(我)
课题: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执教者:唐正娅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2011年黄州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宣传标语
学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二机社区(文峰宝邸):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
公共资源管理中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电视台办公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老师开场白: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我国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人民民主,及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第一组对基础知识的解释
1.词语
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属于法律概
念。
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属政治上的概念。
指法律和制度。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
指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法治则相对于人治;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方法。“法治”崇尚法律的权威,“人治”崇尚个人意志。
:公民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范畴: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指有选举权的人直接参加选举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
指有选举权的人通过选出的代表进一步行使选举权利的选举方式。
举例:选举班委
①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无记名投票选出本组代表。(直接选举)②由代表选举出班委。(间接选举)
2.温故而知新
你知道我国法律对选民(有选举权利的人)资格作出了哪些规定吗?
表演人物:①外国游客,②初中生,③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④选举站点工作人员 剧情:①外国游客:你们11月8日要选举人大代表,你们为什么不给我选票?
选举站点工作人员:你好!你是外国友人,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国公民。②初中生:我看见各个社区都对选民名单进行了公示,可是选民名单上为什么没有我们初中生呢?
选举站点工作人员: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人必须年满18周岁。
③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我是中国公民,也满了18周岁,为什么不发选民证给我呢? 选举站点工作人员:在我国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享有选举的权利。结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老师提示:①享有选举的权利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中国公民、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②享有选举的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二组人民代表人民选
阅读课文P74第一段,思考问题: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否每个人都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为什么?
①不行。②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家,让全国十几亿人都去直接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和决定是不现实的。
2.人民怎样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可以引用我们的宣传标语是:。
①通过选举人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②“人民代表人民选。”
3.人民代表怎样产生?
直接选举:县(自治县)、乡、镇
举例:黄州区人大代表、陶店乡人大代表、路口镇人大代表 间接选举:县级以上
举例:黄冈市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刘雪荣、陈鼎常、肖红娟、戴茂荣、王金初)
4.解释下列图表
人民代表大会示意图
5.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示意图”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结论一: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结论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
作主权力的机关。
结论三:我国国家机关按其层级可分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两级。结论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于最高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居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
之上。
结论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各国家机关之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
会的权力和地位。
结论六:从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可以看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
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6.这一自然段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说。方式——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方式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第三组选好代表为人民
阅读课文P74第二段,思考问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的权力和地位主要体现在哪?(全国人大同其它中央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它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如果觉得它们的行为有问题或者对它们的工作不满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提出来并要求它们答复,并有权组织调查委员会来对特定问题进行调查。
2.每年阳春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们的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都要向大会作报告,这说明了说明?
中央国家机关在由全国人大产生的同时,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全国人大监督。3.阅读课文P74楷体字部分,想一想,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就提出的问题作答。①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该市人民对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满意。(为什么说是人民对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满意?因为:人民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②这件事可以看出人民与人民代表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行使监督权。
③这件事可以看出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人大代表真正发挥了代表的监督作用,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④这件事可看出人大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其它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这也体现了人大的地位和权力。
引申:可以进一步证明①、②的观点和答案。⑤该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这种做法具有什么意义?
可以敦促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修改工作报告,如实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下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正。
4.有人形象地将人大代表的工作比喻为一个“聪”字,如下图,你能说说①②③④代表什么意思吗?这印证了我们收集的那一标语?
①用耳去听;②用眼去看;③用口去说出人民心声;④用心去把每件利民的事做好。印证了“选好代表为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师: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民代表大会是指一个具体的国家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以这一机关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一整套国家政权组织制度。引申: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这一自然段也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说。
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它国家机关的关系
其它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他监督,向它报告工作。
第四组全国人大的主要职权 阅读课本P75,思考问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哪些主要职权?
①修改宪法;②监督宪法的实施;③立法权;④任免权;⑤重大事项决定权;⑥监督权。2.请用实例分别说明上述主要职权。①修改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通过后,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对这部宪法分别于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对这部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进行了四次修改、完善。②监督宪法的实施:
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1.监督国家机关的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2.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③立法权:
修改宪法,制定和修改刑法、民法等法律都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才能颁布实施。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车船税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行政强制法》等。
④任免权:
我国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家军委主席胡锦涛,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⑤重大事项决定权:
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决定兴建长江三峡,设立重庆直辖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等。⑥监督权:
每年全国人大代表听取国务院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的报告。
教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们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但国家事务不是事无巨细都由全国人大来决定。只有国家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才由全国人大决定,而区域性的事务则由相应的地方人大决定。
3.这一自然段也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请说说。
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① 修改宪法;②监督宪法的实施;③立法权;④任免权;⑤重大事项决定权;⑥监督权。总结:①在我国,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权力机关。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于最高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居于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之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民意志,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1.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
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直接或间接组成产生
人民——————选举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
3.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是和。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是。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5.根据你的理解,请你任选下面其中之一画一个人民代表大会示意图。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路口镇
6.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享有最高立法权③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④享有最高决定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7.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