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简介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简介
一、建立计划生育家特别扶助制度的意义
特别扶助制度是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新的组成部分,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实行计划生育且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家庭给予资金扶助、精神抚慰、经济救助和医学咨询指导等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程序
特别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都必须履行以下程序:
1、本人申请。申请纳入扶助范围的对象,应在每年1月15日前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申请,填写《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申报表》,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子女死亡证明或子女《残疾人证》等证明材料。
2、村(居)民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审议通过的扶助对象名单在村务公开栏和所在村(居)民小组张榜公示10日。公示结束后,村(居)民委员会将申请人的证件及证明材料等于2月10日前上报镇政府、社区工作站办事处;
3、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工作站初审。乡镇人民政府、社区工作站对村(居)委会呈报的申请人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入户核实,然后将申报材料于3月10日前上报区卫生计生局。
4、区卫生计生局审批并公布;区卫生计生局对上报的拟扶助对象进行审批,并将审批通过的名单批复到乡镇(社区工作站办事处),由乡镇(社区工作站办事处)印发至各村(居)委会张榜公布。区卫生计生局根据最终确认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档案,为其办理《扶助证》
5、省、市卫生计生委抽查、逻辑审核、备案;
6、区卫生计生局年审。区卫生计生局每年要组织镇(社区办事处)计生办对扶助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查验扶助对象状况、扶助金领取情况,并在其《扶助证》上加盖年审专用章。
三、特别扶助对象条件
特别扶助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满49周岁;
2、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3、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含三级)。
特别扶助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审核,以个人为单位确认。
四、特别扶助金的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特别扶助金的标准是每人每月340元,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特别扶助金的标准是每人每月270元,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扶助金自女方年满49周岁开始领取,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须年满49周岁。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年度起发放扶助金。
第二篇:四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解释
四川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解释
(此政策从2008年开始执行)
一、基本条件。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的对象是:四川省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 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须年满49周岁。
2、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3、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残达到三级以上)。
二、政策解释
(一)关于年龄认定问题
1、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以其本人身份证载明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以其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2、1933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不予受理其申报。夫妻双方中有一方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一方可以申报。
(二)关于“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子女”问题
1、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子女包括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生育数量的规定生育子女和合法收养子女,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合法收养子女包括法律法规承认的事实收养子女的情况。违法收养子女的,不纳入特别扶助范围。再婚夫妻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生育数量的规定生育子女和合法收养子女,以其本人生育和收养的子女数分别认定,符合条件的一方或双方以及未生育过子女的另一方,纳入扶助范围。由于婚姻变动形成的单亲家庭以其本人生育、收养的子女数计算。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出具《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由其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口计生办出具有关独生子女的证明材料。
2、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子女下落不明,未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计入现存子女数。3、1992年3月31日以前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被收养人与收养人长期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父母子女关系的,为法律法规承认的事实收养。1992年4月1日以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子女、户口登记在一起的,界定为收养关系。
(三)关于“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依法鉴定为残疾(伤残达到三级以上)”问题
1、现无存活子女的,需提供公安部门、人民法院、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子女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证明材料。
2、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的,需提供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一制发的等级为三级以上(包括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因养子女残疾申报的,须与养子女有合法收养关系。送养方以已送养的子女残疾为由申报的,不予受理。
(四)其他问题
1、夫妻关系须合法,包括法律法规承认的事实婚姻。1994年2月1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未婚而收养子女的人员不得纳入特别扶助范围。
3、对象资格审核以家庭为单位。再婚夫妻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
4、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发放。扶助对象年龄已超过49周岁的,从确认对象资格的为起点发放扶助金。
5、扶助对象再生育、再收养子女或独生子女康复的扶助对象,应自其再生育、再收养子女或独生子女康复时起,停止发放扶助金。
第三篇: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一、申请条件(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二、申报材料:
本人提出申请,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户籍证明、结婚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第四篇: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一般分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和特别扶助政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又分为国家奖励扶助政策、区奖励救助政策、市奖励扶助政策、县奖励扶助政策。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一、国家奖励扶助政策
对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家庭,年满60周岁的夫妇,每人每年给予720元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二、区奖励救助政策
(一)奖励类
1、依法生育的农村双女户家庭,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500 元。
2、除双女户以外的依法生育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200 元。
3、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依法生育一个男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000元。
4、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0元。
(二)救助类
1、农村独生子女未满18 周岁,因意外伤残经设区的市组织医学专家鉴定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每年发放600元的救助金,直至其年满18 周岁止(农村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9周岁,独生子女伤残达三级以上的,纳入特别扶助)。
2、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救助金,直至年满60周岁止:
(1)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农村独生子女母亲年满49周岁的纳入特别扶助)。
(2)农村计划生育双女户家庭,一个或两个女儿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3)除双女户以外的依法生育两个子女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全部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三)其他
1、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中专和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20分录取。
2、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10分录取。
三、市奖励扶助政策。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每年春节期间由政府(管委)组织慰问,每户每年给予慰问金500元。
(二)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的子女,从该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由政府(管委)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爱心保险。
(三)对农村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夫妻,从其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由政府(管委)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四)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升入公办高中就读的,由政府(管委)给予每人每年助学金900元的资助。
(五)农村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考上大学(二本以上)的,由政府(管委)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2年学费。
(六)在征地拆迁补偿中实行公寓式安置的,在原有补偿安置标准上,按政府的优惠价格,给予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每户增加购买10平方米的商铺。
(七)对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户和已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计划生育双女户年满50周岁的夫妇,每人每年给予720元奖励扶助金至59周岁(年满60周岁的纳入国家奖励扶助)。
四、县奖励扶助政策
1、农村依法生育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元,每年发放保健费120元至子女年满18周岁。
2、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每年可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一次。
3、依法生育一个孩子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政府为其逐年代缴交基本养老保险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
4、只生育两个女孩已落实结扎措施的夫妻,给予一次性奖励金1000元(符合区奖励产后6个月内结扎一次性奖励1500元的除外),同时,在自愿的前提下,政府为其逐年代缴交基本养老保险金额的50%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
4、按政策生育了两个孩子并落实结扎措施的夫妇,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符合区奖励产后6个月内结扎一次性奖励1200元的除外)。
5、依法生育一个孩子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政府逐年帮父母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为其子女逐年代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至子女满18周岁。
6、依法生育一个孩子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双女结扎户家庭成员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期间,因病到镇级医院住院的医药费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7、持有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二孩生育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产妇住院分娩,属顺产的每胎次补助300元,属剖宫产的每例补助1000元。
8、依法生育的独生子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政府一次性补助1万元(适用所有人群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包含非农业、农业、干部职工、农民等)。
特别扶助政策(适用所有人群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包含非农业、农业、干部职工、农民等)
1、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孩子,孩子死亡后,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且夫妻中女方年满49周岁的,对父母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
2、独生子女伤、病残后(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96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凡户籍在本县内的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家庭,给予如下奖励扶助:
(一)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每年春节期间由政府组织慰问,每户每年给予慰问金500元。
(二)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的子女,从该家庭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和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至子女年满18周岁,由政府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爱心保险。
(三)对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的夫妻,从其落实结扎措施之日起,由政府按当年现行价,为其购买养老保险。
(四)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女儿升入公办高中就读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年助学金900元的资助。
(五)独生子女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上大学(二本以上)的,由政府按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资助2年学费。
(六)在征地拆迁补偿中实行公寓式安置的,在原有补偿安置标准上,按政府的优惠价格,给予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家庭每户增加购买10平方米的商铺。
灵山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内蒙古自治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实施细则
一、扶助对象的基本确认条件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对象是指:内蒙古自治区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家庭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二、扶助对象的具体确认条件
(一)关于“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1、扶助对象夫妻应在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夫妻一方或双方为1933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曾领取过独生子女证明或奖励的,应纳入扶助范围。
(二)关于“女方须年满49周岁”
1、女方先达到49周岁,不论男方是否已达到49周岁,夫妻双方均纳入扶助范围。
2、男方先达到49周岁的,须从女方已达到49周岁时开始同时纳入扶助范围。
3、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及再婚家庭,男方或女方均须年 1 满49周岁。
4、扶助对象已超过49周岁的,从其扶助资格被确认时起发放扶助金。
5、扶助对象的年龄认定以其本人身份证载明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其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三)关于“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1、只生育一个子女是指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生育数量的规定生育子女,现只存活一个子女,不考虑子女死亡时间。包括下列情形: ①只生育一个子女;
②生育过一个以上子女但同时只存活一个子女;
③生育过两个以上子女且同时存活过两个以上子女,现只存活一个子女。
2、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的认定:
(1)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前收养子女办过公证的,以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为认定依据;未办过公证但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由当事人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出具收养证明加盖乡(镇、街道办事处)公章后,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予以认定。
(2)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后收养子女的,以民政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证》为认定依据。
2(3)非法收养的,不纳入扶助范围。
3、再婚夫妻再婚前后生育、收养的子女数分别计算。但再婚家庭中一方符合扶助条件,另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的,未生育也未收养过子女的另一方也应纳入扶助范围。由于婚姻变动形成的单亲家庭以其本人实际生育或收养的子女数计算。
4、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的界定依据:1990年10月15日前生育或收养的子女数量,可以现存子女数来界定其是否符合特别扶助资格确认条件;1990年10月15日以后生育或收养的子女数量的合法性,应分别以1990年10月15日、1995年11月17日、1999年11月29日、2002年9月27日、2008年10月1日出台及修订实施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条件确认其子女数量的合法性。
(四)关于“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1、“现无存活子女”是指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有关生育数量的规定生育、收养子女,因子女死亡现无存活子女。
现无存活子女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安部门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子女死亡证明材料。
2、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是指被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认定、审核的符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三级以上(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下同)残 3 疾标准,并持有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统一颁发的等级为三级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持其他《残疾证》且符合特扶条件的,须到旗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申请换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方可纳入特扶范围。
(五)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问题”
符合扶助条件,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应出具该证;目前尚未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应出具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有关独生子女的证明材料,不再补发《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直接纳入扶助范围。
(六)关于其他特殊情况
其他特殊情形无法认定的,各地逐级上报,由自治区人口计生委认定。
三、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扶助对象的资格注销或终止
1、扶助对象死亡的;
2、再生育子女或收养子女的;
3、户口迁出自治区或到国(境)外定居的;
4、伤、病残子女已经康复的;
5、其他原因不再符合特别扶助条件的。
四、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其它奖扶制度的衔接
(一)与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衔接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 4 庭奖励扶助制度,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合并执行,不再叠加发放奖扶金。对于符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基本条件的农村对象,一方或双方年满60周岁时,继续执行特扶制度的标准,不再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二)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的衔接
已经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其独生子女发生伤、病残(包括领证前发生伤、病残)或死亡的,仍按《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补助金。
五、其他
1、申请确认扶助对象资格的,向户籍所在地申报。夫妻一方为自治区户籍,另一方为区外户籍的,只受理区内户籍一方申报。
没有户籍的,不受理其申报。
2、扶助对象资格审核以家庭为单位。
再婚夫妻、因婚姻关系形成的单亲家庭,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