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复习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毛思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6.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包括(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2)武装斗争(3)党的建设 8.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一层的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一层的含义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13.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6.“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7.改革开放的性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8.如何评价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19.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
2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意义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提供借鉴。
25.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26.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是参政党,不是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28.基层指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基层民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中国已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2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31.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样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3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4.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以民生为重点)
35.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3)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则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兰州交通大学2009级考试复习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涵义、两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实现中国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认识、遇到新的问题,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必须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科学内涵,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时代意义。
中国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具有不同的社会基础、科学基础、认识基础,需要在这些基础上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的发展。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那些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P7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P36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有那些?P37-39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什么叫思想路线?(小简答)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P43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P54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们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成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什么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新中国建立之初,国人民民主专政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所谓民族的,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独立的、带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所谓科学的,就是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所谓大众的文化,即是民主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P90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公有制形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三大改造的完成)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05-106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P122-123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P13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P13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该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2 “一个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P146-147
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30多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雄辩的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P163
为什么说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的改变生存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张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P168-169
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何不同?
经济增长方式内容比较明确,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要素变化包括数量增加、结构变化、质量改善等,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则比较丰富复杂,其全部内容和体系结构尚待研究,现在可以明确的是,它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还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又要求从通常的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P20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P207
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什么特征?相比于西方多党轮流执政我国政党制度有那几大优势?
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优势:我国政党制度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是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政党制度有效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了社会利益的表达渠道,能够更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P230、什么是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是 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什么是政治体制?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哪些?
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具体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有: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制度,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元首制度,国家行政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选举制度,以及基层自治与民主制度等.P2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有哪些?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内容有哪些?
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咦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P255-25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系统,保障人们基本生活。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当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P372-373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重点
1.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何以需要)?
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②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③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与总结。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6.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②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分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8.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9.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0.确立时间: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2.如何评价毛泽东思想?
①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13.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4.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15.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时间:十五大
1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包括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及“由谁享有发展成果”的问题。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①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提出要实事求是;
②1929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③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④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⑤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理论联系实际; ③实事求是;
④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9.解释什么是实际?
实际就是经由各种现象(感性认知)进行加工制作的,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东西。(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2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2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①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
②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22.为什么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23.如何推进理论创新?
①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②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③理论创新的成果要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去贯彻落实;
④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⑤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5怎么理解革命实践与革命理论的关系?
① 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②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③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重点)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②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③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④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28如何实现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① 有自己的政党;
② 关键是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③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现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④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⑤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29.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0.为什么要保护民族工商业?
①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②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③基于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考虑; ④借鉴十月革命后的新经济政策。
3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的必要性?
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33.新民主主义革命选择的可能性?
①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②受过大革命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④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⑤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34.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35.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原因? ①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②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在一些老解放区大力推广农业互助组,并着手组织以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合作社;
③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④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36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②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③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④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7.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①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8.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①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②不能因为出现这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39.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②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但不存在剥削制度,也不存在剥削阶级。41.允许剥削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4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43.七一讲话:(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即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①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②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46.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因? ①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47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 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② 坚持以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①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49.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①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②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
50.社会的基本矛盾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主要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51.建党90周年讲了3件大事: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革命 ③改革开放 52.三大成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理论体系 ③制度
53.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4.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以现代化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标志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5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6.论述题
谈谈如何坚持党在现阶段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 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基本路线就会被动摇,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使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离开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④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⑤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还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57.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58.“三步走”战略?
①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②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③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59.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的要求:
① 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④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⑤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0.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①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②从国际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③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6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间的矛盾
②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③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它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 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62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① 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连; ②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③ 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④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⑤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总结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8.1
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Pl177
1)从客观条件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a高度集中的几乎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
b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这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
2)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注意的重要特征。这样背景下,在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
2、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理论的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选择的目标模式。P179
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邓小平就没有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反映社会制度的范畴,而只是作为组织经济活动的手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邓小平关于计划经济理论意义P181
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的丰富内涵:p181
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制度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市场机制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框架,其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3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8.2 6.我国基本经济制度P184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7.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根据是:P186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7、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87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1)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8.公有制经济的范围:P189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9.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P189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所有制基础不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
10.股份制P190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
股份制是基本集中地一种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性质。
1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P191
1)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8.3 12.分配制度P192
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进行分配。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声场厂房、设备、原材料)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
13.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P193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1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195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a.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造成社会成员收入和富裕程度产生和扩大差距的因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会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b.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除了坚持只能允许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手段富裕起来外,还需要解决一个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问题。
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是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有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200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
8.4.15.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背景:P202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属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2.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3.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1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P203
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自主创新,不是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干,完全由自己来创新,而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2、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3、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P206
1、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前者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
3、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b.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后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3)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8.三农问题:P2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P220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名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P222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P224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227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P230 4.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31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名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物的权利。P231。
5、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P233
6、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a.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0.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P251。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P252。
四有青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10.2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P255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精髓)
4、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P259。
10.3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P263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处于就定性和支配地位。
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是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补充: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各民族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P274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2.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含义: P276
一般来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我们所有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P277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P278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3、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11.2 5.党中央还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81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P283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完善。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2.1 0.1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内政问题。P296。
1、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P296。
1)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2)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
3)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1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P298 1.2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P301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P302
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5)解决台湾问题(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P309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6、解决台湾问题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3.1 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要求实现通航、通邮、通商三通,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提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P300。3.2 1983年6月,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阐述了邓六条。P301。
4、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P302。
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5.香港和澳门问题P306
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
1987年4月13日,中葡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P305.补充:邓小平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0.1 当代世界的和平问题是指: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P318.0.2 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0.3 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走和平发展道路依据P325 1)2)3)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327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0.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果断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战略。P328。
2.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P330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330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知道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其社会根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苏联解体后,威胁中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不包含军备竞赛。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4.1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P33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1)2)3)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最后,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P338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P339 14.2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P346。
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P346。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P366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有党的性质决定的,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可以保证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为坚强的领导核心。P381 补充: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坚持和本质是坚持一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党的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辨析题: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发展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2、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个普遍规律,因此对东西部差距拉大问题无需特别关注。
3、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首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其基础性的作用,它是排斥计划调节的。
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6、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
7、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
8、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就是以尽量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10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就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实现“均衡“ 1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统一起来。
12.民主集中制比西方民主制度更具有高效率。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14.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5.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于政治之处的”。
16、人权高于主权。
1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质上是有着根本区别的。
18、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19、“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20、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
2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22、稳定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4、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的拖下去。
25、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稳定的主要根源。
26、多极化是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27、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8、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应以全体劳动者为基础,叫“全民党”或“人民党”。
29、现在是科教兴国时代,发展生产力主要是依靠知识分子,因而党应以知识分子为基础。30、知识分子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真正代表
31、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前途和命运。
32、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简答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2、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4、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现象进行分析。
6、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7、如何理解建设创新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扩大就业的重大意义? 9.
1、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0.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1.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12.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3.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理解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4、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2、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方针?
4、如何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思?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试辨析题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一时期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它称之为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和超越。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些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它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历史概念,其历史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不系统,不完整。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在党的八大前后有良好的开端,但最终没有真正找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既然指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那么作为基础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就不包括在内。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就毛泽东思想来讲,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就邓小平理论来讲,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7.“三个代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行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8.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第一个伟大的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1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所谓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基本观点中最本质的东西。实事求是这个精髓,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创立发展,同时,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12.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是不同的。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它要求人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在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5.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来领导。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1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而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无产阶级政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8.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19.无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就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2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5.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6.改革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2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社会主义的根本的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推进的。通过发展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3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因为:在国内外仍然存在着敌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动势力,他们不断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妄图用和平手段和并不和平的手段使社会主义中国“演变”为资本主义和半殖民地的中国;在我国大陆,也还存在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分子,包括社会上极少数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极个别的腐败堕落分子。他们严重损害人民利益,他们同人民群众的矛盾属于敌我矛盾。阴谋分裂祖国的犯罪分子同中华民族人民的矛盾,也属于敌我矛盾。
3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2)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33.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
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总体小康”是指我们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④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35.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最终是为了使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目标。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36.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别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判别一种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从这个时候起,由于许多人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总是用“左”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践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针对阻碍改革、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他多年的理论思考
37.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8.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建立的。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建国初期,我国的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它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国营经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对民族资本,国家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而不是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这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和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39.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不可能包括大资产阶级集团。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它们所豢养的阶级。因此,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历来都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中国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主要地是指向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时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在这种一定的时期内,中国无产阶级为了削弱敌人和加强自己的后备力量,可以同这样的大资产阶级集团建立可能的统一战线,并在有利于革命的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保持之。
40.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资产阶级也相应的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本主义也不是革命的对象,而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⑤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4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也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
4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辩证统一的。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正确。
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暴力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
改革的实质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4.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对旧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而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作修修补补。改革是全面的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它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从资源配置方式看,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从微观层面看,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从经济活动看,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从宏观层面看,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的;从经济运行看,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三是在宏观调控上,在资源配置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4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和多种所有制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不同。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只是表明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我们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因而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7.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公有制反映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性质,公有制实现形式反映的是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同样的实现形式。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48.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公有资产应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所决定的。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公有资产一定要占社会总资产的51%以上。
因为公有资产占优势,不能简单地从数量上和比重上衡量,而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质的优势上。其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公有制经济在整个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9.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迈进了信息化社会,我国也可以越过工业化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信息化,与世界经济水平保持一致。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不可以越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进入信息化社会,因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依次演进,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工业化充分发展之前不可能加速推进信息化,不能违背这一经济规律。
首先,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需求之源,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没有工业化,信息化失去物质支撑,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另一方面,由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大规模出现,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由这场技术革命所引发的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使世界面临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和产业重组,在这场新的产业革命中,谁敢无视这场革命,谁就会成为这场革命的牺牲者。所以我们也不能漠视信息化,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50.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它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而下降。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随着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合乎经济发展规律的现象。
农业比重的下降丝毫不意味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下降。因为,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工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资料都有赖于农业,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
农业比重下降,但其质量要求提高,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地位和作用不因其比重下降而随之下降,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它在我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把加强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51.民主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国家制度,因此,民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手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成为目的。民主是无产阶级在一定阶段上所要争取的目标,无产阶级革命就是争取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的国家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与富强、文明一起,应当而且必须是我们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从上述意义上讲,民主又是目的。
5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它根本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发展民主,淡化专政。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国
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证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还必须充分履行国家政权的专政职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稳定。这是因为:第一,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力量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会弱于资本主义;第二,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渗透、分化和颠覆的图谋没有改变;第三,在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有时还会很尖锐;第四,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也不可能杜绝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因此,要在充分发挥人民民主的基础上,加强国家政权的专政力量。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5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1)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一样,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5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要点]观点正确。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决定意义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56.三权分立制度不适合我国国情。
[答案要点]观点正确。
任何国家的民主,都要受到那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我们的民主不是抽象的民主,而是具体的民主;不是照搬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人们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只能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我国立法、行政、司法也有必要的分工,也分设了三种机关各司其职,三权之中立法权居首位,行政、司法均从属于它。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掌握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居最高地位。我国正是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体现国家权力的统一,保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它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理想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不论哪个社会阶层、哪个利益群体的人们,都能够也应该认同和接受这个共同理想,并且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共产党人当然也要坚持这个共同理想。
(2)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个理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同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我们现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就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因此共产党人在现阶段要坚持共同理想,然而这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复习之辨析题
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十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提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整个文化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和思想文化建设的性质决定的。
(2)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意识形态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起指导作用的、具有统治功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积极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新的挑战的需要。
(4)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59、请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仓廩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米仓充实,衣食丰足,人们物质条件好了,就会讲究礼节,知道荣辱,重视精神道德。
(2)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它说明精神文明是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但是,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就是说,无论从社会或者是从个人来说,物质生活好了,如果不抓精神生活、社会风气,它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
(3)当前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wit Impossible is nothing with my being!
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