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基因的感想
世界经典记录电影结课作业
转基因食品问题争议
关于转基因,转基因食品是什么技术原理等问题,我在此不多做赘述。更多的是争议产生原因及就个人观点提出相关建议。
生物技术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发展。这点毋庸置疑。而且我一直认为科学类技术只有应用于实践,回报社会才真正有意义。所以转基因食品的出现,特别是在当前人多地少,粮食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有着其重要意义。然而,我不得不说,我对当前转基因食品并不存在好感。一方面源自这样食品本身所具有的负面影响,从国内外各种实验中都能找到依据。另一方面源自社会及相关机构对该食品的态度及行为,湖南黄金大米事件,转基因水稻获得安全许可证书的实验,人员背景及农业部相关部门中间环节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支持人员的态度和各种疑点。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转基因食品现在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意义。
转基因食品,在它本身作为外国引进的产品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常识性的考虑两方面,至少是两方面因素:一是主观因素,这种食品与中国本土是否相适合;二是客观因素,这种食品作为贸易,这之间的利益,冲突,目的是否考虑周全。
转基因食品与中国本土:中国也许是对这种转基因食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口激增,土地锐减,粮食压力不言而喻。而转基因视频所带来的增产,增强作物抵抗力,以及提高作物营养构成的效果,使得它在中国市场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然而,既然要引进中国,那必然要考虑到中国人民这一消费人群。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我们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等方面都有着我们自己的文化认知。人为改变的东西是否能够维持事物自身,以及事物与事物,事物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谐?这其间涉及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再到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安全问题,这都需要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权衡思考。前几年,我国引进外国植物所引发的种植泛滥。外来物种的入侵应引起我们对这一次实践的思考。一个事物即使是好的,但不适合我们国土的,依旧需要慎重。
转基因食品与贸易关系:凡是涉及到利益问题,再简单的事都变得复杂了。首先,这种转基因食品技术作为美国孟山都的专利,我国引进,使用,这一流程下来,最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我们,而我国可能会陷入这样一个专利陷阱,被动的参与这些环节的设计;其次,我们不掌握技术,靠单纯的引进,很容易形成外
1/ 2
世界经典记录电影结课作业
国垄断,垄断的形成只会打乱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使我国损失更多的利益和自主权;再者,失去控制,引发的粮食主权危机,政治社会危机以至于国家安全问题,才是我们对这种产品真正的担忧所在。期间,转基因食品获得安全许可证这一环节,所牵扯的利益关系,也使得它不再是单纯的科学实验问题了。
综合多种原因、现状,以及这种潮流的大背景,发展趋势,也许许多事情涉及的更多,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也许我们所做的也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总要勇敢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想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做出自己的努力。
首先,作为最基本的态度问题,我们应谨慎对待转基因食品,政府应谨慎批准转基因商业化。特别是中国,在水稻这一主粮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需要更多的考虑;其次,科学检验,这大概是消除人们最大顾虑的最有力的方法。这不仅需要综合生态、环境、植物、人类社会的因素,还需要科学研究者的良心,不管中间涉及多少利益纠结,科学者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应促使他们追求真理;再者,对于转基因食品,还应加强监管,审核,在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未得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应严格监督,避免出现转基因作物的扩散;同时,在法制方面也应有相应的保障。规定一些条例总比遇到后损失了再规定要好得多。并且法律法规的引导约束也更有效;消费主体的利益也应在考虑范畴之内,相比较于将转基因食品字样隐藏在说明中,不如采用标识制度,至少让消费者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充分利用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客观分析利弊。让人民群众先了解再评论,先知道再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尊重他们,也可以更科学更有效;最后,就中国而言,人口与粮食的压力已迫在眉睫,如果转基因食品得到科学论证,对于我们国家是最好不过,而且这一生物技术也有着它自身的前沿性和发展空间。我们如果能够有组织的进行研究论证,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政府加以重视。那么不仅有利于冲破外国对这项技术的垄断,还能解决这一技术的核心问题,继而自主的进行研究,研制适合中国本土的转基因食品,从而缓解粮食危机。主观因素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自身的努力,将会是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一生物技术成果,更好的维护我国利益。当然,粮食作为一种生物,除了改变自身结构,也可以通过调整种植布局空间等外在结构,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总之,我们所做的一切,即使是引进这种还未充分验证的转基因技术,都是为了让我们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但凡事都有利弊。我们也总是在进行着权衡取舍。面对转基因食品问题,及以后更多的争议时,本着对人类社会,对我们自身负责的原则,使利益最大化,弊端最小化,这也许就是最好的方法了。
2/ 2
第二篇: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感想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的感想
前一段时间,崔永元和方舟子关于转基因食品在网上抄得火热,很多人通过这个事件了解了“转基因食品”。当看到这个课题时,我就很快做了决定。
我通过前期的论文资料搜索与整理环节,在网上看到了不同的观点,和很多独特的见解。有人说:“转基因技术不是圣杯,但它们是重要的工具。如果使用恰当,可以为种植者带来全新的产品,使消费者长期受益。”,当然也有人举出了转基因食品危害的事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8世纪60年代左右,美国一些农民第一次使用转基因种子,然而种出来的食物并不尽如人意,当他们把转基因玉米当做猪饲料为给猪吃的时候,那些猪却都死了。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我认为:科学是把双刃剑,转基因也一样,虽说它有缺陷,但同样它也有着自己的优势。我们正处在面对人类最大挑战的边缘上。全球人口在持续增长,2050年之前人口将突破95亿。将会有20到30亿人步入中产阶级。对食物的需求将会在2050年翻倍。我们在未来的36年需要生产的粮食要比全世界历史上生产的粮食加起来更多。这是个艰巨的挑战,并且我们还面临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但转基因技术 却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
最后,我想说,转基因技术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它们需要规范,它们需要完善,它们需要被合理地应用,这点同任何其他技术都一样。害虫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性会增强,这点对任何杀虫剂都一样。我们知道杂草会演化出对除草剂的抗性,无论是转基因作物系统还是其他作物系统的除草剂都没有区别。我承认这些是合理的顾虑,但是我相信科学可以对利用这些技术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三篇: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报告的感想 (3000字)范文
关于食品安全研究报告的感想
这次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是“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问题研究”
很明显转基因食品是这次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然而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呢?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
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
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其原理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
入(非同种)外源基因。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
我选择了这个题目。在深入的了解之后我才知道转基因食品有利也有弊,虽然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我明白了在组队的学习中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种种困惑就应在合作中解决。
我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利有弊。
其利在于,转基因食品生长周期短,同时抗病虫害能力强。但其弊端则
更加严重,由于毒素的累加,在防治害虫的同时,许多益虫,如青蛙等亦会
由于生物负集影响而中毒、导致死亡;并且,随着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强,许多害虫的抗药性和抗毒性也随之增强;更重要的是,这些农作物是给我们
食用的,随着时间的累积,必然也会对我们有所影响
据上述材料可知,我国仅占有世界上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上22% 的人口,这亦是一个重担,也从而致使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油等大量流入市
场,甚至从国外引进。并且,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公司——美国孟山都公司,其所生产的转基因蔬菜等,在无法抵抗部分病虫害时,大量生产致命农药,如敌敌畏等,随保护了其农作物,但其代价亦是巨大的,这便是由于转基因
食品的不足而造成的问题。
故我认为,对待转基因食品应当小心谨慎,避免危害,给我国人民
一个相对安全的食品环境。
与此同时,在进行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网络、书本
等途径中寻找相关资料、文献的方法,学会了对资料的整理、汇总,学会
了论文的写作方法,也发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觉得学习到的这些宝贵经验会在我们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转基因论文
转基因技术与道德伦理关系浅谈
机电学院
摘 要:转基因技术,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决定一种生物性状的基因分离转移到另一种不具备这种性状的生物中去的技术。转基因技术被视为一种全球化的生物技术变革,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并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全新的问题。关键词:转基因;道德伦理;关系
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Transgene technology)。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生物体在媒体上常被称为“遗传修饰过的生物体”(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简称GMO)。这项技术可以把任何外源的基因,包括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细胞中,使其具有人们所需要的各种性状,来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猖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但是,与以往传统科技不同,基因是控制一切生命运动形式的物质,基因科技直接以生命体以及人类自身为对象。因此,关于转基因技术与道德伦理产生了复杂的关系,围绕这一话题,当代社会展开的激烈争论。
一.转基因技术的伦理争论及其实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项新技术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都是由社会造成的。关于转基因技术是否安全的结论,取决于该项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们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取决于特定社会的人们究竞把哪些价值目标(由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这些价值目标的实现往往要以暂时放弃或牺牲其他同样皿要的价位目标为代价)置于优先的地位来加以考虑。而关于价值目标的优先性的考虑,主要是一个伦理和政治问题,而非科学问题。因此,关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论,便不可避免地要与相关的伦理和政治问题纠缠在一起。
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1.生态伦理观冲击。在这一层面,生命伦理与生态伦理交叉起来了。转基因实际上是对天然的基因库的一种人工干预或人为改造。首先,这是对人与自然以及人与其它物种关系辨证一种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人扮演了“上帝”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生物物种变异进化进程中自然选择作用。转而由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人造生命”。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否有权来实施这一技术以及所涉及权限范围?这是否符合生态伦理准则?著名的天主教哲学家保罗·拉姆齐(P.Ramsey)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们在学会做人之前,不应该去充当上帝;而当他们学会做人之后,则不会去充当上帝。”美国新泽西州生殖医学及科学研究中的业务主任贾克尔斯·科恩博士在2001 年5 月初宣称,该中心利用一种基因改造技术成功地使多名不孕妇女怀孕生子,第一批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到人世间的婴儿已有15 名,这昭示着人从其他生物物种改造转移到改造人类自身。这些无疑都是对于传统生态伦理的一种挑战。
2、转基因技术引发的商业利益争议。转基因研究和发展的最初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 转基因专利授予更是导致了发展重心的倾斜。转基因的商业化仅仅给一小部分的国家或组织带来利益转基因商业化中的基因专利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的冲击很大, 不能给广大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带来公共利益。由此转基因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引起严重的利益分配不公。这样的后果是不能得到全世界人类共同的认可, 引发争议是必然的他对转基因否定态度。
3.生态安全问题影响。问题主要集中在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产物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川侯美婉在《基因工程一一美梦还是噩梦》一书中, 阐述了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和动物健康的危害, 以及从农业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方面分析了其安全性问题。2001 年9 月,墨西哥政府报告说,Oaxaca 州的玉米受到一种没有被批准在墨西哥种植的转基因Bt 玉米的污染,该研究测定了来自Oaxaca 州22 个村庄的玉米样品,发现其中15 个污染率在3 %-10 %。2002 年4 月23 日,墨西哥政府再次确认了本土玉米品种受转基因污染的事实,国家生态研究所所长ExequielEzcurra 指出,平均有8 %的植物受到污染,而在有些地方,污染甚至超过10 %。很显然,转基因很可能引发生态污染问题。生态伦理学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已经存在了30多亿年,简单的生命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由千万种生物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运用转基因技术手段改造生物体,就有可能过快打乱自然界经过漫长时间进化所形成的秩序,破坏生态平衡。转基因生物的代谢产物会向外界环境扩散,造成链锁反应,凭目前的生物技术发展水平,还不能准确预测转基因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的表现形态和潜在危害,也难以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生态系统像一张网一样,如果每个网结都有几根线与别的网结相联系,它就比简单的、没有交叉的线圈更好地避免瓦解”。但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就可能会破坏原有物种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扰乱原本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是人们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三.转基因技术应坚持的道德伦理原则
1.保护人类与保护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生态伦理学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倡导生态伦理、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变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考虑到自然的需要,从而维持或创造一个有利于人类存在与发展的生态环境。这是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的伦理需要,也是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道德原则。它同时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人类的生命健康置于人类道德关怀的庇护之下,在保护生态环境过程中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过程中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这是人类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协同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逻辑起点。
2.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对立面的动态平衡系统,有着自身的生物链。“一物降一物”,正是生物链的真实写照。应当尊重自然的完整与稳定,尊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统一以及与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自然对于人类的生态价值的最重要体现,在于人类赖以栖息的地球是一个凭借生物即生命活动实现能量转移和物质元素循环的地球。地球上的每一自然物在维持自然之和谐中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都同样具有享用自然的权利,因此,人类对自然的享用不得妨碍其它生物对自然的享用,我们要尊重所有生物在自然中的生存权利,我们必须从人类的整体利益出发,无条件地维护物种和生物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越复杂,就越能成功地抵抗压力。生态系统像一张网一样,如果每个网结都有几根线与别的网结相联系,它就比简单的、没有交叉的线圈更好地避免瓦解”。但转基因动植物的出现,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就可能会破坏原有物种之间的竞争协作关系,扰乱原本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甚至会使生态系统受到毁灭性打击。这是人们反对转基因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
3.生态效益原则。长期以来,人们通常以经济的增长来涵盖发展问题,把经济的发展当作发展的全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人们认识到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国际社会开始共同关心生态环境。按照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生态环境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有限的、稀缺的资源,因而生态环境不可能总是无限制地为人类提供原材料、容纳工业所带来的污染。如果我们无节制地使用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将毁灭人类的未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的限度,并采用在该限度内行得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道路。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使环境资源库得以持续和发展的政策,在尊重自然和遵循生态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生态效益。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生态效益原则是指在保护生态系统中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内。而转基因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养出能降解农药、除草剂、塑料、防治重金属污染、清除石油污染的转基因工程菌。经基因改造的杨树在生长过程中,可清除土壤、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污染,将可分解石油成分基因工程菌接种到海滩,可清除海滩的原油污染,其清除速度比天然细菌快得多。
4.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价值观以生态文明为社会环境伦理基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认为人类应该同自己的生存环境共同发展和进化,强调人类对后代、社会和自然的道德责任。《中国21 世纪议程》指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的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它必须由资源型发展模式逐步转变成为技术型发展模式,即依靠科技进步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技术能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疾病猖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的问题。只要我们合理运用转基因技术,它可以成为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四.结论
转基因技术的道德伦理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梳理出转基因伦理问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还要依赖道德哲学、生命哲学、生物学哲学、生存哲学的研究, 以此去确立转基因伦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从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中的各种价值判断。只有这样, 才能使伦理问题的研究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2] 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179.[3] 黄大昉.关于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J ].中国 [4]农业科技导报, 2002,(4): 42 [4] 刘湘溶.生态伦理学[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5] 李建军,倪景涛.《植物转基因技术创新中的伦理问题》[N].《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5期.[6]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顾欣译)[M ].北京:三联书店,1991.
第五篇:转基因观后感
观后感
转基因技术从它诞生之日起,对它的争议就从未停止过,但转基因技术仍然迅猛地发展起来,并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快的作物新技术。与此同时,颇有争议的转基因食品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摆上了老百姓的餐桌,然而转基因技术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
而目前转基因的食品的危害主要为这三类
1.对人体的伤害:第一,转基因违反自然,因而是有害的。第二,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是否安全?第三,过于勿忙地推广转基因植物是否可能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推广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可能助长农民过量使用除草剂,从而使一些非主要作物受到伤害甚至灭绝。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一直把这类非主要作物当作补充食物或作为饲料。美国渔类和野生动物管理署已发现有74种植物品种受除草剂影响而濒临灭绝。
2.对环境的污染:转基因技术有可能造成生物污染。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对销售给农民的转基因种子作了“绝育”处理。印地安那大学生物系副教授玛莎·克劳奇的研究表明,这种绝育基因有可能在无意中使其他作物也变成不育。
3.对其他植物品种的危害:有特殊功能的基因“流窜”到相近的野生植物品系中去,使之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而难以控制;或者使害虫体内产生抵御杀虫剂的抗体。另外,有些小生物吃了具杀虫功能的转基因植物可能灭绝。
这类争论在短时间内不易得出结论。关于转基因作物的争议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首先是新开发的品种本身还不完善,其于人体和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尚待观察,人们表示担忧是有正当理由。
二.基因工程疫苗
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减毒疫苗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
已经商业化使用的部分基因工程疫苗:乙肝疫苗[17]、丙肝疫苗、百日咳基因工程疫苗、狂犬病基因工程灭活疫苗[18]、肠道病毒71型基因工程疫苗、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轮状病基因工程疫苗、Asia 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感染表位重组蛋白疫苗[19]、弓形虫基因工程疫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等。
中国人应该感谢转基因技术
1.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预防乙肝,转基因乙肝疫苗横空出世,既便宜又安全,全面占领国内市场。转基因乙肝疫苗帮助中国减少了上亿感染人数,挽救了几百万国人生命。
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乙肝疫苗被研制成功。其原理是,将乙肝病毒基因中负责表达表面抗原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酵母菌里。被转入乙肝病毒基因的酵母菌生长时,就会生产出乙肝表面抗原。而酵母菌是一种能快速生长繁殖的生物,于是乙肝表面抗原就被大量生产出来。转基因技术帮中国人治疗糖尿病,中国糖尿病患者1.14亿,全球1/3糖尿病人在中国。治疗糖尿病主要依靠转基因胰岛素。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以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以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补充人体内胰岛素。要获得胰岛素,最初只能从牛和猪的胰脏中提取。但是,每100千克动物胰腺只能提取出4-5克胰岛素,产量低,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而且动物胰岛素与人体胰岛素在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动物胰岛素是一种异体蛋白,有可能使人体形成抗胰岛素的抗体,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1980年代初,美国一家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人体胰岛素的工业生产。其原理是,将人的基因中负责表达胰岛素的那一段“剪切”下来,转入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里,通过后者的快速增殖达到人体胰岛素的大量生产。由此,全球大多数糖尿病人才得到了很好的胰岛素治疗。
转基因技术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转基因,理性发展转基因,使其造福人类。转基因技术具有战略意义,不能丧失这一技术优势。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必须遵循伦理原则,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转基因是双刃剑,既不能一味排斥又不能一味推崇转基因,应充分利用其优势。当然对于转基因食品目前还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还不确定其安全无害性,不能进行推广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