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

时间:2019-05-14 05:2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

第一篇: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

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

生物絮团是养殖水体中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体的有机体和无机物,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由细菌、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无机物质相互絮凝组成。生物絮团技术是指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减少换水量、提升动物免疫力、提高养殖成活率、增加产量和降低饲料系数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

一、前期准备

1、养殖品种

生物絮团最终要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这样才能凸显生物絮团技术的价值。杂食性养殖品种是应该优先选择的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和罗非鱼是两种得到国内外充分验证的适合生物絮团技术的优良养殖品种,当然其也适合与其他杂食性的养殖品种。

2、池塘及养殖池

生物絮团技术适用于高密度高产养殖模式,要有足够的设备和成本投入,因此面积几方到数十亩的小型养殖池及面积不大的养殖池塘较适合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便于水体的搅动及絮团再悬浮,对虾养殖池塘水深应在0.6-1.5m,水泥底和铺膜底优先。

3、补气增氧设备

生物絮团技术要保持充足的溶氧(DO>4mg/L)和水体搅拌性,因此要铺设足够的补气增氧设施,以底增氧设施(气石增氧、微孔增氧等)为宜。增氧设施>1000W/亩较好;底部增氧设施可节约能耗,例如微孔增氧设施可设置在150-300w/亩;底部增氧和表面增氧设施综合使用效果更佳。此外为了解决再悬浮的高耗能及打破生物絮团技术24h不间断充氧等问题,在池塘中悬挂附着基可增大生物絮团的附生面积、减少絮团沉底败坏,这是减少能耗的一个出发点和解决办法。

4、异养微生物

异养微生物的添加是为了保证有益菌的优势,可根据当地池塘异养微生物的检测数量适量添加,无底泥池塘应经常使用(1周2-3次),有底泥池塘可少添加或不适用。添加品种以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为宜。

5、有机碳源

有机碳源的添加,水体C/N比的调控是生物絮团技术的核心。优先选择当地廉价、购买和运输方便的碳源:糖蜜、木薯粉、小麦粉、蔗糖等。

6、养殖饲料

生物絮团技术更适用于低蛋白饲料投入的养殖模式,在碳源添加成本不多的情况下可显著提升饲料蛋白的利用率(20-50%),进而达到高蛋白饲料的养殖效果。应优先选择低蛋白含量的饲料,在节约一部分成本的同时,更利于生物絮团的形成与转化。

二、养殖操作

1、打底

池塘经过消毒、进水、肥水后,首先进行生物絮团应用技术的前期打底工作,目的在于建立前期的一个微生物生态体系。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为5-10ppm(以含糖量100%计算),无底泥池塘应添加适量异养微生物(确保水体中有益菌为107/L)。

2、放苗

生物絮团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养殖技术,较普通养殖模式应有较高的养殖密度。在溶氧充足的情况下,数方到数十方的南美白对虾小型养殖池可按400-600尾/㎡的密度进行放养,养殖条件优越的池塘可适度增加养殖密度,但随着池塘的扩大应适量减少放养密度。

3、投喂

单养品种如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投喂量可较正常养殖投喂适量减少,养殖期间可根据絮团形成量适当调整调整投喂量,但生物絮团中缺乏蛋氨酸等必要氨基酸,校正后的饲料饵料系数不得小于0.85,这样才能保证鱼虾的正常生长。

4、异养微生物添加

无底泥池塘应适量添加异养微生物,添加量以水体中的有益菌达到107/L为准,复合添加更好,添加周期1周2-3次。

5、有机碳源的添加

生物絮团养殖技术的核心是有机碳源的补充及调控,养殖过程中应按饲料投喂量进行有机碳源的添加(此计算方法为完全生物絮团养殖模式的碳源添加量,仅供参考):有机碳源添加量=饲料投喂量×蛋白含量×1.6÷产品(碳源)含糖量(碳水化合物)这是个理想的有机碳源添加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絮团形成量适量的减少添加量,添加周期按天进行更好,最长不得超过5天(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系统崩溃),在天气较好,溶氧充足的时间段进行添加。另外,但当池塘的NH4-N或NO3-N浓度高于2.5mg/L时,按一下添加量进行短期(2-3天)大量添加,进行急性降氨氮处理,但不能一次性添加太多,分多天多次添加:有机碳源添加量=(NH4-N浓度+NO3-N浓度)×体积×10÷产品(碳源)含糖量(碳水化合物)

三、条件调控

1、生物絮团量的调控

按照以上条件添加有机碳源和异养微生物后,一般会在5-10天内形成初步生物絮团,但生物絮团形成量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耗氧过度容易造成溶氧偏低,更容易造成系统的崩溃。一般认为对虾养殖池塘絮团量应维持在10-20ml/L的丰度为宜。当生物絮团形成量超过阈值时,可适当减少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但不能停止添加,易造成系统崩溃);也可相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当无法控制时最为有效的办法是过滤掉多余生物絮团或换水处理,拥有沉淀池和过滤池的养殖场可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合理控制絮团量。

2、NH4-N或NO3-N调控

絮团养殖池养殖后期易出现NH4-N或NO3-N浓度突升的情况。首先可根据碳源加量添加的方式进行控制;情况紧急时进行适量的换水处理;拥有沉淀池和生物过滤池的养殖场可通过沉淀、生物过滤等方法有效控制池塘中的氨氮和亚盐含量。

3、DO的调控

生物絮团技术中溶解氧的调控尤为重要,生物絮团培养和维持都需要消耗氧气,因此保持足够的增氧量是保证絮团顺利形成,确保养殖动物安全的关键,这也是保证水体搅动性的措施。养殖过程中要经常监控养殖塘溶氧,调控增氧补气设备的开启数量和开启时间,保证DO>4mg/L,并保证水体的搅动性,便于絮团的形成和再悬浮。另外悬挂附着基的养殖池塘可有效解决一部分生物絮团再悬浮的能耗。

4、pH的调控

生物絮团的形成及代谢以及异养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都可致使养殖水体pH的降低,养殖期间应注意监控水体的pH,根据养殖动物的适宜pH范围适当调整pH,一般是添加石灰(碳酸钙)来提升pH(当然要降低pH可用醋酸等有机酸,调整pH的同时也补充碳源)。

5、温度调控

当然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也存在局限性,除养殖品种的限制外,温度也是生物絮团技术应用的一个限制因素,一般认为温度在15℃-35℃时都可以形成生物絮团,在20-25℃范围内是最佳获取稳定絮团的温度,这限定了生物絮团技术的应用区域或应用季节,应用时要加以注意,条件允许的小型控温养殖池进行温度调整后可正常使用生物絮团技术。

这只是初步归纳总结,其中一些细节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大家可以适当借鉴。

第二篇:鹅的养殖技术简介

鹅的养殖技术简介

鹅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水禽,各种野生青草和蔬菜都是鹅的好饲料。鹅具有耐粗饲、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鹅喜食青草、菜叶,饲养设备简单,管理粗放,对精料要求不高,放牧圈养均可。

一、鹅的生物学特性

鹅不仅可以生产鹅肉、鹅蛋等动物性蛋白产品并且所产肥肝、羽绒是国际市场潜力巨大的出口产品原料。大力发展养鹅业既有利于草山草坡、尤其是农区“十边地”草场饲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入世”后我国畜牧业走向更广阔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目前,以规模饲养为特征的鹅业生产正由南方河湖汊港地区向北方农区发展,饲养形式正由水养向旱养、由放牧向舍饲方面转化,但其育成率、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参差不齐,差距甚大。究其原因,除了市场价格波动和产销衔接不良外,对鹅的生物学特性缺乏了解而导致饲养管理方式不当是一个重要原因。

1.喜水性

鹅善在水中觅食、嬉戏和求偶交配。除育肥期外,一般在河流、湖泊、小溪、池塘有水处放养为佳。

2.合群性和生活节律性

合群是鹅的重要特性。雏鹅期不论采食、游水、运动、睡眠,均表现为聚群生活。到了成鹅期,除了采食牧草时以家庭为单位或单个活动外,游水、睡眠时仍以聚群活动,当遇到外介因素干扰,如猛禽飞临、动物接近、汽车鸣笛等,所有鹅只迅速聚群并处于高度警惕状态,直至干扰因素消逝方才散开。

3.杂食性

鹅喜食青草,能充分利用青粗饲料,如田间、路边的野草、农田中的遗谷、麦粒,甚至深埋在淤泥中的草根和块茎等,都能被鹅觅食利用。因为鹅的喙长而扁平,上下喙有发达的锯齿,长而易于弯曲的颈部,有力地支持鹅觅取食物。食道膨大呈纺锤形,便于鹅贮存摄取的大量食物。鹅的肌胃肌肉特别发达,收缩力强,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的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1 盲肠也十分发达,加上鹅小肠中的碱性环境,能使纤维素溶解和利用青草中蛋白质。

4.耐寒性

鹅全身被厚密羽毛起隔热保温作用,尾脂腺发达,经常用喙将油脂涂擦全身羽毛,增加了羽毛的防水性。在0℃左右气温下,仍可在水中自由活动。

二、饲养管理

1.鹅舍的建设

鹅舍可分为育雏舍、肉鹅舍、肥育舍、种鹅舍,它们的具体建筑要求和条件也不一样。

(1)育雏舍

20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肉鹅舍

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

(3)肥育舍

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m2,可容纳50只肉鹅。

(4)鹅舍

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m2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2 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b,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2.雏鹅饲养

雏鹅出壳后,按鹅的强、弱分隔饲养。24小时后,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水深以能淹盖雏鹅跖部为度,让其自由活动和饮水5分钟。1~3日龄把经过水浸淘的米饭一份和切成丝的青菜两份,充分混合备用。按量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其啄食,两天后,可每隔2~3小时喂一次。4~10日龄,逐日增加饲喂量,每日喂7~8次,同时喂水,可改用饲槽加饮水器饲喂。11~20日龄,应练习游水和放牧,饲料可以青料为主,精料改喂碎米,适当拌入糠麸,减少饲喂次数(每天5~6次)。

雏鹅饲养阶段,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温、防湿。最好以竹篓垫干草或破布保温。将雏鹅关在篓内,利用自身的热量来保温取暖,即“自温育雏”。气候寒冷时应供给热源。室内应注意通风和透光,喂饲时注意饮水不要外溢,保特地面和垫草干燥,以防下痢。

群牧和喜水是鹅的自然生活习性。初次放牧和游水在出壳后7~10天,选择晴天风平之日,待饲喂后赶在草地上任其采食青草,并赶在浅水边让鹅自由下水,切不可强迫赶回休息。20日龄以后逐渐终日放牧,任它自由下水,40日龄以后可露宿野外放牧饲养。

3.仔鹅的放牧

30~90日龄的仔鹅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应加强放牧和补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培育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鹅群。鹅以放牧自行觅食野生鲜嫩青草为主。野草只要无毒、无异味,鹅都可以采食。放牧时每群以80~100只鹅为宜。对草地合理利用,选择一定的放牧路线,逐片放牧,吃饱以后任其在草地上休息。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放牧时,要注意“放水”,每天应不少于2~3次,每次放水约半小时。

仔鹅以终日放牧饲养为主,还要给以适当的补饲。一般补饲糠麸、秕谷,以降低饲养成本。补饲料在晚间归牧时喂饲,补喂量视放牧采食青料情况灵活掌握。

4.种鹅的饲养

产蛋期饲养,母鹅最好舍饲和就近放牧相结合,每天早、中、晚各饲喂一次;白天可上下午各放牧一次。饲料中稻谷和粗糠的比例为2∶1,并配以矿物质饲料。每次喂饲后,均让其充分饮水,种鹅公母按1∶5选留饲养,公鹅可在30厘米深水池顺利交配,也可在旱地自由交配,均能达到满意的受精率。母鹅产蛋多在午夜至上午10∶00,外出放牧时,能自动回巢产蛋,最好就近放牧或舍饲。整个产蛋周期为20~25天。

三、鹅病的防治

1.科学选择鹅场址是防治传染病的基础

场址选择在地势较高,比较干燥通风,水源充足、卫生,电源通畅、交通方便的地方。要布置合理便于使用和消毒防病。

2.清洁卫生是防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清洁卫生的鹅场,有利于疫病控制,同时也能使鹅场地吃料长肉,提高生产性能。

(1)水源卫生:尽量不用河、塘、表面水作饮用水。

(2)工作人员的卫生:饲养员要有专用工作衣、鞋、帽等。

(3)用具卫生:包括水槽、料槽等。

(4)环境卫生:清洁卫生的环境,可减少病源,切断一切传播疫病的途径。

3.管理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保证。

为了预防疫病,维护家禽的健康,要从家禽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尽量排除可引起发病的不利因素。

(1)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要求供给按科学配制的营养全价饲料。

(2)防止引入的鹅种带来疫病。

(3)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4)不同种类的畜禽不要混合饲养。

(5)作好记录工作,有利于掌握场内家禽健康状况,疫病的种类和发病规律等。

4.有效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关键

要建立一种制度,经常除粪,常规清扫,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入场区,定期消毒,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降低疫病死亡,提高生产成绩。

5.确切的免疫是防治传染病的核心

预防接种就是指将疫苗通过滴鼻、饮水、雾、注射等途径。接种到鹅体内,使之产生抗体,从而保证鹅不受感染,隔断传染病的发生。

6.科学合理用药是防治传染病的有力补充

应用药物预防和治疗也是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对尚无有效疫苗可用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浆膜炎等。

第三篇:MES技术简介及应用

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简称MES)是美国AMR公司(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Inc.)在90年代初提出的,旨在加强MRP计划的执行功能,把MRP计划同车间作业现场控制,通过执行系统联系起来。这里的现场控制包括PLC程控器、数据采集器、条形码、各种计量及检测仪器、机械手等。MES系统设置了必要的接口,与提供生产现场控制设施的厂商建立合作关系。MSE的定义

美国先进制造研究机构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将MES定义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为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

制造执行系统协会(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Association,MESA)对MES所下的定义:“MES能通过信息传递对从订单下达到产品完成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当工厂发生实时事件时,MES能对此及时做出反应、报告,并用当前的准确数据对它们进行指导和处理。这种对状态变化的迅速响应使MES能够减少企业内部没有附加值的活动,有效地指导工厂的生产运作过程,从而使其既能提高工厂及时交货能力,改善物料的流通性能,又能提高生产回报率。MES还通过双向的直接通讯在企业内部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提供有关产品行为的关键任务信息。”

MESA在MES定义中强调了以下三点:

1)MES是对整个车间制造过程的优化,而不是单一的解决某个生产瓶颈; 2)MES必须提供实时收集生产过程中数据的功能,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3)MES需要与计划层和控制层进行信息交互,通过企业的连续信息流来实现企业信息全集成。MES的现状

MES的体系结构经历了从T-IVIES向I-MES发展的历程。传统的MES(T-MES)是从20世纪70年代的零星车间级应用发展起来的。T-MES又可以分为专用MES(Point MES)和集成MES(Integrated MES)两类。专用MES是一种自成一体的应用系统,它针对某个单一的生产问题(如在制品库存过大、产品质

量得不到保证、设备利用率低等)提供有限功能(如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作业调度等),或适用某种特定的生产环境(如应用于半导体和MEMS车间的MES、应用于FMS系统的MES等)。专用MES具有实施快、投入少等优点,但通用性和可集成性差。集成MES系统起初是针对特定行业(如航空、装配、半导体、食品和卫生等)特定的规范化环境而设计的,目前已拓展到整个工业领域。在功能上它已实现了与上层事务处理和下层实时控制系统的集成。集成化MES具有丰富的应用功能、统一的逻辑数据库、产品及过程模型等优点。但该类系统依赖特定的车间环境,柔性差,缺少通用性和广泛的集成能力,难以随业务过程变化而重新配置。

AMR在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加陷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集成MES(Interpretable MES,I-MES)这一概念。可集成MES是将模块化、消息机制和组件技术应用到MES的系统开发中,是两类传统MES系统的结合。从表现形式上看,I-MES具有专用MES系统的特点,即I-MES中的部分功能可以作为可重用组件单独销售;同时,它又具有集成MES的特点,即能实现上下两层之间的集成。此外,I-MES还具有客户化、可重构、可扩展和互操作等特性,能方便地实现不同厂商之间的集成和原有系统的保护以及即插即用(P&P)等功能。目前,基于组件的I-MES是MES的主要发展方向。主流技术

由于MES处于ERP和PCS之间,既要对ERP内部系统和ERP的外部网络收发信息,又要对PCS系统传递信息。因此,MES开发与实施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MES体系结构、开发应用技术等。此外,进行MES的开发和实施还需要考虑MES系统的可配置性。根据LogicaCMG咨询公司2005年对MES软件的调查报告,国际MES产品的主流技术情况如下:

a.支持平台方面,主要有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Unix、Linux。

b.数据库方面,MES产品支持的数据库主要有Oracle、SQL Server、DB2、Progress、Informix、Ingress、Sybase等。

c.应用技术方面,MES系统的开发主要采用DCOM、COM手,Active-X、XML,DotNET、J2EE,ODBC、OLE、OPC等技术。

d.系统架构方面,MES系统主要采用C/S、Web使能、瘦客户端、分布式结构、负荷平衡等体系结构。

e.系统可配置性方面,部分MES厂商的产品定位是使产品尽可能适合特定 的用户群,相反有些厂商则为用户提供柔性的可配置工具来迎合客户的需求,以赢得广大的市场。报告从业务逻辑、图形用户界面、报表等方面来分析MES产品的可配置性,并通过标准化(Standard)、组件(Cornponent)、库(Libraries)和客户化定制(Custom Made)4个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可配置程度。图1描述了国际主流MES产品的平均可配置性。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可配置性为例,IVIES产品在大于60%的程度上提供标准功能,在27%的程度上可通过组件来配置,8%由库来支持,只在4%的程度上可实现完全客户化定制。

图1 国际主流MES产品的平均可配置性 应用情况

MES在发达国家已实觋了产业化,其应用覆盖了离散与流程制造领域,并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MES分别在1993年和1996年以问卷方式对若干典型企业进行了两次有关MES应用情况的调查,这些典型企业覆盖了下列的7大行业:医疗产品、塑料与化合物、金属制造、电气/电子、汽车、玻璃纤维、通讯等。调查表明企业使用MES后,可有效地缩短制造周期,缩短生产提前期,减少在制品,减少或消除数据输入时间,减少或消除作业转换中的文书工作,改进产品质量/减少次品,消除损失的文书工作。国内在“十五”期间,流程工业领域MES成为技术研究的突破口,重点面向钢铁和石化2个典型流程制造行业。目前,MES已在钢铁、石化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并开发完成了若干自主产权的MES系统,如:上海宝信MES、中国石化MES(S-MES V1.0)等。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1份报告,到2003年底,共有110套MES应用于国内的钢铁企业。“十五”期间还对离散制造MES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效(如西飞MES等),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一些针对离散制造业的MES产品,如:ICON—MES、OrBit-MES、天为MES等。“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MES有望在我国获得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以下为MES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实例:

案例1:

应用需求:

海尔集团内各个产品事业部信息化起步较早,大部分事业部都已成功实施了国际上主流的ERP管理软件SAP。伴随企业的发展,在SAP成功的实施应用之后,如何提高企业执行能力,就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海尔集团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需要在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从订单、评审、采购、配送、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的信息整体互动,在这过程中集团的各相关部门参与工作。如商流、海外推、资金流、研发推、定单推、制造事业部等。最终的目标是建立集团的信息化统一、完整平台,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通畅。在前期物流、资金流已经改造、整合的基础上,希望通过信息化,从信息的角度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再次提升。

在集团信息化的思路与方向下,需要产品事业部和集团的SAP信息系统统一接口,从而能够监控每一批定单的生产进度,每一批定单的投入、每一批定单的产出,以及每一个产品的主关件信息、生产信息、质量信息,不但建立订单的生命周期管理,而且对于每一个产品个体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企业建立公开、透明、精确的人力考核平台,实现自动计酬。

各个事业部车间生产现场的直通率,节拍,履约率等衡量生产的效率的指标数据,无法第一时间获取,通过人工统计计算增加了很多人为的操作因素,而且不能及时的反映实际的生产情况。

通过制造执行系统的实施,全面对生产线的工人实现自动计酬,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多劳多得的工资计算要求,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解决之道:

满足以上需求要选择适应家电行业特点的、性能卓越的产品。海尔集团做了多方考证,在对当时市场上主要产品作了评估之后,决定选择比邻软件R2E——资源执行效率系统。

●生产计划管理:对于SAP下达的生产计划,对生产现场进行计划排产及作业调度。

●质量管理:订单质量跟踪、质量数据分析利用、检验数据管理、在制品维修管理、售后质量反馈。

●电子跟单管理:定单的生产信息数据共享,一票到底。●生产管理:作业计划管理、订单执行监控、生产数据统计。

● 产品数据管理:产品档案管理,可对采集到的产品数据进行综合管理和查询,包括装配档案、检验档案、维修档案等。

●系统接口:ERP系统接口。与ERP系统建立接口,导入物料BOM、生产订单、等相关数据;回馈ERP产品下线完工数据。

●自动计酬平台:通过自动计酬平台收集各类工资因素,进行汇总统计,实现工人、管理人员的自动计酬。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R2E系统与SAP系统集成,如何做到两系统实时同步,如何确保两系统之间数据准确等等。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海尔集团领导亲自下一线指导工作,协助SAP系统数据较对,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展。

系统特点:

1.开放式平台。R2E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式高效封装业务逻辑,您可以基于R2E开放平台快速定制企业特殊应用需求。

2.系统集成。R2E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XML消息和协议能够非常方便地与现有的ERP系统集成。R2E也可以通过企业应用集成解决方案(EAI)实现企业所有信息系统的集成。R2E与SAP、ORACLE、SSA BPCS等领先的ERP系统实现可靠集成。

3.自动识别技术。R2E支持多种码制条形码标签,提供灵活编码规则自定义功能,快速准确采集数据。R2E可以和主流的条码打印设备(Zebra,Datamax等)直接集成,灵活高效打印条码标签。

4.高性能数据采集。R2E采用支持无线实时采集、批量采集等各种采集方

式的终端采集设备,方便、快捷的完成数据收集;或者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485通信协议组建的现场数据采集网络,实时控制采集终端。帮助您减少现场设备投资和设备维护成本。

应用效益:

■通过严格的系统管理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使集团规范化发展。

■人力资源价值的优化,系统的运转不再依靠手工统计汇总,方便快捷、准确及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了动态、实时的信息支持。

■系统的实施可以大大加强企业的集中管理,为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提供了可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系统的实现可以使企业的管理组织向扁平化发展。

■系统与管理的结合可以实现管理的规范和业务标准,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业务拓展,实现分支机构快速复制。

■系统的实施可以大大降低定单损失。

■系统的实施可以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系统的实施建立产品档案的跟踪,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ⅧS的研究和产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MES技术深度与应用广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MES体系还不完整。基本功能不完善,缺乏过程管理与优化等面向典型行业的核心模块。针对离散制造业尚无完整、系统的MES解决方案和成熟的软件产品。

b.缺乏MES技术标准。MES的设计、开发、实施、维护缺乏技术标准,影响了MES产品的技术性能,加大了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成本,与国外同类MES产品竞争没有优势。

c.集成性还没有完全解决。由于缺乏统一的工厂数据模型,MES各功能子系统之间以及MES与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之间缺乏必要的集成,导致MES作为企业制造协同的引擎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d.通用性和可配置性较差。现有系统通常针对特定需求,很难应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变更或重组。由于缺乏基于工厂数据模型的数据集成技术,系统的可配

置性、可重构性、可扩展性较差,严重制约MES系统的推广应用。

e.实时性不强。MES作为面向制造车间的实时信息系统,实时性是实现MES功能的基础。现有系统缺乏准确、及时、完整的数据采集与信息反馈机制,在底层数据的实时采集、多源信息融合、复杂信息处理及快速决策等方面非常薄弱。

f.智能化程度不高。MES中所涉及的信息及决策过程非常复杂,由于缺乏智能机制,现有MES大多只提供了一个替代经验管理方式的系统平台,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难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和优化。MES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MES系统正朝着下一代MES(Next-Generation IVIES)的方向发展。下一代MES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在ISA95标准上、易于配置、易于变更、易于使用、无客户化代码、良好的可集成性以及提供门户(Portal)功能等等,其主要目标是以MES为引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协同。目前,国际上MES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MES新型体系结构的发展; 2.更强的集成化功; 3.更强的实时性和智能; 4.支持网络化协同制; 5.MES标准化(ISA-95)。

MES软件弥合了企业计划层和生产车间过程控制系统之间的间隙,为企业提供一个快速反应、有弹性、精细化的制造业环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按期交货,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使企业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鉴于MES的重要性,我国将其列为“十一五”期间信息化方面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将集中国内MES及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力争在MES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高MES研发水平及其在重大行业中的应用能力,解决长期制约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a.综合利用成熟理论和技术,形成可适应、可重构、可集成的MES框架体系,为提高MES软件系统的跨行业通用性、适应性和协同能力提供支持。

b.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与成果,在制造系统性能分析和优化、制造过程监控与管理、智能化生产计划调度以及信息和过程可视化等MES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开发出符合我国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工业特点及需求的MES软件系统、相关工具和构件库。

c.围绕MES在航空航天、汽车、机车、石化、冶金等典型行业中的应用特点,形成适合其行业特点的典型MES应用模式,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标准。通过MES在上述行业的应用,最终形成支撑整个离散和流程制造业的MES技术体系、方法和系统,为未来MES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第四篇: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简介

By愚速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依据基本的生物药剂学性质——溶解性和肠道通透性特征,将药物分成四种类型:Ⅰ型(高溶解性、高通透性)、Ⅱ型(低溶解度、高通透性)、Ⅲ型(高溶解性、低通透性)和Ⅳ型(低溶解性、低通透性),为预测药物在肠道吸收及确定限速步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吸收数(An)、剂量数(Do)和溶出数(Dn)这三个参数,是药物理化性质和胃肠道生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可以用来定量描述药物吸收特征,对药物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划分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同类型的药物有以下区别:I型药物具有高溶解性、高通透性、溶出速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Do值、高Dn值、高An值,吸收的主要限速步骤是胃排空;II型药物具有低溶解度、高通透性、溶出速度慢等特点,但由于剂量、溶解度大小不一,表现为低Dn值、高An值,Do值大小不一,主要限速步骤是药物的溶出;Ⅲ型药物具有溶解度大、通透性差、溶出速度快等特点,表现为低Do值、高Dn值、低An值,吸收的限速步骤是跨膜转运;IV型药物具溶出速度慢、通透性差等特点,但由于受剂量、溶解度差异影响,表现为低Dn值、低An值,Do值大小不一,吸收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

BCS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有利于判断药剂是否可以申请生物学实验豁免;BCS还可以应用于筛选候选药物,有效降低新药开发危险;指导剂型设计、剂型选择,有针对地解决影响药物吸收的关键问题,有效地提高其生物利用度;解释了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与体内外相关的可能性;预测并阐述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第五篇:谈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精)

摘要: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干预池塘底泥微生物相和水体藻相,使泥水界面有机质减少,好氧层加厚,增加水体藻类多样性,形成良好而稳定的藻相,提高池塘溶解氧水平,促进有机污染物好氧分解,减NH3、H2S、N02-等有毒物质的释放,强化池塘自净功能,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关键词:生物修复;池塘自净能力;池塘生态;自净能力;藻相;微生物相

1、前言

水产养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污染、虾塘老化、黑臭底泥淤积、大规模灾难性病毒病的爆发和流行等问题迅速暴露出来,使人们对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提出质疑[

6、7].、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10年发展起来的最新环境工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土壤、城市河湖、地下水,近海洋面的污染治理和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等多个领域[1、2、3、4、5],并成为二十世纪环境科技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和传统掠夺式养殖模式不同,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并不通过大量使用高营养的饵料和抗生素提高养殖产量,而主要通过生物-生态措施,修复受损的池塘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改善水质和池塘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2、传统水产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养殖模式,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模式大多以消耗大量高蛋白饲料,以污染池塘自身和近岸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的生产方式,加之养殖户为了防治鱼(虾)病,大量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虾药,甚至人药鱼(虾)用,用药剂量越来越高,药物的毒性越来越强,这些药物的使用,又严重破坏了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越病越治、越治越病的怪圈[6、7、8、9、10、11].老化池塘中,养殖残饵、粪便、死亡动植物尸体和消毒剂、抗生素等有毒化学物在池底沉积多年,形成黑色污泥,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厌氧微生物占主导地位,气温升高加速了有机质的厌氧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氧气,产生NH3、H2S、NO2-等有毒物质,影响对虾正常生长发育,而且黑色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寄生虫和敌害生物的卵,增加了池塘病源的传播途径,使生产过程中鱼(虾)药的用量增加,水产品品质下降。如在我国沿海地区对虾养殖区,老化虾塘的底泥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养虾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1].3、池塘生态系统与水产养殖

池塘是一个人工圈养体系,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很大差异,其结构特点是养殖动物在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这一优势是在人工扶持下形成的,由于大量人工饲料投入养殖系统,除牧食链,腐屑链外,在食物关系中又增加了饲料链,也因此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一定改变,决定了系统的低生态缓冲能力和脆弱性,其庞大的养殖动物生物量造成系统生态金字塔畸形,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水质也常常出现较大波动。

3.1、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在池塘生态体系中,浮游植物是初级生产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放出氧气,优良的单胞藻可为池塘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甚至养殖动物直接滤食,也可直接吸收池塘中NH3、H2S、等有害物质,改良池塘水质,更为重要的是,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池塘的溶氧水平,促进池塘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池塘有机质的分解和矿化。藻类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盐,营养盐主要来源于底泥的释放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矿化,优良的藻相能提高池塘溶氧水平,特别是池塘中下层水体溶氧水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池塘生态体系。

3.2、池塘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微生物是池塘生态体系中的分解者,分解池塘残饵、对虾粪便以及浮游动植物残体等有机污染物,使之矿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利用。池塘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底泥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对有机质的分解能力、分解途径和终产物不同,好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完全分解,其分解产物主要为CO2等,而厌氧微生物对有机质进行不完全分解,产生NH3、H2S等有害物质,造成池塘水质恶化,影响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池塘生态体系中,由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进入,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很容易造成池塘,尤其是池塘底部溶氧降低,可能形成有机物厌氧分解,使用池塘生态体系失控。

3.3、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分解者及其与水产养殖相互关系从池塘对有机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上看,微生物和藻类是池塘诸多生态因子中最为关键的二大因素,在池塘生态体系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即微生物相)与藻类的种群和数(即藻相)是密切相关的,微生物通过其分泌物的直接作用或通过其代谢产物―――营养盐化学状态和浓度的间接作用而影响藻相,研究表明,微生物具有杀藻、抑藻和有效降低藻毒作用,且存在种间选择性。同样,藻类通过对池塘溶解氧的影响而影响微生物相,池塘溶氧增高,能促进底泥好氧微生物繁殖,加速有机质的完全分解和矿化,维持池塘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池塘微生物相和藻相的相互关系中,池塘水体,尤其是中下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是最为重要指标。池塘溶氧,除了供养殖动物消耗外,更多的应用于水质净化,研究表明,虾池水耗氧量占池塘总耗氧量的69.4%,池塘溶氧主要来源于表面水面与空气接触溶入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藻相对池塘溶氧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藻类的生长不仅需要N、P等营养,而且需要Ca、Mg、Fe、Mo、有机酸等微量营养[16、17、18],当池塘中微量营养缺乏时(浓度过低或者以不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一些藻类,尤其是高等产氧单胞藻(即所谓优良藻类)的生长受到限制,此称之谓限制生长营养。而另外一些藻类如丝状蓝绿藻等因其具有遗传上适应性,具有较大表面积和气泡,能争夺微量营养供其生长繁殖,浮在池塘表面遮住阳光,抑制产氧单胞藻的生长,而较容易形成优势种群,因此,微量营养缺乏时,往往使原始蓝绿藻等不良藻类迅速取得竞争优势,降低了藻类多样性指数,形成不良藻相,形成池塘溶氧水平的波动。池塘藻相的形成与稳定性与池塘水体中N、P营养的供应水平和池塘微量营养的浓度密切相关。

藻类的微营养主要来源于底泥缓慢释放,其浓度和化学形态、化学成份和底泥的微生物区系密切相关。老化的虾塘氧化还原电位低,有机质含量高,底质酸化严重,PH低,Fe、Ca、Mg、Mo等微量元素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底泥难以释放。

3.4、池塘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一样,池塘养殖生态系统也具有一定自净能力。水体的养殖容量为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保证应有效益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最大养殖量,一个水体的养殖容量主要由饵料供应水平和质量,水体自净能力和人工干预程度决定的,在饵料供应和人工干预程度一样的情况下,养殖容量主要由水体自净能力决定,因此提高池塘自净能力,即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能力,对提高养殖产量,减少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掠夺型养殖模式下池塘生态系统是十分脆弱的,对虾养殖中,虾池既是对虾摄食活动的场所,也是各种有机污染氧化分解的处理池,养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有机污染的过程。进入池塘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底泥微生物将其氧化分解成无机盐,返回水域被藻类利用。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和营养盐的再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池塘的自净能力,很大程度上处决于池塘底泥生态,即底泥化学组成和微生物相(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老化虾塘由于长期处于厌氧状况,淤积大量黑臭底泥,底泥耗氧

下载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絮团技术的养殖应用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蛇类养殖简介[范文大全]

    蛇类养殖 目的要求:了解蛇类的主要经济价值、蛇类养殖品种;掌握蛇类的生物学特性、蛇场建造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繁殖技术、主要疾病防治技术、主要蛇产品加工技术。 本章重点......

    虹鳟鱼养殖简介

    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虹鳟鱼养殖生物学特点,较系统地综述了虹鳟鱼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建场选 址和养鳟设施、人工繁殖和苗种育成、成鱼养殖和鱼病防治以及营养和饲料等适用......

    养殖园区简介

    杭锦旗泰达肉羊养殖园区简介杭锦旗泰达肉羊养殖园区位于吉日嘎朗图镇格更召嘎查阿旺社。公司本着“通过园区建设,扩大肉羊养殖规模,形成产业发展”的建设宗旨,实现畜牧业的提质......

    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课程简介

    《遥感卫星技术及应用》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卫星遥感的概念、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介绍遥感的物理基础、不同遥感平台及其技术特点,分类介绍陆地遥感、气象遥感以及海洋......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简介(定稿)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简介 一、秸秆还田的分类 秸秆还田根据作物品种、田地状况和还田秸秆的数量,可分为麦秸秆还田、稻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旱地还田、水田还田;全量还田、残量......

    金鱼养殖技术

    金鱼养殖技术 一、教学内容 1、金鱼在鱼类中的地位。 2、金鱼家化过程。3、主要品种介绍。4、金鱼的饲养方法。5、人工饵料的配置。 6、饲养管理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二、教......

    獭兔养殖技术(模版)

    獭兔养殖技术 倡导适规经营:饲养者一次引种宜在20组(一公三母为一组)以上,并形成年产1000只商品兔的生产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不具备此条件的,可暂缓上马。重视良种选育:严格按照獭......

    鸽子养殖技术

    鸽子养殖技术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近年来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