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染性腹泻病防治基本知识
感染性腹泻病防治基本知识
【了解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病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 已知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多数为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
全年均可发病,具有明显季节高峰,细菌感染性腹泻一般夏秋季节多发,而病毒感染性腹泻等则以秋冬季节发病较多。 某些细菌和病毒可在婴幼儿儿群体中引起暴发流行。
【感染性腹泻病的传播】 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经食物或水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食用不洁食物或饮用不洁的水可造成感染。 与腹泻病人、动物密切接触也可能被感染。 食源性或水源性感染常可引起集体发病。
【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症状】 感染性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等症状。
每日大便次数超过3次,可为稀便或水样便,也可为粘液便、脓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适。
病情严重者,常并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休克等。
【感染性腹泻的治疗】感染性腹泻病的治疗主要为预防脱水、治疗脱水和对症治疗,不必禁食,补液以口服为主。 鼓励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并加一些蔬菜、水果等。对于吃母乳的婴儿除继续母乳喂养外,可以添加辅助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流质饮食中可加适量盐。 一般不建议使用止泻药和止吐药。
能口服者尽量使用口服补液盐补液,不能口服者或腹泻导致严重脱水者,应尽快到医院接受静脉输液。
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乱用抗菌药物。
【积极预防感染性腹泻病】 预防感染性腹泻病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管理好水源、粪便,消灭苍蝇。
搞好食品卫生: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盯爬。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 搞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第二篇:腹泻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讲稿.
腹泻病防治基本知识培训讲稿
一、概述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主要特征,是《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国际检疫的传染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之一。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影响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人民的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二、霍乱流行的历史与现状(略)
三、病原体
霍乱与副霍乱的病原体是霍乱弧菌。该菌有两个生物型,即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由古典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霍乱,而由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霍乱,过去称之为副霍乱。
霍乱弧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呈弧形或逗点状,有鞭毛、运动活泼。本菌具有嗜碱性和严格的需氧特点。
霍乱弧菌对干燥和日光甚为敏感。在日光照射下,1--2小时死亡。加热至80℃5分钟和沸水中立即死亡。该菌能耐低温,冰冻条件下能存活20天,在-5℃中存活数日。耐碱不耐酸,对各种消毒剂敏感,1%的石碳酸5分钟、0.5-1%来苏30--40分钟立即死亡。特别是对漂白粉更敏感,在不含大量有机物的水中,余氯量在1ppm15分钟可杀死。埃尔托生物型比古典生物型抵抗力强。
四、传染源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⑴病人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定位于小肠粘膜,在肠道内增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起肠道和全身反应,潜伏期最短数小时,最长7天,一般1-3天。
⑵带菌者
主要包括潜伏期带菌者和恢复期带菌者、健康带菌者
五、传播途径
霍乱与副霍乱的传播途径是水、食物、接触及苍蝇四种,水是主要传播途径,其次是食物。
六、人群易感性
人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及种族差异,无先天免疫,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较短,有再次感染者。霍乱疫苗注射后保护期不超过6个月。
七、流行特征(略)
八、霍乱病人的诊断
1、霍乱病人和带菌者的诊断
由于霍乱轻型病例居多,其症状和体征又不典型,不易与其它病因引起的腹泻相区别。因而病原学检查应为其主要依据。考虑目前实际情况,对霍乱确诊除以病原学为依据外,可以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血清学检测等进行综合性诊断,并暂作规定如下。
⑴、各市、区的首发病例和流行季节的早期病例的确诊,必须有实验室病原学诊断依据,在未发生过霍乱的地区,对发生的霍乱病例,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尽快做出实验室确诊。
⑵、在当地已有病原学诊的首批霍乱病例定性后,对报告的霍乱病例除依据病原学诊断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作为临床诊断病例并正式上报。
①、在流行期间,在疫点内凡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如突然发病不发烧,剧烈吐泻无腹痛,迅速出现脱水,循环衰竭及肌痉挛等)即使粪便培养阴性者,也应临床诊断为霍乱病例。
②、同确诊的霍乱病例有明确的接触史(同餐、同住、或护理)并发生吐泻症状者而无其它原因可查者。
③、在发生霍乱同源性暴发,对首例或一些相关病例已经作出病源学确诊后,与暴发有关的其余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和流病史作出临床诊断并做疫情报告。
九、治疗
十、防疫措施
霍乱与副霍乱的防疫措施是涉及面很广的综合性措施,可分为经常性预防措施和一旦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措施。(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加强国境卫生检疫,严防从国外传入。
2、健全各级防病领导机构和疫情报告网,使一旦发生病人时,能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3、设置夏季肠道门诊,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
4、作好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预防注射工作。
5、广泛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
6、开展“三管一灭”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二)、发生疫情时的紧急措施
1、疫情报告按甲类传染病的要求报告。
2、霍乱病人的管理 确诊的霍乱病人和有吐泻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送就近医院隔离治疗。
(1)隔离消毒措施
①隔离室应与其它病区和病房隔开,有单独出入的门户,远离水源,设有专用的厕所和便器,有专人看守,严禁无关人员出入,入口处应设有浸有药液的脚垫和洗手消毒液。
②确诊和疑似病人要分室分治,至少应采取隔离措施,应尽量减少陪护,陪护人员中途不得更换。
③病人吐泻物、垃圾、餐具及其它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场所应随时进行消毒。
(2)治疗措施
由各医院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提倡使用口服补液疗法。
(3)出院标准
①服用抗菌药物,每天采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即可出院。
②陪护者与病人同时采便,两次阴性即可出院。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和处理
1、疫点:在发生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地方一般以同一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家关系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划为疫点。在农村可以相当于一个小自然村为范围。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病人可以有一个以上的疫点。
2、疫区:一般以疫点为中心,在农村可以相当于一个公社或乡的范围划为疫区。
疫点的处理
⑴坚持“早、小、严、实”的精神处理疫点,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在实处。
⑵隔离治疗传染源
⑶疫点内消毒和处理:对厕所和被病人吐泻物污染的地面、衣物、病人使用的餐具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疫点范围内进行药物灭蝇,改善环境卫生,反复宣传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品。隔晚、隔餐食品要重新加热,饭前便后要洗手。
⑷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疫点内所有人群均为密切接触者,在疫点消毒处理的同时,对疫点内的所有人员要进行登记、粪检和预防服药。预防服药应选用敏感药物,服药时间为2天。要做到“送药到手、看服到肚。”外出人员要追防。
在投药结束后对检菌阳性者每日粪检一次,连续二次阴性即可解除疫点管理,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之日起5日内再无新病例出现即可解除。
疫区的处理
⑴ 大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⑵ 饮水消毒和灭蝇
⑶ 管好食品和集市贸易
⑷ 开展疫情检索
⑸ 疫区管理期间停止大型集会,停止临时性工地项目。
疫区解除:最后一个疫点解除后,再观察5天,如无新病人出现和带菌者出现即可解除疫区管理。
附:霍乱病人的抢救治疗方案
一、隔离治疗
1、凡确诊的霍乱病人,有典型症状的疑似病人,必须就近隔离治疗,不允许长距离运送与转院,以免延误治疗。带菌者及确诊时症状已消失者,可在疫点内留验服药。
2、治疗病人应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立即给以补液。重、中型病人用静脉快速输液,待脱水纠正、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轻型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少用或不用静脉补液。
3、在抢救治疗的同时,应立即采便送验。如此时已停止排便,可用肛拭子采便,如有呕吐,呕吐物可同时送验。陪护者应同时采便送验。
4、轻型病人、带菌者入院采便后可口服抗菌药物。一般不静脉滴注或肌注抗菌药物。
二、抢救治疗
霍乱病人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一)、一般治疗:适用于轻型无脱水的病人
1、给患者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可用口服补液盐(ORS)也可饮用加少量的盐、糖的其它食品,如粥、米汤、糖盐水等。
2、给患者足够的食物以补充营养。病人可继续进食或用母乳喂养,食物要富营养,易消化,多水分。
(二)、补液治疗 适用于有些脱水的患者,要补充病人因腹泻消耗和生理需要的水分、电解质,用ORS及时纠正脱水。
1、口服补液盐:病人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最初4小时ORS用量:
也可按:体重(kg)×75ml=用量ml计算
2、鼓励母亲继续用母乳喂养患儿,幼儿应少量多次。
3、治疗4小时后重新估计病人的脱水状况,然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三)、输液治疗:适用于重度脱水患者。并根据脱水的性质分别按等渗、低渗、高渗治疗。
1、静脉输液
重度脱水病人,需立即静脉输液。静脉输液以使用541液(1000ml水中含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为最好。用时每1000ml 中另加50%GS20ml,以防低血糖。基层单位使用可按 0.9%NaCl550ml,1.4%NaHCO3300ml,10%KCL10ml,10%GS140ml配制,脱水较轻者输液速度可稍慢,如每分钟数毫升,严重脱水者应快速输液,每分钟数10毫升甚至100毫升。第一阶段(1小时内),儿童输入量按20ml/kg计算,成人输1000--1500ml,第二阶段,儿童输入量按80ml/kg体重计算,1岁以内6小时输入,1岁以上5小时内输入,成人4--5小时输入2000--4000ml。待病情好转,能口服补液时,停止静脉输液。
2、补钾补钙
低钾病人一般采用氯化钾每天每公斤体重100--300毫克,分3--4次口服,或配成0.15%-0.2% 浓度的液体在病人有尿后由静脉均匀输入,速度切忌过快。
低钙患儿在输液的同时即给口服钙片或钙粉,如果出现手足搐搦,可缓慢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ml。
3、治疗6小时后重新估计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继续治疗。
(四)、抗生素治疗
霍乱病人、带菌者,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一般连续使用3天。
1、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日2次,每次2片,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2次口服。
2、痢特灵:成人每日4次,每次1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计算,分2次服。
3、强力霉素:成人每日2次,每次200mg,饭后服。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6mg计算,分2次服。
4、庆大霉素:成人每日16-24万单位,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0.4-0.6万单位计算,分4次肌注或静脉滴注。
5、四环素:成人每次0.5克,每6小时1次,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50mg计算,分4次口服,也可静脉滴注。
6、红霉素:0.25gqid口服,连服3-5天。
7、氟哌酸:0.2gtid口服,连服3-5天。
三、主要并发症及其治疗
1、代谢性酸中毒:由于严重脱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长,甚至谵妄、昏迷,血压不升,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血浆ph值下降,轻者可用541液,加快静脉输液速度,重者应快速静脉滴入5% 碳酸氢钠5ml/kg,或11.2%的乳酸钠3ml/kg体重,症状好转后按原方法继续输入541液,如症状无改善,1-2小时后再给上述用量的一半或全量,或根据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结果。计算用量。
2、急性肾功能衰竭:由于脱水时间较长未能纠正,病人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先进入少尿期,病人呼吸加快、深长,神志不安、嗜睡、昏迷、抽搐、血压升高、少尿或闭尿,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红、白细胞、管型、尿比重低于1.108,血浆尿素氮、肌肝(或非蛋白氮)升高,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可出现全身水肿等。此后进入利尿期,第一天排尿400ml以上,或突然一次排尿100-200ml,继而尿量缓慢递增或剧增,使钠、钾、水丢失较多。利尿数天后,肾功能逐渐好转,病情恢复。及时正确补液,迅速纠正休克是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键。
霍乱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霍乱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经口感染。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及呕吐等。严重的可发生剧烈的吐泻,排大量米汤样大便,容易造成严重失水,肌肉痉挛,甚至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霍乱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1、经水传播水
在传播霍乱时起主要作用。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江河、河渠、池塘、湖水、井水和港湾海水等极易受到污染。我国农村夏秋季人们有喝生水、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浸泡蔬菜、水产品等习惯,这些习惯增加了霍乱经水传播的机会。
经水传播呈现暴发性流行,病人多沿着被污染的水源分布,在水体含菌浓度较低或细菌毒力较弱、人群免疫力较高的地区,也可出现散发病例。
2、食物传播
霍乱可以通过食物传播。食物传播霍乱的作用仅次于水,但在已有安全饮用水的地区,轻型和临床型病人,污染食物而引起传播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
3、生活接触传播
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接触了被埃尔托弧菌污染的物品也可发生霍乱。
接触传播多在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发生,常在小范围内引起感染。如出现一户多例现象。但本型传播与食物型、水型传播不易截然分开。不应只因多发疫源地的出现即断定为日常接触传播。
4、经媒介昆虫传播
本病流行时苍蝇可以带菌。有人曾从染有霍乱的疫船以及从疫区中捕获的苍蝇身上检出埃尔托弧菌。
各类带菌者流行病学意义的大小,与带菌者本人的职业、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三、怎样预防霍乱
1、搞好家庭和个人饮食卫生。
2、搞好饮水卫生。
3、煮透海鲜食物(河海鱼类、虾蟹、贝壳类等)。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垃圾和粪便的管理。
第三篇: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
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由各种病原体(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肠道传染病;所谓腹泻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目前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主要有三大类:细菌、病毒、寄生虫 在我国主要以细菌和病毒为主。
细菌性腹泻主要以志贺氏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致泻性弧菌为主,以及其他致泻性菌,如空肠弯曲菌和小肠耶尔氏菌。病毒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小圆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国内 毒性腹泻中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二大类:炎症型腹泻及分泌型腹泻。1.炎症型腹泻为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属于此类感染性腹泻的除细菌性痢疾外,还有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肠炎等。2.分泌性腹泻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性状为稀便水便,粪便的显微镜检查多无细胞,或可见少许红、白细胞。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 的腊样芽胞杆菌腹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常经水、食物、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受到传染源粪便污染的水使水冲洗的生冷食品如瓜果、海产品、蔬菜等受到污染。经接触传播通常引起感染性腹泻散发,被污染的手是传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卫生 况较差的儿童。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加强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搞好环境卫生,提倡喝开水,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食品,瓜果蔬菜 要洗净,不吃生冷的海产品。
2.改变有些农村人畜共舍的生活习惯,提倡“三管一灭”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加强饮用水卫生:要加快城乡自来水建设及自来水卫生监督管理,在一时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必需保护水源,改善饮用水 卫生,实行饮用水消毒。
5.抓好饮食卫生:加强宣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特别要加强对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 品卫生管理。
第四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材料
附件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材料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易引起学校、幼儿园、疗养院等集体场所的暴发疫情。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物、水、气溶胶和接触传播。患者急性发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伴低热。绝大多数患者为轻症,婴幼儿、老年人等感染后可能因脱水发展为重症。目前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一般对症治疗,大多2-3天痊愈。
一般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高发期。
怎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重点在于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和未熟透的食物(尤其海产品)。出现疑似症状后建议立刻就医,并请居家隔离以免传播给他人。
1.民众需特别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2.市民如出现腹痛、腹泻(每天3次及以上)或呕吐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待症状消失满3天后再上班或上学,饮食从业人员须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返回工作岗位,防止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3.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和孤老院等集体单位要加强食堂卫生的管理,若发生聚集性的呕吐或腹泻事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相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处理。
家人感染了诺如病毒,该怎么办?
1.患者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2.患者要远离厨房,不要到厨房去晃悠。并且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或照顾其他患者。
3.患者要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和/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家人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呕吐物和粪便,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在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自己也要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不过市民也不需要对诺如病毒过分恐慌,因为诺如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一般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是,如果病人因为呕吐、腹泻丢失太多水分,又不能通过喝足够的水来补充,则可能出现脱水,就需要对症治疗了,特别是家里的小朋友、老人家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就更要注意啦。
附件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折页
附件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海报—校园版 4
附件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海报—社区版
第五篇: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分析
感染性腹泻病疫情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2-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为更好的控制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病例报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在35.25/10万至59.21/10万之间。5~10月病例占报告总数的62.05%,0~5岁儿童病例占报告总数的43.29%。2004-2011年间,全省共报告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3起。结论 0~5岁的散居儿童是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重点人群;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和村组。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各种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急性、慢性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广义上讲,所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泻都属于感染性腹泻;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法定丙类传染病[1]。为了了解四川省2002-2011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现将相关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自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疾病汇总数据和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
1.2 方法
对由上述系统中收集到的全部数据进行数据清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2 结果
2.1发病情况
2002-2011年期间,四川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39173例,发病率在35.25/10万~至59.21/10万之间波动;共死亡62例,病死率为0.018%。2002年-2006年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09年发病率有所下降,2010、2011发病率较2009年略有上升(图1)。
图1 2002-2011年四川省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与死亡率
2.2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份均有腹泻病例报告,从感染性腹泻发病数来看,病例主要出现在5~10月,占病例总数的61.47%(图2)。
图2 2002-2011年四川省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月分布
2.3 人群分布
2002-2011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以婴幼儿发病为主,0岁~组发病最高,占发病总数的44.08%(153330例),男、女性病例比例为1.32:1;0~5岁的儿童病例中,又以0~1岁的病例最多(图3,表1)。
2.4职业分布
病例主要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9.58%、21.85%和10.56%,其他职业共占28.01%。
2.5暴发疫情
2004-2011年间,四川省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23起,分布在13个市州,发病1617例,死亡5人。其中,构成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9起,报告病例1181人,死亡4人;构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报告病例310人,死亡1人;未分级事件4起,报告病例126人。
23起暴发疫情中,调查报告完整的有18起,分别发生在农村小学(8起)、乡中学(3起)、县中学(2起)、乡村(3起)、场镇(1起)和厂矿(1起),发生时间以6月(4起)和9月(7起)为主。
2.6病原学监测
2010-02以来,四川省开展了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病原调查,对262名腹泻病例进行了采样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腹泻病原以病毒居多,主要是杯状病毒和腺病毒,细菌检出率较低(表2)。3.讨论
2002-2011年间,四川省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在35.25/10万至59.21/10万之间波动,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后的发病率高于2004年以前。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10月报告病例数较多,呈夏秋季高发态势,但发病高峰不十分显著。男性发病多于女性;5岁以下儿童病例数最多,占38.74%;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农民和学生为主。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较高、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人群普遍易感,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的全部传染病中,腹泻病共计104218例,占全部传染病的22.49%[2],2009 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报告病例数在39 种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仅次于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位居第4位[3]。导致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加之患病后是否就医、是否诊断正确,给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处理带来一定难度[4~7]。
目前病毒已成为感染性腹泻的重要病因。有报道显示美国每年发生350万例幼年患儿轮状病毒腹泻,病毒性腹泻占全部感染性腹泻的30%~40%,明显高于细菌和寄生虫病例,已成为美国仅次于普通感冒的第2位的疾病[8]。四川省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腹泻病原调查结果也显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以病毒为主,主要是杯状病毒和腺病毒。
2002-2011年,四川省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学校和村组,引起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水和食物受到污染,这与农村地区基础卫生设施相对落后、饮食饮水卫生状况较差、学校饮水和食品卫生管理较差、腹泻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薄弱、农村居民不良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有关。
针对我省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各地区应加强城乡尤其是农村的基础卫生设施建设,加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倡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行为与习惯,增强大众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和规范腹泻病门诊建设,加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与报告,做好病例登记与治疗。卫生、工商、质监和农业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工作职能加强对乡镇集中式供水和学校等单位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依照《食品安全法》加强对餐饮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对农村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食品卫生与饮用水卫生管理与指导,以减少暴发疫情的发生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