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
一、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
1.临床诊断病: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
(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一)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
以村、居委会、学校、托儿所、养老院或其他集体为单位,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
(二)暴发疫情的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疑似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核实和报告,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疫情调查和处理
(一)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等进行访视,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二)开展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明确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追查传染源。
(三)采集病例粪便和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四)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五)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
四、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一)疫情监测。
在病毒性腹泻流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特别加强对集体单位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情况的监测,以及时了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正确判断疫情形势。
(二)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疫情流行季节应加大食品卫生执法力度,对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要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应协调有关机构,加强对集中供水单位的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三)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知识的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习惯,要重点教育群众尽量不吃或半生吃海水产品等食物,进食海水产品前应彻底煮熟。
第二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方案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孤老院及军队等处引起集体暴发。
诺如病毒遗传高度变异,在同一时期和同一社区内可能存在遗传特性不同的毒株流行。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美国每年在所有的非细菌性腹泻暴发中,60-90%是由诺如病毒引起。荷兰、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都有类似结果。在发展中国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普遍存在,也常引起暴发流行。在我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亦十分普遍。1995 年,我国报道了首例诺如病毒感染,之后山西、北京、安徽、福州、武汉、广州等地区先后发生多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一、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二)诊断。
1.临床诊断病例:主要依据流行季节、地区、发病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在一次腹泻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初步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
(1)潜伏期24~48h;
(2)50%以上发生呕吐;
(3)病程12~60h;
(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
(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
2.确诊病例:除符合临床诊断病例条件外,在粪便标本或呕吐物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使用抗菌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一)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标准。
以村、居委会、学校、托儿所、养老院或其他集体为单位,一周内出现20例及以上病毒性腹泻临床诊断病例。
(二)暴发疫情的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疑似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时,应及时报告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疫情核实和报告,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三、疫情调查和处理
(一)对病例、密切接触者及医务人员等进行访视,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
(二)开展病例的搜索、登记和个案调查,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明确感染来源和传播方式,追查传染源。
(三)采集病例粪便和呕吐物标本进行检测,以明确病原学诊断。
(四)对病例进行及时治疗,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五)对病例的呕吐物、排泄物及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处理。
疫情调查处理、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等有关技术方案详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四、其他预防控制措施
(一)疫情监测。
在病毒性腹泻流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疫情监测工作,特别加强对集体单位急性胃肠炎病例异常增多情况的监测,以及时了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病原特征,正确判断疫情形势。
(二)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在疫情流行季节应加大食品卫生执法力度,对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符合要求的,要吊销食品卫生许可证。
卫生行政部门应协调有关机构,加强对集中供水单位的管理,确保饮用水安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大力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三)健康教育。
加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知识的宣传,提倡健康的饮食、饮水和个人卫生习惯,要重点教育群众尽量不吃或半生吃海水产品等食物,进食海水产品前应彻底煮熟。
广南县董堡乡卫生院 二00七年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材料
附件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材料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易引起学校、幼儿园、疗养院等集体场所的暴发疫情。诺如病毒可通过食物、水、气溶胶和接触传播。患者急性发病,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部分伴低热。绝大多数患者为轻症,婴幼儿、老年人等感染后可能因脱水发展为重症。目前该病无特异性治疗手段,一般对症治疗,大多2-3天痊愈。
一般每年10月份至次年3月份为深圳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高发期。
怎么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重点在于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和未熟透的食物(尤其海产品)。出现疑似症状后建议立刻就医,并请居家隔离以免传播给他人。
1.民众需特别注意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尤其是吃饭前、做饭前、上厕所后,一定要用肥皂及清水彻底洗净双手;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认真清洗干净,瓜果也最好削皮后才吃;吃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
2.市民如出现腹痛、腹泻(每天3次及以上)或呕吐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待症状消失满3天后再上班或上学,饮食从业人员须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返回工作岗位,防止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
3.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和孤老院等集体单位要加强食堂卫生的管理,若发生聚集性的呕吐或腹泻事件,应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诊治并报告当地相关部门,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早处理。
家人感染了诺如病毒,该怎么办?
1.患者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最好能安排独立的厕所。
2.患者要远离厨房,不要到厨房去晃悠。并且从患病到康复后3天内,都一定不要去做饭或照顾其他患者。
3.患者要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
4.患者住所要开窗通风和/或使用排气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5.患者呕吐或腹泻后,家人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呕吐物和粪便,并清洗、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和喷洒(拖地、擦洗)。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拖把、抹布等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在进行消毒处理的时候,自己也要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不过市民也不需要对诺如病毒过分恐慌,因为诺如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腹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一般靠自身免疫力就能逐渐恢复痊愈,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但是,如果病人因为呕吐、腹泻丢失太多水分,又不能通过喝足够的水来补充,则可能出现脱水,就需要对症治疗了,特别是家里的小朋友、老人家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就更要注意啦。
附件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折页
附件3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海报—校园版 4
附件4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宣传海报—社区版
第四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培训小结
为了进一步做好我区诺如病毒感染病防治诊疗工作,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疾病知识的认识,更好的服务号广大人民群众,特邀请区疾控中心主任xxx、儿科主任xxx为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及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针对此次培训主要围绕《诺如病毒相关技术指南及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程序解读》《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麻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这四个大课题展开,首先由区疾控中心主任xxx为我们讲解了《诺如病毒相关技术指南及食源性疾病调查处置程序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了:
1、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
2、食源性疾病监测与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程序。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或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传播途径分为: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人与人传播。标本保存和运输:标本在4℃冰箱可暂存12 小时,之后标本应放置-20℃以下冷冻保存,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应储存在‐70℃冰箱,避免反复冻融。最后详细列举了
(一)报告内容
(二)报告主体
(三)报告流程。
随后我院儿科主任xxx则为们解读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麻疹》《手足口病诊疗指南》等传染病知识的诊疗方法。诺如病毒诊断方法;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治疗方法: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Kop— liks 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为其特征。治疗原则分为: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治疗方式分为(一)普通病例(二)重症病例(3)中医治疗(4)外治法等。
最后xxx主任对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等作了详细讲解。
此次培训不但详细介绍了诺如病毒的一系列诊疗方法,也将冬春季高发的传染病防治方法都做出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对传染病有所防护,也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患者做出诊治,此次培训全区医务人员都能积极参加,培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工作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近期大学城校区个别高校出现感染性腹泻病例异常增多的情况,为做好我校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广州市、番禺区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指引。
一、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临床表现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潜伏期多在24~48h,最短12h,最长72h。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及腹泻,通常持续1~2天。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些病人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
(二)诊断 1.疑似病例
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等),大便常规镜检WBC<15,未见RBC的病例;或者每日排便未达到3次,但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呕吐症状,或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者。
在一次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中符合以下标准者,可临床诊断为诺如病毒感染:(1)潜伏期24~48h;(2)50%以上发生呕吐;(3)病程12~60h;(4)粪便、血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5)排除常见细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感染。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的粪便标本或呕吐物检测出诺如病毒。
(三)治疗原则 本病病程较短,一般为2~3天,病情多呈自限,不需用抗菌素, 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预后良好。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对严重病例尤其是幼儿及体弱者应及时输液或口服补液,以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二、疫情报告
暴发疫情的判定
1.暴发疫情监测标准: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1周内,同一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例及以上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疑似病例。
三、预防控制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提倡喝开水,不进食未熟食物(如海鲜、沙拉类),不吃变质、不洁、生冷、生腌食物;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3.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及食品安全管理。大力开展三管(管水、管粪、管饮食及饮食加工者)一灭(灭蝇)为中心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切断传播途径。对已受感染的食品加工人员,应强制性采取使其暂时脱离接触食品岗位的措施。
4.做好学生的因病缺勤的管理,发现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或教职工要及早到医院治疗;
若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所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卫生机构,并同时上报学校应急办。
5.确诊病人应隔离观察,加强治疗,防止病情加重。隔离观察期间,病人应有自己独立的饮食用具等生活用品。症状消失72小时后才可上学或上班,患者排泄物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规范化消毒处理。
6.加强日常消毒落实工作,搞好环境卫生,教室、学校宿舍和家庭居室多通风。清理患者呕吐物和粪便时要注意防护,清理病人排泄物时做好戴口罩、戴手套等防护,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处理完后要及时用清洁和消毒双手(肥皂、消毒洗手液)。建议用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将一份5.25%的家用漂白水加入49份清水中)消毒受污染的地方和物品。被污染的衣物也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法,清洁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