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和谐社区建设实例调查
社区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美化社区的社会环境、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是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区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娱乐美育为基本功能,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以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态。
社区建设现实意义:
社区对于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社区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对象——河南省商丘市新城办事处丰源社区
一、社区概况 新城街道办事处前身是商丘市睢阳区城北乡,1999年撤销城北乡设立新城街道办事处丰源社区,是商丘市行政中心和睢阳区行政中心的所在地,300多家省、市、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坐落其中,神火大道、北海路、南京路、归德路、金桥路等数十条城区主要道路穿城而过,辖18个社区、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3.2万人,总面积33.1平方公里。
二、场地设置
社区服务中心主楼共五楼,主要有服务大厅、图书馆、主任办公室、居家养老中心、康复中心、老年活动室、警务室等。服务大厅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主要开展党务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为居民提供计生服务、劳动保障、退管服务、医保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居民办理社保补贴、居民医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失业人员登记等工作,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是整个社区的核心。
三、社区工业发展
新城办事处丰源社区近年来坚持以市场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着力构建市场体系,大力建设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意建材、金榜电器、天龙家具、宏光医药物流、佳达农机、宜家装饰材料、福众农机、凯帝购物广场、本田销售公司、新城竹木等14个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建材、家具、电器、医药物流、农机汽车销售等五类专业市场。
四、社区文化建设
近年来,新城办事处坚持“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的宗旨,想群众所想,积极加强社区建设,切实改善民生,把新城建成了一座和谐新城。完善服务网络、完善服务设施、搭建救困平台、解决群众难题。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文化龙头;完善文化设施,满足居民需求;举办文艺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总结问题及解决方法:
丰源社区在陶冶中老年情操、增强老年文化交流方面的成绩较突出,但是相比之下社区对于少儿以及青年的文化培养则有很大问题,社区不能够只关注老年人,对于青年儿童应着重培养,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接班人。丰源社区少儿教育还有很多发展空间,社区工作可以从多方面给予提高,如以宣传、教育、培训等手段:
1、聘请高校教师为社区居委会在岗人员提供“充电”机会,采取培训、讲解和总结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2、大力宣传,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宣传栏、布告栏、社区网站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
3、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阅览室,增加少儿藏书并配有专职管理员,鼓励儿童利用图书馆。组织社区进行儿童歌咏比赛、健身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儿童间接触和交流,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4、开展成果展示和教学者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成果,让家长了解和信任社区举办的活动。同时家长还可以旁听、试听,把孩子送到社区学习,参加各项活动,也可以丰富孩子生活,拉近亲子关系。
实践感想: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与7月12日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的新城办事处丰源社区参观学习并做了相应的社会调查。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社区的机构设置、人事关系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情况。商丘市睢阳区新城办事处党委委员张起民同志还拿出相关文件供我们参考,为我们的社会实践及社会调查提供了准确的数据,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为我们社会实践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我们社会实践主要在三楼,其主要有创先争优办公室、社区文化活动室、科普学校、法制宣传等。在党员建设活动室,我们了解了新城区办事处丰源社区的主要党委班子成员由书记郑学峰,副书记李保国,委员杨启贤、吴兴和张起民组成。通过学习入党誓词、党委工作职责、党政议事规则、社区党建联席会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五个好”党委标准和“三合一课”制度,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党员的职责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贯彻落实党政制度才能保证社区良性发展。在场的文学院的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实践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丰富社区少儿生活要不断开拓创新,规范、指导、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使和谐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实现和谐社区构想打下坚实基础。
一次完善的社区调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锻炼了自己,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深入了解城市社区发展情况,同时在教学方面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做出贡献奠定了一定基础,这次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2007国贸系 田甜
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着实践出真知精神,本人利用暑假里一周的时间,来到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街道办事处完成本人的假期社会实践,并且也走进了该街道和谐社区建设的示范社区--中兴社区,实际去感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是如何在基层工作中开展的。
一、社区概况介绍
沈阳市苏家屯区辖5个街道、7个镇、5个乡。中兴街道办事处驻银杏路6号,人口2.32万人,面积2.7平方千米,辖10个社区居委会:育红、官房、景兴、银杏路南、中兴里、中兴西里、银杏路东、银杏南、厂北、银杏路西。中兴社区在工作中积极贯彻我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将中兴社区的建设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模范社区,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兴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5%。任何优秀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工作中正确的方法和在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中兴社区之所以能够成为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示范社区,正是因为中兴社区在和谐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所开展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以居民的利益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服务为民,听取和采纳居民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意见,将和谐精神贯穿工作始终,让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各项成果。
二、社区工作介绍
下面简要介绍中兴社区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几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1世纪,我国人口正经历快速老龄化阶段(2001年~2020年)老年人口德规模从3亿快速增长到4.37亿,因此,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情况备受社会关注。中兴社区老年人口(60岁以上)占整个社区人口的34%,其中有11%的老人是独居生活,子女不在身边;2%是孤寡老人。中兴社区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老人的养老问题,07年底出资1.2万元协助该社区下岗女工孙秀兰开办星光老年之家敬老院。此举不但解决社区内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更解决了社区内10余名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可谓一箭双雕。
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的观念更应该从小培养。中兴社区与中心街小学联合,将星光老年之家作为小学思想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小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帮老人打扫卫生,从小培养学生的敬老观念。
另外,中兴社区还每月给与孤寡老人一定的补助,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有老年棋牌室,报刊室和观看厅。聘请太极老师,组织社区内的老年人学打太极,强身健体。真正做到使社区内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二)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居民是社区的主体,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不但丰富了居民的生活,更满足了居民的精神追求,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中兴社区积极举办全民健身跳绳比赛,组织社区内的各企事业单位和各楼居民组队参加。并选出优秀代表队参加辽宁电视台《新北方》栏目举办的跳绳大赛。有效地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更通过有效的工作是社区居民都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
另外,中兴社区建有社区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00册以上,有固定的青少年活动站和社区体育活动场所,社区参加全民健身的人口达50%以上,参加社区文明学校各类教育培训的人数达到本居住区居民的10%以上。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卫生之家分别占管辖区总数的40%、50%、60%。
(三)社区稳定、政务公开
社区有警务室,自保组织要健全,社区内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社区校正人员档案,对刑满释放和解教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0%。社区内居民委员会组织健全,党委领导能够及时受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有《居民公约》、《社区自制章程》,居民对居委会组织的活动参与率在60%以上。社区有志愿者组织,建立了社区事务听证会制度和社区事务通报制度,坚持居务公开。居委会办公设备有着落,经费有保证。公开社区工作情况,由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使居民真正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工作中来。
三、社会实践体会
经过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我深深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复杂性和社区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的细胞,城市的基本单元,只有基层的社区都是成熟的和谐社区,整个国家的和谐才有其可谈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和谐社区的建设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正确领导,坚持一切以居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开展好每一项工作,让居民真正感受到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伟大构想的真正含义。在中兴社区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社区在沈加厂破产重组工作中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中兴社区内的主要居民是原沈加厂的职工及家属,可以说中兴社区是沈加厂的家属区。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简称沈加厂)是新中国第一家国有有色金属加工企业,1949年5月建厂,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加工业的摇篮,是我国重点综合性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科研试制基地之一。由于经营不善等各项原因,造成企业近几年连年亏损,入不敷出。2007年12月1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破产宣告大会,依法裁定沈加厂破产还债。2008年3月4日晚,中国铝业公司与沈阳市政府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就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资产转让协议签字。
沈加厂经历了破产与重组,造成原厂40-50年龄段的大部分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面临失业和退休等各种问题。因此,下岗职工和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了中兴社区首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沈加厂由于破产前连年亏损,造成大部分职工下岗,在职职工的工资也只能开到正常工资70%-80%。这就造成了许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兴社区的工作人员走访贫困家庭,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对符合低保条件的住户做到应保尽保,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
中兴社区积极贯彻国家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相关政策,鼓励社区内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和自主创业,并为下岗职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使失业人鼓励和帮助,社区内下岗职工经营的服装店,食杂店,化妆品店等个体店铺十余家。社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是下岗职工再次投身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在沈加厂破产重组的善后工作中,由于社区的有效协调和疏导,排除了各种社会不安定因素。社区内无黄赌毒现象,无邪教组织,建立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界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社区无重大、特大火灾,无重大安全交通事故,家庭和睦,没有虐待和不赡养老人的行为,无家庭暴力。
通过我与社区内居民的谈话,我更加了解了,中兴社区居民满意度高达95%原因。通过近几年社区的建设,中兴社区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社区的树变多了,垃圾变少了;社区内的建设设施变多了,占据马路的小商小贩变少了;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变多了,社区里居民吵嘴的事件变少了;社区里的们是变多了,无业游民变少了。这些改变都说明,社区所开展的工作是切切实实从居民生活的各项小事做起,服务为民,而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都切切实实的得到了提高。走进星光老年之家,我感受到的是老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感激,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意义的最好诠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现阶段首要的战略任务,而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切入点。中兴社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和谐社区的建设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服务为民,做好基层建设工作,为我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从韩风中悟出的道理--2007国贸系 王雪
为了更好的了解韩国餐饮业能成功打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深入了解韩餐和韩式餐饮业的特殊之处。本人于暑假(2008年7月15日至2009年7月30日)期间,在大连市中山区韩式料理店(原名紫菜包饭韩餐厅)打了半个月的工。经过半个月的学习与观察,我对韩式餐饮和韩国的一些情况有了些深入了解。
一、紫菜包饭韩餐厅的工作经历
(一)苦苦的追寻
实践之初,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找份工作真的很难。心里早就下了假期打工的念头,而且念头万分坚定,在放假前的一个月便出来找工作了。可总是每当说只做一个月时被驳回了。最后,放假了,还是很坚定的留在了大连。白天出去找工作,晚上和朋友挤在一张床上。找了整整两天依旧没找到工作,只好死心了,便决定去新华书店买两本书再回家。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无意间,我发现了这家店的招聘海报。进去一问居然要我了。很开心,我的愿望总算打成了。
(二)我坚守的岗位职责
本以为做服务员只是点菜和收拾碗筷这么简单,没想到还要做很多零散的工作。早上八点上班,换好工作服后,第一件工作就是用洗好的抹布将所有的桌子都重新擦拭一遍。然后扫地拖地。摆放好纸巾、餐具···韩国人喜欢吃咸菜,老板便依据韩国的特色,对每位顾客赠送四盘小咸菜。于是,每天早上要准备好小菜。装小菜的碟子、筷子、勺子等都要在清洗干净后用干净的抹布擦拭掉水分···很多很多的工作都是我未曾想过的。有时,在外买很多的时候,还要去送外卖。开始送外卖时很不习惯,总觉得有人在看,但时间久了便没有什么了。
(三)紫菜包饭里的人和物
餐厅坐落在繁华区,离天津小吃街非常近。整个餐厅大约有两百多平。整个餐厅分为上下两层。客人少时在一层,人多时会被引领地下一层。我工作的紫菜包饭店是总部,因此室内的装潢会好一些。具体的室内布置和中国的餐厅没有区别,只是门上的招牌是用大大的韩国字写的“紫菜包饭”,汉语则成了个小小的标注。
这家韩餐厅,可以说非常正宗,因为老板是地地道道的韩国人。在韩国,这家店已经有好多分店,是连锁的。可见其生意的火爆。这位韩国老板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此店引入中国,经营起了它的中国专利。开始时,这一个老板只经营一家店,随着生意的红火,老板开了家分店。再接着,生意的依然红火,便有很多人产生了加盟进来的想法。老板自然是双手赞同,一个人开的店越多,风险越大。于是,先后有几个韩国人加盟进来。老板多了,店铺也多了。目前,这店只在大连有分店。而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有一对深圳来的夫妻对店产生了兴趣,在店里住了好多天了,正偷师学艺,准备在深圳开第一家分店。
老板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虽然语言不通,但他还是常用不太标准的汉语和我们开玩笑。老板是个很精明的人。在工作的期间里,紫菜包饭的需求量是最大的。对那些第一次来店里的顾客,我们的推荐都是“本店的紫菜包饭是本店的特色菜”。也确实好吃,许多客人都是吃完后,再买上几份带回去细细再品尝。韩国的特色菜就是紫菜包饭,老板将本国的特色成功的引入了中国,使自己获得更多利润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到韩文化,一举两得。既是为了自己又是为了祖国。
二、在大连,紫菜包饭韩餐厅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韩剧的影响
随着韩国青春偶像剧传入中国,韩国的文化逐渐渗透到了中国人心里。韩国的服饰、饮食、饰品等也都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韩国服饰店、饰品店和餐饮店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迅速扎稳脚跟。中国的青少年也是由于受到韩剧的影响,开始对韩国产生兴趣,进而对韩国的饮食有了兴趣。
2.双语菜谱
店里的菜谱是用中韩双语写的,给那些只能看懂韩语的韩国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来店里吃饭的韩国游人特别多。
3.精通韩语的吧台
店里的吧台是个鲜族姑娘,一口流利的韩语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饭店坐落在写字楼楼下,上班族通常是叫外卖,既节省时间,又方便。那些韩国的白领自然的就会给能听懂韩语的饭店订餐了,在异国听到同样的语言自然开心。
(二)客观原因
1.引人注目的紫菜包饭
紫菜包饭的制作摊子被摆放在门口的打出窗前,透过大大的玻璃,行人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让你惊奇的制作工艺。现场制作的紫菜包饭让你吃的很透明,没人怕你偷学去了制作的手艺。因为店里有店的绝招。制作的材料都是老板从韩国带回来的。口味绝对的独特,恐怕全大连只有这家最正宗了。
2.正宗的韩国菜
虽然做菜的厨师不是正宗的韩国人,但做菜的料都是从韩国带来的。店里的几十道韩国菜是绝对正宗的韩国菜。都是你可以在韩剧里找得到的。这就满足了那些只吃得惯本国菜的韩国人的要求。
3.最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中韩饮食文化有共同之处。
这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是黄种人的原因。体质相差不大,导致在饮食方面的喜好也相差不大。如果有很大的差异,那韩餐是不会受到这样欢迎的。正是由于两国人民的喜好相近,韩国小吃才会遍布中国各地。
三、在紫菜包饭韩餐厅的工作收获
(一)想象与现实中的韩国
以前都是从电视上看韩国,通过几部韩剧去感受和想象韩国。今天,透过这家地道的韩餐厅,我对韩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比如,韩国没有方便面,他们有一种叫辛拉面的速食品。石锅在韩国是非常受欢迎的,他们喜狠欢用石锅做东西吃。用其做出的东西的味道自然与我们用锅做的不同。韩国人真的很喜欢吃咸菜,辣白菜使他们的特色,也确实如此,比起中国的辣白菜要好吃很多。韩国人的日常食以米饭为主食﹐再配上几样小咸菜。主食主要是大米饭,副食主要是汤﹑酱汤﹑泡菜﹑酱类﹐还有用肉﹑平鱼﹑蔬菜﹑ 海藻做的食物。
(二)了解韩国人
在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接触到很多韩国人。老板便是每天必见的一个韩国人。以前对韩国人好陌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韩国人很好相处。他们与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同样的肤色与相貌。韩国人的性格也与我们没有什么大差别,也很喜欢开玩笑。老板与下属的关系也是十分融洽,总会有说有笑。
那些韩国客人也很随和,尤其是来大连旅游的韩国青年就更有趣了。他们用并不熟练地汉语和英语跟我们交流,虽然常常闹出笑话。但最终,他们还是会愉快的吃一顿异国的家乡饭。
(三)工作感悟
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到了韩国人的经商之道。要想成功就要全面的了解社会,选择好有前途的行业进行从事,全面的掌握你所从事行业的各个方面。知人善用,掌握好管理之道。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我还学到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① 社会和校园是不同的。校园里,我们的思想很单纯。凡是围绕的都是自由、享受、开心、舒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心来沟通的,都是真的。可社会上的却不同,利益是基础。
② 工作也不能蛮干,要有技巧。没有人会专门去教你,一切要自己记在心里。要学会挨骂,因为你是新来的,必定会有不懂得地方,挨骂很正常,只有挨骂才能进步。等到学会了就好了。
③ 在餐厅里工作的这些服务员们都没有超过二十岁,年纪轻轻,却都已经工作好几年了。她们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费问题。上不了学,一生便这样的要从事无止境的体力劳动了。
④ 在学校里,我们无忧无虑,觉得外面的世界都在我们的脑中。现在,经过几天的工作,了解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特别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不容易。如果不好好学习,从事一辈子体力劳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我们必须好好学习,为将来的美好未来打拼。把自己的生活更美好,才能有能力去改善别人的生活。学好专业知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造福社会,把那些处在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拯救出来,让大家共同过好日子。
抚顺市望花区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状况调查--2007国贸系 张迪
我在2008年7月20日到7月31日进行了为期12天的调查,对抚顺市望花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生活状况有所了解和感悟回忆一下仅仅30年前的中国社会的状况,那时抚顺人的 幸福从车间里、街路上遍布的蓝色、灰色工作服开始,在一次次向祖国“献礼”的挥汗如雨中和一封封报喜信发出、嘉奖令到来时达到高潮。即使在工业陷入低迷的期间,抚顺人的自嘲中依然可以分辨出几丝清高。环境巨变天翻地覆,全新商圈快速形成,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如果说昨日的辉煌源于最初的梦想,那么,今日之使命则是载动更多人驶向幸福深处。
一、衣--绚丽多彩的服装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颜色、款式多种多样,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社区的张桂英奶奶告诉我,改革开放以前,她们穿的衣服只有简简单单的几种颜色(如:蓝色、灰色、黑色),色彩陈旧,样式单一。不仅如此,在那时,大多数人都是到裁缝那里去做衣服,都觉得这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少有人去商场买衣服。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在三年灾害的时期,棉布定量为每人20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要的主题。她说:“那是哪像你们年轻人现在这么浪费,我们当时穿的衣服都不知道补了多少补丁,补了穿,穿了又补。直到传到不能穿为止。我们当时也没有钱去买衣服,都姐姐穿完传给妹妹穿,哥哥穿完传给弟弟穿,一直这样传下去。不像你们年轻人,衣服稍微坏一点就扔掉。我女儿也总是给我买衣服,让我穿坏就扔掉。我多年来节俭贯了,哪里舍得扔掉呀!”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不断追求时尚,服饰也就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物质之一。开放以来,建立了很多大型的商业中心,商场里的服装真是琳琅满目,叫你应接不暇。以前的衣服以的确良为主,现在的面料应有尽有。人们可以自由挑选。今天的年轻人,很多都是穿一些另类的服装来张显他们的个性。他们对服装诉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和商业主流在全世界受到瞩目和尊重。
二、食--从“求温饱”到“不差钱”
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从饮食变迁,往往可窥知一个时代、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
通过询问几位社区的老奶奶和老爷爷,我了解到很多。改革开放以前,他们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几乎每天都是咸菜和包米面窝窝头,他们当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吃饱,白面和米饭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食物,买肉需要肉票,﹑买粮需要粮票,买油需要油票,只要买东西就得拿票。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饺子,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要是平时能吃上一顿米,已经是很奢侈了。你有再多的钱,只要没有票,你也买不到。因此,当时的食物匮乏单调,人们营养不足。
改革开放以后,食品种类繁多。人们的追求是: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我们现在买东西已经不再需要任何票,每个人都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再是以咸菜和包米面窝窝头为主。现在的我们,每一天甚至是每一餐都吃不同的饭菜,保证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有些把每顿的剩饭和生菜都扔掉,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在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流行吃西餐、中餐、快餐......如:外国的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开放后更主要的变化是物价的上涨,以前四五毛钱一斤肉,几毛钱就可以买到很多肉,而现在已经达到八九块钱一斤,最高的时候达到十四五块钱一斤。当然,现在的消费水平也比开放前提高了许多。数据显示,我省的恩格尔系数完成了“四级跳”。个人的腰包鼓了,城乡“恩格尔系数”随之由54.7%,63.8%下降到目前的39%和40.6%,按照国际通用的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这一计算方式,这个区的老百姓的生活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由原来的“生存型”转变成了“发展型”和“享受型”如今,谁还在愁“下顿吃啥”,“下顿咋吃,上哪吃”才是最常听到的疑问。富裕起来的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甲鱼、鱼翅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而追求营养、保健、科学、方便才是现在形容“吃”的最准确词语,人们的讲究,似乎使一日三餐成为了一件很“艺术”、很“文化”的事儿。从“一衣多季”变成了“一季多衣”。
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健康观念在开放以后,“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从温饱线上的挣扎,到“不差钱”的豪气,历史记录下的曲线让中国百姓感受的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三、住--房屋的变迁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是最好的证明。
我询问过几位老人,他们告诉我改革开放以前,他们住的是平房,只有几十平米,又矮又小,睡的是火炕,只有一张床,一大家子都睡在这一个床上,做饭需要烧煤。由于生活条件恶劣,买不起煤,只能靠废旧木头烧火,或者去捡路边的树枝。据说砖是全由扒劣有钱人家的祖坟盖起来的。当时,每家都有自己的小院子,院子里没有厕所,离那里最近的公共厕所也要步行五分钟才能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老少三辈居一室,六七口人睡一炕”,应该是上年纪人清晰的回忆。她们那些老人说:“当时,家里只有黑白电视机,没有电冰箱,没有洗衣机,没有微波炉,更别说电影院了。要是想看电影,只能是好多人围绕在以起,看那种简陋的露天电影。”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施行新政策,给住在平方的老人很大一部分补贴,老人们都搬进了楼房,心里特别高兴,比吃了蜜还甜。住房装修像宾馆。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比三星级宾馆还要豪华。有的房子里还有两个卫生间,随时都可以去,比过去方便多了。彩色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洗衣机遍地都是,人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液晶超薄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绿色环保冰箱。有的家里还不止一台电视机呢!家中有了电影院。功能齐全的“家庭影院”已进入不少家庭,起码也有VCD机。买菜做饭不需要爬楼梯,都可以乘电梯。现代的年轻人更想要精装修的房子,买完就可入住,不需装修,方便舒适。国家进入商品房时代。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人们对于房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房屋的结构是否合理、小区绿化是否达标以及小区周边环境都成为人们考虑的重点。而以前那种五十多平米的房子也已“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一百多平米商品房。由于住房条件的改善,人们从担心有没有房子到担心房子好不好,发生了质的飞跃。
根据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省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23.8平方米。为了舒适,人们大搞装修,城里人动用投入几万元、几十万元,农民也没落后,去村里转一转,会发现太阳能上房,瓷砖罩面,高档沙发进屋者满眼皆是。大多数人住上了上百平方米的宽敞楼房,更有一部分家庭还住上了单门独院的别墅。
四、行--便利快捷的交通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出行主要是步行。如果想要要坐班车的话,就得等上大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就这样还都不能保证一定能挤上车,而且还要走破土路,如果遇上大雨,道路便会变得泥泞不堪。刘凤兰、刁玉珍几位老奶奶说:“在当时,谁家如果有一辆”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就相当于有了”私家车“,让旁人很是羡慕”。那时人们要出门旅行只能乘坐火车。
改革开放以后,“自行车王国”也进入了“机动车时代”,电话从“摇着打”变成了“走着打”。小轿车正逐渐进入普通百姓家,手机更以惊人的速度普及,2008年,这两者百户拥有量分别为4.7辆和155.2部。国际航班把你带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城市公交开始注重环保节能,空调公交车投放使用;公交IC卡开始普及;火车中也加入了新伙伴:D字头列车,出租车遍地都是,私家车也屡见不鲜;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开放后,国家进行“修桥铺路”。即使去乘公交车也不用走以前的那种坑坑洼洼的路,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柏油马路,在路旁种上高大碧绿的树木和五颜六色的花作为衬托。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从民族独立,经济繁荣道社会和谐,历经沧桑的东方古国焕发了青春,迸发出活力,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文明的全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篇:建设和谐社区
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我县紧紧围绕“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目标,坚持“六好”标准建设和谐社区。
一是道德风尚好。以“全民素质工程”、“学转办促”等活动为抓手,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居民思想道德水平,使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抵制陈规陋习,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道德风尚。目前,全县有3个社区被县委命名为文明社区,12000户被评为“五星级文明户”。二是社区管理好。完善社区治安、文教、家长学校等管理制度。加强社区管理督导,充分发挥居委会的作用,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的桥梁。达到管委会对物业管理监督有力,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完善。三是环境建设好。抓好社区环境综合治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动员组织广大居民保护环境,踊跃参与社区绿化活动。达到:净化、绿化、美化标准较高,宣传栏、阅报栏、公告栏作用突出。目前,全县各社区都建立了小街小巷卫生保洁“四级联动”和流动红旗评比的长效机制。以党员、低保户为主体对城区内168条小街小巷实行保洁,并与有关部门配合硬化、绿化、美化小街小巷43条,城区环境卫生显著改观。
四是治安秩序好。坚持严格管理流动人口,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及时调节民事纠纷。目前,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全县组建社区治安巡逻队18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六级稳控网络,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小事解决在居民组、大事解决在社区、难事解决在办事处,社区治安秩序好。
五是文化活动好。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健康有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人、感召人、凝聚人。目前,办事处建立了文体协会,各社区建立了分会,以社区为单位组建了秧歌队、文艺宣传队等组织20多支。六是弱势群体帮扶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扶本辖区内鳏寡孤独及特困户的救助。各社区建立了下岗职工和低保户资料库,对低保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阳光操作,为城区内2211户贫困家庭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基本上做到了应保尽保。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先后帮扶156名下岗职工实现了成功就业。
第四篇:和谐社区建设
关于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以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为例
作者:汪庆参
(辽宁科技大学
辽宁
鞍山
114051)
摘要:本文通过对鞍山市4个社区关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的实地调研与对调查报告的分析后发现,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围绕着如何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体制改革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
现状
建设发展
对策建议
引言:
自2004年秋,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理念,并将和谐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并列,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建设目标。和谐社会是由无数个和谐社区共同组成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社区建设中引进和谐社区的理念和模式,对于实现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等社区建设目标具有重大作用,而社区组织的培育和有效运转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谐社区是一个旨在追求经济消费适度、基层政治民主、社会管理多元、邻里关系和睦、居住环境和谐,并且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区域空间。1.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所谓和谐社区是以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社区硬件和以和谐社区文化的社区软件为基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社区。城市和谐社区是一种理想的社区发展模式,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构建和谐社区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和谐社区建设是维护城市秩序稳定的重要措施
社区是居民群体的活动和聚居区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社区人口的流动量也日益增加,目前城市社区的人员主体构成也日趋复杂,主要由以下类别人员组成:城市固定居民和社会机关工作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未成年人群体等。外来务工人员是社会主要的流动人口,同时也是社区的建设者和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的利益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满足,因此他们也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的再就业需求和各种救助需求十分迫切,如何处理好相关问题是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思考。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可塑性,却对于新鲜事物缺乏认知和自制力,如果缺少必要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导致一系列社会化问题。因此,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共同促进城市的和谐建设发展。
1.2、和谐社区的建设能够促进社区政治建设和文化发展
目前城市社区管理虽然基层居民的自治性组织,但在社区生活中还存在不民主、不文明的现象。在政治方面,社区居民表达自己意愿的管道还不够畅通,实现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民主建设有待完善。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才能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健全的社区民主制度,才能使居民群众在基层社会事务中切实当家作主,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健全社区各种组织。明确职责,形成民主协商机制。在精神文化方面,虽然居民总体上向往歌唱、舞蹈、棋类、书画等高雅艺术,一种艺术人文的教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只有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文明的业余文化活动,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对于我们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3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和谐社区建设是城市科学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谐社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区的建设发展必须依靠社区群众,社区群众既是我们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又是我们党在城市的监督者;他们既是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运动的主体,又是建设成果的享有者。加强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能够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2.全国社区建设现状 2.1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对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内容,从全国层面看,把“坚持以社区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内容,全国各地提出了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本地实际的和谐社区建设内容。建设自治型社区、促进自我管理的和谐,建设服务型社区、促进居民各类需求的和谐。和谐社区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组织。按照社区构成要素划定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和新的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服务。面向社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优抚物件的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面向属地单位的社会化服务。
社区卫生。社区的医疗、保健、康复、心理咨询和计划生育等。社区治安。社区的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失足青少年、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社区环境。社区的绿化美化、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社区文化。社区各种群众性的文化、教育、体育、科普等活动。
2.2政府对城乡社区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强
构建和谐社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具体途径。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政府对构建和谐社区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中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领域支出大幅度增加。
图1.2007年-2009年国家财政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2.3 社区建设投入不均衡
尽管国家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城乡社区事务投入力度,但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国家财政在城乡社区事务投入方面在全国各地区的投入支出相差较大,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更进一步加大了和谐社区建设的差异。
图2.2009年全国各地区城乡社区社区事务支出(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0年鉴
3.鞍山市和谐社区建设
鞍山市现辖1市、2县、4个城区。现有39个街道办事处,300个区,城市人口145.6万人。目前,全市城乡社区服务用房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标准社区达60个,初步形成了具有鞍山特色的精品社区集群。铁东区和立山区分别被评为国家和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4个街道8个社区分别评为国家和省级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4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达标。3.1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几年来,鞍山市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解制约社区发展的难题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不断改善社区用房条件。累计多渠道投入社区环境改造和社区用房建设资金6亿多元,其中社区用房资金2.67亿元。社区”一站四室“平均面积由2003年末的160平方米,提高到510平方米。2005年,在辽宁省率先实现社区”一站四室“,平均400平以上,全面达标。二是全力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2007年以来,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在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中统筹安排社区用房建设,并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进行推进。各级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对56个社区进行了改造,发展为拥有社区公共服务大厅,老年人活动站、卫生医疗保健站、未成年人活动站,以及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培训和志愿者活动室、扶贫救助室、司法调解室、档案室和警务室的”一厅三站六室“,室内总面积提升到1000平方米以上。室外建有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和居务公开栏和宣传栏的”一场两栏“。
三是积极推进社区建设五项工程。2009年鞍山市实施了 ”一街一园“、”一社一场“、”社区裸露地面全覆盖“、”社区封闭管理“和”街巷路改造“城区建设五项工程,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出行更加方便。四是高起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以来,鞍山市全面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市政府投入500万元,县(区)以下投入3000余万元,以打造高标准示范社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海城市、千山区成为全国、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台安、岫岩各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一个以上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全市300多个村实现达标,占总数的40%以上,且打造了10个千平以上的农村高标准示范社区,千山区率先实现了农村社区建设达标全覆盖。
3.2深化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
鞍山市不断完善和优化社区运行体制机制,为社区发展营造宽松环境,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创新了社区工作者选用机制。2005年,采取选聘结合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697名社区工作助理,优化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2008年,全市社区居委会成员全部实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吸纳了户籍民警、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物业公司负责人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兼职副主任,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2009年,公开招聘680名社区统计员;面向退役士兵,招聘了200名社区治安协管员。69名社区公共营养师、公共卫生师、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上岗后,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四师“进社区。创新了社区志愿服务注册模式,构建了志愿服务组织网络,注册登记社区志愿者14万人,占总人口10%。二是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体制。为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的管理,鞍山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的意见》(鞍政办发〔2005〕45号),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聘任条件、人员管理、考核、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全市349名社区工作者全部取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称。2007年在全市推行了社区”错时工作法“,打破了”朝九晚五“的行政化倾向,社区干部实行错时为居民服务。
三是确定社区经费增长机制。2008年以来,社区干部补贴标准实现连续3年的增长。目前社区工作者工资补贴标准为社区主任每月1400元,其他人员每月1200元,并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从2009年1月起,将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由原来的每年2万元调整为4万元。
四是推行社区工作准入机制。2009年,鞍山市在铁东区成功试点了社区准入机制,通过将社区工作科学细化分类,建立申请、审批制度,初步建立起了政策到位、程序规范、监督严格的社区准入工作运行机制,明确了社区职责范围,形成了各单位、部门、街道办事处依法指导,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关系,2009年起在鞍山市全面推行。
3.3满足居民需求,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
近年来,鞍山市各社区把围绕民需、解决民难做为社区服务工作的突破口,开展了面向全体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社区居民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社区就业保障体系。全市社区全部成立了劳动保障站,社区失业人员和就业援助的对象登记率达到100%。并结合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912户,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市已有252个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占总数的83%。
二是建立社区社会救助体系。全市共建立经常性捐助站点和扶贫超市318个。通过采取社区干部、社区志愿者和驻社区单位与贫困户结对子等形式,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铁东区推广了街道、社区捐助、驻街企业支援、居民资助、贫困户奉献的慈善互助救助模式,将传统的社区救助模式市场化、社区化,并建立了针对优抚对象、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贫困户等各项长效的社会救助机制。
三是全力开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市政府把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作为高标准示范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在每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内,规划建设社区老年人活动站150平方米,实现娱乐、服务、健身、学习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铁东区还为1000余户孤寡、空巢、低保老人安装了电子呼叫系统,实现对老年人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四是开展社区卫生医疗保健服务。鞍山市依托高标准示范社区,新建和改建一批社区卫生保健站,使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保健站达到57个,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五是丰富社区文化服务。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全市每个社区都建有一处200平方米以上的多功能文体活动场所和图书室,在高标准示范社区,图书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藏书5000余册,期刊20多种,同时还配有1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并与图书馆联网,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社区还成立多种文体类协会,经常组织居民开展活动。
六是社区早餐和”三表“收费进社区。去年以来,在全市社区大力推进”社区早餐工程",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营养、卫生的早餐。统一在社区安装一卡通缴费机,实现煤、水、电、房、通讯等收费进社区。
4.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尽管鞍山市不断加大社区建设投入力度,但与一些沿海城市的先进社区相比,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与上级组织的要求和广大社区居民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仍需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与倾斜。通过对鞍山市九处社区、解放社区、钢城社区、果园社区、馨园社区的社区居民做了500份的问卷调查发现鞍山市在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仍有很多方面有待加强。
4.1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项目有待加强
鞍山市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虽然目前以建成60余个高标准的社区,但是这只是相当于鞍山市社区总量的20%。
表1.您对于所在社区的服务设施满意吗?(%)
项目 健身运动设施
菜市场 社区卫生站 便民超市 文化活动室 再就业服务
4.2
表2.您是否经常参加社区文化活动
满意 76 64 62 82 72 58
不满意 17 28 25 7 9 32
不清楚 7 8 13 11 19 10
4.3
5.关于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INl.人民日报,2005-06-27.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INl.人民日报,2007-10-25.
【3】李学举:建设和谐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N】.中国 社会报.2005-08—29.
【4】唐忠新:和谐社区建设读本【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5】陆学艺: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咖.光明日报,2009—12-07.
第五篇: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区建设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各方面,努力将其建成在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与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重要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过程,我认为建和和谐社会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到: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3,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和谐社区建设是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目标应是: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民主法治健全。具体措施应包括: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公共服务完善。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社会安全稳
定。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良好。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其实和谐还代表着人人对其他人都有关爱。
关于在建设和谐社区成功经验方面我查看了一些资料,我认为宁波市的建设经验值得借鉴。这样联络邻里情:社区工作者根据私家车多的特点,成立了宁波市首家“顺风车站”,一支有28辆私家车组成的爱心车队,每天早上顺路的时候,免费搭载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居民间从素不相识到相互沟通;这样搞社区活动:社工打算搞社区的青少年协会,报名时社区里的孩子参与人数也很少,社工就发邀请函给孩子们,孩子们拿到邀请函很新鲜,都来了。社区趁机又推出了家长学校、宠物协会等一系列社区活动,在居民中知晓率与参与率都很高;这样缓解停车难:海光新都社区“停车难”问题曾经很突出,为此,华兴社区连开了好几次全体住户大会,征求住户意见,然后在绿地铺“草坪砖”,停车、绿化兼顾,再与交警部门协商,在海光新都门口的断头马路两边划出停车位,这样一下子增加了100多个车位,缓解了停车难。因此,只要每个人怀揣着建设和谐小区的愿望,我们一定能克服每一个困难。
和谐社区建设的建设和存在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建设管理办法滞后,社区工作关系不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社区单位在社区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法律的依据,致使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不顺。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突出。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加之有些政府部门对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性质认识不清、工作作风不深入。三是社区单位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程度不高。四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较低。社区管理方面,侧重抓行政性的管理,发动群众开展社区自治管理还比较少,服务对象不广,面向老年人、弱势群体、未成年人的服务比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壮年的服务比较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够;五是社区基本设施建设发展不够平衡,部分社区居委会的活动场所有待于改善仍存在不少问题,不能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活动。
建设和谐社区,对社区建设要求更高,涉及面更广,工作难度大、任务更重。根据我办社区建设存在的现状,特别是针对和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今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要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创建工作。1构建坚强的社区领导体系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党。同样,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也要看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因为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变革的第一线。加强社区党建,夯实执政基础,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
2、以社区居委会建设为主体,构建健全的社区组织体系社区组织是政府和企业分离的社会管理职能的载体,是开展社区自治管理的主体。健全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老年人协会、文休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增强整体合力。
3、以居民自治为主向,构建广泛的社区参与体系。社区参与是和
谐社区建设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和谐就不可能实现。
4、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目的,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开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主题。针对社区成员结构变化、需求多样的实际,坚持物质性服务和精神性服务并举,开展面向所有对象,覆盖不同层次,满足各类需求的社区服务。
5、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基,构建有序的社区管理体系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社区。社区管理包括政府部门开展的行政管理和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管理,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处治管理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
6、以基本建设为保证,构建齐全的社区设施体系
7、以道德建设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共同理想基础;良好的社区道德风尚;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区氛围和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邻里关系;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整洁、恬静的生活环境。
和谐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应秉承以下几个原则:1,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2,以民主自治为方向,推进社区居民自治;3.以法制教育为基础,建设平安稳定的社区环境;4.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和谐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已形成城市基层的社会共同体同时社区又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我国现在既是经济的黄金发展期,又是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期。社会转型必然要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化和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的下降会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收入的悬殊会使人们暴露出不满的情绪,工作的紧张会增加人们精神的压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适应,人口流动频率的加快会使城市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上消极的东西会给人造成负面的影响,再加上突发的天灾人祸,这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所有因素虽然都反映在社会,但却都发生在社区,所以社区处在所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社区只有防范好了,提前做好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各种问题消化在基层,才能够防患于未然。它与政府的关系是血肉相连、鱼水不可分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既是对社区工作这些年在城市基层所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又是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社区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应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来认识和把握社区工作的机遇,自觉地担当起构建和谐社区这项重要的历史任务。
同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社区服务。街道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有社区服务设施,能基本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便民服务热线实现了街道、居委会联网,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做到了应保尽保,对残疾人保护,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很大,制定有地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预案,治理违法生育现象,治理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社区有清扫保洁队伍,可对垃圾分类处理,绝大部分居民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
二、社区文化。有社区图书室,可满足社区人员的文化需求。
三、社区稳定。社区有警务室,治保组织健全,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建立健全了公共安全应急预案,无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有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机制。
总之只要我们每个人怀揣着建设美好家园的梦想,就像一首歌写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08电子科学与技术<1>班 陈祖军 082060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