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共5篇)

时间:2019-05-14 05:4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

第一篇: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

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

调 研 报 告

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1年7月11日

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会见“中国老促会成立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代表时,作出的“紧紧围绕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中国革命老区建设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有针对性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根据中国、广西、南宁市老促会的通知、会议精神,横县县委、政府相当重视这次调研工作,于2011年6月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县相关单位发改局、财政局、党史办、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文广体局、教育局、卫生局、新农合、新农办、民政局、住建局、人资与社保局、扶贫办、老促会等2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组成横县革命老区情况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县、乡镇、行政村三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座谈、表格统计、填写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全县革命老区乡镇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比较真实地了解了全县革命老区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优势、成功的经验和找准制约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及其原因、干部群众的意见,并提出新时期促进老区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特写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横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西津库区。全县管辖17个乡镇,302个行政村(含26个社区),1784个自然村,120万人口,其中:14个革命老区乡镇259个行政村(含社区),1247个自然村,105万人口,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人口总数的80%以上。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三农”的 投入,经过“三大会战”、“整村推进”扶贫攻坚以来,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很高兴。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1、交通:“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 元,县境内新建成二级公路5条共107公里,通乡水泥路8条共182公里,全县17个乡镇都通水泥路; 个行政村通水泥路 公里; 个自然村通水泥路 公里;六钦高速公路建设及黎钦铁路(横县段)扩能改造顺利推进。

2、水库除险加固:“十一五”期间,投入 元,完成57座水库除险加固,水利三面光建设 公里,灌溉面积 亩。

3、人饮工程:“十一五”期间,投入 元,完成160项人饮工程建设,受益人口 人。

4、沼气池:“十一五”期间,投入 元,建成沼气池 座。

5、县城建设投入28.5亿元,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28.6%。

(二)地方特色产业优化提升

抓特色,促“三农”,农村经济得到了新发展。全县粮食实现稳定增长,优质稻、茉莉花、甜玉米、桑蚕等特色优势产业优化提升;蘑菇产业建立了工业化生产基地,畜牧业和水产业也比较发达,商品林等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68亿元。

(三)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105家,其中亿元企业34家。2010年财政收入完成8.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01元。

(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外出务工是全县的普遍现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经过开展培训、输送、上岗、跟踪服务等环节,贫困村外出务工(主要到广东)年年增加,一般占劳动力的20—30%,多的达50%以上。全县外出务工达 万人。

(五)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经过多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在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同时在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支农政策的扶持下,绝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相当部分群众建了新房,购置机动车 台,摩托车 台,家用电器如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炒)锅、多媒体播放器、太阳能热水器等,许多农民用上手提电脑。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十一五”期间,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2.13亿元对中小学校舍进行重建或改造,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标,“两基”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攻坚扎实推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以内。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积极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廉租住房1129套,经济适用住房715套。

(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共助”的办法,完成33个生态文明村、10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群众说,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老百姓的追求终于变成了现实。

二、革命老区村目前存在的困难及其原因

(一)基础设施落后

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联合普查所填报的表格反映:

1、行路难问题。全县14个老区乡镇259个行政村,已通公路有 个,未通公路的行政村有 个;全县老区自然村1247个,通过扶贫、修建革命老区村和贫困村通屯路96条126公里,未通公路的绝大部分自然村涛声依旧。解放几十年了,山还是那座山,路还是那条路,行路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2、水利渠道设施投入很少。已经运行几十年的水渠陈旧,渗漏大或崩塌、断流,已报废。如平马镇苏江村委会独石电灌站水渠12.3公里长,已报废,2700多亩水田成了“望天田”,如遇上天大旱,难以保收,靠天吃饭。全县兴修三面光水利很少。因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有田不能种、或有种无收,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生活困难。为了生计,外出务工劳力不断增加,已达19.7358万人,占老区劳力的34.25%,留守老人、儿童也多。

3、饮水难。平马镇良糙村1080人,全村三分之二的人用牛车去到几里路外去挑水,而且水是浑浊的地表水,不卫生,不安全,但是也要饮用。全县革命老区 万人饮水难的问题没有解决。

4、抗灾能力弱。因郁江横贯横县腹地12个乡,每隔几年又来一次涝灾,在洪水猛兽大灾面前束手无策。因两岸防洪堤闸多数已报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恢复元气,涝灾又来。一到旱灾来临,因水利渠道状况差,有水引不了;机电泵站因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有水抽不了,直接制约农民增收。

5、农民增收不稳定,增收慢,增收难。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农 户间发展也不平衡。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有 村 人口;居住差,少数农民生活困难,享受低保全县 人。

(二)制约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原因

1、抗灾能力弱。郁江横贯横县腹地12个乡镇,1958年在这里上游兴建全国第一座最大的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西津电厂,蓄水淹没耕地7.6万亩,5.3万人搬走,主要是靠本县消化,补偿标准人均250元,横县人民也做了贡献;199 年在下游贵港增建仙衣滩水电站,征地占51%,可是税收分成没有横县的份,横县再作出牺牲,贵港受益。横县郁江河段144.5公里长,一条河两条坝、两座电站,全广西乃至全国少有。涝灾一来,上保南宁,下保梧州,上游西津电厂泄洪,下游仙衣滩电站调洪(节洪),横县成了一个大蓄水池,洪峰一到,流量竟高达13000——14000多立方米/秒,郁江洪水迅速猛涨浸到县政府的大门旗杆底下。交通受阻,将收割稻谷被淹无收。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夏季洪灾损失4.3亿元,2001年洪灾损失4.6亿元,横县人民多次作出牺牲。(时任副总理的温家宝曾到横县检查指导抗灾工作)。洪水居高不下,持洪时间长,郁江两岸耕地滑坡,河床提高,蓄水量减少,电厂效益也随之受影响,受淹的稻田面积扩大。每次洪灾12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受严重损失,但是每次横县得到的救灾资金、物资分配却很少,只是精神鼓励的多,主要是靠自己发展生产自救了。究其主要原因是:在建设电站时,没有把郁江两岸护坡防洪抗灾大堤、闸门机电泵等纳入电站附属工程预和虎之内来建设,电站从1964年至今已运营四十多年,已赚回几十座西津水力发电厂,但是留下这个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解决好。群众说:“建电站,牺牲自己,照亮别人。”仅靠自己本县能力是难以解决的,需要国家帮助、支持才能解决。

2、投入严重不足。地处在老、少、库、山的横县管辖17个乡镇120万人口,其中14个乡镇259个行政村,1247个自然村,105万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120万的33.3%,40多万人,库区移民 万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5个山区乡镇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部分老区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贫困村有 个,人口,既不属国家级贫困县,又不属自治区级贫困县,自治区搞几次大会战,举全区之力,集中财力搞大石山区建设大会战、边境建设大会战,东、巴、凤建设大会战等等,横县什么都没有列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考虑安排既是老区又是库区,少数民族较多的横县,所以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横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国家给予的关心扶持,1986年国家曾安排过60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库区,“十一五”期间扶持30个自治区级贫困村。从200 年给库区移民每人每年600元连续20年的补助,但是与一个120万的人口基数大县来说,也是杯水车薪。要让横县老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仍需要国家加大扶持的力度。

三、老区人民的心声

(一)正视老区的贡献和现状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扶持力度”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讲话精神,中国老促会主动作为,对全国革命老区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国老区建设发展的现状,科学评估,具体研究分析,向中央提出新时期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在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上的意见建议,使之真正纳入发达地区带动贫穷落后地区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统筹,纳入全国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老区人民的心声,大得民心,老区干部群众为之 高兴。体现党中央相当重视革命老区的历史贡献,老区在过去的年代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革命胜利了,又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作出贡献。革命老区有许多变化,面貌有了很大改现,但有的地方还是很困难。老区干部群众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了。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讲话了,作了一系列指示,但没有具体政策,实际惠顾革命老区民生的不多。有的老区基层干部说,扶贫办了很多好事、实事,但还是要有革命老区的政策,不能只靠扶贫的政策,两块牌子应该有两块资金。

(二)加大老区建设投入

老区基层干部群众实话直说,老区的困难问题是明摆着的。就以横县来说,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村 个,光靠一个五年规划列入30个左右贫困村,其他不知何年何月才列入扶持对象,一年大概20—30万元的投入,很难解决问题,实际上一个村委有500—600万这样的投入,才可以解决基本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特别是老区又是库区的贫困村,隔江过水,出圩入市,生产生活靠小木(铁皮)船的贫困地方,建设成本更高。老区人民渴望加大对老区(库区)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县、乡镇老促会的同志说,没有政策和投入,不知促什么。

(三)凡是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的老区(库区)村都应扶持 横县列入全国贫困村扶持的老区村 个已规划30个左右,这已经是很好的照顾了。占全县老区村259个行政村的8.6%,还有许多的贫困村因指标所限未列入扶持范围,他们的困难不亚于现在扶持的贫困村。有的老区村长期以来得不到扶持,他们的代表问:“我们该不该扶持,这辈子有没有希望,该去找哪一级?”群众要求脱贫的愿望相当强烈。有的群众 说:贫困村的概念,应该有新的认识,确定贫困村的标准,不要以农民人均收入高低作为唯一的标准才扶持,应该作为参考的依据之一,有些老区人均收入略高一点(因为把劳务收入列入统计范围),但他们的基础设施那么落后,交通难,生产、生活、饮用水难是明摆在那里的,如果不扶持就很难,甚至一辈子都难以解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革命老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水利等落后是制约老区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不通公路,生产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路不通财不通,信息闭塞,出去读书的人较少,高中文化的人很少。外面的不愿进来,连老师都难找,有编缺人。根据县老促会到平马镇、陶圩镇、百合镇、横州镇四个乡镇基层干部、村民座谈和问卷调查(老区村扶持情况问卷调查表),收上问卷调查124张,对今后扶持项目安排顺序,优先选择基础设施建设83张,占75%;选择优先产业开发25张,占20%;优先选择培训16张,占5%。从问卷调查表中可以得知,老区干部群众迫切要求优先解决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基础设施解决之后,应该抓产业开发,这是群众生活的保障,是增收的主渠道。群众对扶贫培训是肯定的,对劳务输出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也是认可的。

四、意见建议

(一)树立长期扶贫观念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横县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区面貌整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全县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这里兴建了全国第一座最大的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西津水电站,为支援国 家重点项目建设,5.3万(现在20多万)老区人民异地搬迁(主要是靠本县内部消化)。再作出了重大贡献,地处老、少、库、山,土地匮乏的革命老区,目前仍有部分老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的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建设成本高,交通难,饮水难,居住差,增收慢,抗灾救灾能力弱等许多实际困难,老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对革命老区要树立长期扶持理念,当然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

(二)制定革命老区建设的政策

要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步伐,应该制定规范的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性文件,加强革命老区建设的会议开了不少,大会战投入不少,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作为长期的经常性的投入是不够的。就以老促会来讲,主管部门从上到下都是扶贫办,只有老区的牌子,没有老区建设资金,而扶贫资金的量不多,顾不了那么大的面,故应扶持的得不到扶持。老促会的同志认为,要加大投入,应该随着财政的增长而增长。

(三)郁江两岸的防洪抗灾设施建设应尽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让老区人民更好地安居乐业。

(四)提高扶贫投资标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革命老区的扶持标准也应提高,要标准化,要与其他部门投资标准一致。今后革命老区村的建设项目,不要搞地方配套。老百姓说,这是公平公正的,也是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体现。

第二篇: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历程,90年风雨同舟,90年的不断发展,让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派,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接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9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十年风云变幻,九十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道路,最难忘记的不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不是神五升空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梦,也不是北京奥运会,而是中国老一辈革命战士挥洒自己的血水与汗水浇灌这广阔的中国大地,而是那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多年,恰逢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为一个在红土地上出生的学员,是听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先进事迹成长起来的,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寻访革命老区的道路。井冈山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它概括为24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星火燎原燃神州。井冈山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井冈山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源。过去,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井冈山人民为保护革命旧居遗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迄今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4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业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朱德委员长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挥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

经济建设情况

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井冈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人,总面积1297.5平方公里。1957年以来,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垦殖山场,兴建公路,发掘资源,建设电站,创办工业,努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制定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由封闭迈向开放,由贫乏走向繁荣。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69亿元,比2000年增长6.2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6000万元,超出“十五”计划数2300万元,年均递增19%;全年接待游客达2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5元,比2000年增长21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元,比 2000年增长962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2:30.2:51.6,“旅游兴市”发展框架已经形成。工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工业企业80余家,并形成了造纸、瓷业、硅酸盐、花岗岩、木材加工、竹制品、土特产加工等特色工业群体。农业生产已由传统型向科技型、开发型、集约型方向转化,特种养殖、特种水产、三高旅游农业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呈蓬勃发展趋势。

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1年1月又跨入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行列。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大景区、30多处景点。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 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感慨!

第三篇:革命老区情况调研

革命老区XX镇综合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XX区老促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组织力量认真准备,使调研工作重点突出,抓住核心环节。通过调查了辖区4个行政村,采用实地走访、入户调查等形式,向村干部、老党员及农户充分调查了解老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有XX、XX、XX、XX等4行政个村,5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7.14平方公里,总人口11135人,以汉族人口居多。辖区内有镇直单位7个,有党组织19个,管理党员364名。全镇耕地面积2218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200元,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约为171100元。各通村公路硬化基本完成,安全饮用水设施也有较大的改善,目前人畜饮水困难的村尚有2个,分别为XX村以及XX村大户片,涉及村民350户,约1000人。老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等方面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个别村如XX村,还存在搭乘公交车难、路灯设施不完善、绿化带遮挡路口等道路交通方面的困难。全镇共有危房220间,无病险山塘水库。

我镇所辖的XX村为贫困村,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1-

5个自然村。有924户农户,总人口3750人,总劳动力2310人,外出务工劳动力110人。土地总面积2188.4公顷,其中耕地61.2公顷,林地1320公顷,有果园面积44.3公顷。全村年产粮食361吨,人均占有量只有0.096吨,部分靠买粮过日子。全村牲猪出栏1280头。农民增收来源十分有限。全村共有110人外出务工,务工收入是现在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纯收入只有1608元。一直以来,我镇紧抓新一轮扶贫政策,坚持以脱贫开发为导向,以扶持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2011年我镇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改造危房23间、修建村内道路1公里;投入2.5万元,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受惠农民达140多人。今年,我镇计划投入450多万元,用于建设珠品组道路硬化、大户组道路拓宽、XX至XX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入2万元,开设科学种养培训班,帮助村民掌握种养知识,增强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综合能力,助力他们增收致富。

近年来,老区建设虽然还有若干遗留问题,但从总体上

看,老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为老区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二、老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农”问题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老区农村发展变化大。从纵

向对比来看,老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现代特色农业得到了发展。近年来,我镇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紧抓基地建设,强化优质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了种植甜笋、观赏类桃花等产业,已形成区域规模。在民生方面,新农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粮食农资综合补贴直补,农村低保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使群众受益不少,老区农民负担越来越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是,从横向对比来看,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扶贫开发工作也存在不少新问题、新矛盾,老区发展仍然滞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欠发达、总量小。以2011年为例,我镇工业总产值为9842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365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1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04036.2万元,招商引资完成45521万元,财政收入2131.7万元,出口交货值4601万元。全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5000元的村有个,占%,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的村个,占%。

(二)老区村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由于老区农民居住点比较分散偏远,仍有部分自然村行路难、用水难,耕作和居住条件差;公路前修后损,养护困难现象普遍。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老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老区行政村基本上通了安全卫生饮用水,但由于水质、水源,设备落后,条件等方面限制等原因,仍有个别村饮水存在困难。

(三)社会事业有发展,但又出现新问题。老区农村孩子大多合并到中心小学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有可提高,但护送低年级儿童上学的家长增多,增加家庭负担。新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后,由于补助标准偏低,报销机制不健全,急病重病家庭仍有困难,导致因病返贫。

(四)老区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能够带动农民增收的生产项目少,老区乡村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来源于提供初级农产品及原料,仍然以种养结构较单

一、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的传统产业为主;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仍较落后,主导产业定位不够清晰,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很容易受到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投、融资体制不健全、不畅通,农民增收缺乏稳定持续的机制,增收的后劲不足。碰到大病住院、孩子上高校的高额费用,容易造成农户出现返贫现象。

四、加快老区发展的意见建议

老区人民曾经对革命作出积极贡献,老区发展的滞后,需要上级有关部门针对老区出台特别优厚的发展政策,促进老区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在调研过程中,老

区的干部群众就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转变观念,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解不解放、观念更不更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成效。因此,在推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进一步破除保守、落后的思想,坚决清除影响、制约发展的一切思想障碍,放开手脚,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干,要有敢为人先、敢担风险的意识;其次要坚决摒弃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坚持自立更生,积极创造条件、抢抓机遇,依靠自身力量自谋发展。

(二)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切实减轻发展负担,加快发展步伐。对老区自然村中人口较多、自然条件较好、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自然村,要加大扶持力度。

(三)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种养业,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要重点抓好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创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优质优价,提高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终目的。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通过典型示范,提高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水平,逐渐使合作社成为产业发展的主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纽带和桥梁。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线路,如我镇,就可以利用区位交通便利、特色种植上规模的资源优势,加快农家乐、休闲农庄等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进一步加大对老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之本。因此,要因地臵宜,发展适合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希望有关部门出台更多、更优厚的老区发展政策。

(五)进一步加大对老区的互助资金投入力度。因为通过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因利益关系,金融部门也不愿贷款给贫困户。因此,贫困户要发展生产,便利的渠道就是通过资金互助社取得资金。希望上级扶贫部门扩大资金互助覆盖面,要让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农户能真正享受到互助资金的帮扶。

二〇一二年九月七日

第四篇:革命老区

历史意义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编辑本段革命老区概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

(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

(二)红军长征时期;

(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

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川陕革命根据地

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⒔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14、西北革命根据地

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

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⒍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

10、琼崖抗日根据地⒒苏北抗日根据地

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

13、苏中抗日根据地

14、河南抗日根据地

15、苏南抗日根据地⒗闽浙赣抗日游击区

17、淮北抗日根据地

18、东北抗日游击区。编辑本段根据地划定标准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包括⑴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分管过土地的地区;⑵只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尚未分配过土地的地区。

第五篇:革命老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 项目概要

一、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来源

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内在要求,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也是全社会应尽的光荣义务。为切实加快革命老区建设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老区生产长期落后、群众生活长期贫困的局面,实现老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意见》要求,及我县革命老区的突出问题,遵循老区开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与优先扶持相结合,政府扶持、社会资助与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老区产业支撑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综合生产力全面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本解决老区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看病难、读书难等问题。按照省、市革命老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经项目调查研究,宜良县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马街镇革命老区建设领导小组确定兴隆村委会标杆山村为2012省级革命老区建设项目村。

均占有粮食311 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年种植约 200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0元。林地1500亩,森林覆盖率80 %,小学普及率100%。平均海拔1720米,年均降雨量为950毫米,年平均气温12.2度,属于典型的人多地少村组。

⑵ 社会经济概况

该村有农户118户,人口415人,男 210人、女205 人,有劳动力324人。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为豌豆、青蚕豆,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150元,人均占有粮食311公斤,处于贫困线下有22户,86人,民政低保人数13人。

该村有坑洼不平的简易公路到村,村中道路狭窄、曲折不平,未硬化、不规范,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村中无科技文化室,甚至超过30平方米的土场都没有一块,群众文化生活枯燥;厕所都是农户自己搭建的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环境;全村有沼气池5口,太阳能35套,使用传统的能源和浪费较大的淘汰灶,无形中增加了农户的经济负担。近十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经济支柱产业来扶持人们的生产生活,导致人们对荒山丛林乱开乱伐,来进行广种薄收和滥伐林木作为生产生活用火,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是一个落后、贫困的村组,详见《标杆山村基本情况统计表》

三、标杆山村贫困状况和问题及成因

标杆山村有三个明显的贫困特征:一是整体贫困。全村有农户118户,其中贫困户有22户,有贫困人口86人,占总人口的20.72 %。二是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严重缺乏人才和劳动力,全村有劳动力324人,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68人;初中文化126 人,文化和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生产生活方式落后。三是资源贫乏,不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由于人多地少和生活水平低下,该村有文化和有经济头脑的人都不愿留在家中,想尽一切办法另谋出路,大部分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缺乏技术而不愿离开家,守着微薄的土地苦苦挣扎。

以上三个因素制约着两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贫困。

(附:《标杆山村换算指标数值分值》、《标杆山村计算贫困综合指数表》)

四、标杆山村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标杆山村自然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文化科技落后,人口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经济水平低,生产发展缓慢,无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言,该村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迫在眉捷。

第二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建设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改善民生为目的,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应有贡献。

的村规民约;有正确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有稳定增收产业;有一批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收入;有进村简易公路;有村内道路硬化;有安全、卫生饮水;有入户用电、音视;有学校为儿童就近上学。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稳定解决温饱,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第五章 标杆山村革命老区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结合当前中央关于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机遇和省、市革命老区开发工作意见,再针对标杆山村的贫困成因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打牢基础,实现目标”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及相关部门意见,在认真踏堪测设的基础上,围绕加强村中基础设施建设、辖区环境生态建设、扶持和推动农户产业创新调整、增强科技意识形态和劳务输出几方面开发项目设计和规划。预计总投资103.5万元。其中,省级补助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及群众自筹资金53.5万元。

(一)革命遗址建设项目(投入资金34.5万元:省级资金17.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万元、群众自筹3万元)。其中:

1、修建嵩宜公路武工队活动遗址162.5㎡:投入资金27.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0.5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2、修建纪念碑:投入资金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5万元、群众自筹1万元。修建革命纪念碑一座,为纪念革命烈士、学习革命精神、珍惜现实生活提供学习载体。

(二)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资金19.2万元:省级资金8.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9万元、群众自筹2.2万元)。

全村种植蔬菜、黑桃、养殖生猪的农户进行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科技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六)劳务输出项目:(投入资金0.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0.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0.3万元。)

培训转移富余劳动力200人。通过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与发达地区资金臵换,增加经济收入。

第六章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筹措

全村共建六大类10个子项目,项目工程总投资为103.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43.9万元,群众自筹9.6万元(以投工投劳、投料为主)。详见《昆明市2012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一览表》。

第七章 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分两个阶段:项目建设期管理、项目建设后续管理。(1)建立镇、村项目管理责任制,分管扶贫工作的镇村领导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

(2)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计划、项目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等,采取公示公告方式,接受群众监督。

(3)项目建成后,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实行镇初验,县组织全面验收,市抽验。

(4)项目移交后,由镇、村委会以及村组制定出具有操作性

基础。基本解决交通困难问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2、经济效益预测。通过5个大类6个子项目工程的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第一年全村经济总收入增加6000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200到350元。项目建成2-3年后,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037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65元,达2500元,人均占有粮食达385公斤,全村稳固加快小康发展步伐。

3、生态效益预测。彻底整治村内脏、乱、差现象。5年后,森林资源可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群众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辖区环境得到美化。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 1、2011年11月做好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2011年12月至2012年1月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3、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全力做好项目的实施及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十章 项目组织保障措施

革命老区建设工作按县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具体要求,县扶贫办为革命老区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在县扶贫办的指导下,乡镇技术部门为技术支持体系,镇协调各方力量,做好老区项目的实施工作,实行分乡镇执行原则。整个项目的实施统一由扶贫办负责。

下载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南宁市横县革命老区情况(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革命老区农村教育情况汇报材料

    **市**区长沙镇是革命老区,面积94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委会,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1.2万多人。全镇设有初级中学一间,完全小学三间,教学点两个。多年来,各级政府十分关心革命老区各项事......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免费分享创新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范文 **年居住的瓦房。房屋内,毛主席用过的木板床、小马灯、旧桌椅等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旧貌。物是人非,简朴的家具给人们的是一种强烈的......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三日行活动。从瑞金、兴国,到井冈山,踏上革命红土地,我们安远县第三期干部离......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共2篇)为了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安远县委组织部、安远县委党校精心组织和安排了这次红色旅游三日行活动。从瑞金、兴国,到井冈......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老区心得体会 5月 日至 日,为使全体党员接受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苏区精神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我队党委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

    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

    “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革命老区”观后感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向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沂蒙革命老区的视频,欣赏......

    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