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革命老区的三个十万
革命老区的“三个十万”
金寨地处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故里、将军的摇篮,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那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我省著名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目的地。
今年七月,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踏上金寨这片曾经血与火交集的土地,去追寻那些红色的印迹。时光之水,已让很多东西变得依稀,惟有那些发黄的照片和斑驳的实物,静静躺在那里,向我们讲述着那段峥嵘岁月。
金寨,并不是一个可以与井冈山、延安相提并论的地方,但却是共和国历史不可以也不能忽略的名字。这里曾是鄂豫皖苏区的中心区,又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发源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发生了立夏节和六霍起义,由此诞生了红32和红33军。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徐向前、刘伯承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过战斗的身影,这里走出了59位共和国的将军。
每有登临这片土地的人,导游都会给你介绍这里红色传奇,这里的山水风物,最后还不忘告诉你金寨的“三个十万”——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十万优秀儿女,为建设梅山水库淹没十万亩良田,迁移十万居民。正是这个十万,才是导致金寨贫困的原因。
这三个十万也许并不是金寨致贫的决定性因素,但就是这三个十万,却道出金寨作为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体现革命老区自我表牺牲、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革命战争年代,全县先后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绝大多数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1万多人,占安徽省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五十年代,作为治淮的骨干工程—梅山水库开工建设,淹没了十万亩良田,十万居民移居大山深处。作为山区县,良田本是稀缺资源。当老区人毅然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和土地时候,那种痛,并不是可以轻易承受。
正是有许多如金寨这样革命老区的自我牺牲和无私奉献,才迎来新中国的建立,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都应心怀感恩之心,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却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牺牲的革命老区。
青山不老,绿水常东。当我们穿行天堂寨如诗的画境里,大口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所能做,也只是以游者的身份,为老区的脱贫尽点绵薄之力。但共和国没有忘记,沪蓉告诉穿境而过,拉进老区与外界的距离,大大改善这里的投资环境。老区原始的生态、自然的美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最近更是传来好消息,沙坪沟发现储量世界第二大的钼矿,这必将拉动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促进老区的面貌改变,助推老区人民走上富裕之路。铜陵有色正积极参与投资和建设,这既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革命老区的一种反哺和回报吧。
今天,金寨还有一个十万,就是有十万金寨儿女,传承着老区优秀的品质,奔赴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挥洒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如果你身边有金寨人,请善待他们,包容他们,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老区人!
第二篇:革命老区
革命老区调研报告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经历经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的风风雨雨,90年的艰苦历程,90年风雨同舟,90年的不断发展,让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党派,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接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90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十年风云变幻,九十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走过的道路,最难忘记的不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不是神五升空实现中国人民的航天梦,也不是北京奥运会,而是中国老一辈革命战士挥洒自己的血水与汗水浇灌这广阔的中国大地,而是那浩浩荡荡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用血肉筑起的长城!新中国成立已经六十多年,恰逢第十八次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作为一个在红土地上出生的学员,是听着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先进事迹成长起来的,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向往,我们踏上了寻访革命老区的道路。井冈山革命老区基本情况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连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境内平均海拔达381.5米,市内最高峰—江西坳海拔1841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一块“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尤其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它概括为24字,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星火燎原燃神州。井冈山的斗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井冈山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源。过去,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井冈山人民为保护革命旧居遗址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迄今井冈山有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达100多处,其中24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井冈山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业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课堂。朱德委员长1962年重上井冈山时,挥笔题写了“天下第一山”。
经济建设情况
解放前,井冈山没有独立的行政建制,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偏僻小山村;解放后,井冈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于1950年在茨坪设立了井冈山特别区,1959年成立省辖井冈山管理局,1981年撤局设县,1984年撤县设市,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井冈山市与原宁冈县合并组建新的井冈山市,2005年7月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全市现辖21个乡镇场和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4.97万人,总面积1297.5平方公里。1957年以来,井冈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垦殖山场,兴建公路,发掘资源,建设电站,创办工业,努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日趋完善的区位优势,制定了“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并不断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经济由封闭迈向开放,由贫乏走向繁荣。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69亿元,比2000年增长6.23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6000万元,超出“十五”计划数2300万元,年均递增19%;全年接待游客达21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35元,比2000年增长21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3元,比 2000年增长962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8.2:30.2:51.6,“旅游兴市”发展框架已经形成。工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工业企业80余家,并形成了造纸、瓷业、硅酸盐、花岗岩、木材加工、竹制品、土特产加工等特色工业群体。农业生产已由传统型向科技型、开发型、集约型方向转化,特种养殖、特种水产、三高旅游农业等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体,呈蓬勃发展趋势。
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2001年1月又跨入了“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行列。井冈山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61.43平方公里,分为11个景区,76个景点,460多个景物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先后开发了茨坪、龙潭、主峰、黄洋界、茅坪、龙市等6大景区、30多处景点。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 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郭沫若畅游井冈山后,发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感慨!
第三篇:革命老区
历史意义在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极大贡献。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大厦的牢固基石。老区是充满荣誉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光辉业绩将载入史册,彪炳史册,永放光芒。编辑本段革命老区概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
(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
(二)红军长征时期;
(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
3、中央革命根据地
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川陕革命根据地
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⒔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14、西北革命根据地
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
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⒍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
10、琼崖抗日根据地⒒苏北抗日根据地
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
13、苏中抗日根据地
14、河南抗日根据地
15、苏南抗日根据地⒗闽浙赣抗日游击区
17、淮北抗日根据地
18、东北抗日游击区。编辑本段根据地划定标准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包括⑴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分管过土地的地区;⑵只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尚未分配过土地的地区。
第四篇: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以上。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1163个自然村,1124个村民小组。
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县是××省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早在1732年就有各族民众起义反清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县一批青年学生较早接受马列主义并萌发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后,我县各族人民响应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游行、演说、罢课、罢工、罢市。1927年中国共产党××省委派中国共产党党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区委,在××大地点燃革命火种,1931年××区委密谋武装暴动,因泄密失败。1934年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动和领导了农民暴动,起义队伍转战于××××等广大区域,但由于反动势力过大,起义失败,××等大部分领导人被害,参加起义的七个大队长中,仅有两人脱险,其余全部牺牲,参加起义的农民被乡民团、县团防大队、国民党正规军等反动势力围剿,一百余人遇害,“农民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后,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暴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我省早期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是不多见的,它鼓舞了一时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也扩大了革命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将这次暴动列为××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史中的38次武装起义之一载入军史。1946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发展了43名××区党员,领导××区14个县的革命斗争。在建政初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解放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等一系列艰苦斗争,使××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历届班子长期努力,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县情再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把方向、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效巩固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与1985年的 万元相比增长 倍;完成财政收入 万元,与1985年的917万元相比增长 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 和 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三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4.73:30.89:34.38调整到2005年的 : :,完成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万元、万元、万元,相比1985年的3060万元、2721万元、3029万元分别增长 倍、倍和 倍。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林业、电力、建材、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在去年基础上达到面积和产量翻番的目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产业,提升了加工水平,带动了茶叶基地的改造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以引进××集团为龙头,做强做大畜牧业,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促进订单农业、县投入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的改善,部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提高。但由于在资金、项目扶持时基本上都要求县级1:1或按10—50%的资金进行配套建设,使得本就困难的财政难度更大,为使项目建设能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各项目实施单位几乎都由县级财政担保向金融部门承贷资金用于建设或由项目建设者垫资建设,财政负担日益沉重,隐性危机四伏。
3、国企改革,资金缺口较大
我县过去曾是老工业县,但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段加快,工矿企业的三老问题日趋显现,工业发展步履艰难。全县近三年内按规定纳入考核的国有和二轻集体企业35户,其中国有25户,二轻集体企业10户,资金负债率91.97%,亏损面83.6%,企业改革涉及 员5634人。全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改革得到了较快推进,改革面达99.30%,完成了市下达改制面90%的改革任务目标。虽然我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进深化企业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的问题是:一是筹措改革资金十分困难,经测算,全县缺口改革资金近2000万元。二是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稳定面临新的考验。
4、教育、文化、卫生及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不足
我县是集“老、少、山、穷”于一体的革命老区县,××年前属非贫非富县,事实贫困但又未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扶持政策,当时在财力相当困难时期,我县按要求基本完成了教育的普
六、普
九、普实和卫生文化等事业的一系列改革工作,遗留债务日积月累,难于消化。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只能依靠从社会各界收取的费用和职工、群众的共识来解决,来源毕竟有限,加之取消农村“三提五统”后,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步伐更加缓慢,教育文化卫生事、社会公益事发展困难增大。
(二)农村税费改革后,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
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县从农业方面收取的税收日益减少,农业及农业特产税从2003年的1589万元减少到2004年的373万元;今年1—10月仅收农特税9万元,上年接转农业税102万元。致使总的财政收入逐年下降而财政支出则逐年上升。财政保工资、运转都比较难,更无财力用于其他建设,财政收支更加尖锐。
1、财源培植无资金投入,财政增收困难
由于财政收入的逐年下降,县、乡两级基本没有能力筹集资金用于财源培植,而无新的增收财源,县乡财政状况陷于恶性循环。现县级财政收入除资源加工型的几个工业企业和三产业有部分收入,乡镇财政收入除烤烟种植的乡镇有部分农特税和个体工商户缴纳工商各税外,基本没有新的税源可以征收。由于税源的萎缩,税务机关在乡镇的征收管理所已基本撤并到县城。
2、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取消农特税使财政大幅减收
我县在税费改革之前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投入的力度是很大的,从农业收取的税费基本上用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推广、新品种示范等方面的支出,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带来了实效。但由于产业投入的主体为政府,投入以种植业为主,周期长、投入大,回收缓慢,风险较大,农民的收益也不保障。加之财政抗风险能力较弱、新的财源培植困难,给支援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带来很大的难度。在市场出现转机,农产品价格上扬之时,恰逢国家取消烟叶外的农特税,今年我县预计农特税取消给县乡财政造成减收3000余万元。
3、财权上划,事权下放,政府负担较重
县级财源相对较少,但大种税源在税制改革中全部上划中央,地方只有附加农业税和农特税收入,取消农业税、农特税后地方财政收入只有中央税的附加和工商各税的收入。具有效益的行业人、财、物全部上划,非税收入大幅减少。中央虽在转移支付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县来说,财政正常的保工资、保运转都是寅吃卯粮。但在此基础上,许多事权却不断下划,如国有企业改革中离休干部交地方财政供养,出台各种法规将部门的行政执法支出,建设投入列入地方财政的必配支出,困难企业下划等等给县级增加了许多的困难,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致使政府负担较重。
4、农村集体经济脆弱,基层组织办事难
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前,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绝大部分依靠向农民收取提留和统筹费用来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的有限,很多基层组织都难以收起国家规定的提留和统筹费用,而集体又没有实际的经济实体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绝大多数村级经济实际上是“空壳”,基层组织有心、有计划、有项目想为村民办事,但没有经济支撑而无法办事,使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感召力、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大。
(三)农业发展和产业建设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是农业大县,历经多年的努力,粮食生产实现了自给有余的目标,但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化进程缓慢,一是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水利化、机械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始终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现实。二是缺乏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产业化进程缓慢,虽然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很难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三是农业体系建设薄弱,农业产业发展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给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四、当前老区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财政资金缺口问题。我县财政收入矛盾突出,各项建设资金缺口大,2004年财政刚性支出近2亿元,而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4354万元,财政
第五篇:革命老区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省委调研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到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县位于××省西南部,是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6.8以上。辖7乡2镇,85个村民委员会,4个城镇社区,1163个
自然村,1124个村民小组。
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我县是××省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早在1732年就有各族民众起义反清的历史。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地区领导开展土地革命的中心。1919年“五四”运动后,我县一批青年学生较早接受马列主义并萌发了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想,积极开展进步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后,我县各族人民响应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游行、演说、罢课、罢工、罢市。1927年中共××省委派中共党员××建立了中共××区委,在××大地点燃革命火种,1931年××区委密谋武装暴动,因泄密失败。1934年中共党员××发动和领导了农民暴动,起义队伍转战于××××等广大区域,但由于反动势力过大,起义失败,××等大部分领导人被害,参加起义的七个大队长中,仅有两人脱险,其余全部牺牲,参加起义的农民被乡民团、县团防大队、国民党正规军等反动势力围剿,一百余人遇害,“农民暴动”是在中共××省委机关遭受破坏后,全省革命处于低潮时暴发的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参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我省早期地下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中是不多见的,它鼓舞了一时被反动派打散、被迫潜伏于各地的共产党人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在群众中也扩大了革命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将这次暴动列为××地区土地革命战争史中的38次武装起义之一载入军史。1946年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并于1948年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发展了43名××区党员,领导××区14个县的革命斗争。在建政初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平定了反革命武装叛乱,配合解放大军取得了解放战争胜利,开展了“生产自救”、“清匪反霸”、“巩固边防”等一系列艰苦斗争,使××地区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和民族团结奋斗史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革命老区的光荣传统和精神代代相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近年来,县委、政府在历届班子长期努力,各项事业均有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县情再认识,创新发展思路,突出把方向、谋全局,集中精力抓大事、促发展,坚持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效巩固和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亿元,与1985年的万元相比增长倍;完成财政收入万元,与1985年的917万元相比增长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和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随着结构调整不断深入,“三化”建设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85年的34.73:30.89:34.38调整到2005年的::,完成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相比1985年的3060万元、2721万元、3029万元分别增长倍、倍和倍。
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林业、电力、建材、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抓好烤烟、茶叶、畜牧业等优势产业。按照烤烟种植面积实现连年翻番的目标,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今年烤烟种植面积突破7000亩,在去年基础上达到面积和产量翻番的目的。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整合茶产业,提升了加工水平,带动了茶叶基地的改造建设,提高了质量和效益。以引进××集团为龙头,做强做大畜牧业,使全县畜牧业产值突破1亿元。加大冬季农业开发力度,促进订单农业、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冬季农业开发面积达12万亩。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县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县”的理念,突出林、茶、电、建材加工业的主体地位。制定出台了我县《关于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山上林场化管理,山下统一有序大市场”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理顺机制和利益关系,加速资源盘活步伐。加大扶持林产工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