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放思想 理直气壮提高教学质量
解放思想 理直气壮提高教学质量
吐鲁番市教育局将提高教学质量确定为2011年全市教育系统三大核心工作之一,这对提高我市教学质量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全校教育工作者要以实际行动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中心任务,要切实地从实际出发,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有必要解放思想,理清以下几种关系。
一、“减负”与“勤学勤教”的关系
教学是科学,科学的东西是来不得虚假的,空话也不能促进科学,哗众取宠更是科学的大敌,理想主义也不等于科学。
抓好教学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实实在在的功夫,需要锲而不舍刻苦钻研和奋斗,这是人所共知的。“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一种教育行政部门的政令,象波浪一样总是一波接一波涌起,不能否认,制定这种政令的初衷和出发点是好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应该减,但也不能否认这种政令的许多要求是执行不了的。“减负”也不能成为统一的行动,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定让所有不同层次的学校,按一种模式实施教学,如果能办得到,这种结果意味着什么。是保持现状,还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教学的发展?同时,在本来就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要求教学按同一模式组织,这能办得到吗?第一,教学本身不犯法,第二,额外学习就不是坏事。比如说运动比赛不能服用兴奋剂,这是正确的。规定不准强化训练,就不合常理了。
学习不但是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竞争的需要,求学上的竞争是社会竞争的缩影,要求学习没有竞争是办不到的。社会的游戏规则不公,严酷的社会现实,更加剧了发展和生存的竞争,也更加剧了学习的竞争。因此,学业负担就是一个合乎社会规律和现实的客观存在,不是能用行政命令减得了。不在社会游戏法则的公平公正上下功夫,光提倡学习上不要搞竞争,只能做做样子,时称“作秀”,是哄老实人的。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很多,有科学管理,科学教学,而最重要的也是最简单并一直沿用的,莫过于一个“勤”字,老师勤教,学生勤学,用心勤教,用心勤学。“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一勤天下无难事,”不但是无数典例生动抽象概括,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言。在尤其是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教育条件落后的地区,教师、学生、设施都不如先进发达地区的现状下,唯有勤才能有较好的教学收获,才有可能赶上和赶过先地区。从个体上来说,才有可能赶上和赶过条件好的和智商高的。要讲“勤”,在缺乏先进设施和手段的条件下。只能是在教学时间和教学强度上下功夫,多练、补课,就在所难免,对底层人群的子弟来说,求学晋身是阳光大道,勤学是最正当的竞争途径,最有用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挑战未来。这也是他们的权利,谁都不应剥夺。勤教,要求学生勤学的老师,虽然会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却是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是值不得指责的。对“落后地区的学生,穷人的子弟,为什么非要苦苦读书不可”之类的问题,我觉得是不需要多加回答的。`所以,“减负”是好事,勤学苦学,学有所成,更是好事。
三、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真正实施教育方针。说明确,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成长与将来发展服务。
升学率,现在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终衡量标志,虽然被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文件要求,不能作为判别学校和教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升学率无疑仍是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家长和学生最为认可的教学质量标尺。事实上,除此,目前还更无其他妙策,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较为合理的评估。升学率在中国的遭遇同其他当年的“资产阶级”的许多东西一样,虽然人人都喜欢它,却时时要遭到冠冕堂皇的指责和批评。其实,这种批评和指责是不公正和不负责的。
如果我们的学生升上高一级学校需要考试选拔,只要不能人人都升学,就必然产生升学率,即使人人都能升学,在当今还有重点非重点学校之分,就会产生重点学校录取率,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别,就有名牌与非名牌学校录取率之别。总之,只要读书有用,升学需要考试选拔,就会有升学率。“升学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当它有客观存在的市场时,就不是行政命令能取消得了的,用行政的手段,发动舆论造势去批评它,是不聪明的。这么多年的批评围剿“升学率”,总是出师不利,个中原因是不难理解的。在教育还不能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入学需要时,如果真的大家都不要“升学率”了,那必然是一场深重的灾难降临了。
当然,有人会说,我们批判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我觉得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升学率”只有高与低之分,当一所学校获取高升学率之后,谁都不能判定它是片面追求得来的,还是全面追求得来的。至今为止,还没有哪一所高升学率的学校,被教育行政部门以“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罪名处理过,而且也没有哪一级教育行政敢这样办。相反,批评所谓偏向追求升学率的,恰恰是一些人拿来打击条件差的学校的一件武器,要求这些学校不要把学生引到“独木桥”上去,这种批评就显得非常无力苍白和不公允,成绩揭晓时,却对高学率的学校百般颂扬都还来不及。
如果说“升学率”可以偏面追求的到,那么这本身就不是追求者的错,而是升学考试游戏规则设计不科学。最重要的首先是导向问题,学校、学生只能是适应它,而无法在其规则之外活动。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成功的学校,升学率应该是上升的,而不是下降。把素质教育同升学率割裂开来,就阉割了素质中学科教学这个最主要的载体。所谓虽然升学率低一点,但素质教育是成功的,这类说法似乎是脱离了学校教育的本位定义。比如说某个学校音体美很突出,某个学校体育很突出,而学科课程上不去,恐怕离哗众取宠,作秀就不远了,长期以往,它要么在学科教学上也上去,要么办成某一类专门学校,或者就无法坚持这种势头。
在升学及考试选拔还存在的时代,素质教育就必然包含必要的升学率,素质教育与升学率是不矛盾的,素质教育是无法排斥升学率的。因此,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学校,在对待批评升学率的问题上,是不能盲目跟风起哄的,胡乱跟风,对落后地区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有害处,而没有好处。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锲而不舍精神。要善于排除各种干扰,要有一种大无畏的气概,拒绝一些冠冕堂皇而不切实际理想主义的指令。不但要勇于探索,而且还要勇于坚持,对脱离实际的“一刀切”的要求,要敢于大胆说“不”。只有这样,才会真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让我们的教育使人民群众满意,才能使我市宝贵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投入产生极大的效益和回报。
第二篇:解放思想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解放思想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很及时,很有必要。学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点办法。我认为,落实到行动上应该是四个提高: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的主题。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解决质量观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教学质量高低的问题,学校曾经开展过一次讨论活动。学校教育是培养造就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我们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的发展是要受教育者形成对客观世界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力的发展是要受教育者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掌握改造客观世界的技能;素质的发展是要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生理心理品质。
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系统的教学活动、有组织的文体及公益活动、校园文化的熏陶。这三部分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通常人们都误将系统的教学活动看作实现教育目标途径的唯一组成部分,忽视了另外两个部分的存在。应该看到,有组织的文体及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的。学校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决不能忽视这两部分的存在,必须大力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系统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一定的目的而取得学习成果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正确认识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如下要点:
1.教师与学生二者缺一不可。那种认为有了网络,就可以不要教师也能进行教学活动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2.教学活动是一个双重的实践-认识活动。第一重,是教师以学生为对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第二重,是学生以学习内容为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掌握学习内容,取得学习成果。
在第一重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第二重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习内容是客体。以往的教学理论,出现过两种偏差。其一是片面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成为被动地学习者,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给学生“灌”知识的过程。其二是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
3.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教师必须调动学生主动完成第二重实践-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地取得学习成果。4.教学活动可以在一切适当的场所进行。教师与学生在一间教室内进行的教学,通常称为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的教学,称为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在实验室边做实验边进行的教学,称为实验教学。教师与学生在工厂、农村、企事业单位等场所边工作边进行的教学,称为实践教学。5.教师与学生的无目的、无组织的活动不是教学活动。
6.教师与学生的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教学活动是无效的教学活动。
7.根据人的全面发展所包括的三个方面,学习成果也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或能力的提高、素质的提升等三个方面。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学习成果的取得可以有所侧重,不必也不可能三个方面都齐头并进。
课程,是学校开展系统的教学活动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按学科划分的分阶段的教学内容体系。对应于学习成果,教学内容也包括三个方面,即:知识、能力和素质。设置课程时,必须科学地规划这三个方面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分别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
按课程开展的教学活动就是课程教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即:获得该课程对应的学科知识,掌握与之相对应的技能或提高与之相对应的能力,提升与之相对应的素质。课程教学在不同的单元,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等。课程教学在不同的单元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等。
经验表明:一位教师如果要与成百上千的学生一起开展教学活动,即使有高速网络,也是很难适时进行互动活动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都得到发展。
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可否从考核成绩、学生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三个方面来考虑?考核成绩可以反映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学生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学生自我判断是否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都得到发展。用人单位评价是社会对学生的认识,可以判断学校的教育目标设置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
可否这样确定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向:让更多的学生取得好的考核成绩、好的自我评价和得到学校的好评。有几件事情需要做:
1.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构建符合现代远程教育规律的、以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3.积极参加新课标的教学改革活动。
4.学习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建设有特色的自建资源。信息技术教学不应该是文字资源的简单搬动,要努力做到丰富多彩,富有趣味性、便利性、规律性。5.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专业领域的动手能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松树中学文科教研组
每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反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
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
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那么教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满意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尤其是在布置背诵的任务时你是否告诉了他们怎样去背诵?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学习能力培养而涉及到的反思内容,在对自己是如何对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表现进行反思时,可以参照上面所列出的条款展开自我检查。
三、对自己进行教学水平的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最清楚的就应该是学生了。如果我们学会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中发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那么教学一定会前进一大步的。我们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
1.在教学时,学生是以怎样的表情来听课的?是不是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种满足的微笑?
2.每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响应?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学生不为教师的焦急所动?
3.课堂上你为学生留下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活动?
4.你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问题?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思考题?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中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的吗?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这样看来,认真地分析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积极地寻找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长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管理队伍建设 问题分析:
问题一:理念上缺比较完整的思路
绝大多数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缺乏能引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由于缺乏生成的理念,管理中少有看得远、防范于未然的系统思维,还停留在遇火灭火、遇水堵水的被动工作状态。问题二:工作上缺比较成熟的套路
具体表现为:对困难和问题的估计不足,而一旦碰到困难又少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往往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重视对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实行岗前、岗中的培训制度,给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学管理岗位的人提高相应的待遇。
二、常规建设不太到位 问题分析:
问题一: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各校均有各项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死的,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问题二:制度建设创新不够。
光有制度,不重视制度建设的创新,那么制度也必定会失去生命力、失去约束力。看来,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打破常规,又要不断建立新的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建立制度落实的一系列检测和调试机制,培养管理者的系统思考和预设能力。
二、教师发展 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心智模式)
教师中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意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注度不够。(2)对待周围同事发展的排斥性。(3)对待教学效果的反思角色欠缺。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不是多去寻找自身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而是习惯性地推卸责任,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自我发展和校本培训的重要抓手,相应地跟上与之配套的考核和聘用。并搭建各类平台提供给教师们展示自我,提高教师的展示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问题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够均衡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以研讨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评比等模式进行课堂生成和预设能力的讨论和培养。加大对教师学习力的培养,首先让学习成为一种制度,继而成为一种氛围。三、学生成长 问题分析:
问题:学习兴趣的减退
学习兴趣的减退会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业成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分析学习兴趣减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缺少心理准备和面对的勇气。(2)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熏陶,未能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争取取得家长最大的配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相处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层面得到有效的保护。四、家长资源 问题分析:
农村学校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相对较少,相当部分已经无法辅导,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劣势。但同时也证实了我们现在主抓学生学习习惯,让家长抓回家作业、配合检查笔记等的紧迫性;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孩子寄寓较高的期望,这也是学校可以把握的优势。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鼓励教师们进行家访,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改善办学的周边氛围,为学校的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第四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接受领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教学环境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它因人而异,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人以增加课时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只会使学生厌学,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欲速不达。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上好一堂课,得从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去考虑,因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哪一方面出了毛病,都不会有成效。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有周密的思维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把本节课要讲的概念、知识点都在头脑中有个充分的认识,该怎样板书,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才最合适。这样上课时才会条理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
2、在上课时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解中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记住什么。
3、每节课的教学例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要及时做好巩固练习工作,当天的新课一定要当天练习,根据遗忘规律孩子会记忆更深刻。一个单元结束也要及时测评,一可知孩子掌握情况,二可查漏补缺。
另外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智力的差异论长短,不以相貌美丑论好恶,不以贫富悬殊论亲疏。凡是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特别对那些思想毛病多的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他们。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同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够用心做到以上几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我想一定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小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起,就沐浴在亲人无限的关爱之中,这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但随着社会复杂环境的变化,一些不良情感随便对学生进行着潜在的侵扰,无形中对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即心理健康教育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付出耐心与爱心,去观察、研究、教育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现师德魅力;细致、真诚、慈爱
随着学生成长步伐节奏的加快,学生便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使得心理障碍不断增多,严重威胁着班级的健康发展,更严重的是威胁着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学生,悉心品读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其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巨大、繁琐复杂的过程。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往往通过各种各样违纪现象暴漏出来,当然个别学生会在行为、语言表现上出现沉默、消极、精神恍惚等症状。那么,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与环境不协调的行为是多反面因素造成的。
1、个人性格因素。
如: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不受约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行为粗野,没有礼貌;
2、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如:父母行为不良,-关系不和谐、离异,或有犯罪情况的家庭;另外,父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在了解之后,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在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师德魅力:细致、真诚、慈爱。教师应该把热爱学生的情感作为工作的强大动力,直接感染学生的情绪,体验产生移情作用,偶尔一时的真诚,触摸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和痛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关爱保护他们,逐步探究感染学生,我们要放下“师尊”的大架,与他们促心交谈,突破学生内心的封锁线,使他们得到治疗。这样一来,学生们相处在共同的互相关爱的集体中,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知道个人不可能在这里成为中心,他们的中心是整个集体,是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情感,那么对于个别严重受到伤害的学生来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去,教师要对个别环境变化过大的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在以上的基础上,教师虽然走进他们的眼底,就要寻找他们心理的失衡点和情感的消沉点,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过大的压抑,从而有共同语言与他们沟通,为他们送上他们内心的“良药”,使他们得到理解和特别的关爱,去医治他们内心的伤痛,是其回归身心健康的行列。
二、显示师德魅力:正直、认真、热情
由于学生年纪小,意志品质相对不稳定,我们对青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主人为乐、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等等的道德培养目标,那么,这些意志品德是在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支配下具备的道德行为的体现。针对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行为不稳定的特点,学生常有明知故犯的现象,他们知道原则,做事也脸红,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们常在外界的诱惑、内部需要的推动下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违法纪律、考试作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文明的举动。这多半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造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力的,不仅要告诉他们行为的准则(包括禁令),还应当有强化、奖惩的制度。
只有管理措施来压制是行不通的,学生稳定的意志情感与教师的良好意志情感有关,因此,教师的意志力与性格特征对学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性格懦弱的教师不会因为教授性格刚强的含义而使学生成为性格刚强的人;一个性格暴躁的教师也不会因为讲授耐心的意义而使学生成为有自制力的人。再如一个教师缺乏对阵、善、美执着的心理品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会循着教师个性发展的轨迹,一步步走上反应冷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道路。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显示师德的魅力:正直、认真、热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讲究方法,把握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的准则,说话适度,行为得体,方法适宜,这样就可使学生口服心服。反之,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教育后果。在教育时,教师要审时度势,考虑到年龄、性别、经验、认识水平以及性格脾气等。选择合理合度的方式,切不可对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的希望,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缺一不可。因此,育人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热情,全力以赴,鞠躬尽瘁。
三、展现师德魅力:谦虚、坦率、自律
教师是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品德、知识、智慧,才能去影响学生,利用先进电化教育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法,所以教师就是学生直接的榜样,他们最新来老师,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他们天然的榜样。古代教育家杨雄说过“使者,人之模范也”,加里宁曾深刻指出:教师“教授其一门功课,这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还处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过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明,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心理细微变化更富于敏感了,更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细微的事物”。自律省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榜样教育学生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自己的失误、过错,要勇于并坦率的承认错误,谦虚的进取。“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并不是完善的知识所有者,同样,他也可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行为魅力定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成为他们无形中效仿的品德行为,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培养人才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手段十分特殊。如果把学生看成产品,那么教师便是生产者。有人说作为产品的学生们,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那么作为生产者来说,为了给祖国四化输送合格人才,这项育人的任务可想而知是重之又重,难之又难了。
因此说,学生的健康心理与教师的健康心理及师德魅力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从事教育的人提高自己的师德,全面展现自己的师德魅力,来提高教育效果,就尤为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