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职田中学 何旬文
近年来,我校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在教学工作中,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坚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学不会的知识”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差生”的教育观,扎实抓好教学流程的每个环节,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天我就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做法简单总结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抓习惯就是抓质量
英国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造就或阻碍自己,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你一辈子受益。
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靠班主任一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要培养一批得力干将,才行。在这儿,我加入一个楔子。诸葛亮、李世民,大家对他们的名字都不陌生吧?如果要我们各位班主任选择向他们学习,不知你会选择谁呢?
诸葛亮一生英明盖世,但因为他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结果呢?真给司马懿说准了,“等等吧,他决计活不长了!”果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蜀国后继无人,很快就灭亡了。你看,诸葛亮空有惊天纬地之才,却没有培养后人。不仅刘禅没辅佐好,就是他看好的姜维也因没有锻炼只属二流人才。所以,才闹得身死国灭。
而李世民呢?就不同了。他大胆起用人才,以人为谏,一大批人各司其职,帮他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他总揽全局,悠哉游哉,一片太平盛世。
所以我觉得我们身为班主任,就要像李世民那样,要培养人才,大胆起用班干部。一开学,我班就设立了两套班委机制,实行两党执政。因为两党执政确实有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互相竞争,互相学习,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更大的潜在能量。所以,要抓教学质量,就要首先抓好学生的习惯。
二、抓细节就是抓质量
海尔集团的老总张瑞敏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从事的教学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事业,为了把我们的这项平凡的工作演绎地不平凡,我们就得把平凡的事做好,就得抓教学的每个细节。
以语文教学为例,学生们在多元化的今天提笔忘字、别字、错字现象数见不鲜。我们在感叹之余,总是“遥想当年,我们的老师并没有用什么先进的理论,可我们却鲜有别字。”所以我们应静下心来,转换思路:平常就从抓生字、抓背诵、抓课堂知识点开始,夯实基础。这样抓每一个细节,形成习惯,孩子们的成绩自然会提高。
三、抓差生就是抓质量
在目前任务制的大环境下,对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提出我的观点:差生决定成败!
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下很大决心改正错误,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表现得没有毅力,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这就要求我们对差生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努力。课堂上要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差生回答,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课下开“小灶”,加强指导,让他们尽快跟上;还要坚持“跟踪辅导”。这样,他们一定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成绩也一定会提高。
四、抓读书就是抓质量
先不说什么“和书本拥抱,与大师对话”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单是培根一句话,我相信大家都还记得:“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读书的好处,培根说的淋漓尽致了。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并让它一直保持,最终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那将是学生一生最大的收获。
我每周安排同学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心中的快乐是外人难以感受到的。成立图书角。鼓励同学相互借阅,互换图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袁枚先生的观点,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讨论,但借人书总是要还的,所以不用担心他不看。用好阅读课,大胆放课给学生读名著。教师坐在讲台上读,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读,教师的入神阅读与整个班级的读书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厚积而薄发,拓展了阅读面。
考试是一条鱼,而我们培育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给了学生一片海,所有的鱼都在海中。有了海,何愁收获不到鱼?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松树中学文科教研组
每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时刻都在研究,都想努力做好的一件事。我觉得,在教学中进行反思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
一、反思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培养
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在所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因素中占据最重要位置的一个因素,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其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在反思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思考去观察:
1.每当下课以后,学生是否围在你身边问这问那,使你离不开教室?并且学生都是在争先恐后地企盼着你的解答?
2.你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候,学生有没有用一些难题来考考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做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后,才去请教老师?还是遇到问题不经思考就匆忙地向老师发问?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问题?有没有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
5、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达到“从教”到“不教”的效果。这些习惯主要体现在:
1、能在家里自觉控制自己,从完成作业到自己预习、复习;
2、在自习课上,完成老师的作业后,能自觉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经过教师本身的观察与思考得到答案的。如果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问题都是否定的答案,那么就说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就需要从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等几个方面查找自己的原因了。
二、反思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也是学习主动性的升华,如果没有注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那么教师无论怎样努力,也是难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这方面应该怎样去反思呢? 1.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针对某一个问题,采取的是怎样的指导思路?是不是二名以上的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就急于把答案说出来了?
2.有没有具体措施来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满意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分解,还是转换了话题?
3.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教师是积极地旁观还是时常打断学生的回答?
4.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了吗?尤其是在布置背诵的任务时你是否告诉了他们怎样去背诵?
以上每一项内容都是紧紧围绕学生学习学习能力培养而涉及到的反思内容,在对自己是如何对生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表现进行反思时,可以参照上面所列出的条款展开自我检查。
三、对自己进行教学水平的反思
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最清楚的就应该是学生了。如果我们学会从学生的外在表现中发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那么教学一定会前进一大步的。我们在对自己的教学水平进行反思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观察。
1.在教学时,学生是以怎样的表情来听课的?是不是始终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面部表情是不是有一种满足的微笑?
2.每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后,是不是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响应?进而展开热烈的讨论?还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学生不为教师的焦急所动?
3.课堂上你为学生留下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能不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积极地活动?
4.你在备课的时候,是否注意了学生的不同层次问题?是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思考题? 当然,反映一位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还有许多,这里仅仅对一些比较容易把握的现象作一些简单的说明,透过这些现象,可以折射出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深得学生欢迎。对教学的反思,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反思,可以寻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寻求到更加符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的方法。当然,批判自己,审视自己,尤其是当别人对自己作出批判的时候,有时也是很痛苦的,这就需要我们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真正从内心中去思考一下,我们一天天上班、一节节讲课、一分分拼搏,几乎每天都是在紧张劳累的状态下疲于奔命,究竟是为了什么?还有什么比只是付出见不到收获更痛苦的吗?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学校成功的关键。或者说,“以质取胜”是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因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这样看来,认真地分析制约学校质量提升的因素及积极地寻找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长资源等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一、管理队伍建设 问题分析:
问题一:理念上缺比较完整的思路
绝大多数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缺乏能引领工作的理念和思路。由于缺乏生成的理念,管理中少有看得远、防范于未然的系统思维,还停留在遇火灭火、遇水堵水的被动工作状态。问题二:工作上缺比较成熟的套路
具体表现为:对困难和问题的估计不足,而一旦碰到困难又少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往往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重视对管理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实行岗前、岗中的培训制度,给每一个即将走上教学管理岗位的人提高相应的待遇。
二、常规建设不太到位 问题分析:
问题一:有制度但落实不够到位。
目前各校均有各项学校日常管理的制度。制度是死的,重要的是对制度的落实,在这一点上还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问题二:制度建设创新不够。
光有制度,不重视制度建设的创新,那么制度也必定会失去生命力、失去约束力。看来,作为管理者要不断打破常规,又要不断建立新的常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建立制度落实的一系列检测和调试机制,培养管理者的系统思考和预设能力。
二、教师发展 问题分析
问题一:教师的发展意识不到位(心智模式)
教师中普遍存在自我发展目标不明确、发展意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校发展目标的关注度不够。(2)对待周围同事发展的排斥性。(3)对待教学效果的反思角色欠缺。当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不是多去寻找自身原因,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和改进,而是习惯性地推卸责任,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自我发展和校本培训的重要抓手,相应地跟上与之配套的考核和聘用。并搭建各类平台提供给教师们展示自我,提高教师的展示能力,增强教师的自信心。问题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不够均衡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以研讨课、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评比等模式进行课堂生成和预设能力的讨论和培养。加大对教师学习力的培养,首先让学习成为一种制度,继而成为一种氛围。三、学生成长 问题分析:
问题:学习兴趣的减退
学习兴趣的减退会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业成绩下降,两极分化严重。分析学习兴趣减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中碰到的困难缺少心理准备和面对的勇气。(2)家庭教育没有给孩子良好的熏陶,未能致力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3)教师在教学中缺乏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手段和方法。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各类活动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教给家长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争取取得家长最大的配合。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生相处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层面得到有效的保护。四、家长资源 问题分析:
农村学校家长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相对较少,相当部分已经无法辅导,这是学校发展的一个劣势。但同时也证实了我们现在主抓学生学习习惯,让家长抓回家作业、配合检查笔记等的紧迫性;我们也发现家长对孩子寄寓较高的期望,这也是学校可以把握的优势。
解决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形式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能力。鼓励教师们进行家访,主动地与家长联系,利用已有的资源改善办学的周边氛围,为学校的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和空间。
第三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学生的接受领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教学环境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它因人而异,但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人以增加课时的办法来提高教学质量,这种做法只会使学生厌学,带来的往往是负担重,效益低的恶性循环,使教学效果欲速不达。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上好一堂课,得从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去考虑,因教学是双方的事情,哪一方面出了毛病,都不会有成效。而就教师本身而言,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教师应有周密的思维计划和充分的时间去备好课、写好教案。把本节课要讲的概念、知识点都在头脑中有个充分的认识,该怎样板书,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才最合适。这样上课时才会条理清楚。让学生听得明白。
2、在上课时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讲解中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掌握什么、了解什么、记住什么。
3、每节课的教学例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难易适中,适合本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要及时做好巩固练习工作,当天的新课一定要当天练习,根据遗忘规律孩子会记忆更深刻。一个单元结束也要及时测评,一可知孩子掌握情况,二可查漏补缺。
另外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以智力的差异论长短,不以相貌美丑论好恶,不以贫富悬殊论亲疏。凡是学生都应平等对待,特别对那些思想毛病多的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他们。罗马教育思想家昆体良曾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当是和蔼的,又是严峻的,但和蔼不等于放纵,严峻并不意味着冷酷,同时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才能和倾向,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共同完成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够用心做到以上几点,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发自内心主动参与,真心投入。我想一定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遵循小学生认知与人格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起,就沐浴在亲人无限的关爱之中,这就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和谐、良好的成长环境。但随着社会复杂环境的变化,一些不良情感随便对学生进行着潜在的侵扰,无形中对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在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即心理健康教育最佳时期——小学阶段,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以,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付出耐心与爱心,去观察、研究、教育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一、体现师德魅力;细致、真诚、慈爱
随着学生成长步伐节奏的加快,学生便会受到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使得心理障碍不断增多,严重威胁着班级的健康发展,更严重的是威胁着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学生,悉心品读他们的内心活动,分析其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巨大、繁琐复杂的过程。学生不健康的心理往往通过各种各样违纪现象暴漏出来,当然个别学生会在行为、语言表现上出现沉默、消极、精神恍惚等症状。那么,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与环境不协调的行为是多反面因素造成的。
1、个人性格因素。
如: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不受约束,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行为粗野,没有礼貌;
2、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如:父母行为不良,-关系不和谐、离异,或有犯罪情况的家庭;另外,父母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在了解之后,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在处理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师德魅力:细致、真诚、慈爱。教师应该把热爱学生的情感作为工作的强大动力,直接感染学生的情绪,体验产生移情作用,偶尔一时的真诚,触摸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和痛处,教师应该时时处处关爱保护他们,逐步探究感染学生,我们要放下“师尊”的大架,与他们促心交谈,突破学生内心的封锁线,使他们得到治疗。这样一来,学生们相处在共同的互相关爱的集体中,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会知道个人不可能在这里成为中心,他们的中心是整个集体,是互相团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的情感,那么对于个别严重受到伤害的学生来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去,教师要对个别环境变化过大的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持之以恒的教育,在以上的基础上,教师虽然走进他们的眼底,就要寻找他们心理的失衡点和情感的消沉点,去感受他们的痛苦和过大的压抑,从而有共同语言与他们沟通,为他们送上他们内心的“良药”,使他们得到理解和特别的关爱,去医治他们内心的伤痛,是其回归身心健康的行列。
二、显示师德魅力:正直、认真、热情
由于学生年纪小,意志品质相对不稳定,我们对青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主人为乐、遵守纪律、艰苦朴素、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等等的道德培养目标,那么,这些意志品德是在学生稳定的道德行为支配下具备的道德行为的体现。针对学生自制力差,意志行为不稳定的特点,学生常有明知故犯的现象,他们知道原则,做事也脸红,但就是管不住自己。他们常在外界的诱惑、内部需要的推动下产生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违法纪律、考试作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文明的举动。这多半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力造成的,所以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力的,不仅要告诉他们行为的准则(包括禁令),还应当有强化、奖惩的制度。
只有管理措施来压制是行不通的,学生稳定的意志情感与教师的良好意志情感有关,因此,教师的意志力与性格特征对学生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性格懦弱的教师不会因为教授性格刚强的含义而使学生成为性格刚强的人;一个性格暴躁的教师也不会因为讲授耐心的意义而使学生成为有自制力的人。再如一个教师缺乏对阵、善、美执着的心理品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他的学生必然也会循着教师个性发展的轨迹,一步步走上反应冷淡、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道路。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显示师德的魅力:正直、认真、热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讲究方法,把握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的准则,说话适度,行为得体,方法适宜,这样就可使学生口服心服。反之,就可能造成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教育后果。在教育时,教师要审时度势,考虑到年龄、性别、经验、认识水平以及性格脾气等。选择合理合度的方式,切不可对个别自制力差的学生失去信心,放弃教育的希望,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缺一不可。因此,育人工作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热情,全力以赴,鞠躬尽瘁。
三、展现师德魅力:谦虚、坦率、自律
教师是在和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用自己的品德、知识、智慧,才能去影响学生,利用先进电化教育手段,来提高教育效果,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法,所以教师就是学生直接的榜样,他们最新来老师,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他们天然的榜样。古代教育家杨雄说过“使者,人之模范也”,加里宁曾深刻指出:教师“教授其一门功课,这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还处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过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明,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心理细微变化更富于敏感了,更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细微的事物”。自律省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榜样教育学生是教师劳动的重要特点,更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必要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自己的失误、过错,要勇于并坦率的承认错误,谦虚的进取。“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并不是完善的知识所有者,同样,他也可以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行为魅力定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成为他们无形中效仿的品德行为,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培养人才是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手段十分特殊。如果把学生看成产品,那么教师便是生产者。有人说作为产品的学生们,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那么作为生产者来说,为了给祖国四化输送合格人才,这项育人的任务可想而知是重之又重,难之又难了。
因此说,学生的健康心理与教师的健康心理及师德魅力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从事教育的人提高自己的师德,全面展现自己的师德魅力,来提高教育效果,就尤为重要了。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任彬
作为1对1教育机构,其存活的关键在于把孩子的成绩提高!也就是要把教学质量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才是关键!
我认为整个教学质量不能狭隘的用老师的教学水平来定义,我相信哪怕是复旦附中这样的名校里也会有差的学生,附中的老师肯定都是非常牛的,却也能教出差生。所以我认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问题的诊断:虽然我们都知道去做,但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做法太过片面,应该和家长在咨询的过程中要抛给他们一个任务,可以把入学的前一个月作为诊断期,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和家长频繁的沟通,共同寻找孩子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要提高老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很
多老师都是在手把手的传授知识,肯本没有从学习习惯方面去纠正孩子的问题,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也非常的用心,反而学生的成绩没有提高!而对好的学习的习惯的养成过程对于学生是非常的痛苦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不能有半点的仁慈,否则功亏一篑。
三、老师对于学校考试水平的把握,我建议可能让老师把学生的每一次测验复印下
来,反复研究!对于毕业班的老师则要把一模二模,中高考试题研究透彻,当然现在正在做,但是缺少研究学校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