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的故事结构及叙事方式探讨
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的故事结构及叙事方式探讨
作为电影的一部分,动漫电影受到了男女老少的喜爱,属于全球范围内没有界限的影视类别。而出产于美国好莱坞的动漫电影,更是出现了很多的经典之作。《驯龙高手》《功夫熊猫》《小黄人大眼萌》《怪兽大学》等等作品,以一个故事,传达出了发人深省的道理,是一种文化的柔和性转达。动漫,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障碍,呈现了多元的电影艺术。我国每年都会引入大量的好莱坞动漫作品,其中包括例如《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元素的动漫电影,可见动漫影视作品的影响力之巨大。以梦工厂、漫威等动漫公司为代表的好莱坞动漫电影制作公司,其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创新,是起动漫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在《疯狂原始人》中,充满了张力的故事叙述,具有明显的好莱坞电影标签。《疯狂原始人》不仅故事新颖,对于观众的心灵冲击和视觉震撼,都散发着好莱坞浓郁的艺术象征力。[1]
一、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概述
在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中,新颖的故事,独特的故事结构设计,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感官享受,都依托在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之上。一个好的故事,可以吸引观众,精彩的情节设计,才能保证故事结构的优异。同时,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不仅要独特鲜明,更要有突出性,人物在故事里,故事在发展中,整部电影的主题思想便很自然地表现了出来。这一切并不显得做作。动漫电影与普通电影不同,它的叙事文体风格有很大的可塑性。本文讨论的影片《疯狂原始人》,是2013年导演导演科克?德?米科和克里斯?桑德斯执导并编剧的一部动漫大作,英文名The Croods。这部3D动画电影,由美国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进行制作,21世纪福克斯公司发行,影片的配音演员不乏大牌明星,凯瑟琳?基纳、尼古拉斯?凯奇、瑞恩?雷诺兹等人参与了配音。影片讲述了咕噜一家六口的神奇经历,在冒险中,追寻光明与爱,梦想和温暖。居住在山洞的咕噜一家,受到老爸瓜哥的庇护,他们以抢夺鸵鸟蛋为生,还要躲避野兽的攻击。小伊是瓜哥的大女儿,她喜欢新鲜事物,并追求刺激,与瓜哥的呆笨不同,小伊并不想过这种无聊的生活,她希望走出山洞,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世界末日的到来,让咕噜一家不得不离开了久居的山洞。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诱惑,却又是那么的危险,食人的花草,偷袭的野兽,处处暗藏杀机。这时,他们遇到了一个游牧民族的人,盖,他帮助咕噜一家战胜了种种苦难。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富有智慧,思想奇特又富有创造力,咕噜一家从盖那里知道了走路要穿“鞋”,生存要靠脑袋等等。这个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在银幕上大放光彩,赢得了全世界各地观众的好评,票房高达5.8亿美元,并获得了2013年BMI电影和电视奖的电影音乐奖项。电影的主题突出了人性的一面,以原始人类进化的缩影,引出了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乐观积极态度。精美的画面制作,都在衬托着光明、梦想和家人的情感内涵,人性不会泯灭,爱终能胜过一切,哪怕是末日到来。
二、故事结构设计分析
《疯狂原始人》的故事结构设计,有着强烈的生态回归态势,以多重角度展现动漫电影的特色,这样的动漫电影更能贴近观众,更能带给观众笑声。特别是人物造型的惊奇设计,配合着故事结构的设计,把电影主题的正能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当光明、爱、勇气、家庭等等温暖而又积极的概念在观众心中形成时,影片的故事结构设计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了。
(一)多重角度下的《疯狂原始人》
影片采用了多重角度的电影设计,多元化更显全面。影片面向全体观影人群,从孩子到老人,都是它的目标。所以,多重角度的设计,不仅可以丰富影片的故事内涵,更能够牢牢抓住动漫电影的主体人群――孩子。视觉上的搞笑,奇妙艳丽的景观,感人的音乐配上呆呆的人物,在笑声中被感动,富有游戏性的故事情节让整部电影都充满了童趣。而在成人观众中,这些设计又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根据不同人群的阅历和经验思维,《疯狂原始人》带给了他们一些属于自己的心灵感悟。这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以多重角度,保证了多层次的观影人群。[2]
(二)惊奇的人物造型
在人物塑造上,《疯狂原始人》给观众一种惊奇感。与以往的动漫电影不同,《疯狂原始人》并没有刻意美化哪一个人物,而是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动漫的设计。肌肉发达,呆板的老爸瓜哥、女汉子形象的小伊、无脑的弟弟坦克、爱咬人的小珊,还有那个让观众抓狂的老奶奶以及机智的盖。这样的人物设计,不显纷杂,却更丰富,观众们感受到了惊奇。人物的形象设计,正是故事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是对故事情节的补充,是影片故事情节推进的基础。[3]
(三)正能量的传达
原始的一家人,在末日里寻找生存下去的希望。盖的出现,改变了这家人对世界的认知,帮助他们战胜了灾难。从山洞里走出的咕噜一家,和在草地上生存的盖,都在向观众传递着正能量。光明、爱、家人、勇气、坚持等等,这些在冒险中获得的感悟,正是影片的情感传达,正能量的表现,使得电影与以往的电影的老套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四)故事背景的创新
故事的背景和创新,是动漫电影区别于一般电影的一个故事结构设计特点。而基于动漫电影的背景可塑性,艳丽的故事背景,夸张的场景设计,配上创新的故事结构,这就是一部完美的动漫作品。而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3D显示技术的引入,让整部电影的立体感更强。将影片的情感寄托在故事场景当中,在观众的眼中,这样的场景便如同活了过来一般。盖脚下的草原不再只是草原,瓜哥的山洞更像是一个枷锁,维持生计的鸵鸟蛋是一个无形的枷锁,危险的鹦鹉虎,神奇的皮带猴等等。同时,配合电影原声音乐,观众不只是在看电影,更像是在享受电影,仿佛亲身置身于那个原始社会,与咕噜这一家原始人家庭一同冒险,一起经历了那场世界末日。《疯狂原始人》在场景空间布局上,色彩的使用很有技巧,迎合着原始人生活的原始社会,深蓝色的夜空,蓝绿色调让影片变得更加清新,这是大自然的颜色,这是咕噜一家的颜色。
三、叙事方式分析
动漫电影的叙事性,与其他艺术作品相比,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故事的描述,对话语完成的体现。而在动漫电影中,特别是在《疯狂原始人》中,观众们还看到了更多其他的叙事特征,如运动性的叙事,幽默性的叙事,绘制幻想的叙事等等。这些都是动画电影的艺术展现,是属于人们生活中的艺术世界的另类展现。在《疯狂原始人》中,观众感受到了“讲故事”这样的叙事方式,而且是两个故事,瓜哥在讲故事,盖也在讲故事,两个故事最终成为了一个故事。而他们讲故事的方式,便是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即叙事时空的生态穿越。为了与影片的“原始人”相衬,在影片的场景设计上也很“原始”很生态。借助这样的叙述方式,交代出了故事的发生时间、故事的背景、故事的人物,并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很成功的塑造并拓展整部动漫影片的时空呈现力,看电影的观众,不再只被故事情节打动,在大自然的魅力下,被湖泊和山林的美丽所打动,被末日的场景所震惊。在《疯狂原始人》中,还能看到一些很“疯狂”的东西,那奇怪的鹦鹉虎,形象化的一些巨型动物,大大的老鼠、大大的猫、大大的狗,这一切,似乎都在不经意中,暗示着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这是出于自然下的原始人面对的动物,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面对的动物。影片中的大自然那么美,也那么危险,现实中的大自然呢?这就引发出了成人观众更多的对于生态,对于环境,对于动物人类关系的思考。《疯狂原始人》很巧妙地通过叙事方式,明确了影片的主题思想,点明了目前存在的生态人文的紧张关系。孩子们眼中的欢笑,让大人观众们思考的更多,这就是动漫电影的艺术特点所在。而这样的叙事风格,也不愧它2013年风靡全球的名号了。
四、对我国动画电影叙事的启示
从《疯狂原始人》的电影本身看到了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特点,这部电影的成功,不只是说一说就好的。在思考它的成功的时候,带入我国动漫电影产业的角度思考一下,这样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不正是我国动漫电影所缺少的吗?卡通形象不一定要选用经典,人物设计不应定要唯美而论,故事情节不一定要儿童趣味化,叙事方式不一定单一而论。扩展动漫电影的观影人群范围,充分利用动漫电影优于一般电影的限制要求,天马行空也好,肆意想象也罢,减小电影的排斥力,不只是做快乐的动漫电影,更要赋予它更多的内涵的意蕴。如同《疯狂原始人》中,有挫折,有困境,有灾难,有突破,适合孩子们对于希望对于正义期盼的观影需要,也适合成人对于生态人文关系思考的观影反思。例如,瓜哥这个人物形象,经历了从呆板到成熟的转变历程,对盖的怀疑到对盖的信任,甚至不惜奉献出自己。这是对“父亲”这一人群的赞美,也是对“父亲”这一人群的教育。这是美国动漫电影的一大优势所在,也是我国动漫电影需要学习的地方。不去一味的否认,也不去一味的赞美。《疯狂原始人》中对于生态的表达,不是教科书式的展现,并不突兀,很自然很柔和地渗入了观众的心中。这样的叙事方式,借助独特的人物、动物造型,在人们熟悉的基础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的人物设定,有助于对人物性格的塑造。在那个原始社会,这样奇怪的原始动物便似乎变得很合理了。这是对观众的暗示,也是帮助影片在某些方面进行过渡。这些,都是我国动漫值得学习的地方。《疯狂原始人》带给中国观众欢乐的同时,也带给中国的动漫电影人一些全新的思考。
结语
对于《疯狂原始人》而言,经典一词随稍显沧桑,却也符合其动漫电影的地位定位。场面的大气,人物的惊奇,故事结构设计的巧妙,叙事方式的独具匠心,配合影片音乐和色调的使用。这一切的一切,带给全世界观众的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部值得深思,值得回味的经典之作。同时,出于对《疯狂原始人》动漫电影的研究,其艺术表现力、叙事张力,乃至思想内涵等等,都引出了对我国动漫电影的学习和思考,这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健.《疯狂原始人》故事情节剖析[J].艺术科技,2014(8):33-34.[2]许夏营.动画电影如何穿透文化――《疯狂原始人》的“叙事透明性”分析[J].当代电影,2014(1):60-62.[3]陈进武.启蒙之“光”与“合家欢”式的怀旧――动漫电影《疯狂原始人》的叙事张力[J].东岳论丛,2014(3):98-101.
第二篇:论《蝴蝶梦》的电影叙事方式
6.请以一部西方小说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电影叙事策略。
古晶莹
2014141051019 论《蝴蝶梦》的电影叙事策略
摘要:从《蝴蝶梦》的叙事手段,结构安排等方面入手,探讨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小说通过一些电影叙事的策略,很好地营造了小说的神秘压抑的恐怖气氛,充分体现了哥特小说的特点。
关键词:电影叙事策略 蝴蝶梦 小说 正文:
就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而言,接触各种名著小说的最普遍方式是看由原版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看电影时,我们虽不能完全看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但是,却能够理解到原著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电影作为一种叙事的艺术,同小说之间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导演及编剧从小说中寻找到适合电影叙事的内容及结构。就这一点来说,很多小说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或者说包含了电影的叙事方式,达芙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可以说是一个典型。这是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十分引人入胜。我不知道达芙妮.杜穆里埃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要用电影的叙事方式将这样一个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但是我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却从中看到了电影叙事的影子。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典型的电影限制性叙事方式①与倒序的时间顺序的线性结构方式进行叙述。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很容易将读者引入到故事中,亲身体会故事中发生的一切,从女主人公的回忆开始,交代故事背景,这中回忆性的讲述方式是倒叙,但在后面,作者又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的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到故事的结尾,采用多种叙事结构方式,使得整个故事的层次很分明,高潮迭起,很有吸引力。《蝴蝶梦》的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就不用说了,整个小说都是以“我”的回忆及讲述进行的,故事中所有的一切也都是以我的感受为主,我们对整个故事的了解也是随着“我”的讲述在不断深入的。
在《蝴蝶梦》开始的时候,我就开始讲述我的梦,然后讲到我的回忆,我同麦克西姆的相遇、结婚、回到曼陀丽以及之后发生的一切事情。第一章“昨晚,我梦见自己又回到了曼陀丽庄园„„”将发生在曼陀丽的故事娓娓道来,像电影里的旁白,让人忍不住闭上眼睛,想象着有个甜美的女声讲述这段话的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受。另外,在这段讲述中,也营造了故事的气氛——压抑,悲伤,处处都充斥着恐怖。《蝴蝶梦》中对女主人公梦中的曼陀丽的刻画,清楚细腻而又有条理:荒僻的车道,歪歪扭扭地向前延伸;交错的树枝、混沌杂乱的荒野、奇异的月光、徘徊的乌云„„作者的视角随着“我”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而又将“我”“一个人在梦中回到了曼陀丽”这一形象在此处突显,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让人感觉到有一丝恐惧自心底升起。这种手法,像很多电影的开篇——镜头随着人物的移动而不断移动,用一连串的长镜头将故事的背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小说出色的细节刻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实现了电影一样的画面效果。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认为电影的三个重要表现元素是:特写、蒙太奇、拍摄角度,从而将特写放到了在电影语言和电影语言技巧之上的第一重要地位。②而这些细节的描写,就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将人物及场景的变化十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作者将人物放到特定的场景中,让读者随着场景的变换,更好地体会人物变化的原因,为作者压抑恐怖气氛的营造添加助力。场景的不断变换,犹如镜头的切换,使读者在一系列的场景跳跃中,捕捉到人物的情绪及心理变化。另外,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也很细致,读着那些文字,那些人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如对范.霍铂夫人的刻画“她那五短身材在摇晃的高跟鞋上很难保持住平衡;那件过分俗艳的折边短外套,衬托出她肥大的胸部和扭摆的臂部;还有那顶新帽子,上面插一支其大无比的羽毛,歪斜地覆在脑袋上,露出一大片前额,光秃秃犹如小学生裤子的膝盖部。她一手拎个大提包,就是人们放护照、约会录和桥牌得分册的那类手提包;另一只手总是玩弄着那副永不离身的长柄眼镜——他人私生活的大敌。”③,这是作者给她的一个特写镜头,使人很容易就记住了这样一个世故、自私、不可一世的女人,虽然她在这部小说中并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却对小说的情节发展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她使得“我”的自卑感更加强烈,她对“我”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还有小说对丹佛斯的太太的出场也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有一个人从队伍里走了出来。此人又瘦又高,穿着深黑色的衣服,那突出的颧骨,配上两只深陷的大眼睛,使人看上去与惨白的骷髅脸没什么两样。”④丹佛斯太太的出场,是在我刚到曼陀丽的时候,她对我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正是她对吕蓓卡的崇拜,使得她竭力使曼陀丽保持着吕蓓卡在世的时候的样子,使得死去的吕蓓卡的影子充斥着整个曼陀丽庄园。几乎是丹弗斯太太每一次与“我”单独的见面或者对话出场,都会提到她的那身黑衣、突出的颧骨以及深陷的眼睛,惨白的脸,这种黑与白的强烈的色彩对比,不仅给我带来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也是读者感受到了这种森然的恐怖。
就蒙太奇来说,小说中用得最多的是心理蒙太奇⑤这一手法。小说始终都是以“我”的视角展开(使得的电影的镜头始终都追着“我”走),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我”的感官展现到读者的面前:我的想法、我对真个笼罩在依云下的曼陀丽的压抑气氛的感受、我对死去的无法触摸到却时刻存在着的吕蓓卡的一切的幻想等等,作者通过“我”这样一个平凡自卑的女性把我们引入到了一个波澜迭起的故事中。心理蒙太奇还用来麦克西姆的回忆,从不同的角度将电影镜头的跳跃闪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的气氛营造十分成功。比如第二十章麦克西姆向“我”讲述他和吕蓓卡的过去的时候,那是一种沉痛的回忆,但何尝又不是一种镜头的闪现呢,正是这种镜头的闪现使读者了解到那个谜一样的女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以及她是如何成为麦克西姆和“我”甚至整个曼陀丽的噩梦的。在小说中这样的手法俯拾即是,我的内心感受,曼陀丽的房间布景,丹佛斯太太的回忆等等,采用的都是这一手法。达芙妮采用的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及心理描写的手法,直接将读者引入到了故事中,身临其境,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白,加重了小说的电影色彩,在对白的同时,又细心地注意了身边的景物的变动以及人的动作的变化等等,将人与景合而为一,让人感觉一切都随着镜头的推近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有丝毫的含糊。作者通过每一个对白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将故去的吕蓓卡的影子悄悄地加入到这些对话中,使人感觉这个已经死去的女人时时刻刻存在于故事中,从来没有离开过。就像这里“你可千万别见怪,在国外结婚是迈克西姆的主意。”“我当然不见怪。你俩这样做很有见识。毕竟这不像„„”她说到一半,突然打住,把手提包掉在地上。“见鬼,没把搭扣跌碎吧?啊,还好,没碎。我刚才说什么来着?我记不起来了。噢,对了,在说结婚礼物。得想出个好主意。你不太喜欢珠宝首饰吧?”⑤似乎吕蓓卡是他们所有人的忌讳,大家都害怕提起她,却又时时提起,使人感觉毛骨悚然。这样的叙事镜头感十分强烈,读者可以从这种戛然而止的话语以及故作自然的动作和话题转移中,体会到人物的的感受。小说对话中也有镜头的切换,将人物的动作很有技巧地展现了出来,给读者一种就是在看电影的感觉。
另外,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只是提到“他加快车速,全速疾驶。汽车翻上前面的那座山头,我们看见兰因就躺在我们脚下的一片凹地里。我们的左方是一条银带似的大河,河面逐渐开阔,向六英里外克里斯处的河口伸展开去。通往曼陀丽的大路展现在我们眼前。今夜没有月光。我们头顶上的夜空漆黑一片,可是贴近地平线那儿的天幕却全然不是那样。那儿一片猩红,就像鲜血在四下飞溅。火炭灰随着咸涩的海风朝我们这儿飘来。”⑥一连串的美丽景物的描写,给了我和麦克西姆回家的场景一个特写,却让故事在此处结束,典型的固定长镜结尾形式⑦。
《蝴蝶梦》虽然不是一本电影剧本,却充分运用了电影的叙事策略,将小说的图景很好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是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的一个很好地体现。这也是作者凭借它成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FVMtn9qftwOASMiG7Wnqt4BKvpdBC0NGaQBHSfVnhM-2sGq5V6pK04DcTskjUK_eN8NyK6KwTPf6OT-Y4_a13_
②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电影叙事策略 徐雪芹(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29)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8)04-0077-03 ③④⑥《蝴蝶梦》达芙妮.杜穆里埃著 林智玲 陈德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 ISBN 7-5327-4016-1 索书号 I561.45.4461 ⑤http://baike.baidu.com/view/748303.htm
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aa9885010006lv.html ⑧论《黑暗中的笑声》的电影叙事策略汪小玲(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上海200083)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07)06-0103-(05)
第三篇:《活着》电影与小说叙事结构之比较
《活着》
————电影与小说比较
文学和影视之所以作为艺术形态而独立存在,就是根据其语言的特性和构成特点而决定的。文学和影视语言的不同特点,也就具有了自身的语言规律和表现手法,作家常常在文学作品中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提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而在影视语言中也能找到自身的修辞手法,通过影视语言的表现技巧来强化观众审美感受的影响。它们两者虽然在表现手法上不同,但在观念形态和血脉上是一致的。
古华曾经说过:“我觉得叙述是小说写作,特别是中长篇小说写作的主要手段,叙述最能体现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和文字功力。我读小说就特别喜欢巴尔扎克作品中的浮雕式叙述,自己写小说时也常常津津乐道于叙述。”
也的确是那样,我们知道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人物,情节,环境也即小说的叙事结构。作者将一个个故事情节以叙述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不仅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还让读者真切的感受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因而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读者读下去,而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一种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其精彩之处。只不过电影时将人物搬上银幕,用一组组镜头排列开来罢了,这样就将观众放置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之中,从而观众的想象空间就被挤压了。美国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指出:“小说与电影像两条相交叉的直线,在某一点上重合,然后向不同的方向延伸。在交叉的那一点上,小说和电影几乎没什么区别,可是当两条线分开后,他们就不仅不能彼此转换,而且失去了一切相似之点。”《活着》电影与小说叙事结构的不同之处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阐明了这一点。
首先,从情节上来看,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一般来说,叙事性文学比较注重情节,而小说的情节更为完整和复杂,叙事诗和叙事散文的情节比较单纯,有的只摄取了一鳞半爪的生活片断,戏剧情节的完整性与小说的相似,但在复杂性,丰富性上则远不如小说,它受舞台时空的限制,不能容纳大量的详细情节而过于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小说则可以突破相对的时空限制,容纳更复杂,更丰富的情节,反应更广阔的生活内容。
电影《活着》在情节上不仅有增加和删减甚至还有较大的改动。一:情节的增加
首先,电影增加了皮影戏,并以皮影戏贯穿整个电影,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展现给观众。我们可知影片中皮影有两个寓意:一,人是玩偶的操纵者。二人却如玩偶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大力量所操纵。在我看来,皮影是与影片情节相融合的,在不同的时代上演着不同的内容。这也向我们诠释着,人活着,特别是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人生就像是一场黑色幽默的皮影戏。
其次是凤霞被别人欺负,有庆为姐姐报仇在大食堂将加辣椒的面倒在那个欺负姐姐的孩子的头上,以及福贵兴致致的喝下酸辣茶后佯怒追着儿子打,引发大家会心的发笑,这些看似滑稽的场面实际上也暗含着难以名状的悲,凤霞因为不会说话再被别人欺负后也无法言其委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凉。因为,有庆姐姐报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影中这些引人发笑的场面,是电影的基调不至于那么悲伤,虽沉但不重,虽哀却不伤,大概这也就是张导为观众考虑后而有意为之吧!二:情节的删减
塞米利安阐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说:“小说”是建构在更为广阔的规模之上,它涉及的范围,要比戏剧宽广,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让几条行动线索同时 进展,很多事件,在不同的地点同时发生的······因为,要充分叙述完整的情节,所以小说一般都要有一定的长度。电影由于受时间等条件限制因而偏重于简单明了的情节结构。《活着》电影与小说相比,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都删除了。表现在:凡有“我”参与的一切场景在电影中都被删除了,小说是以“我”一个民歌采集者的所见所闻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而电影中压根就没有出现过“我”。“我”这一角色的缺失造成了时空感的缺失,“我”这一角色增加了读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想象。如果缺失后,观众就只能随“影”而动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还有小说中,福贵任意辱骂殴打家珍,电影中这些情节均为出现过,小说中福贵夫妇因家贫把女儿凤霞送人,在电影中也被删除了。这些情节的删除虽然有利于电影的再现与表现,但却失去了历史的真实。三:情节的改动
小说与电影有一定的互通性,可是任然有其区别存在。所以在发生“触电”现象,由小说改编成电影时,出于迎合观众的需要必定会对小说的部分情节做出改变。《活着》的电影对小说也做出了一定改编。
(一)死亡人数的减少,小说的结局是除福贵以外的其余的人都死了,而电影中除了福贵,还有家珍,馒头还活着,从观众方面来讲,死亡人数的减少更易于观众的接受与承受,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人文关怀。
(二)电影中,万二喜与凤霞相亲时,所送的礼物是《毛泽东选集》,军装帽,像章,这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更是体现了当时的个人崇拜现象之严重,而小说中,写他们相亲时。万二喜给他家了一瓶酒和几尺花布,作者余华并未将小说打上政治的烙印,而只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三)电影中凤霞怀孕后,二喜和凤霞回家带的是一瓶酒和好几样好菜,但小说中他们带回去的是一瓶黄酒和一碟豆子,在当时那个艰苦的年代,小说中的情节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还有就是电影中春生被批斗后,半夜去找富贵,家珍在巷口朝春生喊得“你要好好活着,你记着,你还欠我们家一条人命呢”而小说中家珍是在家中说的这一番话,这样更符合当时的政治氛围,表现家珍对春生既痛恨又同情的心理。这一细节改动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电影通常被称作是一次的艺术,而电影偏重于简单明了的情节结构,不仅删除了情节,还删除了人物,如富贵的老丈人和有庆的体育老师等。
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小说中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发生发展,都不能离开一定的时代,社会和自然地环境。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受特定环境制约的,只有充分地描绘环境,才可能具体真实的揭示人物活动和矛盾冲突的现实根据。
具体来说,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活着》是以时间为叙事线索描写一个小山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而这个小山村根据猜测大概可被认定是南方的,而电影中则叙述的自然环境可以肯定的说是发生在北方的一个城镇,影片发生的社会环境则是通过张导在屏幕上打出“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等代表特殊时代的数字展现出来,更有大炮,大标语,大食堂,大炼钢,红卫兵等象征当时社会事务的出现,电影将一组组镜头排列开来,空间的冲击了更强。
叙事结构的不同,是由文学和电影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决定的。小说需要真情实意的流露,这样才能吸引读者。而电影受时间的限制,因而不能无限制的发展。
小说叙述是冷静,朴素,有控制力的,但也有心境放松之后的余裕,来把握叙述上的节奏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察觉到那种含而不露的幽默和温情,透过 现实的混乱,险恶,丑陋,从卑微的普通人的类乎灾难的经历,和他们的内心中,发现那种值得继续生活的简单而完整的理由。而电影叙述则是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它以影像为基本叙事单位,通过对声音和画面不同的组合来表达主题和阐述思想。强调的是诉诸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感官享受。它通过穿插一些喜剧性场景的描写,体现了沉重之后的一点放松与释然,哀痛过后的一点憧憬与希望。
《活着》不论是电影还是小说都它的可取与成功之处,我们可以言其不同也可赞其成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至于好与不好,我们需要留给观众自己去作出评价。
第四篇:叙事结构与电影赏析《城南旧事》
《叙事结构与电影赏析<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了解作品创作的特色——散文美:了解《城南旧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二、理解作品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三、理解电影通过视像——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活动安排:
一、赏析影片《城南旧事》:
①英子的眼睛对于影片有什么重要作用? 讨论问题:
电影中小英子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形式:学生交流。)明确:英子在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双大眼睛。导演曾经这样评价她的扮演者沈洁:“(她)有一双非常贴合那个时代孩童的、会说话的眼睛„„”。追问:英子的眼睛对于影片有什么重要作用?
影片就叙事视点来看,正是透过小女孩“英子”一对童稚的眼睛看世界,从头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称观点循序发展,她既是懵懂的孩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又是叙述主体,体验着复杂的成人世界,并随之逐步成长。从这个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经历人生磨难成长的小说。
②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讨论问题:
大家知道,电影是一门视觉艺术,它主要通过场景(人物变化或者地点转移)来展开故事。请大家回想电影,将电影划分为几个场景?(形式:学生交流)教师明确:
所有的场景都有英子参加,英子是故事的主人公。
部分之间好像不太连贯,是两条线索(妞儿与秀贞)的交错,至结尾才合而为一。同时,还有一些情节似乎与整体联系不多,比如看“出红差”和爸爸教英子写大字。③串珠式的结构方式的作用? 讨论问题:
有人说《城南旧事》的结构是串珠式的,你觉得该如何理解? 教师明确: 首先,“串糖葫芦”反映了电影结构上表层的分块特点,似乎各个部分连接不紧密,像糖葫芦上一个个的果子;然而,《城南旧事》又不完全是一个个散果,糖葫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有一根签子,把所有的散果连缀起来,对于《城南旧事》而言,这个“签子”就是叙述者,也就是英子。她使各个部分到结尾成为有机整体,读完之后回过头看,看似无联系的部分之间实际上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这正是作者设置悬念的技巧。同样,影片中的某些部分,如看“出红差”与“爸爸教英子写大字”看似闲笔,其实却有着深意,是为了说明英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与她自己亲眼见到的社会有很大不同,他们教英子的都是正面的东西,而英子亲眼见到的却大多是丑恶面。
第五篇:好莱坞轻喜剧电影中的浪漫叙事结构
好莱坞轻喜剧电影中的浪漫叙事结构
[摘要]影评员对于好莱坞浪漫喜剧影片存在着诸多分歧,在早期浪漫主义喜剧影片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与叙述事情的线索有着特定的优势,《爱是妥协》就是有这些优势的一部爱情喜剧。《爱是妥协》既不在传统爱情喜剧模式的束缚下,也没有像现代影片发展的故事情节那样,这类影片对导演的掌控能力有很大的考验。事实上,《爱是妥协》这部影片是爱情搞笑剧的分支,也可以被称为“浪漫喜剧”。本文就《爱是妥协》这部浪漫搞怪喜剧展开论述。
[关键词]《爱是妥协》;爱情搞笑剧;浪漫搞怪;迈耶斯
《爱是妥协》是一部情节荒诞滑稽但又充满浪漫的喜剧,一位年迈的花花公子哈里?桑伯恩有一位婀娜多姿、举止大方的女伴,当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他却突然遭到严重打击,诱发了心脏病,最后不得已在女伴家疗养,在疗养的时候,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他女伴的妈妈;让人不敢相信的是,哈里还有一个情敌,他是一名年轻的医生。三人之间便开始了一段荒诞不稽、跨越年龄的浪漫恋爱之路。本文将对此部电影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以此映射好莱坞轻喜剧电影中浪漫的叙事结构。
一、《爱是妥协》叙事结构中的特点
在影片中,哈里?桑伯恩(杰克?尼科尔森饰)这位年迈的花花公子,原本的目标是年轻貌美的艾琳,可是当他想尽办法接近艾琳后,却爱上了她的妈妈埃丽卡(黛安?基顿饰)。他的情敌――年轻的医生朱利安?默塞(基努?里维斯饰),也喜欢这位年龄足够做他母亲的女人。最后谁能获胜,抱得美人归呢?两个“情敌”间展开了一场荒诞不稽但又不失浪漫色彩的竞争。这部喜剧的导演迈耶斯还挑逗尼科尔森:“杰克,女人心目中的你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魔鬼,你具备一个魔鬼所应该具有的全部……”
影视评论员特凡妮扎哈莱克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过:当今影视界带有浪漫爱情色彩的喜剧故事已经近乎灭绝了。为了提高这种影片的质量,影视评论员大力推荐当代导演多去借鉴早期的浪漫搞怪喜剧的电影叙事结构。
评论员指出了人们喜爱观看具有浪漫搞怪喜剧的四个特点,这也是影视评论员为江河日下的好莱坞爱情类影片提供的良方。这与人们对南希迈耶斯的《爱是妥协》的认识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部喜剧讲述了两位中年人追求爱情的故事。最初的浪漫搞怪喜剧对两性情感的表述十分相似,这部电影对两性情感的表述是复杂多样的。现在的爱情喜剧大多是单单围绕感情展开的,但是在迈耶斯的电影中所有的爱情都结合了一针见血的话语,在特别无奈的闹剧中还夹杂着意料之外的辛辣。另外,影片中描写成年人裸体的样子,与平常电影大相径庭,它是把焦点放在了黄昏爱情上(却不是两个年轻人之间的风流故事),这样就使得《爱的妥协》变成了一次冒险的尝试。其次,这部电影的导演兼编剧迈耶斯对主演的挑选做了很高的要求,他想让杰克?尼科尔森和黛安?基顿饰演其中的主要角色,在剧本还没有写好的时候她就已经相中了两个大明星,所以《爱是妥协》这部影片中的主角就是为了这两位大明星的表演而私人订制的。最后,与三四十年代的搞笑喜剧相近,在人们口中获得高票房的《爱是妥协》明显的特点是:让不同的人注意到了它的存在,而不再局限于女性观众。
二、轻喜剧电影中的浪漫叙事结构
(一)定位怪诞喜剧
研究电影的人对浪漫搞怪喜剧的组成元素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浪漫搞怪喜剧电影与爱情喜剧电影性质相近,但还有人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这两者有很大区别,比如韦斯格林认为,一般的爱情搞笑电影中有以下元素:和情景剧差不多的故事梗概,在电影中,身体或精神上所造成的伤害,有一定概率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危险。(比如电影《金玉盟》结尾女主角得的重病;)严厉的、不知所措的女主演和(按平常来说)更为主动的男主演产生纠结;还有用慢镜头的手段,让观众对屏幕上的情人能不能够最终在一起而感到迷惑。
《爱是妥协》这部电影描述的事物和主要的人物――一位年迈的花花公子哈里与正值旺盛年纪的剧本创作人埃丽卡都十分契合爱情喜剧的要求。比如,在片中男主人公轻度心脏病发作后,他和埃丽卡分开了,但是分开后情绪又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这部影片中也有情景剧似的情节,像埃丽卡和哈里都为没了两位亲人而感到极度的悲伤,不过哈里多次生病没有很正常地表达出来。与此相反的是,伴随韦哥的那个玩笑,哈里背后的裸体影像和埃丽卡对这个不能不帮忙的沙文主义者做的心脏恢复表现出厌恶,在给他输送氧气的时候,埃丽卡说道:“该死的东西!”哈里的疼痛总是被很搞笑的情节所抹掉。因此,在人们对主人公感到同情的时候,电影还是表现出幽默的一面。最终,因为埃丽卡欣然接受了青年医生朱利安?默瑟的追求,让好多观众以为她是个非常悲观的女性角色。不过,人们能看到的是她在剧情中是非常主动的,特别是她和哈里的情感。因此,归根结底,这部电影还是没有秉承爱情喜剧的基本方式,而是把重心都放在了机智、搞笑、幽默的情节和主动的女主人公身上了。影片的全部剧情虽然搞笑,但也有着重要的内涵。
(二)精英层的背景和浪漫的假日
对比以往的电影,《爱是妥协》和它们差不多都是以高品质生活为背景的,其中几个主要角色都很有实力。女主角是蜚声海外的作家,拥有一套高级住宅;男主角也是一位唱片公司的老板,开着豪车,有着自己全天候服务的秘书;而那位年轻的医生经常光顾高级饭店和餐厅。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原来的情人、女主角的女儿,在商业区拍卖行拍卖贵重物品。浪漫搞怪的喜剧片把隐秘的约会放在―座城市的郊区中。美好的爱情不是最重要的事,实际上,在该片中三段爱情都开始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商区办公楼。
在原来的浪漫搞怪电影中,和这部影片一样把悠闲的生活作为描写重点,其中有三个作用:首先,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感,浪漫搞怪电影很普遍地把一个高尚的人与一个普通的甚至是穷人配对,他们之间不同的想法时常是剧情冲突的矛盾点。其次,可以起到提示观众的作用,外国人的职业操守是很高尚的,在电影中不是普通人抛弃了自己的工作,而是高尚的人放弃了自己奢华的生活,最终与情人厮守在一起。这也是对那些上层社会无所事事之人的讽刺与嘲笑。
这三个因素在《一夜风流》和《育婴奇谭》影片中都有表现,而且在《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最近上映的影片中也应用了这三个因素。上述的浪漫搞怪电影也把权贵人士、普通人、乡下人和城里人放在了一起比较。但是,在《爱是妥协》这部电影中运用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阐述剧情,导演确实运用了好多华丽的场地进行拍摄,例如乳白色的沙发、奢华无比的酒店等,以此来展示主角在仕途上的一片光明,把这些变成了塑造角色的一部分,不过它们的主要功能还是让影迷被另一个世界的表象所迷惑,衬托出演员的形象。就像埃丽卡的衣服、海边还有沙滩与她是多么的相符。埃丽卡和哈里应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人物,在事业上都很成功,所以他们两个人都不会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这对情人对爱和浪漫的理解完全不同于常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与所处层次和有钱没钱没有过多的关系。这部电影的导演用这些东西的理由和普莱斯顿?斯特奇斯等导演不一样,但是这些方式还是在最后保留了下来,这也许就是证明浪漫搞怪电影稳定性的最好佐证。
(三)肢体喜剧
浪漫搞怪喜剧的另一个表现方式就是那些完美情侣用肢体表演的喜剧。就像《费城故事》中开始的情节一样,由男演员加里?格兰特出演的德克斯特?黑文用手包住女主的脸庞,把她推倒在地,观众因此得知,荒唐的搞笑将会是下面的主要看点。剧中另一个男演员不小心坐在了地上,屁股下还压着他的帽子;另一个女演员后裙被不小心撕开了,露出了里面的裤子……显而易见,在电影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搞笑的桥段。在电影《爱是妥协》中同样可以看到很多滑稽的肢体表演,像女主角埃丽卡怕饮品洒了而手忙脚乱地倒腾饮品,吃完药不穿衣服就在医院里到处乱走寻找小便的地方等。
有关早期的浪漫搞怪电影,这样滑稽的肢体表演可以让男女主角之间有更多接触的机会,但是这样亲密的接触在《海斯法典》中是被禁止的。然而现在的导演和演员没有受《海斯法典》的约束,也正因为这样,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不需要用滑稽的表演来释放对性的渴望。恰恰相反的是,好多导演都会有意地加入这样的场面来调节气氛。实际上,在《爱是妥协》这部影片中导演也加入了这样的场面,但是和好莱坞对女性角色塑造不一样的是,浪漫搞怪电影导演把重心放在了滑稽的表演上。哈里解开埃丽卡的衣服,埃丽卡要给哈里量血压,为了看清血压计的指数,这对恋人一起趴在床上找眼镜。足可以看到迈耶斯导演的性场面和原来电影的肢体碰撞是差不多的。
诚然,滑稽的肢体表演在浪漫搞怪的喜剧中是很常见的,不过语言上的搞笑却更能得到重视。就像《育婴奇谭》演员之间的争吵,就是迈耶斯电影中对男女主角的借鉴。哈里和埃丽卡也吵架。就像埃丽卡讽刺哈里的公司,还有哈里责怪埃丽卡有关她和别的男孩约会的事。埃丽卡责骂哈里抽烟是“往血液里灌浓烟”使得她的新房子变得像一个娱乐场所,然后哈里嬉皮笑脸地回复。
这种小矛盾在描述中使得两个人被认为是非常合适的情侣,就是由于其他人没机会说出这么完美的话来,如此完美的话语还象征着在浪漫搞怪电影中性爱前的铺垫。好多导演觉得浪漫搞怪电影的滑稽搞笑不可以是性诱惑,只可以是铺垫,原因就是这样可以一起引发男女主角的欲望,不要让女演员表现的是被征服的人似的。但是《爱是妥协》中性爱场面的出现就不需要铺垫了,通过两人长时间的斗嘴已经为他们做足了准备。
(四)爱情与婚姻
浪漫搞怪喜剧的剧情和爱情喜剧差不多,都是通过写婚姻和两性的感情开展的。所以,大多数的电影都使婚姻这个主题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最终以结婚收场。虽然有的电影收尾特别匆忙,不过好多浪漫搞怪喜剧都符合这个套路,就如好多电影中的一样,《爱是妥协》也毫无疑问地有婚姻和两性情感的表达。
(五)既主动也被动的人物
最终结果和好多电影不一样,浪漫搞怪电影表现出来的男女都是主体和客体,前面已经讨论过了一些方式,为这个方式也奠定了基础。
作为主动的主体,男主角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他的行为自然使得女主角有了反应,电影中好多情节都有体现,就像在电影开始时哈里意外现身在埃丽卡的厨房,埃丽卡以为他擅闯民宅所以报了警,随后哈里心脏病发作,埃丽卡为哈里做心脏恢复,随后送他去急救,最后带哈里回自己的家。不过埃丽卡也主动地发出动作,使得哈里处于被动位置。
三、结语
虽然迈耶斯导演的作品差不多传承了原来浪漫搞怪电影喜剧的方方面面,可是她确实在两个方面对好莱坞电影提出了挑战。第一就是好多原来的和现在的好莱坞浪漫搞怪喜剧电影中的情侣都正值壮年,可是迈耶斯导演这部电影里的情侣已经年近花甲,其他影片中的主要演员年龄都不是很大,都秉承了浪漫搞怪喜剧电影的准则。
尽管这两个不同的选择考验了观众对《爱是妥协》的认可程度,可是这些影片在主要的方面几乎没有触犯规则,所以可能扎哈莱克要提示现在大部分的导演,不但要从原来的搞笑浪漫搞怪电影喜剧中借鉴,还要从《爱是妥协》这部由迈耶斯导演拍摄的影片中吸取经验。
[课题项目] 本课题受西安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0XWA05)。
[参考文献]
[1] 艾利克斯?西蒙斯,芈岚.“高雅文化”喜剧的难题:《安妮?霍尔》缘何令伍迪?艾伦的声名毁誉参半[J].世界电影,2014(06).[2] 约翰?阿尔贝蒂,芈岚.“我爱你,兄弟”:男漫,男性角色塑造及浪漫喜剧的渐进演化[J].世界电影,2014(01).[3] 徐燕妮.都市轻喜剧电影的小场景影像探索[J].当代电影,2013(02).[4] 何嵩昱.国产爱情轻喜剧的一次靓丽变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小妞”化[J].电影新作,2013(03).[作者简介] 寇芙蓉(1979―),女,陕西咸阳人,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