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特色经验材料(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5:4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办学特色经验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第一篇: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新民学校 新民学校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打造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校园

一年来在上级领导的直接关怀下,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开拓实践,在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做了以下工作,达到了相当的效果。

一、营造人文的校园环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文的关怀情字当先.在学校管理中,有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学校的制度更重要。我校领导十分注重运用情感效应策略,强调尊重爱护每一位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给予广大教师真诚的关爱和帮助,注重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教师个体进行精神交流和心灵对话,产生了独特的管理效果。每年的教师节,全体教职工聚餐,共享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心;中秋节,学校领导都安排人员时间和留守校园的教师一起活动,送去浓浓的关怀;教师家庭有婚丧嫁娶,学校均出面予以慰问和祝贺;对待每一位教师一视同仁;平时,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谈心,交流思想,化解心结。

而今,广大教师心情舒畅,归属感明显增强,许多教师已经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为了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和谐 “家园”和学习环境,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和校园美化、绿化工程。如今,学校已经建成拥有了一个具有情感化、现代化和特色化的校园 文化环境,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电子备课教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外墙上温馨标语和活泼的校园情境画让人文怦然心动;校园内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二、构建人文的管理制度

学校依次制定了《教师一日工作常规》、《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平时检查与期末考和相结合,工作表现(师德表现、出勤考核、能力水平、工作实绩)与奖励待遇相结合,教师聘任与综合考评(教工自评、学生评议、教工互评、考核组评定和学校行政领导审核)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来规范教职工的行为,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热情,从而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三、培训现代化的教师

我们的学校拥有的是一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由于对自身发展的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他们充满了对未来人生的迷惘。学校领导一方面利用会议座谈积极引导教师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方面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平等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开学伊始,便组织专人对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重点进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试题、编辑试卷、打印、多媒体的使用等。并做 到计算机网络长年对教师开放,目前我校已有90%的教师能够独立上网查询资料,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2)每人一节电化教学课。教导处明确规定,不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校级公开课不能评为优质课,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可以说多媒体教室是一个开放的教室,几乎天天有人使用。如今,年轻教师们认真学习、积极研究、渴望建功立业已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主流。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往往善于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影响,利用每个有利的时机去和学生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和交融,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因此,在我们学校,校本培训班的重点落实在了教师亲和力形象的塑造方面,通过学校教研组和团支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促进学校教师教育观念和形象的转变,真正做到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和信任的老师。

同时学校还开展了教师的“三字”(粉笔字、钢笔字、电脑打字)比赛,第二学期结合“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全面开展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比武和现场教案设计比赛。

四、课题研究

教科研是引导教师成长的捷径。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和学校的实际需要,学校自成立教科研室后,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科研知识方法的多次专题讲座,并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学习。并且每个教科研组都有自己的教科研课题。如今,许多青年教师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热情很高,围绕新课程学科教学和学生特殊心理教育这两个重点主题开展了广泛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年多的系列校本培训措施,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五、追求人文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在《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然而,如果在学习各领域里有着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障碍,那该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它领域里得到表现,„„那么我们就应当越多的关心使他(学困生)也在其他领域中表现自己,以树立自己的道德尊严感,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的自豪感。”为了贯彻这一思想,使每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道德的尊严,我校教师通过示范引路、教学研讨、反思实践等途径,积极探索富于人性化、情感化、民主化、愉悦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生活。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各自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学校主要采取了“异质分层”的教学策略。所谓“异质分层”教学即教师在学期初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水平上存在的差异,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一般以3个为好)学习层次,把学习成绩相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层次内,针对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不同的学习成效。对一些中途转入的学生,教师则组织一些与他们性情相合的优等生开展“互助”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常规,尽量缩小和老生的学习距离。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人文教育的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开始积极主动地贯彻人性化教育原则,做到了在认识上理解、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关爱学生,在行为上激励、焕发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老师面前,许多内向自卑的孩子开始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开展人文的教育活动

学校重视强化特色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学校开展了严格有恒的日常行为规范训练,通过每天纪律和卫生两项检查和每学期“文明示范班”和“礼仪学生”等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绩已经开始显现。教师的归属感增强,教师普遍珍惜解中学校这份工作,没有自动离校离职现象,在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里,学生变得越来越热爱学校。老师热情关爱帮助学生,校园环境好有家的感觉,同学间友好相处进入兄妹,学校也取得了更高更广的社会声誉。

一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使学校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办学特色初显端倪,使学校逐步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

“构建和谐校园,让师生幸福成长”将成为我校不懈的追求目标。今后学校将以更加平实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本着“在人文的校园里有人问的教师用人参的方式培养人文的学生”这一办学理念,凭着自身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和管理体制优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师资力量强,教育质量高的学校,也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黑林中学办学特色经验材料

依托老区资源,打造少奇文化

一所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内涵,没有内涵就没有生命。赣榆县黑林中学,坐落在一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这里是革命老区,是一块英雄的热土,是刘少奇、符竹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儿生活或战斗过的地方。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脚下的这块土地,留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黑林中学将依托少奇故居、大吴山战斗遗址、符竹庭牺牲地马旦头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于 2010年9月份提出“扬少奇精神,做时代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从社团活动文化、环境设施文化、校本教材等三方面进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老区特色校园,现将我校的一些做法简单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细化分工,落实责任。

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副校长为副主任,中层教干、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的团队。下设文化建设、活动组织、宣传推广、评价服务四个小组,文化建设小组负责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规划、刘少奇精神的提炼与研究、刘少奇故事的搜集与整理、研究成果的整理与表述、社团资料的收集与保管;活动组织小组负责学校及班级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安排与实施、总结、宣传阵地的管理与运行;宣传推广组负责《红山茶》文学社、《少奇之声》广播站的工作;评价服务小组负责各项师生评比的操作与实施(教师评比涉及课前、课中、课后,学生评比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类,16小项的评比);监督、评价活动过程的公正、公平、透明。

二、让精神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黑林镇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这里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学生都是农家子弟,因受其父母及周围人的影响,大多对未来缺乏信心,自我评价过低,没有宏大的志向,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因此而略显浮躁。针对这样的现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迫在眉睫。

1刘少奇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在黑林广为流传。为了大力弘扬少奇精神,让少奇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精神底色,让少奇伟大人格和非凡历程教育和影响青少年一代,学校先后赴宿迁、东海、莒县等学校参观学习,并且与少奇文化研究会,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取得联系,得到了相关领导的肯定,认为我们的想法是很好的,对于培养学生的爱祖国爱人民思想很有意义。为此我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我校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德育课题、队伍建设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选择少奇文化作为学校的主流文化进行打造,提出“扬少奇精神,做时代新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用少奇主席的丰功伟绩,波澜壮阔的一生引领学生立大志、做大事、成大业,做时代的骄子;用少奇主席平凡的一面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做事要有始有终,要全身心地投入,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做成功誓不休。让少奇精神丰富师生的精神世界,让少奇文化引领学校向前发展。

三、让环境文化突出学校形象

学校不应该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物质场所,它还应该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勤奋努力的精神家园。在学校校园建设规划中,我们注重坚持以人为本,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

我校首先对校园的自然环境,教育教学设备等进行了全面的粉刷。使整个校园焕然一新。对花坛,操场,重新的规划,新修了连接生活区、运动区、教学区的东西主路260米(尚行路,提倡实际行动,尊崇实践,强调运用知识服务社会),打通教学区的南北主路160米(丰生路,丰富校园生活 愉悦学生身心)(尚行、丰生均为少奇同志的曾用名)。四座教学楼分别命名为育志(人无志不立,育人重在育志)、育德(留学法国前就读的学校,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育英(育英学校的学生家长,取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育才(中学毕业学校),女生宿舍为育秀(取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之意),男生宿舍

为育强(取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之意),餐厅为育本,运动场为育康,音乐、美术、舞蹈教室分别为育乐、育艺。在校园花园命名上,选取一些有着优良传统的革命老区的地名来命名,如:红岩园、南湖园、延安园、西柏坡园、遵义园、南昌园等。(这些地方均是少奇同志工作生活或战斗过)

学校合理利用校园东围墙布置了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10个部分组成的文化墙,(少奇主席的一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因此学校把儒家文化作为少奇文化的内涵的延伸);教学楼后正在建设两个红色主题花园,以中国地图“少奇走过的地方”和滨海军区地图“红色革命故事”为主题,在地图上标出少奇同志到过的地名,让每一位学生都熟知少奇同志一生的足迹,让每一位学生都会讲1-2个少奇同志的故事(将根据地名所发生的故事,编写校本教材2本,培训小导游)。

近期,学校在教学区走廊悬挂牌匾,制成了“少奇文化长廊”,成为我校红色文化建设的又一大亮点,该长廊是由“育英”、“育才”、“育志”和“育诚”四栋楼组成,每栋楼的内容各具特色,有少奇的生平事迹,少奇的文化、少奇的亲情和风采等等。学校还评选出了四位“红色解说员”,定期组织学生们参观学习,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儒家文化熏陶。

四、让红色活动丰厚师生素养

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学校团委具体负责“少奇文化传承社”的组织建立工作。全社共设学习部、纪律部、文宣部、生活部、体育部五个部,下设红山茶文学社、大吴山人文探究社、少奇书法艺术社、校风校纪巡管队、少奇之声广播站、大树之春艺术社、苏鲁之星创造社、红色志愿者服务队、黑土劲旅体育队、林冠国球社十个部门。“少奇文化传承社”每一个部门都有学生具体负责并开展工作,每一个部门都配备专业教师辅导。在团委的指导下,少奇文华传承社制定了章程以及年 度工作计划,以此来引领各项活动有序、有效的开展。

1、唱响红歌,点燃激情。

“歌声”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怡人心性。学校团委要求各班把校歌《少奇的启迪》和精选的四十首充满正气和朝气的红色革命歌曲作为轮番歌唱的曲目,并且集中比赛。每天早、午、晚各班级齐唱红色歌曲,歌声充满激情与力量。通过“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歌曲拉歌比赛”营造出浓烈的“校园红歌大家唱”的氛围,培养学生爱国、励志的正面思想倾向。

2、认真跑操,磨练意志。

黑林中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跑操活动,培养学生锻炼习惯,提高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积极学习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

每个班级都创立班级口号,每节体育课都有至少十分钟跑步,喊班训、校训。课间操三个年级以密集队形跑步喊口号,“声震云天,气冲霄汉”。每年的十一月都要举行“队列队形比赛”,在寒冷冬日中打造激情奋进的形象。

3、少奇故事,人人会讲。

为了大力弘扬少奇精神,让师生了解少事迹及其言行,去寻找其成长规律,让少奇精神成为学生亮丽的精神底色,黑林中学团委发动教师学生搜集刘少奇的故事,编写校本教材《少奇的故事》一书。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要会讲一到两个少奇故事,并且开展“刘少奇的故事”讲故事比赛。学生们积极准备,少奇的故事在学生中间迅速传播,黑林中学用故事这一特殊方式诠释了刘少奇的事迹和精神。

4、红色运动会,体验革命艰辛。

为了将学校的红色德育工作推向深入发展,黑林中学于1月13日下午举行第一届红色运动会。比赛的项目有: “独轮车支前”、“独腿长征路”、“红军的扁担”、“抬担架”、“背伤员”、“穿越封锁线”、“运弹药”等。红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取材于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让学生在运动的同时,体验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5、志愿服务,展青春风采。

为了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争做文明的当代中学生,学校团委将每周四定为少奇文化传承社社员志愿劳动服务时间。全体社员带着一颗颗火热的心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的清扫街道义务劳动中去。活动主要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为主题,对学校驻地的主要路段的白色垃圾、生活垃圾以及野广告进行大清理。社员们带着扫帚、小推车、铁锹,赶赴劳动现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街道变得整洁多了。大家纷纷表示,这项活动必须坚持下去,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校园文化,有声有色。

《红山茶》文学社是在学校团委、少奇文化传承社直接领导下,由我校爱好文学,热衷于文学创作的青年学生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培育和发掘文学新苗的一块园地。2010年10月21日下午,黑林中学《红山茶》文学社举行了成立大会,学校主要领导、指导教师及文学社成员齐聚一堂,共同庆贺黑林中学第一个学生文学社团的成立。

《红山茶》文学社围绕“传承红色革命,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引导学生在走访、调查、搜集、整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在写作实践中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当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新一代中学生。《红山茶》文学社的成立,是让校园文化真正走向学生生活的重要举措,它必将为发现和培养更多文学新苗,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黑林中学校园广播站《少奇之声》于10月21日下午也正式开播。广播站播出的内容主要是宣传少奇精神,利用有声传媒将少奇的思想、故事、精神传播到学生中去。

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凸显红色德育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黑林中学德育工作的恒久目标;不断在继承中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多样化的德育模式是黑林中学德育工作的不断追求。

五、让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

课堂教学作为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挖掘教材的红色德育内涵,有意识地进行重组课程资源,在拓展延伸中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服务,通过整合与拓展延伸,学生红色文化的学习就会取得好的成绩。目前有校级课程整合红色研究课题10多个(《开发老区文化资源,构建校本红色德育课程的研究》《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掘与整合的研究》《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研究》《用少奇文化促进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践》《打造红色校园生活,推进中学生品德教育的研究》《以“刘少奇红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依托黑林地方文化资源,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初中思想品德依托红色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研究》《依托少奇文化提升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研究》《以红色教育为契机,培养农村中学教师爱山岗敬业精神的研究》)。

第三篇: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高校。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教兴鲁、科教兴农为己任,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把教育质量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创建‘三三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办学特色的主要内涵

我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三”,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

三结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实验课、劳动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段培养:即把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实验室“基础阶段”—— 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

二、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践

在建设实践中,我们将办学特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搞好硬件建设,建立条件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将全校48个实验室组建为19个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基地建成了农学、园艺等10个实验站园;在全省各地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三是搞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开设高水平选修课,吸收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实践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活力。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担任地方科技副职、与地方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参加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了教职工队伍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后勤社会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学投入,调动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即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办学特色的实践成效

(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李振声、印象初、束怀瑞、山仑等4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代的著名专家学者,以韩兴国、韩俊和黄炳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优秀企业家。

(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01年以来,在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7项国家级奖励。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

2004年10月29日,由我校谭景和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首例卵丘细胞与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融合而成的克隆山羊“白雪” 诞生,这是山东首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动物。

(四)为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次被山东省委、省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五)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本专科生24453人、研究生1883人。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分中心、1个国家级品质检测中心。

目前,专任教师1151人,其中2名院士,3名外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为适应规模扩大、水平提高的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

1值达到1.7亿元。

四、办学特色的理论思考

(一)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高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二)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质量离不开特色,特色就是水平。作为省属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只有努力形成本科教学的特色,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才能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这一办学特色,是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艰辛探索、不懈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还需要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正确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工作重点由以大规模扩招和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水平、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转移,为提高教育质量,突出了办学特色,促进21世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谋生存、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注重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学特色

目前,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三大重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职业教育工作母机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4年5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五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面临着既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又要积极引领职教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特色,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争取40岁以下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或外聘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本科生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实验室体制,合理整合校内现存教师资源;建立若干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二、根据学校发展方向,确立办学特色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然要求我们为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002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最近召开的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把握办学规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加快改革发展,抓好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工作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发挥职教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深化改革,和谐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三、通过具体的对策,突出办学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们提出了六项主要工作。第一、突出“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双证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第二、突出职业教育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性研究特色,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条件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发挥职教研究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第三、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着力加强我校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吉林省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任务,努力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新格局。第四、突出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着力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特色,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工师风格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创造有益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第六、突出“重师德、铸师魂,两代师表一起抓”的高师特色,着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焕发“工师人”精神,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出贡献,强化发展意识,增强紧迫

感、危机感、责任感,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走特色强校之路

摘自 《光明日报》 5月16日 第11版

北京,一座拥有辉煌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能工巧匠倾其心智,建造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气势恢弘的建筑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座孕育现代“鲁班 ”的高等学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承担起培养新中国“能工巧匠”的任务,为城市建设生产一线输送了数万名具有务实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社会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在各类高校林立、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学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建工学院的毕业生占到了70%以上,在北京的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秉承历史传统 凝炼办学特色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在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为首都城市化服

务的传统,凝炼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科。七十年变迁,数度易名,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来,学校一直紧紧围绕建筑业和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按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服务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勤奋务实的品格;教育目标始终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进入21世纪,首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的确定,需要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人才。学校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继承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炼、形成和发展了“坚持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具有三重涵义: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首都城建领域,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学校为首都城建领域输送的人才是面向基层岗位或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学校一贯坚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工作技能,能较快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并能胜任首都城建领域的专业工作。

依托城市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其为社会服务的多少。始终依托城市建设,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近几年,按照为城市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功夫,先后增设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工程等十多个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4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双基合格实验室;同时有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科技企业的支撑。2002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注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如虽然不少高校办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但很少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样拥有规划、设计、结构、施工、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建筑智能自动化以及与建筑行业和城市相关的管理、法律、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学科专业,从而构建了符合学校定位,土建类专业齐全,相关专业配套,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正是由于学校在学科专业上所具有的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建工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专业设置要符合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考虑到北京

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多,特别是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城市燃气化的发展趋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置了“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为北京市培养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考虑到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建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既重视满足城市建设生产一线的需要,又重视

跟踪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考虑到5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水工程施工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并在长期教学积累中形成优势。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中国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遗存

与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在引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将其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学校对各新办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提出了面向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

建工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专业甚至有非常直接的就业目标。如

现代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自创办起就紧扣市场需求,使该专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近两年新办的工程测量技术(数字建筑仿真技术)高职专业,是结合学校正在为故宫做的数字化工程而设立的,其就业潜力相当诱人。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该校近年来的科技立项中,为北京城乡建设服务方面的立项占总项目的 70%,城市规划、城区和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城市交通、城市服务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建筑节能、城市防灾减灾、智能建筑、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新型建筑设备与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突破2.6亿元,到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居前列。学校教师近期承担的居住区及其环境的规划设计研究、故宫古建筑数字化测绘、前门地区修缮整治规划、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示范、小型低温气源热泵机组研究、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雨水资源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区域道路网增容理论

与设计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目,均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献上了优异答卷。

培养实践能力 弘扬办学特色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建工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建设行业中独占鳌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密不可分。

建工学院是伴随着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学校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创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在办法学专业时,通过设置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学术专长,从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法学专业。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索,学校构建了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体,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两者相互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注重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年来学校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实习场所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了5个校内实习基地,60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还经常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座,把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或

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人员,近年来先后聘请了78名国内外科研院所、设计院、研究院、兄弟院校和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给予指导,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与行业的接合、与生产的结合。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长达十几周的毕业设计,要求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就直接在设计院完成,课题和研究方式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引进更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与法国已有百年职业教育经

验的佩雷学院合作,建立了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全面接触欧洲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立项制度,2002-2005年拨款组织学生科技立

项达到341项。2002年以来,学校的学生们在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及物理、数学、英语等全国和北京市的竞赛中荣获众多奖项。其中在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机电系学生的“全自动移动搬运机器人”和城建系学生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调查与分析”两个项目获大赛三等奖。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通过对重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向100多家毕业生所在单位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们普遍适应性快,用得上手,留得住人,踏实肯干,乐于助人,尤其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与勤奋好学、职业道德三项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均获得较好评价。近三年就业率分别是97.1%、94.3%、95.8%.建校七十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系统中规

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各个岗位的领导和骨干。原核工业部副部长、核电建设专家赵宏,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宗礼,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沈小克,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桂生、总工程师包琦玮,北京奥组委工程部部长许建,北京“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刚、戴孟东,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总建筑师胡越以及生前被誉为“时代先锋”的门头沟区路政局副局长曹广辉等众多杰出城乡建设人才,都毕业于该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贯穿于历史传统和改革发展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活动

中,更是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骄人业绩中。在服务于首都城市化的过程中,凝炼、彰显、弘扬办学特色是维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历经七十年薪火相传,永葆生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强校之基,使其在首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

第四篇:办学特色

准提法网络佛学院的办学思想

高七师

一、系统学习佛教知识和各宗派理论,提倡”行持任在一门深入,信解则应圆通无碍“的思想方法。

改变原来零散无序的修学方法,这样比单经单论的自学要节约时间,不然大小乘混淆、唯识净土不分的学习,可能造成思想的混乱。现在有些人学佛就像赶时髦一样,流行什么就学什么,不能纵观的了解佛教的体系。我们虽然提倡以准提咒为核心,但是要全面了解佛教的显密基础才能更好的一门深入,即信解的广泛圆通。学院的初级班三个月,中级班两年,整个教学虽然全看似时间长,实际上效率和效果是优化的。

二、可以由浅入深的学习《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是三藏的精华,学准提法的必读书,讲解和学习心要,是我们办学的主要内容,所以初中高级班的所有学习和修行都是围绕《心要》进行的。

三、建立专业化,提高修行的精深度和修行进度、重视学以至用。

居士学佛,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事业师、咒师、教授师三个专业的划分合理而符合道大师小五台山金河寺历史原貌。

四、具有段位考核制度

学员可以明确的知道自己当前的修学状态,了解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激励自己修学的兴趣。防止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的传统居士学佛的弊端,把过去模糊的修学进步估测,变成可以明确评定的段位制。各个科目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考核目标。

五、建立师长制

高段位的学员,要承担起低段位学员的学习、成长,形成教学相长,相互要帮助和督促。

六、各个专业之间形成团队

比如,家庭参加的情况,可以夫妻两个很好的分工,丈夫报事业师,妻子报咒师,这样可以形成咒师和事业师的自然团体。作为事业师要鼓励家里人来学习准提咒为自己回向,这样也是在度化他们。

非家庭成员,学员的四段以上的咒师专业学员都可以给事业师和教授师回向,咒师和教授师的度人和自修同样得到事业师的帮助,准提法的光大还是要依靠事业师的显现的,因此事业师要努力学好新五明,创业度人。

专业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当然你可以同时报两个以上大专业,如果你的精力和时间足够的化。因为在初级班,专业的内容区别还不是很大。

七、建立依照《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为标准的评价体系

提倡准提法修学的系统化、标准化。依照道大师的思想来规范准提法中出现的流变问题,和自宗和他宗的不同点,减少没有判断标准的无意义的辩论。

八、以准提咒修学为核心、具有居士佛学院的真正含意

九、教材经过科学筛选

可以减少学员网络查找时间,避免二手资料造成的影响,依靠北大、和人大的佛教图书馆还可以为大家提高原本和孤本佛学资料。全部经过网络化方式,减少学习成本。

十、教学和研究一体化

从事辽代佛教的研究工作,在北京大学高校成立《显密圆通读书会》,积极领导和参与居士佛教和佛教发展的理论论证科研项目。

十一、师资力量高层次

各科目都要聘请高层次的教授和专家来指导。即有多名准提法修持几十年的佛教行者和各宗派的大德,也有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和博士,事业师的课程还有企事业的董事长参与教学。达到教内与学界的合理搭配。

十二、佛教的新气象

不仅学习佛教内容,还要学习新五明,涉及心里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的实用精华理论方法;并可为事业师量身打造个人发展人生事业设计规划。还要每年组织一次道大师准提法的发源地小五台金河寺旅游闭关一次。

第五篇:办学特色

一、文化特色

诵读经典已经成为了当今的一种时尚,不妨在学生之间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可以利用早自习等时间让学生诵读“四书五经”或海外名篇。并不定期组织诵读比赛!

二、艺术特色

开展多种兴趣班,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艺术活动学习。组织“课本画”“课本诗”“课本剧”等表演,通过多种形式,既体现了学生的特长,又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三、体育特色:

大城市的孩子锻炼时间越来越少,不妨多开展一些体育活动的项目,但这些,得循序渐进,注意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校 训:博学求新

办学思想:博爱做人、博学成才、求真务实、求新力行、办学理念:追求和谐、享受快乐

办学特色:数字化、精细化、人文化

办学宗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

办学策略:质量立校、特色立校、科研兴校、强师兴校。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博爱之心、博学之才的未来人才 治校方略:有序、激活、创新

实施原则:全员发展、全面发展、优势发展、可持续发展。答案补充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尤其要发展学生的独创性和超前性的应变能力。

理论指导

1、选择一种模式暨“三步导学”模式。课标为标 课本为本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整体规划 模块设计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合作质疑 充分展示激励评价 适时点拨 及时提炼 精选精练多思多考 总结提高 巩固记忆 反思明辨提升能力 培养情伤 完善人格

2、用好两个工具暨 学习卡和导学案

3、增加更多的学生展示空间:教室可以变为三面黑板(写字板)

4、改变学生座次格局:坐成四人小组或其它小组形式

一、特色办学思考

任何事物之所以能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是因为它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别之处,即特色、特点;事物因其特色而独立、闻名于世。作为一所学校,因其人、财、物、境等具体办学因素的不同,自然决定其会显现出不同的办学特色。

教育是教化人、培养人的工作,其工作对象本身自然决定教育要“以人为本”。既是“以人为本”,我们就应该实施人文教育,实施以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教育。基于这种思考,我们提炼、确立了“美化校园”、“人文校园”的办学特色。

教育又不仅仅是育人,教育工作更不可能在真空中进行,学生还得在社会上生存、生活、学习、工作。因此,教育还必须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和谐校园自然成为我们的一个办学追求,“和谐校园”建设因此成为我们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形成了小杏花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体系。

二、特色办学实践

(一)美丽校园建设

小杏花小学今年进行了加强了校园美化,设计立足点是:紧凑合理的总平面功能布局、简洁、活泼的建筑形象和丰富的绿化设计。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木与花草构成一副优美的风景画。使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让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

突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创设校园文化环境。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是会说话的老师,学生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感染与熏陶。”因此,学校构建了动人的多元的与教育计划紧密结合的教育走廊,精心设计了校风、校训、标语等,如校训镶嵌在学校醒目的位置上,便于师生警示和铭记。校园宣传栏内陈列新闻

时事、安全教育、手抄报、优秀活动成果展等栏目,开阔学生视野,发展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功能。言简意深教育标语布置在墙壁上,点缀于绿荫间,既烘托育人环境的气氛,又改观校园整体布局。同时注重师生学习、办公室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与办公环境要求做到“静、敬、净”,“专、思、主”。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布置设计,创设出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二)人文校园建设

1、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以人为本”思想。

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志向高远、品德高尚、个性鲜明、创新尚美的现代文明小公民。学校的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活动、文化艺术熏陶、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尤其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和《杏苑周刊》,无不渗透“以人为本”思想。

2、因材施教,“人本教育”的特色。

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宗旨,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根据学生特长和自愿,开设各类兴趣小组:美术、合唱、舞蹈、体育„„一年一度的“春芽杯艺术节”文艺汇演,学生特色作业展让学生大显身手。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杏小”更是一大特色,丰富多彩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特长的平台。

3、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体系,关爱学生。

公平教育,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行为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心理、生理缺陷学生,在我校都得到更多 的帮助和关爱。学校成立“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委员会”,对各类学生排查、摸底,定期和不定期对这些学生谈心、学习、组织活动、心理咨询。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及谈心工作箱,及时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调整工作情绪。

学校党员、骨干教师,对学困生长期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

(三)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点。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构建和谐平安社会的基础。

1、和谐的干部队伍,是和谐校园的核心。

学校干部团结协作、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以诚管校、以爱助人、处事公平,遇事不缩头、不因人论事,在焦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上阳光作业、校务公开,突出管理的教育性、民主性、开放性。听取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起到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2、和谐的教师队伍,是和谐校园的基础

师德高尚、素质优秀、结构合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工作的目标考核,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校重视感情激励,尊重和信任教师;主动关心、真诚理解教师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正当合理需求;设身处地的为教师着想,审时度势把握宽严尺度;激发其主人翁意识,促“他律”为“自律”;以制度和奖励形式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和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和谐的师生群体是和谐校园的目的。德育是和谐师生群体的重要方法。为达到这一目的,我校富有特色的开展“赏识”教育。同时,教师做到“教学五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改作、认真辅导、认真考核);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学习、善于守纪、善于珍重)。从自信心、责任感、意志力的培养入手,关爱、激励学生,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学生干部竞选产生,任期轮换。设立文明值日岗,教育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宽容、谦和待人、待自然,让诚信、爱心充满校园。

3、和谐的校园,环境是保障。

学校千方百计使学校环境美化、亮化、现代化。从校园布局设施到周边环境的融合,既渗透人文理念,又体现和谐情趣。

安全健康环境,保障了学校的和谐发展。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思想。建立健全并贯彻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自救教育,清除安全隐患,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开设心理辅导和咨询,给予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要求教师优化自己情感,以健康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杜绝师与师、师与生矛盾,任何时候有义务和责任化解任何方面的矛盾。

净化周边环境,加强安全保卫,杜绝校园暴力。坚持行政值日,节假日巡查周边环境,对网吧、游戏厅巡查,严禁黄、赌、毒、迷信侵害师生身心健康。拒绝校外无关人员进校,环境和谐有力保证了校园和谐。

4、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语录牌、座右铭、名言警句、宣传栏、校报《杏苑周刊》、小记者站、广播站、艺术节、各种知识竞赛、师生才艺展示各得其所,构成了文化立体环境,营造了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5、和谐的融入社会,走进家庭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合作的教育体系,利用家庭教育独具的优势,指导帮助家庭营造育人第一环境。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开好家长会。

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文明建设活动,做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学校倡导师生的和谐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强调诚实守信。教师是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引路人、帮助者、可信赖的良师益友。

三、特色办学成果

山东省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单位 临沂市市级规范化学校 兰山区区级先进单位 《沂蒙晚报》小记者站 南坊街道办事处先进小学

打造书香校园,塑造智慧人生“书香校园”特色教育简介

我校自开办以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素质至上、特色见长”的办学理念,狠抓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日渐高涨。为进一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于2006年9月提出“文化立校,书香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创建“书香校园”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凭借浓郁的书香陶冶人,以书香促养成,以书香长知识,以书香增智慧,以书香树理想,以书香育人格,为师生的健康人生打下亮丽的精神底色。

一、营造“书香满校园”的活动氛围:在校园的走廊、宣传橱窗、班内专栏等阵地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专题教育,营造出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利用“红领巾”小广播、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积极宣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倡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捐献图书,进行“好书传你我”的交换阅读活动。

二、开展丰富多彩“书香满校园”活动:坚持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进行“好书伴我行”的朗诵活动;开展“一诵三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学生人手一册“小读者手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词语积累及写作能力。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读书小书签、读书卡、读书手抄报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

三、每学期举办一次“书香满校园”特色教育成果评比展示会:(1)优秀作品展示。定期举办学生的读书小书签、读书卡、读书手抄报、学生书画等优秀作品展览,组织老师、学生、家长参观学习,推动“书香校园”活动。(2)成立书香校园“文学诗社”,开展现代诗歌写作培训活动;全校举行现场作为比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3)评比“阅读小博士”和“书香班级”活动。(4)开展主题班队会活动。举办“向你推荐一本好书”演讲会、“读书辩论会”、“古诗文诵读”比赛、故事会等主题活动,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在建设书香校园的道路上,我们希望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坚实的,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恒,一个书香浓郁、生机盎然的书香校园就会不断成长、壮大。

童的梦小学办学十七年积淀下来最深厚的东西是什么?

是爱!是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是母爱和师爱交织在一起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寄宿学生最渴望得到的爱。

这种爱形成了我校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全身心的付出:

培养良好习惯:

名言: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我校运用寄宿制的优势,24小时由教师进行科学的教育管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为养成良好的性格打基础。

培养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的标志,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的压力、困难的挫折、交往的障碍、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教育的失当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我校通过六条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六条渠道是: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小屋、校长信箱、心理日记、释放身心的少先队活动、“家校之桥”校报心理辅导专版。

减负增效:

减负增效是我们工作追求的目标。学生晚上8:30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让学生白天学习有充沛精力。这是检验我们减负增效一把尺。童的梦小学历年来语、数、外主课成绩名列闸北区前茅,学校用减负增效的教学实践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显示学校教师的实力。

生活即教育:

这是我校的一大教育特色。我校生活教师的工作以服务为主,但是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育人者。教师们遵循“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在生活辅导的任何时间抓住时机进行“做人”的教育,疏导学生心理,培养生活习惯和能力,指导高雅生活情趣。

学校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心理与人格培养。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自立、会合作,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学校教学质量稳定,语数外各门主课成绩在闸北区名列前茅,学校开设钢琴、美术两项选修课程,并在英语、电脑、钢琴、书画、科技等方面形成教学特色。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下载办学特色经验材料(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办学特色经验材料(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初中特色办学经验材料

    风物长宜放眼量 ——汝阳县实验初中跨越式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 如出水的小荷,似喷薄的朝阳,年轻的汝阳县实验初中,虽然仅有十二载的短暂建校史,但她却以骄人的成绩博得了众人的青......

    办学特色总结

    学校特色工作总结克东县第三中学刘要武自从学校搬入新校区以来,围绕着“快乐、自信、成功”的办学思想,本着为学生一生奠基为宗旨,我校以篮球球特色为主线,以“硬笔书法、彩泥沙......

    办学特色校材料

    办学特色校创建材料 创建绿色和谐校园 打造优质河小教育 河各庄中心小学 2010.9创建绿色和谐校园 打造优质河小教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局09-10学......

    办学特色简介

    衡阳市红太阳实验小学办学特色简介 衡阳市红太阳实验小学是一所经衡阳市教育局审批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小学,学校创办于2006年8月。六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

    小学办学特色材料

    小学办学特色材料 一、德育工作 1.我校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五育并举、和谐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德育工作实施纲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德育工作目标要求》,设置......

    办学特色总结

    办学特色总结 我校拥有优良的师资队伍,良好的德育工作制度和德育氛围,学校师德师风良好,教育教学水平较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学校的学风、班风稳定,学生文明礼......

    办学特色汇报材料[范文]

    白云区铁矿二小办学特色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白云鄂博矿区铁矿二小始建于1973年,位于白云矿区10号街坊稀土路东段。学校占地总面积 17282.5平方米,建筑面积 6219.98平方......

    办学特色发言稿

    一、搞清楚什么是办学特色 什么是高等学校办学特色?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从总体上来看,15所大学知名大学校长共同参与完成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