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

时间:2019-05-14 05: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

第一篇: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

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

刘金斌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来自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当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国人非常重视“忠义”,并受到西方文化推崇。在耶鲁大学史德林纪念图书馆(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正门上方,装饰着一块有中国汉字和人物形象的雕塑石碑。中国汉字内容是“卿兄以人臣大节,独制横流,或俘其主,或斩其元恶。当以救兵悬绝,身陷贼庭,旁若无人。历数其罪,手足寄于锋刃,忠义形于颜色。古所未有,朕甚嘉之。”此段文字是颜真卿撰并书《颜氏家庙碑》中唐肃宗皇帝御批褒奖颜氏的一段内容。被肃宗皇帝御批褒奖为“忠义”的是颜杲卿。颜杲卿曾是安禄山的部下,但在安禄山叛乱时依然反对安禄山,受唐玄宗嘉许。后被安禄山叛军抓获,安禄山斥责他说:“你从前是我把你从范阳户曹任上奏请为判官,我什么事有负你而背叛我?”杲卿大骂安禄山并说“我家世代为唐朝大臣,永远信守忠义,即使得你奏请署官,难道还应跟着你反叛吗?”最终被安禄山杀害。史德林纪念图书馆大门上的中国文字临摹石刻,虽然水平不高、神韵不足,但基本把颜真卿书法的型刻画出来了。我国唐代杰出书法家的作品,与世界上几种典型的古老文字并列作为耶鲁大学图书馆的一个标记,凸显了图书渊源和藏书的广泛性,可谓相得益彰。这不单是别具匠心的设计,更是世界一流图书馆对中国传统“忠义”文化的礼赞。

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学而优则仕,古代知识分子读书与从政两位一体。这些文人士子秉承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理想,入仕时大都谙熟治乱兴衰之道、知晓为人处世之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朝廷命官。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又弃笔从戎,走向战场。除颜氏家族外,苏轼、杜甫、文天祥、袁崇焕、范仲淹、史可法、于谦、左宗棠、李鸿章等,都是文人带兵打仗的杰出代表。举凡历朝历代的官员,大多年幼时就进私塾入学堂学习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寒窗苦读目的在于为将来步入仕途、报效国家积累学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精神追求。文人士子们通过经年累月的读书,不仅蓄积了丰赡学养,而且提升了高迈人格,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读书立言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如何报效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更是我们当今每个读书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联想到1900年前后的美国历史、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社会处在动荡发展时期,国家需要文人读书,更需要读书文人中的有才有志之士出世报效国家。进一步联想到美国各个大学都将参加各个时期战争为国捐躯的学生名单刻在学校的纪念碑上,使人不禁感叹:中西方虽然文化不同,但对于知识分子弘扬忠义精神品德、读书报国却有着共同的诉求。

除此“忠义”之外,还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引用,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先后出现在法国1793年宪法和1795年宪法中,而且现在的联合国总部也刻着这句话。一个大国崛起,仅仅经济强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文化自信文化强大。中国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被西方推崇,作为中国人更不能妄自菲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要坚持文化自信。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赞美耶鲁大学史德林纪念图书馆大门头上摹刻颜真卿千古妙笔风采的同时,更要深深思考读书为什么为什么读书的人生课题,增强文化自信,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传推广,使之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

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行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当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美。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英国诗人丁尼生说:“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材料一 “中国潮”的潮涨潮落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

法国汉学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欧美中国研究的中心。„„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传教士的贡献远比法国重要得多。但是,这个局面很快就被改变和超越了„„而大西洋彼岸的新大陆(美国)却乘势而起,成为继法国之后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中心。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三 “唱衰中国”与“唱盛中国”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中国学研究中,尽管仍陆续出版了《中国即将崩溃》一类“唱衰中国”的著作,但这种声音已远不如先前那样强势。与此相反,一批被称为“唱盛中国”的著作相继问世,并在西方学术界激起强烈反响,这些著作包括《中国的天才:三千年的科学发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等等。

——《西方世界中国研究的典范转移》

第二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

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了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会)召开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理论研讨会,现将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刊发,以求推动文化自信的深入学习和研究。

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关于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关系,首先要确认的事实是,由于民族复兴这一历史诉求在近代的出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经历了内部的蜕变,原有的结构被打破,原先非主流的因素得以突出,形成带有时代特征的文化自信。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形成了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世代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延续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可以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形成了我国的“独特优势”。但是,总书记同时提醒人们,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这就是说,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化自信并非简单地立足于固有传统,而是在变革的基础上的自信。

直到18世纪,中华文化的确因其古老、完备而为世界羡慕,一度还出现了“中学西渐”的局面。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随之涌入,中华古老文化的过时性暴露出来。伴随着刻骨铭心的惨痛历史,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反思和怀疑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如严复所言,“中国自甲午一创于东邻,庚子再困于八国,海内憬然,始知旧学之必不足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总书记在重新肯定儒家传统思想之积极意义时,也指出,“近代中国由盛到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因循守旧,畏惧变革、抱残守缺,跟不上世界发展潮流。”

“封建统治者”因循守旧,畏惧变革,并不代表全部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人也并非完全不能认识到文化创新之重要。《周易》中早就有“与时偕行”的思想,儒家思想中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说,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也提出过圣人“不法其故”、“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的思想,这才有了后来的“旧邦新命”的命题,即发生蜕变以后的中国文化自信。

经历170多年的历史探寻,今天的中国已经能够证明近代以来文化变革运动的选择是符合历史之必然要求的,不能无视这个基本的文化史进程来谈文化自信。

20世纪至今,与民族复兴同步,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处在变革之中,也就有了现代化的,即邓小平所说的“跟上时代”的伟大成果。应该说,今天提出“文化自信”,其意不在于纠缠文化史本身,而在于正确引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最后完成。

一个重要的文化事实是,在承认并主张文化变革的过程中,一开始就存在着违背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绝对化的思维方式,即只讲变而不讲不变,主张完全放弃中国文化,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用西方的观念及制度来改造中国。

这类主张已经被20世纪的历史否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成功,在文化模式上就是既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改造,又对“全盘西化”予以拒绝:一方面,革命拒绝了西方资产阶级把中国变成殖民主义附庸的愿望;另一方面,革命还成功拒绝了教条主义“西化”愿望,坚持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美籍学者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 中就从这个角度确认:“二战期间,中共提出了一个公式:改造西方文化以适应中国的形式,即以‘民族的形式’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引进社会主义的文化,以适应中国的模式,保留其精髓。”

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但历史上发生过的问题还会发生,改革开放以来西化思维定势的泛滥就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后,总书记为什么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就在于对“全盘西化”思维模式的警惕。总书记2014年考察时,针对把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西方东西的现象,指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里虽然说的只是课本中的古诗词问题,但总书记用了“‘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一重要判断,表明他敏锐地感觉到,在当下所谓“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现实地存在着一种文化危险———“唯洋是从”即唯西方文化是瞻,以“去中国化”为荣的危险。

去掉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标识,后果就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西方资产阶级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西化之推行,民族文化之被摧毁,是民族的悲剧,因为那是被西方资产阶级强加于上的,结果是使自己这个民族更加适合于接受西方的奴役和剥削。总书记曾尖锐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为了从思想上彻底破除西化思维的统治,总书记从方法论上指出,“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坚持与运用,其意义即如毛泽东当年对五四运动的辩证分析:反对把传统文化中的一切都无条件地去掉,必须和应该保留传统文化中的好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甚至如国家治理体系与机制的中国元素,唯保持变与不变的平衡,国家与民族才能健康前行。

在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每一重要关头,依靠不断自省而演化的文化自信与自觉精神,中国人才把握住了中国道路的正确方向,使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日益接近。

学号 2016174104

16机械电子工程 钟登科

第三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2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展开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长卷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文化治理体系,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开放格局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

总书记曾经强调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40年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文化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国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提供了越来越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坚持深化改革,为文化强国事业注入强大活力。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改革和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动加强文化法治建设、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彰显出我们党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伟大实践的执政智慧和使命担当。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揭示了人生和事业之间的奥秘,大家有没有读过这本书?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体会1500字。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书中反复讲的“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它论述了“心-道-德-事业”的关系,用书中举得例子“种苹果”,“事业”相当于最终的果实-苹果,“德”相当于树干枝叶,“道”相当于树根,“心”相当于苹果树的土地、种子、水分、阳光和肥料等,按照书中的论述“人生的最大战略就是提升心灵品质。心灵品质提升,道随之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这四种主要的德以及无数的德也随之提升,事业的成就自然随之提升。心灵品质提升一分,道就增加一分,德就增多一分,事业就增长一分。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有怎样的德,就成就怎样的事业。”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赛维信息技术服务事业部的“心-道-德-事业”又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我们的“事业”是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们的“德”是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这个是实现“事业”的支撑;我们的“道”是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个是明确事业部“德”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心”是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

1、我们的“事业”-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就像入职海信的第一天诵读的海信理念,“海信是个企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海信人世世代代去成就”,赛维咨询的事业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这个是我们事业部共同的心声,赛维信息技术事业部从20XX年从集团信息管理部划分至今,每一个赛维IT人都秉承着“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从服务海信内部客户开始,到今天外部服务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和目标。

2、我们的“德”-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赛维咨询的组织架构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20XX年由集团信息管理部调整至赛维,目的是为了发展外部业务;20XX年内部成立销售部、方案中心、实施中心和支持中心,为了也是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的发展要求,将销售、售前、实施、支持整个项目周期更好的管控;20XX年初SAP开发人员整体由支持中心划拨至实施中心,支持中心改为技术中心,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定位和发展方向却有了重大调整,目的是能更好的发展自有产品,真正把做自有研发产品(SRM、SMS、CRM等)做到模块化、通用化,满足市场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每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部人员也有20多人发展到今天100多人的团队,人才团队不论是数量上还是人才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人才梯队。但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事业部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明显要落后些,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实现事业部“事业”的短板,为此事业部明确了未来两年人才发展的规划,一是继续加大校招人员规模,扩大人员基数,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员,多渠道、多方位引进核心人才。

3、我们的“道”-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事业部从20XX年第一次开始做外部项目至今,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0XX划拨至赛维最开始还没有明确要大力发展外部市场,20XX年开始做外部市场时,也是有单就接,也没有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依靠的是其他企业的分包,事业部真正开始明确方向应该是20XX年,确定了要把外部市场做大做强,后面又逐步明确了重点突破的领域和市场。20XX年开始又明确了自研产品的发展方向,确定赛维咨询自己的技术路线图。

4、我们的“心”-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事业部由小变大,由最开始仅能凑出一支项目实施团队到今天同时十几个项目同时在进行,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事业部整个团队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一个赛维咨询人都在用心践行“我用心、您放心”的服务宗旨,为客户用心、为工作用心,就是对自己用心。事业部一直秉承着营造“家”的部门文化,设身处地的为员工解决问题,团队内部也把各自的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工作,团队上下目标统一,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作风,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事业,把赛维咨询真正做大做强。

第四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

国家的大战略下,与伟大时代同行的五年。正如习主席所说,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确实如此。过去的五年,致良知学习小组,企业家致良知论坛的举办,还有“致28学习小组“,这些行动,核心都是“读原文,悟真理,知行合一,以生命唤醒生命“.知行合一,多么简单的四个字,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做到,这句话直译并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简单关系,是行动需要和认知达成匹配,这样有了为什么我们要先致良知,然后再知行合一。通过学习实践,无不证明了致良知对于企业家的重要性。也让我相信,这样的文化是我们所信仰的,是值得我们为之学习,加以实践的。领悟圣贤化育天下之道,中华文化的五千年发展,有着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在时间沉淀下来的精髓,我们要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心,道,德,事业,这是总结下来的四部曲,深深体会到,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阶级,不同的认识。士人,能人,君子,贤人,圣人,这五类人,我是属于哪类人,士人还是能人呢?不管是属于哪类,都要向上一类人看齐。

阳明先生教诲我们,圣人之道,悟性自足。我们心中原本拥有与圣人一样的道。只要我们以圣贤之心为心,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阳明先生的龙场悟道都是可学而至。其实作为员工,我们要以企业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常听人说,工作,不是给老板工作,而是你自己。很多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所以工作和生活的一切,都是以个人核心利益为导向,这样的人生,只能处于停滞不前。大爱和宽广的胸襟,去看待一件小事,一份简单的工作,一段生活,视角不一样,行动自然不一样。

一直以来,做销售,确实是在做人。产品和销售密切的关系,常常在想,我们销售产品,到底是在销售产品,还是销售我们自己。要让别人相信你,需要让别人知道产品的价值,回头来,知道产品的价值之后,又更一步让别人相信了你。这个阶段,错综连接的复杂关系,孰重孰轻的价值趋向,难以决策。从书中所学到,我们要以更高的姿态,更长远的认知,来决定我们当前所行。这就是致良知,知行合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事业导师,企业家可以成为员工的事业导师。确实如此,每一个刚出生的人,每一个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人,谁能说,我们的素质就很高,我们是需要学习的。那这样,学习榜样便是我们身边的同事,我们的上级领导。作为同事,我们要以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姿态,做好自己,影响身边的人。作为领导,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不会教人把第一粒扣子扣错,继续扣扣子,只会一直错误。始终相信一点,教坏一个人,就是教坏无数人,反之,用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来影响一个人,就是影响无数人。

明心是心灵品质建设之母,所谓明心,就是要深深明白和体证关于心的两个真理,一是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二是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静心,就是在心灵深处建设心灵品质,净化心灵的污垢。通过学习这两者的关系和方法,了解,深入明心,就会促进持续静心;通过持续静心。才会进一步深入明心。明心和静心,相辅相成,相互发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我们要坚信我们心中的宝藏,坚定信念,持续静心,深入明心。

朝向伟大,哲学与战略,金蝶集团徐少春主席的分享让我体会很多。现在这个阶段,我所做的工作,金蝶就是我事业存在的客观背景,大的方向,依赖于集团的发展,反之,小的个体也承担发展的任务。徐主席通过学习致良知一年半来,找到了道,确定了金蝶新的使命和愿景。新的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新的愿景是:成为最值得托付的企业服务平台。新时代,需要创新,需要转型,需要实践。金蝶这样一个平台,一直走在财务领域的前沿,我愿意和金蝶,一同前进。徐主席愿意为了让天下没有假账奉献他自己的力量,能与天下的CFO打造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财务管理新世界。我愿意,做好目前工作,给企业带来价值。

我是这个世界74亿人口中的一个,世界确实很大,我很渺小。但庞大的集体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我们以各种链接产生万千关系,我们在世界不同的角落正在经历自己的人生,我们要以“大家“的姿态,致良知,知行合一,过好自己的人生。

第五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深的印象。印象中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书中反复讲的“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它论述了“心-道-德-事业”的关系,用书中举得例子“种苹果”,“事业”相当于最终的果实-苹果,“德”相当于树干枝叶,“道”相当于树根,“心”相当于苹果树的土地、种子、水分、阳光和肥料等,按照书中的论述“人生的最大战略就是提升心灵品质。心灵品质提升,道随之提升,仁爱、智慧、胸怀和能量这四种主要的德以及无数的德也随之提升,事业的成就自然随之提升。心灵品质提升一分,道就增加一分,德就增多一分,事业就增长一分。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就有怎样的德,就成就怎样的事业。”

联想到自己的工作,我们赛维信息技术服务事业部的“心-道-德-事业”又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我们的“事业”是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我们的“德”是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这个是实现“事业”的支撑;我们的“道”是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个是明确事业部“德”建设的方向;我们的“心”是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

1、我们的“事业”-实现赛维咨询的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就像入职海信的第一天诵读的海信理念,“海信是个企业,更是一项事业,需要千千万万的海信人世世代代去成就”,赛维咨询的事业也是如此,我们要把它做大做强,这个是我们事业部共同的心声,赛维信息技术事业部从20XX年从集团信息管理部划分至今,每一个赛维IT人都秉承着“敬人、敬业、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从服务海信内部客户开始,到今天外部服务逐渐发展壮大,依靠的就是我们要做大做强的决心和目标。

2、我们的“德”-事业部的组织架构和人才基础。赛维咨询的组织架构也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20XX年由集团信息管理部调整至赛维,目的是为了发展外部业务;20XX年内部成立销售部、方案中心、实施中心和支持中心,为了也是更好的适应外部市场的发展要求,将销售、售前、实施、支持整个项目周期更好的管控;20XX年初SAP开发人员整体由支持中心划拨至实施中心,支持中心改为技术中心,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定位和发展方向却有了重大调整,目的是能更好的发展自有产品,真正把做自有研发产品(SRM、SMS、CRM等)做到模块化、通用化,满足市场需求,更有市场竞争力。伴随着每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事业部人员也有20多人发展到今天100多人的团队,人才团队不论是数量上还是人才技能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人才梯队。但需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事业部发展速度相比,还是明显要落后些,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实现事业部“事业”的短板,为此事业部明确了未来两年人才发展的规划,一是继续加大校招人员规模,扩大人员基数,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员,多渠道、多方位引进核心人才。

3、我们的“道”-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事业部从20XX年第一次开始做外部项目至今,事业部的发展战略和方向也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20XX划拨至赛维最开始还没有明确要大力发展外部市场,20XX年开始做外部市场时,也是有单就接,也没有搭建自己的销售团队,依靠的是其他企业的分包,事业部真正开始明确方向应该是20XX年,确定了要把外部市场做大做强,后面又逐步明确了重点突破的领域和市场。20XX年开始又明确了自研产品的发展方向,确定赛维咨询自己的技术路线图。

4、我们的“心”-事业部的文化建设和团队士气,事业部由小变大,由最开始仅能凑出一支项目实施团队到今天同时十几个项目同时在进行,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事业部整个团队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一个赛维咨询人都在用心践行“我用心、您放心”的服务宗旨,为客户用心、为工作用心,就是对自己用心。事业部一直秉承着营造“家”的部门文化,设身处地的为员工解决问题,团队内部也把各自的队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工作,团队上下目标统一,继续发扬敢打敢拼的作风,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事业,把赛维咨询真正做大做强。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在时间充裕且心静的春节假期,怀着一颗敬畏之心阅读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一书。因为珍惜,所以读得用心,真就应了书中所说“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道理一样,在精读后,意外收获了改变和颠覆我三观的秘密,被深度洗礼后的心灵变明亮了,感觉收获满满。

深度聚焦后,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心”是一切的本源,“心”明了、“心”净了,凡事都通了。因为心中拥有无尽宝藏,让每个人的生命如此充满希望,心灵品质提升了,就可走上一条康庄大道。

心为何物?身之主宰便是心!心灵感受到的是阳光,便会发出正能量,汲取到的都是力量、信心,是勇者无畏和勇往直前。如果心灵感受到的是雾霾,便会看任何人和物都缺少敬畏感,汲取到的是自负、傲慢、玩世不恭。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工作上止步不前、职场或社会关系紧张、家庭不幸福、对小孩管理忧心、与他人相处不愉快等情况,都跟个人心灵品质建设有密切关系,“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一个人如果能修炼好、管理好自己心灵品质,围绕他的事都是通的、顺的,通过行为的作用与反作用折射出良好的德行,与周围的人、事建立起心与心的链接,自然心想事成。

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需要通过建设心灵品质将宝藏开发出来,所以在心上用功夫,是最有意义也是最有效的。心灵品质建设的厚薄决定了一个人成就与幸福的大小:心灵品质建设的强大,培养出来的是内心坚定、奋进、搏击的态度;心灵品质建设的孱弱,培养出来的是犹豫、懈怠、畏难的态度。同一个平台,两种不同的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与命运。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心得体会

在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以后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看看身边的人同时踏入工作岗位若干年下来成就高的往往是那些一开始看上去比较踏实、比较敬业的人。很多人自视过高却眼高手低看看哪里也容不下自己领导也不如自己、同事也不如自己、一肚子怀才不遇的情绪天天琢磨着跳槽。且不论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试问这样的职工哪一个领导肯重用?能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热情或者说工作态度却是个人成败的关键。

“致良知”就是知行合一没有良知的人犹如行尸走肉。虽然活着却已死去。在喧器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头上一片蓝天心中一方净土”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出卖了灵魂违逆了自己内心的准则。

下载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金斌:文化自信是大国复兴的基础自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石 作者:张全林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红色文化,它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它吸收、融合了当时世界文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书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书心得信息技术服务事业部马嘉林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是读不进去的,尤其是前几十页,讲的都是比较大的、宽泛的道理,犹如心灵鸡汤,读过也没留下很......

    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自信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做出的伟大历史贡......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1500字(五篇范文)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1500字文丨付浪国家的大战略下,与伟大时代同行的五年。正如习主席所说,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确实如此。过去的五年,致良知学习小组,企业......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坚固底色

    文化自信是“三个自信”的坚固底色 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文明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一系列重要论......

    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

    文化乱象的根源是缺乏文化自信 [摘 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乱象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导致思想混乱,而思想混乱必将引发行为混乱,最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