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近期发生和查处的几起案件均与此有关。中国官方近日作出系列部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并强调要“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国务院作出系列部署 “严”字当头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和非法使用添加物问题,全国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李克强强调,食品非法添加危害性大,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必须高度重视。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这份通知可谓“严”字当头,在各个环节作出细致规定。
——严打非法添加行为
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同时依法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从重从快惩处。要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
——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
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严格行政问责
对行政区域内较长时间或较大范围出现非法添加行为且未及时有效查处的,或者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违法添加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多部门展开行动 密织监管网
在全面部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亦已从不同重点展开专项行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于20日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专项整治注重综合治理和全程监管,从“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等7个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负责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和伪造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铲除“瘦肉精”非法生产“黑窝点”,切断“瘦肉精”地下销售链条。同时采取更加有力、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严密防范“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
20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发布“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明确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告说,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制定中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
根据这一方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严禁超剂量标准、超适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并将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非食用物质。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场所,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经营过期及劣质食品、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将被严查。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建信用档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地步。
分析指出,这不仅是迄今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就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出的点名最具体、指向最集中、措词最严厉的表态,也是对其产生根由剖析最深刻、思考最深远、忧虑最沉重的告诫。此番警世之语,不仅会让那些已被曝光者无地自容、未被揪出者如坐针毡,更会让整个社会从道德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硬”措施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监管之外,官方亦着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国办的通知中,就要求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同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此外,根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同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各地要特别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不难看出,官方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力求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更有力地遏止不法行为。
第二篇: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国务院抓食品安全“重典治乱”
当前,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近期发生和查处的几起案件均与此有关。中国官方近日作出系列部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并强调要“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
国务院作出系列部署 “严”字当头
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和非法使用添加物问题,全国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在会上表示,要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持续深入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李克强强调,食品非法添加危害性大,一旦发生问题,社会影响面广,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必须高度重视。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让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价,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20日专门下发通知,部署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这份通知可谓“严”字当头,在各个环节作出细致规定。
——严打非法添加行为
严禁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对因未严格履行进货查验而销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责令停产、停业;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对上述行为,同时依法追究其他相关责任。
对生产贩卖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厂主和主要非法销售人员,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产食品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一律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在法定幅度内从重从快惩处。要制定依法严惩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的具体办法。
——严格监管食品添加剂
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从严惩处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的企业;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从严审核、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国家标准,2011年年底前要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
——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防止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配料的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并分别签订责任书;对第一责任人所在单位发生违法添加行为、直接责任人发现单位购入或使用非法添加物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的,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
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严格行政问责
对行政区域内较长时间或较大范围出现非法添加行为且未及时有效查处的,或者行政区域内大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出现违法添加行为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及部门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督检查中走过场、不按规定履职的公职人员,要从严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依纪开除公职;涉嫌徇私舞弊、渎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多部门展开行动 密织监管网
在全面部署的同时,各职能部门亦已从不同重点展开专项行动。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了《“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9部门于20日启动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这次专项整治注重综合治理和全程监管,从“瘦肉精”源头、养殖、收购贩运、屠宰、加工、流通餐饮、进出口等7个环节,明确了重点任务和负责部门。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和伪造检验检疫合格证书的违法犯罪行为,彻底铲除“瘦肉精”非法生产“黑窝点”,切断“瘦肉精”地下销售链条。同时采取更加有力、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严密防范“瘦肉精”进入食品产业链。
20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发布“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的公告”,明确指出,三聚氰胺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禁止人为添加到食品中。对在食品中人为添加三聚氰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公告说,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可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资料表明,三聚氰胺可能从环境、食品包装材料等途径进入到食品中,其含量很低。为确保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特制定中国三聚氰胺在食品中的限量值:婴儿配方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1mg/kg,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高于上述限量的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2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将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列为治理重点。
根据这一方案,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的抽检和监测,严禁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无合法生产资质以及标签不规范的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严禁超剂量标准、超适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并将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非食用物质。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等餐饮服务单位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点场所,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经营过期及劣质食品、病死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将被严查。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建信用档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这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到了何等严重地步。
分析指出,这不仅是迄今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就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发出的点名最具体、指向最集中、措词最严厉的表态,也是对其产生根由剖析最深刻、思考最深远、忧虑最沉重的告诫。此番警世之语,不仅会让那些已被曝光者无地自容、未被揪出者如坐针毡,更会让整个社会从道德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在“硬”措施加强食品行业整治监管之外,官方亦着力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国办的通知中,就要求在食品行业开展“讲诚信、保质量、树新风”活动,引导企业树立安全发展、诚信经营的理念。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同时,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组织要切实负起行业自律责任,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监督,加强行业监督和培训,及时发现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报告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的要通报批评。
此外,根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还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同时积极支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认真追查媒体披露的问题,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查处的食品安全案件。各地要特别针对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进行集中宣教培训,开展案例警示教育,使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不难看出,官方在完善制度、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力求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更有力地遏止不法行为。
第三篇:公考时评:食品安全立法就该重典治乱
备注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近日正面向公众征求意见,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修订草案一出,便引发群众热议。
食品安全领域的立法,不管多严厉都不为过,因为这涉及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可是一些网民和媒体却从保护“生产不合格产品小商贩”的角度,声称“不能光看消费者一方的诉求”,甚至提出“食安法是不是处罚越重越好”的命题,让人颇感意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大于天。“先污染后治理”的亏,我们在环境保护领域早已领教,且现在还在为当时的企业环保低准入门槛埋单,食品安全领域岂能重走老路?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撕裂着公众敏感的神经,“黑作坊”“地沟油”也屡次挑战着社会道德底线。面对乱象丛生的食品安全格局,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回头路,更不能为所谓的“培育产业”而放宽准入和监管标准,否则,这在毁掉一代人生命健康的同时,更会因非法添加、恶意生产等无德行为而冲击整个社会诚信体系。
正因如此,食安法此次大修更加突出了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监督管理者的问责力度和受损消费者的保护力度,草案坚持的重典治乱也因吻合绝大多数民众期待,而获百姓“点赞”。
严厉的惩罚和立法,确实会提高食品领域的准入门槛,但提高准入标准维护公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有何不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装备水平日新月异,我们有能力更有信心还公众以安心食用食品的权利。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安全食品的需求,还去鼓吹所谓的“不能光看消费者一方诉求”“产业需要呵护”,不仅罔顾群众生命安全,更是与社会发展背道而驰。
顽疾必须猛药医,食品安全领域就该重典治乱。国外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但众多网民舍近求远从国外代购奶粉等食品,本就说明他们对国外食品安全领域严厉监管的认可,如果我们再不迎头赶上,那当越来越多国人求诸海外购买食品之时,便是中国食品产业噩梦真正开启之际。
第四篇:反腐败当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反腐败当猛药去疴、重典治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高压反腐提振全党“精气神”,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得到新的提升,全党风貌为之一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一此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成都武侯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一个成熟的政党进行国家治理,需要在“深思”后进行正确的“审势”,从执政党的使命、实事求是的态度、群众的呼声等方面,综合判断,然后决定治理手段的“宽”和“严“。当前“反腐败’,应该采取什么态势呢?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看,就是要采取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在反腐败的趋势上,中央有着明确的态度与清晰的部署,这首先体现在反腐败的力度持续加强上。从社会生态与政治环境来看,腐败滋生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为此,反腐败要有决心更要有恒心,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防止出现反弹;要坚持“零容忍”的原则,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形成“手莫
伸,伸手必被捉”的威慑效应;要持续加大力度抓“老虎”、打“苍蝇”,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也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加大“治标”力度的同时,为反腐败的“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激发动力。
在思想上,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少数领导干部之所以在形形色色的负面影响和诱惑下犯了严重错误,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总闸门“出了问题。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只有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从而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中央如此强调公私分明,对反腐具有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四风“中的奢靡之风花的就是公帑,那就是因为公私不分所致。因此,管住领导干部,要在思想教育和引导上下功夫。不少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高人一等”的优越心理,很难真正接受思想教育。这就必须运用党的组织权威,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形成让领导干部不能不接受教育的氛围。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端正了、坚定了,才能够按照党的要求管住自己。
在认识上,必须深刻认识反腐的严峻形势,坚持“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反腐败。毋庸讳言,反腐败工作成效卓著,非常振奋民心。但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典故人所共知,只有冒着刮骨疗毒的风险、经受壮士断腕的剧痛,重典治乱反腐败,“中国梦”才有可能实现。
在组织上,必须严守政治纪律。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用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况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必须同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在作风上,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从严治党,必须重点整治领导干部作风。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作风建设,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其次,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再次,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以“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儿抓下去。同时,还要让全党和全体人民来监督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评判干部作风是否确实好转。在惩处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现腐败分子就要坚决
查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格外重视,视为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次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强调反腐要猛药去疴的同时,肯定前期成绩,再次提出“坚持查处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要更加形成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强化监督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真正做到“令出法随”,敢于“以身试法”者必大为减少。不可轻视的是,当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而无论是打“老虎”还是打“苍蝇”,都要坚持打下去,做到面对“苍蝇”,敢于人人喊打,查到“老虎”,勇于壮士断腕。
“猛药去疴”,不是只解一时之气,更不是一劳永逸、一锤子买卖。要有一颗铁的决心,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像眼睛里容不下沙子;_种铁的手腕,无论涉及谁,都要一查到底,法不容情;一套铁的制度,设计周密.针对性强,带电高压线式的条例、规定,实现监督全覆盖;一支铁的队伍,用铁的纪律打造的纪检监察队伍;一种铁的恒心,不获全胜不呜金收兵二只要这几个方面都能硬起来,才能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目标,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腐败现象亦将会大大收敛,腐败的沉疴痼疾必在“猛药”下得以根治
第五篇:重典能让我们摆脱食品安全危机吗?
重典能让我们摆脱食品安全危机吗?
——兼论重塑中华传统文化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意义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的食品产业产能不但位居世界第一,而且食品种类更加丰富,样式更加新颖,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在我们的食品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同时,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也越来越困扰着我们,那就是食品生产的背后,受到利润驱动,食品从业者的道德素质下降,导致了大量食品生产安全问题的发生。尽管国家颁布了《食品安全法》,中央政法委今年又出台了严惩令,但是,面对积重难返的食品安全危机,我们不得不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其产生的根源,重塑中华传统文化,以科学的态度将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神合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究且有意义的事情。
引子
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他们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
——一位资深法国营养专家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如天之天者,斯可以。——中国古代思想家管仲
1、杀气腾腾的《通知》 1.1 今年9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对外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
1.2 《通知》针对我国近期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国民对食品安全严重关注现状,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严重危害性,打击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臵,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
1.3《通知》杀气腾腾地指出‚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要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彻底剥夺犯罪分子非法获利和再次犯罪的资本;要从严控制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
人们不禁要问,在此重典之下,会快速改变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吗?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依旧问题重重
2.1 众所周知,在我国,食品中毒事件已屡见不鲜,特别是近10年内,通过媒体披露和公开报道的食品被污染就有60种之多。一桩桩质量安全事件不断暴露,洗衣粉油条、苏丹红鸭蛋、毒大米、黑心饺子、陈馅月饼、地沟油、猪有瘦肉精、蔬菜有农药残留、腐乳有工业颜料、木耳用硫磺熏制等,今年正值《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后又发生了‚金浩茶油事件‛,真是骇人听闻、怵目惊心。频频曝光是食品安全出问题,会失人心、失信心、失安定、失和谐,间接影响到政府威信;老百姓现在吃什么都不太放心,影响了消费信心,既不利于扩大消费,也不利于社会和谐。
在国际上,由于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全球有30多个国家对中国奶制品下达禁令,比如,美国全面清查华人市场,意大利对中国食品额外检查,欧盟禁止从中国进口任何含牛奶成分的婴儿食品、同时全面检验含奶品量超过15%的中国食品。产品质量出安全问题,会损邦交、损声誉、损形象,影响了外部发展环境,总之,有损中国声誉和国际形象。
2.2 2009年4月21日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共同发布了《2008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调查报告》指出,‚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带来食品安全新问题。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广大消费者食品消费信心,由此暴露出的违规使用非食品添加物问题,也给食品安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三鹿奶粉事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近年来,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等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非食品添加物具有发展迅速、检测手法有限、隐蔽性强等特点,流通企业对包装食品和生鲜农产品质量控制能力有限,食品安全控制越来越困难。
2.3 消费者食品安全满意度下降,最不放心儿童食品。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逐年增加,城市消费者关注度高达95.8%,农村消费者关注度也达到了94.5%。但高关注度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满意度欠佳,分别有20.2%城市消费者和18.3%的农村消费者认为当前食品安全形势‚问题太多,令人失望‛。调查还显示,消费者最不放心儿童食品。仅有15.8%的城市消费者和15.1%的农村消费者对儿童食品表示‚放心‛,却有27.6%的城市消费者和27.5%的农村消费者明确表示‚不放心‛。
3、食品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低下
3.1 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以为与食品企业的道德缺失和诚信度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在强调法制建设、舆论监督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在全社会弘扬道德价值,唤起人们心中的仁爱,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然而,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及其生产加工者来说,遵守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是最基本的生产加工原则,更是做人、积德的基本原则。在食品企业内部大力弘扬食品安全意识、弘扬道德良知,已是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3.2 由于我国目前对进入食品行业的从业者没有任何限制,而食品行业又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业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我区某集体用餐配送企业为例,据调查该企业中文盲或半文盲的食品从业者占了89.45%。史无前例的十年文革,把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这棵参天大树几乎连根拔起,鬼神、因果、报应等一律被诋毁为麻醉百姓的封建迷信,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又使得国人一切都向钱看,自律、诚信、良知、廉耻等又皆丧失。少数食品从业者或唯利是图道德沦丧明知故犯,他们连因果报应都不在意,何惧监管部门?或漠视的法律法规,无畏无良,缺乏最基本的人性,为谋取暴利恶性竞争,使得食品安全危机愈加严重,雪上添霜。
3.3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何根植于食品企业文化中,如何让企业管理者及食品行业从业人员都带着一份责任和一颗良心在工作、在生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安全生产不再是新闻媒体和国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4、中国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核心理念
4.1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子百家的学说被后世喻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藏。其中儒家思想在治国安邦、立人处世、修身养性、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去大力继承和弘扬。
4.2 以科学的态度将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神合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值得探究且有意义的事情。儒家的德治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富的实践经验,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其中,‚以德为先‛的思想是几千年来儒家德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所崇尚的德治是一种伦理政治,它主张依靠道德的力量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而不是‚法治‛)。‚德‛是儒家所推崇的思想境界,其主要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德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德‛的核心内涵。
4.3 在民间,中国传统文化在公众文化心理中的另一个表现是敬畏。敬畏是一个重要基础,也可能是当下国人最稀缺的一种情感了。在宗教国家,敬畏既是首要的道德准则,也是一种生命意识。‚敬‛是对生命价值的态度,而‚畏‛则意味着对生命的警示和自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对天道的敬畏是培养人格的开始,没有这种敬畏,一个人很难成就高尚人格。敬畏天命既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也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因为‚敬‛会有所为,而‚畏‛会有所不为。孔子强调‚君子有三畏‛,就是一种对内在人格的道德要求。敬畏虽不是人的全部美德,却是很多美德的基础。不知敬畏的人,也较难理解正义和诚实。有了敬畏之心,一个人便会在行事时,感到上天有一双眼睛时刻在看着自己。
4.4有一句话在网络流传甚广,‚食品行业卖的是良心,收获的是报应,‛作为食品从业者,必须要知道凡事皆有因果,善恶总将有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告诉我们,无论重典还是新法,都无法快速改变现状,当务之急是呼唤人性良知,让人们自律自检,唯有敬畏,或许能帮助我们走出食品安全危机。
5、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启示
5.1 所有的产品生产都少不了道德力的支撑,道德力之于食品生产显得尤为重要。食品生产经营有其特殊性,因为其产品涉及人的健康。食品生产的过程也非常复杂,它涉及到三个产业,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具体又涉及到种子、土壤、灌溉、施肥、收获、运输、加工、包装、冷藏、销售、再加工等环节。这些环节中,只要一个环节有道德力的缺失,那最终到达餐桌的食品就很可能会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
5.2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先生说的好:‚在中华大地上‘仁、义、礼、智、信’永远不会过时,只是需要不断赋予新的释义而已,它应该成为人们的信仰、成为人们遵循的生活准则。今天,我们应该大声的呼唤‘良心’,呼唤‘诚信’,呼唤‘孝道’,呼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金言。用道德力去扫除那些丑陋的东西,用道德力去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从事食品安全监管25年的经验告诉我,没有一户企业是靠我们的处罚而罚好,崇尚道德管理的理念,严以律己,才是食品安全管理者取得佳绩的唯一方向。
5.3 食品安全,以领导者为表率
《论语〃为政》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领导人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臵上,别的星星都环绕着它。实际是说,如果领导人用自己遵守道德的模范行为来带动大家,就会得到下属们的衷心支持和拥护。
企业领导人是一个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其能力和思想境界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命运。常言道:小富靠智,大富靠德。以德为政,即实行德治,这是一个优秀食品企业家必然要具有的个人品德和修养。
坚持‚为政以德‛,首先要求企业的领导人要加强自身修养,‚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正人必先正已,身教胜于言教,领导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那就不用制度的约束,法规的强制,也不用层层的行政指令,大家就会自觉地践行企业的宗旨、目标和企业的价值观。达到不令而行,不教而听的理想境界。
5.4 食品安全管理,以‚仁‛为指导思想
‚仁‛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意是友爱、互助、同情之意。作为现代企业,要想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应树立为民、为国,服务社会的企业理想,把仁爱之德施之于人民大众,真诚、友好地对待别的企业或客户,把‚仁‛化作加强监督管理规范的有效手段,以‚仁‛作为整个食品安全生产的灵魂。
作为食品生产企业,其最大的‚仁‛是生产出安全的食品,让人民吃的安心、吃的放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就要本着是为自己做,为家人做食品的理念去生产,要对每一个就餐者负责任。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孔雀绿浸泡的水产、瘦肉精的猪肉。
5.5 食品安全管理,以‚义‛为管理手段
‚义‛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儒家并不一概地反对利,它强调的是要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主张‚君子之财、取之有道,‛坚决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不仁不义,甚至不择手段的惟利是图。目前,中国成功的企业家注重把‚义‛视为企业精神支柱的主要方面,既谈赚钱又讲友谊,既注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在他们看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确立‚义、利合一‛的办企业方针,这才是企业制胜的策略。正如孔子所说:‚义以生利、利以平民,‛就是这个道理。现代食品企业经营者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可以把‚义以生利‛的思想转化成一种经营理念,在管理食品企业的活动中,就是精神价值创造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制约物质价值的过程。
管理者只有以‚义‛为本,合理地谋利和得利,这样才能确保食品行业的和谐,这对管理者来说才是最大的‚义‛,才能收获更大的企业利润。
5.6 食品安全管理,以‚礼‛为管理特色
‚礼‛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范畴,泛指各类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相对内在的道德感情和伦理思想的‚仁‛而言,‚礼‛是外在的伦理行为与社会制度,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达到社会和谐安宁的作用。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就不懂得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
‚礼‛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也是企业茁壮成长的必然选择!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经营观,一个独到的为消费者设想的见解,一个温情的微笑,无不展现出非凡的魅力。企业形象并不是空中楼阁,企业形象建立在员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之上,员工代表企业,员工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企业的形象。礼貌待客、文明经商应是企业每位员工的责任,企业员工言谈谦和可亲,举止端庄,仪表整洁,饱满的精神风貌是消费者的‚试金石‛。‚礼‛是企业的无形财富,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企业都重视礼的宣传。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食品企业只有竭诚为公众服务,采取以礼相待、宾至如归和热情周到的策略,尽力满足顾客的需要,让顾客吃的安心,吃的放心,才能够受到消费者的肯定和赞誉,才能增强新老用户的信心,吸引更多的客户。由此才可维持企业的生存并逐步发展壮大。
‚礼‛作为一种规范,抑或是行为准则,是企业家治企的主要依据之一。‚没有规范、不规范,就不能立身处世,就不可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处于社会中的有机体,它的组成成员是社会中的个人,必须遵循社会的一些公共准则,这样,才能成为‚礼仪之企业‛。
5.7 食品安全管理,以‚智‛为管理策略
‚智‛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指的是聪明智慧的品德。在风谲云诡、尔虞我诈、陷阱多多的商海中,要靠人才、靠超群的智慧和谋略方能克敌致胜,此乃‚智‛。当今世界竞争的焦点已从市场竞争转移到人才的竞争,凡是发达的国家历来都重视人力资源的投资,实际上是智力投资。国家的振兴、企业的发展,就是靠大批的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迫切需要一批能开拓创新、善经营管理、有道德的企业家和实干家。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力量。可见,在一切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本,其价值是无法估计的。智力和人才是现代企业腾飞的动力源泉,是赢得胜利的锐利武器。
当今,我们在食品安全事件的风头浪尖中,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重视有德人才资源的开发、加强有德人才资源的管理和科学合理地使用有德人才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对此,我们的食品企业家应具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胆,以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力营造一种惜才、爱才、荐才和用才的良好风尚。毛泽东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不外是用人和出主意两类,不论是‚用人‛和‚出主意‛都需要智慧。可以说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之宝,企业腾飞之本。同样,在企业管理中是需要高度智慧的,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深知‚得才者昌,失才者亡‛和‚黄金累千,不如一贤‛的道理,把选人任贤和知人善任看成是企业管理者最主要的本事之一,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成败的重要标准。
5.8 食品安全管理,以‚信‛为管理目标
‚信‛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之一,泛指诚实不欺、讲信用的品德。讲信用、守诺言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的名言:‚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取信于民,企业就稳定、发展;失信于民,企业就难于有立足之地,甚至出现危机。‚信‛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就是信誉。‚人无信不立‛,若将‚人‛视为一个‚集合‛,就是不同类型的组织,信誉对于任何组织而言都是立业的根本。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就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重要。
顾客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真正基础。为此,企业经营活动的圆心是顾客,围绕顾客转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永恒话题。企业经营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顾客,取决于企业是否赢得顾客的信誉。现代经营者提出‚用户至上、信誉第一‛的口号,就是向客户提供全面满意的服务(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是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企业信誉最有效的方式。现在,‚顾客就是上帝‛已成为企业的座右铭。得罪了‚上帝‛,失去了‚上帝‛,那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6、结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企业是安全、安心食品的创造者,应当主动挑起食品安全的重担,让广大的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我们所管辖的如宝钢餐饮、聚宝轩大酒店等区内食品安全信誉较好的餐饮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德治思想与食品安全管理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深知儒家德治思想在食品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在实际经营中实践着这一理念。他们在市场中赢得了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他们在食品安全自身管理上,展现高度的社会良知和职业道德,以自己的作为为食品从业者赢得了的尊严和荣耀。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我深知没有他们的成就,我们将无地自容,难以面对政府和社会,难以面对消费者,难以面对自己的良心。所以,在我心中,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从心底里真诚地尊敬他们的工作,愉快地分享他们的光荣。
参考文献
[1]李南编著:《感悟论语智慧》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2]原著:孔子 编著:司马哲:《论语全书》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3]朱子律编撰: 《儒家经典》 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 [4]涩泽荣一 著: 《论语与算盘》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5]于丹著: 于丹《论语》心得 中华书局 [6]新浪博客《食品安全,我的心中之痛》等网络文章 [7]《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
[8]食品药品监督局网站提供的食品安全事故、简讯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