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投资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国际投资导论
一、投资与国际投资的含义
(一)投资
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投资通常是指为获取利润而将资本投放于企业的行为,主要是通过购买国内外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来实现。所以,在西方,投资一般是指间接投资,主要介绍如何计算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怎样评估风险和如何进行风险定价,帮助投资者选择获利最高的投资机会。
而在我国,投资概念既包括间接的股票、债券投资,也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包括有价证券)的经济活动。有时也用来指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买和储备流动资产(包括有价证券)的经济活动,必须运用资金,而运用上述资金的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投资一词具有双重含义,既用来指特定的经济活动,又用来指特种资金。
简而言之,可以把投资定义为:经济主体为获得经济效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用于某项事业的经济活动。
从定义中看出,一项投资活动中至少包括投资主体和货币或其他经济资源等投资客体两个方面。
(二)国际投资
1、国际投资的含义
各类经济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和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2、国际投资相对于国内投资而言,应从同质性和特异性两方面来把握国际投资的内涵。
同质性:主要表现为逐利性和风险性。
特异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相对多样性、客体的相对多样性、目的的相对多样性、运营的相对复杂性
(三)区分国际投资与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投资主要以国际资本流动作为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总是产生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也并一定就是国际投资。
(四)国际投资动机:
1、生产国际化是促进国际投资的直接动机
2、开发和利用国外的自然资源
3、分散和减少风险
4、绕过贸易壁垒或障碍
5、实现企业全球发展战略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最高层次体现
二、国际投资的方式
(一)按投资期限分类
1、长期投资
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等
2、短期投资
投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权
(二)按资本来源及用途分类
1、公共投资
由政府或国际组织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
2、私人投资
一国的个人或企业以赢利为目的而对东道国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三)按资本的特征分类
1、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到国外直接开办工矿企业或经营其他企业,即将其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中的经济活动。
2、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主要是指国际证券投资以及以提供国际中长期信贷、经济开发援助等形式的资本外投活动。
(四)其他投资方式
1、补偿贸易
进口方外汇短缺,在信贷的基础上从出口方引进机器设备、技术等,待工程建成以后,以其生产的产品或商定的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偿还
2、国际融资租赁
指含有国际因素的出租人按照承租人的要求购买物并租赁给承租人,由承租人按约定支付租金,在租期结束时,承租人得以支付租赁物象征性余值并取得租赁物所有权的交易。
3、国际工程承包
以自己的资金、技术、劳务、设备、原材料和许可权等,承揽外国业主的工程项目,收取成本费及应得利润。
4、BOT投资(Build-Operate-Transfer)
政府同私营机构(在中国表现为外商投资)的项目公司签定合同。
由该项目公司承担一个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筹资、建造、营运、维修及转让。在双方协定的一个固定期限内(一般为15~20年),项目公司对其筹资建设的项目行使运营权,以便收回对该项目的投资、偿还该项目的债务并赚取利润。
协议期满后,项目公司将该项目无偿转让给东道国政府。
三、国际投资的特征
1、投资目的多元化;
除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价值,还包括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公益价值
2、投资体现着国家与民族利益;
受国家、民族自身利益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政治色彩
3、投资所使用的货币既单一又多元化;
国际投资中货币单位及货币制度的差异性---汇率
4、投资环境存在着差异;
国际投资环境的差异性与复杂多变性---政治环 境 + 经济环境 + 法律环境 + 社会环境 + 自然环境,因此风险更大
5、投资风险较大;
国际投资中生产要素的流动要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6、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投资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
7、国际投资领域的市场分割及不完全竞争性
8、投资方向是双向的。
双向化 = 吸引外资 + 对外投资
四、国际投资的主体和客体
1、投资主体:(1)跨国公司(2)跨国金融机构(3)官方和半官方的机构(4)个人投资者
2、投资客体:(1)实物资产(2)无形资产(3)金融资产
五、国际投资其他学科的关系
1、国际投资学与投资学的关系
从本义上讲,西方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投资微观理论,如证券组合理论、金融资产定价模型、市场有效性理论。因此,它与国际投资学的区别是较为明显的:首先,国际投资学的研究范围不仅包括证券投资领域,还包括直接投资领域;
其次,贯穿于国际投资学的核心问题在于“跨国性”的研究,即为什么不在国内而要去国外投资,而西方投资学的核心却没有体现这一点。另一方面,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表现在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是在西方国内证券投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证券组合理论向国际领域的延伸与发展。
2、国际投资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3、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的关系
国际金融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汇率体系三个方面。其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本和资产如何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来配置。与国际经济学一样,国际金融也是研究货币资本国际间的流动,但国际金融市场中,资本以短期的流动性强的货币形态出现,金融市场为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证券投资提供结算和融资手段。而国际投资学研究的是国际间中长期货币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运动及其规律性。在国际直接投资中,资本是以生产要素等表现的。而间接投资也是长期的。
国际金融主要研究货币的国际收支及短期国际货币资本的运动,国际投资学也不同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其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可见,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比较广泛,主要着眼于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关系的研究;而国际投资学的研究对象相对狭窄,但它不仅涉及到由于投资活动所引起的宏观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且包括国际投资微观经济活动的理论与方法。
4、国际投资学与国际贸易学其联系在于:
(1)两者的研究领域都涉及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
(2)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一方面,国际贸易活动往往是国际投资行为的基础和先导。另一方面,国际投资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反作用。因为国际投资行为的发生,会引起购买力在国际间的转移,从而带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当国际投资完成、形成生产能力后,又会引起东道国进口的减少。其区别在于:
国际贸易学对商品流动的研究侧重于交换关系方面,从原则上讲,国际贸易活动是在价值相等基础上实现利用价值的交换,商品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而国际投资学则侧重于对商品生产属性的研究,从根本上看,国际投资活动是把商品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领域并实现价值增殖。因此,前者重在研究一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后者重在研究一国参与国际生产的能力。
六、国际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2)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
(3)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
(5)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第二章 资本与投资理论
一、资本概念: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的主要特征有: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是一种运动
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三、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投资理论
1、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2、后凯恩斯的投资理论
3、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四、其他专业投资理论
1、巴菲特的投资理论
2、魔鬼投资学
3、奈斯比特的全球经济与全球投资说 第三章 国际投资理论 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国际经济理论的重要分支,它是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发生机理的理论,即为什么国际直接投资会发生的理论,因此,也可以称为国际直接投资动因理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
四、比较优势论
五、国际生产折中论
六、“两缺口模型”理论
七、投资发展阶段理论
八、技术地方化理论
九、国际投资发展理论
十、国际间接投资理论
第四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一、跨国公司的概念
(一)定义 指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的实体所组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此等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吻合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别的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二)界定
(1)地理范围上的界定:是否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
(2)所有权标准上的界定:以跨国公司的股份拥有、管理控制所依据的法律基础作为划分企业是否为跨国公司的标准。
(3)经营管理特征上的界定: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决策层必须具备全球性的经营理念。
完全以世界性的经营态度来规划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实现以高级的公司内劳动分工为特征的职能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4)跨国经营业绩指标上的界定:
A应用比例方法来衡量和反映企业的国际化程度
国际销售率、海外资产比率、国际管理指数、国际投资指数、海外公司比率。B相对、绝对指标组合法
海外销售总额、海外销售净额、海外资产比率海外销售率、外贸依存度、投资结构水平、生产依存。
C生产经营活动跨越国界
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子公司,并对子公司能达到有效控制;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战略,并将其所有经营活动都置于该战略的指导之下。
(三)标准
1、结构标准
跨国公司强调的是多国生产设施的综合,而不仅仅是市场的组合。(1)地区分布(2)国外生产或服务设施(3)所有权
2、营业实绩标准
主要以在国外的生产、销售、赢利或资产等绝对额或相对数作为标准,但金额或百分比的具体数字应该是多少,则并无统一的说法。
3、行为标准
作为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最高领导层的决策行为公平地对待和处理世界各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经营具有世界性、跨国性。
4、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认为跨国公司通过股权或非股权的方式对海外分支机构进行控制。
5、人力资源标准
某些东道国却要求来本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必须雇用一定比例的本国员工,否则就无法享受外商投资的优惠待遇。
二、跨国公司的经营特征
(一)实行全球战略管理
(二)内部一体化经营管理
(三)利用直接投资争夺世界市场
1、跨国公司从利用价值竞争手段,转向非价格竞争手段争夺世界市场。
2、跨国公司扩大内部贸易
(四)利用先进技术保持竞争优势
(五)综合型多种经营发展
三、跨国公司发展过程
(一)跨国公司雏形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二)跨国公司成型阶段(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三)跨国公司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至90年代初)
(四)跨国公司全球发展阶段(跨国公司的调整与改革)
(五)21世纪跨国公司新的战略取向
(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四、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一)跨国公司与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促进企业跨国化
(1)经济全球化概念(2)企业跨国化(6个表现)
①跨国公司与政府之间的联系 ②跨国公司母公司与母国子公司的联系 ③跨国公司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的联系 ④跨国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 ⑤跨国公司与各类国际政治、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⑥跨国公司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3)经济全球化促使公司和产品国籍日益模糊化
①公司国籍日益模糊化②产品国籍日益模糊化
2、企业跨国化推动经济全球化
(1)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2)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
(3)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4)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
(三)跨国公司国际投资的影响
(四)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参与方式
1、股权参与
股权参与是指跨国公司在其海外公司中所占股权份额,它是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的。在股权参与中全部拥有的资公司。
(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在95%以上)和合资企业(1)建立国际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 也称为全部股权拥有,这是直接投资的传统形式,其子公司称为全资拥有子公司,即母公司拥有子公司股权的95%以上。在我国,对外商以这种方式设立的分支机构称为外商独资企业。一般来说,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型跨国公司倾向于以独资形式对外直接投资。拥有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跨国公司就可以把子公司完全纳入它的全球安排,服从它的整体利益,以获取丰厚的利润。概括而言,跨国公司采取独资的主要原因在于:垄断技术优势;便于采用转移价格;有利于母公司统一决策和管理;实施全球战略的需要。
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独资公司的方式主要是投资新建企业和收购东道国企业的股权或财产。股权收购在收购人(跨国公司)与股权持有者之间进行,财产收购在收购人与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之间进行。无论是从收购所涉及的范围还是从有关文件的处理来、看,收购公司财产比收购股权容易。通过收购形式设立子公司,投资小,见效快,有助于投资者充分利用被收购公司原有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销售系统和信息系统。(2)建立国际合资企业
合资经营企业通常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依据股份关系共同举办的具有独立合作法人地位的企业,双方除可以用现金投资外,还可以用机器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和技术、专利、土地使用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作价后作为股份投入,同时获得相应的股权并根据股权份额分享企业收益、分担企业风险,其责任以各自认缴的股份为限。在我国的中外合资企业属于这种类型。
(3)建立国际合作企业
合作经营是指合作双方按照契约关系共同经营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均由双方协议后由合同明确规定。合作企业可以是组成法人的,也可以不组成法人。合作双方是一种合伙关系,合作双方分别各自纳税。在我国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Sino-Foreign Coopera five Venture)属于这种类型。合作经营的出资方式一般是在契约中规定:外国公司主要提供外汇资金、设备、技术,有时也提供某些原材料;东道国合营者主要提供使用场地、厂房、当地资源、公用设施和劳务。对不同的项目,各方出资内容会有差异
合营企业目前已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最为普通的形式。从跨国公司角度看,合营企业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减少或避免政治风险,如内外合营可以减少东道国政策变化或被征收的风险;由于企业是外国投资者与当地投资者合资经营,共负盈亏,外国投资者除可享受对外资优惠外,还可获得东道国对本国企业的优惠待遇;可以利用当地的合伙者与东道国政府的关系,了解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保证取得企业经营所需的信息资源,以便增强其竞争能力;如果是以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管理知识作为股本投资的话,实际上是输出了“产品”,如果合资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需要进口,外国投资者又可以获得原料商品的优先供应权。
对东道国来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采用合资企业方式引进外资的好处主要是:合资经营是利用外资弥补本国建设资金不足的好办法;外国投资不仅解决外汇现金的缺乏问题,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填补东道国国内技术空白,发展短线产业部门,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为了开拓市场,合营产品可以利用公司的销售渠道,打人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由于合资企业是在东道国举行,这将有利于当地人员的劳动就业、原材料供应,带动国内有关配套协作企业的发展,以及增加税收等。(4)收购国外企业
2、非股权参与
非股权参与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被跨国公司广泛采用的经营方式,主要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来取得某种程度的实际控制权,实现本公司的经营目标。
跨国公司通过非股权经营既可以少承担风险,又可以凭其技术、管理和销售网络获得满意的利润。对东道国来说,采用非股权经营可以更多地拥有企业控制权,以分享利益。通过非股权经营,跨国公司可以或明或暗地控制当地企业,而且控制程度也可大可小。实际上,这是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国有化政策和外资渐退政策,跨国公司采取的一种灵活的变通方式。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虽然失去了股权控制,但仍可以凭借其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和销售机制等优势,谋求继续保持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原有地位。现在,跨国公司的非股权参与得到了广泛发展,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
(1)许可证合同
签订许可证合同后,跨国公司按一定的价格向东道国转让某种技术,而对转让的某种技术知识的补偿采取提成支付的方式,即在一定年限内,按产品的产量和产品的销售价格,根据协议规定的百分比提取提成费。在合同有效期内,跨国公司有义务向许可证获得者提供改进和改善技术的情报,而许可证获得者也有义务向技术提供者作技术反馈。跨国公司不参与东道国公司的股权,但对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可以进行监督。许可证合同是一种契约或协议,许可证提供者仍保持所提供技术的所有权,只是将使用权有偿让渡给许可证获得者。(2)管理合同
管理合同又称经营合同,在拉美国家叫风险合同,在中东国家称工作合同。这种合同在不同的国家,内容差别也很大。从广义上看,管理合同也是一种技术合同。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面经营管理,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商业管理、行政管理等。这类管理一般适用于刚投产的产品、专供外销的工厂和大型旅游项目。另一类是技术管理,即、由外国技术公司、外国技术人员或第三方的技术总公司或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管理合同的特点是不投资只管理。订立管理合同就意味着授权给技术公司管理企业,当然企业重大问题仍由董事会批准决定。外国技术公司要向董事会提供各种资料,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
东道国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跨国公司签订的自然资源合作开发项目也属于合同,但与一般的管理合同不同,即外方起总承包商的作用,东道国在开发中不投入资本,也不承担风险。跨国公司得到的报酬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以市场价格购买项目所生产的一定份额的产品。(3)交钥匙合同
交钥匙合同,又称“一揽子合同”,是指承包商从工程的方案选择、建筑施工、设备供应与安装、人员培训直至试生产承担全部责任的合同。在交钥匙合同的基础上除去建筑施工部分,就是半交钥匙合同,总承包商只对建筑施工负监督责任。(4)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承包是一项综合性商务活动和经济交往,它通过国际间的招标、议标或其他协商途径,由跨国公司承包以提供自己的技术、资本、劳务、管理、设备、材料、许可权等,按国外工程业主(发包 人)的要求,为其营造工程项目或从事其他有关经济活动,并按事先商定的合同条件收取费用的一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工程承包的项目包括水坝、管道、高速公路、地铁、机场、通信系统、电站和工厂联合企业等。工程承包按承包合同范围划分,可分为工程咨询合同、施工合同、工程服务合同、设备供应合同、设备供应与安装合同、交钥匙合同、交产品合同。(5)技术协作合同
该合同规定跨国公司不提供资本或为项目提供融资,不享有产品所有权或购买权,不承担产品销售责任。只为项目提供各方面的技术服务。跨国公司以取得特别费用作为报酬,特别费用包括双方预先协议规定的费用以及生产出产品以后在一定时期内根据产品销售额提取的一定比例的费用。
(6)设备租赁(Equipment Iea ing)这是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十分活跃的一种跨国参与方式。出租的设备通常有飞机、船舶、石油钻机、大型电子计算机、起重机和某些成套的生产设备等。在一项租赁交易中,凡设备购置成本百分之百由出租人独自承担的称为单一投资者租赁。设备购置成本的小部分由出租人投资承担、大部分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人提供贷款补足的称为杠杆租赁(Leaverage Lease)。单一投资者租赁是人们所熟悉的基本方式和传统做法。杠杆租赁是近十几年来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的最高级的一种租赁形式,适用于筹措资产价值几百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长期租赁业务,可满足对有效寿命达10年以上,高度集约型设备的融资需要(如飞机、集装箱、工厂、输油管道、近海石油钻井平台、卫星系统等)。(7)销售协议(Sales Agreement)这是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销售网络来扩大自身产品销售的重要方式。销售协议可分为分销、商业代理和寄售。分销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商业机构签订协议,由后者按照跨国公司规定的价格在东道国销售其产品。分销商从跨国公司进货时,获得有利可图的折扣优待。商业代理是指跨国公司委托东道国的商业机构为其商品寻找买主。代理商本身不直接从事该产品的购销活动,而是由卖方与、买方直接成交。代理商按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寄售是指跨国公司将商品运交给东道国的商业机构,委托后者代为销售,直到该商品在市场出售以后,再由寄售商交还货款,并从货款中扣除佣金。(8)特许营销(Franchise)这是商业和服务行业中跨国公司比较流行的一种参与方式。如世界闻名的麦当劳快餐店、肯德基快餐店、可口可乐饮料公司和假日旅馆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建立它们的全球经营网。特许营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营销总店均是一些在顾客中已享有较高声誉的企业,有其良好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销总店允许营销分店(Franchisees)使用它的商品名称,并对分店的经营活动给予协助。但分店的所有权并不归总店所有,而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分店只按销售额或利润的一定百分比(也有的按固定金额)向总店缴纳特许权使用费。
五、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一)职能一体化战略
(二)地域一体化战略
四、跨国公司理论
(一)跨国公司理论概述
80年代以来,许多跨国公司为了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求得生存和发展,对其战略进行了全面创新,并不断调整其经营活动.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变化孕育着重要的理论变革.虽然有些研究属于对原有理论体系的局部修正,但对战略管理,战略联盟等的研究却展示了跨国公司理论的最新发展.(二)战略管理理论
1、竞争位势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局限
2、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局限
3、动力能力理论的提出
(三)战略联盟理论
1、概念
战略联盟概念最早是美国DEC 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提出的,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长期性联合与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
2、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
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可分中间动因和最终动因两种。其中最终动因是指获得预期的经济绩效,中间动因包括资源(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共享和风险与成本的共担。具体来说,战略联盟的动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竞争力。
在技术日益分散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企业能长期进行技术垄断,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已经无法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为此,大多数企业的对策都是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具体方法是与其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借助与联盟内企业的科研人员合作,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实践证明,战略联盟除了比传统的全球性内部战略和金字塔式管理组织具有更为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外,也更能照顾到不同国家、地区、社会团体甚至单个消费者的偏好的差异性,更有利于开辟新市场或进入新行业,因而有更强的竞争力。
(2)分担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激烈变动的外部环境要求研究开发能不断缩短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化,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些都使得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具有很高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然要从技术自给转向技术合作和技术相互依赖,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渠道的密度与速度以避免单个企业在研究开发中的盲目性或因孤军作战导致全社会范围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降低风险。与此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提出了要在相当大的规模上和多个行业进行全球生产的要求,以实现最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从而能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3)防止竞争过度。
随着大企业市场渗透力度的加大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一定容量的市场分割最终会在大企业之间告一段落。如果大企业间仍在所剩无几的零星小市场中继续展开全面竞争,不仅成本提高,造成两败俱伤,而且还可能因为竞争过度而失去自身现有的市场。因此,为了避免未来竞争地位的丧失,避免在诸如竞争、成本、特许及贸易等方面的纠纷,企业之间必须建立战略联盟,加强合作,维护竞争秩序。
(4)挑战“大企业病”。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协调成本上升正使得一些大企业的行政效率向着官僚式的低效率迈进,出现所谓的“大企业病”。战略联盟的经济性在于企业对自身生产效率的战略性革新,不涉及组织的膨胀,避免带来企业组织的过大及僵化,使企业保持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资源使用的高效率。战略联盟还可避开反垄断法对企业规模过大的制裁。
(四)社会力理论
1、什么是社会力理论?
社会力理论就是研究企业在多元目标体系下,赢得社会尊重和赞誉的能力,与社会协调一致、与环境相容共生的能力,并解释跨国公司关注社会、环境的新的经营战略和行为的理论体系。该理论的任务是应用道德哲学的基本方法、探索跨国公司实现新的目标体系的动力源泉,并合理解释跨国公司行为和价值观的新变化。社会力理论的产生不仅是跨国公司理论的必然演进,更是跨国公司实践的客观要求。
2、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内容
(1)跨国公司新的历史使命——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手段,以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使命。跨国公司的终极目标不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是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为使命,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跨国公司必须与社会和谐、与环境相融,决定了它在新的历史时期全球化经营的力量源泉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并因此决定了跨国公司只能把培育和应用社会力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
(2)跨国公司目标多元化——社会力理论的源泉来源于跨国公司目标的多元化。包括 人文目标:利益公平。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其中包括员工、股东、消费者、政府、竞争者等利益主体;
环境目标:实现跨国公司内外生态协调,相容共生; 社会目标:与社会和谐、代际持续;
经济目标:经济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源泉,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大前提,所以,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仍然是跨国公司所追求的重要目标。(3)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系统
跨国公司在实现多元化目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力量,把这三种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跨国公司的社会力,并构成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系统,这也是社会力理论的核心: ①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容共生的能力,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与全球经营,从制定战略到具体实施,都把这种能力作为其成功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决定了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
②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并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的能力。企业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跨国公司为了获得这种力量,其主要手段就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和谐共生,这也是跨国公司赢得顾客、培育顾客忠诚度的最佳手段;
③内部和谐力,跨国公司采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个性化需求,培养员工的满意度。这就是跨国公司内部和谐力,它是跨国公司全球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跨国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世界第一跨国公司沃尔玛把企业内部的和谐力作为公司生存的基本力量,他们认为“每位员工就像墙上的一块块砖,每块砖头固然牢固,但要使每块砖凝结成具有力度的一堵墙,不可缺少的则是砂浆——团队精神构成的和谐力”。
以上三种力量是跨国公司在实现多元目标体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三种力量的存在是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跨国公司新的核心竞争力。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与这三种力量有关。正如英国学者约翰•凯教授所言:“一个成功公司的核心因素应超越以赚钱为经营目的。正是这个因素激发了员工的忠诚度,使企业有创造和革新的激情,最终使企业能够获得成功的商业运营。理解了生财有‘道’的涵义是使经济成功保持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4)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意义
跨国公司社会力理论的意义,主要在于它适用于时代的所有跨国公司,可以用来解释在新的历史时期跨国公司行为的新变化。当今,无论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它们的国际经营行为,都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承担社会责任、与人文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因此,社会力理论的诞生不仅合理解释了跨国公司的行为,而且为跨国公司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五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六章国际间接投资
一、概念
二、国际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的区别
国际间接投资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有无控制权。因为投资者不可能仅仅依靠购买某国政府的债券而取得对该国政府经济活动的控制权。所以,有人将“非限制性国际贷款”(无控制权)归入国际间接投资内容中,而将“限制性国际贷款”(有控制权)归入国际直接投资内容中。与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其特点如下:
1、国际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动无控制权;
而国际直接投资对筹资者的经营活拥有控制权。
2、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国际间接投资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因为无控制权),随着二级市场的日益发达与完善,证券可以自由买卖,流动性大,风险性小。
国际直接投资一般都要参与一国企业的生产,生产周期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由企业的利润直接偿还投资。资金一旦投入某一特定的项目,要抽出投资比较困难,其流动性小,风险性大。
3、投资渠道不同
国际间接投资必须通过证券交易所才能进行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只要双方谈判成功即可签定协议进行投资。
4、投资内涵不同
国际间接投资又可称为“国际金融投资”,一般只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资金,即货币资本运动。运用的是虚拟资本。
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的投资,它不仅涉及到货币资本运动,还涉及到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运动及其对资本使用过程的控制。运用的是现实资本。
5、自发性和频繁性
国际间接投资受国际间利率差别的影响而表现为一定的自发性,往往自发地从低利率国家向高利率国家流动。国际间接投资还受到世界经济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经常在国际间频繁移动,以追随投机性利益或寻求安全场所。二战后,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国际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流动速度也越来越快。它具有较大的投机性,在这个领域,投资与投机的界限有时难以划分。
国际直接投资是运用现实资本从事经营活动,盈利或亏损的变化比较缓慢,一旦投资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6、获取收益不同
国际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息和股息。
国际直接投资的收益是:利润。
三、分类
四、相关理论
第八章
国际投资环境与风险
一、国际投资环境一般概念
(一)定义
国际投资环境(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是跨国投资者所面临的东道国环境的总称,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政治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
(二)国际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
1、客观性
国际投资环境是先于投资行为而客观存在的。不仅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这些不可改变因素如此,政治、经济、物质技术、社会文化等可变因素也如此。正是这种先在性特点,影响和决定着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以及投资者的收益。因此,东道国和地区为卓有成效地吸引外资,须提前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2、综合性
国际投资环境是由众多因素构成的有机复合体。它不仅包括经济因素,还有不属于经济范畴的政治、法制、管理、物质技术、社会文化、自然地理等广泛因素,而每一方面的因素又是包含着若干子因素的一个系统,并且所有因素(各方面因素及其子因素)都以其特有方式作用于投资。这种综合性特点要求人们在改善或评价投资环境的实践中,必须全面顾及所有的因素及其系统,要全盘考虑有利因素、主要因素和关键因素,以及不利因素、次要因素和非关键因素;同时,要努力探求和优选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的最佳结构方式
3、系统性
国际投资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矛盾综合体,各种因素之间是互为条件、彼此协调发展的。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其他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整个投资环境的变化,因此,我们考虑一国的投资环境时,还须统筹兼顾,进行系统的分析。
4、动态性
构成国际投资环境的各个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问的推移,构成投资环境的各个因素会变化,投资环境自身也会变化。如政局的稳定、经济政策的调整、法规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会带来整个国际投资环境的变化。因而需要用发展的观点,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环境的好坏。
国际投资环境本身及其评价观念都在变化之中。一般说来,在投资环境的构成因素中,除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等不可变动外,其他因素如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社会文化、物质技术等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程度不同地发生变化。诸多因素的变化势必招致东道国投资环境结构的相应调整,从而使投资环境总体发生变动。与此同时,评价投资环境的标准和观念,也随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和调整。例如,国际形势从战争、政局不稳转卞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流;制约投资及经营的条件逐步向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转变;科学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加速应用,使偏重资源及其费用变为注重优秀员工素质标准。认识这种动态性特点,可以使我们明确投资环境优劣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改善投资环境是无止境的。重视研究目前和预测未来的评价投资环境的标准与观念,以及提高改善投资环境的自觉性和预见性,也都具有重要意义。
5、差异性
国际投资环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对不同投资行业适应性的差异,是绝对的、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一些国家或地区会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地区,而另一些国家或地区就成为投资者的冷落地。即使是一个既定的投资环境,因其构成因素或结构方式的特殊,也不可能对所有行业或项目的投资具有同等的作用。例如,有的投资环境适于农业或畜牧业投资,有的适于水产业投资,有的适于旅游业投资,有的适于工业投资。适于工业投资的环境,也有适于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加工工业等投资的区别,或者有适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工业与劳动密集工业投资之分;等等。
6、主观性
国际投资者具有按照自己需要评价和选择环境的权威性。相对于国际投资主体而言,任何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都是客观存在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到底是优是劣,是否能吸引到外商投资,是不依东道国和地区的评价及意愿为转移,而是取决于国际投资者的评价及决策。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是为吸引国际投资而“设置”的,它必须具有获得投资者青睐和好评、激发投资者欲望、诱使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的足够魅力。只有国际投资者才是评价投资环境的最具资格的权威。
(三)国际投资环境的分类
1、狭义的投资环境和广义的投资环境
如果根据国际投资环境包含因素的多寡划分,国际投资环境有狭义的国际投资环境和广义的国际投资环境之分。狭义的国际投资环境主要是指经济环境,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广义的国际投资环境除经济环境因素外,还包括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因素。
2、国家宏观投资环境和地区微观投资环境
根据国际投资环境的空间范围划分,国际投资环境有国际环境、投资国投资环境、东道国投资环境之分。国际环境是指在国际投资主体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诸如,政局的稳定性、国际关系缓和或紧张的程度、经济增长的快慢、国际货币自由化的程度等。投资国投资环境是投资国政府对资本输出鼓励和限制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东道国投资环境是指东道国所具备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部内容。
3、硬环境和软环境
如果根据国际投资环境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划分,国际投资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基础设施、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自然资源等。软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非物质因素,如政治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
4、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如果根据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稳定性划分,国际投资环境有自然因素环境、人为自然因素环境和人为因素环境之分。自然因素环境是指天然就存在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地理条件等。人为自然因素环境是指人为加工而形成自然因素,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劳动生产率等。人为因素环境是指由于人力作用而形成的环境因素,如一国或地区的开放进程、投资刺激和政策的连续性等。
5、如果根据国际投资的运动过程划分,国际投资的环境有前期环境、建设期环境、经营期环境之分。前期环境是指投资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自然地理条件的状况。建设期环境是指投资项目所需的设备、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是否到位。经营期环境是指经营所需的各种资产、经营设施等是否具备。
二、国际投资环境理论
三、国际投资环境构成因素
(一)政治环境因素
1、政治制度
2、政权的稳定性
3、政府的工作效率
4、国际关系
5、政府及公众对待外资的态度
(二)社会环境因素
1、语言文字
2、文化教育水平
3、宗教
4、社会习惯
(三)经济环境因素
国内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2)基础设施(3)经济政策4)经济体制
涉外经济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2)国际贸易状况(3)国际金融状况(4)对外资的优惠
(四)法律环境因素
1、法律的完备性
2、法律的公正性
3、法律的稳定型
4、公民的法律意识
(五)自然环境因素
1、地理位置:(1)与投资国的距离;(2)与重要国际运输线的距离;(3)与资源产地的距离;(4)与市场的距离。
2、地形
3、气候
4、自然资源
5、国土面积和人口
四、国际投资环境分析方法
(一)国别冷热比较法
11国别冷热比较法是美国学者伊西·利特瓦克(Isian·A·Litvak)和彼得·拜延
i世纪i60年代后半期美国ii250家企业海外投资的调查(ii(Piter·M·Barting)根据对20美
i1国、加拿大),于1968年在《国际经营安排的理论结构》一文中提出的,他们将各种环境因素综合起来分析,归纳出影响海外投资环境“冷”、“热”的7大基本因素,59个子因素,并评估了100个国家的投资环境。所谓“热国”或“热环境”,是指该国政治稳定、市场机会大、经济增长较快且稳定、文化相近、法律限制少、自然条件有利、地理文化差距不大,反之,即为“冷国”或“冷环境”,不“冷”不“热”者则居“中”。
1.政治稳定性 2.市场机会 3.经济发展和成就 4.文化一元化 5.法令阻碍 6.实质障碍 7.地理及文化差距
(二)闵氏多因素评估法
闵氏多因素评分分析法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闵建蜀教授在1987年在中国大陆召开的“中国投资环境比较研究”研讨会上提出的。他在罗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多因素评分分析法。
(1)政治环境:政治稳定性,国有化可能性,当地政府外资政策(2)经济环境: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水平
(3)财务环境:资本和利润汇出,汇率,集资和借款的可能性(4)市场环境:市场规模,分销网点,营销辅助机构,地理位置(5)基础设施:国际通讯设备,交通与运输,外部经济(6)技术条件:科技水平,合适的劳动力,专业人才的供应(7)辅助工业:辅助工业的发展水平.辅助工业的配套情况(8)法律制度:各项法律是否健全,是否得到很好的执行(9)政府机构:政府机构的设置,办事效率.工作人员的素质
(10)文化环境:当地社会是否接纳外资公司.对其信任和合作程度.外资公司是否适应当地社会风俗
(11)竞争环境:当地竞争对手的强弱.同类产品进口额在当地市场所占的份额
3、投资环境总分:投资环境总分= W1:第i类因素的权重; 第i类因素被评为优、良、中、可、差的百分比。投资环境总分数的取值在11一55之间,越接近55,表明投资环境越佳,越接近11,则表明投资环境越差。
五、国际投资风险
(一)国际投资风险的概念
W(5a4b3c2de)
国际投资风险是指国际投资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客观上导致国际投资项目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值之间的差距或国际投资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投资主要风险
1、政治风险
2、利率和汇率风险
3、经营风险
4、信用风险
(三)国际投资风险规避
国际投资中的风险规避方法主要有:
第一、风险控制,如分散筹资、经营多样化、选择不同的计价货币等;
第二、风险转移,如借贷资本输出争取用硬通货,输入争取用软通货、远期与期权交易、风险保险等;
第三、风险回避,如货币选择、货币保值等。
第二篇:国际投资学论文
外国投资对我过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对当地国的经济影响情况下,针对我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于引进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效应 影响分析
自我国引用外商直接投资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增加技术创新以来,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各种经济效应的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识。本文将通过针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入手研究,分析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产生的经济效应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实施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并明确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优点和缺点,加快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一综述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影响的分析文献,大多集中于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并利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加大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实证研究部分。另外,随着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的加大,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其他经济效应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国际技术溢出传导渠道主要有: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劳务输出,信息交流等,其中以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为传导渠道的技术外溢称为物化型技术外溢。
但是在实证研究方面,不同学者因为出发角度的不同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其得出的结果也不完全一样。
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的就业效应具有二重性,包括吸纳效应和挤出效应。其中美国经济学家H.B.Chenery和A.M.Stout提出了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短缺的必要性的“两缺口”理论。
综上所述,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国经济效应的影响分析,主要集中于技术溢出效应,就业效应和通货膨胀这三个方面。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将对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逐个进行整理和分析,其经济效应主要包括。1,对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技术进步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总体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显著的,在利用经济内生增长理论进行分析,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可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增长。2,对就业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在对我国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效应的影响,也应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提出。其对我国的就业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就业数量,就业产业和就业区位三个反面的内容。3,对通货膨胀效应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在对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同时,对我国就业数量,就业产业以及就业区位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其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随着其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深入而不断增加。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由于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不仅仅是一般的开放政策和发展战略,更是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全球化生产分工的一种手段。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力度引进外资,充分利用其资本效应与外溢效应,以保持中国经济以一定速度稳定增长。-第二,全面评价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既包括以劳动者为载体的软技术、也包括以实物资本为载体的硬技术。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影响中国人力资本而实现了软技术的外溢效应,但并没有通过影响R&D资本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途径。R&D资本的增加是实现一国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中国R&D投入占GDP的0.64%,而美国为2.45%,日本为3%。2000年中国上升为1%,达896亿元人民币,但总量上均匀落后于发达国家,仅为日本的1/39,美国的1/52。因此,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渠道来实现中国R&D资本的增加,进而提高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可对外商投资设立R&D机构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机构。同时,国内企业可与外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中心,从而实现外国直接投资的硬技术外溢效应
综上所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中的技术溢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对就业情况的影响,也会因为外商投资产业不同,区位不同而产生不同影响;其对我国整体经济的通货膨胀效应,也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三,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在引进外商投资之后,经济发展速度提高较快。但是,对于引进外商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经济效应分析之后。在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有选择的吸引外资,不要盲目引进。
2,适当调整投资区位,实现当地投资收益最大化。
3,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好宏观政策的长处利用管理好外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
[1]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ィ?2]李东阳.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何〓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精确量化[M].世界经济,第12期.2002-[4]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第4期.-[5]江锦凡.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J].世界经济2004年第1期.-
第三篇:国际投资学试题
2003年上半年江苏省 7088国际投资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亚分,共10分)1.国际资主体可以分为四大类:各国官方与半官方机构、——、金融机构和居民个体。
2.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理论之一的折衷理论认为,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的三个最关键因素是所有权优势、——和国家区位优势。
3.全球共同基金市场可大致分为北美市场、——和以亚太为核心的新兴地区市场三大部分。4.国际投资实物资产运营中投资主体在独资经营的具体运作过程中的两种形式为国外分公司和——。5·——是欧洲债券中历史最悠久,所占份额最大的一种债券。
6.国际租赁指出租人和承租人不属于同一国家的一种现代租赁形式,它是——下实
物资产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
7.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有国际避税地避税和利用 避税。
8.当今世界上,区域性经济联盟不断出现,如欧洲统一大市场—— 于1993年1 月1日正式启动。
9.东道国对外国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属于政治风险中的 风险。
10.中国参加跨国投资活动的国有企业类型为——、贸易型、工业型和窗口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1.国际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A.加强经济合作 B.增强政治联系 C.实现资本增值 D.经济援助 12.下列国际跨国银行的投资理论中,国际间接投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 B.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C.折衷理论 D.内部化理论
13.一般而言,只有在至少()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行或附属机构的银行才能算作是跨国银行。A.4 B.8 C.6 D.5 14.下列半官方国际投资机构中,区域性金融及合作援助机构是()A.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B.亚洲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15.下列选项中,属于期权类衍生证券是()A.存托凭证 B.利率上限或下限合约 C.期货合约 D.远期合约 16.国际投资时投资者对东道国投资经济环境首要考虑的经济政策是()A.产业政策 B.税收政策 C.外资政策 D.外汇政策
17.()政策允许对外投资者在东道国纳税以后,在母国免除该收入的税赋,不再另征税或补税。A.税收饶让 B.税收抵免 C.延期纳税 D.免税 18.处理国际投资争端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是()A.调解 B.仲裁 C.司法 D.复议 19.国际投资中,()指由于汇率变动使分支公司和母公司的资产价值在会计结算时可能
发生的损益。
A.交易汇率风险 B.折算上的汇率风险 C.经济汇率风险 D.市场汇率风险 20.中国海外非贸易性企业中,投资方式以()为主。A.独资经营 B.合作经营 C.合资经营 D.证券投资 21.国际投资中的政治风险防范主要表现在生产和经营战略及()上。A.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 B.融资战略 C.提前或推迟支付 D.人事战略
22.跨国公司以()所进行的跨国生产加深了国与国之间的一体化程度。A.股权和非股权安排方式 B.高科技方式 C.信息化方式 D.统筹化方式
23.冷热比较分析中,不属于“冷”的因素是()A.市场机会 B.法令阻碍 C.实质性阻碍 D.地理及文化差异 24.下列不属于非股权参与下实物资产的营运方式(). A.国际合作经营 B.国际合资经营 C.国际工程承包 D.补偿贸易
25。下列各项中()属于跨国公司股权安排下的国际直接投资行为。A.独资经营 B.合作经营 C.许可证经营 D.特许经营
三、双项选择题
26.80年代中期,国际投资在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原因在于()()A.各国对服务业实行开放的自由化政策 B.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C.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D.制造业跨国直接投资增加 E.国际投资迅速增长
27.下列对共同基金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投资于长期资产,如股票、债券乃至实业资产 B.欧洲共同基金市场是世界第一大共同基金市场 C.主要投资于短期金融资产
D.可通过财务杠杆,在高市场风险下牟取超额收益 E.又称“互惠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 28.下列对于对冲基金描述正确的是()()A.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受到较多的管制 B.对冲基金的主要约束在于自身的风险管理行为
C.对冲基金往往通过财务杠杆,在高市场风险下牟取超额收益 D.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主要来自根据交易规模固定比例提取的管理费 E.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较弱,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 29.下列对于官方国际投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官方国际投资行为具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深刻政治内涵 B.官方国际投资为高货币盈利 C.官方国际投资具有中长期性
D.官方国际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E.官方国际投资多为非公益性投资 30.不受法律保护的无形资产包括()()A.专有技术 B.专利权 C.版权 D.商标权 E.技术诀窍
31汐L国投资对东道主带来的技术和发明能力的提高往往还包括外国投资的()()A.溢出效应 B汐I、在效应 C.内在效应 D.双向效应 E.收缩效应
32.跨国银行体现与国内银行属性的区别表现在()()A.自主性 B.独立性 C.经营方式上 D.经营范围上 E.人事政策上
33.下列各项中,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描述正确的是()()A.合营类型为股权式 B.合营类型为契约式
C.组织形式是建立董事会 D.风险承担方式是由合同中具体规定 E.风险承担方式按股权比例确定 34.对跨国银行描述不正确的是()()A.跨国银行具有派生型
B.跨国银行的机构设置具有超国界性 C.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经营具有本土型 D.跨国银行的国际业务经营具有非本土型 E.跨国银行的战略制定具有区域性
35.下列对于官方国际投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官方国际投资()()A.为高货币盈利
B.行为具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深刻政治内涵 C.具有短期性 D.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E.多为非公益性投资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36.国际投资 37.价值链 38.远期合约 39.出口信贷 40.折算风险
五、简答题
41.简述跨国银行的概念及就母行与分支结构的组织机构关系而言的三种类型。42.简述官方国际投资的含义及主要内容。43.简述国际股票概念及主要类别。
44.分别简述外国资本投入对东道国的影响和投资国资本流出对投资国的影响。45.简述影响汇率的因素。
46.中国对外举债促进经济发展始于何年?简述中国借用外资方式。
六、论述题
47.试述跨国公司的概念,并论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发展趋势。48.论述我国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应采取的措施。
第四篇:国际投资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国际资本流动
是指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输出或输入,也就是资本的跨国界流动,即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2、国际资本输出
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或私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和对外扩张而就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3.、国际投资对经济的影响
一、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有利,长期不利;(2)对对外贸易的影响;(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国际投资对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4)国际投资对东道国就业的影响:
外资的流入会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机会,这是因为外资进入某些东道国薄弱或空缺的领域饿,会使该领域的竞争能力加强和建立新的产业。尤其是投资于以外国味主要市场的产品生产,进口替代的作用会大大增加东道国的就业数量和就业机会。
此外,吸收外国投资还可以改善东道国的就业环境,外国企业为东道国的劳动力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和社会福利,如果外国企业对东道国的劳动力进行培训,还可以提高东道国的劳力素质。
二、对投资国的影响:(1)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短期内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负面影响;(2)对对外贸易的影响;(3)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断升级;
(4)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影响:
表面看来,对外投资会使投资国的就业人数减少或失去就业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外投资由于带动了技术转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而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此外,对外投资的行业往往是投资国的生产效率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会使投资国的劳动力转向就业与劳动生产效率更高的产业,由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从而提高就业质量,有大量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就业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大于负面效应。
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合资本国际化;2)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4、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之间的区别
一、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学的区别:(1)二者的研究领域不同,(2)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不同;
(3)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4)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不同
二、国际投资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1)研究领域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间转移;(2)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区别:(1)二者的研究领域不同;(2)二者的研究侧重点以及行为主体不同(3)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
第二章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对我们投资的启示,对跨国公司的启示,实际意义,缺点)
意义:1,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来,来解释国际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择,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增添了时间因素。
2,维农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结合起来解释美国二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区位的选择,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缺陷:1,将跨国公司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渠道和市场竞争手段着三项相互依存的决策程序分开,这与跨国公司同时整体考虑这三项决策的实际不符。
2,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以特定时期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背景展开研究的,所以这一理论对非制造业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对非出口替代领域和高科技与研究领域的对外投资行为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
3,该理论也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发达国家企业直接在发展中国家从事产品研发的行为。
启示:企业应该根据其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来制定相应的经营企业战略管理。对于处于上升期和成熟期的产品,他们是企业利润和资金的主要获得者,如果把资金过多的投给他们,也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对他们因该少投或者不投资,而应该把资金最大限度的用于处于开发期的产品,促进新产品的开发和技术创新,促进处于开发期的产品向成长期转化,这才是企业以后利润的来源和支撑点;对衰退期的产品,因分析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前景,如果产品还可以进行技术创新,市场前景还很好的话,就可以投资进行技术创新,使产品从衰退期重新进入一个新的上升或成熟期。企业的投资和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管理应该针对企业产品的特点,分析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产品,了解企业的产品构成状况,从企业的整体效益出发,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采取相应的投资和技术创新企业战略管理,使企业的产品形成一个产品生命周期流,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产品能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企业创造更多和更长远的利益,也为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2、国际生产择衷理论(基本观点、贡献、局限性、三优势及其含义)
基本观点:国际生产择衷理论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即厂商特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三个变量不分主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不同组合决定了国际投资活动方式,只有当上述三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时,投资者才愿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所有权优势:也称厂商优势,它主要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国外企业无法获得的,或在国际市场上优越于其他厂商的特定优势。
内部化优势:企业为了规避外部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其资产或所有权内部化而拥有的优势。
区位优势:可供投资的国家或地区对投资者来说在投资环境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
贡献:
1、继承了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吸收了巴克莱内部化的观点,增添了区位优势因素,弥补了以前国际投资理论的片面性;
2、引入了所有权,内部化,区位优势三个变量因素来对投资决策进行分析,较好的解释了企业选择参加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理论依据,创建了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投以的理论体系。
3、该理论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结构联系起来惊醒动态化分析,还提出投资发展周期学说,这就叫好的解释了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及其动态变化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影响。
局限性:
1、该理论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这与今年来投资目标多元化的现实不符。而且该理论几乎综合了其他各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缺乏统一的理论基础与独创性;
2、把三优势这三个因素等量对待,没有强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国际直接投资的ingxing,任然停留在静态分析中;
3、该理论探讨了选择国际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种经济活动方式的依据,但缺乏了对跨国公司这一环节的深入研究;
4、研究对象是发达国家,没有解释不具备技术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从事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的原因;
5、动态性有很大的欠缺
第三章
1、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度量
1)国经营指数;2)网络分布指数;3)外向程度比率;4)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国内外比率;
5)外销比例
2、跨国公司
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企业为获得巨额利润,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企业组织形式。
3、跨国公司的特点:1,战略目标全球化:2,公司内部一体化:3,运行机制开放化:4,生产经营跨国化:5,技术内部化
4、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新建投资、跨国并购
新建投资:又称绿地投资,是企业通过在东道国新建厂房、设备的方式建立外资企业。跨国并购:指一国企业(并购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目标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股权的股份收购下来。
5股权参与:跨国公司在其海外公司中所占股份份额,它是通过直接投资实现的。实现形式有:1,建立国际独资企业:2,建立国际合资企业:3,建立国际合作企业:4,收购国外企业
6非股权安排: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公司中不参与股份,而是通过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从而扩大对东道国公司的影响和控制
方式:1,许可证合同:2,管理合同:3,交钥匙合同:4,产品分成合同:5,技术协作合同:6,经济合同P8
3第五章
1、国际投资环境中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从各种环境因素所具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性来划分的。硬环境:指能够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如能源供应、交通和通信、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等,也叫物质环境或有形环境
软环境:能够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非物质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贸易与关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外资政策等。也叫人际环境或无形环境
2、国际投资从各因素的稳定性来区分,可归为自然因素、人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主要因素。略(论述题)P1354、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方法:1)投资障碍分析法;2)国别冷热比较方法;3)等级评分方法;4)闵氏多因素评估方法;5)关键因素评估方法;6)动态分析法;7)加权等级评分法;8)抽样评估法;9)矩阵评估模型;10)成本分析法;11)三菱评估法
第七章
1、证券交易所交易商有哪几种:佣金经济人,二元经济人、证券自营商、零股交易商、专家经济人、债券经济人。
2、证券交易所交易流程:选择证券经济人 — 开立账户— 委托 — 成交— 清算 — 交割 — 过户
第九章
证券投资分析: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定义、联系、区别、优缺点、如何使用)
1、基本分析
着重于对一般经济状况以及各个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行业动态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股票的价值,衡量股价的高低。
2、技术分析
对证券市场的市场行为所作的分析,其特点是研究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应用数学和逻辑上的方法,归纳总结一些典型的规律行为,从而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的变化趋势
3、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的比较
1)基本分析是判断股票现行股价的价位是否合理并描绘出它长远的发展空间,而技术分析主要是预测短期内股价涨跌的趋势。
2)通过基本分析可以了解应购买何种股票,而技术分析则让我们把握具体购买的时机。
3)在时间上,技术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预测旧趋势结束和新趋势开始方面优于基本分析法,但在预测较长期趋势方面则不如后者。
4)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都是把两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用基本分析法估计较长期趋势,而用技术分析法判断短期走势和确定买卖的时机
4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
1).市场行为能反映一切讯息;2).价格呈趋势形态变动; 3).历史经常重演。
第五篇:国际投资学复习资料
国际投资学 名词解释:
1.国际股票:指发行和交易的过程不是只发生在一国内,通常是跨国进行的股票。2.跨国并购:指一国跨国性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一定份额的股权甚至整个资产收买下来,从而拥有对该外国企业进行控制的股权。3.扬基债券:是美国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美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以美元为面值货币的外国证券。
4.私募基金:是一种以私募发行的方式向少数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
5.国际对冲基金: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并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资金。
6.欧洲债券:指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可以自由兑换的第三国货币标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7.龙债券:是以非日元的亚洲国家或地区货币发行的外国证券。
8.武士债券:是在日本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外国债券,是日本以外的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国际组织在日本国内市场上发行的以日元为计值货币的证券。
简答题
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的基准和策略?
基准:(1)产品创新基准(2)产业区位结合比较优势基准(3)结构高度化同质性基准。策略:(1)资源开发业作为对外投资的预防性产业(2)劳动密集型和成熟适用技术产业作为对外投资的主导产业(3)服务业作为对外投资的策略产业。(4)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对外投资的战略产业。
2.中国对外投资的4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86年。这是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和缓慢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处于初创阶段,被称为“非贸易性投资”,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初期主要集中在中餐馆、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后几年在资源开发、加工装配、工贸技贸结合的企业投资占较大比例。(2)第二阶段:1987-1990年。这一阶段对外投资迅速发展,范围进一步扩宽,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企业,而且在发达国家建立企业,同时也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投资兴办企业,单项投资规模有所扩大,在资源开发、加工装配、工贸技贸领域的投资进一步加强。(3)第三阶段:1991-2007年。1991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出现了新的跃升。海外投资涉及到资源开发、工农业生产及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旅游和餐饮等领域。新一轮对外投资浪潮以做实业的企业出去投资为主,投资形式有资源导向性、市场导向型、效率导向性、技术导向型。(4)第四阶段:2008年-至今。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出现了不足,信贷规模也出现紧缩,这使得其本土的金融机构和国际投资机构不得不从海外撤资,国际资本显现出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局面。投资领域逐步发展到矿能源发展、家电轻纺等加工制造、基础设备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3.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体中的作用和贡献?
(1)跨国公司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2)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3)跨国公司促进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4)跨国公司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5)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6)跨国公司推动和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关于证券投资资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1)发行的主体不同,体现的权利关系不同。基金是由基金发起人发行的按契约形式发起的,证券持有人和发起人之间是契约关系;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持有人是股份公司的股东,是一种股权关系;债券是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发行的,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2)运行机制不同,投资人的经营管理权不同。通过股票筹集的资金,完全由股份公司运行,股票持有人有权参与公司的管理;通过债券筹集的资金,完全由债权人自由支配;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人和发起人通过委托管理人进行运营。(3)风险程度不同。股票>基金>债券。(4)收益情况不同。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债券的收益是确定的。(5)投资回收方式不同。债券有一定的期限,期满后回收;股票无期限,回收只能在证券交易市场上按市场价格变现;基金两者都有。(6)存续的时间不同。5.国际间接投资的内涵和主要分类?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以购买国外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为内容,以实现货币增值为目标而进行的投资活动。
种类:(1)国际股票。股票作为企业收集社会和民间资金为其发展业务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资本的基础。跨国公司促进了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而跨国公司的一步一步扩大又是国际股票市场活跃的结果。(2)国际债券。重要特征是发行人和投资人属于不同的国家,筹集的资金来源于国外金融市场,是国际长期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3)金融衍生工具。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基本特征:高度杠杆化的信用交易和以某种或某几种传统的金融商品作为基础。论述题
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及对中国的启示和意义?
产品从投入市场到最终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该过程一般经历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利润额是不一样的。产品生命周期形态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要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呈S型曲线。非典型形态有“循环—再循环”型、“扇型”、“非循环型”等。启示:(1)要合理的利用外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从一个侧面引发了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协调国家、地方、企业的具体利益和最终全局利益,防止自我过渡竞争而使跨行公司谋利。(2)对于我国跨国企业的经营来说,无论企业经营状况好坏,都应对产品周期理论进行分析、评价、以便企业寻找机遇,制定正确的战略。我国企业的目标决不能满足于成为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对象和接受者(3)对企业营销战略制定.企业应该根据其产品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以及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来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通过本企业品牌产品与类别产品所处生命周期的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判断市场对企业产品的定位,企业可以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增强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所采取的各种营销策略就应该立足于完善产品这个目标上。导入期阶段企业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是,把销售力量直接投向最有可能的购买者,加快新产品的扩散速度,缩短导入期的时间。成长期的产品,其性能基本稳定,大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已熟悉,销售量快速增长,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维持其市场增长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改进和完善产品;寻求新的细分市场;改变广告宣传的重点;适时降价等。成熟期的营销策略应该是主动出击,以便尽量延长产品的成熟期,具体策略有:市场改良;产品改良。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可选择以下几种营销策略:维持策略;转移策略;收缩策略;放弃策略。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对中国发展利弊及相应对策?
(1)好处: 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②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先进技术、劳动技能、组织管理技巧等在我国国内的扩散;③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进而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④从就业数量上看,外来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机会;
(2)缺点:①发展中国家纷纷对外投资加剧了同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②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方式制约了中国的引资规模和水平。③国际竞争的加强使中国吸收外资面临沉重的压力。④投资自由化加大了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压力和引资的难度。(3)策略:①制定和完善对外投资的一系列政策。宏观产业政策、宏观财政政策、金融政策。②突破旧观念,允许并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③加速推进投资自由化步伐,拓展更广阔的投资领域④制定市场化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⑤努力完善投资环境,提高吸收外商投资的国际竞争力。
3.“一带一路”的主要战略内容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作用:(1)对外投资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大型国有企业,如果对他们直接实行倒闭或强制缩减规模的措施,将会导致大量失业、引发社会不稳定。对外投资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渠道。(2)对外投资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随着当前我国在国外所设立的研发机构的不断增多,以及对国外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兼并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愈发明显,这将带动我国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3)对外投资有利于我国资源渠道的拓展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本回报,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新的资源渠道,为我国的资源供给提供保障,具有战略性意义。(4)对外投资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对外投资意味着我国的资本获得了更广阔的投资市场,从而资源得以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