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6:3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第一篇: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森林提供木材的功能逐步消弱,改善环境及为公众提供休憩功能正在逐步被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已成为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林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有人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内,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其发展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森林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森林生态旅游必须强调以生态效益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依据,以社会效益为目的,力求达到三者结合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实现旅游目的和旅游的持续发展。

一、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

(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华北绿宝石”之称,总面积141万亩,森林覆盖率78%,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特种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81科、312属、659种,兽类11科、25种,鸟类动物27科、88种。塞罕坝自然气候独特,夏季凉爽宜人,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25℃,年平均气温为-1.5℃;金秋,漫山红叶,溢彩流丹;隆冬,白雪皑皑,玉树冰花;同时又作为辽河、滦河的发源地之一,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摄影家的天堂”,成为国内外众多游客避暑、休闲度假、摄影的理想胜地。

(二)厚重的历史文化

塞罕坝自辽、金时期,就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在这里设臵了“木兰围场”,并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木兰围场作为塞外的皇家猎苑,自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这里逐渐成为清帝避暑、联络北方蒙古诸部和其他少数民族活动的重要场所。诸如“乌兰布通之战”等一些历史重大的事件,也是在“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运筹决策的。可以说,一个木兰围场,映射出半部清史。

(三)浓郁的民俗风情

满、蒙、汉三族人民在这里长期聚居生活,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孕育了浓郁的民俗风情。

(四)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塞罕坝的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塞罕坝人白手起家,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产生活中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同严寒冰雪搏斗,同肆虐的风沙搏斗,用四十年的时间、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把昔日的荒原变成今朝万顷绿洲。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被河北省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示范区”,省林业局在此建立了“河北省林业艰苦创业示范教育基地”;2002年先后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思想教育基地”和“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

(五)初见规模的开发基础

截至2009年,旅游服务设施和摊点达到127余处。其中旅游服务设施21处,宾馆、度假村71处、旅游纪念品商店15处、其它旅游经营项目10个。共有中、高档床位10000余张,旅游从业人员2000余人。已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70万人次,客源地遍及30个省、市及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亿元。截至目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日接待能力达1万人,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皇家、民俗”为主特色的森林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

二、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目前国塞罕坝生态旅游已近20余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100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但由于塞罕坝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生态旅游热的兴起和不计成本或少计成本而引发的森林旅游利润虚增,促使许多地方纷纷把森林生态旅游确定为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但许多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盲目投入后游人甚少,收不抵支,难以维持经营,也无法保护资源,造成许多不可再生旅游资源的损害。某些景点不研究旅游生态容量,在特定的节假日游客大量进入后,由于无合理安排,游人四处践踏,破坏了资源的原始性和自然状态,一些资源因游人过量而失去原有特质而逐渐丧失欣赏价值。

(二)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有的景点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在开发的同时保护 “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十紧迫。

(三)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来塞罕坝旅游的游客季节性波动很强。旺季(6~8)中90%,淡季(1~5月和9~12月)仅占10 %;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

第二、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四)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塞罕坝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经营者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五)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

旅游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景区的重视,但培训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从业林业工作的职工过渡的,长期地处偏远山区,接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其他旅游经营摊点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有限,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境意识,控制规模,以质取胜,否则,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一)树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新思维,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教育

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和物质的载体,社会文化是资源的精神内涵,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三者是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必须树立这种新思维,坚持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增值并重,将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值、保护目标纳入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计划,并进行统一核算。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同时,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这一生动活泼的大学校,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景区居民等都认识到环境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二)培养和引进人才,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森林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是旅游行业的队伍素质。因此,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至关重要。森林生态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众多学科,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经营管理以及开发高品位、高档次的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需要有一批环保、管理、旅游、服务等方面的人才。要实现优质服务与国际接轨,提高综合效益就必须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之相配套,所以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应加大力度,在服务配套设施方面提升档次。为此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可吸收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外结合,长短结合”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过几年来的员工培训经验的积累,塞罕坝创新实施了《员工素质培训考核激励机制》,把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对员工各工作岗位的流程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员工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有固定标准来约束,并通过日评和月评机结合的方式,对员工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估,严格落实奖惩,用机制督促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真正实现工作培训化、培训工作化。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这项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极大的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水平,(三)推出生态旅游产品,加强游客教育

生态旅游是高层次的旅游,要求旅游者有较高的欣赏层次和较强的环境意识。为此,必须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并规定旅游途中的允许操作行为,使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及文化保护。要贯彻生态意识,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改变观光旅游单一产品结构的局面,使森林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多样化。

综上所述,有政府的参与扶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法制保证,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朝着健康的方面持续发展,也一定充分发挥它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篇:试论塞罕坝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试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闵学文 崔星 敖楠 米艳红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围场 068466 关键字:塞罕坝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摘要:旅游业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经济产业,文化产业,和生态产业.旅游活动成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现在生活的一部分.生态休闲游已成为趋势和主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特殊的地形地貌、茫茫林海、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塞罕坝壮美的自然风光。这里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是夏天避暑的胜地、冬季冰雪活动的乐园。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既具有自身优势,也符合现代人休闲的潮流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林业与生态休闲旅游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林业直接为生态休闲旅游提供最需要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从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向人们提供最多最好的“生态产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森林—草原过渡带植被地貌和高原湿地的特殊生态环境,这里生长繁衍着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本地区特有的国家级重点保护的动植物,成为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1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现状

河北省塞罕坝森林公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坝上地区,总经营面积142.6万亩,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80%,据中国林科院的核算,该公园当前资源总价值148.8亿元,其中林木总价值近40亿元,每年林木生长增值3亿多元,现已成为集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经营、森林旅游和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人工林林场。

1.1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要场所。通过森林公园的建立和生态旅游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使旅游者真正投入大森林的怀抱,不仅能在观光、游览过程中体验塞罕坝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愉悦心情,同时还能了解塞罕坝艰辛的成长历程,进一步培养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

1.2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多年来,森林公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强森林(自然)展览馆、标本室、游客中心、生态教育基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等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强化这些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为人们了解森林、认识林业、探索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1.3森林公园已经建设成为形式多样的教育基地。森林公园具有丰富而多样的自然、人文资源,生态文化底蕴丰厚,是建立各类教育基地的理想场所。

1.4森林公园已经探索出多种传播、弘扬生态文化的有效途径。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旅游活动,使人们在游览休闲过程中拓宽对自然的认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

1.5森林公园已经开发出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产品。森林公园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耕作文化等文化内涵,并将其逐步开发成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1.6森林公园的建设与开发促进了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森林公园通过开发森林旅游,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同时,森林公园主动让利于社会,通过对本地居民、学生、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免票或优惠门票、办理年游览证等方式,增强了人们护林、爱林的意识。

2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2.1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景点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2.2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2.3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3塞罕坝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3.1制定发展计划和战略。把生态旅游是该规划的重点推介项目,制定一些适合塞罕坝特点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广大游客对生态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3.2进行旅游环保宣传。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带动职工 推广“绿色旅游业”运动,发表“游客保护地球宣言”。

3.3重视当地人利益。生态旅游发展较早的国家肯尼亚,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就提出了“野生动物发展与利益分享计划”。菲律宾通过改变传统的捕鱼方式不仅发展了生态旅游业同时也为当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来源。

3.4多种技术手段加强管理。

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许多国家都通过对进入生态旅游区的游客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不断监测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利用专业技术对废弃物做最小化处理,对水资源节约利用等等手段以达到加强生态旅游区管理的目的。森林公园应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前景

4.1把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放在林业的突出位置来抓。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建设与森林旅游发展对构建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的重要作用,真正把森林公园的生态文化建设纳入整个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范畴加以推进,促使森林公园担当起生态文化建设的重任。

4.2切实加大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投入。建立国家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扶持、引导机制,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各类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现有生态文化设施的配套设施,不断强化森林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在生态教育、自然科普宣传、弘扬生态文化等公益性功能。

4.3尽快树立样板意识,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作为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和典范,对于从整体上推进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工作是一条有效途径。

4.4不断开发森林公园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需要。重视对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突出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开发一系列人们乐于接受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向社会提供更多、更精彩、更有教育意义的生态文化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扩大林业对社会的影响。

4.5加强生态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加强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才,要加强对导游员、解说员及管理人员、表演人员等的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专业社团等合作,聘请一些专家、教授等担任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顾问、讲解员,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到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普及,广泛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6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旅游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应加强研究,在旅游区的环境容量未确定之前,必须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4.7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完善相关规定。因此,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游客行为。

第三篇:浅谈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浅谈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

摘要: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50余年在塞罕坝人的努力下从曾经的荒漠变成了广袤的森林,为地区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在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的机遇下,大力发展现代森林生态旅游,在保证林场生态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了林场的综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塞罕坝机械林场;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价值;旅游开发

Abstract: Saihanba mechanical forest farm was established in 1962, 50 years in Saihanba's efforts from the desert into a lush forest,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Saihanba in 1993 was approved as a National Forest Park opportunity, vigorously develop modern ecological forest tourism, in the premise of forest ecological value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forest farm, and achieved goo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Keywords: Saihanba;National Forest Park;ecological value;touris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毗邻京、津、内蒙,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坝上山地,是京北地区的生态屏障,50余年间林场建立了80万亩人工林,现有林地72400公顷,森林覆盖率76%。在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契机下,塞罕坝机械林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塞罕坝机械林场概况

1、林场的破坏与重生

塞罕坝在蒙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原”,历史上这里水草丰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美,土壤肥沃。但从清末开始,持续的战乱使塞罕坝遭受了大肆的掠夺和破坏,原始森林荡然无存,草原逐步退化成荒丘,寒风裹挟着流沙直扑承德,并威胁京、津地区。

1962年,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从全国19个省(市)来到了荒无人烟的塞外高原,开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生态性恢复工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育苗和造林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完成了塞罕坝森林植被的恢复,林场如今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现有动植物近千种。在阻滞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家森林公园创建

1993年,在有关部门的批准下,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更名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这在肯定了林场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也给了林场全新的发展机遇,进入到了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阶段,林场全体职工抓住契机开始了林场生态旅游建设的新探索。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作用主要包括自然景观资源的保存与保护、资源环境的考察与科学研究和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林场在旅游综合开发方面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使新的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得到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二、塞罕坝的生态价值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地带,作为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重大的生态责任,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生态价值:

防风固沙,华北平原由于春季干旱,再加上西伯利亚冷湿气流的影响导致华北春季沙尘暴天气时常发生,对华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正好处于高原沙漠的南缘,有效保护了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北京和天津等地区;

固碳释氧,华北地区经济尤其是石油、机械等重化工业发达,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巨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塞罕坝机械林场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约为每年660万吨,产生660万吨氧气,对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维持地区的碳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涵养水源,华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匮乏难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塞罕坝机械林场像一个巨大的水库涵养了宝贵的水源,对维持地区土壤水含量和水循环,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用水需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保持生态多样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部分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发展失当,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林场的建设与保护不仅仅局限在植树造林这个层面上,在实践中林场职工们在努力构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现在林场有野生植物659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包括鹿、野猪、袍子、野鸡、细鳞鱼等珍稀动物。

三、塞罕坝旅游价值的开发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是目前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享有“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摄影家的画廊”等美誉,具有极强的旅游开发价值。建园20年来公园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突出绿色、生态、、民俗这三大优势品牌,精心规划,科学管理,化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通过自筹资金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路子对林场旅游资源进行了大力开发,实现了园区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景区基础建设

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建设景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了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工作,经过努力景区的接待档次和市场美誉度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1)道路建设,塞罕坝紧邻环渤海广阔的市场,道路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公园在市场空间的优势。林场目前基本建成了较完备的道路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景区的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2)景区服务设施建设,林场加大了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景区服务设施得到了完善,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并加强了对这些服务设施的管理,保证了景区运行的有序;

(3)提升服务水平,塞罕坝真正的旅游价值在于其能提供返璞归真的游览体验,而这有赖于林场服务人员的素质,林场大力加强对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景区工作人员、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服务品质;

(4)旅游宣传,公园紧靠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公园着重加强在这些地区的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并主动与旅行社进行合作,打造森林公园旅游精品线路。

2、旅游产品的开发

(1)景观游的开发,林场旅游开发的基础是广袤的森林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也是目前林场旅游开发的重点和林场最响亮的名片,通过丰富多彩的诸如探险,观光,与动物亲密接触等精品项目的推出化林场资源优势为资本优势;

(2)民俗旅游的开发,林场认识到单纯的观光难以满足如今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而林场境内及附近地区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等资源。林场在旅游品牌与线路的设计时精选了蒙古风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价值;

(3)地区组合,林场周围存在着大量零散的旅游点,它们具有一定旅游价值但还不足以单独成为一个景点,形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林场将来旅游开发的方向就是整合这些零散的资源,推出大塞罕坝旅游区,这将在进一步扩大林场旅游竞争力的同时拉动周边旅游经济的发展,帮助周边人民脱贫致富。

2、景区保护

公园上下深知林场恢复建设的不易,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十分重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林场建设中尽量做到建设风格与环境相协调,做到了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适度开发,每一个景区都有其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塞罕坝作为干旱地区建立的森林公园本身就比较脆弱,森林公园在开发中充分考虑到自然的承载力,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站、控制游客数量等方法尽量避免旅游对林场生态环境的干扰;

污染治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是每一个景区都无法避免的问题。林场对环境保护予以充分重视。倡导生态游、环保游,并与旅行社和当地餐馆、旅店等达成环保协议,同时加大向游客的宣传力度,坚决惩处破坏环境的行为以证了林场环境,进一步增强了景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区的吸引力。

野生动植物保护,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重点保护动物47种,为林场及周边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维持了生态圈平衡。

4、结论

塞罕坝机械林场对维持华北北部地区生态平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护了京津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同时林场充分利用自身森林资源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林业,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林场森林草原、乡风民俗等旅游资源,并加大与周边旅游资源的合作。实现了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冯贺.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森林旅游开发[J].生态开发,2010.06.[2]王金叶、赖晓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建设与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2期

[3]白音查干.草原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6).------------最新【精品】范文

第四篇:《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一种实现方式——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靠、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以接受。没有积极的体验,旅游者就不会再来;经济上不可靠,旅游者所需要的设施和服务就没有人提供,生态旅游对提供者和当地人的潜在经济收益也就无法实现;如果环境没有得到保持,就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不是文化上可以接受,就很难得到当地人的支持,他们甚至会对旅游产生敌意,加以抵制。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考证,中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即我国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但作为一种产业则是近代的事,即生态旅游,尤其是森林公园建设,则是一项新兴产业。森林公园的涧流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游览,观光,度假,健身,科学考察,探险等多种形式的森林生态旅游场所。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兹1982年我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几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只1997年底,我国建立了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还以国有林场为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大部分森林公园已基本形成配套服务体系,不少森林公园已成为我国新的旅游胜地,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以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发展。[1]

根据《中国林业“九五”计划和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家旅游事业的总体规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以森林公园建设和开展特色旅游为重点,依托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增强效益,提高水平,到2010年,我国森林公园将发展到2000处,面积达到1900万庆,使森林公园真正成为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地。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是较短,目前尚未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的观念还比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和资源的破坏。实际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发。开发种种开发,请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30厘米,只是黄龙还划地一开始退化,面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我国旅游冬天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计划状态。许多地区已发现好的冬天,就匆忙施工-1-

开发。开放后又不控制游客人数,过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淀物氧化。一些洞口开得过大,过长,加速东内外空气对流,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岩溶洞环境的平衡,促使了冬天景物老化。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不乱杀,有的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惜品种濒临灭绝,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爱护野生动物,应成为生态旅游的得一项重要而给予重视。[2]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10多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搞毁林形式开荒,以林为能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日本富士山海拔3776米,公路只修到2000多米,游人再多,也是自己一步步登上去的。但在我国,有些古代名山上修建索道,甚至修几条。有的山相对高度不到百米,也修建索道。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使区域和城郊的一些风景区受到冲击。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葺,在山林古刹安置电器设备,铺设人造大理石、地砖,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等等。这些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今天,我国许多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都面临着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过多过滥的问题,正是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噪音、烟尘都超过了规定的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湘区武陵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米3,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扩大,全国135条受污染的城市河段中,52条严重污染,其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谈不上饮用标准了。如饮用滇池水源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许多疾病的高发区。黄河断流达266天,87%的河段水质达四级污染,尤其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河段遭到严重污染,水面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呈酱色的污水散发着刺鼻的异味,鱼已死光,连浇地都不能用,对河南省沿黄河各城市饮用水造成危胁。这是黄河历年来发生的最严重污染。而且是一次流域性污染。[4]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旅游放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必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境意识,否则,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旅游也就不可能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有:

(一)、树立“完善的自然保护与高效的自然资源利用并举”的“双赢”观念

防止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只讲保护,不讲利用,回避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功能,把发挥经济功能等同于破坏资源,这种观念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当摒去。另一个极端是不理解生态旅游的深刻内涵,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盲目发展,胡乱开发,竭泽而渔。

(二)、完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法制化、规范化

目前,我国对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所立的法规有《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各级地方根据法规的有关精神,制订更详细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条例,使水污染防治、烟尘、粉尘的控制、噪声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无污染的环保能源的使用推广等各项细节工作,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环境保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制定发展计划和生态旅游规划,加强旅游环境配套设施建设

生态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而是一个利用生态发展旅游,通过旅游保护生态的双向促进的特殊旅游形式。因此,首先必须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计划,并编制各级生产旅游规划,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生态旅游活动应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限度,所以在自然保护区内发展生态旅游不要大兴土木,而应以俭朴的、临时性的、与环境相协调的小型和简易建筑为主体;在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建筑与各个景点的建设、各条路线的开发等都必须事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项目坚决不能上。生态旅游规划应有强烈的生态意识,旅游产品和旅游设施等都必须生态化。严格控制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5]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游客的素质

在全社会进行多方位宣传,普及旅游知识和环保意识。许多森林公园也可通过开办青少年绿色营、发放垃圾袋、组织市民认养风景树等活动,宣传自然科学知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使他们能把观赏与教育融会于生态旅游之中,使游客能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四、结论

发展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旅游需要通过呼吁全社会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完善制度、合理规划、加强管理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寻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享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和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的目的所在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我们人类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是人类可能利用的自然界和人文的物质;环境则是资源的状态;而旅游生态就是在旅游过程中人与自然界中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观就是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应该维护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要求维护生态平衡。人类不可能不发展,生态不可能不改变。生态平衡既然不可能恢复,只有树立生态动态平衡维护观才是科学的,才能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服务。[6]

当我们追溯历史,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基于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人类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尽管人类开始懂得理解自然,亲近自然,明白自然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但更加应该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现在,我们在发展生态旅游中应该回报自然,在原生态保存完好的景区景点,应采取开发单一旅游线路、不要过多地搞人工建筑、限制游客数量、规定活动范围等方法来尽可能地减少发展旅游业给当地生态带来的不利影响,遵循自然法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在开发资源、增加当地收入中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篇: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培训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1、山地型指以山地环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科考、登山、探险、攀岩、观光、漂流、滑雪等活动。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大面积竹林(竹海)等区域。适于开展科考、野营、度假、温泉、疗养、科普、徒步等活动。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也包括草甸类型。适于开

展体育娱乐、民族风情活动等。

4、湿地型指以水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湿地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指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适于开展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与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滨、海岛。适于开展海洋度假、海上运动、潜水观光活动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为主而建设的生态旅游区。适于开展观光、探险和科考等活动。

7、人文生态型指以突出的历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态与其生境为主建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适于历史、文化、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及适当的特种旅游项目及活动。

(二)产品分层

1、大众生态旅游产品适应大众化旅游消费市场而开发形成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保单位、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生态资源中进行的游览、观赏、垂钓、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2、示范生态旅游产品主要指生态资源独特,旅游开发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经营发展模式具有示范效应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文保单位等生态旅游资源单位内,进行的游览、观赏、科考、探险、狩猎、田园采摘及生态农业等活动形式。

3、特种生态旅游产品生态资源具有特殊优势,在市场上形成独特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包括观鸟、观察野生动物迁徙、沙漠探险、自然生态考察等。这部分产品数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国生态旅游的主要品牌。

学习借鉴

国外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美国

美国是最早设立国家公园的国家。1872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以后又逐渐发展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国家保护区、国家纪念地、国家游憩区等22种类型、600多个自然保护区、近400个公园在内的国家公园旅游对象体系,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0%。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美国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例如公园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对环境实行严格的科学监测,以严格的立法保障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保护等。

肯尼亚

肯尼亚是世界上较早开展生态旅游的国家,目前,生态旅游业已经成为肯尼亚国民经济主要创汇行业。

肯尼亚政府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要顾及当地居民的利益,以此推动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在每个国家公园或保护区成立了居民服务协会,通过这个组织给予居住于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周围的民众以实质的帮助。其次,积极鼓励居住于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周围的民众参与到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提供餐饮或制作纪念品及表演等,使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获利,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较大的生存空间和安全的庇护所。第三,制定“生物多样区保护计划”,协助当地居民找到合适的工作,改善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早在1994年就出台了《全国生态旅游战略》,其目的在于找出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澳大利亚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制定一个全国性的纲领,来指导生态旅游经营者、国家资源管理者、规划者、开发商以及各级政府来发展生态旅游;制定政策和开展项目来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战略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确定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方法;规划和控制;自然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影响评估和监控;市场营销;行业标准;行业认证;生态旅游教育;为土著人提供发展机会;解决自然资源分配和管理中的公平问题等。这一战略成为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名词解释

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们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我国的风景名胜区,按其风景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游览条件等,划分为3级。

国家公园

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原始状态,同时又作为科学研究,科普和供公众旅游娱乐,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神奇景观的场所。由于旅游功能比重较大,所以公园的面积都很大,世界上正式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1200多个有特色的国家公园,其中很多属于自然保护区性质,但又有可游览的部分。为保护园内的自然景观不因游览受到损害,经各方专家共同研究,规划分区。国家公园一般可分为5个区:特别保护区、原野区、自然环境区、娱乐区和服务区。摘自《环境科学大辞典》

下载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塞罕坝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

    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好途径。本文通过对国内......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省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租赁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兴省”战略和关于“把森林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森工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规划,积极打造方正国有林区森林生......

    森林生态旅游协议书

    省林业局森林生态旅游景区项目租赁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旅游兴省”战略和关于“把森林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森工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规划,积极打造方正国有林区森林生......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生态旅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态旅游资源。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精选合集)

    大家好,我是财务管理09级1班的,很高兴能够进入决赛继续与大家交流,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是限于......

    生态旅游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精选)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 指导老师:吴江 姓名:周娟 学号:10080225 生态旅游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洋口港为例 摘要:生态旅游对当地环境资源保护有积极作用,但如不注意规划管理也会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演讲稿:国家旅游局将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演讲稿大家好,我是财务管理09级1班的,很高兴能够进入决赛继续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