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

时间:2019-05-14 06: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

第一篇: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

2009年03月31日

之一

一、关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

1、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奖励补助对象是什么人?

答:2008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符合3种情况的独生子女父母或无子女职工:未享受退休金加发5%、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或补助、或已领取一次性奖励或补助,但未达到退休职工退休时的上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的30%标准(无子女按100%计发)的。

2、奖励补助的标准是什么?

答:按照职工退休时上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的30%(无子女人员按100%)确定兑现奖励补助标准。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市、从化市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按此原则制定本地区的兑现奖励补助标准。

3、某职工是2001年4月1日后退休的独生子女父母,退休金按其工资的百分之百发给,当时单位给予其500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问能否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

答:按照2001年4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第三十条关于“依据其他规定已按工资百分之百发给退休金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的规定,职工单位给予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的,属于已享受计划生育退休奖励政策但未达到本次奖励标准的情况,因此应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给予补差。

4、某企业退休职工是独生子女母亲,2002年8月1日办理退休手续,退休时企业给予其一次性奖励金3000元,按照这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可以补差额,但其认为太少了,应按2008年的标准补差。

答:该退休职工退休时的奖励金按照当时的政策(2001年4月市政府发布的3号令《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第30条规定是由企业支付,金额由企业自定。企业给了3000元奖励金,应当说已经兑现了奖;市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原则,对历史遗留问题统一参照2002年9月1日颁布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39条的规定,按全市职工上年年均工资额的30%计发,企业有能力支付的仍由企业兑现,无能力的由政府帮助解决,体现了政府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心。由于政策界定是按职工退休时的标准计发,因此该职工不能按08年的标准补差。

5、某退休职工反映退休时已享受加发5%的退休金,但其认为与当前的奖励标准有较大的差距,要求享受当前的奖励政策。

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针对没有按政策兑现奖励扶助或奖励扶助不足的人群而言的,加发5%退休金的独生子女父母已经按其退休时的政策享受了计划生育奖励,且至今仍享受着加发5%的待遇,他们不能重复享受奖励,不能因为奖励金额的不同而要求按现政策执行。

6、1998年-2002年属于新旧办法计发养老金的过渡时期,按新办法计发养老金的独生子女父母能否按职工退休时上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的30%兑现奖励或补差。

答:在此期间计发养老金时,新办法高于旧办法的按新办法计发,虽然新办法养老金总体水平高于旧办法,但没有体现计划生育奖励。按照《广州市实施〈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办法》第三十条关于“所在单位已实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金额由单位确定”的规定,以及市劳动局《广州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实施细则》(穗劳险字[1994]第001号关于“对按新办法退休的职工,不再给其加发旧办法中所规定享受的特殊待遇(如劳动模范称号、计划生育等待遇),单位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或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的规定,如在这个阶段退休的人员企业没有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给予的奖励金低于现标准的,可以按职工退休时上年全市职工年均工资的30%兑现奖励或补差。

7、中央、省驻穗单位的退休职工的独生子女父母如何解决奖励未兑现问题?

答:中央、省驻穗单位未兑现问题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穗府办〔2009〕12号)关于“中央、省驻穗单位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奖励政策执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8、2008年12月前办理退职手续人员享受何种奖励?

答:由于退职人员不具备退休条件,因此旧的奖励政策均没有覆盖这部分人,退职人员可按新政策享受奖励,即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每月发放150元。由退职人员在其户籍所在地办理申领相关手续。

9、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引发部分趋利人员弄虚作假,如何处理?

答:在审核过程中,我们有公示这个环节。申请人的名单会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提出异议的,重新调查核实。同时设立各区(县级市)人口计生局和市人口计生局的投诉电话和举报信(邮)箱,欢迎群众举报。

一经查实不符合领取奖励金的人和事,计生部门有权取消其奖励资格,收回不应领取的奖励金,并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关于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新政策

1、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新政策是怎样的?

答:2009年1月1日后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且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父母。

2、新的奖励政策与旧的奖励政策有何区别?

答:一是改退休时奖励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时奖励;二是改给予一次性奖励为每月兑现150元,直止本人亡故止;三是改有所在单位单位支付为各级财政支付;四是新政策不覆盖无子女人员;五是兑现旧政策奖励时无需提供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新政策则需提供。

3、享受每月15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该夫妇所生育的子女属无同胞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及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的均属于奖励对象。

4、如何认定抚养关系?

答:以再婚时带进现家庭的子女是否达到18周岁来界定:超过18周岁(含18周岁)视为没有形成抚养关系;没有达到18周岁视为形成抚养关系。

5、个别到退休年龄但未达到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奖励年限的,认为旧政策退休时就能拿奖励金,现政策还要等5年,提出异议。

答:新旧政策奖励方式有所不同,旧政策是一次性奖励,退休时兑现奖励较合理,但新政策是每月领取奖励金,由于退休时间存在差异,如企业女职工50岁退休,退休时就按月领奖励金的话,算下来就比55岁退休的女职工多拿9000元,同样是独生子女父母,同样是公共财政兑现奖励,享受的奖励政策也应当是一致的。因此新奖励政策按年龄时间划定,为的就是体现政策的公平合理性。

6、某夫妇生育了一个子女,小孩9岁因车祸死亡,该夫妇一直未再生育,能否领取奖励?

答:独生子女死亡后没有再生育或收养的,可以享受独生子女死亡扶助政策,此政策省正在制定中。在扶助政策未确定前,可按规定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扶助政策确定后按其执行。

7、某夫妇咨询他们一直没要孩子,也算是为国家作出了贡献,能否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答:奖励是一种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政策是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国家没有倡导不生育,实际上不生育对国家和家庭并不一定是有利的。因此新政策只奖励独生子女父母,无子女的人员不享受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8、“城中村”转制居民转制前领取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转制后享受何种奖励?

答:属独生子女父母的,转制前领取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转制后可依申请享受每月150元的奖励金,但原享受的待遇要同时终止;属纯二女家庭的,原奖励政策不变。

9、某人咨询非婚生育一个子女,终身没有结婚,能否享受奖励?

答:不能享受奖励。因非婚生育是违法行为。

10、为什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奖励政策覆盖了无子女人员,而新政策没有覆盖,是否政策前后不一致?

答:政策的变化是以省条例为依据,原省的奖励政策包含了对无子女的补助,但新修订的《省条例》修改了原奖励办法,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只奖励独生子女父母,广州市遵循上位法的规定,明确适用原政策的人群仍按原政策执行,新的人群按新政策执行,也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11、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后户籍发生同城迁移,在迁移期间如何发放奖励金?

答:户籍迁出后当月办理迁入手续的,迁出当月仍由迁出地发放,次月起由迁入地发放。如迁出后未及时办理迁入手续的,迁出当月由迁出地发放,迁入当月由迁入地发放,期间户籍空档期无法发放奖励金的责任由其本人负担。之二

1、已按2002年9月1日施行的《省条例》第三十九条领取(或部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退休时一次性奖励的职工后,其所生育(收养)的独生子女因故死亡,现能否按无子女人员的政策兑现或补差生活补助?

答:不能。按照政策规定是退休时给予奖励补助,因此应以退休时的婚育状况予以界定,退休时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就按独生子女父母的政策执行,退休时是无子女的就按无子女的政策执行。

2、某职工2000年退休,所在单位以社会养老保险无奖励政策为由没有为其兑现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现市政府出台的文件规定,对没有领取退休时奖励的人员,单位按职工退休时上年职工年收入的30%兑现奖励,即按1999年的年职工收入为基数兑现奖励,该职工认为不合理,要求兑现奖励时把奖励金这几年增值的利息部分计算在内才合理?

答:1998年9月公布施行的《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25条规定: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没有生育只收养一个子女的干部、职工,退休金加发百分之五(按工资百分之百发给的除外)。无子女的干部、职工退休金按本人工资百分之百发给。领取养老金的,按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可见,该职工退休时,所在单位按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没有违反政策规定。但考虑到这条政策的推行对实行了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有失公平,市政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新出台的政策中规定,参照2002年9月1日施行的《省条例》39条,给予一次性的奖励。因《省条例》39条只规定了由所在单位给予奖励或生活补助的政策,对不按规定兑现奖励或补助政策的,没有制定处罚条款,所以市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如果要求单位超额支付奖励或补助金的利息部分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政府的所有行政行为都不能超越法律法规的授权。

3、因历史遗留问题的时间跨度大,企业对已移交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如何核实其独生子女父母身份和是否加发了5%的退休金?

答:如无法核实其独生子女父母身份的,可要求退休职工回户籍所在地居委会、街(镇)计生机构予以核实;因职工档案移交无法掌握其退休时是否加发了5%退休奖励金情况的,企业可指导职工回其档案的保管机构请求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

4、对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计划生育奖励补助金单位应如何处理?

答、按照《贯彻〈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问题若干规定〉的实施细则》第一条

(六)项规定,对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计划生育奖励金的单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具体操作是由职工本人向单位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口计生部门提出申请,由区(县级市)按相关程序办理。

5、有职工咨询,退休时间是2008年12月,但办理退休手续是在2009年1月,应享受何种奖励?

答:退休时间的界定以职工的退休证作为依据,退休证填写的时间是2008年12月的,就享受退休时的一次性奖励,退休证填写的时间是2009年1月的,就按照政策规定的年龄享受每月150元的奖励。

6、有单位咨询,对于历史遗留问题,职工是单位的合同工,不是单位的正式职工,是否由单位支付奖励金?

答:按照省条例的规定是由职工退休时的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因此职工退休时由该单位为其办理退休手续,且发放退休证的,就由该单位支付其奖励金。

第二篇: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

(梅江区)

一、奖励对象条件:

本梅江区城镇户籍人口中,自2009年1月1日起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实行计划生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独生子女优待证》、《独生子女证》的独生子女父母。

独生子女,是指父母终身只生育了一个子女,符合“四无”条件即该子女既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又没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也没有收养的兄弟姐妹和与其父(母)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只有在符合独生子女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认定为独生子女父母。

二、奖励金额和执行时间: 奖励金额:每人每月80元。

《梅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实施方案》及奖励金的发放自2010年5月1日起执行。

三、申请人应提交的相关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一式三份):

1、居民身份证(正反面均要复印)。

2、户口簿以及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一个月内近期证明,应注明户口性质、历年来迁移变化情况)。

3、婚姻证明:结婚证或离婚证(判决书)(应有婚育及所生小孩判决记录部分)。丧偶的应提供配偶死亡证明。

4、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复印件应加复其中奖励优待记录部分)。

5、小孩收养的,应提供收养证或收养公证书。

6、原工作单位仍存在的,申请人夫妇单位出具婚姻、生育状况证明(需加盖户口所在地镇(街道)村(居)委计生部门意见):证明内容包括退休时间、婚姻(初婚或再婚)、生育(包括生育、收养子女、子女姓名、性别、出生时间等)。

7、原工作单位关停并转/改制/破产的,申请人夫妇提供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

8、免冠(1寸)彩色照片3张。

9、再婚对象申请人提供前配偶现在的婚姻、生育证明。

10、《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表》和承诺书原件各一式三份。

四、其他:

1.夫妻双方的户籍同在梅江区但不在同一个镇(街道)的,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申请;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分别向各自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2、梅江区城镇户籍居民中,1980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符合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条件且未享受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或补助的退休人员、无单位人员(包括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无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待梅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后再兑现奖励。

第三篇:独生子女及其父母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有关政策

独生子女及其父母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有关政策

——广西北流市群众踊跃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在广西北流市得到广泛宣传,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庭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表示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他们积极主动到市人口计生局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目前经该局审核、发放11000多本。

根据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2003年7月22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1、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初婚的职工,除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另增加晚婚假12天;已婚女职工在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增加产假14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20天;对晚婚晚育者,婚假、产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不影响其应享受的福利及评奖评优。

2、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经本人申请,由所在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按有关规定发给保健费至子女年满18周岁。

3、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产假期后抚育婴儿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享受6个月至12个月的哺乳假,哺乳假期间,按其工资标准的80%核发工资,不影响晋级、工资调整和计算工龄。

4、实行计划生育的职工退休时,按下列标准审批其退休金,但退休金不得超过其本人原工资总额;

(1)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婚后终身无孩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5%;

(2)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职工,退休时,提高退休金计发比例的10%。

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5、对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在入托、入园、入学、升学、就医、就业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

6、对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城镇困难居民应当优先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并提高10%的生活保障金。

7、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8、农业人口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待遇:

(1)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

(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

(3)调整承包地、宅基地时优先安排,分配集体收益时按多一人份额分配;

(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学生减收杂费;

(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6)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9、夫妻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当年起到子女年满18周岁止,每年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人民币120元,并按

下列途径支付:

(1)夫妻双方不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由各自所在单位分别支付50%;

(2)夫妻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由该单位全额支付;

(3)夫妻只有一方有工作单位的,由该单位全额支付;

(4)夫妻双方属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区人民政府支付;

(5)夫妻双方是农村居民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支付;

(6)夫妻双方一方是农村居民的另一方是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的,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区人民政府按比例或者全额支付;

10、根据2007年8月22日起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桂政发[2007]28号)第九条规定: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依法生育一个男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000元。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0元。

11、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第十三条: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中专和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20分录取。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10分录取,具体办法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制定。

12、农村独生子女未满18周岁,因意外伤残经设区的市组织医学专家鉴定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每年发放600元的救助金,直至其年满18周岁止。

前款规定的对象,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规定给予救助。

13、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妻,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救助金,直至年满60周岁止。

14、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停止其子女原享受的独生子女待遇;已领取的证书、奖金和独生子女保健费等应当全部退回。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

一、奖励扶助对象

第六条

凡户籍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夫妻均为农村居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适用本办法。

第七条

享受本办法规定奖励扶助政策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包括:

(一)依法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

(二)依法终身只生育两个子女并自觉主动落实了结扎措施的家庭;

(三)依法生育两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未满18周岁死亡,只剩下一个子女,并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生育的家庭;

(四)离婚或丧偶前依法只生育过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儿,离婚或丧偶后不再婚或再婚后不再生育的家庭;

(五)再婚夫妻一方依法只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后不再生育的家庭;

(六)再婚双方依法各只生育过一个女儿,再婚后不再生育的家庭。

二、奖励、救助与扶助

1、奖励

第八条

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依法生育两个子女,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按下列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一)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后依法生育的双女户,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500元;

(二)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后依法生育的,除双女户以外的计划生育家庭,在产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200元;

(三)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前依法生育的双女户,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女方年龄在35周岁以内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000元;

(四)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前依法生育的,除双女户以外的计划生育家庭,在本办法颁布施行后六个月内自觉主动落实结扎措施,女方年龄在35周岁以内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600元。

第九条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依法生育一个男孩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发放奖励金1000元。

符合生育二孩条件,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一次性发放奖励金2000元。

2、救助

第十条

农村独生子女未满18周岁,因意外伤残经设区的市组织医学专家鉴定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每年发放600元的救助金,直至其年满18周岁止。

前款规定的对象,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规定给予救助。

第十一条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600元救助金,直至年满60周岁止:

(一)独生子女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户家庭,一个或两个女儿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三)除双女户以外的依法生育两个子女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全部死亡,不再生育也不收养子女的。

第十二条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夫妻本人依法落实计划生育手术,因手术出现并发症,经设区的市组织医学专家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发放4000元补助;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一次性发放2000元补助。

前款规定的对象,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制度的规定给予救助。

3、扶助

第十三条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中、中专和普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20分录取,具体办法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制定。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独生子女考生和双女结扎户女儿考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和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时,按照分数线总分降10分录取,具体办法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制定。

第十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免除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年满18周岁前)所承担的农村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

第十五条 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每年缴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由其户籍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担。

第十六条 发展改革部门在以工代赈、异地搬迁中应当优先安排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实施异地安置扶贫、库区移民搬迁项目时,在人均补助标准的基础上,给独生子女户、双女结扎户家庭人均增发1/2以上的补助资金。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要将生活困难,符合救济、救助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优先纳入五保户供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第十八条 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科技、劳动保障、卫生和金融等部门,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开发、扶贫到户贴息贷款、沼气池项目安排、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改水改厕等方面,应当优先照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

第十九条 教育部门在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时,应当优先安排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

第二十条 妇联组织在实施“春蕾计划”、“双学双比”等项目时,应当优先安排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并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

第四篇: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粤府办〔2009〕129号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公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户籍人口中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

第三条 本办法的奖励对象,为本省户籍城镇居民中,自2009年1月1日起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

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的,不适用本办法,按〘广东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粤人口计生委〔2009〕21号)的规定给予特别扶助。

第四条 ★奖励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标准发放。该奖励金不影响其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五条

在地方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各地可在上述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奖励金标准,具体由当地人民政府规定。(地方财力许可可适当提高)

第五条 奖励资金由财政承担,纳入户籍地财政预算。

第六条 凡本人认为符合奖励条件的本省城镇户籍独生子女父母,均可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收养证或收养公证书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免冠(1寸)近照3张,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领取并填写一式三份的〘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

夫妻双方的户籍在同一个县(市、区)但不在同一个镇(乡、街道)的,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申请;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分别向各自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同县向女方,异县分别)

第七条 奖励对象资格的确认。

(一)初审。村(居)委会在接到申请人的〘申请表〙和相关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对符合条件的,加具意见并汇总填写〘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后,报送镇(乡、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以下简称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

(二)审核。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在接到村(居)委会的初审对象名单后,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加具意见,于每月10日前将〘申请表〙和〘登记表〙报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在审核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到当地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实情况。

(三)确认。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每月对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已审核的奖励对象名单进行一次确认,确认工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通过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向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对符合条件的奖励对象进行确认审批,并汇总各镇(乡、街道)的奖励对象名单及所需资金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其中县级汇总情况一并上报地级以上市人口计生部门。同时,将确认后的奖励对象名单、〘登记表〙和〘申请表〙返还各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由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将名单及〘申请表〙返还各村(居)委会存档。

(四)公示。经审核确认的奖励对象名单,应在村(居)委会向群众公示5日。群众有异议的,村(居)委会应报告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并在5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对经查证确不符合奖励条件的,由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报请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取消奖励资格。

(五)告知。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对经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确认的奖励对象,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获得奖励的对象本人。

第八条 奖励金由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民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金融机构代为发放。

代发单位应与当地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签订委托代发奖励金协议书,将奖励金按月发放到人。

第九条 在奖励金发放期间,奖励对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或终止其奖励待遇:

(一)领取奖励金后又再生育、收养子女,造成不符合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条件的;

(二)户口迁到外地或转为非城镇居民的;

(三)奖励对象死亡的;

(四)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达三级以上,改享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

第十条 奖励对象户籍在省内迁移的,从户口迁入之月起,按迁入地奖励待遇执行。外省户籍迁入我省的,从户口迁入之月起,按本省户籍人口的规定执行。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因村民委员会成建制转为居民委员会的,从转制的下月起执行本办法,并退出原有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范围。

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要将奖励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健全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批、决算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并在每年2月底之前将应承担的奖励金划拨至指定代发单位。

第十二条 奖励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截留,否则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奖励金使用管理的监督、监察。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专门设立奖励金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防止弄虚作假行为。

第十四条 执行奖励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第十五条 建立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通报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另行制订。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广东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

发表时间:2009-05-06 发布机构:省人口计生委 省财政厅 文

号:粤人口计生委[2009]21号 □ 省人口计生委 省财政厅

为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 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粤发〔2006〕9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粤发〔2007〕12号),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决定,从 2008年10月开始,在全省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

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要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是我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形成的特殊群体, 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实施这项制度, 有利于缓解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实际困难, 使他们精神上获得慰藉,生活上得到帮助;有利于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向依法管理和利益导向转变, 更好地体现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 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率先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 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更好地体现社会公平。因此, 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重大意义,把这件事关广大群众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大事落到实处。

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一)扶助对象。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扶助对象是:我省城镇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夫妻。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以上)。

符合上述条件的对象,由政府按月发放一定的扶助金。因丧偶或离婚的单亲家庭,男方或女方需年满49周岁才领取扶助金。扶助对象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终止发放扶助金。

(二)扶助标准。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 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50 元的扶助金, 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12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珠江三角洲等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扶助标准。

(三)扶助对象确认。

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扶助对象的确认。具体程序是:

——本人提出申请;

——村(居)委会资格初审;

——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审核;

——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审批并公示。

——市级和省级人口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独生子女死亡的,需提供乡级以上医疗机构或公安机关或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的死亡证明;独生子女残疾的,需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等级为三级以上。

三、基本原则、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形式

(一)基本原则。

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省人口计生委依据上述条件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有关政策解释,结合本省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确保政策的一致性。

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通过张榜公布、逐级审核、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 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

3.直接扶助,到户到人。依托现有渠道直接发放扶助金, 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截留挪用、虚报冒领扶助金等违规行为。

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制订配套政策和措施, 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的管理、服务和监督机制。

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开展“春风送温暖”、“关爱女孩”等活动结合起来, 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资金来源和财政分担办法。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由各级财政负担, 安排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省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含江门的恩平市、台山市和开平市)的扶助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安排;16个贫困县的扶助资金按扶助基本标准省财政补助60%,市、县财政负担40%;江门市的台山市和开平市的扶助资金按扶助基本标准省财政补助35%,市、县(区、市)财政负担65%;其他地区(含江门的恩平市)的扶助资金按基本标准省财政和市、县(区、市)财政各负担50%。

各地财政部门必须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对全部资金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三)资金管理和发放形式。1.资金发放。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资金依托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由县级或不设区的地级市财政、人口计生部门与有资质的金融机构签订代理服务协议,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直接发放到人。

扶助金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每月发放一次。扶助对象凭有效证件到代理发放机构领取扶助金。

在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核算申请人家庭收入时,扶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2.资金管理。

(1)财政部门负责扶助资金的预算决算、转移支付、总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地方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立专账, 分别核算省财政拨付和地方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并及时足额将扶助金拨付到代理发放机构, 监督代理发放机构将扶助金及时划转到个人账户。

(2)人口计生部门及时掌握并监督代理发放机构建立扶助对象个人账户和资金管理情况。

(3)代理发放机构负责制定资金发放办法和操作规程,按照代理服务协议的要求和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扶助对象名单建立个人账户,并将扶助金及时足额划转到个人账户。建立个人账户和拨付资金的情况应及时反馈给同级财政和人口计生部门。

四、组织管理、检查监督和工作考核

(一)组织管理。

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人口计生和财政等部门要建立经常性协调机制, 具体组织实施。

(二)评估与检查监督。

1.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每年进行一次制度实施工作的综合评估,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开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绩效考评,对扶助资金的到位、管理和发放情况进行监督。

2.建立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时反映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3.实行政务公开和群众举报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4.各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扶助对象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监督。

(三)工作考核。

1.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纳入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在工作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执行制度出现重大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

2.严禁用扶助资金进行任何形式的盈利性投资、融资活动,不得将扶助金抵扣其他个人款项。对虚报、冒领、克扣、贪污、挪用、挤占扶助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规定严肃查处。

3.资金代理发放机构不按代理服务协议履行资金发放责任,截留、拖欠、抵扣扶助资金的,取消代理发放资格,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把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工作落到实处。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做好制度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与监督评估“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公正。人口计生部门要做好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建立个案信息档案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广大计划生育家庭了解政策内容,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财政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公安、民政、卫生、劳动保障、残联等部门要共同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工作;代理发放机构要按代理服务协议要求,确保扶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到人;监察、审计等部门要积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三)继续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要把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关爱女孩”行动、计划生育“三结合”等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效应。

要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以及地方已经出台的相关制度的衔接。对于目前已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但又属于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的,适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只享受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同时退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范围;对于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而女方尚未达到49周岁的家庭,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制定和落实扶持优惠政策,通过多种形式给予帮助。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和指导,及时提供再生育的各项服务。

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民政、劳动保障、教育、卫生、扶贫、助残等方面向这些家庭倾斜, 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和养老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 及时总结经验, 不断完善各项措施。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定期将制度实施情况报告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

第五篇:湛江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

湛江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实施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公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和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妥善解决城镇居民计划生育奖励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粤人口计生委〔2010〕4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户籍城镇居民中,自2009年1月1日起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金,按本办法执行。

独生子女伤、病残或死亡的,不适用本办法,按《广东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实施方案》(粤人口计生委〔2009〕21号的规定给予特别扶助。

第三条奖励金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该奖励金不影响其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四条奖励金按下列规定支付:(一有工作单位的干部职工,奖励金由所在单位按其工资供给渠道支付;工资供给渠道无法解决的,经其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政府核实后由本级财政支付。

(二无工作单位的城镇居民,奖励金由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财政支付,纳入户籍所在地财政预算。

第五条奖励对象资格的确认。

(一由市级财政支付的奖励对象,其奖励资格由单位审核把关,报经市人口计生局确认。申请人先填写《湛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表》(以下简称《市申请表》,所在单位加具意见并盖公章, 同时附上《市申请表》所要求上报的材料送市人口计生局审批。确认其奖励资格后,申请人所在单位填写好《湛江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报批表》(以下简称《市报批表》连同已审核的《市申请表》报市财政局。

(二由县(市、区级财政支付的奖励对象,其奖励资格由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确认。具体确认程序由县(市、区政府制定。

(三由单位支付的奖励对象,其奖励资格由所在单位确认。具体确认程序按所在单位的规定执行。

(四由户籍所在地财政支付的奖励对象,其奖励资格由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人口计生部门确认。具体确认程序如下: 1.申请。凡本人认为符合奖励条件的本市城镇户籍独生子女父母,均可持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收养证或收养公证书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免冠(1寸近照3张,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居〉委会领取并填写一式三份的《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表》(以下简称《省申请表》。

夫妻双方的户籍在同一个县(市、区但不在同一个镇(乡、街道的,向女方户籍所在地申请;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个县(市、区的,分别向各自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

2.初审。村(居委会在接到申请人的《省申请表》和相关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对符合条件的,加具意见并汇总填写《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对象登记表》

(以下简称《省登记表》后,报送镇(乡、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以下简称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

3.审核。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在接到村(居委会的初审对象名单后,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并加具意见,于每月10日前将《省申请表》和《省登记表》报县(市、区人口计生局。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在审核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到当地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实情况。

4.确认。县(市、区人口计生局每月对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已审核的奖励对象名单进行一次确认,确认工作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通过

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向申请人书面说明原因;对符合条件的奖励对象进行确认审批,并汇总各镇(乡、街道的奖励对象名单及所需资金情况,在5个工作日内报同级财政部门,其中县级汇总情况一并上报市人口计生局。同时,将确认后的奖励对象名单、《省登记表》和《省申请表》返还各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由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将名单及《省申请表》返还各村(居委会存档。

5.公示。经审核确认的奖励对象名单,应在村(居委会向群众公示5日。群众有异议的,村(居委会应报告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并在5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对经查证确不符合奖励条件的,由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报请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取消奖励资格。

6.告知。镇(乡、街道人口计生办对经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确认的奖励对象,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获得奖励的对象本人。

第六条奖励金发放方式。

(一财政支付的人员,其奖励金由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金融机构代为发放。代发单位应与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签订委托代发奖励金协议书,将奖励金按月发放到人。

(二单位支付的人员,其奖励金由单位按月发放到人。

第七条财政部门要将奖励金列入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健全专项资金的预算审批、决算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财经纪律;并在每年2月底前将应承担的奖励金划拨至指定代发单位。

第八条奖励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克扣、截留,否则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全市各级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奖励金使用管理的监督、监察;人口计生部门要专门设立奖励金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防止弄虚作假行为。

第十条执行奖励情况纳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第十一条建立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通报制度,具体办法按省人口计生委、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1980年2月2日至2008年12月31日符合粤人口计生委〔2010〕4号文件奖励条件的城镇居民属历年奖励对象,其奖励金按该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历年奖励对象的变更。

(一奖励资格确认前死亡的对象,不予发放奖励补助金。

(二确认资格后,奖励对象在领取奖励补助金期间户口迁移至省内其他地区或外省的,由迁出地继续兑现完毕。

(三退休时未领取奖励补助金的,将户口迁到省内其他地区,但原国有、集体企业依然存在的,仍由原单位负责兑现奖励,若原国有、集体企业无力承担的,由原企业所在地财政负担;将户口迁到外省且未按粤人口计生委〔2010〕4号文件确认奖励资格的,不再列入奖励范围。

第十四条弄虚作假、冒领奖励金的,一经发现,追回已领的奖励金,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未涉及的内容按《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和粤人口计生委〔2010〕4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下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若干问题解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广东省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粤府办〔2009〕129号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公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制定......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档案

    湖南省邵阳市(州)新宁县(市、区)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档案袋社区(村)姓名1、申报表2、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3、《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证》或《无子女证明》......

    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市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广东省人......

    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承诺书(模版)

    附件5 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申请承诺书 本人, 年 月 日出生,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 。 本人婚育情况说明如下: 本人确实无法提供《广州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工作办......

    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

    根据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补充意见的通知,新增有下列情况的人员,可到户籍居委会申请独生子女奖励金:第一类:A表(广州市落实退休时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补助 金)1.1980年2月2日至20......

    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5篇)

    深卫人规〔2010〕7号 关于印发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 奖励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市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

    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申请表(5篇范文)

    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申请表(B表)注 明:1、此表一式三份,两个审核单位和发放单位各留一份存档。2、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人免冠小一寸近照三张和居民身份证、户口薄......

    领取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

    领取广州市城镇独生子女父母计划生育奖励金 (参照20150814 广州卫生计生委网站流程) 一、办理对象 达到规定年龄的广州市城镇户籍独生子女父母 二、办理条件 1、具有广州市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