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研究
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之内,不少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然而在城市建设的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对环境管理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将对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加强环境问题的管理。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管理;污染对策
在城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环境问题经常被人们所忽视,各种建筑建成的同时伴随着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对环境问题重视起来,提出对策来加强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效把握好城市建设工程和环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加强环境管理。
一、城市建设施工阶段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
1.气体的污染
在城建过程中,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就是空气的污染。我们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灰尘。这些灰尘主要是来自于一些原材料,如沙子,水泥等。此外,一些运输原材料的大型车辆来往也会扬起地面的灰尘。这些扬尘都会对周围环境的空气带来一定的污染。在这些空气污染中,车辆行驶所带来的污染占有很大的比重。其次便是原材料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包括回填土方,水泥装卸,沙子跟石子的搅拌等过程。另外,我们还应要注意的地方是由于风力的腐蚀造成的灰尘。一般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都需要对地表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暴露在空气中的地面再加上风力作用,空气中便会夹杂着沙土,进而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水源的污染
除了空气污染,其次便是水源污染。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废水,比如一些浆料,这些浆体中通常含有许多化学物质,它们通常是有害物质,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会通过地表流水流入水源中,当污染物的含量较多,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便会对水源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水体中动植物的生长,经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最终对我们人体造成危害。此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甚至会影响周围居民的饮水。
3.固?w废弃物的污染
在施工过程中,除了气体污染和水源污染,便是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城市建设施工阶段完成后,建筑使用的原材料经过特定形状的切割等操作,这些材料一般都会有剩余。这些固体废弃物必须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否则不仅会产生气味,还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并且遇到雨天,会顺着雨水流入水体,进而对水资源造成污染。若施工场地周围居民较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时,还会产生污染纷争,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通常在施工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机械设备的使用,通常会产生噪声。这种噪声特点是强度较大。因此,会打扰到周围居民的休息,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极易引起纠纷。
二、城市建设施工阶段环境管理的对策
通过上文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的分析,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加强对施工环境管理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极大限度的降低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改善我们的建筑施工环境。
1.要明确防治空气污染的对策
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施工之前,需要对所要施工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要针对不同施工环境的气候,天气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对策。如果当地的气候较为干燥或伴有大风,那么我们在施工之前,可以先对施工环境周围的地面进行处理,通过洒水来让其保持湿润的状态,这样将会减少尘土的产生。与此同时,来往运输原材料的货车要注意装载的不要过满,以免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颠簸导致材料外泄,再加上来往车辆的不断碾压,产生粉尘,进而对空气造成污染。还有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原材料的摆放最好指定相应的位置,避免来回拿放,产生粉尘。还要注意运用先进的机器设备来进行施工,减少尘土产生。
2.对于水体污染,严格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
对于废水的排放,要通过下水道,排放进指定的污水排放地点,避免造成水源污染。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应该对进行施工处理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进行清洁排查和处理,并且对混凝土进行各种必要的清洁操作和污水处理,对施工设备的清洁也要做好废水处理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有自己专门进行清洗的地方,并将废水及时排入下水道。对于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也要进行合适的处理。要在满足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同时对排水道进行检查和疏通管理,以免出现堵塞的情况。
3.要定时将固体废弃物清理出去
在进行清理时,也要注意资源是否具有可用性。如果材料可以再次利用,就要及时回收起来合理利用,避免浪费。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环境也要保护好,产生的生活垃圾要定时定量处理。此外,设置相应的负责人来进行管理也是必要的。制定人员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每月定期进行考核排名,提高施工人员的道德素养,树立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4.要高度重视噪音污染
噪音污染最能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进行噪音管理。一方面,我们要合理制定建筑施工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施工。施工时间要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定的客观规律。比如,最好施工之前对周围的居民进行调查,要照顾到特殊人群,不要过早或过晚进行施工,要考虑到某些居民有午休的习惯,所以正午的时候也要尽可能的避免施工。此外,对施工人员也要进行教育指导,制定奖惩制度,规范他们的行为,避免大声喊叫,产生不必要的噪音污染。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施工车辆进行一定的管理,控制他们鸣笛的次数,不要长时间的鸣笛。与此同时,若有居民对产生的噪音提出意见,要合理采纳,虚心接受,改正自己做的不合适的地方。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
三、结语
当前城市建设正处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发展也必然会伴随着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不可忽视,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对于产生的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的污染我们都要兼顾到,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护我们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传言.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管理的初探[J].建筑工程.2015.06.[2]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你与实践[D].重庆大学.2016.04.[3]李德神.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及实践分析[J].环境与建筑.2015.08.
第二篇:浅析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
浅析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措施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社区是构成城市的主要单元,社区生活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社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社区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31-01
随着我国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整体生存环境质量也随之得到有效的改善。但与此同时,社区层面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矛盾纠纷逐渐出现并显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探讨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及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法,已成为社区环保的首要任务。社区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1 废弃物污染
社区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社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废弃物种类也日趋多样化,除一般生活性垃圾外,房屋装修垃圾、餐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大量产生。此外,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率不高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和节约处理成本的重要因素。在环境卫生方面,垃圾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蚊虫孽生,影响社区环境质量,在运输收集过程还会产生臭气、噪声等扰民问题。在社区污染矛盾中,由于居民垃圾处理不当影响邻里的矛盾纠纷逐渐增多。由于垃圾的产生和每个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已成为评价社区管理水平和环境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社区垃圾是否得到及时妥善收集、处理成为目前社区居民普遍关注的社区环境问题。
1.2 废气污染
随着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中餐饮、浴场、美容院、干洗店等形式的服务产业随即大量出现,伴随而来的餐饮单位油烟气、锅炉燃油废气、洗涤液气味、空调热气等一系列局部空气污染情况逐渐增多,由于此类服务业大多与社区居民住宅毗邻,因此污染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居民区内,居民生活垃圾倾倒不及时产生的臭气影响,住宅区内商店、居民等房屋装修期间油漆废气扰民等等一系列影响邻里生活的污染矛盾形式也不断增多。
1.3 噪声污染
城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目前城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在影响城市环境的各种噪声源中,商业企业固定源噪声(如排风机、空调等设备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主要方面,噪声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噪声传播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具有广泛的散播性,已经成为社区污染的主要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社会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近年来城市改造、公共设施施工等建设施工噪声干扰附近居民生活的情况愈加突出,矛盾投诉数量激增;此外,商业活动、日常的室内外娱乐活动、房屋装修、空调使用等噪声干扰也日益成为邻里纠纷的重要引发因素。
1.4 辐射污染
随着人们环境认识的提高,对自身环境安全的意识和要求也逐渐增高,其中以往并不为人们所重视的电子辐射问题也成为目前社区居民投诉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无线通讯基站和电力变电站的设置成为社区居民关注的要点,虽然对无线通讯服务和电力供应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市居民们对周边上述设备位置的设置十分敏感,纷纷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造成了大量矛盾纠纷。
1.5 社区新建项目引发的环境问题
随着社区居民环境权益保护意识的提高,公众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居民对于周边尤其是社区内部的环境问题总是予以特别的关注,新建项目选址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逐渐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除了部分确实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项目外,也包括一些对周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少(甚至没有影响)的项目的设立,这是由于不同层次居民对于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不甚相同,愿景与现实的差距也使这类问题成为环境矛盾的焦点。作为项目审批决策的政府部门由此被再次推向“风头浪尖”。如小区内会所、周边商家的招商引资过程,公交枢纽的设置等常会引发周边居民的反对,从而引发矛盾。除上述突出矛盾外,光污染问题,由于违章搭建、乱设摊等低端甚至违法经营活动引发的公共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区环境质量的因素。
治理社区污染主要措施
从污染治理的方式看,以政府主导的行政治理方式是最为传统的方式,但以市民环境维权为主要目的的其他治理途径也同时并存,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的总体结构,概括如下。
2.1 行政治理方式
行政治理手段是政府通过各类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的制定与强制执行达到一定的环境控制目标,以达到消除污染,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政府是实施行政治理的主体。目前各类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都为行政环境执法提供了制度标准。从整个城市区域污染的层面看,由于社区污染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对某个城区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有限,在缺乏有效激励的情况下,难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主动采取治理行动。从这个意义而言,环境信访则是推动社区污染行政治理的主要动因。由于长期以来的环境保护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使人们在遭受环境污染侵害时,首先想到的方式便是环境信访。
2.2 直接交涉途径
指污染受害居民直接同污染者进行交涉,要求停止污染行为和进行赔偿的单方面维权行为。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双方直接博弈的过程,博弈者的个人因素对博弈的结果有直接的影响,因而治理的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由于污染受害居民相对处于劣势地位,且受到个人知识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因此治理效果较为有限。
2.3 司法诉讼方式
主要指污染受害居民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要求污染者停止污染侵权和进行赔偿的方式。由于诉讼途径一般需要当事人较多的资金和精力投人,加之目前社?^污染方面环保法律法规及环境标准的不尽完善,以及客观污染取证方面的困难,诉讼成本较高。同时,由于社区污染危害程度相对不大,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污染纠纷直接向法院起诉的情况并不常见。虽然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污染矛盾是较为有效的治理途径,但在目前我国的环保法律、制度环境和市民的意识习惯下,环境诉讼难以成为社区污染纠纷治理的主流途径。
2.4 第三方调解方式
指通过第三方出面主持下,以自愿为原则,通过说服教育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达成协议,消除污染、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目前污染纠纷调解的第三方主体主要为司法部门或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实践中,调解方式多发生在居民之间的污染纠纷上,以自愿为原则,在调解过程和调解协议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情况下,治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行政治理、直接交涉、司法诉讼、第三方调解方式构成了目前社区污染治理方式的总体框架。
结语
总之,解决社区环境污染问题,一方面要强化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在控制生活污染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培育和壮大民间环保力量。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只有这两者双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逐渐缓解社区生活污染问题,并最终在社会发展中彻底解决生活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论环境保护中的社区参与[J].李广义,覃勇荣.河池学院学报.2007(01)
[2] 卢雷.我国城市社区环境保护问题和对策分析[J].传承.2008(12)
第三篇: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本文通过对本人家乡——甘肃一个普通农村环境的分析对今天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做一个小的总结。关键词:
生活垃圾、农药、化肥。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rur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ment of the living standard of farmers, rural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more serious, rural environment overall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Over the years, the focu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the main city and industri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to rural and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seriously enough,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my hometown--Gansu of an ordinary rur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n today rural environmental issues facing a small summary.Key words: Living garbage, pesticides, chemical fertilizers
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威胁农民的饮用水、食品安全,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减少农民经济收入,加剧农民贫困,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的40%,而且近年来因为各种原因耕地在不断的缩减,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地区的环境进行调查、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1.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1.2.水污染: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1.3工业企业污染:
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1.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
2.农村环境现状
(1)农村居民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增加和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大量增加。加之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垃圾沿河、路等随处乱堆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畜禽养殖户普遍规模小,没有相关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便的堆放也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之一。还有部分企业由于受利益驱动,擅自倾倒短期内难以降解的固体废物,也是造成农村垃圾增多的重要因素。
(2)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乡镇政府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招商引资等作为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的良策。而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往往是靠山吃山,有煤挖煤、有石采石,兴办小高炉等,这些企业往往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不惜以牺牲环境代价获取经济利益。更有甚领导不经考察,盲目引进一些淘汰落伍、能耗高、污染重的项目,甚至对一些企业实行重点保护。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见到了经济效益,但由此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甚至酿成重大事故。
(3)农民盲目滥用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而且导致环境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是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思想根源。长期的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环保知识的缺乏,造成广大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认为环境污染与己无关。只顾眼前效益,不顾长远利益,更不考虑生态环境,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等,重而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恶化。
(2)农村环境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农村加快经济发展和城市工业化向农村转移的过程中,一些乡镇政府一味讲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
(3)农村环保法律缺失
目前,国家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4.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环境保护重在全民参与,而在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法知之甚少。各级政府要通过组织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和活动,广泛宣传环保法律知识,让农民掌握基本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乡镇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的环保教育,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乡镇企业负责人正确处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明确责任,自觉减少、控制污染。
(2)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农村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或环境要素,划分生产和生活区,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环境标准并严格监管。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工业园区进行集中生产、集中治理。统筹建设工业废水、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系统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保护农村饮用水质卫生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
(3)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依靠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在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防治法的基础上,制定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同时,还要注重与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
(4)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应控制在不同时间跨度的空间适度承载力范围内,通过控制区域人口增长速度,减少总需求量,或降低总需求量的增长率速度,从而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要切实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习俗。
(5)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
必须从多途径推进乡村企业的污染防治。第一,要加强乡村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乡村企业应合理布局、相对集中,以利于污染集中控制。第二,要严肃执法,坚决依法打击乡村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关停“15小”企业。第三,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循环经济。乡村循环经济应在三个层面发展,一是提高企业内部物质循环利用;二是建立企业之间的物质循环链;三是发展行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尽量减少乡村企业能源和原材料的投入,延长乡村生态系统中的“能源”循环周期,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第四,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充分、附加值高、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
(6)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保证食品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现代生态农业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平衡与发展,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是现代农业技术集成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是多资源利用的生产体系。现代生态农业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集约化经营可以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所谓农业集约化经营,就是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力,精耕细作,努力从单位土地面积上产出较多的农产品,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实行集约化经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运用先进技术,增强人们控制自然的能力;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最大限度地发展生产力,从而走出一条速度和效益并重的发展路子。
(7)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
现有的环境政策是在工业和城市污染防治的基础上建立的。由于农村和城市环境特点不同、环境问题的致因不同,现行的环境政策在农村的作用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对现有环境政策体系进行创新。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来促使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进行利益补偿。当前,城市产生的污染向农村转移,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对农村进行生态补偿,这对农村非常不公。应将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上升到区域整体之间,并介入政府行为,增加可操作性和政府的认同。二是逐步建立引导性环境政策体系。我国农村生产生活单位日益细化,对大量分散的生产行为进行环境监督不切实际。所以,政府管制性环境政策向引导性环境政策转变是农村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要用市场经济等手段引导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行为。现阶段,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引导市场消费需求,一方面促使农民自觉采取有利于环境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引导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是引导性环境政策的成功范例。
参考文献:
1、姜冬梅,刘文英,高良敏等.农村面源污染控制.2、万志琴.,论我国农村污染的防治.3、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4.俱国鹏,方妮.我国农村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5.刘菁.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对策.
第四篇:各阶段文明施工措施
文 明 施 工 策 划
1、现场文明施工组织措施
1、工地出入管理
施工现场采取“封闭式”管理,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门卫,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戴安全帽,衣着整洁,禁止穿拖鞋、高跟鞋、短裤、背心进入施工现场,应佩戴好工作牌上岗;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清洁干净,车辆进入现场要有管理,禁止乱停乱放;材料、机械设备出入施工现场,要有专用出入证等。
2、施工现场管理
本工程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明确的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大量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及设备的安放位置,周转材料的临时堆放位置;规定消防器材的配备;规定垃圾、杂物的临时堆放点。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操作面要求整体布局合理,工人操作面地点和周围必须整洁,由各作业队文明施工检查小组具体负责检查,督促做到工完料净、场清,剩料放齐,废料清净;做到不随意在设备、结构、楼道上开孔或者焊接临时结构(必要时办理手续后方可实施),不野蛮施工。
3、现场标志
做好文明施工的宣传教育工作,施工现场必须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在醒目地段设置大幅施工标牌,张贴文明施工标语。标牌至少不小于1.2×1m2,标明工程项目名称、业主名称、设计院名称、土建承包商名称、项目监理名称、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开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现场总平面示意图。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前要设置操作规程,以引起施工人员的注意,始终保持文明施工的良好环境。严格按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平面布置,在明显位置挂尺寸统一、外形美观的工程概况标牌、施工进度标牌、现场文明施工制度标牌、防火安全保卫和施工平面布置图,标牌要求做到醒目、平整、垂直。
4、物料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的物料管理,在施工现场的各种材料要堆放整齐,不允许有乱堆乱放现象,各小组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随时清理建筑垃圾,保持场貌整洁。整个施工现场要根据具体地势,设置排水设施,将厂区的生产及生活所用污水排至场外的水渠中。
水泥具有时效性,应在库内保管,短期露天存放具备垫盖措施,做到防雨、防潮,对水泥品种、规格分类堆放,破袋落地灰要及时装袋,保持库内整洁、干燥,并坚持先进先出。
钢筋:型材存放要按品种、规格、型号堆放,下垫上盖,挂牌标记,建明细台帐,专人负责管理。
砖、石、砂、石灰:按照进度计划进场,堆放位置合理、整齐。钢管、模板:周转材料按规格、型号、长短堆放整齐,不准用模板垫路。
5、机械设备管理
现场施工机械按施工平面布置图布置,定点安放整齐、稳固,机身洁净,性能安全可靠,责任到人,挂牌醒目。
机械设备、料具入库堆放整齐、清洁,分类帐目明细,库管员责任明确。
6、用电管理
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图统一接线,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临时用电设计,绘制电源进线,配电箱位置、线路走向图。严禁任意拉线、接线。对用电线路定期检查。
7、避免对道路的损坏
施工道路应保持畅通,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采取一切合理手段,尤其应选定运输线路、选择和使用运输工具、限制和分配运载重量,从而使因运输原材料、设备和施工机械而而发生的这类运输尽量得到限制,减少对道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和损伤。
8、环境卫生管理
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规定,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水、固态废弃物及噪声、振动对现场的污染和危害。
近邻环境保护附加规则:明确制度,不对公众设施及私人财产损坏或破坏,不对公用道路或私人道路非法使用、进入;不对周围、近邻环境造成环境和噪声污染危害。
9、安全保卫管理
施工现场设有专职保卫员,负责全厂安全保卫工作。门卫人员负责出入登记,夜间有巡逻人员值班。
对现场职工有详细的身份证登记和管理措施。对违章、违纪人员有妥善的处理记录。
10、消防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地方公安消防管理规定,提高消防意识。现场按消防规定设水池、灭火器、消防栓、铁钎等专用工具。施工现场用电,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应有严格的管理技术措施和责任要求。
消防设施要齐全,符合防火要求。
11、现场给排水管理 现场的供水系统,要做到不泄露,不许出现常流水现象。现场的排水系统要求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现场的排水防洪系统,应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施工及生活污水要有组织的进行排放。
12、成品保护
对已完成的不需交叉施工的工程,进行封闭、隔离,防止物品丢失、损坏,对易损坏的部位或构件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对已完的工序或分项工程,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如:当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毕,要派专人看管,避免强度增长过程中的混凝土受到重压而导致其后期强度降低。再如:墙面抹灰后,墙体的阳角处很容易遭到破坏,应加盖角钢或木条进行保护,从而达到成品保护的目的。
13、生产临建区文明施工措施
生产临建的建立,应满足功能要求,做到建设统一、整齐美观。办公临建的设施内部整洁,布置整齐,有关岗位职责、管理制度、规定均应上墙。环境保持整洁,配置适当盆栽花卉。
各类仓库和加工车间,按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放置材料做到整洁、干净、通风、挂牌标识、分类堆放整齐,需要隔离储存的物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储藏。仓库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并对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
临建区道路要硬化,设专人定期清扫,及时洒水,保证无扬尘,宣传栏、标语、警示牌排列整齐、美观。
三、文明施工考核及管理办法
为了使文明施工更好的贯彻实施,使工地的文明施工能够一如既往的保持下去,项目经理部制定了文明施工考核及管理办法。
1、文明施工设立检查制度,项目每周由项目经理主持检查工作,对厂容、厂貌、现场管理、现场标识、消防进行综合考评,各区段负责人对自己的区段应每天上班前进行安排和检查,下午下班前进行落实,督促施工人员整改不合格项。
2、现场成立执法队,检查、督促现场文明施工整改的不合格项,对不整改的有关施工班组,有权对该区段进行停工处罚。
3、现场公用部分,由项目进行分区、分责任人,每月项目根据每周的检查情况进行评经,对责任人进行奖励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对责任人进行停工处理。
4、制定文明施工工地规划,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管理职责、制度、规定上墙。
5、成立现场管理监督小组,设立专职施工总平面管理员,业务上与业主的施工总平面管理人员对口,并接受指导,服从业主统一管理。定期组织文明施工监督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奖优罚劣,及时整改。
6、施工现场必须做到精心施工,严格执行文明施工纪律,使其符合有关规范和验标要求,确保达到文明施工要求。
7、经常对职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的社会公德及社会秩序观念,加强治安管理。遵守政府的各项法令和规章制度,特别是公道、安全、卫生、消防、文物保护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令和规章制度。
8、保持工地和工程良好的秩序,争创安全、文明一流工程。
第五篇: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1.1.1
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⑴
成立前期机构
收到中标通知后,迅速成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的人员、设备上场计划,规划好上场路线,组织施工队伍、设备上场。
⑵
健全现场组织
依照项目法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健全现场组织机构,明确项目经理部及其各管理部门、各工作组、各专业施工架子队的业务职能和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施工管理流程的顺畅。
⑶
落实项目人员
严格按投标承诺,落实主要管理及技术人员到位,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安全负责人、总工程师、安全、质量、试验工程师等主要人员不在其他项目上兼职,未经业主同意许可,不擅自更换。
⑷
岗前专业培训
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工种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岗前培训,以提高所有参战人员的知识水平。
⑸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进度安排和劳材机计划,加强施工资源的有效投入,及时上场施工队伍,配齐各类施工机械,并筹备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确保按时上场和材料采购到位。
⑹
合理平面布置
根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以能满足施工生产、生活的需求为前提,统筹兼顾,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置。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干扰,有利施工作业与环境保护,减少施工资源的调动。
⑺
科学临设规划
针对施工现场实际,科学地进行工程施工便道、便桥、砼拌和站、驻地生活及办公设施等临时设施规划及设计,并确保临时设施布置与所选择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相适应。
⑻
做好施工准备
与当地政府取得联系,配合业主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合理选择施工场地,组织好三通一平工作。切实从现场、技术、资源上做到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为施工顺利进展创造良好的前期条件。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