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时间:2019-05-14 06:1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第一篇: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1-7 8:39:45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本报北京1月6日讯(记者 李 芹)经过认真梳理、精心挑选,今天,本报编辑部评选出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

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手段,深刻影响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审判和工作部署。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里,最高人民法院及时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出台或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20个司法解释和一批指导性意见,努力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供司法保障。

本报今年评选出的十大司法政策都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包括:净化互联网手机媒体环境,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维护劳动者权益,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房屋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平衡保护铁路运输企业和事故受害人权益,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等。

十大司法政策反映了过去的一年人民法院的重点工作,其评选结果充分展现了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和“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为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所取得的突出业绩。

应本报之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何兵,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肖建国,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左卫民等五位法学领域著名学者分别为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作了精彩点评,对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重大影响予以生动诠释。

1.严把事实关证据关 提高刑事案件审判质量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0年6月13日

主要内容:两个《规定》对政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不仅全面规定了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原则,细化了证明标准,还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对各类证据的收集、固定、审查、判断和运用;不仅规定了非法证据的内涵和外延,还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

明确要求办理死刑案件,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经过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对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予以细化,须符合五项规定才能认定为“证据确实、充分”;明确规定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 兵

重事实、重证据,是我国历来审判刑事诉讼案件的标准,在死刑案件中尤为严格。但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先后发现个别刑事重大冤错案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刑事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切实把好刑事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五部委联合出台两个证据规定,很有必要。

两个证据规定的出台被学者誉为“标志着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架构得以建立”。的确,两个规定亮点颇多:1.首次在我国法律规范性文件上明文确认了证据裁判原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2.强调对死刑案件应当实行最为严格的证据要求,并明确和细化了死刑案件定罪量刑应达到的证明标准;3.明确提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还进一步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以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4.完善了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和保护制度等。

不可否认,两个证据规定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从粗放走向精细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所确立的证据规则沿着刑事诉讼过程,从证据意识、证据观念到证据的收集、固定、扣押、保管、移送、质证、认定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明确了判断标准,增强了可操作性,丰富了我国的刑事证据规则,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体系。这必将对提高办案质量、遏制刑讯逼供、实现司法公正产生积极影响。

法制的点滴进步,当然令人欣慰。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两个证据规定远非完美,例如,“补正或做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的规定,依然为瑕疵证据留下了口子。此外,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很难完全得到执行。要想健全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切实保障程序公正、提高案件质量,尚需时日。2.严惩传播淫秽信息犯罪 净化互联网等传媒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公布时间:2010年2月2日

主要内容:《解释》共13条,针对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犯罪及其利益链条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相关刑事案件法律适用标准。特别对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内容含有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淫秽电子信息行为,从严规定了定罪量刑标准。

点评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光权

互联网、移动通讯业、声讯业的发展,对于推进社会发展,方便人民生活,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些现代化工具,也可能被个别犯罪分子所利用。近年来,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犯罪有越来越猖獗之势,在这种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司法解释条文虽然不多,但内涵丰富。我认为,这一解释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不仅明确了定罪标准,还确定了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这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对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迅速,能够及时运用刑罚手段惩罚特殊类型的传播淫秽物品犯罪。二是在这个司法解释中,对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保护。解释规定,对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含有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内容的淫秽物品的行为,从严惩处,绝不宽恕。司法解释保护特殊群体、关注民生、保护民生的价值取向表现得非常充分!

这一司法解释颁布以后,社会反响良好,在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个别犯罪分子利用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传播淫秽物品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有效地震慑了犯罪。

3.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

公布时间:2010年3月15日

主要内容:《意见》共分为9个部分,对办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提出了总体要求,规定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组织策划者、多次参与者、拐卖多人者或者具有累犯等从严、从重处罚情节的,必须重点打击,坚决依法严惩。对于罪行严重,依法应当判处重刑乃至死刑的,坚决依法判处。注重铲除“买方市场”,从源头上遏制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对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坚决依法追究。同时,对于具有从宽处罚情节的,要在综合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的基础上,依法从宽,体现政策,以分化瓦解犯罪,鼓励犯罪人悔过自新。

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 兵

拐卖妇女儿童是一种极其残忍、野蛮的罪行,严重侵犯人权,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稳定。我国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刑法中有专门的“拐卖妇女儿童罪”,实践中连出重拳专项“打拐”。

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部分地区呈上升势头,形势严峻,且打拐工作面临着犯罪组织职业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暴力化、多样化,被拐对象低龄化、多元化,拐卖去向复杂化、国际化等新挑战。此番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正是着重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其突出亮点有两个:一是侧重从立案、管辖、证据收集和定罪量刑等多个方面形成整体合力,加大对该类犯罪的侦破和惩治力度;二是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既强调有罪处罚,又防止打击面过宽。

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成因非常复杂,其中当然不乏经济利益的诱惑,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或许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地区经济差异的存在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见,“打拐”仅靠一纸《意见》恐怕不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大力推广巡回审判 方便人民群众诉讼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

公布时间:2010年12月22日

主要内容:《意见》共14条,要求人民法院立足本地实际,切实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西部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其他群众诉讼不便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应当逐步确立以巡回审判为主的工作机制。经济发达和较为发达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要以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纠纷,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着力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司法服务为出发点开展巡回审判工作。巡回审判要遵循“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和“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方便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的原则,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服务需求和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目的,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点评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左卫民 2010年岁末,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广巡回审判方便人民群众诉讼的意见》,值得关注。《意见》的出台无疑是巡回审判历史传统的传承和演绎。在历史上,巡回审判是在国家治理能力覆盖不够,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薄弱的情况下,作为加强国家对地方治理的手段而展开的。

那么,在现代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巡回审判有无必要坚持甚至强化,是否有新的时代意义呢?这需要思考。《意见》尝试回答了在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治理能力不断强化的情况下,是否及如何强化巡回审判的问题,提出要把重点放在群众诉讼不便的基层,我认为值得首肯。因为在中国,尽管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包括高铁、公路在内的交通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集中式审判有了更好的条件,但必须注意到,还有不少地区的群众特别是弱势当事人不具备充分的经济能力等去相对遥远的法庭所在地诉讼,存在展开巡回审判的客观必要。相反,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具有较强物质能力的国家司法机关远比过去有了更好的保障条件,能够主动出击,从而使巡回审判更具客观可能。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在特定地区、特定情况下坚持甚至强化巡回审判。此外,在价值层面,巡回审判还具有新的内涵,这便是《意见》所提及的“快捷有效”处理纠纷的功能,以主动服务的精神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要。

当然,在如何展开巡回审判方面,还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探讨。比如,巡回审判仅仅是地点的选择还是包括审判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在多大范围内有哪些案件在什么地方建立巡回审判点?这些都值得研究。是否巡回审判应综合考虑当事人需要、法律、社会效果以及司法自身的便利性,否则可能出现巡回审判的形式化、表面化,导致社会效果不明显、当事人不满意、司法人员却舟车劳顿的局面。毕竟在现代社会,集中式审判是常态,巡回审判只能作为有益补充。因此,如何在现有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的集中式审判之外再推行巡回审判方式,需要时间检验。在这个意义上,《意见》的实施效果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值得观察。5.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

公布时间:2010年6月29日

主要内容:《意见》共18条,要求人民法院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保障和服务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然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有助于减轻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压力。但从一定时期看,有可能导致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及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行为大量发生,最终引发的一系列矛盾纠纷很大部分有可能进入诉讼程序。《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妥善审理相关案件,提出的司法应对措施具体包括:妥善审理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妥善审理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城镇化建设;妥善审理服务领域的各类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妥善审理金融纠纷案件,保障和服务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妥善审理相关破产、强制清算案件,保障实现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经济发展目标;妥善审理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切实保障民生等等。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建国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党的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使命。为了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纠纷,充分发挥法院司法的能动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逐渐显露并且日益显著的阶段,适时地、前瞻地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这是强化能动司法理念、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一项有力举措。针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审判工作带来的影响,《意见》提出保障和服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十一个妥善”的具体应对措施,即:妥善审理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案件、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城乡结构调整中引发的各类纠纷案件、服务领域的各类纠纷案件、金融纠纷案件、破产和强制清算案件、劳动争议和社会保险案件、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纠纷案件、知识产权案件、涉外商事海事纠纷案件、环境保护纠纷案件。上述司法应对措施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实体与程序于一身,既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能够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了《意见》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各级法院审时度势,圆满完成审判和执行任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6.保护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公平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

公布时间:2010年7月1日

主要内容:《规定》共12条,规定了限制高消费的范围。通过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避免恶意逃债,最终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最大限度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规定》的制定目的,限制高消费主要是针对那些有清偿能力却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为增强操作性,便于社会监督和举报被执行人的行为,《规定》通过列举方式规定了限制高消费的范围,还规定了兜底条款。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限制高消费后,不得有以下以其财产支付费用的行为: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旅游、度假;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肖建国 限制“老赖”高消费权的正当性在于,高消费行为超出了“老赖”生活和工作必需的范围,具有挥霍财产、恶意逃债,导致责任财产不当地减少,损害“老赖”履行债务的能力之性质。尤其在“老赖”背负法定债务而拒不履行的情况下,“限制高消费令”可以最大限度保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司法权威。在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过程中,99.4%的意见表示赞同对恶意逃债、欠账不还者进行高消费限制。因此,“限制高消费令”是一个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举措,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凝聚了社会各界的价值共识。当然,作为被执行人的“老赖”享有宪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权,不仅仅是人身自由权,也包括依据“消法”享有的高消费权。但是,欠债“老赖”的上述人权必须在宪法、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否则就会受到限制。鉴于“老赖”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在先,限制其人身自由即具有正当性。此外,“限制高消费”是一种补充性、间接性的执行措施,既不能影响“老赖”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存权,也不能混淆自由法益与财产法益的位阶性,因此这种执行措施、方法不会造成被执行人“老赖”的过度负担。该制度向社会发出了“债务必须履行”的强烈信号,不仅具有宣示性意义,而且带有威慑性效果。“限制高消费令”只能作为赖债不还的一个辅助性举措,以及强制执行长效机制的一环发挥作用,而不能代替其他直接执行措施的适用。

7.维护劳动者权益 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

公布时间:2010年9月13日

主要内容:《解释》共18条,合理界定了劳动争议案件的受案范围,规定对于因用人单位没有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的,因企业自主进行改制引发劳动争议的,加付赔偿金案件等,人民法院都应当受理。《解释》合理分配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 兵

劳动者权益问题向来是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我国从1995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作出“劳动法司法解释

(一)”,到2006年的“劳动法司法解释

(二)”,到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再到最新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

(三)”„„伴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劳动法一直在发展,一直在突破。其立法密度,足见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的亮点主要有:1.一裁终局的认定标准更加明确;2.企业停薪留职人员、内退人员等可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3.加付赔偿金可由人民法院一并审理;4.企业自主改制引发的争议人民法院予以受理。

“司法解释

(三)”对于加班费举证责任的规定有了新的平衡,即“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此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做法,进行了平衡,防止给企业增加不合理的负担。与此同时,如果劳动者能进行初步证明,即将举证责任移至企业,也体现了立法对劳动者的保护。8.维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主要内容:《规定》共26条,主要着眼于解决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权益受到损害时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认定等问题。本解释带有填补法律空白的性质。如对“霸王条款”问题,本次公布的司法解释规定,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请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旅游经营者擅自转团造成损失须担责;因灾害等无法成行,损失自负互不担责;任何强迫变相强迫购物都是违法行为。其第17条第2款被称为惩罚性条款: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双倍赔偿其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一部关于审理旅游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在以前没有过这方面的司法解释,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这部司法解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应当看到的是,在立法上对旅游纠纷的法律规制确实不够,按照现行民事法律的规则解决这类纠纷是有法可依的,但都分散在各部法律中。例如格式条款、合同效力、惩罚性赔偿等,合同法、侵权责任法都有规定,但比较分散。最高人民法院根据法律的原则性规定,根据司法实践中旅游纠纷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司法解释,就给法院适用法律提供了明确、具体的规则,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这样的司法解释才是司法实践中最为需要的。这部司法解释对问题归纳的细致程度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化,都令人赞佩,应当予以特别的肯定。

应当特别指出两点: 第一,司法解释把法律规定的一般规则应用到具体的旅游纠纷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中,创造旅游纠纷案件法律适用的具体规则。例如关于旅游合同的霸王条款,司法解释第6条明确规定:“旅游经营者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旅游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旅游者请求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认定该内容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就把合同法关于格式条款的规则具体适用到旅游合同之中。把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规则应用到旅游纠纷案件之中,规定了第7条:“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由第三人承担责任;旅游经营者、旅游辅助服务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旅游者请求其承担相应补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样的规定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妙处,便于法官具体适用法律。

第二,司法解释在指导全国法院具体适用法律中,结合司法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法律适用规范,对于制裁违法行为,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第17条第2款规定:“旅游经营者提供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旅游者请求旅游经营者双倍赔偿其遭受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个规则究竟是源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还是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呢?我认为是后者。理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惩罚性赔偿是违约损害赔偿,不是按照损失的双倍予以赔偿,而是按照价金计算的双倍赔偿;如果实施欺诈行为,而且还造成受害人的损失,则一定是侵权行为,即服务欺诈造成损害侵权行为。对于这种侵权行为予以惩罚性赔偿,超出了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范围,因此具有创造性。这样的规定当然有创意,但也有可能遭到批评。不过我是支持这样的解释的。9.保护房屋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0年11月5日

主要内容:《规定》共14条,对法院受理哪些房屋登记纠纷,以及出现登记违法时的举证、撤销、侵权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如规定了原告资格,民行交叉及其处理,关于复印件、影印件的可采性问题,登记合法的判决,登记违法的判决,混合过错的行政赔偿。对于人们关注的“申请人弄虚作假获得房屋登记,房屋登记机构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规定:“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办理房屋登记,给原告造成损害,房屋登记机构未尽合理审慎职责的,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及其在损害发生中所起作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关于登记人员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的赔偿责任,规定:“房屋登记机构工作人员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违法登记,侵犯原告合法权益的,房屋登记机构与第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规定房屋登记案件一般都应由房屋所在地法院管辖。点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何 兵

房屋登记作为确认房屋产权和流转的制度,不论对于百姓还是国家而言,都意义重大,承载着重要的价值。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出台《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足见其重视。

该《规定》仅有14个条文,每个条文都有针对性,立足于解决真问题,尤其对法院房屋登记案件的受案范围、债权人的原告资格、民行交叉的处理、复印件及影印件的可采性、混合过错下的行政赔偿等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该《规定》加强了行政审判与物权法的衔接,有助于明确裁判标准,统一司法尺度,相信其实施可以对房屋

登记案件审判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因民事交易而产生的房屋登记纠纷是否应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值得讨论。笔者认为,对于因房屋交易而产生的房屋登记纠纷,应该通过民事诉讼对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审查,房屋登记机构可直接根据法院的民事判决作出变更登记,不需行政诉讼。只有房屋登记行为错误等纯粹行政纠纷,才应通过行政诉讼途径予以解决。

10.平衡保护铁路运输企业和事故受害人权益

名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布时间:2010年3月3日

主要内容:《解释》共16条,规定了铁路运输企业适当减轻赔偿责任或不承担赔偿责任的不同情形。规定除了在损害是因不可抗力或者受害人故意以卧轨、碰撞等方式造成的情形,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之外,即使铁路运输企业已充分履行了安全防护、警示等义务,也只有在受害人不听从值守人员劝阻或者无视禁行警示信号、标志硬行通过铁路平交道口、人行过道,或者沿铁路线路纵向行走,或者在铁路线路上坐卧而造成人身损害等有限情形,才能免除铁路运输企业的赔偿责任。而在更多的情形,只能是适当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赔偿责任。

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是一个涉及高度危险责任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它围绕侵权责任法和其他法律对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损害责任的规定,制定了详细的法律适用规则,是一部好的司法解释。

这部司法解释的优点在于: 第一,它紧扣侵权责任法和铁路法关于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人身损害确定侵权责任的规定,规定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高速轨道运输工具损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并且规定了免除责任和减轻责任的规则。铁路法对这种特殊侵权责任也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在法律适用中疑问较多。本司法解释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司法解释,规定了具体规则,能够保证法律规定的一般性规则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铁路法规定的铁路企业免除责任的规定中,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规定,导致各界在法律适用中不仅存在争议,而且也有误解。对此,第5条明确规定:“铁路运输中发生人身损害,铁路运输企业举证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可抗力造成的;

(二)受害人故意以卧轨、碰撞等方式造成的。”就把这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第二,它紧扣司法实践需要,对于在司法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一一作出具体规定。例如第10条规定:“在非铁路运输企业实行监护的铁路无人看守道口发生事故造成人身损害的,由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解释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道口管理单位有过错的,铁路运输企业对赔偿权利人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道口管理单位追偿。”第11条规定:“对于铁路桥梁、涵洞等设施负有管理、维护等职责的单位,因未尽职责使该铁路桥梁、涵洞等设施不能正常使用,导致行人、车辆穿越铁路线路造成人身损害的,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解释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该单位追偿。”这些都是在司法实践中不明确、争议较大的问题,作出了这些规定就有了正确的解决办法。

第三,这部司法解释特别注意法律在具体运用中的可操作性,使法官在具体适用法律中有章可循。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高速轨道运输工具造成损害,受害人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具体怎样减轻,把握起来难度较大。本司法解释第6条规定:“因受害人翻越、穿越、损毁、移动铁路线路两侧防护围墙、栅栏或者其他防护设施穿越铁路线路,偷乘货车,攀附行进中的列车,在未设置人行通道的铁路桥梁、隧道内通行,攀爬高架铁路线路,以及其他未经许可进入铁路线路、车站、货场等铁路作业区域的过错行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根据受害人的过错程度适当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赔偿责任,并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铁路运输企业未充分履行安全防护、警示等义务,受害人有上述过错行为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全部损失的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二十之间承担赔偿责任;

(二)铁路运输企业已充分履行安全防护、警示等义务,受害人仍施以上述过错行为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在全部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十之间承担赔偿责任。”这样的规则,法官特别容易掌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日期:2011-1-7 8:39:45 | 关闭 | 分享到:

新浪微博分享

QQ空间

开心

人人

QQ/MSN

第二篇:2012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2012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1月08日 浏览:

由人民法院报编辑部评选的2012最高人民法院十大司法政策1月6日推出。十大司法政策紧扣法律实施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监督指导,突出民生为本。

十大司法政策对于开创审判工作新局面,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包括:明确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标准、确定六类必须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加强对国有土地上房屋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多重保护、规范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明确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统一规范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探索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明确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具体规定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法律适用问题。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共24章,548条,7万余字,是最高人民法院有史以来条文最多、篇幅最长的司法解释。

为准确理解和掌握十大司法政策的要旨和意义,人民法院报特邀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于敏、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康均心、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刚志、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许德风等6位学者展开精彩点评和深度解读。

(郭士辉)

1、规范国家赔偿案件立案 充分保障程序正义实现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2年1月13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2月11日三版)主要内容:《规定》一是对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机构予以统一规范。二是对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出具收讫凭证予以统一要求。规定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均应向赔偿请求人出具收讫凭证,以便其请求权获得充分的程序救济。三是明确了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标准。四是对不予受理的情形加以限定和给予程序救济。《规定》一方面限定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对赔偿申请经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出具决定书,并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赔偿请求人;另一方面对于不予受理的情形给予程序救济,规定赔偿请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赔偿申请,收到申请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规定予以审查立案。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原不予受理错误的,可以直接审查并作出决定,必要时也可以交由复议机关或者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人民法院作出决定。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锡锌)

1994年颁布的国家赔偿法专门确立了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将行政行为、刑事司法行为以及民事、行政诉讼行为中国家权力侵权赔偿纳入国家赔偿制度。这一制度对保障和救济公民权利、监督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国家赔偿制度的实施一直遭遇“求偿难”的问题,而“求偿难”又集中表现在刑事赔偿案件中“立案难”。国家赔偿法规定刑事赔偿案件立案必须先经过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程序,这不仅有悖于程序正义要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使赔偿案件程序的顺利展开。为此,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在这次修改中,一个重要的修改内容就是取消了刑事赔偿案件的确认程序,这无疑有助于提升程序正义,进一步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国家赔偿请求权提供充分有效的救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正是针对刑事赔偿程序的修改而做出的一个具体的规定,是对刑事赔偿案件立案程序的明晰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规定。该规定对行使赔偿案件立案机构、立案条件、期限、送达等实体和程序性问题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准确把握了国家赔偿制度的基本精神,遵循了保障公民权利、提供充分救济、便于申请人申请、保证程序效率等基本原则。规定对于破解刑事赔偿案件“立案难”、“求偿难”等老大难问题必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完善减刑假释程序 彰显人文关怀精神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2年1月17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2月23日三版)主要内容:《规定》列举了六类必须开庭审理的减刑、假释案件,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一律予以公示,经过必要的期限后,未收到举报或者举报经查不实的,才能作出减刑、假释裁定,并明确了公示的内容。《规定》还积极配合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刑罚结构调整的制度落实,相应严格了重大刑事罪犯的减刑、假释条件,推动改变“死刑过重、生刑过轻”的刑罚轻重不平衡现象。此外,进一步明确了减刑、假释的基本条件,进一步统一了“立功”、“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严格了刑罚执行期间又犯罪罪犯的减刑条件,适当缩短了符合假释条件且余刑不足二年罪犯假释的间隔时间,规定了人民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监督纠错程序,规定了未成年罪犯、老年、身体残疾(不含自伤致残)、患严重疾病罪犯的减刑、假释可适当从宽,确立了财产刑执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履行与减刑、假释的关联机制,明确了案件再审后原减刑、假释裁定的处理等。

点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康均心)

随着刑法修正案

(八)颁布实施,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月17日出台了《规定》。我国在1997年曾颁布过《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其施行14年后,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

(八)的具体规定,结合时代变化对我国减刑制度做进一步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激励罪犯改造、维护监管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该《规定》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被判处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适当缩短起始和间隔时间;未成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当从宽;老年、身体残疾(不含自伤致残)、患严重疾病罪犯的减刑、假释,应当主要注重悔罪的实际表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身体残疾、患严重疾病的罪犯,能够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应视为确有悔改表现,减刑的幅度可以适当放宽。假释后生活确有着落的,除法律和本解释规定不得假释的情形外,可以依法假释。

在监督机制上,《规定》明确了法院自我纠错与检察院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提请减刑、假释案件提出的检察意见,应当一并移送受理减刑、假释案件的人民法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的减刑假释决定有着重要的监督职能。基于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为人民法院作出公正的减刑、假释裁决提出重要的监督意见。

在审理方式上,《规定》明确了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减刑、假释的裁定更加透明、公开,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减刑、假释案件的公正性。

在审理程序上,《规定》明确了公示制度。“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应当一律予以公示。公示地点为罪犯服刑场所的公共区域。有条件的地方,应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制度的制定与出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减刑、假释程序的透明度,实现“阳光司法”。规范司法建议工作 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意见》

公布时间:2012年3月15日(详见人民法院报 2012年3月29日二版)主要内容:《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充分认识司法建议工作是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的重要途径,是人民法院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增强司法建议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将司法建议工作纳入整体工作部署,推动司法建议工作依法有序开展,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第三,明确提出司法建议要坚持必要性、针对性、规范性和时效性原则,确保建议质量。第四,对司法建议的对象、发送主体作了要求。《意见》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向相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提出司法建议。第五,对司法建议类型和文书格式做出了统一规定。司法建议包括个案司法建议、类案司法建议和综合司法建议三个类型。第六,要求建立司法建议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点评(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周刚志)

《意见》的发布,对于发挥人民法院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和规范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法治意义。在我看来,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至少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首先,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可以有效促进其他部门的制度建设。《意见》强调,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相关行业或者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需要有关单位采取措施的”,“或者相关单位的规章制度、工作管理中存在严重漏洞或者重大风险的”,等等,均可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由于法律对司法机关的授权空间有限,司法机关对于前述单位的制度建设问题不宜以直接介入的方式加以干预,故而以司法建议的方式促进进行制度建设,就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其次,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可以有效推进法制协作。司法权威不能脱离其所在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法制环境自行运转,司法裁判效力之实现,往往有赖于其他部门的有力配合。故而,《意见》明确指出,对于“法律规定的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拒绝或者妨碍人民法院调查、执行,需要有关单位对其依法进行处理的”,以及“拒不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需要有关单位对其依法进行处理的”等情形,人民法院也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

其实,由于司法机关拥有专业化的法律人才队伍,司法判决具有既判力等等,在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域外法上,均存在其他机关在法律条款意义不明时,请求法院解释法律以统一法律适用的制度设置。此种释法功能虽与我国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存在差异,但是它们在发挥法院之法治建设职能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规范征收强制执行 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2年3月26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4月10日二版)

主要内容:《规定》共计十一个条文,充分考虑了对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多重保护并确立了“裁执分离”为主导的强制执行方式。就管辖权问题,明确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决定管辖法院。就申请机关应当提交的材料及相关要求、受理程序及异议处理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规定》明确人民法院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人民法院在审查期间,可以根据需要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组织听证或者进行现场调查。《规定》明确了裁定不准予执行的七种情形及送达方式和异议处理方式。对于准予执行的裁定应当在五日内送达申请机关和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申请机关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征收与补偿活动顺利实施。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一般由作出征收补偿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执行。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锡锌)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了房屋征收决定的强制执行,由作出征收决定的县、市人民政府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应当说,房屋征收决定由原来的“行政强制执行”到“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体现了法治的进步。但是,如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审理申请执行案件过程中如何审理?具体的审理程序如何安排?法院审理房屋征收强制执行案件,是否意味着法院既要“审理”,又要“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这些重要问题做出了合法、合理、同时也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回答。

《规定》明确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的管辖、申请材料、受理、立案、审理的期限、审查标准,裁定、执行等,使这类案件从受理到裁定、执行的整个流程在程序上完整而清晰。

《规定》的亮点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程序的规范化、具体化,体现了此类案件审理所需要的效率原则,有助于通过司法的参与保障公共利益的落实;第二,进一步明确了法院审理申请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的标准,有助于充分发挥法院保障公民合法的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作用,制约一些地方在房屋征收补偿活动中权力滥用的冲动;第三,《规定》第九条体现了“裁执分离”的原则,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予执行的案件,既可以由申请执行的地方政府强制执行,也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法院作为中立的裁判者角色需要,尽可能使法院免于或尽可能少地卷入直接强制执行征收补偿决定的活动,避免使法院成为政府的“拆迁办”。“裁执分离”的原则,应该是未来法院角色优化的一个方向,《规定》对这一方向的肯定,不仅有助于此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的处理,而且对法院其他强制执行案件有探索性的意义。增强资本监管力度 有效维护市场秩序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布时间:2012年3月29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5月23日三版)主要内容:《解释》全面系统地规范了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认定,相关交易行为明显异常的认定,不属于从事内幕交易的认定,内幕信息敏感期的认定,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单位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等当前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反映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对于指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正确办理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增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康均心)

《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证券、期货犯罪出台的第一部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不断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重大阶段性成果。它的出台,对于指导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正确办理证券、期货犯罪案件,增强资本市场监管力度,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认定。《解释》明确了三类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一是利用窃取、骗取、套取、窃听、利诱、刺探或者私下交易等非法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员;二是具有特殊身份,即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员;三是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与内幕信息知情人员联络、接触的人员。对于后两类人员,只要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或者泄露内幕信息导致他人从事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相关交易行为被认定为明显异常,且无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就应当认定为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这一明确规定,给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提供了依据。

关于不属于从事内幕交易的认定。《解释》借鉴成熟资本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做法,采用列举表述加兜底条款的方式规定了不属于从事与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的情形:一是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上市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收购该上市公司股份的。证券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已明确将该类行为作为禁止从事内幕交易的除外情形;二是按照事先订立的书面合同、指令、计划从事相关证券、期货交易的;三是依据已被他人披露的信息而交易的;四是交易具有其他正当理由或者正当信息来源的。为保障被告人的抗辩权,防止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适用对象被不当扩大,提供了法律保障。依法有效制止垄断行为 创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公布时间:2012年5月3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5月9日三版)主要内容:就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的基本类型及原告资格,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是指因垄断行为受到损失以及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章程等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案件。就原告的起诉方式,该司法解释规定,原告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在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鉴于原告取证难、证明垄断行为难的现实,该司法解释规定,对于明显具有严重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特定横向垄断协议,由被告对被诉垄断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对于公用企业以及具有独占经营资格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适当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

此外,该司法解释还对垄断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方式、诉讼时效等问题作了规定。

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许德风)

对我国而言,因反垄断问题而引发的民事纠纷是新生事物。在实体上,垄断及垄断所引起损害的认定都在探索之中;在诉讼程序上,此前的法律也缺乏明确规定。该司法解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在实体规范上,规定对于垄断行为法院可以应原告的请求,作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判决(第十四条);也可以依法认定被诉合同、行业协会的章程无效,排除有关合同、章程等对当事人的约束。在程序规范上,该司法解释一方面强化了民事司法反垄断的职能和作用,规定原告可在反垄断执法机构作出认定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理决定前,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二条),规定法院可以直接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垄断行为(第九条);另一方面也规定了更为具体的举证责任规则,并区分不同的垄断行为类型,明确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分配,如对于明显具有严重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横向垄断协议,由被告对被诉垄断协议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承担举证责任(第七条),对于公用企业以及具有独占经营资格的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案件,适当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第八条)。该司法解释的出台,不仅表明人民法院对垄断民事案件审判规律的理解与总结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也为后续审判实践提供了具体的参考规范,为震慑垄断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民众免受垄断行为的损害提供了新依据。

该司法解释颁布后,以银行、保险、公用事业部门等为代表的企业都采取了具体措施,强化其经营管理中的反垄断理念,谨慎对待产品与服务的分析和宣传,加强行业协会之间依法、合规的协调与协商,起到了很好的事先预防效果。维护公平交易秩序 制裁违背诚信行为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公布时间:2012年5月10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6月6日二版)主要内容:《解释》对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标的物的检验、违约责任、所有权保留、特种买卖等具体适用法律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遵循“鼓励交易、增加财富”的原则,明确承认了市场交易活动中诸如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允诺书、备忘录等行为的独立契约效力;对于实务中常见的出卖人在缔约和履约时没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明确予以肯定。该司法解释注重规制和制裁违背诚信行为,以实现双方权益平衡,维护公平交易秩序。该原则在动产一物数卖、路货买卖、标的物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约定过短等六类问题上,均有明显体现。

此外,《解释》还以法律解释方法和原则确认电子信息产品的支付方式,以公平合理分配原则确定标的物风险负担规则,坚持法律规定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确定可得利益损失,并对所有权保留制度、特种买卖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

点评(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许德风)

买卖是最重要的有名合同,是处理各类有偿合同的基本参照。在这一背景下,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的颁行意义重大。

本司法解释与既有关于买卖合同的法律规范相比,内容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其一是完善了现行法的规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在第三条中进一步明确出卖人在合同订立时无处分权不影响合同的效力,买受人既可以请求违约损害赔偿,也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该条明确了合同法第五十一条、第一百三十二条的解释与适用规则,吸收了司法实务与学说上关于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使合同法更符合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律。其二是明确并细化了有关的买卖法规则,包括:(1)肯定了预约的合同效力(第二条),支持守约方在一方违反预约时请求违约损害赔偿等救济;(2)进一步澄清了一物数卖时确定标的物归属的规则,第九条将受领、价款支付和合同成立时间作为考察普通动产归属的判断依据,第十条将受领、登记、合同成立时间作为判断特殊动产归属的判断依据;(3)详细解释了界定买卖标的物检验中“合理期限”时的评判要素及两年期限的属性(第十七条);(4)明确了定金与损害赔偿的关系(第二十八条),即二者不互相排斥,买方有权要求卖方在违约时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那部分损失;(5)明确规定权利转让尤其是股权转让亦可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规定(第四十五条):权利转让虽然有其特殊性,如权利的瑕疵与物的瑕疵有所不同,适用不同的瑕疵担保规则,但总体上完全可以参照买卖合同的一般规定。总体而言,促进交易与维护信用是本司法解释的突出特点。除了前述《解释》第三条关于买卖合同效力的规定外,《解释》第三十三条关于买受人明知或应知标的物有瑕疵后不得主张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关于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不得翻悔的规定等,也都强化了对信用的尊重与保护。建立犯罪记录制度 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意见》

公布时间:2012年5月10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7月6日二版)主要内容:《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登记主体和登记内容、犯罪人员信息管理方式方法、犯罪人员信息通报和查询等工作机制以及违反规定处理犯罪人员信息的责任,并结合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出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意见》指出,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制度,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勇于探索,结合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在实践中,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妥善处理好在工作起步以及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以推动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点评(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康均心)

这是“两高三部”为贯彻中央司法改革方案中关于“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切实维护有犯罪记录人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项制度。《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犯罪人员犯罪信息的登记主体和登记内容、犯罪人员信息管理方式方法、犯罪人员信息通报和查询等工作机制以及违反规定处理犯罪人员信息的责任,并结合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出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为加强对犯罪人员信息的有效管理,妥善处理好在工作起步以及推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以推动我国犯罪记录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制度保障。建立这项制度,对犯罪人员信息进行合理登记和有效管理,既有助于国家充分掌握与运用犯罪人员信息,适时制定和调整公共政策,改进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和加强社会管理,也有助于维护有犯罪记录的人的合法权益。

意见规定,对于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应当予以封存。犯罪记录的存在,必然会对被记录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多有形的或无形的不利影响,并且容易形成“一朝为贼,终身为贼”的“标签效应”。《意见》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切实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际,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进而促进被封存记录人的改过自新,使这些人尽快回归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秉持生命尊重理念 妥当确定责任主体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公布时间:2012年11月27日(详见人民法院报2012年12月21日二版)主要内容:这部司法解释共有29个条文,涉及了主体责任的认定、赔偿范围的认定、责任承担的认定、诉讼程序的规定、适用范围的规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责任主体如何准确认定的问题,该司法解释将机动车管理人纳入过错责任的主体范围之内,明确规定了挂靠、被套牌、拼装车、报废车多次转让情形下的责任承担问题。就赔偿范围问题,该司法解释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作出解释性规定。就保险制度与侵权责任的关系,该司法解释规定,在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并存的情况下,先由交强险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再确定侵权人的侵权责任,然后由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予以赔偿,最后再由侵权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承担剩余的侵权责任。

诉讼程序方面,该司法解释明确规定,此类案件中,人民法院应将交强险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但保险公司已经赔偿且当事人无异议的除外;如果当事人请求的,应当将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该司法解释也对其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于 敏)

我国进入机动车社会的进程较发达国家短而快,社会各方面的应对滞后,致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及时、妥当地救济受害人,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是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审理的重要任务。

该司法解释以相关主体所负法定注意义务为基准,令机动车所有人和管理人以及其他各种情形下的运行支配者和运行利益享有者共同对事故损害承担连带责任,并明确了道路管理者、道路建设者和施工者对因其过错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承担相应责任。这些规定促使道路交通中的责任人严格履行其业务上的注意义务,堵塞漏洞,消除事故隐患。

《解释》以道路交通事故所侵害客体为标准划分“人身伤亡”(人损)和“财产损失”(物损),规定要优先救济人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而对物损则采取限定赔偿的原则。这些规定秉持“生命尊重”的理念,强化了生命权、健康权的保护。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是责任人赔偿资力的保障,国家要求机动车保有人必须投保一定额度的责任保险是强制保险;保有人为防备自己造成超过强制保险金额的损害而自愿投保更高额度的责任保险是任意保险,二者在均为对第三者的责任上一致。该司法解释关于醉酒驾驶、无证驾驶、吸毒后驾驶以及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等违法情形,保险公司仍应当在其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等规定明确了其合同义务,保险公司赔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的规定则维护了其合法权益,发挥了制裁违法行为的功能。在具体案件中“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合并审理,是二者均为对他人责任保险的必然要求。

该司法解释遵循民法学基本原理,强调侵权法的救济和预防功能,所定各项措施符合世界各国共通做法,在司法实务中必将发挥有效救济受害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并对机动车社会交通法律制度的完善做出重要贡献。排除非法证据 充分保障人权

名 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公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主要内容:《解释》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其他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重点针对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新增加或者有所修改,与审判工作相关,需进一步明确的有关条文作了解释;同时,对原有关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整合,对经实践证明存在问题的条文作了完善。

《解释》共24章,548条,7万余字,主要就以下法律适用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对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规定,设专节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程序作出规定,对庭前会议的适用案件范围、参加主体、功能等问题作了规定,明确了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标准,对简易程序的具体适用作了明确和细化,对二审开庭的范围、限制发回重审、上诉不加刑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对查封、扣押、冻结财物的审查处理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对刑事诉讼法新增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强制医疗程序等四个特别程序作出了详细规定。

点评(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陈光中)

研读该《解释》以后,我总体的感觉是很不错的,做到了忠实于新刑诉法的原意,坚持以实现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为目标,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把新刑诉法中某些比较原则、模糊的条文进行细化,使其更具有操作性。现就其中若干问题点评如下:

首先,《解释》第九十五条对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范围中“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解释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在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违背意愿供述的,应当认定为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这样的规定相当准确地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实践中发生的种种非法讯问被追诉人的方法,其中特别是把在“精神上遭受剧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取得的供述明确列为排除证据范围之内,这是对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推进式的诠释。这有效地保证了人民法院在审判中对非法取得被告人供述的排除,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也符合联合国《禁止酷刑公约》的基本精神。这可以说是大家公认的《解释》的最大亮点。

第二,关于审判的期限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对公诉案件,一审、二审因特殊情况可以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而没规定延长的具体期限,对此一些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颇为担忧。现在,《解释》第一百七十三条规定:“因特殊情况申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予以批准的,可以延长审理期限一至三个月。期限届满案件仍然不能审结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请。”这种规定使得最高人民法院的审批受到较严格的自我限制,有效地防止了新刑诉法规定可能导致审限过度延长的情况发生。这是一个符合法治精神的理性控制,十分值得肯定。

第三,证人出庭的问题。证人出庭问题关乎程序人权保障和查明事实真相,是审判公正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很低,此次刑诉法修改试图从规范证人出庭范围、加强证人人身保护、证人出庭费用补助、强制证人出庭等方面作出规定以解决这个难题。《解释》则进一步加以落实,以利于贯彻执行。例如,证人出庭费用补助问题,新刑诉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此规定没有明确案件在审判阶段的费用究竟由检察机关还是由法院来支付。《解释》第二百零七条明确规定“证人出庭作证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补助”,这样审判阶段的证人费用补助问题可以说真正地解决了。但是,新刑诉法关于证人出庭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的规定,使得证人是否出庭完全取决于法院,我认为这个立法规定是有缺陷的。而《解释》把此缺陷加以弥补,现在只能把提高证人出庭率的希望寄托于法官的法治意识上了。

第四,提供法律援助问题。新刑诉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可能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据此,在死刑案件第一审程序中是当然会为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的,但在第二审程序中是否提供法律援助则含糊其辞。这次《解释》第四十二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这比新刑诉法的规定有所明确,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疑惑。因为,新刑诉法规定:死刑案件的二审是必须开庭的,而且在实践中高级人民法院对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二审程序和复核程序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是否意味着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二审开庭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果真如此,则《解释》对法律援助的推进作出了新的贡献!

分享按钮

【返回首页】【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2012十二大法治热词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第三篇:十大民生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的主要内容

(一)扶贫攻坚:着力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推进连片开发,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万人;培训转移农村贫困人口1.9万人;异地扶贫搬迁2700人。

(二)就业和创业:继续落实好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

(三)劳动力素质提升:加快建设遵义职院、四中分校,启动遵义医学院、遵义师院、遵义医专、遵义行政学院等院校搬迁扩建工程,开工建设67个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6个特殊教育学校工程项目。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招生4万人以上,培养输送1.2万名技能人才。

(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保障主要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生产供应,保持物价总水品基本稳定。争取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

(五)“一危三棚”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房44614户,棚户区住房6720套,开工建设廉租房7945套、经济适用房3500套、公租房2000套,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六)基础设施向县乡延伸:新增一批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公路;新增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治理病险水库50座、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15个,完成24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电网建设投资21.6亿元,其中农网省级改造投资13亿元。

(七)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完成2万户村庄整治和一批农村清洁工作示范点建设任务,建成农村沼气池2万户;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头哺乳2医院以上。

(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建设:完成4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建成8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8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劲工程、3个县级档案馆。建成市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市民体育健身中心,新建100个乡镇广播服务站,实施31各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成100个学校综合教育平台。

(九)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加快推进14家县级综合医院及市一、二、四、五人民医院建设。完成5家县级综合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7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对1417名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中专学历培训。

(十)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加强城乡社区建设,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矿井、道路交通、危险物品等重点行业及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健全安全事故灾害、公共事件、社会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加强省级救灾物资代储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救助保护站建设,努力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感谢你--民生工程

10高护一

民生,当我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便会想到身边的感人事例。比如:“希望小学”,那是为贫困儿童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在教育这一方面上,国家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让那些在贫困山区没有上过学而渴望上学的孩子们点亮了前进道路上那一盏明亮的指路灯。也是这一项民生教育政策,让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的眼睛里重新看到了希望,对未来也从满了憧憬。因为民生政策,为那些孩子们插上了一对可以足够让他们飞上蓝天的翅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要学会用自己的实力感谢祖国的帮助。

那些贫困山区得到国家帮助的孩子们,在他们可以背上书包,踏进校园学习的那一刻起,我相信在他们的心中就会立下誓言,要努力学习去感谢祖国。而祖国就是我们全中华人民的母亲。当一位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高高兴兴得去上学时,她的心里一定很激动,而孩子也会看见母亲对她的爱。

学会感恩,学着去感恩,民生政策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去感谢它—民生工程,因为有了它,我们贫困的孩子才可以更好地去学习。我们衷心的感谢你——祖国。学会感恩,将爱心回报我们命运的恩人。

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体内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中眺望,感恩的胸怀无比坦荡。感谢国家民生政策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提供了帮助,感谢伟大的祖国美好和谐的政策,感谢那些帮助别人却不求回报的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学会感激,学会报恩,更要懂知恩图报,我为你骄傲!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见这条街,坎坷辛苦,让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会珍惜,明天的我将会永远记得你的恩情,“民生工程”——感谢你!,祖国感谢有你!

-----------指导教师

高武

民生工程与我们同行

10高护一班

古代诗人写天,“江天一色无纤尘”;近代作家写天,“蔚蓝色的天空,一尘不染,晶莹透明。”可惜现在的天呢?乌烟瘴气,阴霾笼罩,令人不悦,你也许会情不自禁的感慨,往日的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明净的小溪,你们到哪里去了呢?谁能给地球这位母亲治病?谁能还我昨日的蓝天白云?

近年来,大量的化工场日益渐增,排放的可污染体液随着增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沙尘暴,颗粒物„„这些无不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于是,以造福人民、构建友好家园为宗旨的民生工程相继出台了。“十二五”期间,我们铜陵市以“构建世界铜都,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幸福铜陵”为总体目标,围绕富民、惠民、安民,加快社会建设,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工程,使全市人民普遍得到实惠,努力把民生工程建设成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顺应城乡居民走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了让农村居民得到保障,党和政府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了提高我国人口健康水平,党和政府实施婚前免费医学检查;为了减轻赡养老人的义务和生活困难独居老人安享晚年,政府实施敬老和安养的工程;为加大力度控制扬尘污染,减少主城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党和政府实施扬尘污染综合治理工程;为了安置就业困难群体,党和政府实施就业援助工程„„这样为百姓造福,使百姓人有 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民生工程还有很多。为了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铜陵出台了《你我支持民生工程,大家享幸福铜陵——2011年铜陵市实施四十八项民生工程》,为了只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参加民生工程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铜陵市继2007,2008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民生工程一等奖后,又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投入4.677元,实施48项民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市政府牢固树立民生工程“让民做主”的理论,请民参加,邀民监督,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

随着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和积极推广,广大人民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民生工程与我们同行,小康社会也更加贴近我们,清澈的蓝天也一定会重新回来的。

指导教师

高武

我身边的教育民生工程

民生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让人民生活变得更便利的工程。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教育民生工程是民生工程之重点,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惠民工程。

省统计局在近日采取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在全省17个市分别完成1000份调查问卷。调查显示,民生工程得民心,顺民意,群众关注度高,整体满意度高。其中对“全面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政策实施结果满意度最高,达93.4%;对“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满意度也达92.4%。教育民生工程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通过实施一系列教育民生工程,使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存在的“上学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确保了城乡孩子“学有所教”。

在我们张公山三小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二年级的张宇同学与爷爷生活在一起,他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收入仅够自己糊口。以往每当开学,就是他年迈的爷爷犯愁之时。老人家没有经济来源,靠着低保过日子。为了让自己的孙子上学,老人家甚至来询问老师:“钱能不能少收一点?”最后得到的答案却让人无奈。可自从我市开展教育民生工程以来,老人家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我市对义务教育阶段城市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了!开学仅需交几十元的费用,张宇爷爷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学生和家长的喜悦背后,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到较好落实。去年,我省不仅全部免除993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还对135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29万名贫困家庭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有效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

一方面,我省以免除学杂费等方式,帮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顺利“就学”,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使其更好地接纳学生“入学”。

从2007年起,我省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全省304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省政府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支持和配合农村中小学危改和校舍建设工作,能免收的行政性收费一律免收,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去年全年,我省累计下达9.9亿元改造资金,这些宝贵的资金用于改造D级危房193.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236.6万平方米,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就是民生之基,它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未来。教育民生工程一定会成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 “民心工程”!

民生工程之我见

民生工程是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生活水平,重点关心弱势群体,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举措。一句话,民生工程就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代版“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首先,我根据个人的理解,先谈谈为什么要提出民生工程建设。第一:民生工程建设是历史的必然。大唐王朝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最为辉煌的一段历程,李世明曾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正是应为李世明,才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朝代。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唐代的立法制度也许早就被淘汰,但正是这1100多年的历史屡 6 次证明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正确性和关键性。历史证明了,人民的力量是巨大了,他能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同时也能摧毁一个更伟大的国家。新中国的成立至今也有61周年之久,61年来,中国由贫穷落后到如今的富强民主,几代人的辛酸途和坎坷路,确实是来之不易。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成了时代的主题,这也是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更是机遇。我国的领导人没有错失这次机遇,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人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方针,以人为本。民生问题再一次受到政府的关注。

第二:民生工程是广大人名群众的愿望,我感觉这也是民生工程提出最为重要的一点。人民是社会主义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成果应由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巨大的国家,拥有13亿人口,相对而言弱势群体基数也很大,因此这一部分人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得保护尤为重要。他们尽可能地自己满足自己,但确实能力有限,政府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和出路。就农民而言,温饱问题早已解决,然而当今物价高涨,住房和医疗问题成了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房子盖不起,哪儿住?医药费交不起,病痛怎么好?身体状态不好,庄稼怎么做?从而一系列的问题浮出水面,最终又会导致为温饱问题而奔波,他们急需政府部门的关注和帮助。就孤寡老人而言,年轻时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两鬓斑白之时却住无所居、病无所医,更为痛苦的是身边无人陪伴和赡养,这似乎得很不公平!他们急需政府的关注和帮助。就农民工而 言,在外漂泊,养家糊口,真的不容易,遇到黑心的老板拖欠工资现象屡见不鲜,七尺大汉欲哭无泪。他们也需要政府的关注和帮助。就学生而言,学生是最为弱势的群体之一,自己根本没能力和精力奔波养活自己,唯有依靠家人的支持。至于那些农民工儿女的学习问题,贫困家庭学生的缴费问题,更为惨痛的是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政府大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等口号,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是上去了,但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学,16年的求学生涯(大学本科为例),最终一纸文凭换不来一个岗位(待遇暂不考虑),难道我们只要素质而不要“面包”了吗?他们也需要政府的关注和帮助。当今社会,房价高居不下,辛苦一辈子只是为了一方遮风挡雨之地,在发达城市这都是一种奢望。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这些都切身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民生工程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共同愿望。

第三:民生工程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共产主义提倡的是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然而,当今中国的现状,贫富差距逐年扩大,剥削与被剥削现象屡见不鲜,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很明显这与共产主义南辕北辙了。国富民强,民强国富,是唇齿相依的联系,什么是“民富“?少数人富不是民富,多数人富也不是民富,全体人民富了,那才叫民富。毫无疑问,弱势群体富裕了中国也可以称为民富了。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不仅给他他们带来了致富的物质方面的支持,更是给予了他们致富足够的信心和信念。信心和信念是指导前行的动力,何愁民 不富,国不强?共产主义指日可待。

第四:民生工程的建设是一条漫长曲折的道路。“三个代表”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代表”。随着历史的前行,社会背景和世界情形的改变,也许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也会随着改变,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因此这将会是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在此期间,各级政府应多与人民多交流,特别是农民群众,体验生活,他们需要什么,在制定出相对应的政策。同时也注定了这将是个十分曲折的过程,经验是部分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害怕尝试、害怕失败,我们不能因为黄河的九曲弯折而否定她最终东流入海。我坚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群众的拥护下,这福泽万代的工程最终会实现。

最后,我想对民生工程建设工程过程中提出一些意见。第一,民生问题要关注民声,只有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困难,只有他们才了解他们想要什么;第二,在民生建设的过程中,要制定严明的制裁法律,对那些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的官员坚决制裁,坚决遏制民生工程中的腐败问题,不能让这负责万代的工程毁在这帮小人之手;第三,各级官员要尽力,更要尽心,牢记党的纲领和宗旨,切实为人民尽心尽力,使之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和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第四,各级官员应当总结工程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向工程实施顺利的地方借鉴学习,尽量少走弯路。

第四篇:十大民生工程

“十大民生工程”: 1.开发完成劳动保障网格化监管信息系统;制定欠薪应急周转金具体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出台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有效整合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和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实现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接轨,实现城乡居民在同一平台参保缴费与管理服务。3.启动市热电厂搬迁改造工程(搬迁并改造)。4.出台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居民医保筹资方案及补偿办法;完成20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居民医保筹资工作。5.组织开展整治“两抢”犯罪大会战;做好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安全保卫工作。6.根据宁波市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精神,调整我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政策。7.今年新增、调整、延伸城乡公交线路6条,更新、新增公交车80辆,新建公交站点254只;城区公交新投入14辆高档豪华公交车型,对现有2路公交车实施整体改造。8.做好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9.启动充分就业市创建。2009年,50%行政村和所有社区达到分就业村(社区)标准;2010年,94%行政村和所有社区达到充分就业村(社区)标准,各镇(街道)均达到充分就业镇(街道)标准,率先在宁波市内达到充分就业市标准。10.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2010年农村居家养老覆盖面达到35%。

第五篇:十大民生工程

1.就业促进工程

主要包括扩大就业规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自主创业等4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35亿元。

2.扶贫解困工程

主要包括农村扶贫解困、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慈善爱心超市建设、法律援助、落实计划生育扶助政策、困难职工救助、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解困、贫困家庭脑瘫儿童康复救助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29.4亿元。

3.民族地区扶贫工程

主要包括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彝家新寨住房建设、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疾病防治、支持“三州”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建设、少生快富工程等7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22.08亿元。4.教育助学工程

主要包括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职业教育、发展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中小学校舍安全、特殊教育等7个分项。预计划投入资金149.84亿元。5.社会保障工程

主要包括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社区养老工作、志愿服务队伍建设、阳光家园计划、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46.84亿元。6.医疗卫生工程

主要包括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困难职工健康体检和职业病防治中心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开展“聆听世界”人工耳蜗助听救助活动、开展“爱佑童心”救助活动等8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57.09亿元。7.百姓安居工程

主要包括解决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缓解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地质灾害治理、沼气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新村建设等6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306.5亿元。8.民生基础设施工程

主要包括农村交通建设、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公路安保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通信等5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36.5亿元。9.生态环境工程

主要包括天然林保护及退耕还林、耕地质量建设、污染治理、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4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77亿元。

10.文化体育工程

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5个分项。计划投入资金19.75亿元。

下载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度十大涉民生司法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大民生(5篇可选)

    2010年十大民生话题“楼市新政”动真格话题背景:楼市在金融危机中经历短暂低迷后再度火爆,房价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飙升,到今年初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

    2010年十大民生话题

    2010年十大民生话题 “楼市新政” 话题背景:楼市在金融危机中经历短暂低迷后再度火爆,房价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飙升,到今年初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

    十大民生工作汇报12

    周口市民政局 关于2011年全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涉及民政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 2011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民生、保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十大民生亮点!

    一是“增重三农,夯实基础”。温总理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 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

    铜梁十大民生工程

    未来五年,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理的“十大民心工程”出炉。 “十大民心工程”分别为: 一是水电保障工程,完成安居提水工程、小北海水利工程,全面改造城区供水管网;建成220千伏变电......

    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

    白党发„2010‟60号 中共白石岩乡委员会 白石岩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白石岩乡2011年度十大民生工程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属各部门: 《白石岩乡2011年度十大民生......

    十大政策支持

    普雪厨卫电器招商政策 十大政策支持 一、区域保护政策: 严格的区域保护政策,授权独家经营保障健康的市场秩序。规范一级商向签约二级商的供货价区间,既保护了二级商利益,又有助......

    民生政策专家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关于"民生改革"十大看点解读 2013-11-17 08:43宁波晚报| 分享 [摘要]15日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