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销售伪劣产品未遂 如何计算货值金额
关键是正确认识伪劣产品标价和未标价时的计算准则
案情:王虎自2003年9月开始在昆明贩假烟。2003年10月,王虎曾以每条23元的价格卖给过刘某假冒云烟;2004年4月9日,王虎与刘某再次协议好以23元每条的价格出售假冒珍品白壳云烟,并约定于4月12日在某小区172号楼交货。双方交货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当场查获假冒珍品白壳云烟1110条。
分歧意见:根据《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伪劣商品已经销售的,销售金额必须达到5万元才构罪;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必须达到15万元方能构罪。该案所涉及的伪劣香烟在案发时尚处于“尚未销售”状态没有争议,但对如何计算货值金额存在分歧,从而导致本案在罪与非罪的认定上产生争议,形成两种不同处理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双方约定每条23元的价格即为该伪劣香烟的标价,查获的伪劣香烟共计货值金额达2.553万元,不到15万元,不构成犯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双方约定每条23元的价格是私下成交价,应视为“无标价”,故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确定货值金额,该批伪劣香烟货值金额为22.755万元,已达到追诉标准,犯罪嫌疑人王虎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评析:笔者倾向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首先要搞清楚何为“尚未销售”。尚未销售应该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伪劣商品被置于公开的销售场所,尚未卖出被查获。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伪劣商品在公开的销售场所有明码标价;另一种可能是没有明码标价。第二种,伪劣商品被置于库房或其他不公开场所,尚未卖出被查获。这种情况不可能有明码标价,但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伪劣商品的销售者还没有联系到购买者即被查获。因为没有购买者当然也不可能有协议价;另一种可能是伪劣商品的销售者已经联系到购买者并谈好价格,在标的物尚未交付时被查获。这时只有协议价也无严格意义上的标价。以上两种情况四种可能中后三种可能都属于无标价的情形。如果按市场中间价计算货值金额都有可能形成按既遂算不构成犯罪,按未遂算构成犯罪的现象。因为,一般来讲,销售伪劣产品者都会按低于或者远远低于同类合格产品市场中间价的价格来销售。如果涉案伪劣产品的同类合格产品市场中间价高于协议销售价格3倍以上的,就很可能出现既遂不构成犯罪,未遂构成犯罪的情形。因此,对犯罪未遂的案件,如果没有标价就一律按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来确定货值金额就很容易造成执法偏颇。
那么,两高的司法解释本义是不是没有标价就一律按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来计算?笔者认为应该是没有标价,如果确有协议销售价格的,可以按协议销售价格。没有协议销售价格,如果能查清案发前确有销售同类伪劣产品的行为,可按案发前的销售价格。如果既没有协议销售价格,案发前也没有销售过同类伪劣产品的,再按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这样就会避免同一行为既遂不构成犯罪,未遂却构成犯罪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案不应按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来确定货值金额,应按协议价格来计算或按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按协议价格来计算,货值金额是2.553万元(1110x23),不够刑法规定的追诉标准,不按犯罪处理。
韩晓峰
第二篇: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及既未遂的认定
销售伪劣产品罪中--“销售金额”及既未遂的认定
——浙江衢州中院判决林暂度等销售伪劣产品案
发布时间:2007-01-22 09:02:12
裁判要旨
在销售伪劣产品罪中计算“销售金额”时,不仅应当考虑已经销售的金额,还应当考虑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对于伪劣产品既有已销售的,又有尚未销售的部分,应当根据“重刑吸收轻刑”原则选择量刑档次,并比较二者的数量关系来认定本罪的既未遂问题。
案
情
被告人林暂度、徐印、孙清华受雇于刘云鸿、方燕青(均另案处理)为其运输假烟,并代为收取货款。期间,被告人林暂度、徐印先后运输并将销售金额为124800元的假烟销售款汇入刘云鸿、方燕青的账户。被告人孙清华参与的销售金额为20000元。2006年3月19日,被告人徐印、孙清华经被告人林暂度安排,欲经衢州前往上海等地交货。途中被公安机关和烟草部门查获,当场缴获23600条假烟。经价格认定,上述查扣的假烟总计价值人民币为1890050元。
2006年10月25日,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林暂度、徐印、孙清华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向浙江省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裁
判
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之规定,行为人的销售金额是否达到“5万元”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成立要件之一。不仅如此,在对行为人选择量刑档次时,该条亦规定以“销售金额”为依据。可见,在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进行定罪量刑时,“销售金额”的计算就成为其关键所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根据该解释,伪劣产品即使没有任何销售,只要其货值金额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即可以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作为销售金额来认定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四机关于2003年在《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通知中进一步规定,伪劣烟草制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分别达到1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50万元以上不满200万元、200万元以上的,分别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各量刑档次定罪处罚。该纪要不仅明确以“货值金额”取代“销售金额”作为犯罪成立要件,而且在选择量刑档次时亦应以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来进行。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果全部已经销售,或者全部尚未销售,该罪的既未遂以及量刑档次选择问题容易解决。但是,对于伪劣产品既有已经销售的,又有尚未销售的部分,认定起来就比较复杂。具体而言,又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行为人已经销售的部分金额达5万元以上,未销售的部分不满5万元的,根据重刑吸收轻刑原则,应当按照已经销售的金 1 额来选择量刑档次。其中,已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既遂,未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未遂,全案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其二,行为人已经销售的部分金额未满5万元,未销售的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根据重刑吸收轻刑原则,应以尚未销售的金额来选择量刑档次。其中,已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既遂,未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未遂,全案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遂;其三,行为人已经销售与尚未销售的部分金额均达5万元以上的,根据重刑吸收轻刑原则,应以这两部分中较大的金额来选择量刑档次。其中,已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既遂,未销售部分构成本案的未遂,全案应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既遂。如果未遂部分远远超过既遂部分的,则全案应当认定为本罪的未遂。
本案中,被告人林暂度、徐印已经销售的金额为124800元,被告人孙清华已经销售的金额为20000元,三被告人尚未销售的金额为1890050元。比较已销售金额与未销售金额的量刑档次,根据重刑吸收轻刑原则,对于三被告人均应按照尚未销售的1890050元来选择量刑档次,即在“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50%以上,2倍以下罚金”这一档次适用刑罚。当然,按照上述标准计算所得的销售金额,由于其尚未销售,因而全案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加之三被告人均为共同犯罪的从犯,因此对三被告人可以在7年有期徒刑以下适用刑罚。
综上所述,法院判决:以三被告人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林暂度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0元;判处被告人徐印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70000元;判处被告人孙清华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5000元;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解放”牌货车一辆予以没收;犯罪所得赃款9000元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宣判后,在法定期限内三被告人没有上诉,公诉机关亦未抗诉。(本案案号为[2006]衢中刑初字第32号)(案例编写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聂昭伟)
第三篇:违法所得、货值金额计算方法
违法所得、货值金额计算方法
产品质量法(节选)
第七十二条
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四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所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货值金额”和“违法所得”、“违法收入”的计算问题
按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货值金额是指当事人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数量(包括已售出的和未售出的产品)与其单件产品标价的乘积。对生产的单件产品标价应当以销售明示的单价计算;对销售的单件产品标价应当以销售者货签上标明的单价计算。生产者、销售者没有标价的,按照该产品被查处时该地区市场零售价的平均单价计算。本法所称违法所得是指获得的利润。
《产品质量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七条规定的违法收入,指违反法律规定从事运输、仓储、保管,提供制假技术,向社会推荐产品以及进行产品的监制、监销等违法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选)第二条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技监局法发第〔1990〕485号 技术监督行政案件中“违法所得”、“非法收入”如何理解、如何计算?
一、《计量法》、《标准化法》和《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所说的“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是指当事人从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活动(即实施了国家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或未履行法定义务)所获得的财物。
二、“违法所得”、“非法收入”的情况千差万别,在实施过程中,应当以违法事实为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得随意推算或估算。
三、有关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按以下方法确定:
(一)当事人违法所获得的全部财物为“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计算公式为S=a•q式中,S为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a为销售单价,q为销售量;
(二)当事人违法所获得的全部财物中扣除应当扣除的部分,为“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计算公式为S=a•q-β式中,β为应当扣除的部分;
(三)对于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或者伪造数据的,其“违法所得”以标称值与实际值之差计算。
四、计算“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凡违法销售量能够以批次或时间确定的,以批次或时间计;不能以批次或时间确定的,以现场检查出的数量计。
(二)应当扣除的部分,可以是生产者的产品生产成本或经销者的商品进价部分。
(三)产(商)品已经售出,货款尚未收到的,也应当计入“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
(四)在作出行政处罚前,当事人已经缴纳税款的,或者已退货、退款、赔偿的,计算“违法所得”或“非法收入”时,应当予以扣除。(1995)技监法便字第028号
《产品质量法》所说的“违法所得”是否适用该《意见》?对于在作出行政处罚前,行政相对人已缴纳税款的如何计算违法所得? 1.《关于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违法所得”、“非法收入”的计算意见》(技监局法发〔1990〕485号,以下简称《计算意见》),是我局为规范各级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执法活动,保证行政处罚体现合理性原则而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
2.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产品质量法》制定过程中明确,该法所称“违法所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是违法产品的经营额、销售额或者获利额。据此,我局印发的“关于做好《产品质量法》行政执法工作的通知”(技监局法函〔1992〕382号)明确要求各级技术监督部门适用《产品质量法》确定和计算“违法所得”时执行《计算意见》。3.《计算意见》第四条
(四)项是体现行政处罚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规定,对于行政相对人能够提供已交纳税款证据的,在计算违法所得时,应当予以扣除。行政相对人未提供已交纳税款证据的,行政处罚则不考虑扣除税款问题。
技术监督局法发[1992]491号
在办理技术监督行政案件过程中,经查证属实后确认相对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其全部经营额为“违法所得”、“非法收入”:
(一)相对人故意违法的
(二)生产、销售、进口的产品属于劣质品,即产品危害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或主要性能指标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等情况的;
(三)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对产品予以没收,或监督销毁的。
本文来自: 中国质量热讯社区 [url]http://bbs.cnqol.com[/url]中国质量热讯-质量技术监督人士的网络家园!
第四篇:浅议“违法所得”与“货值金额”定义和适用
浅议“违法所得”与“货值金额”定义和适用
一.违法所得
(一)定义: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禁止性规定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
(二)构成要素
1.“违法”即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是指在法律规范中明令不允许的。
2.“所得”即违法行为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包括无法以金钱表示的非物质性利益。
(三)适用把握
(一)“违法所得”是否包括成本,法律规范尚无明确统一规定。1.“违法所得”应包括成本和利润。以卫生部的规定为典型代表。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已废止)第七条就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违法所得,系指违反《食品卫生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认定违法所得时,应当包括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该批食品的营业收入。对于餐饮业,其违法所得以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该餐次的总营业收入计。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证明材料证明其违法所得的,按照没有违法所得查处”。2000年2月23日卫生部法监司 卫法监发[2000]第16号文《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如何计算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违法所得的复函》对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所称的违法所得是指违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2000年4月13日卫生部法监司卫法监发[2000]第45号文《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非法所得”含义解释的答复》也明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中‘非法所得’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人员或机构在违法活动中获取的包括成本在内的全部收入”。
2.“违法所得”只包括利润,不包括成本,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为典型代表。
国家工商局早在1989年《关于投机倒把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凡有进销价(包括批发价、零售价)的,以销价与进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此后,国家工商在1994年发布的《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和1998年发布的《关于保险公司违法经营保险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请示的答复》中均强调对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可参照《关于投机倒把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执行”。这就意味着在工商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是指扣除成本后的获利部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违法所得是指获得的利润”。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 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的批复》中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的‘违法所得数额’是指产生、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获利数额。”
3.尚有一些法律规范界定本身就很模糊,是否包括成本难以明确。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所得,指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所取得的相关营业性收入。”
(二)适用建议
由于法律规范对“违法所得”尚无统一明确规定,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不再一一赘述。仅就具体案件办理中,如何依据案件实际情况具体界定“违法所得”提出适用建议:
1.对于主体资格不合法(违反法律规范无照经营)的,其违法所得应当认定为全部经营性收入(成本+利润)。
2.对于主体合法,经营商品不合格,如果当事人是故意(明知或应知,如使用“口水油”、“潲水油”加工制作食品等),应当将全部经营收入(成本+利润)作为违法所得。
3.对于主体合法,经营商品不合格,如果当事人是无主观故意(履行了法律义务,由于当事人无法预见或难以避免的原因造成),应当只将获利金额(利润)作为违法所得。当然,如果无法确定相对人主观状态(故意或过失)时,建议以获利金额(不包括成本)确定违法所得。
3.违法所得“已得”必须包含在违法所得之内,而对于“应得未得”,如果违法所得确能收回,应当计算在违法所得内并予以追缴;若有证据证明违法所得无法收回,则不能计算在内。
4.对于当事人已缴税款和有证据证明已退还、赔偿受害人的金额,应在没收违法所得时扣减(计算时仍应计算在内)并予以说明。
二、货值金额
(一)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第二条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货值金额,指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食品的市场价格总金额。其中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计算,成品按销售价格计算。”
(二)适用建议
1.货值金额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仅作为罚款的计算依据,不是没收对象。
2.货值金额计算应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料、已售商品、未售商品。
3.货值金额计算时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按进价)计算;成品(已售、未售)按销售价格计算。
本文参阅扬海松《违法所得应当统一》,特以说明并致谢。
第五篇:浅议“违法所得”与“货值金额”定义和适用
浅议“违法所得”与“货值金额”定义和适用
一、违法所得
(一)定义: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禁止性规定而获得的财产性收入。
(二)构成要素
1.“违法”即获得财产性收入的行为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这里的“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是指在法律规范中明令不允许的。
2.“所得”即违法行为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包括无法以金钱表示的非物质性利益。
(三)适用把握
(一)“违法所得”是否包括成本,法律规范尚无明确统一规定。
1.“违法所得”应包括成本和利润。以卫生部的规定为典型代表。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发布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已废止)第七条就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违法所得,系指违反《食品卫生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对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认定违法所得时,应当包括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该批食品的营业收入。对于餐饮业,其违法所得以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该餐次的总营业收入计。不提供或者不如实提供证明材料证明其违法所得的,按照没有违法所得查处”。2000年2月23日卫生部法监司卫法监发[2000]第16号文《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如何计算化妆品生产经营行为的违法所得的复函》对上海市卫生局答复称:“《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所称的违法所得是指违反《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营业收入(包括成本和利润)”。2000年4月13日卫生部法监司卫法监发[2000]第45号文《卫生部法监司关于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非法所得”含义解释的答复》也明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中„非法所得‟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执业的人员或机构在违法活动中获取的包括成本在内的全部收入”。
2.“违法所得”只包括利润,不包括成本,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规定为典型代表。
国家工商局早在1989年《关于投机倒把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规定:“凡有进销价(包括批发价、零售价)的,以销价与进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此后,国家工商在1994年发布的《关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和1998年发布的《关于保险公司违法经营保险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请示的答复》中均强调对违法所得的计算方法“可参照《关于投机倒把违章案件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问题的通知》执行”。这就意味着在工商行政处罚中,“违法所得”是指扣除成本后的获利部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明确规定“本法所称违法所得是指获得的利润”。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刑事案件如何认定“违法所得”的批复》中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决定》规定的„违法所得数额‟是指产生、销售伪劣产品获利的数额”。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规定:“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获利数额。”
3.尚有一些法律规范界定本身就很模糊,是否包括成本难以明确。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所得,指违反《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所取得的相关营业性收入。”
(二)适用建议
由于法律规范对“违法所得”尚无统一明确规定,理论上争议颇多,本文不再一一赘述。仅就具体案件办理中,如何依据案件实际情况具体界定“违法所得”提出适用建议:
1.对于主体资格不合法(违反法律规范无照经营)的,其违法所得应当认定为全部经营性收入(成本+利润)。
2.对于主体合法,经营商品不合格,如果当事人是故意(明知或应知,如使用“口水油”、“潲水油”加工制作食品等),应当将全部经营收入(成本+利润)作为违法所得。
3.对于主体合法,经营商品不合格,如果当事人是无主观故意(履行了法律义务,由于当事人无法预见或难以避免的原因造成),应当只将获利金额(利润)作为违法所得。
当然,如果无法确定相对人主观状态(故意或过失)时,建议以获利金额(不包括成本)确定违法所得。
4.违法所得“已得”必须包含在违法所得之内,而对于“应得未得”,如果违法所得确能收回,应当计算在违法所得内并予以追缴;若有证据证明违法所得无法收回,则不能计算在内。
5.对于当事人已缴税款和有证据证明已退还、赔偿受害人的金额,应在没收违法所得时扣减(计算时仍应计算在内)并予以说明。
二、货值金额
(一)定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第二条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货值金额,指餐饮服务提供者经营的食品的市场价格总金额。其中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计算,成品按销售价格计算。”
(二)适用建议
1.货值金额在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中,仅作为罚款的计算依据,不是没收对象。
2.货值金额计算应包括成品、半成品、原料、已售商品、未售商品。
3.货值金额计算时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按进价计算;半成品按原料(按进价)计算;成品(已售、未售)按销售价格计算。本文参阅扬海松《违法所得应当统一》,特以说明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