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鸦片战争导学案

时间:2019-05-14 06: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2鸦片战争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2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一篇:12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2课 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必修1)

【课程标准】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

列强侵华史实:应掌握19世纪列强侵华的典型事例,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不要局限于必修Ⅰ,而是涉及必修Ⅰ、Ⅱ、Ⅲ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全方位的变化)

【重点知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 虎门销烟

1.英国的鸦片走私

(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①________,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3)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在禁烟的强烈呼声中,②_______皇帝下决心禁烟。

(2)概况:③ ______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二 《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鸦片战争的经过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对华战争,鸦片战争爆发。

(2)定海人民的反抗:① 是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盘踞最久的地区。1842年6月,定海人民把侵略者赶出定海。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英《② 》,鸦片战争结束。

2.《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 ③ 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3)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美国、法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4.鸦片战争的影响

(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2)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3)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总之,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① 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和《② 》(1860年)。4.影响

(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3)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③ 兴起。知识梳理答案

一 ①逆差 ②道光 ③1839 二 ①定海 ②南京条约 ③香港岛 三 ①1856 ②北京条约 ③洋务运动 【基本线索】

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 ↓ 原因结果影响 原因结果影响 【知识拓展】

史学界普遍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继续:

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战争性质相同,都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扩大:

从战争进程看:侵略力量扩大,侵略区域扩大,订约国和条约增多。从危害和影响看: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走进高考】

例1.(2007年上海历史B组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

解析:据可卡因可知此事件跟毒品有关,且发生在19世纪的中国,是鸦片战争。答案:D 例2.(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答案:B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关于下面这幅浮雕,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事件发生于19世纪三十年代 ②领导人是林则徐 ③它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一次伟大胜利

④法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⑤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决心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考察其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 B.赔款 2100 万元 C.五口通商 D.协定关税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4.下图是一次侵华战争中遭受侵略者野蛮洗劫、焚毁后的遗迹。它见证了侵略军的野蛮暴行,成为中华民族的屈辱。这次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6.魏源《道光洋舰征抚纪》中记载:“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耗其财,弱其人。”记载中提到的历史现象是()

A.英国向中国倾销棉纺织品 B.清政府大量种植罂粟

C.中国开展禁烟运动 D.英国向中国大规模走私鸦片

7.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最主要的影响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按英国法律英人犯法难逃罪责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对双方都有利 8.英国通过《虎门条约》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A.英国取得了在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进行贸易的特权 B.其他列强从中国攫取的各项特权,英国可以援例享有 C.英国取得了独占中国内地市场的贸易特权

D.英国取得了与中国共同商定中国关税税率的特权

9.两次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西方列强把开放通商口岸作为主要内容,其实质是()

A.希望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往来 B.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报复中国的“闭关”政策 D.为以后的资本输出创造条件

1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最大的地理差异在()

A.长江口以北的沿海地区 B.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地区 C.长江口以北、以西的沿海沿江地区 D.长江口以西的沿江地区

11..“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从他们的行为来看,胜利者也可能是强盗。一场对圆明园的空前洗劫开始了„„”这两个强盗是指

()

A.英国、美国

B.英国、法国

C.俄国、美国

D.日本、美国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回答:

(1)列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美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

(2)“树上的伙伴”、“果园的主人”分别指谁?(3)“发生纠纷”是指哪一历史事件?(4)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5)美国出来调停的目的何在?

第12课 鸦片战争课时训练答案详解

1.B 浮雕反映的是虎门销烟。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④错误。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美国、法国等战后参与侵华,此时的日本没有参与,⑤错误。

2.D 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的是海外市场,协定关税便于英国长期地、大规模地开发中国市场,故D最符合题意。

3.D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五个城市均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4.B 图片是被毁坏的圆明园遗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

5.B 因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性质都是为侵略中国的战争。因而在目的和性质方面带有明显的延续性,是“继续”的主要体现。背景和方式虽然类似,但不能明显地体现“延续性”,因此,A、C两项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共同发动的,故D项表述错误。

6.D 由“来自英吉利„„而专诱他国”所提供的信息,可判断出是英国走私鸦片。7.C 《南京条件》附件中“领事裁判权”的规定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8.B “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的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称“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往往只片面规定外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因而是片面的。

9.B 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其途径就是通过开放通商口岸,实现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目的,其实质是最终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0.C 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都在长江口以南的沿海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向北到了营口,向西到了汉口。

11..B火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国是英国、法国,由此可能得出正确答案。

12.【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扮演的角色。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是战争的发动者,美国是帮凶。英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发动者,美国表面上是调停者,实际上是帮凶。

【答案】

(1)中英《南京条约》后,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望厦条约》。(2)“树上的伙伴”是指英国和法国;“果园的主人”是指清政府。(3)“发生纠纷”是指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伪装中立。

(5)美国出来调停是为了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的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第二篇:《鸦片战争》导学案[推荐]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背诵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阐明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会采用多种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3.认识林则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认识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 英国 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时候,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许多白银流入 中国。

(2)为了 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提示:这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原因,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

(3)右边材料是清朝有见识的大臣 林则徐 向 道光帝 上书时说的话。

(4)意义: 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中英《南京条约》

(1)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 英国 政府决定发动侵略战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中英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2)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 1840 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 广东海面 ,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陷定海,北上直逼天津。1841年,英军占领 香港岛。1842年,英舰到达 南京长江 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3)鸦片战争的结果: 1842 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 《南京条约》。(4)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探究问题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按提示,仿案例,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案例。内容: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提示: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影响: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1)内容:赔款—— 白银2100万元

。提示:加重了谁的负担?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内容: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提示:对中国有何影响?这对英国有什么好处? 影响: 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3)内容: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提示:对中国有何影响?对外国有什么好处? 影响: 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探究问题二】探究鸦片战争。

(1)一向以“天朝上国”自诩的清王朝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①主观原因:中国制度腐败、军备落后。②客观原因:英国的强大、制度的先进。③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资本主义制度。

(2)战争过程中,哪位历史人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林则徐、道光帝、关天培等。原因可以简单介绍其所作所为。

(3)假如你是当时的清朝皇帝,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获胜? 选拔军事能将,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全民皆兵,捍卫主权;亲自督战,以振军威;奖罚分明,严肃军纪;不妥协,坚决抵抗。

(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从鸦片战争中得出的深刻历史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

见《导学测评》P1

第三篇:第二次鸦片战争学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科目:政治编写人:审核人:时间:2012-8-24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标志、影响;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2、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预习案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扩大侵略权益。时间:至

侵略国家联军为主凶;两国为帮凶。

经过:1860年,联军占领天津后,进逼,后火烧。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千米。

二、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给中国带来严重后果,战后人们反清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

时间:

领导人:

经过:1851年在发动起义。

定都:年占领南京改为,定为都城。

抗击洋枪队:(1)1860年,亲率太平军几百洋枪队,取得大捷。

(2)1862年,太平军取得大捷,并击毙了洋枪队头目。结果:1864年,由于的联合绞杀,失败。失败标志是。

性质:。

探究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有哪些罪行?

2、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P9,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

4、从发动的原因、战争的性质、影响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5、圆明园于1860年被焚毁后100多年间,虽然很多人主张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修而作罢。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重修圆明园了,于是又有人主张重修圆明园,并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修”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认为圆明园是否该重修?请说明理由。

训练案

1、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基础)

A、清政府的武器装备落后B、清政府制度腐败 C、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落后D、清政府临战时战和不定

2、俄国割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方千米的中国领土的条约是()(提高)

A、《天津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包括南60多万平()(基础)A、《天津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战役有()(基础)

A、青浦战役B、慈溪战役C、金坛战役D、上海战役

5、为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同时也为了抢救圆明园十二兽首遗产,圆明园十二兽首纪念币首次铸币(右图)。圆明园十二兽首青铜尊在下列那次侵华战争中被掠走的()(拓展)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甲午中日战争

6、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提高)

A.金田起义B.太平军攻占苏州C.定都天京D.青浦大败洋枪队

7.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这一点()(提高)

A.英法联合侵华,俄美表面“调停”,实际支持英法 B.《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C.抢劫并烧毁圆明园D.增加通商口岸,扩大商品输出。

8、阅读下列材料:(提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马克思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第四篇:导学案

导学案备课模式(一)

现在,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暑假后准备改革传统的备课模式,统一使用县教研室印制的导学案。为规范导学案的使用,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使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导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二、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同于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师不能单纯地把导学案当成备课,而应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修改,融进自己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

三、对学生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拓展题,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的要求

1、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除了注意开拓学生的思维外,教师还要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3、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

(1)预习交流(小组内进行互帮互助);

(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可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3)师分题(如重点词组或句型练习),分组合作(小组成员板演,小组长领导本组学生把自己分的题全部讲会,让全部组员掌握);

(4)展示提升(各组派代表讲清本组的题目,其它小组同学提出疑问及不足);(5)达标测评,拓展延伸。

4、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 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五、其他使用要求

1、教师必须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老师,教师根据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了解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代替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主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主动依据“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使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课后,教师要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4、定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练习。

六、有关保障措施: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得随意另外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止;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足课程,并按标准课时安排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整理的学习风气。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合理安排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同伴互助。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课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否浓厚;②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参与人次是否多;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课堂效率。

1、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①政治背景:现阶段,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教学上落实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②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③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④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⑤东平教育背景:学生多,小学教师老化,教学质量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高,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教学需求,必须高速均衡发展;尽量减少资源特别是师资的不均衡,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实现教学的的高效优质;在现有资源条件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成功的需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找到适合我们实际的教学模式。“学案”不失为一剂良方。

3、学案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1)学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提出的,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载体。(2)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案导学,自始至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拿到学案后,记忆开始了主动学习,这时学案是学生很好的指导教师,通过学案学生可以明确了解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动态点拨和学案的书面指导下,或自学或互学,或自我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或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生真成了学习的主人。

(3)学案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忽略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成为盲目的、无序的、无目的、无方法、无目标的学习。学案导学,从研制学案开始,教师就已进入了指导角色,因为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方法的设计,学习内容、学习环节的设计,无一不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的智慧体现,课堂上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教师既不是目中无人的讲解者,又不是冷眼袖手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真正的启发者、点拨者和诱导者。(4)学案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印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

(5)学案真正做到了低负高效。学案导学,将教学的重心前移,工作做在了课前,主要精力集中在了课上。学案导学实施堂堂清,不留课后作业,学生再也不用为课后作业和加班加点犯愁作难。学案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设计,已涵盖了“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学案既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案,又是期中期末的复习材料,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

学案导学学生有备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有方向、有目的、有策略、有方法、操作性极强的有效学习,学习完全自主,完全参与其中,学生完全主宰着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案的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由预习准备开始,到提出问题、研讨学习、释疑解难、训练巩固、监测评估,再到拓展训练,环环相扣,知识生成、能力提升自然蕴含其中。传统的简单机械性学习完全被科学的学习机制所替代,少慢差费自然就成了多快好省。(6)“教是为了不教”。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训练。这样的引导是符合科学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的,自然也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就能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摸清学习的规律,还可以有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7)学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学习精力。学 案将学习的重点前移,规定了预习的内容、方法和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上学习采用的问题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疑解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主动参与成了学生的一大特征。学案中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时时吸引着学生,精力自然集中。由于学案中问题是固定呈现的(不像老师口头提问转瞬即逝也不像电教的即时转换),既排除了对学生思维的干扰,又给学生思维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真正集中起精力去思考、去探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学案与教师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案是每一位教师参与制作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理解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情确立新的具体培养目标的体现,是教师将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本方案。因此,教师应积极的学习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了解和掌握学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参与编与、修订和完善学案,真正把学案变成指导自己教学实践的科学有效的方案。同时,要充分理解把握和使用好学案,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有效性。在充分利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学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多变,兼容并蓄,不断研究与创新,多方收集资料与信息,反过来再用于指导学案的修订与完善,把教学实践的过程变成修订完善方案、推进其提高升华的动态过程。教师在编写、使用、修订与完善学案的过程中,自身得到锻炼,素质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学案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7、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8、学案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是怎样的? 一份完整的学案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1)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觉悟目标,能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2)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同学们要着重掌握的问题,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激励学生想方设法重点突破。

(3)知识结构。用网络的形式展现知识系统,便于宏观、直观的了解。(4)学法提示。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

(5)学习过程。包括相关知识链接、预习、学习探究、反馈和展示、启发点拨、作业等。是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考题例析。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考试中的考查方式,以什么形式、题材、材料来设计问题,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学生解题。

(7)热点聚焦。链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热点、热点与热点间的内在联系,多方位、多角度分析相关问题,培养理论联系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8)巩固练习。是学案中的基本因素,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题目,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9)课堂小结。有学生来总结所学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心得、收获、体会或提出疑难问题等,以便及时总结得失,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当然,每份学案不一定都包含以上因素,可以根据学科的具体实际适当增删,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力气,力求科学有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思维状况,心理特点等学生实际设计问题。学案就是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因此,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学案编写的原则是什么?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学习中研究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共同参与; 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10、学案编写要体现哪些特点? “学案”的编写应体现如下几个特点:

① 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课标和教材,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② 开放性——教学过程体现多维互动,教师不搞一言堂、灌输式。③ 主体性: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④ 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⑤ 生成性——树立生命的观念。

11、设计学案时应注意什么?(1)使学生学习有路

学案中不仅要有学习目标,也要有学习过程。学案对于那些盲目不知如何学习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条容易通过的学习之路。(2)使学生学习有劲

学习是漫长而又枯涩的活动。只有不断的成功,不断激活内心的潜力,才能不断地充盈自己的力量。设置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低起点、小台阶”,既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登上一个个台阶的喜悦,从而增强登上下一个台阶的信心和勇气。

(3)使学生学习有法

学会方法,走遍天下。学案不仅要明确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案要明确指示如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学习方法。

12、学案编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

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充分估计到学生与教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第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

13、学案的学习目标应怎样定位?

制定学习目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要学什么。目标不仅要具体,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单元(课组)目标要求、章节(课例)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要求来确定,而且要重点突出,明确学习重点,但不要面面俱到,避重就轻。目标的表述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读得明白,弄得清楚本节课到底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

14、学生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有什么意义?

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能做到课内明确任务,课后复习有方向,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探究的最佳切入点。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如观察、对比、推理、归纳、讨论等)。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学习能力。

15、学案中的预习包括哪些内容?

课前预习可以包括:一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背景材料和思想意义,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语文课例中关于作品、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意义、现在学习的价值、主要知识和技能的逻辑结构图等。二是提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题例,通过预习前置,学生自学,促进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16、学案中的“预习”设计有什么价值?

学案中的“预习”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这一过程属于思维的最佳状态,会激发学生在静思中根据学案中的导学问题或提供的实验器材,自己动脑动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17、学案知识问题化设计有什么意义?

将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是学案导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控制器和推动器。它不仅在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控制学生学习过程的作用,更起着推动学生学习积极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学案中,知识问题化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也决定着学案导学的成败。

具体到学生的学习中有以下意义:

(1)使学生学习的方向、目的明确。学案通过呈现给学生一系列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盲目,而是成了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活动。

(2)使自主探究学习得以落实。学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系列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必然要想办法去解决,或看书、或实验、或调查等,学生在想办法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就经历了自主探究活动。不仅问题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地进入到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并能够及时排除其他干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品质。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中,不再是被动的去执行任务,而是要去主动的思考、认真的思考、细致的思考、努力的思考,在学生主动思考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中,思考的积极性会逐步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也会相对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5)小组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学生在自学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必然想与其他同学进行探索与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主义。(6)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看书习惯。学案中的问题都是围绕课本上的新知识设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首先意识到,要解决学案中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思考不行。这样,就有利的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和看书后进行思考的良好习惯。

18、编制学案学法指导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 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 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案中,学法指导贯穿始终,如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 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 条明晰的学法线。随着知识网络的形成,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

整的体系,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学案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

练的方法指导、问题的处理策略指导。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 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学习方法指导要充分结合学习目标,要举出一定的学习题例,通 过题例使学生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过程中注意的 问题。

19、学案中的练习应怎样设计?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练习题可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的识记、理解与运用,属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钻研精神。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一边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20、如何设计学案?

如何设计好“学案”,是学生“愿学”、“乐学”和“会学”的基础。因此,“学案”设计要做到“一个中心”、“两有”和“三性”。“一个中心”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两有”指教师设计学案时要“心中有人,目中有纲”。“心中有人”指心中要有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考虑学案怎样导学生学,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目中有纲”指要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依据,要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方法得当,层次分明。“三性”指设计的学案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索性、科学性和主导性,探索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是真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科学性指学案设计的问题要科学,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又要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导性指学案的设计虽然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有效学习,特别是注重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和辅导,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1、学案编写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学案编写教案化

教案的着眼点在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它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学案的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编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他不是教案的翻版,他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他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学案”。试想,这样的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误区二;学案编写作业化

从性质上看,学案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而习题或考卷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手段。从内容上看,习题只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些教师认为“导学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只是吧教材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另外一份额外的家庭作业,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练习册”,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误区三:学案编写的共性化

学案编写应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要让每一个学生能参与并学有所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所以,我们在预设学案时必须基于全体学生,既要为全体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而预设,又要能让全体中的每一位在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后有所提高。我们应该依据“三个目标”分层而设,使班级中的每一类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下张显出属于他自己的个性,决不能采取“一刀切” 误区四:学案编写的“好高骛远”

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案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注意各知识点的把握层次。

22、学案是怎样通过问题导学落实三维目标的?

学案设计的重点在“问题导学”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和学法指导。问题导学以三线一面的形式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一是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读学习思路导引。二是学法线。在依案自读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读,怎样思,怎样操作,从而作出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设计。这条线或简或繁,或明或暗。三是德育线。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情感价值、世界观、方法论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三条线通过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及其内涵,培养学生的能力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德育能力面。

23、学案在教材的开发方面有哪些价值?

学案把静态的教材进行动态的开发使用。它把教材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情景化、生活化、问题化设计和加工,特别注重把教材的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并提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教材,实现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前,不仅对要学习的内容、重点和难点等一目了然,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使教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了教材作为学生主要学习资料的作用。

24、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案编写的开放性体现在:①编写的主体,不只是教师个人,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它是一种合力。②“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它突出的是实践能力。③“导学学案”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的成长。

25、一节优秀的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①激起动机,激发想象;②紧扣课标,开阔眼界;③重视学法,培养能力;④面向全体,层次多样;⑤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26、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必须对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应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并制定出本班使用该学案的具体措施,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

27、怎样结合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⑴准备阶段:

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做好发言准备。

⑵讨论阶段(核心环节):

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学案。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学案的设计意图。②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学案进行增删。⑶完善阶段:

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学案。

28、什么是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载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29、实施学案导学有什么意义?

多年来,教师习惯了“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单一的、一元的,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只是机械听、记,是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唯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被激活。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①“学案导学”就是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学案导学”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并真正有利于教师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

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导学案

长城谣

——席慕蓉

教师寄语:学则须疑,大疑大得,小疑小得,无疑则不得。【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理解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重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察哈尔蒙明安旗。她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1943年生于重庆,现居台湾。

一、自读感知:(教师寄语:只要是自己的辛勤付出,你的收获就是最有价值的)

朗读诗歌,初步体会《长城谣》表达的思想感情。

1、采用多种方式(自由朗读、两人齐读、组内齐读等)朗读诗歌,并能疏通句意。

2、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感情的?

二、研读揣摩:(教师寄语:深入钻研,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感情的再读诗歌的第2、3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第2节中的“总”“一”“便”能否去掉,为什么?

2、“今宵月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要从你身旁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你觉得应该如何理解?

3、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这两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三、评读质疑:(教师寄语:学贵有疑问)

通过以上的学习,在内容、写法等方面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四、诊断评价:(举一反三,相信你能做得到)朗读诗歌的第一节,回答下列问题:

1、“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莽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说说加线的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

2、“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尽管夺了焉支又还了焉支”你对这一诗句是如何理解的?

五、拓展迁移:(教师寄语: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阅读席慕容的《乡愁》进一步体会她的思乡情怀。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课后反思】(教师寄语:学会思考、学会联系、学会总结)学了这两首诗歌,你还能说出还有哪些有关思乡的诗歌?你能否背诵出其中的一首?

下载12鸦片战争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2鸦片战争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

    导学案【自学目标】了解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能正确认识宋与辽、夏、金的关系。【学习重点】1.契丹的兴起及与北宋的关系;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学习......

    导学案

    复习导学案:第20课:法律护我成长一:复习提纲1、 法律法规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2、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问题。4、 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地位。二:学习过程: 1、 案例......

    导学案

    大城小学高效课堂语文导学案【年级】五年级【课题】习作【周次】第八周【课时】第三课时【主备人】程北玲【初审人】【复审人】【使用日期】 2012年4月18日【教材版本及册数......

    导学案

    “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导学案 “我的课堂我做主”---亲爱的同学们为了这个目标,相信你能用心做好本次导学案!预祝你在课堂上能将自己的风采尽情展现! 课前准备: 1、比比谁是......

    导学案

    导学案分配情况: 王桂香《藤野先生》《敬畏自然》《好嘴杨巴》《诗词曲五首》 田春艳《我的母亲》《罗布泊,消失的仙湖》《送东阳马生序》《俗世奇人》 赵桂杰《我的第一本书......

    导学案

    “导学案”式教学其实是用学案导学、先学后教的方法。针对学习任务不多且难度不大的内容,利用自习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把自学反馈的情况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课堂进行有针对性的......

    导学案

    14《邮票齿孔的故事》学案设计 一、我会读,我会填 撕( sī) 裁( ) 敦( ) 仍( )齿( ) 二、我知道 1、这篇课文写了关于 的故事。我知道了阿切尔在酒店被一个人用 的举动吸引了,并从中得到......

    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曹斌锋 教师寄语: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没有生活。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