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胜利油田青年成长成才状况分析调研报告-吴付华
胜利油田青年成长成才状况分析调研报告
前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竞争力。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步完善,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问题成为胜利油田局团委的核心工作内容。胜利油田局团委把青年员工队伍建设列为“百年创新,百年胜利”战略组成的一部分,通过协调青年员工个人目标与胜利油田发展愿景,帮助青年员工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导航,并在各个成长时期给予相应的关注,以此来组建更有凝聚力的青年人才队伍,更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油田来说,通过帮助青工找到了个人目标和组织发展机会的结合点,为青工提供心理上的满足,不仅能够优化了油田的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应该认识到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精密的工程,要做好这个工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热情、责任,更需要严谨的思考、科学的方法、大量的时间和长久的坚持。胜利油田青年分析:
当今的青年一代,多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即俗称的“80”后。他们出生于改革开放之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特别是胜利油田内部子女,成长环境都比较优越,从小就即万千宠爱于一身。随着改革的深入,青年的就业选择、择业观念趋于多样化,胜利油田的国有企业青年激励体制,对人才的吸引力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生存成了他们的第一需要。从走进胜利油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告别了繁华的城市,注定要和荒滩、盐碱地、抽油机并肩作战,面临积蓄少、买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一系列实际困难,倘若现实生活的需要得不到适当的满足,便极易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和困惑感;同时,胜利油田大多数岗位工作环境差,有的甚至荒无人烟,信息闭塞,这种艰苦的环境条件对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是一种考验。
“80”后的青年人,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形成了专属于这个时代特殊的价值取向,即爱好自由,强调个人理想的实现,集体主义意识淡薄。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80”后青年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形成了他们追求现实安逸生活的价值观。他们往往独来独往,缺乏与人沟通,在工作上容易产生寂寞、孤独的感觉,心境感到压抑,工作积极性便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工作的兴趣,更谈不上焕发对胜利油田的热爱与忠诚,对油田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管理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分布,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结合我们胜利油田的现实状况,管理层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不合理现象,主要体现在28岁至35岁年龄段之间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与其他各年龄段的人员相比,数量偏少,比重偏轻,出现了年龄结构的断档现象。这种年龄段一般是工作年限在6~10年的成熟人才,他们是企业的中坚骨干力量,需要油田加大力度给予这部分人才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胜利青年人才培养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实践中,油田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对青年培养投入的力度也在加大,各种政策都向青年人成才培养的有利方向发展。近几年,通过开展技能鉴定、技术大比武、网上知识拉力赛、金钥匙、百人培养计划、青年价值体系等活动,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初步营造了比、学、赶、帮的良好学习环境。但随着国有企业的结构不断调整、重组和转制步伐加快,如何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如何留住青年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是国企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国有企业的结构不断调整、重组和转制步伐加快,如何培养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如何留住青年人才,避免人才的流失,是胜利油田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一,与过去传统的社会形态不同,当代青年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充满机遇、快速变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提供给青年的发展舞台和成长道路是广阔而由多样的。这种背景下,青年的自我发展和成长途径更具个性化、自主性和独立性,而对某个群体、某个环境的依赖和受到的制约越来越小。这也就造成了广大的青年人择业面越来越广。
现状二,当前胜利油田中存在青年人才平均年龄相对较大、缺乏层次坡度的现象。每年招聘的应届大学生数量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企业青年平均年龄大都集中在30—40岁之间,如果仍没有或者仅有较少的“新鲜血液”的注入,油田青年人才的平均年龄将越来越大,将在企业发展中出现青年力量的断层。
现状三,胜利油田由于历史包袱等客观因素制约,导致油田内青年人才总体收入偏低或与市场存在一定差距,最终使青年优秀人才被迫寻找其他市场待遇较高的企业谋求发展。胜利油田青年人才培养的探讨:
一、建立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油田发展的前景来看,青年人才在油田的发展机会较多,容易发挥个人的特长,体现自己的能力。为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正确的用人观。青年人才是推进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力量,建立全面的用人观是企业吸引青年人才的基本前提。真正从制度上建立起完整的人才体系,把握好用人观,才能招揽到企业切实需要的适用人才。二是深挖油田内部青年人才,并多提供青年锻炼的舞台。从内部培养、选拔人才是一条有效、便捷的用人途径。由内部选拔出来的青年人才对企业比较了解包括油田发展战略、规章制度、企业环境等,而且长时间在企业也有一定的感情了,个人自身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较为一致,容易形成一种信任机制,能够较好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并且使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引进人才成本开销,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二、激发青年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企业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对职工个人而言,本是提高自身素质,充实自我的良好机会。但不少职工教育培训并不尽人意,花费了那么大的精力和物力,不少人却逃避上课,或应付差事,收效不大。怎样激发青年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转变观念事在必行的大事。
1.竞争机制法。竞争机制是现代企业对劳动力管理、使用的必要手段,其主要表现是劳动力与劳动力之间的竞争。企业在推动全员劳动合同制和青年职工队伍优化组合时,必须是条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原则,实行企业与劳动者的双向选择。职工在留与走,上与下的面前,要想取向与前者,必须具备胜任职业和岗位所需要的实际本领,必须要进行系统的学习。
2.目标激励法。对青年职工来说,要想保持职业和本岗位,要想升职加薪,就必须不断进取,确立个人的学习目标,包括学历目标、技术等级目标、专业职称目标、职务晋升目标等。当职工要求发展自我而自身现有条件又不能使目标实现时,青年人会对职工教育产生需求。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多开展一些适应职工特定需求的教育与培训,帮助职工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引发他们对职工教育的共鸣。
3.政策倾斜法。政策是“杠杆”,政策是激励职工接受教育培训的内驱力的关键因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是职工最敏感、最关心的问题。企业职工教育制度必须要与劳动工资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分配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制定能倾向于按劳、按能力、按贡献大小的劳动分配政策,促发职工在利益动机的诱导下,积极参加教育与培训,体现出“学与不学不一样,技术业务水平高低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
三、建立合理规范的青年人才晋升制度 通过建立合理有效地激励机制,反对“人治”,任人唯亲,使荣誉待遇、职务晋升、培训机会等,向有能力、靠得住的青年配置倾斜,从根本上调动工作积极性,让其有“盼头”,达到激励青年作为的作用。尤其实行荣誉激励制度,注重有效的精神鼓励,推行优秀典型,样板引路,形成“建功立业、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对于达到晋升条件的青年员工,遵照所制定的晋升制度,务必要大胆任用,避免人为随意的任命。用好人才,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用在适宜的岗位。
四、强化团组织对青年的引领:
1、加强共青团创新工作,开创新形势下团工作新局面。要使胜利油田共青团工作在新形势下开创新的局面,应该首先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务实”,另一个就是“创新”。首先务实就是团的活动要把握好油田发展的主旋律,贴近青年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结合青年的发展自身特点,为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把团工作真正同油田的原油生产结合起来,要将共青团的工作渗透到油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实际岗位中体现出企业青年的自身价值,在生产经营中体现共青团组织的价值。
2、加强共青团组织引导作用,为青年成才提供平台。胜利油田的改革改制,青年团员的思想观念和层次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作为青年利益代表的共青团组织要在社会和油田变革中,按照政治思想理论来指导共青团的工作,努力把握青年们的思想脉搏,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思考与寄语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民族的强大与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一个企业的发展后劲,主要看企业中青年的精神状态与面貌。从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观上,我们大概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或集体的总体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青年的成长发展决定着企业的成长发展,青年的未来决定企业的未来。谁赢得青年,谁就赢得了企业的未来;谁把握青年,谁就把握了企业的命运!让我们为“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愿景目标不懈努力!
桩西采油厂综合大队电器一队
吴付华 2012.6.20
第二篇: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加强青年队伍建设 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专题教育,进一步加快营业部青年员工培养步伐,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吃苦、能拼搏,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年干部队伍,为营业部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本文根据营业部青年队伍建设现状,和大家探讨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并就青年队伍培养的路径提出建议。
一、青年队伍建设现状
(一)青年队伍人员结构。营业部全区目前在岗职工135人,45岁以下青年员工106人,占比79%。从青年员工队伍情况具体分析:
从机构分布看,县级支行63人,占比60%;营业部机关(含营业中心)43人,占比40%,县域营业机构青年员工较多。
从年龄比例看,35岁(含)以下70人,占比66%;36-45岁36人,占比34%,青年员工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
从学历层次看,研究生14人,占比13%;本科87人,占比82%;大专5人,占比5%,青年队伍学历水平逐步提高,呈现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
从性别比例看,男52人,女54人,性别比例基本持平。
从职务级别看,中层及以上干部(含支行部室负责人)38人,占比36%,呈现比例上升趋势。
(二)青年员工思想情况。85后、90后已成为营业部队伍的新生力量,这个时代所孕育的青年多为独生子女一代,青年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多元化的文化影响,对新事物、新思想、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在工作中表现出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崇尚自由、追求自我、创新意识强、愿意主动迎接挑战等优势和特点。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四期”思想变化:初入职场的磨合期;工作五六年后岗位晋升的缓慢期;初为人父母,生活承担多重角色的适应期;个人或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突变期。
(三)青年队伍培养情况。营业部加大青年队伍培养力度,建立“三个机制”,注重培养结构合理的阶梯队伍,充分发挥青年员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使青年成为营业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先锋力量。
1.建立青年实践锻炼机制。印发《省分行营业部机关与辖内县级支行干部上下交流有关规定》,分批有序组织年轻干部在机关与县支行、条线与条线、部门与部门之间交流轮岗,切实解决经历简单、素质单一的问题。一是向上交流提素质。为了使青年既有对本专业的精通,又有多岗位的广泛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向上交流工作,特别注重交流人员岗位轮换、跨条线交流工作。4名员工到机关交流,均实现不同岗位或不同部门轮换。二是下派基层受历练。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到基层行工作,丰富基层实践经验。4名机关员工到辖内支行交流锻炼的,聘任其为支行部门主管(主任)挂职锻炼。三是跟班锻炼促进步。今年以来,共从基层选派23名工作表现良好、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到机关综合部门或业务部门跟班学习,使年轻干部能够多了解政工、法规等业务知识,多掌握贷款营销、调查评估、风险防控等业务技能,促进他们丰富知识面,增长才干,加快成熟。
2.建立青年人才储备机制。一是加大对青年人才培育。以加强青年干部人才库建设为抓手,促进入库青年人才成长迅速。截止2019年6月底共有8人被提拔或选调,占入库总人数的80%,其中:提拔为县级支行副行长的有2人、被选调到省分行机关工作的有3人、选拔为县支行中层干部3人。二是大力开展青年创先争优活动。深入挖掘、总结优秀年轻干部立足岗位、青春奉献、成长成才的典型经验和生动事例,通过召开青年座谈会、征文演讲、微视频、表彰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正面引导。今年以来,累计30名青年员工获得省分行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1名员工被共青团福建省金融工作委员会评为“福建省十大杰出金融青年”;2名员工获得省分行十佳信贷经理;分别有2名、3名、4名员工获五星、四星、三星级客户经理;分别有1名、2名员工获四星、三星级柜员。
3.建立青年学习教育机制。一是加强团委自身建设。开展换届选举,充实团干力量。与资金计划部联合办刊,为青年相互学习借鉴提供平台。开展“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主题团日活动、举办“五四”文艺汇演、团旗下的主题演讲,激发青年员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引导青年员工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入到农发行事业发展中。二是提供青年学习成长平台。以青年为主力开发运用贷后尽职管理系统、在“闽农发e学堂”参与《青年访谈说》等特色直播栏目、加大对省分行微信公众号青年工作栏目投稿力度,参与省分行《青年园地》轮值编辑、总行青年通讯投稿等,分享式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编辑“夏季攻势”战报4期,引导青年勇跃投身业务攻坚,为全行中心工作发光发力。三是建立员工培训课堂。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分岗位、分层次对青年干部进行培训,“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来行讲座,与高校联合举办适应工作和青年员工需求的不同主题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
二、青年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青年员工综合素质亟待提升。从上述青年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一大批高学历的青年人才陆续进入农发行,成为营业部干部队伍的新生力量和重要人才支撑。青年员工素质较好,学历高,但是学历不等于能力,考试水平也不等于实际工作水平。在真正的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三个不够”。一是综合人才储备不够充分。真正精通多岗位、综合性专业知识“一专多能”的人才少之又少。有的成为岗位“钉子户”,如财会坐班主任、办公室文秘等,由于专业性较强,一旦离岗,很难迅速找到合适的人;有的长期呆在政工岗位或是业务岗位,导致经历简单、素质单一等问题。二是培养锻炼计划不够精细。有的青年员工频繁轮岗,“哪里缺砖顶哪里”,成为岗位“万金油”,虽得到多岗位历练,但未学精学透,“杂而不专”,无法成为岗位的行家里手;有的在机关部门跟班锻炼三个月或半年后,回基层后又从事其他的岗位,在机关学习的知识经验未得到很好延续;有的基层行人员欠缺,为了维持机构正常运转,自2016年以来,新入行员工几乎未实现轮岗,“一个萝卜一个坑”,直接定岗上任。三是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基层行因人员有限,人才梯队培养难以按计划实施,人才梯队存在断层。有的业务骨干成熟一批、提拔或选调一批,后备力量未能“无缝衔接”;偶有个别成熟的人员容易被上级行“看中”,但该人员往往是该行的中坚力量,在新手尚未上手的情况下“频繁换手”,岗位交接的质量和新接手人员的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机构的业务经营管理。
(二)青年员工激励关爱机制有待健全。在党委培养青年成长的道路上,虽然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但未能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系统、全面的职业规划,青年员工在工作中存在个人定位不准、职业前途模糊、职业规划无法与岗位职责相衔接等问题,容易因日常繁琐、枯燥重复的工作而失去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产生“三种情绪”。一是存在畏难情绪。从上述青年队伍结构来看,基层一线青年员工占比较大,有的面对基层“责任多、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会有“无力感”;有的缺乏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瓶颈和难题,会有不知所措的茫然感;有的基层办公室等部门,由于人员抽调等原因,“一人撑起一个部门”,经常加班加点,无法平衡好工作与生活会有焦虑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克服困难和茫然情绪,青年员工在成长中受挫而一蹶不振。二是缺乏工作激情。有的基层行部分员工八小时以内工作效率低,出勤不出工,整日暮暮沉沉,只求安稳度日;有的觉得自己身处基层“人微言轻”无力改变现状,于是选择随波逐流。有的青年的进取心出现“早衰”,缺乏激情、自我设限,阻碍青年成长进步,影响青年队伍的生机活力。三是缺乏家国情怀。有的刚刚步入社会,初到农发行工作,对政策性支农职能、家国情怀理念体验还不够深刻,缺少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理想抱负;有的责任感、使命感淡化,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购,变成“低头族”,不关心业务发展,成为农发行改革发展的“局外人”。
三、青年队伍培养的途径
(一)着眼凝聚“四心”,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坚守初心。加强思想引领,强化责任担当,组织青年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入党那一天”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等,引导青年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提高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凝聚人心。坚持党建带团建,定期开展主题团日、征文演讲、素质拓展训练等,培养青年员工团队精神,形成浓厚家园文化氛围,增强青年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是振奋人心。注重青年的思想观念引导,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对照先进典型见贤思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在无私奉献中实业人生价值。四是涵养人心。大力弘扬“家国情怀、专业素养”职业精神,牢记“支农为国、立行为民”使命,增强热爱“三农”的真挚情感,以农为本的使命意识、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树立与农发行同命运、共发展的信念和氛围,成为广大青年员工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二)抓好“四个突出”,开展培训教育。
一是突出理论性。针对青年员工学历高、干劲足、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但相对缺乏党性锻炼的特点,紧密结合“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定青年员工党性锻炼计划,分批次、分步骤选送青年员工参加理论培训(研讨)班,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二是突出规划性。适时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编制科学清晰的职业规划,包括新员工入职成长管理、定期轮岗制度、职业成长制度等,逐步形成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三年计划”、“五年计划”,从组织层面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让员工“做岗位主人,为人生价值打工”,将自身的个人成长融入到农发行高质量发展之中,通过职业目标的设立激发青年斗志,提升青年队伍的工作劲头和稳定性。三是突出专业性。针对有的基层行人员少、一人多岗现象,从现有人员着手,狠抓内部挖潜,线上线下教育齐头并进,用好“闽农发e学堂”和智慧党建等载体,实施碎片化、分享式的学习教育方式,提高员工专业素养。例如,项目市场化运作趋势下,加强员工在行业分析、企业评估、融资方案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在市场化办贷实践中增强本领;鼓励员工在新政策、新制度、新项目开发时效性强、内容紧缺的微课制作,大力发动全行员工评课、创课、改课。四是突出差别性。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面临行内女员工怀孕生育急剧增加时期,提前做好人员储备、业务指导、轮岗锻炼计划;加大对孕期、哺乳期和产期的女员工“三期”关怀,加强思想调适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工作角色和岗位要求。
(二)用好“四个注重”,加强激励考核。
一是注重激励关爱。健全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青年员工大胆干事创业,干出成绩、彰显作为;同时建立激励考核反馈辅导机制,在绩效考核后增加反馈环节,科学评价考核中的好与劣,找出并分析问题根源,扬长避短,均衡发展,激发员工为农发行创造更大的价值,促进全行工作绩效的提升。二是注重因材施教。辩证把握青年成长快与慢的关系,坚持从历史维度、发展大局、现实考量和个体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针对85、90后新生力量,根据青年个性特点和擅长领域,善用其长,力避其短,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三是注重日常监督。加强可视化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年轻干部状况定期分析制度,全面、及时了解掌握青年员工的现实表现。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树立榜样,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及时提醒改正、防微杜渐。四是注重传帮带。加大“身边教师制”,发挥好老员工传帮带作用,通过兼职教师、经验传授、业务指导、思想交流等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传”,在思想教育中“帮”,在共事处事中“带”,让老员工老有所为,让青年员工学有榜样。
(三)搭建“四个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搭建青年培养锻炼平台。不断充实青年人才库,实行动态调整;持续开展营业部机关与辖内县级支行干部上下交流机制,坚持从基层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主动到基层一线交流锻炼的青年骨干优先选拔任用;创新选调方式,探索面向全省选拔、吸纳优秀人才。二是搭建青年能力展示平台。在重要业务活动、重要检查和新业务开办中,统筹安排和使用岗位业务技能突出的青年骨干,展示青年业务水平;以劳动竞赛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开展知识竞赛或业务技能比赛,展示青年技能水平;以党工团活动为载体,适时组织具有农发行特色、干部员工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如征文演讲、素质拓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等活动,展示青年才艺和活力。三是搭建青年创新展示平台。持续开展“青年智汇show”金点子征集、“我为农发行献良策”“创新发展模式我先行”等活动,对青年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成果予以重视和表彰,鼓励和引导青年在工作中建言献策、积极创新,有力推动全行创新发展。四是搭建青年思想交流平台。把握青年思想脉搏,每季度举办一次青年主题座谈会,每期20人左右,确保“期期有主题,人人有话说”,呼应年轻干部对成长成才的合理诉求;建立青年心理健康关爱机制,培养青年阳光愉悦的心态,通过开展心态调研、心理讲座、一对一交流等方式,经常性谈心谈话,摸清压力成因,帮助员工提升抗压能力,健康茁壮成长。
第三篇: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
调研报告
到2020年全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水科院)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今后5到10年,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战略关键期,当前水科院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群体是水科院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现实和未来意义上讲,全面掌握当前水科院青年职工的成长发展状况,深入研究青年成长成才规律,不仅有利于青年和青年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更有利于水科院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水科院团委对水科院青年的成长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发放问卷294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有效回收率为94.6%。调查内容涉及青年职工的身心健康、生活现状、工作情况、未来发展等。
一、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描述
(一)身心健康方面,工作和生活压力普遍存在,压力应对方式良好;保持身心健康意识逐渐增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待改进
水科院青年职工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但频率和程度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且能够通过合理的自我调节予以缓解或消除。在被问及“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时,“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和“家庭负担重,收入低”以69.1%、41.4%位居前两位。面对压力,大多数人会选择家人亲友、知心朋友求助,并且60.8%的青年经过一定的排遣方式,可以在合理的时间里消除压力。对于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青年职工基本都能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他们大都缺少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亟待改进。水科院每年组织职工进行体检,一半以上的青年能做到每次都参加。然而,“很少或者几乎不锻炼”的青年比例为33.5%,排在第一位。
(二)生活现状方面,个人生活主观满意度评价尚可,其中家庭亲人关系满意度较高;对民生保障问题相当关注,对生存成本的增加存在焦虑 水科院青年对自身生活现状的满意度一般。在问卷中,我们列出了“住房与居住条件、饮食与营养、睡眠与休息、亲人关系与情感、健康、娱乐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关系、归属感、尊重感、幸福感、挑战性和收入”等12个小项进行测试,评价程度分为“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非常差”。统计结果显示,除了“亲人关系与情感”这一项选择“比较好”的比例最高(50.4%)之外,其它11个小项均是选择“一般”的比例最高,基本都超过三分之一。
青年职工最关心影响生活质量的收入、房价、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通过横向比较,42.4%的青年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与同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属于“中等”。在被问到“你最关心的社会问题”时,房价排在第一,其次是工资、教育、医疗等。
(三)工作情况方面,整体队伍稳定,敬业爱岗、团队协作的职业精神初步建立;心态理性务实,强调实际利益与注重个人发展并重
水科院青年职工的工作态度总体来说比较务实,有责任心,甘于奉献,团队意识比较强。当问到“如果所在工作团队目前效益不好,会怎样选择?”时,63.7%的青年会坚定地选择“振奋精神、共度难关”。
青年职工群体在工作中普遍职位不高,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34.9%的人会选择找有关部门、领导寻求帮助,如果问题没有解决,55.1%的人会视问题大小决定如何面对,可见青年职工在处理个人合法权益问题上的态度基本是理性的。但调查中也发现,有高达35.9%的人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太繁琐,不一定能成功,因此只好忍气吞声。
青年职工对经济收入和职业发展有较高期望,并且认为这两者与工作积极性直接相关。调查显示,青年最关注的工作条件,第一为“收入多少”(59%),第二为“个人上升空间大小”(44.2%),说明收入方面的激励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青年职工非常重要,同时他们也非常看重自身发展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就成才的条件而言,除了要发挥自身的努力这个内在因素之外,单位的培养与支持也不可或缺,因此水科院青年职工非常关注本单位科研综合实力、基础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其中,“人才队伍建设”受关注度排在第一,“科研环境与实验条件改善”排在第二,“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排在第三。
(四)未来规划方面,职业规划意识明显,职业生涯发展愿景主要围绕个人展开;高度认同终身学习理念,学习的目标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特征。大多数青年职工都具备职业规划意识,并在行为上都通过程度不一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81.7%的青年有职业规划,其中,“很清晰、正在行动”的有30.2%。
现实的态度不仅影响着青年当前的工作态度,也同样影响他们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之前分析青年最为关注的工作条件时,收入、个人发展和福利保障位居前三位,在调查青年未来选择工作岗位时最重视的因素也同样是这三者:“收入高待遇好”、“有发展前途”、“工作稳定有保障”。在职业的追求上,薪酬收入和发展前景始终是青年职工优先考虑的内容。
不断学习和提高个人能力被认为是青年职工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青年的学习主要围绕工作展开,与工作紧密相关,57.2%的人选择“本专业知识的深入和提高”,29.1%的人选择“和工作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青年职工还希望单位
能为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创造更好的条件,74.1%的人希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青年积极性”,62.2%的人希望“领导重视,多开展人文关怀,提供学习机会”。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调研表明,当前水科院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的总体状况呈现出主流稳定、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理性务实的态势,符合国家、社会和单位预期。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青年问题的共性体现,也有科研单位青年职工群体成长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特殊体现。
(一)压力的交织与剧增影响身心健康,职场初期心态稍显消极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成本激增,就业压力、购房压力、婚姻压力、家庭压力、教育压力等全面交织,施加在处于职场初期的青年身上;从水科院的小环境来看,职工所有的收入加起来与高薪的国企、外企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压力大、收入低,所以要通过高负荷的工作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长时间致力于工作的状态,反过来又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身心更加疲惫。而且,面对与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青年职工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所得不相称,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评价当前的生活状态时满意度普遍不高。
(二)价值取向在主流和多元中存在冲突,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特征突出 社会环境的变迁给青年群体带来巨大冲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领域和价值取向的深入影响。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青年观念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多元价值观念也现实地反映到青年的精神生活中,一些青年还存在着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科研单位的青年职工专业知识丰富,个人素质较高,在道德立场上“重义轻利”,主张以集体为重以大局为先。但注重自我价值的心理导向也有较为明显的体现,他们更关心个人前途和现实利益,更在意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青年职工的弱势地位明显,权益保障的诉求渠道还不够畅通近年来,随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我院在领导干部年轻化、知识化方面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大,但从总体看,青年职工绝大多数处于较低层的普通岗位。调查发现,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青年职工对解决问题不抱太大希望。这既是青年弱势地位的反映,也说明青年利益和权益的诉求表达的机制保障还不到位,缺乏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导致青年维护自身利益和权益的社会成本增加。因此,关心青年职工合法权益,畅通青年职工诉求渠道,仍是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
(四)个人职业生涯缺乏科学规划,培养环境和机制还需完善改进 传统的单一管理阶梯和晋升职业发展通道,对许多青年职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障碍,有限的管理岗位使他们常常面临“挤独木桥”的现象。另一条技术发展
通道也同样存在困难,由于缺乏对科技人才队伍在年龄分布、专业分布上的科学设计、合理规划,导致相同职称、相同年龄段的人才相对集中,职称晋升也出现了“瓶颈效应”。青年的成长成才还需要单位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机制上谋求更加合理的布局。
四、改善青年职工成长发展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作为水科院科研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水科院青年职工群体肩负重任,承载希望。我们建议,院领导层和各部门、各单位积极树立关心青年、理解青年、服务青年、发展青年的共识,促进青年职工的成长与进步,为改善青年职工的成长发展状况、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一)正面引导,加强教育,提升青年职工思想素质
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院所各级党政班子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职工头脑,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增强青年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教育青年职工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支撑,树立祖国利益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奋斗方向。
2、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一是组织上要将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要求纳入青年职工岗位培训的范畴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发挥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和专业导师等在科研道德方面言传身教的作用,将科研道德深化于青年职工内心。三是加大典型宣传力度,以科研领域追求真理、潜心研究、淡泊名利的科学家先进事迹进行正面激励和感染,以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典型案例进行反面警示和教育。
3、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一是团队精神。在强调独立自主、个人奋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青年职工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风格。二是吃苦精神。要教育青年职工正确对待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吃苦能力、抵御挫折的能力。
(二)以人为本,立足服务,满足青年职工高层需求
1、畅通青年职工表达诉求的渠道。一是院各级领导层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转变作风,加强与青年职工面对面的交流,对青年的诉求给予积极回应并加以解决和引导。二是鼓励青年职工参与院所民主管理,特别是与他们发展密切相关的事务。三是充分重视青年通过网络传达的呼声和情绪,有效利用网络这个青年喜欢和熟悉的媒介发挥沟通作用。
2、搭建青年职工学习培训的平台。应结合青年职工对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实际需求,在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培训机会、拓展培训内容、激励自我学习上有所作为。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和开发,开展与科研紧密相关的知识
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有计划地安排青年骨干进行在职学历深造和出国学习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3、做好青年职工职业规划的管理。完善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强对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总体指导;开辟多通道的职业发展渠道,创造多样化的发展机会,真正做到使每个青年职工都有职业上升的空间;跟踪督导青年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对其成长发展过程定期开展评估,引导青年职工与院所发展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三)改进机制,完善体系,优化青年职工成长环境
1、完善评估体系,帮助正确定位。在职称聘用、提拔晋升、竞争上岗、薪酬分配、评先评优等涉及职工核心利益的关键环节,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按能力定岗位,按贡献定收入,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青年职工信服评估体系和管理制度,同时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真实的定位,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2、完善激励体系,增强工作动力。在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青年职工的物质待遇;也需要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比如通过荣誉激励肯定青年职工的向上行为,通过支持激励尊重青年职工的首创精神,通过情感激励建立上下级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等。特别是对有突出业绩、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管理与科技人才要在物质和精神奖励方面加大力度,在提拔任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破格政策。同时,也要适当发挥负激励的辅助作用,适当推行淘汰机制,增强青年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3、完善保障体系,减少后顾之忧。针对青年职工最为关心的经济、住房、福利、子女教育、家庭抚养等问题,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减轻青年职工生活压力,提升青年职工对于单位的归属感和依赖度。对在短时间内确实无法解决的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四)创新思路,文化育人,激发青年职工青春活力
1、加大文化宣导力度。可以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先进典型示范、深度挖掘院所精神内涵、相关活动开展、加强宣传力度等方式,引导青年职工围绕单位文化、单位精神以及单位文化与青年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成共识、提升观念、改进行为。
2、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可以开展青年读书活动、青年文化讲堂、青年素质训练、青年文化艺术节、青年主题实践、青年志愿服务,以及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等,丰富青年精神世界,使广大青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3、营造人文关怀氛围。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青年职工掌握心理障碍自我调节的方法,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事业上帮助、生活上关爱、精神上鼓励。要形成比较系统的人文关怀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
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完善职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把关怀效果最终体现在促进青年职工的素质提高、精神解放和全面发展上。
(注:课题报告先后获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研究会2012年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全国党建研究会科研院所专委会2012年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全国水利系统2012优秀水利思想政治工作及水文化研究课题一等奖。)
第四篇: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团员青年成长成才调研报告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准确把握青年的思想状况、学习需求,反映广大团员青年对团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响应团委的工作,团支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此次调查研究活动。
本次调研活动共选取了两个方面展开调研:一 查找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二 要以创新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深入研究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新变化,勇于面对出现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团组织活动普及面有限,不能给广大团员青年展示自我的舞台。具有新鲜生命活力的90后团员青年,渴望有更广阔更丰富的天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喜欢成功的感觉,喜欢新鲜刺激的事情。
(2)团内活动举办缺乏创新与活力。团员青年对网络、运动等休闲方式有多元化选择,表明团员青年已经不再是仅仅依赖被传授、教导和宣讲等传统方式来认识世界,了解人生和发现自我,而是主动地、多角度地认识社会,评价自己的人生道路,思考发展的方向。
(3)团支部的工作需进一步扎实稳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团干的自身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与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不能严格保证等因素的制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支部工作的成效、团员对团支部工作的满意度和团员参与活动的积极。
二、针对问题的建议(1)、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活动要求的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因此,团的活动的组织难点将更加突出地反映在如何满足多元化的需要。针对团内品牌活动,团员青年们对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对于活动组织方面也给予了很多建设和想法,为团员青年搭建一个成长成才的舞台。从青年实际出发,关心青年心态,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平时也可以通过谈心、进行政治学习等方式提高团员的思想素质,进而从内部出发,发挥团员的各项带头作用。
(2)加大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做好团内“领头羊”的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则是团支部工作做好、做深的前提条件。新形势的共青团工作,对团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团干部更多的努力才行。
(3)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引导方式是否适应现今青年思想多元化的需求,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提高青年学习意识,掌握运用新的工具来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把握住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关键点。
第五篇: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2012-12-26 15:43:10
来源:原创
评论:0 点击:2
青年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在新时期新阶段,面对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今天,改革开放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而最具有震撼人心的变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负面效应难免会冲击青年人的思想。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开展活动,走访,工作谈心等多种形式与团员青年的交流,从情况来看,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总体是好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青年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的发展意识越来越强,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明确。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以及生存和发展状况仍然存在和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党和人民的要求,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仍有一定的差距,减少这些差距,需要政策、制度和措施的保障,更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下面就是我们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的有关当代青年的思想状况及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个别青年产生信仰危机。部分青年缺少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在目前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青年们往往需要面对现实做出功利性抉择。因此,精神领域的淡漠、信仰真空或价值迷茫等现象就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因此引导青年坚定信念“永远更党走”,加强青年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文化的教育和引导,成为团组织面临的首要问题。
2.部分青年只强调个人利益。部分青年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不足。当代青年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意志,造成社会责任心和工作责任心不足。表现为:一是在工作中协作配合精神不够,遇到工作推诿扯皮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部分青年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比较流行;三是部分青年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摆不正心态,在工作中发生矛盾时,较少从自身角度反省;四是部分刚进企业的青年,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单纯追求高薪及舒适的工作环境,缺乏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3.部分青年思想不够成熟缺乏理性思考。部分青年尤其新员工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失落感,对自己没信心。个别青年甚至存在极端情绪。说明其思想仍不够成熟,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理解问题,思想波动较大,处理问题不能冷静思考,容易感情用事。比如通常人们所说的“刺儿头”,对社会问题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存有疑虑和抵触,缺乏应有的信心和理解,通常提出较为极端的解决办法,常表现为工作消极、怪话多、抵触情绪明显。
4.生活成本加大和舆论影响,部分青年存在挫折感。近年来,国家和单位在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使职工收入逐年稳定提高。但广大青年在面对社交、生活、医疗、住房成本高等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弱势群体,挫折感比较明显。尤其是在面对生存的压力(特别是结婚、购房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压力)时,很大一部分青年已经把收入的多少作为自我价值是否实现的主要标准,或者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80”后的独生子女们从小就成长在很自我的环境中,感受到的是家人长辈的“众星捧月”,对工作中融洽人际关系在个人成长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熟悉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都导致了这个群体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态度的不积极。
5.团组织自身发挥作用不到位。发挥作用不够、部分青年对共青团组织认识不高、信任度降低。现实生活中,青年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较少会想到团组织和团干部。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认为当前共青团工作效果不够理想,共青团作用不大。
二、形成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社会各个层次人们观念的影响。当今的孩子生存在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环境下,形形色色的思潮冲斥着青年们。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于打破,家庭和社会对青年人思想教育的依赖也一时难于扭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青年人思想健康成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二是思想教育体系尚不完善。目前青年人的思想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尚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一套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法律法规、道德、科学教育等一系列完善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三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偏差。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教育评价体系下,仍为了教学质量、教学成果的提高上屡见不鲜,学生似乎缺少了一个丰富、有效、富于实践的思想德育课堂。四是家庭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家庭偏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保障,社会力量分散,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青年人思想教育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充分认识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意义。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将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接班人。青年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给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忘我之心不死,通过生活方式的影响、腐朽思想的侵蚀、经济的渗透、文化的冲击等各种途径来争取我国的青年一代。青年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的成败问题,关系到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重大政治问题,忽视不得,马虎不得,松懈不得,必须把他放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战略地位,不惜一切代价抓早抓紧抓好。
2.更新观念,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人的思想教育,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极为关键的时段。对正确观念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对于青年人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是他们生存的“土壤”,“土壤”的优劣,决定了青年人不同的发展方向。学校应加强在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践、带领孩子在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中接受科学、正确的思想教育,增强使命感,同时家庭又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终身学校,所以对青年人的思想教育,家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配合学校,抛弃依赖思想,共同关注下一代的培养。对于社会各界,可以通过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对青年人进行教育。
3.加强协作、形成多元化共同关心与发展的良好格局。青年人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四[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http://gongwen.1kejian.com]有”新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贡献,为这一目标,在青年人的思想教育上就应该更丰富一些、科学一些和贴近实际一些。在以学校为主的基础上,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4.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员和借助其它社会力量,净化网络、娱乐、宣传等环境,还孩子们一片“净土”,同时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各方面力量支持青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形成齐抓共管、团结协作的格局,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部分青年由于学习、工作及各方面的压力,对共青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参于率不高,从而倒致其对团组织开展的工作及发挥的作用不了解,认识还停留在入团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团组织只收缴团费及要求履行其它的一些义务,而不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一层面上。而大多数团干部也认为现在的共青团工作由于缺乏经费及很多人对共青团工作可有可无的肤浅认识而使得工作开展困难。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共青团员意识教育”、“我是共青团员我光荣”等活动,加强团组织的建设,提高各团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团组织的服务能力、凝聚力、战斗力,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关心团干部的成长,服务好广大团员青年及团干部,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和改进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机制。作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的思想状况更是丰富多彩。如何准确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机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是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当前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民主和疏导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避免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简单说教,帮助青年自己教育自己;要真正关心和解决青年的实际困难,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要紧跟时代,充分运用各种先进的现代传播手段,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占领和运用“互联网”这一十分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使之成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工具;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形成富有成效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系统、新机制。总之,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细致的艰苦工作,只有做好他们的知心人,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和特点并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全社会共同关注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负时代和历史的重任。
应娜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