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
创先争优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和巩固其执政地位,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所谓创先争优就是创立先进争取优秀。因为中国共产党根植于群众,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分子共产党员及其组织都在群众中生活,共产党员尤其是共产党员身份的领导者和群众比较无疑应该先进一些,优秀一些,否则就不成其为共产党员了,所以创先争优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显得十分必要。那么,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只能是群众满意,没有别的。因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语)从创先争优活动的标杆方向、内在要求、动力源泉、检验尺度来看,都与民心意愿、群众满意密切相关。
一、群众满意为什么是创先争优的根本标准
1、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标杆方向。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讲得更朴实:“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让群众满意。群众的满意度就是镜子,就是标杆,就是方向,可以反映出创先争优活动的优劣,检验出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衡量出创先争优活动的好坏,所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以群众是否满意为依据、标杆和方向,把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做出成效来。
2、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今年1月20日至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时,温总理真诚地说:“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工作也一样,其内在的本质要求是让群众高兴、让群众答应、让群众满意,唯有如此,共产党人创先争优活动才能知民情、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
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对创先争优工作来说极为重要,创先争优工作的最大危机就是脱离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古往今来。历代王朝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黄炎培语)的周期性规律已经验证了这一道理。创先争优活动重在干好事、干实事、干群众欢迎的事,不能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墙壁上,而要落在实践中、行动中、干事中。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工作中应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语)的亲民之情,用实际行动让群众满意,让群众赞成。否则,怨声载道的话,那么与创先争优活动的初衷就背道而驰、格格不入了。
3、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动力源泉。东汉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书解篇》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今对创先争优活动最了解的是广大群众,最有资格评价创先争优活动的也是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的满意度是创先争优活动不竭的源泉和强大动力。在人民群众中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无穷的智慧,创先争优活动一旦深入到群众工作中去,听取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满意了、高兴了,就会有汲取不尽的力量和智慧。相反,创先争优活动若不是深入群众,只是做些表面文章,不解决实际问题,哗众取宠,群众不高兴、不满意的话,自然创先争优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就显得十分仓白。
4、群众满意是创先争优的检验尺度。把群众满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尺度,就要把群众满意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始终坚持面向群众开展活动,切实做到“让群众知情,请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检验”。要想扩大创先争优活动在群众中的影响,就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要虚心接受监督,真正让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对共产党员及其组织做出的公开承诺,要组织群众进行评议;对共产党员及其组织所完成的具体工作,要组织群众代表进行考察;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尺度,并根据群众的评议、考察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从而努力把创优争先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反之,如果把领导满意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检验尺度,那么,就会脱离群众,置创先争优活动的本来意义而不顾,由此违反了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
二、创先争优达到群众满意的若干措施
创先争优已经开展一段时间了,各地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暴露了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在务必从创先争优的主体、方法、内容、目标等方面入手、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由此推动创先争优达到群众满意的客观效果。
1、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创先争优的主体是共产党员及其基层党组织,他们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这就决定了他们的作用贯穿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推动着活动的每一步进展。他们能不能自觉、主动、积极投身于创先争优活动,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创先争优活动的标杆方向,需要他们来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法,需要他们来操作;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需要他们来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需要通过他们的努力来实现。
要想把创先争优不断推向深入,就必须充分发挥这个主体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广大共产党员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思维。决不能把创先争优当作“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与已无关的活动。作为共产党员及其领导干部无疑要积极、主动的参与。且在活动中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把自己武装起来,以自己的模范形象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为把共产党人的创先争优活动打造成群众的满意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创先争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要进一步便于操作。创先争优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关键是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要便于操作。基本的方法是:
一是要主动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认真听取群众意见,请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价。即以公开承诺为主线,突出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实施形象亮化工程;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服务品牌、拓展服务内涵,实施服务提质工程;以群众评议为纽带,突出服务对象评、上下互动评、对照标准评,实施党群共创工程。
二是要通过“四评”工作法将群众满意化成动力。群众要把创先争优履行公开承诺情况评出来,党员要把相互之间的意见说出来,支部讲评把组织评价亮出来,领导要把争创成效点出来。这就是“群众参评、党员互评、组织讲评、领导点评”相结合的“四评”工作机制。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创先进,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争优秀。
三是要做到解民忧创先进,惠民生争优秀。把创先争优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办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做稳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使活动成果体现在人民群众得实惠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创先争优的内容是具体复杂,要进一步切合实际。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是具体的复杂的多方面的,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焦点是切合实际干实事、干好事,这些实事、好事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在发展经济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共产党员及其基层党组织,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仍是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城步在今年乃至“十二•五”或更长一些的时间,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项目兴县、产业富县”的三大战略,加快建设好“四个新城步”──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新城步。“城步在2011年要确保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突出产业优势,强化项目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创新能力。”(县委书记蒋伟2011年2月14日《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而让群众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
在改善民生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以民生为导向,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从群众最需要、反映最迫切、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入手,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过高的目标和不切实际的口号,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的问题,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特别要解决好群众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让群众的呼声有体现,群众的反映有落实,群众的意见有反馈,真正取信于民。城步要把“生态立县”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把“项目兴县”当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把“产业富县”作为是富民强县的主战场。通过这些扎实的工作,让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收入得到增加,生活得到改善,使其觉得得到了实惠和感到了幸福。
在基层组织建设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监督作用强起来。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生活在群众之中,党员是否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组织是否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是否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己往往不一定清楚,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群众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及其基层组织只有随时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改正自己的不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会“四季常青”。
事实上,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与群众的监督,两者是成正比相辅相成的,如果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好,可能是群众的监督没有发挥作用;相反,如果群众的监督不到位,党员及其基层组织的作用断定发挥不好。所以说在基层组织的建设上创先争优,就要让群众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扩展群众参政议政渠道上创先争优,让群众的主人翁感树起来。创先争优要使群众满意,就要给群众充分的“话语权”,要让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要让群众开得了口、想开口、愿意开口。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单位要做什么决议,先要让群众讨论,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鼓励群众参政、议政,群策群力,集思广义,这样创先争优活动才会深入民心。同时要建立官员政绩与人民满意相挂钩的机制,官员的政绩如何要由群众说了算,使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真正树立起来。
4、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是“健身”富民,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一是“健身”,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战斗力;二是富民,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幸福指数。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战斗力,包括首先是要提高学习的能力,其次是要提高思维的能力,再次是要提高管理的能力,还要提高率先垂范的能力以及廉洁自律的能力。“一个不善于学习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人。善于学习是做共产党人的起码要求,否则是不称职的。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增强思维能力,不至于人云亦云,分不清方向。作为共产党人,势必管理或多或少的工作,具备并提高其管理能力,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具备。
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幸福指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党员及其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己的中心工作谋划推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把创先争优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为民造福的工程来抓,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带给群众,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让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生活舒心,切实让群众过上有尊严又体面的生活。
总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务必要坚持群众满意这个根本标准,把各项工作做得扎扎实实,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取得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受教育、基层党建上水平、执政基础更巩固的实际效果,让人民群众真正满意、真正高兴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获得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日语本科三班刘洋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漫长是说它时间跨度较大,从1840-如今;曲折是说中国在期间经历太多了,有成功,有失败,也有很多耻辱。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就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中国在近代的开端正是因为逐渐变得极度贫弱,才导致了民国的建立,以至后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为它获得执政地位做了铺垫。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还是以天朝大国自居,不可一世。但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朝美梦开始逐渐被残酷的现实所打破。而民族危机本来可以通过自强来解决,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却选择了逃避,签订了一个接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当时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化,起义不断,这都说明清政府的统治,执政地位岌岌可危。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战争,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虽然,它在初期乃至鼎盛时期,夺取了清王朝的半壁江山,能够与清廷分庭抗礼;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容易骄傲自满,追求享乐,思想也易蜕化。这势必导致其统治地位也不会长久。后来,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轰轰烈烈的展开,但因为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最终还是被镇压了。它没有明确的纲领,也没有很好的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也只是暂时的。后来的各种运动也是如此。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起来,“三民”主义得到传播和发展,国民党不久诞生,反帝的斗争纲领成为主要的纲领了。但是,国民党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当时的中国,被“三座大山”压着,只能在夹缝里生存。国民党本身并不太理解群众中的巨大的力量,也没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指导纲领也不好,再加上后来对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开始采取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它违背了历史潮流,也不能真正掌握政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并且它又有了科学的指导纲领,也懂得充分相信、依靠群众的力量,特别是与国民党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个例子能充分体现它的先进。同时,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成熟,不断改正自身的缺点。我认为它比任何政党都先进,因为它的优点远远多于它的缺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共产党获取执政地位是历史的必然。
第三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沦丧,国民遭殃。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压迫,中国不同的阶级、集团和先进分子都曾千辛万苦,相继不断地寻找过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各种政治力量的种种努力都不能使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包括像辛亥革命那样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国家的状况一天比一天糟,人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坏。
成立中国共产党之后,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胜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寻找到的指导自己前进、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理,中国人找到了“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中国的近现代历史充分证明了这样的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人民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在自身利益基础上以其言论和行动所表达的民心,对历史选择及其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近现代中国历史充分证明,国家能否富强,社会能否稳定,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由其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靠着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取得了这样的执政地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的确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今后中国的现代化速度会更快,步子会更加稳健。因为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幼稚走向成熟。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众多艰难和曲折,但百川归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迎来中华民族腾飞的大势不可逆转!
第四篇: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第三课为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军队领导与军队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要夺取证券,巩固执政地位,离不开军队,必须始终坚持对军队的领导,把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我们这支军队是党缔造、领导和指挥的,没有党也就没有我们这只军队,所以,军队要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就必须强化‚军魂‛意识,自觉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听从党的指挥,永远跟党走。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江泽民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予以高度关注,明确指出:‚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447页]他还多次强调:‚我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419页)江泽民用‚军魂‛来概括党的领导对 军队建设与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刻解释了我军作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的本质所在;深刻解释了永远听党的指挥是我军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深刻揭示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社会环境怎样发变化,我军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政治特色和特有优势。江泽民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建军的根本原则,是我军特有的政治,也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这就从特色和优势的角度,揭示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本质特征和重大意义,为我们深入思考和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确立了一个基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有七个基本特点:
在领导地位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之高无上的‚权威性‛。这首先表现在党与军队的关系上:军队要服从党的领导,:其次,是表
现在军队内部党为与手掌的关系上首长要服从党委,行政领导要服从党委领导。
在领导主体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唯一性‛。坚持军权独掌而决不与其他党派分掌。这种唯一领导,既排除敌对势力插手,又防止野心家篡权,也不允许其他政治势力插手。在政权问题上,我们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参政‛、‚一党领导,多党合作‛,但在军权问题上,只能一党独掌。党外人士可以到政府做官,而不能到军队任职。绝对领导,从党的角度讲就是实行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一党领导;从军队的角度讲,就是只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唯一领导。
在领导权利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在领导内容上,党对军队的领导具有‚全面性‛。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对一切组织、一切如能源、一切重大问题的统一领导,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全面领导。决不允许其他政治组织在军队活动决不允许其他政治主张在军队宣传。
在领导方式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直接性‛。不搞两套班子,不经过中间环节,是直接领导、直接指挥。
在领导原则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集体性‛。我军的根本领导制度,是党为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这就使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在每一个部队中,都是一种集体领导权,是党委、支部的‚集体领导‛,而不是首长的‚个人领导‛。
在领导实质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领导工作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行为。任何政党对国家、对军队的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鲜明的阶级性。西方国家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对军队的领导。我们党对军队的领导,在本质上是工人阶级对军队的领导,这是‚绝对领导‛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先进性之所在。
以上七个基本特点表明,党对军队的领导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特色和优势,确实具有科学而丰富的内涵,是一种崭新的军事领导模式,是独树一帜的军事文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区别于资本国家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西方国家政党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一个重要原因是军队非政党所缔造。资本主义政党是在原有国家形态中产生的,一开始就不能直接领导和指挥军队。西方国家军队虽然被执政党所控制,但必须以‚服从元首‛的面貌来体现。马克思注意 执政党于西方执政党不一样。工人阶级一般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瞎,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因而军队一开始就受马克思注意执政当的领导。我军是中国共产党亲自缔造的,自诞生之日起就接受党的领导。1927年9月,毛泽东在三湾改变时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是当领导军队的起点标志。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来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原则、措施方法,明确党不仅要管党员、关政治工作,而且要管军事、关打仗。后来,毛泽东又从政治原则的高度明确了党同军队的关系,鲜明地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毛泽东创立的党对军队 绝对领导的理论及其一整套制度,对于消除一切旧式军队的影响,把这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新型的无产阶级人民军队,为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党缔造了军队,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
首先,党伪军队提供政治理念,塑造了军队的军魂。军队为什么打仗,怎样打仗,打仗的政治原则和军事战略是什么,这些关系到军队思想和政治方向的重大问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解决。
其次,党的领导是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政治保证。我军的体制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都是与领导密切联系的。离开了党的领导,军队的指挥系统就会混乱;离开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军队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
最后,军队的领导干部和优秀战士都是共产党员组织的。没有党的领导,军队就失去了灵魂、核心、骨干,必然失去智慧能力和作战能力,也必然失去用于冲锋陷阵的优秀战士。我军的这种政治优势是我军独有的政治特色,是任何资本主义军队所无法比拟的。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现实的需要。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认识。
其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军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持领导。只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只有在党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的指导下,我们的军队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其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赢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指出,回顾历史,我军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卓越的贡献,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指挥枪的原则。他还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强大战争力、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江泽民的论述告诉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经是我军革命化的保证,而且是我军战斗力源泉。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星火燎原。创造这个军事奇迹,需要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战术优势。只有党,才能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结合,才能集中无产阶级的最高智慧领导我军打胜仗。
其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要求。江泽民指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关系我军的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他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打下的红色江山能否用不变色,我国的社会主义视野能否兴旺发达,同我党能否真正牢靠地掌握军队紧密相关。我们党把军队真正掌握住了,国家就出不了什么大的乱子,遇到不管是来自国内还是国外的什么风浪,都比较容易对付。他还指出,只要人民解放军是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那么,不管世界上风云如何变换,都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决抵制三种错误政治观点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这一根本原则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最严峻挑战,就是他们散步和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三种荒谬论调和错误政治观点。为了更好地坚持党对
领导,我们必须对这三种论调、三种错误政治观点进行坚决抵制和批判,使军魂意识在部队官兵的头脑中牢牢扎根。
(一)抵制“军队非党化”错误政治观点,强化人民军队的党性观念。江泽民指出:‚西方敌对势力为实现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正伺机对我军进行渗透和破坏,他们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和‘军队非政治化’那一套,就是妄图改变我军的性质,使我军脱离党的领导。军队的同志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对此必须高度警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915页)江泽民这段重要论述充分说明,抵制和批判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军‚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对于保持我军性质,使我军始终处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极端重要性。
(二)抵制“军队非政治化”的错误政治观点,保持我军鲜明的政治本色。江泽民1999年7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标榜不参与政治,实质上资产阶级对军队的思想控制、精神灌输里来是非常厉害的,它们也是很重视做人的工作的。西方国家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为价值观而战’,就是一种对它们的军队进行政治宣传的口号,以鼓励它们的军队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江泽民强调:‚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钢铁长城,也是体现我们党和国家政治优势的重要力量。我军在国家生活中的这种特殊的职能和地位,坚定了讲政治是我军优良传统的精髓和军队建设的灵魂。‛(《军队高中级干部理论学习读本》,第913页)江泽民的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说明无论是资产阶级的军队,还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离开政治的‚纯碎部队‛是绝对不存在的。
(三)抵制“军队国家化”的错误政治观点,捍卫党的执政地位。江泽民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政治原则,是我们军队的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现在,国内外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所谓‚军队国家化‛,其实质就是要我们的军队摆脱党对领导。它们企图用无中生有、挑拨离间等手段来制造这样一中舆论,引导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和批判。江泽民的这一段话,是对‚军队国家化‛的深刻批判。
第五篇:坚持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
坚持群众路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深刻体会和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得到巩固,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最广泛人民群众的认同。
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和国家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并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也是检验、丰富和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党的执政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脱离群众,就必然党自身建设失去方向和动力,使党组织涣散,凝聚力下降,战斗力削弱,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脱离客观实际。因此,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是解决作风不纯、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治本之策,是克服和杜绝消极腐败的根本之途,是提高党的纯洁性,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
(区委组织部 戴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