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

时间:2019-05-14 06:2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

第一篇: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

第一章、矿山救护技战术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矿山救护抢险救灾要领 闻警集合、下井准备 战前检查 灾区行动原则 侦察工作要求

矿山救护队自身伤亡分析及安全保障要求 BG4正压氧气呼吸器

南非RB2000型多功能灾区移动电话 DKL生命探测仪 荷马特救灾破拆装置 威特8巴小型起重气垫

YRH250矿用本质型红外热像仪 LH激光测距仪 美国自动复苏机 第二章、救护装备使用管理

第三章

非煤矿山事故处理案例

第一节、河北省沙河铁矿铁别重大火灾事故

第二节

河北省邢台石膏矿矿体坍塌特别重大事故 第三节

陕西省繁寺金矿特别重大爆炸事故

第四节

广西南丹县鸿图选矿厂尾矿库“10.18”坍塌事故

第五节

广西南丹龙泉矿冶总厂拉甲坡矿“7.17”特大透水事故

第四章、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

第五章、救护技术业务操作

第一节、挂风障 第二节、建造砖密闭 第三节、安装局扇和接风筒

第一章 矿井救护技战术

第一节 矿山救护抢险救灾要领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粉尘、突出、顶板、冲击低压等灾害,威胁着煤矿生产和职工生命的安全。特别是火灾与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这些事故发生后,矿山救护队的主要职责就是迅速赶赴事故矿井,及时抢救遇险遇难人员,控制灾害事故扩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处理矿井事故的关键,在于矿山救护队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情况,制定方案,进行部署;在执行救灾方案时,救护指挥员要正确指挥,组织恰当,措施得力。抢险救灾的要领,大致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救援准备

矿山救护队接到事故电话,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事故矿井。指挥员迅速到抢险救灾指挥部(矿井调度室)了解灾情,领取任务,研究作战部署。当指挥员领取任务时,待命小队要做好一切下井准备,缩短在地面的时间,尽快投入战斗。

二、了解事故性质及范围

(一)认真听取矿井调度人员、领导及工程技术人员对灾情的介绍,弄清事故原因、范围、遇险人员状况,并征求指挥部对事故处理的意见。

(二)从矿图上了解事故范围,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分布及通风情况,进入灾区侦察和抢救遇险遇难人员的路线,设置救灾基地的位置。(三)向从灾区脱离危险的人员详细了解事故情况。(四)要选择技术全面,能准确地反映灾区情况的中队或小队进行侦察,查明灾区情况供指挥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抢救方案。

三、善于抓住战机

在处理矿井事故时,指挥员要善于抓住处理事故的最佳时机,贻误战机往往会造成事故扩大。例如,某矿井下自然发火,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时,火灾正处于初期阶段,烟雾小,有害气体浓度低,温度不高(救护指挥员不佩用氧气呼吸器可以从灾区周围通过)。但由于指挥员不果断,措施不利,行动迟缓,灾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火灾事故扩大,导致全矿井封闭。其结果在后期事故处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进一步提高,同时,浪费了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四、利用通风技术处理事故

在处理矿井事故时,选择正确的通风方法,对事故有效控制及处理影响很大。因此,采用的通风方法,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有利于控制事故,不使事故扩大。(二)便于抢救遇险遇难人员。(三)有利于控制瓦斯浓度。

(四)在处理矿井事故时,指挥员应掌握“安全、生产、效果”。

所谓安全,即在制定处理事故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矿井的安全,井下生产工人的安全,救护人员的安全;所谓生产,在制定处理事故时,要考虑到煤矿的生产,尽最大努力做到不影响生产或少影响生产,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停止生产;所谓效果,在制定处理事故方案时,要考虑到事故处理的效果,也就是处理事故的成败。处理矿井事故是一门科学,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救护指挥员要认真钻研救护业务技术,研究处理各种事故的战略战术,提高指挥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较大贡献。

我国煤矿在重大灾害事故的抢险救灾方面,虽然出色地处理了很多复杂的重大灾害事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成功经验,但也多次出现灾情扩大,增加了灾害损失。1995年9月28日,原煤炭部煤安字第25号传真电文指出:“灾情扩大的原因多数是对灾情估计不足,救灾方案有误或指挥不当。”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至1999年由于受灾矿井的各级领导违章指挥造成救护队伤亡事故13起,死亡57人。由于矿山救护指挥员在处理事故和执行救灾任务时技术组织措施不当,共造成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26起,死亡66人,占救护队总死亡人数的14.44%。原煤炭部煤安字正[1995]第97号《紧急通知》中要求:“主管领导和救护人员必须熟悉矿山救护方面的知识、战术、指挥原则,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救护。”

第二节 闻警集合、下井准备

一、闻警集合

矿山救护队的指战员,在值班、待机(备班)期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无论从事体育锻炼或业务学习,都要在彼此能听到报警信号的区域内,一旦听到警报(铃),必须立即赶到值班车旁集合、整队、报数、上车,1min内出动,待机队立即转入值班。如矿井事故较大,待机队也同时出动。不需要乘车出动时,出动时间不得超过2min。电话值班员要向指挥员和小队长报告事故地点、性质、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若事故矿井距离较近的情况下,全体值班指战员要更换战斗服,人员时刻保持临战状态。

值班、待机(备班)司机,除具备熟练的驾驶技术外,还要保证车辆油足、电足、水足,接到出动警报(铃)后,立即出车,把小队人员安全、迅速地送到事故矿井,为抢险救灾赢得时间。

出动一个小队时,待机(备班)队,要列队清点人数,转入值班。二个小队同时出动的情况下,队里的勤杂人员应担负起临时电话值班员的任务,同时,提供处理事故时所需的物资保障和召集休息人员归队值班等。

二、下井准备

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小队长命令全小队的人员检查个人的仪器和保管的装备,并按事故的性质,携带必要的装备,做好下井准备。小队长和领队指挥员到抢险救灾指挥部(调度室)报到,简要地向指挥部的成员汇报出动人员数量、仪器装备情况,便于指挥部根据具体情况,调集救护力量和仪器装备,以满足井下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领队指挥员和小队长要详细了解事故的性质、地点、有害气体含量、通风、巷道破坏情况,波及范围,遇险遇难人员的数量及大致位置,并根据指挥部的要求,制定出自己的行动路线,侦察范围和在灾区工作时的安全技术措施。领取任务后,小队长应向小队人员说明完成任务的要点,技术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之后,带领全小队下井实施救灾。

第三节 战前检查

小队在进入灾区前,一定要进行战前检查,这是防止进入灾区后出现仪器方面故障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要提前做好战前检查和救灾准备工作,不要等到命令进入灾区时再做战前检查,这是要注意的,每个救护指挥员都要本着为自己安全和大家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检查仪器装备,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决不能不做战前检查或携带有“病”的仪器进入灾区工作。救护队在这方面教训非常深刻。

一、AHY-6型氧气呼吸器战前检查程序及内容(一)检查呼吸两阀的灵活性、气密性。

折住、捏死吸气软管,把口具含入口中,先呼2~3口气,能呼气顺畅为呼气阀灵活;然后再吸2~3口气,吸不动,为呼气阀气密良好。

(二)检查整机负压气密性,把口具含入口中,做深吸气,鼻孔呼气,气囊的气吸瘪后,再深吸一口气憋住,感觉没有漏气或有很憋气的感觉,说明整机负压气密良好。

(二)打开氧气瓶开关,将手轮多转半圈。(四)查定量供氧流量,带上口具均匀慢吸气,感觉到有来气或听到供氧声音。(五)检查自动补给开启情况。把口具放入口中,深吸气,鼻口出气,当吸2~3次,有自动补给阀开启来气及听到开启声响时为合格。

(六)检查手动补给开启情况。用右手拇指按压手动补给按钮2~3次,听到手动补给供气开启声音为合格。

(七)检查排气开启情况。把口具放入口中,用鼻孔吸气,用嘴往口具和气囊呼气,当气囊鼓起,叫到排气阀开启声响两次以上为合格。(八)检查压力表指示数值。氧气压力应符合进入灾区最低标准要求。并计算出氧气瓶内氧气储存量。

检查仪器附件完好情况。检查鼻夹、颈带、眼镜、哨子及腰带等。

二、正压氧气呼吸器战前检查的程序及内容

正压氧气呼吸器战前检查可参照负压氧气呼吸器战前检查的程序和内容或按出厂说明要求的程序进行。但是要掌握操作的技巧。

战前检查情况的报告。首先由1号队员在小队横队列中向前迈一步,成立正姿态,报告词为:1号队员仪器良好,气压XX兆帕。这样往后的队员报告以此类推。最后小队长在队列前正中,面向全体队员报告自己的仪器和气压情况。

小队做完战前检查后,小队长按军事化行动要求,跑步或转向指挥员成立正姿态报告,并领取任务。报告词是:“报告指挥员,第XX小队实到X人,装备齐全,仪器良好,最低气压X兆帕,请指示。小队长XXX”。指挥员发布命令后,小队长回答“是”,然后向小队宣布任务,工作要求、注意事项。最后词:“明白吗?”小队齐声回答:“明白”。此时小队成立正姿势。

第四节 灾区行动原则

所谓“灾区”即是矿井发生事故地点的区域或受灾害波及影响范围的连续空间。灾区即意味着受事故灾害的破坏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设备、设施和巷道毁坏,涌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灾区人员及救援人员生命安全有严重危胁的危险区。矿山救护队在参加抢险救灾,执行救灾任务时,必须进入灾区。因此,在进入前要对灾区进行了解、判断、分析。

进入灾区时,对灾区的勘察及救援时在灾区的行动,都关系到救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关系到处理事故的成败。大量事故案例表明,战前对灾情只有进行充分了解、分析,进入灾区才能够全面、准确地实施探查,掌握灾区内的各种资料;在灾区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措施得利,救护队才能够做到自身安全、积极有效地救灾;反之,救护队就要遭受挫折,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那么救护队在进入灾区前和进入灾区应遵守哪些原则呢?

一、必须了解和掌握事故的性质及范围,做到心中有数。

救护指挥员了解和掌握事故的关键是及其重要的,受客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有些事故的性质、范围很难掌握,这给救灾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对救灾安全也带来一定的随从性和盲动性,对处理事故也很不利。因此,救护队指挥员要做到:

(一)认真接听矿井调度人员的通知,听取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弄清事故的原因,主要过程及事故范围,征求他们对事故的处理意见和看法。

(二)从矿图上了解事故影响范围、遇难人员数量和分布状况、通风系统、现场安全生产状态及作业人员分布等情况,进而拟定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和抢救人员行动的路线、方法,并正确地设置井下基地。

(三)进一步向现场人员、灾区脱险人员了解情况。

(四)对灾区实地进行侦察,这是全面了解事故情况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工作要有过硬的中队和小队去执行,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让指挥员和救灾指挥部做出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指导救护队救援。

二、进入灾区前,救护队必须按照事故的性质,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保证人员精力充沛,仪器装备完好。

三、进入灾区前,必须全员做好战前检查,人员分工,并做好行动计划、安全注意事项的贯彻,同时指挥员要做好战前队员的思想动员和稳定工作。克服救灾初期时的盲然、胆怯心理。

四、进入灾区时,救护指挥员要全员启动和执行救灾人员的职责。指挥员、小队长是现场救灾工作行动与安全第一责任者。对救护队的行动与安全必须全面负责。

五、救护队在进入灾区工作,必须严格执行《煤矿救护规程》关于矿山救护队在灾区行动的原则。由于在灾区工作中,救护队违反行动原则造成救灾失利、救护人员自身伤亡的教训极为深刻,这里就不再叙述。

第五节 侦察工作要求

为了查明事故发生地点、性质、原因和范围,寻找遇险遇难人员,并查清其位置、数量和分布,探明有害气体、通风、巷道、支架及救灾物质的储备情况,为指挥部制定救援预案提供依据,因此需要对灾区进行侦察。

小队人员整理好自己的仪器装备,小队长应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选择有一定实战经验,身体素质好,熟悉井下情况的队员担任侦察工作。进入灾区前,小队长要向侦察小队讲明事故情况、行动路线、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要携带两小时氧气呼吸器、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检定器、担架、温度计、斧子、刀锯、备用氧气瓶、工具、备件袋、记录本、笔、粉笔、探险绳、灾区通讯设备,必要时,带上风幛及其它设备。并和灾区外的待机小队规定返回时间,进入灾区后,用语音或规定音响信号和待机小队保持不断的联系,待机小队与指挥部保持不间断的联系。侦察人员,特别是小队长要记录好灾区气体的浓度、温度、烟雾及巷道的支护情况(应根据不同的灾害性质,有侧重的侦察),遇有冒顶堵塞道路时,应仔细观察冒顶周围是否有通过的空间。对发现的遇难人员要进行检查,确定死亡后,要记清遇难者的具体位置、倒向及表面特征,以便为以后的分析事故性质提供依据,并在遇难者周围明显的地方,用粉笔或其它物品做下标记,也可以用粉笔画出前进的箭头,防止返回时走错道路,造成意外事故。侦察人员对到过的地点,要用粉笔在支架上写下此处的气体含量、温度、侦察时间和小队的名称,以免浪费救护力量进行重复侦察,特别是侦察遇难人员时,要在规定的区域内,做到有巷必入,详细查找有生存条件的地方。

若遇有高温、浓烟、塌冒、爆炸、水淹等危险时,只有在救人的情况下,领队指挥员才能根据指挥部的命令决定小队的进入。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救护队的工作环境,保证救护小队在灾区的安全。

在井下基地待机的人员,要精力集中,氧气呼吸器佩带整齐,做好一切抢救工作的准备,随时增援侦察小队。

侦察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大小,遇到问题的复杂性,对侦察的内容主要与事故的性质和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命令有关,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小队长要熟悉掌握、灵活运用。特别是遇到突发性问题,小队长一定要沉着冷静,必须具备应对突发性事故的能力。另外在侦察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应该引起救护指挥员的高度重视。下面例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在窒息区工作的慎重性和小队长所起的主导作用。

一、小队组织不严密,造成队员中毒事故。

按照规定,救护队进入灾区工作或侦察时,小队长在前,副小队长在后,队员按顺序前进,返回时,与此相反。有些小队由于组织不严密,造成了伤亡事故。1959年5月,江西省XX煤矿救护队,在处理该矿井下事故时,小队进入窒息区接管子,人员撤出后,因小队组织散乱,把2名队员丢在灾区,这2名队员发现情况后,精神紧张,慌忙往外跑,结果碰掉口具,中毒死亡。1978年1月13日,辽宁省XX局救护队,在处理某矿自燃发火事故,侦察完灾区后,小队队形非常混乱,退到距基地208m处,翻越冒顶区域时,有队员不慎跌倒,摔掉口具,中毒死亡。

二、随便脱掉氧气呼吸器,造成队员中毒事故。

在处理事故时(或侦察结束时),由于配用呼吸器时间长,气囊内温度偏高,特别是处理火灾事故(或侦察火区),环境温度高,烟雾大,从灾区撤出的人员麻痹大意,还没到新风区,也没检查有害气体含量,就随便脱下呼吸器,当发生突变时措手不及,还有个别队员,在窒息区任意脱掉呼吸器。1960年11月20日,四川省XX地区救护队,在侦察化云矿二井回风道垮塌事故时,1名救护队员因咳嗽取下口具,造成中毒死亡。1975年9月4日,吉林省XX矿务局救护队,在处理该市立新煤矿火灾事故时,由于有害气体含量不大,小队人员将呼吸器脱下放在下部巷道,因火风压的作用,造成风流逆转,有害气体抄后路,使正在工作的6名指挥员全部中毒。另外某矿救护队的1个小队,在处理火区过程中把氧气呼吸器放在井下,升井去吃饭。当井下有害气体和烟雾增大时,他们不能及时佩用呼吸器,冒险冲入井下,造成5人中毒死亡。

三、通过或摘掉口具讲话,造成队员中毒事故。

在窒息区通过口具讲话,是救护队较普遍存在的一种违章现象。多年来,通过或摘掉口具讲话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现象时有发生。1974年5月4日,陕西省XX局救护队在处理马沟渠矿事故时,指战员在窒息区通过口具讲话,造成3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2人死亡。1983年3月29日,贵州省XX局救护队,在处理东沟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1名队员摔倒中毒,副大队长发现后,惊慌中脱掉口具大喊快拿2小时呼吸器,接着也发生了中毒,在抢救副大队长的时候,1名小队长慌乱中也摔倒中毒。这次事故造成了副大队长和小队长死亡,还有5人一氧化碳中毒。

四、不带或未佩用氧气呼吸器,造成队员中毒事故。

不带氧气呼吸器,冒险进入灾区进行救护工作,造成自身伤亡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据统计,近年来,不带或未佩用氧气呼吸器造成自身伤亡事故24起,有36人牺牲,占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事故总数的11.28%。湖北省XX煤炭局救护队,在检查沙田煤矿井下火灾情况时,小队长带领2名队员,在不带氧气呼吸器的情况下,从回风侧到达发火点,返回时,1人一氧化碳中毒昏倒,后经抢救无效死亡。1979年11月7口云南省XX地区救护队,在处理放羊冲矿火灾事故时,进入灾区侦察,不检查有害气体的含量,不佩用氧气呼吸器,同时,还把未带自救器的煤矿领导和工人一同领进灾区,结果造成6人死亡(其中救护指战员4人)的事故。

五、单独行动,造成伤害事故。

在窒息区工作时,无论何种情况,都不允许救护指战员单独行动。近年,据统计因单独行动造成自身伤亡事故15起,有23人丧生,占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总数的7.21%。黑龙江省XXX矿救护队,在该矿火区打密闭时,1名队员感到很热,有的队员让他休息一会,这名队员单独返回井下基地,当路过一段淤泥巷道时,被铁轨拌倒,口具脱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经抢救无效死亡。

六、碰掉鼻夹、口具,造成中毒事故。

多年来队员佩带口具鼻夹式氧气呼吸器在灾区工作时,由于不慎碰掉鼻夹、口具,造成自身伤亡事故不断发生。1971年3月3l日,甘肃省XXX矿救护队,在处理阿井矿事故时,1名队员使用板手时,将口具打掉,造成自身伤亡事故。

七、仪器故障,造成伤害事故。

氧气呼吸器是救护指战员的“第二生命”,平时应按规定检查、维护和保养,进入灾区前,要进行认真的战前检查,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氧气呼吸器在窒息区工作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因氧气呼吸器在战前未做认真的检查,把存在故障的仪器带入灾区,造成救护指战员伤亡的案例很多。

通过上述几种情况的分析,不难看出,很多自身伤亡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这主要取决于小队长的严格要求,另外,认真执行《煤矿救护规程》是减少自身伤亡事故的根本途径。

第六节救护队自身伤亡分析及安全保障要求

矿山救护队在煤矿抢险救灾、预防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安全生产作出了特殊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导致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不仅影响救灾任务的完成,而且扩大了事故损失,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救援,对应急救援工作已经带来新的挑战。

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既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技术与装备等因素,也有指战员技术、业务、身体素质方面的问题。总结救护队自身伤亡的深刻教训,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矿山救护队一个重要课题。第一节 氧气呼吸器故障造成事故的预防

氧气呼吸器是矿山救护指战员最重要的个人技术装备,是执行抢险救灾工作时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认真检查和维护保养,时刻保持完好状态;从事应急救援工作时必须按照规定做到正确佩带和使用,才能安全完成救援任务。疏于管理或不能正确佩用,不但影响救援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酿成自身伤亡事故。

我国矿山救护队目前使用的氧气呼吸器可分别分为正压型氧气呼吸器和负压型氧气呼吸器。正压氧气呼吸器投入使用较晚,所以主要是使用负压氧气呼吸器出现故障造成救护人员自身伤亡。

一、事故原因分析

氧气呼吸器故障造成自身伤亡事故主要有:氧气量供给不足、氢氧化钙失效、口具鼻夹损坏脱落、呼吸器系统漏气等。其根本原因在于日常管理松弛,规章制度不落实,仪器维护保养不到位;执行救援任务时不认真进行战前检查,没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在灾区工作时出现故障后不能及时排除或处置不当等。

(一)氧气瓶压力不足或氧气耗尽

氧气呼吸器中氧气瓶压力不足或因长时间工作致使氧气耗尽,将会造成救护队员因缺氧窒息或中毒而发生伤亡事故。例如,1992年5月l4日,北京矿务局大台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大台矿救护小队的1名队员,在抢救遇难人员时,因氧气呼吸器氧气耗尽,而自救器又超过规定使用时间而牺牲。

案例一:

1981年7月19日,某局救护队在处理山高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时,发生一起窒息死亡事故。

1.自身伤亡经过:

19日,第五小上山(长25m,坡度30度)和+150大巷掘透一小孔后,救护队从掘透部分观察到+150大巷情况较好,检查CH4 为 6%、CO2 大于10%,CO 无,温度为26℃。救护人员用风障将此处封堵,将下部板闭门钉严,用黄泥抹缝后升井。

救护队决定在锁风的环境中扩大掘透位置的断面。小队人员分为三组,并对各组的任务明确分工。17时20分,第一组3人准备进入窒息区,1名新队员发现自己的呼吸器没有氧气,于是更换备用氧气瓶后进入,待机人员重新封闭板闭门。3人到达工作地点,把风障拽掉,队员张某用钎子只捣了几下,就发觉仪器不正常,按手动补给后便坐下,摘掉口具,失去知觉。另两名队员上前把口具给他按在口部后,其中1名队员立即跑出求援。待机人员听到求救信号立即进入,慌乱中没有携带2小时呼吸器。参加抢救的1名队员在跨越溜槽时,踩空摔倒后便失去知觉,其他队员立即把口具给他强制按在口部,这名窒息队员与张某均躺在巷道一侧。2小时吸呼器拿到后,副小队长翻开面罩,给头部稍靠前的这名窒息队员带上,立即搬运出灾区。另外两名队员没再等待,将张某抬起外运。抢救人员到达基地后,再次返回接应,共同将张某运到基地。但小队入井时没有携带苏生器和担架,失去了抢救时机。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1)张某佩用呼吸器只走了25 m左右的小上山,工作了仅5~6分钟时间,氧气就用完,经估算氧气瓶的压力只有1MPa;1名新队员在进入时发现呼吸器没有氧气。违犯《煤矿安全规程》“氧气压力不得低于18MPa”的规定,氧气量过低是这次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进入灾区前,小队如果按照规定认真进行战前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违反规定,不进行战前检查,是这次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3)进入灾区人数少于6人,不按规定携带技术装备,抢救时,过于慌乱,忙中出错,贻误抢救时机,造成这次伤亡事故的发生。

(4)这充分表明日常管理工作中,没有认真执行仪器检查维护保养制度。

(二)氢氧化钙失效

氧气呼吸器中的氢氧化钙失效,就会造成矿山救护队员在灾区工作时,因呼吸困难而摘掉口具中毒窒息伤亡。例如,1988年11月11日,湖南省零陵地区矿山救护队在郭家冲矿处理事故时,1名队员因氧气呼吸器中使用的氢氧化钙失效,导致呼吸困难而摘掉口具,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案例二:

1979年12月6日,救护队在某矿的一次排放瓦斯工作中,因氢氧化钙失效,造成一名救护队员死亡。1.自身伤亡经过:

某矿C5回风上山长210米,倾角60度,停止掘进达数月之久。由于矿风筒紧张,便将该巷道中的风筒全部撤除,停止通风,致使C5回风上山和70米平巷内充满了高浓度的瓦斯。从+560米回风巷到C5回风上山10米处瓦斯含量为30%,20米处为40%,最高达67%。为不影响生产,矿安排救护队当班运送风筒并全部联接好,待交接班时实施一次性排放。

救护队出动12人,带氢氧化钙一桶重13公斤,于14时到达560回风巷。由于坡陡巷窄,窒息区长,每人每次只能背一节500毫米风筒,从掘进头向外联接。第一次背上去接好下来就用了约两个小时。然后休息半小时后开始更换氢氧化钙。其中李某一直坚持不换。17时开始第二次背风筒,李某行至第二躲身硐处时放下风筒休息,然后又背上风筒向上走了约30米。当其他队员接好风筒下来时,发现李某的氧气呼吸器口具脱落,仰面倒在斜坡上,呼吸器盖子在他所倒位置10米处。当时2小时氧气呼吸器未带入灾区(第一次带入灾区后又带出,第二次进去就未带)。2名队员见此情况,立即发出紧急信号,并忙把李某呼吸器口具往嘴里塞,但始终塞不进去。等把2小时氧气呼吸器拿来给李带好运至新鲜风流处时,发现李瞳孔已扩散。虽经较长时间的苏生和多方抢救,终因窒息时间较长而死亡。2.自身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1)该队平时佩用氧气呼吸器爬山时,氢氧化钙只用三个多小时就已失效。这种情况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库存的二氧化碳吸收剂不按规定进行检查,而是继续使用。虽然在排放工作时进行更换,但未能全部人员进行更换。致使李某的4小时呼吸器在灾区使用不到3小时,氢氧化钙就失效。这是造成自身死亡的主要原因。

(2)事故后,检查李某的氧气呼吸器,有四个月无检测记录,用后没清洗。这说明对呼吸器维护保养工作存在欠缺。

(3)小队进入窒息区工作时,必须携带备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第一次进入时将2小时呼吸器带入。第二次进入灾区时小队就没有再带入。在李某因呼吸器中氢氧化钙失效而摔倒时,却无2小时呼吸器及时抢救,造成窒息死亡。

(三)呼吸器系统故障

呼吸器系统存在故障,达不到应有的性能,就会失去保障作用,甚至造成救护队员自身伤亡。例如,1991年6月6日,山东省某局杨村矿救护队在侦察探险时,发生2人缺氧窒息的死亡事故。1名副中队长的死亡原因是:氧气呼吸器鼻夹弹性张力不足,吸入灾区贫氧混合气体后,口具、鼻夹脱落而死;另1名队员的死亡原因是:呼吸器自动补气阀套环螺丝松动,锁母未锁住,仪器不自补,呼吸器供氧不足,口具、鼻夹脱落而亡。再如,1995年11月26日,山西省某市矿山救护大队直属中队处理该市葫芦堂煤矿火灾时,1名副小队长一氧化碳中毒而亡。经检查,这名副小队长4小时氧气呼吸器气囊多处破裂,气囊和水份吸收器联接处漏气、吸气阀漏气、排气阀漏气;进入灾区前小队长也未认真进行战前检查,以致发生伤亡事故。

案例三:

1994年8月23日,某救护队在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二矿北风井五平巷启封火区时,由于4小时氧气呼吸器不完好,CO2吸收剂失效,造成3名救护队指战员窒息死亡。

1.自身伤亡经过:

8月23日13时15分,4名救护队员入井测得气体浓度是:CH4为3.5%,CO2为10%以上,CO无,温度正常。分析认为火区具备了启封条件。15时研究制定了启封火区的实施方案。18时58分4名救护队员再次佩用氧气呼吸器,又携带1台备用AHG—4A型氧气呼吸器、1台光学瓦斯检定器,按照启封方案从北风井入井。在五平巷封闭完和六平巷联通的1号小眼后,准备封闭2号小眼时,1名救护队员倒下,其他3名救护队员把他抬到巷道口时发现已经死亡。此时,又1名队员感到身体不适,其它2名救护队员扶着他往上爬了一段路后突然滚倒在箕斗旁。其它2名队员在没有任何通讯手段及提升设备的情况下,无力救人,只好于20时35分从北风井升井向启封小组汇报。20时43分,葛某和陈某急忙佩用氧气呼吸器,从北风井入井救人。陈某在前,葛某在后。当葛到达箕斗处时,发现陈已经倒下,口具脱落。葛急忙将口具塞向陈嘴中,但塞不进去。葛无力抢救,只好折返艰难地往上爬,于21时13分升井。此时,该矿已没有能力救人,只好求援。自治区救护基地小队入井后,并将3名遇难人员运出地面。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仪器完好率极差。对3名遇难者的氧气呼吸器进行检查,3台呼吸器和1台备用呼吸器均不气密;还分别存在高压导管大跑气、自动排气及自动补气过晚、、自动排气及自动补气过早等问题。呼吸器漏气和多处故障,造成呼吸困难而脱落口具,使之窒息死亡。备用呼吸器虽没有使用,但氧气压力仅为7MPa。

(2)没有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按照《煤矿救护规程》规定:“用过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不准重复使用”。而参加启封队员在入井侦察升井以后,没有及时更换二氧化碳吸收剂。这也是发生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煤矿救护规程》规定:“进入灾区侦察或者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得 少于6人,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应按规定佩戴和使用”。救护队指挥员违反规定,冒险进入灾区侦察,严重违章,造成自身伤亡事故。

(4)救护队在启封灾区过程中,地面与井下没有任何通讯设施供通讯联络。而且救护队员均为辅助队员,业务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较差,工作经验不足,遇事惊慌失措。

(四)口具鼻夹脱落或不慎碰掉

有些救护指战员在处理事故时,由于灾区条件复杂,急于完成任务;也有些是因为粗心大意,不慎碰掉鼻夹口具造成伤亡。如甘肃某救护队在处理阿井矿事故接水管时,使用扳手不小心,将口具打落而亡。某局台吉矿救护队处理火灾时,1队员在离开采煤工作面上出口时,因行走不慎刮掉口具倒下,经急救无效而死亡。1995年6月22日某局救护队在搬运三江煤矿瓦斯爆炸遇难者时,1名队员在仅高0.4m的巷道中爬行时,不慎挂落鼻夹口具(一氧化碳为1.12%)而牺牲。

案例四:

2000年8月26日,在某矿老一采区二片监护充填沙杖子过程中,发生一起救护队员自身伤亡的事故。

1.自身伤亡经过:

采区回风道发现有CO气体后,为控制CO泄漏,矿安排建造沙杖子一道,在进行水砂充填,封堵二片溜煤眼时,CO浓度急剧增高,现场工人难以靠近,充填工作被迫停止。之后,利用风筒建一道简易风幛,控制有毒有害气体。26日,救护队一小队到老一采区二片辅助转载巷道下部沙杖子进行水砂充填监护工作。9时50分,中队长带领其他8名指战员由风障处进入灾区进行侦察。行进至25m位置,检测气体:CO为2000ppm、CO2为7%、CH4为1%。继续向里行进,巷道内能见度好,温度正常;但巷道支护情况不好,局部地点冒落严重,行走十分困难。在沙杖子处,检测气体:CO为8600ppm、CO2 为26%、CH4 为4%。救护队查看沙杖子没有被损坏,随即组织人员将沙杖子门封好,按原路线撤回井下基地。

根据侦察情况,救护队与矿方协商留下小队长及3名队员负责监护工作,要求每1h进入沙杖子检查一次;其他人员升井。为查看管路情况,小队长带领1名队员进入,留下2名队员待机。在距沙杖子20m处,听到有充填流水声,看到沙杖子无异常情况,小队长打手势返回。向外行走至距沙杖子50m处的冒顶处时,队员听到身后一声响,回头看到小队长已脸朝下摔倒在地上,口具和鼻夹都已摔掉。该队员立即将口具、鼻夹给小队长重新戴上,按手动补给进行大量供氧,考虑自己难以护送出和抢救,就出来到基地求救。3名队员携带2小时呼吸器赶到现场,给小队长戴好,向外抬至100m处时,通风队人员启动了局部通风机。此时中队长带领其他队员也到达现场,将小队长运到基地进行苏生抢救,无效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事故发生后,对遇难者佩用的AHY-6型氧气呼吸器进行了全面检查,仪器附件齐全,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要求,整机仪器状态良好。造成自身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巷道支护情况不好,冒落较严重,底板浮煤多,高低不平。小队长在行走时不慎滑倒,造成口具、鼻夹脱落,吸入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而死。

(2)救护队对灾区侦查后,对存在的困难条件不进行认真分析,没有制定安全措施,即留下3人执行监护。指挥员凭经验,麻痹大意,违反《煤矿安全规程》“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6人”的规定,以至于小队长摔倒,口具和鼻夹脱落后,因人力不足而无法及时救助,最终造成伤亡事故。

二、预防措施

矿山救护队指战员必须正确认识氧气呼吸器是实现安全救灾的重要保证。救护队员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装备的操作,遇到仪器出现故障不能正确地判断和及时地进行排除,将会危及自身乃至整个小队的安全。因此,加强管理是搞好矿山救护工作的基础,是安全有效救灾的基本保障。矿山救护队必须明确各级指战员职责,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指战员业务技术水平。牢固树立战备观念,强化日常管理工作。

氧气呼吸器故障造成的自身伤亡事故,反映出救护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松懈。指战员战备观念不强,对救灾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氧气呼吸器不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配用不合格的仪器进行救援工作,以至于在灾区险恶的情况下发生自身伤亡。所以,要强化安全教育,牢固树立战备观念,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定检查氧气呼吸器及各项技术装备和仪器,对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维修和处理;要健全检查记录,落实责任。保证备有一定数量的易损配件,时刻保持各种仪器、装备的完好性。

2、加强学习和训练,掌握装备使用方法。

日常工作中,要加强业务技术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氧气呼吸器及各种仪器、装备的操作使用和故障排除方法。在窒息区工作出现仪器故障时,要沉着冷静,运用掌握的技能排除故障;不能及时排除时,要用正确的音响信号或方法通知队长或其他队员进行帮助。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必须立即撤出灾区。

3.进入灾区必须认真进行战前检查。

救护队在进入灾区侦查或工作前,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认真做好氧气呼吸器的自检、互检工作,确保氧气呼吸器性能和携带的仪器装备完好,确保氧气压力符合规定。指挥员必须进行检查确认,任何情况下严禁使用不合格的仪器装备参与救援工作。

4.抢险救灾必须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小队进入灾区时,必须按照规定携带2小时呼吸器和备用氧气瓶等必要的技术装备及配件。在灾区工作或行走时,要谨慎小心,防止碰掉、摔倒或冒落煤矸砸掉口具、鼻夹。小队长要经常观察队员的氧气压力,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5.定期进行仪器维修保养

氧气呼吸器必须按国家计量标准要求校正,使之达到规定标准;使用后必须立即进行清洗、消毒、更换药品、补充备品备件,并严格检查达到技术标准要求,保持战备状态。氧气瓶须按国家压力容器的规定标准,每3年必须进行除锈清洗、水压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准使用。

6.必须保证二氧化碳吸收剂的质量

使用过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无论使用时间长短,不准重复使用;清净罐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因故连续3个月以上没有使用的,必须重新装药,否则不准使用。对长期库存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应定期化验,对不合格的和已经失效的药品严禁使用。

7.使用正压式全面罩氧气呼吸器等救护新装备,避免因装备缺陷造成救护人员伤亡。救护队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齐和更新必要的救护装备、仪器,提高救护装备水平。

第二节 违章作业造成事故的预防

许多自身伤亡事故,并不是难以预料和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是人为因素所致。有章不循、违章作业是造成救护人员伤亡的一个主要因素。违章作业主要是由于安全思想不牢固,在思想上放松警惕,在工作中违犯安全救护法规和措施,以致造成自身伤亡事故。这类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属必然。据统计,1949~2005年10月,因救护指战员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伤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 43.4%。

一、事故原因分析

分析许多违章作业造成的自身伤亡事故,有意识的违章表现尤为明显和突出。如不佩戴氧气呼吸器入井、进入灾区不带备用呼吸器和氧气瓶、随意脱下呼吸器、灾区内单独行动、通过或摘掉呼吸器口具讲话、进入灾区侦察时无侦察探险装备、盲目冒险行动等。救护队的违章作业造成自身伤亡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就救护队违章作业的产生原因而言,安全思想不牢是前提,违章作业是表现,自身伤亡是后果。它既有救护队的日常管理因素,又有救护队指战员本身的心理素质因素,还有一些客观条件的因素。日常管理因素中包括日常的“安全第一”、遵纪守法、按章办事的思想教育,救灾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以及从严、从实战出发的训练。人的心理活动决定人的行为倾向,抢险救灾时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面对恶劣复杂的灾区环境,救护队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时刻受到威胁,恐惧心理、侥幸心理、麻痹心理、情感心理和依赖心理等不安全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违章作业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救护指战员的身体素质、文化程度低和救灾装备仪器等也影响着救护队员的行为。

(一)通过或摘掉口具讲话

为了保障使用口具鼻夹式氧气呼吸器的安全,历次矿山救护法规中都规定:在窒息区工作时,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通过口具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但是,有些指战员在窒息区执行任务时,习惯于通过口具讲话,有时甚至摘掉口具喊话,从而发生中毒或窒息事故。例如,l974年5月4日,陕西省某局救护队处理马沟渠矿事故时,指战员在窒息区通过口具讲话,结果造成3人一氧化碳中毒,其中2人死亡。又如,1979年5月l5日,甘肃省某局救护队在该局二矿二号井三采区l925巷道执行排放瓦斯任务时,副小队长通过口具讲话,因窒息严重而死亡。再如,1995年5月8日,吉林省某市东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该矿救护队在灾区通过口具讲话(灾区CO为2%,CH4为l0%),造成3名指战员中毒死亡。

案例一:

1989年2月10日,某市救护队3名指战员到蜈蚣窝煤矿启封火区。在启封火区过程中,因摘掉氧气呼吸器口具讲话而造成1名队员窒息死亡。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2月10日,某市救护队安排3小队队长带领2名队员赴蜈蚣窝煤矿启封火区。3人到矿后,下井对5号密闭进行了检查:CO无,CO2为0.3%,CH4为o.1%。小队长决定将4、5号密闭各打开一个小口,小队长和队员刘某锁风进入灾区侦察,田某在密闭外待机。5号密闭打开后,检测CO无,CO2为3.5%,CH4为o.5%。进入50米处检测:CO无,CO2为4.5%,CH4为o.7%。这时刘某脱掉氧气呼吸器口具说:“没有一氧化碳,没事。”小队长用手示意刘不要脱掉口具讲话。当他们到1号密闭附近时,检查CO无,CO2为6%,CH4为3.5%。刘又一次脱掉呼吸器口具对小队长说: “没有一氧化碳,没事,打开密闭只管进。”小队长再次示意警告他不要脱掉口具讲话。随后俩人打开了1号密闭,到发火点进行检查,确定火已熄灭,2人立即撤出。行至1号密闭墙外45米处时,刘通过呼吸器口具对小队长说:“我有点头痛,休息休息吧!”当刘坐到地下时,头一歪,口具和鼻夹一起脱落。小队长立即给其佩戴口具,但没能戴上,便迅速返回基地请求援助。由于小队长在灾区工作时间较长,体力消耗很大,已无力再返回灾区抢救。基地待机的只有田某,也不能胜任抢救遇难人员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矿领导立即通知市救护队,并组织人员抢救。刘被救出灾区后,虽经苏生器抢救,终因窒息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火区密闭打开后,因矿领导和救护队人员忙于抢救队员刘战彪,对火区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地安全措施,使已经熄灭的火区又复燃。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队员刘某违反《煤矿安全规程》“在窒息区或有中毒危险区工作时,严禁通过口具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的规定,是造成这起自身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刘在灾区2次脱掉口具讲话,1次通过口具讲话。当他第—次脱掉口具讲话时,小队长就警告他不要脱掉口具讲话,但却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在CO2浓度达6%、CH4为3.5%的情况下,再次脱掉口具讲话;返回途中刘又一次通过口具讲话,导致窒息倒地,口具鼻夹脱落,窒息死亡。

(2)侦察工作严重违反了《煤矿安全规程》“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6人”的规定,是造成这起自身死亡事故的重要原因。该救护队到矿下井只有3人,其中1人待机,2人进入灾区侦察,没有携带全面罩备用氧气呼吸器进入灾区。因此当队员刘某窒息时,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抢救,使其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

(3)救护队启封火区,要组织人员对火区启封计划进行学习和讨论,制订出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该队在执行启封火区任务前,既没有对火区气体进行取样化验,又没有制订出启封火区的计划和安全措施,就盲目地打开密闭进入灾区侦察,不仅造成自身死亡,而且导致了火区的复燃。

在窒息区摘掉口具说话或呼喊,比通过口具讲话的危害性更大。例如,l983年7月1日,四川省某县地区救护队处理邻水县新镇公社小煤窑瓦斯事故时,侦察途中,小队长在灾区因仪器故障昏倒,另1名队员见后惊慌失措,摘掉口具呼喊“救命”,发生硫化氢中毒,2人丧生。再如,1988年11月l 8日,在处理某局王庄矿火灾事故时,在灾区,副大队长多次通过口具讲话而中毒。小队长和技术员先后摘下口具向基地人员喊叫:“快拿2小时呼吸器进入!”经抢救,副大队长脱险,小队长因抢救无效而遇难。

案例二:

1983年3月20日10时5分,某矿发生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救护队在抢救中,造成2人死亡,5人受伤的自身伤亡事故。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20日10时零5分发生爆炸后,局救护队先后5次进入灾区侦察找人。最后一次在11111机巷里56m处侦察时,1名中队长因身体素质差,呼吸器鼻夹脱落,摔倒在巷道中。在旁的1名副大队长摘下口具喊话:“拿卡一(2h全面罩呼吸器)来抢救!”队员把小队的2h全面罩呼吸器给中队长戴上得救。副大队长则因吸入1.5~3%的一氧化碳而中毒倒下。闻讯赶来增援的另1个小队长把2h全面罩呼吸器给副大队长戴上。但增援的小队长因呼吸急促口具脱落而倒下。在其它队员返回井下基地的途中,又有4名队员摘掉呼吸器口具说话及身体差而轻度中毒。经过抢救,副大队长和增援的小队长终因中毒严重,抢救无效而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煤矿救护规程》规定:“小队进入灾区时严禁通过口具讲话。”而该救护队的副大队长看到中队长氧气呼吸器口具脱落倒下后,急忙摘下氧气呼吸器口具喊话,结果因中毒严重而死亡。在处理各类灾害事故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不能单凭感情用事而冒险违章作业,否则造成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副大队长脱掉口具喊话是造成他自身死亡的主要原因。

(2)《煤矿救护规程》规定:“矿山救护人员在灾区工作一个氧气呼吸器班后,应至少休息一个氧气呼吸器班。但在抢救人员需要连续作战时,经指挥员清点人数,了解队员体质情况,并作短暂休整后,可派小队重新进入灾区。”这次自身伤亡是在第五次进入灾区时发生的,当时指战员不仅体力消耗很大,而且精神也比较紧张。增援小队长就因救人心切,呼吸急促,致使氧气呼吸器口具脱落,在一氧化碳高浓度的灾区巷道里,严重中毒,无法抢救,丢掉生命。另外指战员身体素质差,也是造成这次自身伤亡事故的一个原因。

(二)随便脱掉氧气呼吸器

矿山救护法规明确规定:矿山救护队在矿井执行救护任务时不能随便脱掉氧气呼吸器。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井下灾区气体一旦发生变化,指战员能够迅速佩用呼吸器,以防止发生事故。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救护队却麻痹大意,检查有害气体浓度不大或低于规定数值时,就把呼吸器脱下,当情况发生突变时便措手不及。更有甚者,有些救护队竟在窒息区任意脱掉呼吸器。例如:1975年9月4日某局救护队在处理立新矿火灾时,经查工作地点有害气体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救护人员便将呼吸器脱下放在下部巷道。后来由于火风压作用造成风流逆转,有害气体到达工作地点,指战员来不及到下部巷道去取呼吸器,6人全部中毒。而该矿的另一救护小队,则把呼吸器放在井下,上井去吃饭,当井下有害气体蔓延时,他们不能佩用呼吸吸器去抢救,而冒险冲入井下,结果造成5人中毒死亡。又如,1995年10月23日天府局磨心坡矿救护队一名队员脱下呼吸器到刘家沟矿火区密闭前采集气样,导致CO中毒死亡。

案例三:

1984年2月29日17时,某矿咸沙坝井排放1145机巷瓦斯,救护队员不佩用氧气呼吸器就进入高浓度瓦斯区,造成3名队员窒息死亡。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2月29日,调度室安排矿救护队排放瓦斯。在没有安全措施、无人负责组织指挥的情况下,小队长带领队员王某、张某于16时8分下井。3人到达现场后,准备一次性排放1145机巷的瓦斯。进入窒息区后,他们没有检查气体成分就启动局扇,并在风门外脱掉氧气呼吸器休息。30分钟后,1名队员佩戴氧气呼吸器,进入回风交叉口用仪器检查瓦斯,发现沼气浓度很低(上山巷道起坡点向上28米处风筒脱节,虽送风半小时,但新鲜风流不能到达1145机巷迎头,只能从脱节处沿巷道回流,经回风交叉口进入回风流,故此处瓦斯只为O.3~O.5%),就卸下氧气呼吸器放在交叉口处,返回告知在风门外休息的小队长和另1名队员。3人认为通风后瓦斯低,就都没带氧气呼吸器,一齐进入沿巷道检查。当检查到上山起坡点以下不足30米处时,发现风筒脱节。留下1名队员接风筒,小队长和另1名队员继续向上走进行检查。当2人行至距脱节口14.6米时,留下的1名队员已将风筒接好,并把风流经风筒送至1145机巷迎头,将里面高浓度(95%)的瓦斯排放出来。小队长和另1名队员呼吸到高浓度瓦斯后,瞬间就窒息倒地。在下面的接风筒的队员,一见此状就松开双手上前救助。但只走了9.6米,也被高浓度瓦斯窒息。直到19时30分,才被从地面入井的3名队员发现,但为时已晚,虽立即供风,就地抢救,终因窒息时间太长,抢救无效而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小队在井下基地的新鲜空气地区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氧气呼吸器从肩上脱下。脱下的氧气呼吸器应放在安全地点,离小队工作或休息的l地点不应超过5米,而且要有站岗队员看守。”1145机巷已停风近20天,形成一个严重的窒息区,小队长和2名队员到现场后,没检查气体情况就启动局扇,排放瓦斯时又脱下呼吸器,违背有关规定。因此,在灾区不佩用氧气呼吸器是这次自身死亡的主要原因。

(2)按照排放瓦斯措施,矿山救护队要逐项检查,符合规定后方可排放;矿山救护队要组织人员学习措施,并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排放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回风流的瓦斯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该矿救护队在没有措施、没有人负责组织的情况下,进行排放瓦斯。当送风半小时后,3人一起进入检查,发现风筒脱节也没采取任何措施。因此,排放瓦斯时严重违章作业,也是造成这次自身死亡的重要原因。

(3)《煤矿救护规程》第35条规定。“小队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的人员不得少于6人,并根据事故性质及需要,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而该小队进入灾区排放瓦斯时只有3人,也未按规定携带必要的技术装备。因此,发生意外后,不但无人抢救,也无人知道,过了约3个小时,才被前去侦察援救的队员发现,但为时巳晚。

(三)不带或未佩用氧气呼吸器

《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救护规程》都明文规定,矿山救护队员进入灾区或从事井下安全技术工作时都必须携带氧气呼吸器及相关仪器装备,并按规定佩用氧气呼吸器。佩用氧气器是救护队员的生命保障,如果不带或不佩用氧气呼吸器,根本就谈不上做好抢险救灾和安全技术工作。而有些救护队明知故犯,在处理灾变事故时,行动前没有制定和研究作战计划和安全措施。在组织人员进行侦察时,不佩用氧气呼吸器,也不检查灾区各种有害气体的成分盲目进入灾区。结果造成自身伤亡,这些教训非常深刻。例如,1975年5月l5日,湖北省某局救护队检查沙田煤矿井下火灾情况,在不带呼吸器的情况下,从回风侧到达火点后,都感到头痛,全身无力。返回途中3人各自慌忙奔跑,1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又如,1982年7月25日,四川省某局杉木树矿救护队到北井4124火区内取气样。由于未带呼吸器,当他们将板闭凿穿一个小洞取样时,2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又如,1967年10月22日,山东省某救护队,处理腾县木石煤矿自然发火事故时,不佩用呼吸器前行到着火地点。风帐还未挂好,全小队人员均感到不舒服。退出时,全小队又惊慌失措,行走急促,因此发生了7入全部中毒,3人死亡的事故。

案例四:

1979年9月7日,某地区救护队在处理放羊冲煤矿火灾事故时不带和不佩用氧气呼吸器,导致4名救护指战员死亡。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7日5时,2名工人在四号下山装煤时,随手将煤石灯挂在棚梁上。装好煤推车出井,灯未取走。待2人返回原处时,挂灯处的木垛已起火燃烧。事故发生后,该矿组织人员积极进行灭火,在灭火过程中5人CO轻度中毒,为此该矿撤出井下人员,停止风机运转,召请地区救护队帮助处理。

地区救护队于15时15分到达事故矿井。由于没能看到图纸,救护队在领取任务时,该矿指导员划着示意图,介绍了矿井情况、着火经过和人员中毒情况,并说:“从进风侧经三号上山可到大巷着火点,这段通风没有问题,人可以进去。”16时左右,救护队由该矿指导员等3人带领入井。救护队除1人在坑口检修氧气呼吸器外,只有6人佩带氧气呼吸器(救护队支书、1名队员和矿3名工人都未佩带氧气呼吸器)。救护队背的氧气呼吸器、CO检定器和瓦斯检定器都没有使用。当人员走到四号上山口着火点时,走在前面的周某用手摸着火的木架后说:“火已熄了!”说完便失去知觉,中毒倒下。其他人看见前面有人倒下,便调头往外跑。背有氧气呼吸器的队员在慌忙中也没佩用。4名队员和维修工跑出井后,大声呼救。风机启动后,该矿的3名就业人员冲进井下,在三号上山附近背出1名遇难人员。跑出井口的4名救护队员作了短时的休息后,佩用呼吸器进入灾区,把其他6名中毒人员抬到新鲜空气地点,交该矿人员陆续运出地面。经医务人员多方抢救除1人脱险,其余6人(4名救护队员、矿方2名)由于CO中毒时间较长,抢救无效不幸死亡。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救护队入井灭火时,未佩用氧气呼吸器,导致C0中毒,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严重违反“在任何事故情况下,禁止不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小队入井。”的规定。救护队在入井前,矿领导对灾情及该矿在灭火时5人CO轻微中毒而昏倒的情况已经说明,但是救护队明知火区CO已达到对人具有危害的浓度,仍不佩用氧气呼吸器入井,并且还让不戴任何防护仪器的领导及工人一同入井。特别是在处理这次火灾事故时,救护队指挥员竟然与另一名队员不带氧气呼吸器入井,严重违反有关规定。

(2)矿井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后,矿山救护队必须首先组织侦察工作,准确探明事故性质、原因、范围、巷道设施、通风、瓦斯等情况,并制定救护队的行动计划,处理事故的安全措施。救护队指挥员在行动前没有制定和研究作战计划和安全措施,在组织人员进行侦察时,也不安排检查灾区有害气体,并由不佩用防护仪器的该矿人员带领,盲目进入灾区。思想上过于麻痹,这是这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进入灾区人数不符合规定或单独行动

救护法规中明文规定:“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6人”“在窒息区工作时,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这样规定是考虑到遇上意外情况时,队员之间能够相互照应,及时进行救助避免自身伤亡。可是不少灾变处理中违反这些规定,造成救护人员伤亡。例如,云南大水井坡脚矿因通风不良2名工人被窒息,某地区救护队5名指战员进入灾区抢救。当2名队员抬1名遇难工人出灾区后,灾区内只剩下3人,其中1名队长与1名队员摘掉口具讲话窒息,另1名队员无法抢救,结果该2人死亡。

案例五:

1981年12月26日,在处理某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救护队一名副小队长在灾区内单独行动,一氧化碳中毒身亡。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24日17点左右,某矿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26日八点班,直属中队四小队执行搬运222回风掘进头遇难人员的任务。开始顺利地抬出4人,稍事休息后第二次进入。当运送第6名遇难者行至距离新鲜风流150米处时,负责携带2小时氧气呼吸器的副小队长,看到自己佩用的4小时氧气呼吸器氧气压力只剩下7 MPa,加上体力消耗过大便着慌了。他作手势向小队长报告压力情况,要求先出去。小队长示意距新鲜风流不远了,同意副小队长独自先走。当副小队长走有20米距离时,将2小时氧气呼吸器放在一块容易看到的矸石上,向外又走了5米,遇到一处冒顶。他翻越冒落矸石时,不慎跌倒,将鼻夹碰掉,因高浓度一氧化碳中毒而失去知觉。10分钟后,搬运遇难者的队员到达此处,迅速给副小队长佩用2小时氧气呼吸器并抢运到新鲜风流中。虽经苏生抢救,但因中毒严重而牺牲。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在灾区内,副小队长要求一个人先出去,小队长竟然违犯“小队在窒息区工作时,救护队员相互距离必须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内。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单独行动”的规定,同意副小队长先走。由于副小队长单独行动,因此在灾区遇险后,无人能够及时抢救,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这是这次自身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救护队进入灾区侦察和从事救护工作时,要保留5 MPa气压供返回途中万一发生故障时用。副小队长认为自己氧气压力低,加之体力消耗过大,并考虑到距新鲜风流较近,因此急于要求单独离开灾区,这种要求是没有依据的。副小队长的氧气呼吸器当时还有7 MPa,完全可以正常退出灾区,即使氧气压力不足,也可以更换二小时氧气呼吸器,安全撤出。所以,副小队长不能理智的决定自己的行动,是一个主要原因。

(3)222回风掘进工作面灾区距离长达450米,一氧化碳浓度为1.5~2%,沼气浓度在10%左右,加上灾区巷道支架全部摧垮,搬运遇难人员工作要在冒落巷道中进行,这些不利条件直接威胁着救护队员的自身安全。在此之前,已有2名救护队员在该巷道执行任务时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现象,但是没能引起指挥人员的重视,违背了“确知人员已经牺牲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的规定。如果恢复通风以后,再搬运遇难人员,此次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因此,指挥部当班救援任务安排不当,也是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违反纪律擅自处理事故 案例六:

1996年9月5日23时40分,某局救护中队队长,在金钱的诱惑下,严重违章违纪,擅自前往高桥矿处理火灾事故时,造成自己死亡,教训极为深刻。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高桥矿因发生火灾将井口封闭,l996年7月启封后,发现井下巷道失修严重,且一道巷十字头处冒实。9月5日井下发现有烟雾。矿主向救护队求援,中队长和一名副小队长带了一台呼吸器和一台自救器前往。

到事故矿井后中队长让矿主借来瓦斯检定器和一氧化碳检定器,因没有一氧化碳检定管,又回队取来10支。副小队长有所顾虑地问呼吸器检查没有,中队长说检查了、没问题。把井口打开一部分,烟雾很大,检查一氧化碳为0.05 %,沼气2%,中队长佩用呼吸器入井,让副小队长留守地面。下井联系信号采用在中队长的灯带上系黑皮电线向下走,副小队长负责放线,拉三下向上收回电线。当中队长下井行至30米时,副小队长喊中队长让检查气体,中队长大约停留4分钟,继续下行直到笫一个十字交叉口(当时准备的黑皮线仅到第一交叉口长度)。大约停留40分钟左右,副小队长感到手中的电线拉动三次,于是开始收线,收了20米时,突然用力也拉不动线了,松了一下,又开始往上拉,并感到很轻,当时副小队长认为中队长走得快,其结果只拉出了一个线头,电线断了,一分钟后听见井下中队长在喊,但听不清喊话内容,副小队长赶紧打开自救器,由于匆忙把自救器拉坏了,于是又采用开动局扇向下送风,并叫矿上二人下井抢救,二人用湿毛巾堵住口鼻下去了,l0分钟后,又叫矿主派一个人下去,并交待不管怎样见到中队长后上来说一声。又过了10分钟,井下人说中队长已不行了,见到他时口具脱落,掐人中也没有反应。乔让矿主安排人把中队长弄上来,返队给值班队长和矿领导做了汇报。

救护队9月6日零晨2点半赶到事故矿井时,中队长已从井下运出,抢救无效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中队长使用的氧气呼吸器是一个请假多天队员的仪器,事后经全面检查,正负压不合格,仪器不气密;仪器排气过早;氢氧化钙可能失效。因此,佩用不合格氧气呼吸器,在灾区吸入有毒有害气体,导致慢性中毒,造成体力下降;加之仪器排气早,补气频繁,造成氧气压力下降快,在返回20米时氧气压力已消耗尽,不得不脱掉口具呼救,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促使了中队长中毒死亡。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2)违犯《煤矿救护规程》及事故出动程序的要求,没按不少于6人的战斗小队带齐装备;井口更没足够的待机人员及急救器材,而此次却是死者一人下井,背的还不是自己的呼吸器。严重违章违纪是本次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3)作为一个中队长,不能有效地制订对指战员行为的制约机制,自觉的遵守和接受监督,反而成了严重违章违纪的带头人。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社会环境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但不能抵制,反而成了拜金主义的追随者,这是造成这次事故的思想根源。

(六)不带探险装备进入灾区

救护法规中规定:”进入灾区侦察,必须携带必要的装备。视线不清时应用探险棍探测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有的救护队麻痹大意,在复杂的救灾环境中仍然不以为然,结果导致自身伤亡。例如,1972年6月渡口太平矿发生火灾,某救护队1名中队长带领一个小队进入灾区侦察,侦察结束后返回基地,发现少了1名队员,又二次进入灾区寻找,结果因氧气用尽,6名指战员不幸牺牲。

案例七:

1981年10月2日20时30分,某局救护队驻焦坪矿区中队,进入灾区不携带和使用探险装备,走错路线,致使5人中毒死亡,1人重伤。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10月2日20时30分,两个救护小队到达烈桥煤窑后,进入一号巷探查,发现着火点已冒顶,温度42℃。两队在一号巷垒砖闭一个,40分钟完成。为了彻底隔绝火区,10月3日3时,调动3小队在与火区相通的二号巷打荆芭闭。施工时将人员分成两组,穿插进行。在未拉引路线的情况下,第一组由共5人首次进入,15分钟完成了预计工作量,安全退出。第二组由小队长带领,共6人在巷道两帮各打柱一根。到约定时间后,未见返回。在井下基地待机的2名救护队员前去查看,只见柱子已打好,预计工程量已经完成,但未见人员返回。在煤窑工人配合下,队员拉上引路线寻找,在距2号巷道口以西40米处,发现5名生命垂危的队员。接着又在岔口附近发现另1名队员,正伏在地上向前来救护的人摆灯。营救人员先把这名摆灯的队员抬上来,后又将其他5人陆续抬出。但这5人因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经多方抢救无效而死亡。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救护队进入灾区时,应携带探险绳等必要的装备,并且要规定返回的时间,并用灾区电话与基地保持联络;在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的标志,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而由小队长带领的第二组进入灾区侦察并执行任务时,一是未用灾区电话与井下基地保持联系,二是将引路线绳放在地面不用,三是在巷道交叉口不设明显标志。因此,在完成预定的工作量后,出来时走错了方向,6人也走散,结果5名队员在窒息区内中毒牺牲。进入灾区不携带探险装备,是这次自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2)矿山救护队处理火区时,要制订出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而该队既没有取样化验分析,又没有有制订安全措施,在未向局救护队请示汇报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处理。这是造成5名队员牺牲的重要原因。

(3)矿山救护队在高温区进行工作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以保证矿山救护队的安全。而该队指挥员违背了这一原则,明知进入火区工作温度高、湿度大,未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和限定工作时间的情况下,竟然让队员进入工作,使指战员在高温区集体中暑,口具脱落,CO中毒死亡。

二、预防措施

矿山救护队出现的各种违章作业现象,反映了救护队的日常管理松懈和训练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没能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指战员业务技术素质低,对救灾工作的复杂性缺乏认识,存在着侥幸心理。

预防违章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安全思想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认真落实责任制。救护指战员必须熟悉并掌握有关救护法规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每个救护指战员都应自觉遵守有关安全法规,并有权利制止任何人的违章作业。

1.救护队进入灾区前,指挥员必须认真组织进行战前检查,防止仪器存在故障而不能及时发现。每个指战员既要为自身安全负责,也要为整个小队负责,通过进行严格的战前检查,确保装备仪器性能完好。

2.矿山救护队在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时,进入灾区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必须携带全面罩呼吸器和氧气瓶等必要的技术装备和配件,并按规定佩用氧气呼吸器。在窒息区或有中毒危险区工作时,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信号的范围内;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指战员单独行动。

3.小队在井下新鲜空气地点待机或休息时,氧气呼吸器应放在附近的安全地点,离待机或休息地点不应超过5m,而且要有队员看守。要对风流可能产生的变化情况预先进行分析,防止发生风流逆转是造成救护人员措手不及。

4.佩戴负压氧气呼吸器时,严禁通过口具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出现突发意外时,要沉着冷静,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救助。平时要加强更换氧气瓶和全面罩呼吸器的训练。

5.侦察时,井下基地设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与侦察小队保持不断联系。只有在抢救人员的情况下,才可不设待机小队。如果侦查小队没有按时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应立即进入救援。

6.灾区巷道内存在烟雾、视线不清或条件复杂时应用探险棍探测前进;小队进入时应铺设引路线或在巷道交叉点设立明显标志,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以免走散而出现意外。

7.为保证重大事故井下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在靠近灾区的安全地点设立井下基地,并选派具有救护知识的人员担任基地负责人。

8.救护队必须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全面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认真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培养指战员的高度组织纪律性,养成遵纪守法,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执行命令坚决的队伍。

第三节 指战员身体素质造成事故的预防

矿山救护队是处理灾变事故的主力军,救护指战员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抢险救灾工作的开展,影响着救灾决策完成的速度、完成的质量,对救灾成败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适应救灾需要,安全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一、事故原因分析

救护队指战员如果身体素质差,就不能满足高强度、大劳动量的抢险救灾工作需要,在恶劣环境中难以完成救灾任务,而且可能造成自身伤亡。据统计,1949~2005年10月,救护指战员因身体素质差在抢险救灾中造成自身伤亡占死亡总人数的3.7%

案例一:

1969年7月24日,某局救护队在处理狼尾沟矿二水平火灾事故中,某矿救护队副中队长因为身体素质较差而不幸牺牲。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狼尾沟矿由于二水平配电盘爆炸引起木支架着火,造成多人伤亡。唐山矿等救护队赶到时,火已蔓延到井口。为了掌握灾区情况,副中队长带领1个小队由回风井进入侦察。由于回风巷的塌陷,进入灾区的通路只有箕斗井。6时左右,井简温度降至40℃时,唐山矿救护队又开始了行动,一路仍由副中队长带领1个小队由箕斗井下去,并从一条常年不用的眼进入灾区侦察。当行到第二眼时,副中队长身体支持不住,在眼内晕了过去,脱掉了口具(距下边平巷2米左右,前面的同志已下到平巷)。由于小队未带两小时呼吸器和自救器,不能实行互救,只能派人升井取两小时呼吸器和担架。在现场的人员虽然采取塞口具、按手动补给的方法抢救,均未奏效。终因中毒严重死亡。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该副中队长身体素质较差,精力不足,是造成这次伤亡的最主要原因。23日晚进入回风侦察,消耗了很大体力,本应很好地休息,但因要整修氧气呼吸器,休息时间很短。体力尚未恢复又进入灾区侦察,所以,才造成此次事故。

(2)没有按规定携带齐小队装备,小队未带两小时呼吸器和自救器,以至于失去应急抢救机会,这是造成这次伤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队员因身体素质差或者带病工作,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时出现危险后,其他人员为积极抢救遇险队员,在慌乱中还会扩大事故 案例二:

1959年6月12日,某局华丰矿救护队,在本矿二号井的回风井探测水位时,1名队员因身体虚弱而窒息死亡,另4名队员在抢救时也窒息死亡。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由于东翼回风井水位上升,二号井通风不良,瓦斯积聚。决定由救护队检查水位上涨情况,以便恢复该井。6月12日早7时30分,队长要队员王某一起去回风井。王说自己正患泻肚。队长也没说什么,两人到回风井下到第五贯眼处,检查沼气为7%,二氧化碳大于10%。2人佩用氧气呼吸器继续向下走,到第七贯眼处发现水位上涨到七贯眼下2米处。测完水位后即返回,王在前,队长在后,相距l~2米。行走约8~10米,王突然跌倒,口具脱落。队长立即上前给其戴口具,但因牙咬得很紧戴不上,就用毛巾将口具捆在王嘴上后,跑到井上求救。救护队副队长得知后,慌忙派4名队员佩带氧气呼吸器及抢救装备,跑赴回风井救人。4人行至五贯眼时,将苏生器、氧气瓶放在此处;在七贯眼将王抬至六贯眼下15米处时,4人全都倒下。在五贯眼观察安全的一人看到后,向上跑去报信。救护队副队长听了事故情况后,佩用氧气呼吸器到现场看了一下。当发现自己的氧气压力只剩3个时,便立即往井上跑,请求矿务局救护队援助。中午12时,局救护队将5名队员抬出井口时,虽经多方抢救,但因窒息时间过长而死亡。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这次自身死亡直接原因是由于队员王××身体虚弱,带病从事救护工作而造成的。事后检查他的氧气呼吸器时,发现唾液盒含胶管内有血迹,表明他是带病勉强下井,由于身体虚弱在坡度大的井巷中工作时产生虚脱现象,而失足倒地被二氧化碳窒息死亡。

(2)救护队员在进入灾区工作前,要把自己身体的不正常情况及时报告队长。下井前这个队员就告诉队长自己患泻肚了,但没说明身体虚弱到什么程度。队长对患病的队员没能尽到关心爱护的职责,使之带病工作,是造成队员王××伤亡的主要原因。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入灾区的救护小队队员不得少于6人”。而该队进入窒息区探测水位时,只有两人进入灾区检查。发生事故后,另1人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抢救。这是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4)安排4名队员救人时,指挥员既不带队下井也没有指定负责人,对灾区情况和注意事项也不作出说明和安排。致使4名队员在抬运人员时,行进了23 米即先后倒地窒息。队长在组织指挥上的失职,救护队员身体素质及业务技术水平差,导致参加抢救的4名队员死亡,也是造成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救护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指战员的身体状况必须能够适应艰苦环境,当身体不适或者身体有病时则不能进入灾区工作,以避免造成扩大事故。指挥员应关心和掌握队员的身体状况,科学安排救护力量,合理确定工作量,保证救灾工作的安全进行。

1、选拔新队员必须严把身体素质关 《煤矿安全规程》对矿山救护队员的身体条件作了明确规定,救护队必须按照规定,坚持原则进行严格选拔新队员,这是搞好抢险救灾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避免救护人员自身伤亡的重要保证之一。对于不合格人员,宁缺毋滥。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身体必须符合矿山救护队员标准,并经过培训、考核、试用,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矿山救护工作。

2、强化体质训练

救护指战员必须有强健的体质,在处理事故时,才能在复杂艰难的条件下完成救援任务。因此,强化救护指战员的体质训练,是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的重要措施之一。救护队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 加大日常体质训练强度并使之成为自觉行为;特别要坚持高温浓烟演习和耐力训练,以适应复杂的救灾环境。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3.定期对救护指战员进行身体检查

矿山救护队指战员每年应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对身体不合格或超龄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并妥善安排,并使35岁以下的队员经常保持2/3以上。救护大队应建立稳定的救护指战员进出机制,使救护队伍始终保持年轻化,对患有疾病和身体条件不能胜任救护工作的人员,严禁继续从事矿山救护工作。

4.矿山救护队在执行应急救援工作时:

(1)指挥员必须注意队员的身体状况,尤其身体相对较弱的队员,合理布置安排工作,团结互助,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安全完成救灾任务。同时,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改善工作环境,减轻指战员体力消耗,切忌采用人海战术和打疲劳战,严禁带病工作,切勿超出自身能力盲目进行救援。

(2)救护指战员在灾区遇有身体不适时,要沉着冷静,及时通知队长或队友进行求救。发现有队员身体不适时,全小队必须立即撤出。

(3)救护指战员工作一个呼吸器班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休息,确保体力的恢复后,才能重新佩戴氧气呼吸器工作。

5.各级领导要关心爱护救护人员的身体状况,合理调动救援队伍; 在保证安全救援的前提下,安排救护人员当班的工作量,。切勿以正常的生产工作环境来布置安排灾区工作。救灾工作中,指战员付出的体力消耗和所承受的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只考虑完成救援任务,不考虑指战员身心的承受能力,脱离实际的强制命令是不可取的。

第四节 技术措施不当造成事故的预防

矿井发生灾变事故后,加强抢险救灾的组织与指挥,是迅速有效处理矿井事故的关键,也是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环节。救灾过程中,由于灾变处理技术措施不当,不仅达不到有效救援的目的,反而会扩大事故,并且造成救援人员的自身伤亡。据统计,1949~2005年10月,由于技术、组织措施不当造成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占死亡总人数的15.1%

一、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对应急救援工作的风险性不重视,缺少救援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灾情缺乏认真分析研究等,致使不能采取有效的安全救援措施,只凭主观意识盲目救援,往往导致扩大事故。部分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存在着技术、业务素质差,指挥不力,采取措施不当等问题。

(一)处理冒落事故技术措施不当

案例一:

1975年11月9日,某矿务局权台矿321采面发生冒顶事故,矿救护队在抢救人员时,由于技术措施不当,不进行临时支护,被采空区涌入的煤、矸埋住2人,其中1人牺牲。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321采面由于地质变化,采用以掘代采及房柱式等采煤方法。11月9日中班,1名采煤工与放炮员进入二斜巷内装药时,突然碎矸、煤从老塘涌出,顶板也发生冒落,2人全身被埋。

副班长及采煤工人立即进入抢救。

19时10分,矿救护队由队长率6名队员出动。19时25分,3名先到的队员抵达事故地点。他们既没等队长,也没研究抢救方案及措施,2名队员立即进入抢救。,其余的队员及矿领导等陆续赶到现场。2名队员互相配合,很快将放炮员扒出。正在抢救另1名被埋工人时,从老塘突然涌出大量碎煤、矸,将被埋的采煤工和7名参加抢救的人员全部埋住。经奋力抢救,4人先后脱险,而1名救护队员及3名采煤工尚未救出。局救护直属中队于10日4时将被埋人员全部扒出,3名采煤工和1名救护队员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救护队在处理冒顶、抢救被埋人员时,技术措施不当,未对空顶和冒落地点进行支护,是造成这起自身伤亡的直接原因。对于被埋、被堵的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的情况下,用掘小巷、绕道通过冒落区上部空间或清理塌落物接近他们。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要架好临时支架。救护队在进入事故地点扒人时,应首先支护好顶板,防止继续冒落,以确保被埋及抢救人员的安全。但是救护队却急于救人,未采取这些技术措施。当采空区煤矸再次大量涌出时,造成事故扩大,并导致4人(其中1人为救护队员)死亡。

(2)事故发生后,现场无人统一指挥。救护队在处理事故时,既未制定行动计划,也未研究安全措施,是造成这起自身伤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能进行临时支护等防止跨落措施,当煤、矸从采空区迅速涌入事故地点时,由于无思想准备及安全防范措施,所以束手无策,无法脱身,从而扩大了事故。

(二)灭火技术措施不当

发生火灾后,救护人员用水直接灭火时,水流不要对准火焰中心,而应从火焰的外围喷洒,随着燃烧物温度的降低,逐步逼向火源中心。灭火时要有足够的风量,使水蒸汽直接排入回风道。但是,有的救护队在用水扑灭火灾时,由于措施不当,将水流射向火焰中心,或打钻向火源灌水,或灭火时风流不畅造成水煤气爆炸导致救护人员伤亡。这类事故在陕西崔家沟矿、广东丙村矿、开滦赵各庄矿、辽宁烟台煤矿等矿处理火灾时都发生过。

案例二:

l966年l2月15日,辽阳烟台煤矿救护队在处理该矿东六坑自燃火灾时,由于灭火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水煤气爆炸,致使4人死亡。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1966年12月15日10时多,在八片二井密闭内发现明火。矿里的几名技术人员立即到火区地点看火情,发现木段密闭已被火烧坏,密闭内有明火。决定采用注水方法,把明火灭掉后再封闭。救护队负责分班注水,每班四人;坑口配备辅助人员,配合工作。18时,救护队人员和坑口辅助人员入井后,首先在被火烧坏的密闭外又建了一道木板密闭,然后向火点插入二根水针,水管的主管是三吋,接出两根水针,人员全部撤到离小井15米以外入风侧。18时20分打开水龙头开始向火区注水,注水时间约30分钟,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响,密闭内发生了爆炸,大量的水蒸汽迎风喷出,当即伤亡多人。经抢救无效4人死亡(其中救护队1人),重伤14人。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这次事故处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根水针直接插入火点,产生大量水煤气。违犯了救护队在用水直接灭火时,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逐步逼向火源的中心,逐渐地消灭火源的规定。

(2)用水灭火时,为了防止水煤气爆炸,必须要有充足的风量和畅通的回风巷。而在处理这次事故中,对注水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和其它有害气体如何排出,以及密闭内存在明火能否导致事故的扩大缺乏考虑。另外,火区回风侧冒落严重,在灭火前救护队又在入风侧打了1道板闭,使火区与外界隔绝。致使注水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及密闭内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不能排出,造成爆炸事故。

(三)通风技术措施不当

处理矿井火灾时,救护队不能正确运用通风技术手段,违背救灾要求,则会造成自身伤亡事故。

案例三:

1981年11月17日,某矿务局马田矿艾和山井因放炮引起煤与瓦斯突出,后又导致矿井火灾。救护队在处理事故时,由于通风技术措施不当,发生瓦斯爆炸,造成11人死亡(其中救护指战员9人),3人重伤。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11月17日6点45分,马田煤矿艾和山矿井南226采区一3石门放炮时,发生煤和瓦斯突出。突出煤800吨,堵塞巷道215米,涌出瓦斯约4万米。大量瓦斯沿串联风路扩散。在+20底板运输巷6号交叉点遇电机车火源发生燃烧。

事故发生后,工区辅助救护队立即下井进行抢救。矿救护队值班小队7点零8分赶到井口,未见任何领导,也不询问事故情况,就同当时从井下出来的3名辅助救护队员一起下井。在+90一横洞交又口,检查一氧化碳O.4%,瓦斯大于10%。全小队7人进入到+80水平往下20米处发现一名受伤人员,将人员救出;第二次进入灾区,在+60甩道交叉口救出两名受伤人员。矿救护队在向调度室汇报现场情况后,又第三次进入灾区,在+20底板运输巷5号交叉点同工区辅助救护队汇合。两队向2号交叉点行进中,突然发生瓦斯爆炸,牺牲救护队指战员9人,技术员2人,重伤3人。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在处理这次火灾事故时,救护指挥员未采取措施加大灾区风量,以降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并将其控制在没有爆炸的危险的范围内;发现瓦斯浓度高时,并且有一氧化碳存在时,指挥员不仅没有立即撤出灭火人员,采取相应安全措施,还第三次组织救护队进入灾区。

(2)工区辅助救护队与矿救护队先后下井,灾区瓦斯从燃烧到爆炸的间隔时间为95分钟。在这95分钟中间,对事故不作认真分析,没有制定具体的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缺少统一指挥。如果现场指挥员能根据突出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加大灾区风量,降低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把瓦斯浓度控制在没有爆炸危险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扩大事故。(3)矿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没有询问清事故性质,就盲目下井。两个队进入灾区都没有100%的瓦斯检定器,不能随时准确地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及含量,指导抢救工作。

(四)启封火区技术措施不当

救护队在对封闭的火区进行启封前,应在锁风的情况下进行详细侦察;启封火区时,要采取逐段恢复通风的方法,认真检查各种气体浓度和温度变化情况。有复燃危险时,必须立即重新封闭火区。采取锁风措施不当造成复燃,则会引发新的事故。

案例四:

1970年7月16日,辽宁省抚顺局龙凤救护队启封胜利矿501—1号火区时,在进行火区侦察时,将密闭打开一个洞,但进入后未及时封上,没有采取锁风措施。恢复灾区通风时,不仅未一段一段地进行,还带风接风筒。更为严重的是,因风筒不够,间隔了3个小时才将风筒接到位置。由于长时间向灾区供氧,使火区死火复燃并发生瓦斯爆炸,造成6人死亡。

l970年3月7日,辽宁省抚顺矿务局龙凤矿中队在该局胜利矿执行501一号火区的启封任务时,由于通风控制技术措施不当,发生了瓦斯爆炸。措施不当的主要表现是:救护队进入火区侦察时,是将密闭打开一个洞,人员进入后未封上,未采取锁风措施;恢复灾区通风时,不是逐段进行,而且还带风接风筒;因准备工作差,风筒携带不够,间隔3个小时才将风筒接到预定位置。由于长时间向灾区供氧,终于使火区死灰复燃,导致瓦斯爆炸,造成6名队员死亡。

(五)封闭火区措施不当

救护队采用隔绝法封闭火区时,应先建造临时密闭墙,然后建造永久密闭墙。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时,还应设置防爆墙。在防爆墙的掩护下,建立永久密闭墙。思想上不重视,不按要求执行,在封闭火区时,就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案例五:

1958年11月14日,四川省南桐矿救护队封闭火区时发生瓦斯爆炸,1名队员牺牲。

1.自身伤亡经过:

14日2时30分, 四川省南桐煤矿二井41 7(急倾斜)采空区因自然发火引起瓦斯爆炸。该矿救护队对火区采取封闭措施进行处理,即在火区进、回风侧先建4 m2左右的沙袋防爆墙,再建永久密闭墙。沙袋墙于15日6时前建好。当救护队在418石门处(巷道断面为9 m2)建永久密闭掏槽时,火区又发生瓦斯爆炸,将防爆墙顶部炸开3 m2的口,掀走砂袋160多袋,使1名队员丧生,另1人重伤,并轻伤2人。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据分析,矿山救护队在封闭火区时,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不妥:一是封闭火区时,按照规定先设置防爆墙(该矿当时被定为超级瓦斯矿)、再建永久密闭。但救护队在设置砂袋防爆墙之前却先建板闭;二是不从实际出发确定防爆墙的厚度,418石门断面大(9m2以上),但此处防爆墙厚度仍为4.5 m,故达不到抗爆的承受力。而在其它地点建的防爆墙,其厚度虽为4 m左右,但由于巷道断面小,发生爆炸后砂袋墙完好无损。

(六)未采取安全措施即恢复被破坏密闭墙 在密闭的火区中如果发生爆炸,破坏了密闭墙,不采取安全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当,救护队前往恢复密闭墙或探险时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案例六:

l995年9月25日12时20分,石嘴山矿务局二矿2323 运顺停掘工作面自燃发火,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8人,重伤1人。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在二矿23采区第二亚阶段南异二层煤2323采面运顺停掘工作面。9月25日0时44分,发现巷道距迎头17~26米段顶板出现少量烟雾,经查没有发现明火。由于无法进行直接灭火,指挥部决定建造板闭封闭火区,并备运防爆材料施工防爆墙。6时40分,板闭施工完毕,将该掘进头封闭。此时闭内气体CH4:2.4%。C02:1.4%,C0:0.05%,温度260C。7时08分,现场报告板闭内发生瓦斯爆炸,板闭被鼓开。指挥部决定由现场指挥,副指挥会同矿安监处长、副总带领两个救护小队赶赴现场抢险救灾。为防止灾害扩大,加速备料,在板闭外侧3 m左右处施工防爆墙,继续封闭火区。l0时30分,救护队在无监控瓦斯技术手段的情况下,开始施工防爆墙。12时20分,在防爆墙即将收尾时再次发生瓦斯爆炸,防爆墙和墙外巷道棚子被摧垮,发生冒顶,埋压9人。

l3时58分,被埋的9人中,有1名被救脱险,其他8人遇难(其中救护队员7人)。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发生第一次瓦斯爆炸后,在板闭外侧3 m左右处施工防爆墙,继续封闭火区;救护队缺少监控瓦斯技术手段。违背了“密闭的火区中发生爆炸密闭墙被破坏时,严禁派救护队恢复密闭墙或进行探险,应在较远的安全地点重新建造密闭”的规定,是造成这次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在高瓦斯区采用板闭停风灭火措施是不适宜的,停风引起瓦斯积聚,使灭火问题复杂化,灭火引起的瓦斯积聚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进行抢险救灾工作时,全面了解掌握灾情,制定方案正确,安全措施得力是圆满完成救援任务的重要前提。因此,指挥部在制定救灾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客观情况,认真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基本性质、事故地点的条件,以及事故发展的趋势;充分考虑救援过程的人力、物力能否满足救援工作的需要;还应预测事故发展将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因素以及应急措施。矿山救护队在处理事故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和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1.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指挥抢救

矿井发生灾变事故后,加强抢险救灾的组织与指挥,是迅速有效处理矿井事故的关键,也是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环节。抢救指挥部应按照客观规律,科学地组织与指挥矿井的抢险救灾工作。

2.每个矿井必须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复杂、情况特殊,这就决定了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因此,每个矿井都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在搞好矿井灾害预防的前提下,根据矿井自然灾害因素和预想可能出现的事故,预先制定处理各种灾害的措施办法和行动计划并认真组织进行演练。当矿井一旦发生事故时,就可作为处理事故、抢救人员的行动纲领,避免指挥失误,以便及时消除灾害或防止扩大事故。这是避免受灾矿井各级领导在忙乱中违章指挥的一条重要措施。

3.矿井各级领导必须熟悉矿山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战术指挥原则

矿井的各级领导,如果不熟悉矿山救护基本知识和战术指挥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后就可能会决策失误。因此应通过培训学习有关救护专业性法规,了解矿山救护队的工作性质,掌握处理矿井各种灾害事故的行为原则和安全技术措施,正确运用灾变时的通风控制技术等。

4.矿山救护指挥员必须提高救援指挥能力。

通过培训提高救护指挥员的技术、管理和指挥水平,在确保救护队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根据事故处理方案提出科学的救护行动计划,正确、灵活地进行救援指挥。要坚持救护指挥员的任职条件, 保证救护指挥员的质量。在救灾工作中,救护指挥员应严格履行职责,对救护队抢救工作具体负责。

5.救护队要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理论水平

矿山救护队应在搞好日常技术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对处理矿井各类事故的行动原则、技术措施进行系统的学习,熟练地掌握各项规定,在抢险救灾中认真贯彻执行,杜绝事故处理时技术上的失误。要结合矿井救护的实例,在指战员中进行通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熟练掌握灾变处理的通风控制技术,以保障救护队的自身安全和救灾时对通风的要求。

6.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装备 救护队由于技术和装备等问题造成的自身伤亡,是救护手段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使用灭火、灾区通讯、检查化验新技术和新装备,改善救护手段,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这是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事故的有效途径。

第五节 违章指挥造成事故的预防

矿井发生灾变事故后,加强抢险救灾的组织与指挥,是迅速有效处理矿井事故的关键,也是杜绝救护队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环节。据统计,1949年至2005年10月,由于受灾矿井的各级领导违章指挥造成的救护队自身死亡占救护队总死亡人数的12.4%。由此可见.违章指挥造成的自身伤亡比例是不小的。在矿山应急救援工作中,应当特别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保证救援者的安全,然后才是抢救遇险者。

一、事故原因分析

(一)违章指挥灭火

案例一:

1983年4月11日,某局救护队在处理坪湖矿3115掘进工作面火灾过程中,由于领导违章指挥,在第五次冒险进入独头巷道洒水灭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5人,伤16人,其中救护指战员死亡11人,伤10人。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事故前,3115掘进工作面已掘547.4米,尚差4米即到开切眼位置。11日0时53分,因放炮导致瓦斯燃烧。为了扑灭火灾,救护队第一次进入该巷侦察,行进到第二部刮板输送机中段时,因烟雾大而停止前进,退出后建议采取封闭措施。第二次进入该巷侦察时,发现掘进头烧了1节风筒,有1个炸药箱在火边处,里面有炸药雷管,温度为40℃,瓦斯为5.7%。第三次,救护队按照领导下达的抢炸药的命令,进入该巷将炸药运出。这次冒险成功后,矿领导又违章指挥,命令救护队第四次进入灾区灭火。退出灾区后,救护队汇报了该巷的火情:火源离掘进迎头40多米,烧棚处的瓦斯浓度为8~10%,温度45℃,棚顶有1尺厚的青烟。这说明暗火还是存在,并且有扩大的可能。但是,在井下指挥灭火的局、矿领导,当听到发火点附近有1根水管破了皮垫,形成水幕,未发现明火的汇报后,便认为火已经熄灭。1名正在井下指挥灭火的副矿长竟向地面调度室打电话,提出可以恢复生产。为了给恢复生产创造条件,他们不考虑发火巷道中存在的隐蔽火源,不考虑风筒烧断后巷道迎头形成盲洞积聚了大量的瓦斯,又同意救护队第五次进入该巷接胶管,到掘进迎头洒水灭余火。第五次进入时,驻矿救护队队长先带领队员拿扳手、斧子、胶管进去。约20分钟后,局直中队技术员又带人进入接应。11日6时零3分,在洒水灭独头巷道的余火时,发生了瓦斯爆炸,导致这次自身伤亡事故的发生。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煤矿救护规程》规定:“矿山救护队到达井下,已经知道发火巷道有爆炸危险,在不需救人的情况下,指挥员不得派小队进入火源地点冒险灭火或探险。”在救护队处理3115独头巷道火灾时,第2次进入灾区,检查温度为40℃,瓦斯浓度达5.7%,并发现装着炸药雷管的箱子在里面。在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的情况下,矿领导下达了冒险进入灾区抢炸药的任务。冒险抢救成功后,瓦斯浓度由巷中的0.9%,迅速增加到巷口的1.4%时,矿领导又违章指挥,再次组织救护队进入500多米的灾区直接灭火。救护队第4次进入灾区时,测得瓦斯浓度为8%~10%,温度45℃棚顶有较厚的青烟,暗火随时有蔓延扩大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局、矿领导又指挥救护队第5次进入洒水灭余火。这几次的冒险行动都是违章的。因此,违章指挥是造成这次自身伤亡的主要原因。(2)《煤矿救护规程》规定:“平巷独头巷道迎头发生火灾,瓦斯浓度不超过2%时,要在通风的情况下,采用干粉灭火器、水等直接灭火。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防止复燃引起爆炸。”3115机巷风筒烧断后,巷道迎头成了盲巷,积聚了大量的瓦斯,在烧棚处测得瓦斯浓度8%~10%,进行灭余火前,有人提出先送风排出瓦斯,后灭余火,有人提出先洒水灭余火。但最后确定的方案是先洒水灭余火,结果在高浓度的瓦斯巷道里洒水时,余火露出,引起爆炸。这是引起这次自身伤亡的直接原因。(3)《煤矿救护规程》规定:“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矿山救护队长为指挥部成员。”在处理这次火灾事故时,很长时间才成立井下临时指挥部,但指挥部并没有认真研究灭火方法,一个副局长、三个矿长、一个生产处长下井后仍然是多头指挥,这是造成这起自身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4)《煤矿救护规程》规定:“井下基地应设置在尽量靠近灾区、通风良好,运输方便,不易受爆炸直接冲击的安全地点。”在第4次进入灭火后,没有认真研究考虑当时问题的严重性,而向地面汇报:“明火已全部扑灭。”在井下指挥灭火的副矿长还盲目的向调度室打电话,提出可以恢复生产。在“明火已全部扑灭,可以恢复生产”这种麻痹思想的支配下,不仅没有及时撤出一部分人员,并且使参加指挥灭火的局、矿干部和其他灭火人员等,都围集在3507上山地段。第5次没有进入直接灭火的救护队员,在3507上山离3115巷口不远的地点待机,实际上这里成了井下基地。发生爆炸后,井下基地的队员受到直接冲击,死2人,伤10人,扩大了自身伤亡人数。

(二)违章指挥封闭火区 案例二:

1961年4月24日,北票矿务局台吉矿救护队,在封闭该矿二井一300米水平东二采区第四层煤火区时,由于指挥部违章指挥,发生瓦斯爆炸,牺牲8人,受伤2人。

1.自身伤亡经过:

台吉矿二井系高沼气和有煤与沼气突出的矿井。东二采区四层回采结束时,已有自然发火预兆,4月封闭。4月23日19时40分,救护队对东二采区进行检查,发现入风侧一300米水平的4、5、6三条石门的红砖密闭全部被摧毁(为4月23日火区发生第一次爆炸所致)。6石门四层巷西50米处巷道冒顶并有白烟,风向不正常。瓦斯浓度为0.7~1.0%、CO浓度:为O.03%、巷温为22.5℃。

矿领导决定建造5道板闭,重新封闭火区,并在各板闭外建草袋装黄土(厚2米)的防爆墙。任务全部完成,为防止向火区漏风,增加防爆墙的强度,时隔4个小时,矿领导决定于24日9时10分出动救护队7个小队及部分兼职队员共70余人,对入风侧的4、5、6石门的防爆墙进行加固。

4石门、5石门的防爆墙完成后,人员撤出升井。13时15分,救护队开始建造6石门防爆墙。约14时,防爆墙处的CH4浓度开始速增,仅几分钟时间,即由0.8%上升到4.6%。救护队指挥员感到问题严重,小队长立即到井下基地汇报,要求矿领导尽快采取措施。14时10分火区内发生第二次爆炸,在6石门加固防爆墙的13名指战员中,3人遇难,2人受伤,8人脱险。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1)“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和加固密闭,要在24小时之后进行。”而该矿领导却违章指挥,竟然命令救护队在封闭火区后4个小时就进入加固防爆墙,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距救护队重新封闭完火区的时间只有9个小时。因此,造成这起自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违章指挥所致。

(2)在密闭的火区内,如果发生爆炸,破坏了密闭墙,禁止派救护队前往火区恢复已破坏的密闭墙,或者探险。只有在火区内可燃气体浓度已无爆炸危险时,方可进行火区封闭作业。如果不能肯定火区可燃气体无爆炸危险,则要在距火源较远的安全地点建造密闭。矿领导在决定重新封闭火区时,未采取措施排放火区瓦斯,也未在安全地点采取气样,在不能肯定火区内可燃气体已无爆炸危险的情况下,距被爆炸破坏的密闭附近重新密闭,也是造成这起自身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

(3)《煤矿救护规程》:规定:“处理矿井瓦斯、煤尘、火灾事故时,必须指定专人捡查瓦斯和煤尘,观察灾区气体和风流的变化。当有爆炸危险时,矿山救护队必须将全部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否则,指挥部必须采取保证安全作业措施。”作业地点瓦斯迅速上升,救护队虽然感到问题严重,但指挥员只是派小队长到基地汇报,要求矿领导尽快采取措施;其余人员仍在继续施工,而未能当机立断,迅速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作业地点瓦斯浓度于14时开始迅速上升,此时将救护队人员迅速撤出危险区,则可避免这起事故。救护队在瓦斯迅速上升,有爆炸危险时而未及时撤人,是这起自身份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没能建立有效的通讯联系,作业地点距井下基地200多米,通讯依靠人员往返传递,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指挥救护队的撤离。

(三)违章指挥抢救遇难人员 案例三:

1993年10月27日10时32分,某矿南山7#层303盘区8317准备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事故抢险过程中,2名救护队员不慎一氧化碳中毒,其中1名因抢救无效死亡,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 1.事故处理经过: 事故发生后,矿救护队抢救出6名受伤人员。局救护大队对两个工作面进行全面侦察,发现18名遇难人员,分布在8317工作面里切眼和外切眼之间的顺槽巷内。其中,5317巷9名,2317巷9名。外切眼以里,CO浓度均为10000ppm以上,CH4最大浓度为4%。在8315工作面发现10名遇难人员,CO浓度为24ppm,CH4浓度为1%。据此,指挥部决定在恢复通风之前,集中在井下基地的6个救护小队将8317工作面顺槽的18名遇难人员搬运到盘区巷。由救护队监护矿工搬运8315工作面的10名遇难人员。

救护队六个小队分别进入灾区。以小队为单位,4人一组向外搬运遇难人员。走在后面的某矿救护中队的4名队员,在5317巷里切眼附近将1名遇难人员搬到担架上正准备向外抬时,其中1名队员突然栽倒,口具脱落。其他3名队员见状惊慌失措。1名队员通过口具大声呼喊求救。走在前面的局救护大队的2个小队听到呼救声,立即返回,将倒地的队员口具强行复位的同时,一面用担架向外抬运中毒队员,一面又派人通知外面的小队将2小时呼吸器送入。在搬运途中,全面罩式2小时呼吸器送到,给中毒队员佩戴后抬到井下基地,但却因深度中毒而亡。

2.自身伤亡事故原因分析:

(1)《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处理爆炸事故时,确知人员已经牺牲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在确认灾区内的遇难人员全部遇难后,且灾区没有火源的情况下,指挥部不考虑恢复通风而是命令救护队强行进入上千米距离、CO浓度为10000ppm的窒息区搬运遇难人员,人为地增加了不安全隐患。如果先恢复通风,改善了救护队的工作环境,就不会发生这次自身伤亡事故。救灾指挥部违章指挥,盲目使用救护队,是造成这次自身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2)救护队员素质较差,缺乏处理恶性事故的心理准备,工作中心理过于紧张,造成突然栽倒,口具脱落,是自身伤亡的直接原因。同伴则于慌乱中通过口具呼救,造成中毒。反映出日常学习训练不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3)进入灾区搬运遇难人员的6个小队,在长达1000米的窒息区工作,仅有1个小队携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如果现场有两小时氧气呼吸器并能给其及时佩戴,队员则就有可能获救。安全意识不强,不携带必备的技术装备,是造成自身伤亡事故的重要原因。违章指挥的根本原因,是救灾指挥领导人违背《煤矿安全规程》和《矿山救护规程》的相关规定所致:

1.救灾指挥领导人未树立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急于恢复生产,轻视救灾安全。发生事故后未能全面了解灾害情况,对灾害情况不做认真分析,错误判断,导致处理事故方案制定不当。

2.煤矿领导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和考核,不具备处理事故的组织和指挥能力,缺乏救护知识和救灾经验,不具备处理事故的组织和指挥能力,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3.各级领导和有关人员,为尽快救出遇险人员,及时控制灾情,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应负责任,减少社会影响和政治压力,减缓职工家属心理上的压力;往往急于强求救灾进度,存在侥幸心理,以至于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决定,甚至强制命令救护队执行,而行政命令救护队又往往难以抗拒,以致于被迫执行酿成严重后果。

4.指挥决策人员的主观设想往往和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救灾过程中存在着人为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某些方面的影响和条件、时间的限制,违背客观规律,凭主观意志盲目指挥或瞎指挥,甚至强迫命令,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恶果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5.救护队指挥员存在盲从心理。不能自觉抵制违章指挥,不能提出令人信服的事实依据和可行的救灾方案。碍于权力和心存侥幸等因素而盲目服从;或误认为领导安排的就是正确的而去执行。思想上存有依赖心理,认为“有人负责”、“出了差错有人承担,与我无关”,这种心态是无益于救援工作的。

二.预防措施:

1、每个矿井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认真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组织演练,提高主要领导在发生事故后的指挥能力。以避免矿井一旦发生事故,各级领导在忙乱中违章指挥和主观决策。

2、矿井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后,加强救灾的组织与领导,是迅速有效处理矿井事故的关键。因此,必须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以保证抢险救灾工作,做到统一指挥、统一布署、统一行动,避免抢险救灾过程中组织与指挥混乱或多头指挥。

3、加强对矿井领导人的灾害预防与处理知识和指挥能力的培训,防止抢险救灾过程中决策失误或违章指挥。矿井各级领导必须熟悉矿山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战术指挥原则,以保证在事故发生后能够理智的指挥救灾工作。

4.制定救灾方案时,抢救指挥部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体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在制定方案时首先要考虑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还要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注意听取各方面、特别是救护队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的建议,使救灾方案和措施更合理、稳妥和周密。要正确处理抢救被困矿工与保护救援人员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救灾与生产的关系,切忌为了急于救人和恢复生产而盲目救灾;在无人或者人员已经遇难时,应采取稳妥的方案,避免扩大事故,绝不允许用活人去换死人。制定救灾方案时要明确一个观念:救护队员不是“万能的”。

5.救护队指挥员应是指挥部成员,参加救灾决策全过程,并发挥救灾知识和救灾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制定救灾方案的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要敢于坚持原则,讲事实、说真话。救护队指挥员应准确掌握事故现场情况,认真分析,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的、可行的事故抢救方案和备用抢救方案,对瞬息万变的灾变情况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并及时修改和调整方案。

6.积极开发、推广和应用矿井救灾专家系统,利用高科技手段指挥救灾,克服经验型处理灾变的缺点,弥补指挥决策人员考虑不周、精力有限、救灾知识欠缺等不足。

7.各级矿山救护指挥员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通过实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战术运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业务素质,增强救援指挥能力。救护队指挥员必须对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对违章指挥要坚决抵制和拒绝执行。

第六节 心理方面原因造成事故的预防

应急救援工作多是在极其复杂危险的环境中进行,矿山救护人员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极易造成心理紧张。特别是感到自身生命受到威胁时,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在救援过程中的突发意外,又极易使救援人员在心理上受到严重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由于不正常的心理状况,则可能诱发现场的救援人员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从而做出冒险行动,最终造成自身伤亡事故。

一、事故原因分析

案例一:

1984年3月16日,某矿救护队在处理小恒山煤矿火灾事故过程中,2名队员因心理紧张,走错路线,造成自身伤亡。

1.自身伤亡经过:

4月1日16时20分,矿1个救护小队进入北石门,作了战前检查和明确分工,然后第一组由小队长等3人进入更换水幕,第二组4人在外面待机。进入时,小队长在前,2名队员在后,并携带两个水幕和2米长的短节水带。到达分水器处,小队长把水幕拿起,把水带接上,发现水带不够长,回头要短节水带时,发现2名队员不见了。小队长立即退出追赶,直到待机地点也没有发现2人。小队长立即布置人员向指挥部汇报,又带领其余队员进入寻找。指挥部随即命令在井下打板闭的另1个小队也进入灾区查找,并用信号呼唤;又派井上待机队入井寻找。经过反复查找,发现1名队员已脱离危险区,另1名队员已中毒死亡。现场检查情况是: CO: O.16%;CO2:4.15%;CH4:O.3%;O2:15.7%;温度:52℃。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2名队员在进入灾区后擅自退出,由于心理紧张和慌乱,没有沿作为引路线的水龙带返回,以至于走错路线;进入北石门绕道口见到一道防水密闭,2人心慌害怕,辨别不了方向,在灾区乱串;在绕道口出来时则脱掉口具,1人大声呼叫向灾区方向奔去,另1人由绕道退出,被救脱险。心理素质差,情绪紧张,盲目行动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小队组织工作欠缺,小队长到达工作地点后才发现2名队员已失散。(3)队员素质差,在灾区内擅自行动;又缺乏井下救护知识,发现问题不沉着,脱掉口具大喊大叫。平时缺乏严格训练,特别是在高温浓烟情况下不能适应救护工作。

案例二:

1987年11月30日,某救护队在处理云岗矿火灾事故时,在执行封闭任务过程中,牺牲1名副中队长。

1.自身伤亡经过:

19时25分,副中队长带1名队员进入有高温浓烟的巷道内封堵火区密闭墙预留孔。由于巷内能见度低,进入风门后走了一段,感到越走越远,因此产生疑问,认为路线不对,于是向回返。在不能准确辨认撤出路线的情况下,副中队长心情紧张、惶恐不安。两人坐下休息思考时,副中队长失去理智,突然站起奔跑,接着突然跌倒;爬起来又开始跑动,并再次摔倒;口具脱落后大声呼喊。另1名队员在巷道中摸索着退出,但因吸入CO气体中毒。19时32分,待机人员进入后,救出了该队员。但已神志不清,未能说出副中队长所在的位置。19时40分,待机队再次进入灾区,沿原预定工作方向搜寻未能找到。后续救护队赶到后,又2次进入灾区搜寻,仍未找到副中队长的下落。为此,救护队组织人员第五次进入灾区,同时沿正、反两个方向寻找。21时10分,终于在5111巷口密闭墙处找到副中队长,但心跳及呼吸已停止,瞳孔扩散,肢体僵硬,头面部有明显碰伤;现场取样化验结果是:CO为1.933%,CO2 为11%,O2为8%,温度为50 0C。

2.事故原因分析:

(1)副中队长对灾区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认识估计不足,思想麻痹,以致进入灾区后就走错了路线。在撤离时,不能沉着冷静地分析思考,却因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而导致盲目行动,以至于在跑动时摔倒,口具鼻夹脱落,这是自身伤亡的主要原因。

(2)没有执行预定计划方案,而是擅自改变行动计划,将人员按每2人一组,依次轮流进入灾区工作。违章作业、冒险盲动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3)经检查,副中队长的呼吸器,氧气还有7Mpa。如果能够冷静沉着,不随意乱跑,静坐待救,既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违反规定,在灾区内讲话,也加速了中毒过程。

(3)没采取改善恶劣条件的有效措施,就进入高温区工作,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如果在巷道岔口放置冷光管或灾区指路器,就能够避免返回时迷失方向,从而避免这次伤亡事故。

二、预防措施

因为指战员心理原因造成的自身伤亡事故往往难以预料。所以,矿山救护队在抓好日常学习、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指战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增强应变能力,才能保证安全、迅速、有效地处理矿井事故。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指战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救护队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光荣使命。

2.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保证自身安全有效工作。使指战员不仅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培养救护队员高度的自制力,善于把握个人情绪。要学会控制调控自己的心理,理智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以乐观的态度和充沛精力去战胜困难。在特殊环境下力争做到遇事不慌,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一时一事的冲动而冒险蛮干,酿成严重后果。牢记只有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抢救他人,防止因蛮干造成扩大事故。

3.在模拟复杂环境中严格训练,强化高温浓烟演习,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提高救护技能,培养英勇顽强、不畏艰险、敢打硬仗的特别能战斗的作风,使指战员在险恶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4.组织指战员进行救护队自身伤亡案例学习和教育,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吸取教训,提高认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5.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制订出完备的救灾方案、周密的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并贯彻到小队人员,使指战员处理事故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抢险救灾工作都是在有一定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尤其是处理事故的最初阶段,不可能创造出一个绝对安全的救护工作条件,对抢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临危不惧、沉着冷静,保持镇定的心理状态。当险情降临时,要坚定信心,依靠集体,相信自己,处变不惊,理智地调整自己的思维,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

6.团结协作、战胜困难。在抢险救灾中,工作环境艰苦复杂,没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挥团队的作用,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自然灾害。

第七节 其它方面原因造成事故的预防

在发生的救护人员自身伤亡事故中,其中有些是可以预料但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难以预料和预防的,也有一些非抢险救灾工作中出现的意外伤亡事故。据统计,1949~2005年10月,由于受当时技术、装备条件限制造成救护指战员自身伤亡占死亡总人数的21.5%。

一、事故原因分析

(一)难以预防的的自身伤亡

救护对在救灾过程中,由于灾区情况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瓦斯爆炸的规律难以掌握,缺少完备的技术手段和救灾装备,因此有些突发事故是难以预防的。

案例一:

1987年8月13日,某矿救护队在处理该矿桃花洞主斜井井口火灾时,由于着火点发生不可预料的高温高压水气突出,造成救护队1个小队6名指战员全部遇难。

1.自身伤亡事故经过:

桃花洞斜井建于1970年,1979年对主斜井进行料石砌碹时,距井口32~42米的巷道仍然采用木支架。8月13日,主斜井距井口30~40米处着火。总工程师和救护队队长等人到到井下现场后,明火已被当班人员扑灭。总工程师命令留下2至3人继续扑灭余火,其余人员撤离。救灾指挥部成立后,通知救护队准备在主井口挂风帐控制进风,在火点以下砌碹处,救护队选点打一临时木板密闭。

救护队一小队6名队员下井选点,二小队在井口待命。下井后经检查气体正常,着过火的四架棚腿上端有烧焦的痕迹,明火已灭。救护队在火点下方约15米处选定地点,准备打板闭;当1名运料人员刚走出斜井口时,井下“轰”的一声,井口随即冲出一股黑烟,把另1人冲倒在井口外。待命的二小队从主斜井火点上部救出3人。因火点处冒顶,无法进入火点下部。就由救护队三小队从副斜井入井,绕道到主斜井火点下部救人。他们在距火点的20米处发现1名队员,在距火点5米处发现其余5名队员,6名救护队员已全部遇难。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事故发生后,由省、市组成的联合调查组立即前往事故煤矿,经过详细的调查,认为这是一起高温高压水气突出事故。其根据是:(1)遇难人员全身被高温烫伤、皮肤脱落,而眉毛、头发和衣着完好,血液也无CO中毒症状。

(2)事故前两天,此地连降大雨,降雨量约100毫米,事故地点地表积水约960米2。很可能是井筒上部小煤窑采空区形成火区,地表积水渗入发火区后,在发火区内近似密闭的条件下形成了高温高压水气。而井筒木支架被发火区引燃着火后,强度减弱,高温高压水气和高温的粉煤灰即从井筒着火点顶部突出。从现场检查看到,在火点上下约20米的范围:内落有20~40厘米厚的粉尘,可见其突出量是相当大的。

1987年,矿山救护专业委员会又组织救护专家小组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小组通过座谈和现场勘查,认为这次救护队重大自身死亡事故确是由高温高压水气的突出造成的,属难以预料的事故。

案例二:

1995年6月23日零时30分,某矿44采区C13 4462顶区采煤六队采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多人伤亡。第一次爆炸后,矿山救护队迅速入井积极侦察抢救,并引导营救出遇险人员30人,抬运出遇难人员11人。23日7时,对-540回风石门气体进行检测结果为:CH4为08%,CO2为02%,CO为40ppm,回风冒落石门处有害气体呈下降趋势。根据CO浓度由1000ppm下降到40ppm,从薄烟到无烟等情况,指挥部分析认为灾区已无火源,采取措施抢救灾区内被堵的34人。23日9时30分,突然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事故,造成31人遇难,多人受伤。其中正在执行检查监护任务的矿山救护队7人牺牲,2人重伤。在-600B10盲巷灭火的一个救护小队也受到冲击,所幸无人伤亡。

(二)可以预料但难以避免的自身伤亡 案例三:

1958年6月3日6时40分左右,四川省某矿在150 m水平石门穿过4号煤层时,因放炮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由于井口信号电铃不防爆,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并引燃井口临时支架。燃烧物掉入井下后,又导致瓦斯和煤尘连续爆炸达30多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后,在井下值班的矿山救护队长,虽然预料到还存在再次发生爆炸的危险,但是为了能够及时抢救遇险矿工,他将1名新队员安排在安全地点接应,自己却冲入危险区救人,并将40多名矿工引导出井或至井下安全地带。在随后的一次爆炸中,救护队长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

案例四:

1977年4月14日,辽宁省某矿507采区第五管子道发生自燃火灾。该矿在组织灭火时,于10时50分发生了瓦斯爆炸,伤亡多人。该局矿山救护队接到事故电话后,大队长立即率领局直中队的1个小队奔赴该矿,迅速进入灾区抢救。第一次爆炸后,矿山救护队预料还存在着第二次爆炸危险。但是,当大队长听到灾区里面遇险人员的呼救声后,便毫不犹豫地命令1名小队长和2名队员队员留在安全地点待机接应,自己带领4名队员冲进灾区救人。当他们抬着伤员退出灾区时,11时25分发生了第二次瓦斯爆炸,5名指战员(其中1名为大队长)牺牲。

案例五:

1995年12月31日18时20分,贵州省某矿北三采区131211高档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当班工人违章在上超前出口处放炮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时,正值该工作面8点班延点和4点班人员到达工作面等待交接班时,共有73人。盘江矿务局救护大队接到事故电话后,立即出动两个小队16名指战员,分别于18时41分和19时15分入井进入北三采区,相继从采区轨道上山—七亚运输石门—分组轨道上山—六亚运输石门—采面下巷进行抢救,并成功救出20名受伤人员。正当救护人员继续搜寻抢救其他遇险人员时,于20时19分发生第二次瓦斯爆炸,有4名救护指战员受伤后自救升井,12名指战员在工作面进风侧不幸牺牲。

2.自身伤亡原因分析

(1)抢险救灾工作的紧迫性

矿井发生火灾、瓦斯突出、爆炸等事故后,矿山救护队必须迅速赶到事故矿井,进行灾区侦察、抢救遇险遇难人员、控制和处理灾情、恢复正常工作环境。其主要工作多是在危险复杂环境中进行。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抢救遇险人员是首要任务,矿山救护队要创造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先将受伤、窒息的人员运送到新鲜空气地点进行急救。

时间意味着生存,遇险矿工的生存机遇和矿山救护队的抢救风险同时存在。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危险隐患时,救灾工作的紧迫性不允许存在任何拖延。为了能够迅速救援遇险人员,矿山救护队冒着生命危险,力争在短时间内能够救出更多的遇险矿工。1995年9月28日煤炭工业部煤安字第25号《关于矿山救护队员伤亡事故的通报》传真电文中指出: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有些突发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因此抢险救援工作必然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绝对安全的救灾条件是不存在的。

(2)灾区情况的不确定性

事故发生以后,灾区情况短时间难以全面掌握,灾害状态又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灾区内的通风设施、巷道支护等破坏程度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的聚积等情况无法准确判断。对灾区的气体检查监测有时会造成一些假象,更容易误导救灾指挥和决策。

由于矿井灾情存在着不确定性,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只能是依据矿方提供的信息做出判断,难以详细掌握灾情的全面情况,特别是矿方提供的信息不全面或者存在虚假隐瞒时,必将影响矿山救护队的救灾行动。(3)瓦斯爆炸规律难以掌握

矿井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等重大灾害事故后,往往存在爆炸或二次爆炸的危险,但是瓦斯爆炸规律却难以掌握;抢救工作面临着风险与价值同在的矛盾,在此情况下,进行救援可能出现自身伤亡的概率必然就大。

(4)灾区侦察工作的必要性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发生火、瓦斯、煤尘等重大事故后,必须首先组织矿山救护队进行侦察,探明灾区情况。

灾区范围大且通风系统复杂时,全面完成侦察任务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灾情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化,都是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但是,侦察是救灾必需的关键,对下一步的抢救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掌握准确信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事故方案,矿山救护队必须进入灾区进行侦察,准确探明事故类别、原因、范围、遇险人员数量、生存情况和所在地点,以及通风、瓦斯、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而在侦查和初期救人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故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防范。

(5)救灾缺乏有效技术手段

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救灾手段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灾区情况很难做出确切的判断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火灾和瓦斯爆炸等复杂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侦察、气体监测、灾区通讯、灭火等救灾技术手段,也直接影响着救援工作的成效。

(三)意外事故:

1977年10月29日,贵州省某矿务局化处矿救护中队在该矿熟悉巷道时,遇上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3名熟悉巷道的队员全部遇难。

1980年12月9日10时25分,某矿救护中队第三小队7名队员,在井下进行预防检查完成任务后,升井行至运输大巷时,背后一列载重电车全速向副井底方向驶来。小队长等3人躲闪不及,被迫贴紧大巷墙壁站立,被高速而来的电机车挤撞,小队长当场死亡,1名队员重伤致残、1队员轻伤。这次意外事故,主要责任在矿方电车司机。

2004年11月28日,陕西省某矿救护中队在本矿415综采工作面执行监护工作时,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造成6名矿山救护队员牺牲。

二、预防措施

1.准确掌握事故信息,制定科学救灾方案。在处理火灾或瓦斯事故时,救灾指挥部应了解掌握多方面信息,根据事故性质、发生地点、波及范围、遇险人员分布位置、通风现状、有无明火、灾区瓦斯浓度等,分析判断、制定出科学的救灾方案。在灾区复杂通风网络中,特别要重视气体、风流变化,正确分析气体动态并考虑其复杂性、真实性;对灾情的发展变化、可能诱发的事故和出现的意外做出准确预测。由于灾情的不确定性,应拟定多套方案,注意方案措施的利弊比较,选择相对最优的方案。灾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修改调整救灾方案。

2.尊重客观规律,戒除经验主义。制定救灾方案时,应集思广益,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既要重视以往成功经验,但又必须戒除经验主义;既要看到同类事故的普遍性,又必须充分考虑每个事故的特殊性。指挥部要认真听取有关专家和救护队的意见、积极采纳合理建议;矿山救护队指挥指挥员要敢于讲明事实、说出真话,提出切实可行的救护队行动方案。

3.安全有效施救,杜绝盲目行动。

在没有完全确定灾区有无潜在火源情况下,不要轻易改变灾区通风状况。在不能完全确认灾区无爆炸危险的情况下,或者没有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时,特别是灾区已无生存条件时,应尽可能避免盲目抢救。应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扩大伤亡或发生次生事故,确保安全有效施救,尤其要确保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4.以人为本,保存自己,抢救生命。

事故发生后,救护人员为抢救灾区遇险矿工,舍生忘死,不顾自身安危,这种精神固然值得赞扬。但是,做为各级领导和救护指挥员, 有责任确保他们的安全。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把救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订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使救灾工作能够安全、迅速、有效的得到执行。救护队应客观分析人员生存的可能性,既要积极抢救遇险人员,又必须防止盲目行动。要创造条件,改善救灾工作环境,增大安全系数,切勿超能力救援。

5.救护指挥员认真履行职责,精心指挥。指挥员要详尽了解事故原因、事故地点的有关情况,认真分析事故矿井提供情况真实与否,救灾方案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灾区可能出现的动态变化,侦察和救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存在的危险性,救护力量和指战员身体状况、心理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灾区实际情况与救灾方案存在较大误差,或灾情突然发生变化时,应能及时作出应急反应,果断决策救护队行动。遇有爆炸危险时,必须将全部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

6.加强培训,普及救灾知识。

通过救灾知识的培训,使矿工不仅能够预防事故,而且懂得如何消灭初起灾害。尤其火灾事故,如能在初始阶段利用现有条件及时处理,则可以避免酿成重大事故。许多火灾事故由于不能及时处理,待救护队到达现场后,己经发展扩大,难以处理,甚至酿成爆炸事故,增加了抢险救灾工作的危险性。

7.加强救灾技术手段的研究。

救护队进入灾区前对对火灾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和连续爆炸的监控及应采取的措施,连续爆炸发生的规律,采掘工作面瓦斯燃烧事故的处理手段,对封闭有爆炸危险火区的气体爆炸趋势的监控,快速封闭火区的实施等,应从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上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得出科学的结论,用以指导救灾工作。

8.依靠科技进步,推广使用救护新装备。

矿山救护技术装备是完成抢险救灾、避免自身伤亡的物质基础。推广使用救护新装备、新仪器、新技术,提高灾区通讯、灾后气体监测分析等技术装备水平,对提高救护队救援能力、保证救护人员的安全,顺利完成救灾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救护装备使用管理

第一节、BG4正压氧气呼吸器

PSS BG4 闭路式正压氧气呼吸器为更新产品。呼吸的气体在闭合回路中流通,二氧化碳被CO2吸收器吸收。当呼吸频率较低时,定量氧气补给阀供应氧气,呼吸频率较高时,自动氧气补给阀或手动补给阀提供额外的氧气补给。在吸入气体以前,气体流经降温盒,温度降低可增加呼吸的舒适度。也可以不使用降温盒。

电子报警器Bodyguard 提供氧气瓶内气体压力的持续监测。Bodyguard具有以下特点:

-检测PSS BG4的氧气压力

-显示剩余使用时间指导压力降到55巴激发报警

-运动传感器和危困时自动报警(此功能只有当Tally标牌移除时才激活)-黄色的紧急情况报警按钮 -背景照明

-55巴余压报警 -环境温度

-本质安全认证 -低压报警 -自动检测

-高压气密性测试

1、工作原理

PSS BG 4闭路式正压氧气呼吸器是一种带有高压纯氧的气体再生装置。呼吸空气在仪器的闭路式呼吸系统中循环,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由再生罐吸收。氧气瓶中的氧气以下列方式补充到呼吸空气中: -在耗氧量较低时通过定量供给阀补给。

-在耗氧量较大时通过自动补给阀或手动补给阀补给。

再生空气流经冷却罐后吸入人体。为降低吸入空气的温度,从而减少使用者的疲劳,冷却罐要安装冰块。不安装冰块也是允许的。

Bodyguard电子报警系统由传感器,主机,显示器组成。它可连续测量氧气瓶中的压力,并将压力值显示在显示器上,以此来检测和监控PSS BG 4的功能是否完好,当气瓶达到报警压力或仪器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

整个呼吸系统处于正压状态,可以避免外界有毒物质进入呼吸系统。

2、PSS BG4产品结构

1.全面罩 2.连接管 3.呼气软管 4.滤尘网 5.CO2吸收器 6.呼吸气囊 7.排气阀

8.自动氧气补给阀 9.降温盒

10.定量氧气补给阀 11.吸气软管 12.排水阀 13.气瓶 14.气瓶阀 15.减压阀

16.智能控制器 17.Bodyguard II 18.传感器 呼吸器的自换、互换

㈠ 自换氧气瓶:(60秒内完成)

1、更换队员作好准备听到开始命令,迅速解开呼吸器腰胸带,将呼吸器从头上脱下,翻转后放于更换地点(仪器盖向上);

2、打开仪器上盖、氧气瓶扣带或卡子、按手动补给充满气囊(以排气阀排气为准)、关闭氧气瓶、卸下氧气瓶;

3、将备用氧气瓶去掉防尘盖,开关一次,吹除灰尘,迅速安装好,随即按手动补给充满气囊(以排气阀排气为准)、系好氧气瓶扣带或卡子,盖好仪器上盖,扣好扣锁;

4、翻转呼吸器重新背好,系好腰、胸带;

5、举手示意完毕或举起扳手示意完毕。

㈡互换氧气瓶:(40秒内完成)

1、被换队员和操作队员作好准备(备用氧气瓶、扳手);

2、被换队员打求援信号,操作队员迅速打开被换队员的仪器上盖放在一边;

3、打开氧气瓶扣带或卡子、按手动补给充满气囊(排气阀排气)、关闭氧气瓶、卸下氧气瓶;

4、将备用氧气瓶防尘盖拧下,迅速开关氧气瓶一次吹除灰尘,安装好氧气瓶,打开氧气瓶开关、按手动补给、扣好扣带或卡子、盖好仪器上盖、扣好扣锁;

5、举手示意完毕或举起扳手示意。

(三)仪器操作步骤(四小时更换二小时):

注:该项操作由三人配合完成(操作队员、协作队员、被换队员);要求:20秒内完成。

1、首先由被换队员打求援信号,协作队员解开被换队员的头带(或脖带)、呼吸器的胸、腰带、按手动补给;

2、协作队员握住被换队员的面罩(或口具、鼻夹)准备更换;

3、操作队员打开2小时呼吸器氧气瓶、按手动补给,翻开复面、取出堵塞物,与协作队员配合(协作队员摘面具或口具、鼻夹)将复面完全戴在被换队员的头上,迅速按手动补给;

4、整理面具去处褶皱,将矿帽及矿灯戴好,系好2小时氧气呼吸器腰带,观察氧气压力后,举手示意完成;

5、与此同时协作队员摘下被换队员的4小时氧气呼吸器后,观察氧气压力,关闭氧气瓶。

(四)自动苏生器连接

1、打开苏生器上盖,开启氧气瓶,缕顺吸引管,试验配气阀1;

2、将导气管与自动肺和面罩连接,试验配气阀2,缕顺自动肺导气管,拔出自动肺上的标杆;

3、缕顺自主呼吸阀导气管,将其与自主呼吸阀、面罩和储气囊进行连接,调试配气阀,观察氧气压力。

注:各部件接头必须上紧,吸引管、各导气管不得交叉重叠放置,自动肺上的标杆必须拔出,不得错项、漏项,以上步骤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秒)

第二节、南非RB2000型多功能灾区移动电话

1、系统介绍 1.1硬件

该救援系统由一个基站,一个远程控制装置(RCU)和若干个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组成。见图2-1

图2-1 RB2000型救灾通讯系统

当井下发生事故时,基站设在使用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地点的就近安全位置。

远程控制系统安装在地面的操作室,并通过专用电线与基站连接。

建立与地面的连接后,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则可开始移动工作。

基站配有一个BC2000D电池充电器,充电器可同时为10个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充电。

1.2感应无线电接收器原理

SC2000矿用无线电接收器系统通过天线和电缆以低频(100 kHz到lMHz;救援340kHz)运作,这一频段信号损失较少,且较为简单、成本低廉,该系统在需要无线电通讯的矿井运输中使用。

距离较短时,也可进行一些直接的地下通讯。主要是通过地下短距离通讯的方式运作。

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的环形天线(bandolier天线)和环形天线(2×2m)或基站侧面的生命线与铺设的天线、管道或电缆连接运作。

相对其使用频率的波长来说,这些天线的体积较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效率。所以,如果在没有管道或电缆的地方,便携式接收器之间的通讯距离应在50米以内(以地面为例)。

在运输中(小直径),其通讯范围为500到800米。

通讯范围的大小与以下情况有关:运输型号:管道、电缆、铁轨的铺设状况;电子噪音大小:所有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与电缆管道等的距离;管道、电缆的方位:地层状况等,在此不一 一详述。

以下条件具备时,可达到最大通讯范围: a 天线(bandolier)与管道或电缆平行

b 靠近地层

c 天线平面对着管道或电缆 2设备介绍 2.1 RB2000基站(见图2-2)

RB2000救援基站为不锈钢外壳,由以下部件组成。a 防水塑料外壳,存放无线电接收器 b 电话听筒 c 扬声器

d I.S.电池(6V/l2Ah)

图2-2 RB2000基站

终端与远程控制装置、生命线、和环形天线连接。终端安装在该装置前面,且有很好的保护,与装置连接非常容易。

电池为本安型,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可为无线电接收器持续供电一周以上。

无线电接收器装置由三个PCB组成: a 一个终端PCB,与外部连接 b 一个连接PCB c 一个340HzSC2000(标准)PCB 在SC2000手册中可以找到PCB装配的介绍。

连接PCB(BZ0688)的功能包括以下两点: a 连接远程控制装置音频、PTT和SC2000无线电接收器电话听筒; b 连接SC2000无线电接收器RF输出和环形天线以及生命线。2.2 RB2000充电器:(见图2-3)

RB2000充电器可以180mA的电流和7.4V的最大电压,为6V/l2Ah的电池充电。

与PCB连接,充电器可在II0Vac或200Vac状态下工作。(注:在打开充电器前不要接通主要的连接!)指示灯可以显示电池充电状况。a 红灯=正在充电 b 绿灯=电池充满

图2-3 RB2000充电器

如果电池完全放电((<5.5V),充电时间需要3天。(注:最好不要以低于5V的电压为电池充电,否则很难再次充电)。2.3环形天线(见图2-4)

与基站配合使用的SC2070环形天线是由8米的双层同轴屏蔽电缆组成一个2×2米的环。

图2-4 环形天线

在使用频率范围内,该环是感应式的,且随着环状天线阻抗电容器和组合电路元件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系统通过一个小的氧化变压器将闭路输入变为500hm。该转换和连接电路设置在防水外壳内。

该环靠着管道或电缆安装,在其底部有一个结点盒。该环安装(用塑料线卷或绳卷,不是电缆)在结点位置如果情况允许,尽量装在中心位置。

结点盒用绳索系在管道上,这样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升降。(见图2-5)

图2-5 环形天线

用无线电和天线取得联系,应注意环的感应与其范围有关:天线应预先与结点盒连接。为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环的范围。

打开基站的对讲按钮后,可以通过控制设在基站的RF无线电监听器信号灯来确定最适合的波长点。2.4生命线

生命线由一条阻抗约130Ohm的双芯软电缆组成。电缆的终端接在与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相连的生命线结合器上。2.5远程控制装置

供电-远程控制系统(RCU)工作电压为ll0Vac。或220Vac(设置PCB板上的跨接线)。系统配有备用酸性蓄电池。

在面板上有两个信号灯: a 红灯:指示正常电压

b 绿灯:表示RCU通过绿灯旁边的开关打开变化

连接-远程控制系统通过一对双芯电线(电话电线)与基站连接。与RCU后面的两终端连接,同时其他端点和救援基站面板上的两个终端连接。这种连接的距离可达到10千米。

多达十个基站都可同时相互平行连接在同一条线上。

对讲-按下电话听筒内侧的按钮(PTT),话音可传递到无线电接收器上,并可同时通过电话听筒上的麦克风讲话。

音量-RCU具有内置自动获取控制装置,可以将所有发出的声音提高到同一水平。可使用音量旋钮调节合适的声音大小。铃声-按下RCU底部的按钮,可发出告警音,用以引起无线电接收器使用者的注意。

2.5.1电路介绍

远程控制装置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扬声器,它从一个系统接受音频信号,并放大可以听到的范围,同时将通过电话听筒上麦克风传递的声音发送到远程控制系统上。远程控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内置:

a 供电/电池

b 输入/输出线平台 c 线路驱动平台

d 线路自动获取控制(AGC)平台 e 耳机放大平台 f 麦克风放大平台 g 1800Hz呼叫发生器 h 电流安培 安培总和 i 电流安培(扩音器)j 1800Hz再生器-不使用 3 设备布置

3.1基站(见图2-6)

基站通常设在安全的有新鲜空气的基地,尽量靠近将要使用便携式无线电接收器的地方。

图2-6 基站 基站布置如下:

a 打开电池盒,装好电池

b 按下“呼叫”按钮;将会听到声音发出

c 打开放置电话听筒的盒子,并按下听筒上的PTT旋钮 d 通过麦克风讲话时会听到声音发出,松开PTT按钮时会听到(消息终止)短促的清脆的短音。

3.2环形天线(见图2-7)

环形天线按图表所示与管道或电缆连接。建立连接后,按下呼叫按钮,监视无线电接收器上的声音指示器。

声音发出,松开PTT按钮时会听到(消息终止)短促的清脆的短音。3.2环形天线

环形大线按图表所示与管道或电缆连接。建立连接后,按下呼叫按钮,监视无线电接收器上的声音指示器。

举起环中央(在结点盒上),直到音频指示灯完全变红,用绳索在该位置固定。

图2-7 环形天线

3.3生命线

生命线通常由双芯电缆组成,此种结构是为了确保小组成员在充满烟雾的巷道中能顺利返回。

生命线可与基站顶部的终端连接,从而确保两端的通讯。

生命线的尾端也可连接在与便携式无线电接受器天线(bandolier)相连的小盒子的终端上。这样可以使生命线的最终连接位置,使通讯效果达到最优。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他连接方式也可正常工作。3.4远程控制装置

远程控制装置在地面控制室中使用,但它不是本质安全型的。

该装置使用1l0V或220V电压(可通过PCB设置内部电压)。

将远程音频线连接在RB2000基站上。当RB2000受到损害时,该线仍基本安全,可通过I.S.电池正常运作。

第三节、DKL生命探测仪

DKL生命探测器是借由人体所发出超低频产生电场感应出活人位置。经由DKL超过五年的研究与发展,生命探测器Model l.0正式于1998年3月量产,DKL广泛测试生命探测器并实地展示,使用时不干扰其它侦测设备且易与其它科技整合,实验室与现场测试生命探测器不受任何电磁干扰包括电力线、收音机、电视、微波炉等影响,并且证明任何气候均能有有效使用。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化极化泸波专利,经过合格训练的操作者使用生命探测器能侦测及追踪活人位置,无论活人是移动、静止、穿过水泥墙、钢壁、厚实植物、泥土或水,但是任何障碍物会缩短生命探测器侦测距离,在开阔空间生命探测器可侦测到500公尺外站立的成人。活人俯卧或坐下会微缩短生命探测器的侦测距离。基本侦测技巧

1、取出生命探测器

2、将选择钮设定1的位置

3、你可以打开镭射,Model l.0镭射开关位于主体上方位置(注意事项:生命探测器不论雷射是否开启均能侦测到活人)

4、展开天线第一部分调整天线以利操作Model l.0,天线建议拉至最长位置

5、展开天线第一部分

6、手臂沿着身体垂下,仪器指向地面做清楚动作

7、将仪器向上举起置胸前中间位置并指向你的前方完成预备动作

8、使地心引力对Model l.0的主体结构影响至最低,天线总成保持活动并向下1度至2度

9、持续练习从清楚动作至预备动作直到熟练为止

图 3-1 组成图

第四节、荷马特救灾破拆装置

该扩张剪切两用钳是营救受困人员的救援设备之一。它集剪切和扩张功能为一体。该工具通常在营救时完成剪切、扩张、挤压或将分离的结构物体拉到一起等功能。它可以将材料挤紧或压扁,以便易于剪切。同时它也可以强力分开两个物体,或为减小结构的强度,在材料上剪出一个豁口。配上附件,还可以将物体拉到一起。该扩张剪切两用钳作为手动工具可以由一个人来操作。在工具前端有两个带扩张头的刀片用来剪切和扩张。使用高压,使这些工具具有巨大的强力。关于另一种救援设备“支撑杆”的描述:

支撑杆是可以营救受困人员的救护设备之一。在救援过程中,用它来强力撑开架构物体。有三种类型是:一端伸展,两端伸展,可伸缩。支撑杆系统一般由液压泵、软管及一个或多个工具(支撑杆)组成。操作手柄可以左右旋转,以此来确定活塞活动的运动方向。其处于中间位置时,无压。此时松开操作手柄,它会自动回到中间位置,且活塞停止运动。系统操作 一个系统一般由液压泵,软管,及一个或多个工具组成。液压泵是由内置的内燃机、电机、空气或手力或脚力作为动力。泵内的液压油可产生压力。软管为泵与设备运送液压油。

该工具中的液压缸有一个可以轴向运动的活塞。如果汽缸从底部受到推力,压力从活塞底下产生,使活塞向外移动。如果汽缸从顶部受力,活塞就会将被推进汽缸。此移动方向由操作手柄的控制阀决定的。

操作手柄可以左右旋转,以此来确定活塞的运动方问。其处于中间位置时,汽缸内没有压力,并且没有压力的液压油流回泵中。松开操作手柄它会自动回到中间位置,并活塞停止运动。

在剪切钳、扩张钳及扩张剪切两用钳等工具中,活塞的轴向移动启动机械运动,从而完成剪切动作。

软管是将泵和救援工具连接在一起的媒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荷马

TM特有两种软管,分为CORE系统或双管系统。CORETM系列的产品描述: CORETM系列指的是液压软管的高压管在低压管的中间,其母接头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在断开后,进油管与回油管在内部相连接。这意味着不用等液压油输送到管子中就可以连接或断开救援工具。双管系列的产品描述: 双管系列的产品是将进油管与回油管打结的方式捆绑在一起。双管系列的产品都有一个公快速接头和一个母快速接头。如果要将救援工具与软管连接或断开,必须先将泵上的卸压阀放在卸压的位置。在连接好工具与软管后,必须再将卸压阀放在运行的位置,这样才能工作。

第五节、威特8巴小型起重气垫

在威特系统,设备、控制装置、充气软管和气垫完全由威特总程序管理,控制装置通过安全阀和气压表调节各个气压范围,并阻止气垫充气过度。

对于威特系统的每个压力级都有一个相应的控制装置。在控制装置和气源之间的绿色充气软管适用于所有压力级。

8巴系统的充气软管可选择黄色或红色。不同的颜色可使各个气垫的操控不会混淆。

黄色或红色=连接控制装置和小型起重气垫的8巴充气软管(不同的颜色可保证之用两个气垫时安全受控)。

8巴系统的充气软管装配了双重闭锁安全连接器。

起重气垫只允许使用压缩空气,特别情况下使用水操作。但是绝对禁止使用可燃性或腐蚀性气体。起重气垫只允许使用威特原装配件。小型起重气垫型号V24-V3l-V40-V54-V68符合德国储压器规定,只允许用有生产商验收检测证书的起重气垫。测试证书必须细心保存,以便在反复测试时了解情况。长时间的储存必须遵守DN7716标准。

第六节、YRH250矿用本质型红外热像仪

(一)热像仪用途:主要用于检测煤矿井下隐性火区分布、火源的位置,预防大面积顶板冒落和采区透水,探测瞎炮位置分布、采煤机组与液压支架实时工作状态,非接触性检测变电所各种开关、接头、变压器的事故隐患,水泵、局扇、防爆电机及动力设备(动力电缆)温升,运输机及运输皮带的发热状态,烟气或黑暗中救护寻人等。

(二)、热成像仪主要性能:

1、点分析,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控制点分析,可移动。

2、自动捕捉点分析。可分为最高温或最低温。

3、等温分析:设定等温宽度和范围。分为红色和绿色的,所设定的物体以特定的颜色标定出来。

4、报警分析:设定报警温度及确认报警器开关和蜂鸣器开关。

注意:分析参数的设定在开机后立即设定。在冻结下保存图像时在菜单中操作,解冻状态下再长按3秒也可以完成。

镜头不要对准太高的温度,比如焊枪、太阳。

(三)、测定距离:1公里距离内直径2.2米范围

第七节、LH激光测距仪

LH系列激光测距仪、测高仪将激光测距装置和垂直角度传感器合二为一,轻巧便携,操作简单。根据目标尺寸和反射性的不同,利用内置的电子倾斜传感器,倾斜补偿激光测距仪可以对倾斜角度进行测量,进而可以得出目标物体的高度值。此系列激光可以应用在树高测量、建筑施工、地质勘测、地产评估等多种应用领域。此系列产品适合于对精度要求不高,而对仪器成本有所限制的测量应用。

1.0 产品外观及功能特点

探物镜: 通过探物的窗口可以将指示用的红光斑指向目标物体。

“Range”按钮:利用“Range”按钮可以进行测距操作或者选择工作模式。显示:系列激光测距仪允许使用者随意选择显示单位,米、英尺或码。电量过低显示:用于提示使用者及时更换电池。

自动关机:为降低能耗,测距仪会在测量完成后30秒钟自动关机。2.0 基本操作

A 保持测距仪位于眼睛前1—2英寸处,通过探物镜来瞄准物体。

B 按住“Range”按钮,在探物镜中会出现一个红色亮点。将红色亮点对准目标物体。

C 保持测距仪指向目标物体,松开“Range”键。需要注意的是,在松开按键之前,测量光束是不会射出的。D 当指示红点消失后便可读取距离值。2.1 距离测量过程

激光测距仪发出不可见、对人眼无害的脉冲红外激光束。通过目标物体对激光束反射,测量光束往返的时间来得到待测的距离值。激光测距仪发出的激光束是不可见的带状垂直光束,这使得它测量细小的垂直物体的能力大大提高。激光测距仪具有一种特有的锁定目标功能以降低光束偏离与背景环境相近的待测物体的可能,只需按住按钮并在探物镜中保证红色指示光点对准待测物体即可。激光束会在松开按钮之后从测距仪中发出,这就保证使用者有足够的时间来通过探物镜内的红色光斑来锁定目标。为提高测量精度,测距仪的每次测量实际上都是由多次测量组成的,当获得足够的测量信息后,扬声器会发出声音提醒操作者,

第二篇:非煤矿山

1.采矿方法分类:空场采矿法:在采场回采过程中维护空区暂不处理的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在采场回来过程中用充填处理空区的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在采场回采过程中用崩落围岩处理空区的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单层空场法、分层空场法、分段空场法、阶段空场法;充填采矿法:单层充填法、分层充填法、分段充填法、阶段充填法;崩落采矿法: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单层空场法的特点是:回采过程中暂留高度相当于矿体厚度的空区,在支护的岩石顶板下的采空区作业。适用条件:该法适用于回采水平和缓倾斜矿体,倾角不大于30。;矿体的厚度小于3—4m;矿石和顶板岩石中等稳固以上,以保证工人直接在其暴露的顶板下作业的安全;矿石的价值不高或贫矿,以利于减少留矿柱的经济损失。房柱采矿法是将阶段矿体划分为盘区,盘区由若干个矿房与间柱组成。回采过程中主要留规则矿柱支撑顶板岩石的一种采矿方法。适用条件:该法适用于回采矿岩稳固的水平或缓倾斜矿体,矿石价值不高。矿体厚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回采设备,用浅孔崩矿、电耙出矿时,矿体厚度小于6—8m;用深孔崩矿、无轨设备出矿时为8—20m。分层空场法是将矿块划分为分层.在哭矿石顶板(上向分层)或假顶(下向分层)下的采空区作业法,分层回采过程中暂留约为分层高度的空区。适用条件:矿石和围岩均稳固,矿体厚度以薄和极薄矿脉为宜。矿体厚度较大时,平场工作量显著增大,因而技术经济效果较差。矿体倾角应为急倾斜,矿石无结块性和自燃性。分段空场法是:将矿块划为数个分段自上而下回来的方法。每个分段矿块又划为分段矿房与矿柱,分段回来过程中暂留分段矿房高度的空区,在分段巷道内钻凿深孔和出矿。分段矿房回采结束后,及时间采矿柱和处理空区。适用条件:本法适用于开采矿岩稳固的倾斜和急倾斜中厚至厚矿体。阶段空场法是将矿块划分为阶段矿房和6矿柱,回采过程中暂留阶段矿房高度的空区,在巷道内作业,自阶段出矿巷道出矿的采矿法。单层充填法的特点:矿块的回采按矿体全厚向前推进,在岩石顶板下的回采空间作业;当回采工作而推进一定距离后,除保留继续回来所需的工作空间外,其余空区用隔墙进行密闭,用充填处理空区并控制地压。

2.底部结构:它是从运输水平到拉底水平之间所包括的受矿巷道、二次破碎巷道和出矿巷道的有机配合,使矿房或矿柱采下的矿石,经过这些巷道利用矿石的自重或设备出矿,装入运输平巷的后续运矿设备中。

第三篇:非煤矿山复工报告基本资料目录

非煤矿山复工报告基本资料目录

1、非煤矿山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 复工申请书

2、营业执照 采矿许可证 安全生产许可证 安全标准化证书

3、主要负责人 管理人员资格证书.4、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

5、工伤保险凭证

6、矿山在用设备安全检测检验报告

7、安全生产费用计划与落实材料

8、事故应急预案备案表

9、互救协议

10、爆破协议书

11、矿山技术服务合同

12、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情况表

13、安全生产责任制目录安全生产各种操作规程目录安全生产各种管理制度目录

14、关于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通知

15、关于成立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的通知

16、安全生产承诺书

17、安全生产现状图

第四篇:露天开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目录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2、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3、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4、安全科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5、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6、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7、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8、财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9、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10、生产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1、凿岩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2、装载机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13、挖掘机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14、汽车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和政府各级主管部门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并监督检查。

(二)负责组织本公司和各级部门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安全卫生、劳动保护法等法规学习。

(三)负责制定符合本公司安全生产的长远规划。

(四)组织制定、修改、审查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

(五)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操作事故的调查分析。负责产品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

(六)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大修理工程、新产品项目的“三同时”工作。

(七)对于公司内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措施。

(八)参加公司各种安全生产检查。参加本业务范围内的安全检查。

(九)组织编写、修订公司安全系统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安全规章制度。

(十)按事故“四不放过”的要求调查处理事故,事故处理终结后,应将资料整理齐全存档备案。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并督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落实;

(三)确定符合条件的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

(四)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本单位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人员;

(五)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六)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七)组织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机制,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八)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九)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工作;

(十)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十一)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十二)及时、如实报告事故,组织事故抢救;

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负责检查对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失职和违章行为。

(二)组织制度、修订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

(四)组织安全检查,落实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措施。

(五)负责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六)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动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七)发生事故时,负责组织指挥现场事故抢救工作。安全科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协助企业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组织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进行考核;

(四)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督促企业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和员工上岗前及轮岗前培训教育制度;

(五)监督本单位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六)组织落实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措施;

(七)制定本单位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并监督和教育从业人员按规定使用;

(八)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预案进行修订,制定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

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二)参与本单位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督促本单位其他机构、人员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三)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

(四)监督检查本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生产资质、条件的审核工作,督促检查承包、承租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

(五)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监督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发放、使用和管理;

(六)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七)组织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的技术工作负全面责任。

(二)根据国家的技术政策和安全法规,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和革新项目的试验。

(三)指导、组织、制定、审批各项安全技术规章制度和制定安全、防尘、防毒的技术措施。

(四)负责指导安全技术部门开展工作。

(五)参加伤亡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参与研究并确定防范措施。

技术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修改本企业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二)组织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技术考核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三)组织全矿性的安全卫生检查,对事故隐患的整改进行督促,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制订安全奖惩条例。

(四)参加各项工程、特殊设备、大修和安装工程及生产中新工艺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设备试车运转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有权拒绝验收或越级反映。

(五)对企业的安全人员负有技术业务指导和组织业务学习的责任。

(六)参加伤亡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并参与研究和编制防范措施。财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确保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经费的支出并监督使用。发现挪用或扩大使用范围的,应停止付款并报领导处理。

(二)协助有关科室执行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三)保证事故隐患治理、安全教育、宣传、劳动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等费用的开支。

(四)对各项安全生产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五)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六)对安全生产投入资金据实列支,做好账目处理工作。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和本企业、本车间的安全操作规程,对所辖生产范围工人的安全健康负责。

(二)经常教育和检查本班组工人正确使用生产工具、防护用品、安全装置,并教育工人注意环境安全,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隐患。

(三)对本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操作方法指导,并经常检查本班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情况。

(四)有权拒绝上级不符合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指令和意见。

(五)如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本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并采取临时处理措施。生产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安全病竞赛和安全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二)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方面的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听从安全人员的指导,做到不违章冒险作业。达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安全设施和工具,爱护安全标志,服从分配,坚守岗位,不随便开动他人使用操作的机械、电气设备,不无证进行特种操作,严析遵守岗位责任和安全操作规程。

(四)随时检查工作岗位的环境和使用的工具、材料、机械设备,做好文明生产各种机具的维护保养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或上报。

(五)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立即向班组长汇报,介绍事故的真实发生情况。提出防止事故发生,促进安全作业,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六)有权越级报告安全生产的一切情况,任何人不得对工人打击报复或扣压合理意见。遇有严重人身危险而无措施保证的作业,有权拒绝生产,同时立即报告领导或越级报告有关部门。

(七)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方面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对新工人积极传授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作业技能,维护一切安全设施和护具,做到正确使用,不准拆改。

凿岩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熟悉各种矿岩的性质,采掘施工方案,掌握凿岩和炮眼排列的技术。

(二)熟悉矿体生成条件、倾角和矿岩性质,合理布置炮眼,掌握炮眼深度、角度,特别在矿体和围岩不稳固的情况下,应注意炮眼底的位置,不准打破上下盘破坏了围岩,严格控制采幅和控顶高度。

(三)以下情况凿岩机工有权拒绝作业:

1、对违章指挥的作业和没有技术安全交底的采掘工程。

2、现场出现危及人身安全又无可靠措施,以及矿房无两个安全出口。

3、工作面炮烟未排净,无水打干眼。

(四)熟悉凿岩机的机械性能,达到会使用、会保养,能排除故障,能做到一般修理。

(五)爱护设备,风钻坏了及时修理,凿岩结束后风钻要加油,必须塞好进风口、进水口和机嘴,运放到安全地点。

(六)爱护工具,作业结束必须关好风水门,卷好风水管并存放到安全和不影响交通的地点。

(七)两人凿岩作业必须有分工,助手要为主机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如准备好照明,钎子杆要直,钎尾眼要正和畅通,及时换好钎头和钎子杆。装载机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搞好安全生产。

(二)装载机必须由持有特种操作证的人员上岗操作,无证人员严禁上岗操作。

(三)装载机的制动器、喇叭、车灯、转向器等必须齐全有效,驾驶员应按章操作,不违章。

(四)铲斗满载运送,必须保持在底位置(距地面0.4米左右)。

(五)满载运输时,应避免下坡前行,不得已时可倒退下坡,另应避免满载倒退上坡。

(六)卸料时铲斗应有合适的高度。铲斗过高会使倾泄货物砸坏车厢或尘土飞扬,铲斗过低会碰撞车辆。

(七)工作时动臂下严禁人员停留或通过。在便道上行驶时不得高速行驶,不得急转弯工作时强行铲装,防止损坏机件。

(八)发动机不能运转而需要牵引时,应使各转向油缸能自由动作。检修动臂时应采取措施,以防动臂下落伤人。

(九)工作完毕后,驶离工作现场,停放在平坦安全地点,放下铲斗,锁上制动进行维修保养。挖掘机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挖掘机司机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挖掘机司机要熟悉所驾机械的性能,并能够处理简单的机械故障。

(三)掘机行驶前应检查机器四周是否有人或障碍物,并按喇叭发出警告,确认安全后方可慢慢开动,然后进入正常作业。严禁快速起步、快速行驶、转弯、制动。

(四)挖掘机升降段或行走距离超过300m时,必须设专人指挥,行走时主动轴应在后,悬臂对正行走中心及时调整方向,制动回转机构铲斗距地面约1m。在铲斗中不得装任何物料,禁止利用高速档上下坡道行驶和在上坡变速及空档下坡滑行。

(五)司机应根据不同的台阶高度、坡面角,预先采取防止下滑的措施,爬坡时不得超过挖掘机规定的最大允许坡度。

(六)机械臂下严禁站人或有人从底下通过。

(七)在施工区作业时,要提高警惕,首先必须观察边坡、台阶等的安全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方可进入施工作业。

(八)操作人员离开驾驶室时,不论时间长短,必须将铲斗落 地,停机。汽车司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严禁遵守道路运输的法律,法规条例以及矿规、矿纪,新入矿人员及转岗人员代培人员,不受三级安全教育的,不准上岗。

(二)进入工作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明确有关的安全条例、规则,否则不得进入现场,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生产情况。

(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准违章作业,做到“三不伤害”。

(四)班前、班中严禁酗酒,工作时不准睡岗、串岗、会客、干私活以及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各种活动。

(五)未经批准不准擅自启动和使用其他岗位的设备、工具。

(六)重视安全行车,搞好出车前和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确保车况良好,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开带病车,做到安全行车。

(七)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司机必须经过培训并持有驾驶证,能够独立操作,必须熟悉煤矿安全知识和安全方面的有关规定,严禁酒后驾车和把车交给无照人员驾驶。

(八)搞好车辆及场地文明生产,确保车辆及车库场地的整洁。

第五篇:非煤矿山工作总结

非煤矿山工作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监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的的支持配合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局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安全监管落实年”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确保煤炭产业的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现就全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煤矿企业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六证”齐全的合法煤矿企业26家26对矿井,经瓦斯等级鉴定,均为低瓦斯矿井,XX年核定生产能力103万吨/年,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05万吨/年。

(二)煤炭产量和税费统征情况

今年1-11月共生产原煤91万吨,生产总产值亿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增加值5400万元,解决劳动就业XX余人,支付劳动报酬7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原煤产量89万吨增加了2万吨。完成全年计划数72万吨的126。

今年1-11月实现煤炭税费收入3595(其中国税增值税1933万元,统征收入1662万元),统征收入比去年同期1434万元增加了228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620万元的103。

今年1-11月实现非煤矿税费收入万元,完成全年计划160万元的,与去年同期万元相比减少了11万元。其主要原因是新县城房建建工程建设未启动,造成市场疲软、建材原料滞销,有的企业被迫停产,无经济效益。

(三)安全事故情况

今年1-11月全县煤矿共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9起,死亡9人,百万吨死亡率为人。其中:顶板事故6起,死6人;放炮事故1起,死亡1人;运输事故1起,死亡1人;瓦斯事故1起,死亡1人。超市局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6人,超县下达的死亡控制指标5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暴露出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问题。深刻分析事故原因,抛开煤矿基础条件差、煤层薄、赋存条件差、开采难度大、工人素质低、监管人员和技术力量不足的客观问题,主观方面安全监管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煤矿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事故教训是惨痛的,我们对发生的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了调查处理。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做好煤炭产业发展基础工作

1、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根据《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绥江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批复》(云煤整合〔XX〕23号)文件精神,通过整合,到XX年底,煤炭企业户数5户,矿井数量22对,矿井整合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186万吨/年。我局已落实专人负责矿井的关闭和整合工作,对资源整合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查了解,研究应对的办法,积极协调、引导异地迁建矿井双方按照整合方案的要求进行整合。今年按照计划已关闭红春湾煤矿。矿井技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做好矿井生产地质报告、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编制工作,有5家煤矿已签订了整合协议。

2、完成煤炭深加工项目规划。为摸清我县煤炭质量情况,做好煤炭深加工的基础工作,我局于3月15日与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二地质队签定了《地质技术服务合同》,6月中旬完成了《绥江县煤矿资源深加工开发利用规划》。我县煤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2×30万吨规模的重介质洗选厂,但只有上半县的煤炭具有洗选价值。目前,我县有1个年生产能力20万吨的洗选厂,由于受市场因素的影响,实际年洗选煤5万吨,产精煤万吨,利润在300万元左右。现在要新建洗煤厂受政策、市场、原煤量的制约,不具备按设计2×30万吨规模新建洗煤厂的条件。

(二)强化两个主体责任的落实

1、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我局实行领导和技术人员挂钩包片制度,以产煤乡镇为单位,分成4个片区,每月深入煤矿企业检查、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各片区技术负责人每月到煤矿指导督促安全生产工作不得少于10次,主要领导不少于5次,分管领导不少于8次。向煤矿派驻驻矿安监员22名,基本实现了每矿1名驻矿安监员。进一步明确驻矿安监员的职能职责,要求每月到矿23天以上,下井不少于18天,原则上星期一至星期五必须在矿。

2、为督促煤矿落实好抓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我局与煤矿企业签订了《XX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煤矿再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根据昭煤发〔XX〕39号《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市煤矿企业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的通知》精神,县政府于XX年7月底与全县煤矿企业签订了《煤矿安全生产承诺书》

。到目前,事故矿井已予以兑现承诺金25万元。

(三)加强监管,规范煤矿安全生产行为

1、严格煤矿复工复产工作,为全年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认真做好XX年煤矿春节复工复产工作,我局在春节收假后,及时行文并下发了《绥江县煤炭工业局关于XX年煤矿春节节后复工及复产验收有关规定的通知》(绥煤安字〔XX〕2号),对煤矿复工和复产验收工作作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在上级“五个从严”标准的基础上,我县硬性规定了15种不予验收的标准。成立了复产验收领导组,实行局领导和技术人员分片负责,坚持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复产验收的煤矿,局机关相关股室还实行了汇签制度,任何一个股室的相关要求未达到都不予通过。针对6月底7月初全县煤矿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决定在全县煤矿企业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对按要求整治完成的煤矿再进行复产验收。

2、认真开展煤矿安全市长霹雳行动。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煤矿安全市长霹雳行动工作方案》和《绥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绥江矿山安全·市长霹雳行动”工作的意见》(绥政办发〔XX〕30号)文件要求及县政府8月22日召开了“矿山安全·市长霹雳行动”动员大会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研究制定了《绥江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开展“绥江煤矿安全·市长霹雳行动”工作意见》(绥煤字〔XX〕63号),时间从XX年8月10日开始,XX年12月31日结束,历时5个月。继续深化XX年7月17日开始的对全县煤矿实施综合整治行动,认真贯彻执行“六个从严”,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目前为止,霹雳行动期间监管人员到矿检查共62次,302人次。通过排查共排查出隐患852条,其中,采掘系统147条;机电系统134条;运输系统92条;通风瓦斯226条;排水系统133条;软件、制度、机构、培训共115条,暂扣安证5对矿井,督促煤矿对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措施积极进行整改,已整改784条,整改率92。局机关共制作大幅宣传标语5条,煤矿企业幅宣传标语72条(其中永久性标语24条),小标语120条,宣传专栏24期。

下载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煤矿山急救技术备课目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煤矿山复习题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习题 一、单选题 1、安全第一,就是要求(C)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能够保证从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生产......

    非煤矿山工作总结

    2011上半年威宁县工能局非煤矿山管理站 工作总结2011年我县非煤矿山安全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县级相关部门、政府分工负责,非煤矿山企业的密切配合,上下联动,认真贯......

    非煤矿山新建

    非煤矿山新建、改扩建、整合项目审批程序 非煤矿山企业依法进行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按规定履行立项审批、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手续。凡不按规定履行手续的,视为非法建......

    非煤矿山讲话[大全]

    在全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 讲 话 白建荣 同志们: 今天,市安监局召开这次会议,把四个重点县的副县长、各县市区安监局局长和监管人员、五个县的国土局局长以及非煤......

    非煤矿山承诺书

    地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 承诺书为了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促进......

    非煤矿山相关法律法规

    一、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哪些? 我国矿山安全法律体系主要分为7个层次: 1、《宪法》 2、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 3、安全生产行政法规 4、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 5......

    非煤矿山责任状

    澄塘镇二○一二年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镇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按章生产,规范整顿的原则,严格责任落实,奖惩兑现,使非煤矿山企业......

    露天非煤矿山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稿)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目录 1、出渣推车工安全操作规程1 2、凿岩工安全操作规程----2 3、放炮员安全操作规程---3 4、装药安全操作规程-----4 5、起爆器材加工操作规程-4 6、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