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时间:2019-05-14 06:5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第一篇: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

省煤器泄漏锅炉被迫停运

一、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01月05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450MW,A、B汽泵运行,电动给水泵在备用状态,给水流量为1327.5 t/h,A汽泵出口流量650 t/h,B汽泵出口流量701t/h。主汽温度565/558oC,主汽压力22MPa,再热汽温度558/557 oC,B、C、D、E磨煤机运行,燃料量为172.6 t/h。螺旋管出口温度409.3℃,中间点温度为418.1℃。锅炉四角切圆燃烧方式。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7时15分,主值发现省煤器管泄漏报警。同时发现炉膛突然正压到+300Pa,燃烧工况大幅波动,炉膛负压不稳定,燃烧调整困难。巡操就地检查炉本体标高41米层锅炉左侧处有明显漏汽声音。汇报领导、经调度同意停炉,冷却后进炉膛检查发现锅炉省煤器入口联箱左侧第二、第三屏分别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其中爆裂管数2根:分别是第二屏由内往外数第二根管焊口断裂,第三屏吹损断裂各2根管。进一步对周围受损管子进行壁厚测量后确定共吹损管数20根。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省煤器管泄漏,导致被迫停炉。

2.根本原因分析: 在焊接时,焊接工艺质量控制不到位,在焊缝内表面形成错口,造成焊缝区域应力集中严重,运行中导致开裂,造成大量蒸汽泄漏,伤及相邻的第二、三、四屏,共造成25根管圈被吹损。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基建过程中质量验收、把关不严,给设备安全运行遗留了重大隐患。

2.设备部点检、发电部巡检人员设备巡检不到位,发现不及时,造成较多的管圈吹损。

3.设备部、发电部管理不到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执行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及考核机制。

六、防范措施:

1.加强对机组运行的监控,特别是加强对#1锅炉已更换的省煤器管附近的巡检,及时发现泄露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吹损周边管屏。

2.要严把原材料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入厂,坚决避免发生由于产品质量原因 引发设备事故。

3.加强锅炉点检、巡检管理,做好风险预控。

4.基建过程中质量验收严格把关,避免遗留重大设备隐患。

5.设备部、发电部要加强部门管理,对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的执行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及考 核机制。

省煤器泄漏

一、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01月04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570MW,CCS方式运行。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22时45分,巡检员发现#1炉竖井右侧墙50米处,锅炉内部有泄漏声音,经策划部、检修部共同确认锅炉内部受热面泄漏。值长向省调申请降负荷停机,省调同意后,将机组降至50MW手动打闸停机。锅炉通风冷却后进入炉内检查,发现标高51米处炉右侧第一排省煤器蛇行管最上面的管子发生泄漏。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吹灰系统运行不合理将省煤器管壁吹损。

2.根本原因分析:

经过现场分析认为此次事件原因是锅炉#33吹灰器在非吹灰状态时有大流量蒸汽进入吹灰器,对省煤器管子长时间吹损导致管壁减薄,造成管子泄漏。而造成吹灰器在非吹灰状态时有大流量蒸汽进入的原因是开阀机构工作不正常,进汽阀没有正常关闭,导致吹灰系统暖管及吹灰时,#33吹灰器大量进汽,将省煤器管子吹损。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工作不正常,锅炉吹灰时将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屏蔽。

2.吹灰方式不合理,吹灰器安装位置不合理。

3.运行监盘、设备巡检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吹灰器发生故障。

4.吹灰过程中发现有吹灰器内漏时,采取措施不及时,致使蒸汽吹损受热面。

六、防范措施:

1.运行部加强设备巡检,在吹灰器暖管和吹灰期间对吹灰器进行逐一检查。

2.检修部按设备巡检的要求,对吹灰器各部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在吹灰期间运行人员发现吹灰器故障不能排除时,应立即通知检修部机务检修和热工检 修人员,检修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到达现场处理缺陷。

4.在吹灰过程中运行或检修人员发现有吹灰器内漏时,应停止本次吹灰工作,关闭吹灰系 统进汽总门,防止蒸汽吹损受热面。

5.锅炉四管泄漏监视系统投入正常,运行人员在吹灰器暖管和吹灰过程中密切监视吹灰器 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检修部负责修改四管泄漏监视系统程序,锅炉吹灰时不能将四管泄漏监视系统屏蔽。7.每次停炉后,只要具备进入炉内的条件,防爆检查小组应对炉内受热面进行检查,对吹 灰器附近的管子要重点检查。

案例

六、高温过热器泄漏停机

一、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04月24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机组负荷500MW,CCS方式运行。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19时36分,巡检人员发现#1炉72米上部有蒸汽冒出,立即向值长汇报。经检查确认锅炉过热器发生泄漏。值长向有关领导及网调、省调汇报并申请停机。

19时40分,按调度令降负荷,负荷降至300MW,手动停炉,联跳汽轮机、发电机。事件发生前#1机组累计运行时间3224小时。经检查高温过热器出口A→B第15屏从外向里第14根管在管座下方第二个弯管背弧侧爆破,其它尚有12根管路吹损严重,分别是:14屏的第14根,15屏的第5、8、9、10、11、12、13根,16屏的第8、9、10、11根。

经过对热室内过热器出口管路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高过出口A→B第5屏第20根,18屏第17根、31屏第十七根弯管处有胀粗现象,并有氧化皮产生。第2屏第16根弯管处有严重硬伤。

处理情况:

1、高过出口共割管17根,入口割管4根,割开了相对应的炉内下U型弯。对直管进行了通球检查,U型弯进行了倾倒和拉通检查,联箱进行了内窥镜检查,在检查中未发现异物。

2、对更换的弯管要求锅炉厂冷弯后全部做高温回火处理。

3、管路焊接时要求T23、TP347H、T91全部进行内部冲氩,T23、T91进行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

4、对全部50个焊口全部进行超声波探伤。

5、增装8个温度测点。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高过管子局部材质变化,造成胀粗、爆管。

2.根本原因分析:

在股份公司生产部及西安热工院的帮助下,共同对本次爆管原因分析如下:对#1炉高温过热器检查,确认#1炉高温过热器不存在大面积超温、胀粗现象,只发现4根内圈管子在弯头处存在鼓包、胀粗现象。从爆管爆口四周有明显的细小裂纹以及爆口形状,结合爆口材料金相分析,爆口处管子长期过热。

通过对炉内管道和爆管位置前后管材检查,未发现胀粗和材质变化,说明该管超温并不严重,而爆管和胀粗位置都在弯管处,可能存在下列现象:

a)管子在制造、安装过程中采用火焰烧烤校正,部分管子烧烤过度引起管子局部材质变化,造成胀粗、爆管。

b)T91管子在弯制后没有进行热处理,弯头内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造成持久强度 降低,导致弯管鼓包、胀粗。

c)现场检查管子弯头,个别弯头内弧处有褶皱,弯头起弧点管子变形,说明管子弯制的模 具存在问题,造成弯头强度降低,发生鼓包、胀粗。

d)管子内部可能存在有节流情况,使管内介质流量减少,造成汽温偏高,管子超温,管子 薄弱部位出现胀粗和泄漏。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管子制造、安装工艺不良。

2.T91管子在弯制后没有进行热处理。弯头内部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造成持久强度 降低,导致弯管鼓包、胀粗。

3.管子弯制的模具存在问题,造成弯头强度降低,发生鼓包、胀粗。

六、防范措施

1.对爆开、胀粗的管子进行通球检查,使用内窥镜检查管道、集箱和管接座。2.对爆开、胀粗的管子加装温度测点,进行温度监视。

3.西安热工院对胀粗的管子进行金相分析,和爆开管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胀 粗原因。

4.遇有停机机会对高过管屏要进行全面检查。

高温过热器爆管

一、事件发生时间:2005年07月09日

二、事件发生时工况:

#1机组负荷600MW,主汽压力23.6MPa,主汽温度566℃,1A、1B、1C、1D、1E、1F制粉系统运行,机组控制方式为协调控制。

三、事件发生、扩大及处理情况:

监盘人员发现#1机组负荷波动,#1炉给煤量由230t/h左右逐渐上升至240t/h左右,总给水流量由1950t/h逐渐上升至2050t/h,此时锅炉正在进行吹灰。值班员检查锅炉汽水参数未见异常,对#1炉四管泄漏报警装置检查也未见异常。就地巡检发现#1炉顶热室冒灰,汇报值长,此时给水流量仍维持2050t/h左右,查看锅炉管壁温度测点仍未见异常。值长令降负荷至500MW。在降负荷过程中B侧主汽超温,B侧二级减温水调门自动跟踪正常,值班员立即汇报值长,申请停炉。值长令手动MFT,各联动系统动作正常。锅炉冷却后经检修人员打开人孔进入热室内检查发现:炉顶热室内高过出口从A 到B 数第15屏、从后向前数第11根管、异种钢接头(锅炉厂焊口)上60mm左右(P91侧)爆开,管子规格:φ45×7.8; 材质:P91。爆口特征为短时超温过热爆口。经对热室内31屏高过管扒保温进行了检查,超声波测厚和卡尺测量发现另有28根管被吹损减薄(15屏15根,14屏13根);炉内检查发现第15屏第12根管弯曲变形较大,对热室内爆管和被吹损减薄的28根管共计29根全部进行了换管处理,炉内弯曲变形较大的第12根管也进行了更换处理。处理此次爆管共计74道焊口(高过出口71道、入口2道、手孔1道),P91焊口全部进行热处理,焊口100%无损探伤。

四、事件原因及扩大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

2.根本原因分析:

安装时高过入口联箱内遗留有异物,使管子堵塞,导致短时超温爆管。

五、事件暴露出的问题:

1.锅炉安装质量不高,设备验收及设备监理不到位,吹管不彻底。

2.四管漏泄报警装置安装范围不全面,不能反映锅炉运行状况。

六、防范措施:

1.总结经验,发现锅炉四管有超温现象应及早停炉检查。

2.发现爆管,尤其是过热器爆管要尽快停炉,避免吹损面过大。

3.炉顶热室内要尽快加装四管漏泄报警装置。学习过热器及再热器爆管的原因现象及处理方法

第二篇: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致9人死亡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4年10月23日15: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23日电 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造成死亡失踪9人,15万人撤离的重庆“4·16”氯气泄漏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重庆晨报消息,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给予以下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监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消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事故责任人受查处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4年10月24日11:53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10月24日电(记者李永文)经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调查组调查确认,“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按照有关规定,经重庆市委、市政府批准,重庆市纪委、监察局日前决定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处分。

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化医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缪光奎党内警告处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部长李华夏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

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张定禄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厂长、党委委员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陈德国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吴照华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王为民撤销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动力分厂代理副主任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兼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技术负责人、检验师周军撤销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所长助理和压力容器检测科科长职务处分;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检测所副所长吴明中(主持工作)行政记大过处分。

今年4月15日下午,处于重庆主城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方随即进行处置。16日1时左右,列管发生爆炸;凌晨4时左右,再次发生局部爆炸,大量氯气向周围弥漫。由于附近民居和单位较多,重庆市连夜组织人员疏散居民。16日17时57分,5个装有液氯的氯罐在抢险处置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当场造成9人死亡。事故发生后,重庆市消防特勤队员昼夜用高压水网(碱液)进行高空稀释,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了氯气扩散。

为避免剩余氯罐产生更大危害,现场指挥部和专家研究决定引爆氯罐。18日,存在危险的汽化器和贮槽罐终于被全部销毁。全市解除警报,同时成立事故调查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展开事故调查。

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导致江北区、渝中区、沙坪坝区近15万人疏散,引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重庆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调查 悲剧为何重复上演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4年04月26日09:12 新华网

本刊记者

氯气泄漏!氯气爆炸!

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这场灾难给人们带来的阴影至今挥

金犊奖大陆初审揭晓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AC-尼尔森互联网调查

之难去,不知道我们身边还潜伏

51精彩无线大奖等你拿 着多少安全隐患?

亲历爆炸全过程

15日下午,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厂部立刻进行紧急处置。但16日凌晨2点左右,冷凝器突然发生局部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开来。

16日上午,记者获悉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后,紧急赶赴现场。越是走近现场,刺鼻的气味越浓,尤其是走进厂内发生氯气泄漏的氯罐旁时,感觉氯气浓度很大,十分刺鼻,记者靠近氯罐约10分钟就感到头昏。

重庆市副市长周慕冰正在事故现场指挥抢险,专家已对4、5、6号氯罐进行排氯,以防氯气罐发生更大规模爆炸。现场专家说,这3个氯气罐通过4根铁管将氯气排到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二者融合后,不再构成危害。专家预计,到16日18时左右,3个罐的氯气可以排完。

然而,事与愿违。16日17时57分,记者正在指挥部附近采访,氯气泄漏现场突然传来“嘭”的一声巨响,伴随着剧烈的爆炸声,一团黄烟腾空而起。记者在距离爆炸现场300米的地方,便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据重庆市消防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爆炸是由于4、5、6号氯气罐泄漏引起的,共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死亡和失踪人员均为天原化工总厂的干部和职工。

这次氯气爆炸后,事故现场一时乱成一团,人们的乐观情绪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专家们对事故处理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专家认为在一定温度或其他条件下,氯气还可能发生爆炸,有的专家则认为今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然而,专家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头痛的问题: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氯气。一时间,大家愁眉紧锁,情绪非常紧张。

16日21时左右,记者在重庆市消防总队的帮助下,戴上沉重的氧气罩和氧气瓶,手拿相机,跟随2名消防队员和2名公安干警,走进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的爆炸核心区,成为惟一进入事故核心区的记者。

在爆炸核心区,记者透过防毒面罩玻璃看到,有2个值班室的窗户玻璃都已被震碎。记者走在路上,明显感到脚下碎玻璃“嘎吱嘎吱”的响声,有一些窗户框的碎木片也在地上散落,走过一个弯道之后,记者看到有2个像锅炉一样的大罐子。走在前面的消防队员说,已经到了事故的核心区。因为现场还有爆炸的危险,大家要格外小心,听到异常的响声,要马上撤退。记者抓紧时间,拿起相机抢拍了一些现场照片。

22时左右,爆炸现场的厂房轰然倒塌,管槽被埋住,里面的氯气仍在不断地释放出来。环保监测部门在现场设置了5个监测点,不间断地监测空气质量,消防队员不断地喷射水幕以稀释氯气。

生死大转移

天原化工总厂处在人口稠密的江北区腹心地带,而常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就会死亡„„

情况十万危急!

“快跑!化工厂氯气泄漏了„„”16日上午10时,家住化工厂附近的王菲听到了社区干部焦急的呼喊声。这位24岁的小伙子冲出家门,发现街道社区干部正挨家挨户地敲门,大声呼唤居民转移。“虽然当时大家有点紧张,但秩序却不混乱。”这场与毒气“赛跑”的转移给王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街道上成群的居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在公安、武警、街道干部的带领下逃离险境。

上午10时半,与天原化工总厂一江之隔的化龙桥片区。54岁的梁育芳正在照看自己的小杂货店,一辆辆警车从街道上风驰电掣,呼啸而过。“我开始还以为哪里出了火灾,没想到几分钟后民警就上门,要我快跑!”梁育芳和老伴走出家门时,街道上已经停满了转移群众的大客车。1个小时内,人去屋空的化龙桥正街顿时寂静下来,只有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忙碌的身影。

短短的半天多时间,事发地的重庆江北区,以及嘉陵江对岸的渝中区累计有15万人被紧急疏散,而且无人伤亡。在这一奇迹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从市到区、街道、居委会都紧急动员起来,专人负责引导群众撤离;数百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奋战在抢险第一线„„

记者16日傍晚在重庆市家乐福超市附近的警戒线旁看到,近万名被疏散群众密密麻麻地聚集在警戒线外。在江北区大石坝一带,被疏散的人群普遍对两个问题表示担心:一是吃饭问题;二是不知何时能回家。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群众受冻挨饿!市委和市政府将千方百计地为老百姓分忧解愁!现场指挥部根据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的指示,同时在征求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疏散居民的安置方案。其中渝中区被疏散的6.8万居民被护送回家;江北区离化工厂500米以外的5万居民也将陆续回家。另外,约有3万居民在外住帐篷过夜。

事故引发沉甸甸的深思

在现场负责技术方案的专家组组长缪光奎及其他成员初步判断:氯气泄漏事件的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缪光奎说,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化工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目前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专家组的一位成员说,现在不排除危险区域发生爆炸的可能。直到事故处置前,厂方的个别负责人,反复向市领导和专家组保证说,不会发生爆炸。

目前,事故的处理与善后工作正在妥善进行。17日,温家宝总理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作出了四条重要指示:

一、采取一切严密有力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泄漏和爆炸事故,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千方百计救治伤员,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二、妥善做好周边群众的疏散安置和稳定情绪的工作,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

三、安全监管局立即派出技术专家,协助当地制订方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加强环境监测,查明事故原因,采取各种措施,彻底消除事故隐患。

4月18日17时35分,氯气泄漏事故发生60多个小时之后,黄色炸药终于将现场残留的危险源彻底炸毁。浓雾中传出一声巨响,灰飞烟灭之后,6个威胁重庆主城区数万居民安全的有毒气罐终于停止了气息,一场造成15万人大转移的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解除了危险。

去年底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发出安全通报,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的报道尚犹在耳。然而为何悲剧仍在重复?

重庆是重要的天然气和精细化工基地,主城7区中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企业约占全市化工企业总数的40%左右。重庆主城区系组团式结构,过去企业多建在每一个组团的边缘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组团逐渐相连,这些化工企业也就淹没在城市之中,与居民生活区相交错。为了城市的安全,多年前,重庆就提出要将化工企业搬迁到主城区以外,但因各种原因进展不理想。特别是这次发生爆炸的天原化工总厂已经说过多次,就是搬不出去。据重庆刚出台的主城区化工企业“退二进三”规划,要到2010年,25家化工企业才能全部搬迁出主城区。许多市民在事故发生后,质问道:我们还要在恐慌中生活多久?

各级各部门都在强调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文件、安全规程、安全守则、安全警告,可以说应有尽有,但总是有人不将此当作一回事。每次出现了安全事故,想到的是别人又出事了,却没有联想到自己企业、自己行业、自己身边是否也有安全隐患,总是抱着侥幸心理,没有将所有的安全规章真正落实在行动上,让许多隐患在拖延中演变成了事故。

但愿人们能够真正吸取这次安全事故的教训,真正将安全生产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来源:半月谈)

资料链接:氯气的危害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据专家介绍,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能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据消防人员讲,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背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事故案例 1)、企业基本概况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司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现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吨/年烧碱的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生产的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粉、次氯酸钠。现有在册工人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2)、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储罐液面管在化霜。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不结霜。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氯化钙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内氯化钙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排入盐水箱。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液氯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装置。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1时33分,全厂停车。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小时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险情发生后,该厂及时将氯冷凝器穿孔、氯气泄漏事故报告了化医集团,并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值班室作了报告。为了消除再次爆炸和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重庆市16日上午启动实施了包括排险抢险、疏散群众在内的应急处置预案,16日9时成立了以一名副市长为总指挥的重庆市化工总厂“4.16”事故现场抢险指挥部,在指挥部领导的下,立即成立了由市内外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为指挥部排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经专家论证,认为排除险情的关键是尽量消耗氯气,消除可能造成氯气大量泄漏的危险。指挥部据此决定,采取自然减压排氯方式,通过开启三氯化铁、漂白粉、次氯酸钠3个耗氯生产装置,在较短时间内减少危险源中的氯气总量;然后用四氯化碳溶解罐内残存的三氯化氮(NCl3);最后用氮气将溶解三氯化氮的四氯化碳废液压出,以消除爆炸危险。10时左右该厂根据指挥部的决定开启耗氯生产装置。16日17时30分,指挥部召开全体成员会议,研究下一步处置方案和当晚群众疏散问题。17时57分,专家组正向指挥部汇报情况,讨论下一步具体处置方案时,突然听到连续两声爆响,液氯储罐发生猛烈爆炸,会议被迫中断。

据勘察,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形成一个长9m、宽4m、深2m的炸坑。以坑为中心,约200m的地面和构、建筑物上有散落的大量爆炸碎片,爆炸事故致使9名现场处置人员因公殉职,3人受伤。

爆炸事故发生后,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黄菊、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事故处理与善后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家安监局副局长孙华山等领亲临现场指导,并抽调北京、上海、自贡共8名专家到重庆指导抢险。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4月19日,在将所有液氯储罐与汽化器中的余氯和三氯化氮采用引爆、液碱浸泡处理后,才彻底消除危险。

事故调查组认为,天原“4.16”爆炸事故是该厂液氯生产过程中因氯冷凝器腐蚀穿孔,导致大量含有铵的氯化钙盐水直接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极具危险性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振动引爆了三氯化氮。3)、事故原因 ⑴、直接原因

①、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②、调查中还了解到,液氯生产过程中会副产极少量三氯化氮。但通过排污罐定时排放,采用稀碱液吸收可以避免发生爆炸。但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器系统曾发生泄漏,造成大量的氨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经抽取事故现场氯化钙盐水测定,盐水中含有氨和铵离子的总量为17.64g/l)。由于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了约486千克(理论计算值)的三氯化氮爆炸物,为正常生产情况下的2600余倍。是16日凌晨排污罐和盐水泵相继爆炸以及16日下午抢险过程中演变为爆炸事故的内在原因。

③、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是引起三氯化氮爆炸的直接原因,经调查证实,该厂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的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的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的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贮罐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在抽吸过程中,事故氯处理装置水封处的三氯化氮因与空气接触和正东而首先发生爆炸,爆炸形成的巨大能量通过管道传递到液氯储罐内,搅动和振动了罐内的三氯化氮,导致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爆炸。⑵、间接原因

①、压力容器日常管理差。检测检验不规范,设备更新投入不足。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17条明确规定:“压力容器的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并由管理部门统一保管”,但该厂设备技术档案资料不全,近两年无维修、保养、检查记录,压力容器等设备管理混乱。《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132、第133条分别规定:“压力容器投用后首次使用内外部检查期间内,至少进行1次耐压实验”。但该厂和重庆化工节能计量压力容器监测所没有按该规定对压力容器进行首检和耐压实验,2002年2月进行复检,2次检验都未提出耐压实验要求,也没有做耐压实验。致使设备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留下重大事故隐患。该厂设备陈旧老化现象十分普遍,压力容器等设备腐蚀严重,设备更新投入不足。

②、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2004年2月12日,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与该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后,该厂未按规定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厂属各单位和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没有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基层和工作岗位,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生产管理力量不足,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和厂长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熟悉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③、事故隐患督促检查不力。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对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特别是该厂“2.14”氯化氢泄漏事故后,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为此,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和该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没有从管理上查找事故的原因和总结教训,在责任追究上采取以经济处罚代替行政处分,因而没有让有关责任人员从中吸取事故的深刻教训,整改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力度不够,以至于在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2.14”事故后,本应增添盐酸合成尾气和四氯化碳尾气饿监控系统,但直到“4.16”事故发生时仍未配备。

④、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和条件研究不成熟,相关安全技术规定不完善。国家有关权威专家在《关于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原因分析报告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国内对三氯化氮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条件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对如何避免三氯化氮爆炸的相关技术标准尚不够完善”,“因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导致爆炸的事故在我国尚属首例”。这表明此次事故对三氯化氮的处理方面,的确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故这次事故是因为氯碱行业现有技术难以预测的、没有先例的事故,人为因素不占主导作用。同时,全国氯碱行业尚无对氯化钙盐水中铵含量定期分析的规定,该厂氯化钙盐水10余年未更换和检测,造成盐水的铵不断富集,为生成大量的三氯化氮创造了条件,并为爆炸的发生埋下重大的潜在隐患。

4)、防止此类事故措施

根据以上对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组认为“4.16”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深刻的、沉痛的教训,对氯碱行业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

①、原化工总厂有关人员对氯冷凝器的运行状况缺乏监控,有关人员对4月15日夜里氯干燥工段氯气输送泵出口压力一直偏高和液氯储罐液面管不结霜的原因,缺乏及时准确的判断,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氯气液化系统的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这个教训应该认真总结。有关企业引以为戒。

②、目前大多数氯碱企业均用液氨简介冷却氯化钙盐水的传统工艺生产,尚未对盐水含盐量引起足够重视。有必要对冷冻盐水中含铵量进行监控或添置自动报警装置。

③、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尤其要加强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的检测和管理,杜绝泄漏。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应增加安全附件设施和检查、检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④、一步研究国内有关氯碱企业关于三氯化氮的防治技术,减少原料盐和水源中铵的浓度,采取相应措施减少三氯化氮在液氯生产过程中的富集。

⑤、尽量采用新型制冷剂取代液氨制冷的传统工艺,提高液氯生产的本质安全水平。

⑥、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和方法,并在氯碱行业推广。

⑦、加紧对三氯化氮的深入研究,完全弄清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爆炸机理,是整个氯碱行业对三氯化氮有更充分的认识。

⑧、加快城市主城区化工生产企业,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步伐,减少化工安全事故对社会的危害及其负面影响。

重庆市氯气爆炸事故死亡和失踪9人的身份确定

记者17日凌晨从现场获悉,16日晚在重庆氯气爆炸事故中死亡和失踪9个人的身份已确定,重庆市相关部门和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组成的工作组正在及时开展善后处理工作。这9个人是:

胡言禄 重庆天晶化工有限公司——天原化工总厂子公司总经理 冉正碧(女)天原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叶忠惠(女)天原化工总厂副厂长 任开强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厂长 张先银 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处长 康泽润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 李万明 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工段长 古维子 天原化工总厂工人

陈邵明 天原化工总厂安全环保处干部

重庆天原氯气泄露事故

事故经过:

2004年4月,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15日晚发生氯气泄漏事件,16日凌晨发生局部爆炸,造成9人失踪死亡,3人受伤, 有15万名群众被疏散。

按照原来的事故处理方案,是让氯气在自然压力下通过铁管排放。但专家组初步判断,当专家组成员离开现场回指挥部研讨方案时,重庆天原总厂违规操作,让工人用机器从氯罐向外抽氯气,以加快排放速度,结果导致罐内温度升高,引发爆炸。8个氯罐中的4、5、6号罐已全部爆炸,1、2、3号罐是空罐,未发生爆炸。

7、8号罐已发生移位。此外,三个冷却塔未发生爆炸。

15日19时左右,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工人在操作中发现,2号氯冷凝器的列管出现穿孔,有氯气泄漏,随即进行紧急处置。到16日凌晨2点左右,这一冷凝器发生局部的三氯化氮爆炸,氯气随即弥漫。发生氯气泄漏事件后,重庆江北区立即通知附近居民疏散。消防人员对爆炸现场进行了紧急处理。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外围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稀释后的水进入了天原化工总厂的下水道。爆炸时弥漫在现场的黄色气体已基本被稀释。

氯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高压下可呈液态。氯气被人吸入后,可迅速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之后可以导致人体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水肿、充血和坏死。呼吸道黏膜受刺激,可造成局部平滑肌痉挛,再加上黏膜充血、水肿及灼伤,可引起严重的通气障碍。人吸入浓度为每立方米2.5毫克的氯气时,就会死亡。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应立即用湿毛巾捂住嘴、鼻,逆风快跑到空气新鲜处。

氯气泄漏的事故原因:

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处置时爆炸的原因是工作人员违规操作。

防范措施与事故教训:

1、天原化工厂有关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缺乏有效的监控,没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最终因氯冷凝器氯气管渗漏扩大,使大量冷冻盐水进入氯气液化系统。

2、对冷冻盐水中含铵离子量进行监控,或增加自动报警装置。

3、加强设备管理,加快设备更新步伐,杜绝泄漏产生。对在用的关键压力容器,因增加检查、监测频率,减少设备缺陷造成的安全隐患。

4、从技术上进行探索,尽快形成一个安全、成熟、可靠的预防和处理三氯化氮的应急预案。

5、加强职工工艺操作培训及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第三篇: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某日,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可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和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处理险情。闻讯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还是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可以从分析事故原因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事故原因

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贸然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行事。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

三、预防措施

1、安全环保部应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展开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2、责成合成车间将此次氨泄漏事故,编制氨泄漏事故处置救援预案,组织全员性的化学事故处置救援抢险抢修模拟演练,要求不漏一人地学会氨泄漏抢险抢修处置方法,把预防为主真正落到实处。

3、合成车间应组织全体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消防、防化、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培训,在合成车间内形成一道预防化学事故和防消事故的牢固大堤。

4、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事故隐患苗头,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堵塞住事故隐患漏洞,为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第四篇: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10.9”晋焦高速公路牛郎河隧道内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发布时间:2012-12-11 12:31:14 部门: 作者:系统管理员

【背景情况】

2007年10月9日23时10分左右,在晋焦高速公路晋城至焦作方向K23+500米牛郎河隧道内,马某驾驶豫H59915江淮货车与前方同向行驶的韩某驾驶的晋A40850重型半挂罐式货车追尾,致使罐式货车内运输的甲醛气体泄漏。

【事故报告过程】

23时20分,路政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发现为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立即通报119.120等社会救援力量进行人员救助。

23时24分,晋焦路政大队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开展现场救援工作,路政备勤人员、高速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协同处置。

23时33分,晋焦公司和高速交警相关领导到达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23时55分,通过信息层层上报,晋城市政府、晋焦公司、高速交警上级领导到达现场开展救援指挥。

【事故后果】

事故造成两车受损、大量高速公路路产损坏、27名群众轻微中毒。

【应急处置过程】

晋焦路政大队在赶到事故现场后,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当即采取了三方面的救援措施:一是对高速公路双向车道进行封闭,防止车辆人员进入现场,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害。二是配合消防和急救人员对污染区的群众进行救治和疏散。三是及时开通中央护栏,疏导滞留车辆,保证抢险救援车辆的畅通。

【事故救援过程】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启动后,晋焦路政大队立即采取了封闭事故现场、疏导滞留车辆、抢救现场中毒人员、疏散群众、配合120妥善安排中毒人员等应急救援措施,没有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经各部门救援人员密切配合、协同努力,10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高速公路交通恢复正常。清障部门对损坏车辆进行了清障,养护部门配合晋城市卫生部门对污染区进行了稀释有毒气体的处理。

【事故救援启示】

一、上级政府部门对事故救援工作的指挥得力是保证此次事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事故发生后,晋城市政府、晋焦公司相关领导高度重视,现场指挥,协调处理受伤中毒人员,为迅速调动各方面的救援力量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也极大的鼓舞了现场救援人员。

二、信息报送及时,预留救援车道为事故的及时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就上报到了晋焦公司,20分钟内高速交警、消防、急救人员就赶到了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对及时救治现场中毒人员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晋城市政府在接到报告后也尽快赶到了现场,详细了解现场情况,研究部署救援工作,为预案的及时启动采取有效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现场救援措施开展规范有序是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确定事故为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后,路政大队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要求,成立了现场指挥机构,等上级领导到达后,及时汇报情况,移交指挥权力,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协调市里消防、急救单位的人员、车辆高效开展救援工作,抢救中毒人员,规范有序完成了事故救援工作。

四、高速交警、消防、急救等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救援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在事故中,公安交警、消防、急救、卫生等部门在接到救援请求后,立即赶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封闭现场、抢救伤员、稀释有毒气体、疏散现场车辆群众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此次交通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民群众受到伤害,教训深刻,在高速公路安全应急管理某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和完善。

针对牛郎河隧道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路政大队联合高速交警在原有的警示标志基础上,增加了以下措施:

一是增加了道路震荡标线,提示驾驶员按车道行驶并减速慢行,以提高车辆通行的安全性。

二是增加了限速警示标志。

三是在牛郎河双向入口处增设了红蓝警示灯,提醒驾驶员注意,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五篇: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

浅谈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化工生产的原料、中间体及产品的危化品种类不断增加,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也不断增多(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近几年,仅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平均每年参加处置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就多达近千起),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1造成危化品泄漏的主要原因

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1.1自然灾害

自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龙卷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以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发,引起地球大气环流变化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由此导致的停电、停水,使化学反应失控而发生火灾、爆炸,导致危化品泄漏。

1.2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

如选址不当、安全间距不足,等等。

1.3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

如设备质量达不到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行。化工生产流程中,一般都有一定的压力、温度,甚至高温、高压,不少原料、中间体和产品都具有腐蚀性等特点,极易导致设备老化、故障,使各种管、阀、泵、室、塔、釜、罐跑、冒、滴、漏。

1.4违反操作规程

不少化工企业,尤其是私营化工企业急剧增多,许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又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加之,规章制度不落实,劳动纪律涣散,也会导致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如,今年4月20日,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京都黄金冶炼厂,因2名当班工人违反规定,同时离岗用餐,导致20余吨含氰化物的液体泄漏,造成3人死亡、8人中毒受伤的严重后果。

1.5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

运输单位不按规定申办准运手续,驾驶员、押运员未经专门培训,运输车辆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超限超载、混装混运,不按规定路线、时段运行,甚至违章驾驶等等,都极易引发交通运输事故而导致危化品泄漏。据统计,近几年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已约占总次数的30%。

1.6人为破坏

如1995年3月20日,举世震惊的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就是由日本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所为,此次事件共造成10人死亡,75人严重中毒,5500余人被分送到234家医院抢救。需特别注意的是,恐怖分子随时都可能制造危化品泄漏事件,残害人民群众,破坏社会稳定。

1.7战争导致危化品泄漏

战争中,交战双方往往也会将对方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场所作为攻击和敌对破坏的目标,致使危化品泄漏。还有些被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称之为双用途毒剂”的化合物,如氢氰酸、光气、氯气、磷酰囟类等,和平时期是化工原料,战时即可迅速转化为军工生产而作为军用毒剂用于战争,这类化学物质一旦泄漏,其杀伤威力不亚于使用化学武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就曾多次使用毒气杀害我同胞。

2危化品泄漏的危害

危化品泄漏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2.1危化晶泄漏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当危化品泄漏,有毒物质进入人的机体后,即能与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等作用,从而改变细胞内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致机体功能紊乱,造成中毒。而且,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不同,中毒的途径也不同。如受污染的空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中毒;毒物液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如沙林液滴落到皮肤上即很容易渗入皮肤之中;误食、误饮染毒食物、饮水,即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再则,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氯代烃等神经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毒害神经系统;氯气、二氧化硫、氨气、光气、硫化氢、硫酸酯类、氮氧化物、异氰酸酯类等毒物,经呼吸道(酯类毒物还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呼吸系统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人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即全身性中毒)。1984年12月2日子夜,位于印度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一个储存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的贮罐压力骤然升高,使阀门失灵,异氰酸甲酯外泄汽化,致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15万人接受治疗,受此事件影响的多达150余万人,约占该市总人口的一半。又如,2003年12月23日,我国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喷泄出的天然气中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过高,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不同程度中毒住院治疗,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还有不少危化品泄漏后,遇引火源发生爆炸、火灾,也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1998年3月5日,我国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液化气泄漏后,遇电火花引起爆炸、燃烧,导致现场7名消防官兵和5名液化气管理所职工牺牲、10余名消防官兵重伤致残。

2.2危化品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据有关资料介绍,从1953年到1992年的40年间,全世界竟发生一次损失超过1亿美元的危化品泄漏事故数千起。前述的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除造成2300余人中毒伤亡外,还造成了6400余万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2005年11月13日吉林市吉化双苯厂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3人重伤,20余人轻伤;双苯厂苯胺二车间整套生产装置、1个硝基苯(1500立方米)储罐、2个纯苯(2000立方米)储罐报废,其他辅助生产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2.3危化品泄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市赞多兹化工厂危化品仓库发生火灾,约30吨农药和化工原料流人了西欧著名的莱茵河,使莱茵河受到磷酸和汞化物的严重污染,240多公里长的河道里漂起大量死鱼,河水不能使用,莱茵河流域的居民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靠消防车和其它车辆从水库运水饮用。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该次事故将使莱茵河因污染治理工作而至少倒退15年,并对河流生态造成长期的影响。又如,上述所说的2005年吉林市双苯厂爆炸导致的苯物料从雨排水管线流入松花江,导致整个松花江流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下游城市相继停水数日,中国还对俄罗斯进行了相应的理赔。1991年的海湾战争导致有关国家的油井、贮油设施及化工企业遭到破坏,大量外泄的原油严重污染附近海域及岸上设施,致大批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贮油及炼油等设施火灾的浓烟笼罩了大片城市及乡村上空,污染的烟云飘移至南欧,甚至喜马拉雅山南麓也下了黑色油水混合雨,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据报道,中东地区还出现了轻度的“核冬天”效应。

3危化品泄漏的处置措施

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同志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对人民生命安全、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各项危化品泄漏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3.1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该充分认识做好危化品泄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地健全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严格依法履行相关职责,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头。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制度,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使人人都在制度的约束之内,事事都在制度的规范之中。要逐级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保障资金的投入。执法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都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同时着力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要通过示范和引导,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鼓励持企业结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安全性能差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推动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并探索建立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3.2切实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单位都应当坚持不懈地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促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预防和处置危化品初期泄漏事故的技能。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危化品泄漏事故防护的应急知识教育、训练。

3.3建立专(兼)职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队伍

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和使用单位,都应当根据本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相应的专(兼)职处置队伍,购置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的相关设备、器材(如安全防护服、空(氧)气呼吸器或可靠的防毒面具、检测仪器、堵漏器材、工具等等),经常组织应急处置人员熟悉本岗位、本工段、本车间、本企业单位危化品的种类、理化性质和生产工艺流程,定期组织开展训练,使其掌握预防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的知识和处置初期泄漏事故的技能。

3.4制定不同层次的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预案是事故处置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预案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是危化品各生产、经营岗位、班组要制定好危化品初期泄漏的处置预案。实践一再告诫我们:危化品发生泄漏后,第一时间的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处置的好,就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岗位、班组预案的每一项任务和处置程序、要求都必须落实到人头;其次,是车间的预案。在泄漏量加大,岗位、班组难以迅速处置的情况下,就应启动车间的处置预案,力求把泄漏事故控制、消灭在车间范围内;再次,是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单位要制定好本企业单位的泄漏处置预案(运输单位的预案还应针对每一辆运输车辆可能发生的泄漏情况制定)。内容应包括:组织指挥人员及其职责、任务,专(兼)职处置队伍的处置任务、程序及要求,各相关部门、车间(单位)的职责及协同配合要求,保障措施及怎样确保落实;第四,是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置预案。即本行业、系统的协同配合和指导性预案;第五,以我们公安消防队伍为主力军的抢险救援队伍的预案。因为化工火灾具有燃烧面积大、纵深长、危险多的特点。通过短时间的侦查,很难掌握全面的资料。因此,抢险救援队伍指挥部可以通过查阅预案,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以及性质,明确各种装置和储罐的分布,确定灭火救援的重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为成功处置化工灾害事故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资料;第六,是当地人民政府的处置预案。政府的预案必须强调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配合,必须明确在发生重、特大危化品泄漏事故,事故单位不能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态,并已威胁到周边地区时,各有关部门、单位参与处置泄漏事故的职责、任务,确保通信联络畅通的措施以及密切协同配合的要求等。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处置预案,都应当从最复杂、最不利的情况来制定,都必须定期组织模拟实战的演练,以增强参与处置人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处置工作有条不紊。并通过实战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使预案更贴近实际。还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编制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使事故处置更科学、高效。

3.5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作用

根据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各地、各级政府不可能都建立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专业队伍。因此,应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的作用。因为,公安消防部队有“三大优势”:一是体制优势。公安消防部队既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一支现役部队,又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警种,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总队,市、地、州、盟有支队,县、市、区、旗有大队,大多数县城都有中队,点多面广,分布全国。这支队伍实行昼夜值勤,时时刻刻都处于战备执勤状态,且机动性强,能做到快速反应。尤其是在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开始组建消防特勤队伍,专门承担各类火灾扑救中的急、难、险、重任务和其他灾害或者事故的突击攻坚任务。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国家又增加了经费和编制,加强特勤队伍的建设。目前,我国第二期消防特勤部队的建设工作也已经圆满结束,已初步形成消防特勤力量网络体系;二是装备优势。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地政府都逐步加大了对消防部队装备建设的投入。就以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的装备而言,各地消防特勤大(中)队基本都购置了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车,随车配置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防化靴等)、侦检仪器设备、堵漏器材、洗消药剂、输转设备,还配有洗消车等;三是技能优势。各地公安消防部队,特别是消防特勤部队都针对危化品泄漏事故,开展了相应的处置技术、战术训练,又在每年近千次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只要适当地给公安消防部队增加编制员额和装备投入,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更多地承担诸如危化品泄漏之类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利国利民之举。

3.6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3.6.1一定要切实做好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

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必须挑选业务技术熟练、思想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并有较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既要保证任务的完成,人员又要尽量少),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穿(佩)戴全套防护装备,并认真对防护装备的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还要安排专人对空(氧)气呼吸器的压力等参数以及每位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进行详细记载。对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现场还应准备特效急救解毒药物,有医护人员待命。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3.6.2努力减轻泄漏危化品的毒害

参加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车辆应停于上风方向,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应在保障供水的前提下,从上风方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对泄漏的液体有害物质可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还可向沟、坑内投入中和(消毒)剂,使其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从而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对某些毒性很大的物质,还可以在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水罐中加人中和剂(浓度比为5%左右),则驱散、稀释、中和的效果更好。常见的毒气与可使用的中和剂见表1。

3.6.3着力搞好现场检测

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检测,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如果泄漏物系易燃易爆物质,警戒区内应禁绝烟火,而且不能使用非防爆电器,也不准使用手机、对讲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泄漏事故发生地政府应迅速调集环保、卫生部门和消防特勤部队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共同搞好现场检测工作。若有必要,还可按程序请调军队防化部队增援。

3.6.4果断采取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所谓的“工艺措施”即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是根据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储罐由管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管道式连续化”的特点提出的。如“关阀断料”,就是中断泄漏设备物料的供应,从而控制灾情的发展;“开阀导流”就是对泄漏或着火的设备或受到火势严重威胁的邻近设备内的物料进行输转的方法。不过,使用开阀导流的方式,会因物料状态(气态、液态)、比重、水溶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生产设备的开阀导流,要防止被导流设备内出现负压而吸人空气发生回火爆炸,故应严格控制导流的速度,使被导流设备内的压力不低于0.1MPa,有条件的,也可向被导流设备(储罐)输入等气体,以防止设备(储罐)内形成负压;“火炬放空”,即通过与设备上的安全阀、通气口、排气管等相连的火炬放空总管,将部分或全部物料烧掉的办法,而积极地控制灾情,防止爆炸的发生。应该说,工艺措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有效的处置化工火灾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技术手段。但工艺措施必须由专家、技术人员和岗位有经验的工人共同研究提出方案,并由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实施。在对受火势或爆炸威胁的设备、管道实施关、开阀门时,消防部队应出水枪,以直流或开花或喷雾射流掩护。

3.6.5把握好灭火时机

当危化品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稳定燃烧,在没有制止泄漏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灭火,一般应在制止泄漏成功后再灭火。否则,极易引起再次爆炸、起火,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6.6后续措施及要求

制止泄漏并灭火后,应对泄漏(尤其是破损)装置内的残液实施输转作业。然后,还需对泄漏现场(包括在污染区工作的人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彻底的洗消,处置和洗消的污水也需回收消毒处理。对损坏的装置应彻底清洗、置换,并使用仪器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

总之,危化品泄漏的处置危险性大,难度也大,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科学指挥,严密实施,确保万无一失。(安全文化网)

下载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煤器泄漏事故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及其处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中所列的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

    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企业名称) ××××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适用范围 2基本情况 2.1企业概况 2.2危险目标 3组织机构 3.1人员组成 3.2主要......

    液氨泄漏事故扩散模拟

    液氨泄漏事故扩散模拟 摘 要:系统对比了高斯多烟团模式与SLAB模型模拟液氨储罐泄漏后的氨气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存在较为明显差异。在模拟设定条件下,事故发......

    液氧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液态氧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编制目的 液态氧储罐是有一定危险的承压设备。为了确保液态氧储罐安全运行,提高现场应急处理液态氧设备故障的能力,迅速、妥善的处理好液态氧储......

    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预案1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燃气突然泄漏,同时无法立即制止的情况。以确保燃气泄漏后的妥善处理并将损失降至到最低。二、应......

    液化气泄漏事故演练总结报告

    “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总结报告 为了提高岗位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全面掌握预防和处理突发生产安全事故能力,检验球罐区消防设施的有效性,2012年6月12日,车间协同公......

    硫酸运输泄漏事故总结

    ⑴2008年11月08日,甬金高速公路往金华方向19公里+200米处发生一起追尾碰撞交通事故,一辆集装箱车与一辆重型罐式货车发生碰撞,罐式货车罐体的左后部破裂,罐体里装有23吨的浓硫酸......

    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为了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环境,防止突发性化学泄漏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