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中特 单元测验三 20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单元测验三(2016.11.30)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
一、单选(80×1=80分)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比重上 B.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上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上
D.控制力上
2.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A)。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3.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是(D)。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七一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D)。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文化自信 5.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是(B)。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机构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B)。
A.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7.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是认识到(D)。A.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B.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C.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并不矛盾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9.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B)。
A.组织形式上 B.所有权归属上 C.经营方式上 D.分配方式上 10.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A)。A.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B.按对资本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C.按对劳动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D.按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类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1.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A)
A.资本或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B.人们对生产资料所有关系
C.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体系 D.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1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实现工业化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无产阶级专政 13.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最高法院 D.政治协商会议 1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B)
A.临时政策 B.基本政治制度 C.权宜之计 D.根本政治制度 15.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16.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A.基本原则 B.基本手段 C.基本方略 D.指导思想 17.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B)
A.方针政策 B.根本保证 C.基本活动 D.大政方针 1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C)
A.社会主义道路 B.计划经济 C.人民当家作主 D.市场经济 19.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C)
A.改革开放 B.发展市场经济 C.正确政治方向 D.办好教育
20.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制度中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A)
A.多党合作 B.具有宪法保护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21.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这一制度中核心内容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具有宪法保护 C.多党合作 D.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22.2006年5月中旬,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宣传和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B),促进和谐文化建设。
A.共同理想
B.荣辱观
C.指导思想
D.时代精神
23.(A),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4.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A)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和谐社会
D.政治文明 25.(B),就是社会个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6.(),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7.(C)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A.民主法治
B.团结友爱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8.(D),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A.民主法治
B.团结友爱
C.诚信友爱
D.充满活力
2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A)有机统一起来。
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法治与德治
D.民主集中制
30.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A),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民族精神 B.共同理想
C.时代精神
D.价值体系 31.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B)、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A.勤俭节约 B.勤劳勇敢 C.独立自主
D.勇往直前 3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A)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B.融入西方文明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面向现代化的文化
33.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A)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 D.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的关系 3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C)为根本任务。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 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培养“四有”公民 B.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培养四化干部 D.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C)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7.党的(B),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奋斗目标。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是(B)。
A.现代化
B.社会和谐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 3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把(A)放在首位。
A.群众利益
B.党的要求
C.发展民主
D.坚持对外开放
40.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2005年(D)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中央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阐述的。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 4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设想。
A.马克思.恩格斯
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 D.胡锦涛.习近平42.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A)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43.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B)。
A.智力支持
B.社会条件
C.政治保障
D.制度保障 4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A.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B.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D.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4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六个方面,排在第一的是(A)。
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诚信友爱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6.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紧紧围绕(A)。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D.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47.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8.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
A.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B.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C.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49.以下不是人民政协主要职能的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A)的目标和任务
A.法治中国 B.文化中国 C.和谐中国 D.生态中国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A)为主干。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D.管理条例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C)为重要组成部分。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地方法规 D.管理条例 5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C)。A.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B.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 C.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D.普世层面的价值取向 5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A)的工作导向。
A.以人为中心 B.社会效益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经济价值 5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把(A)放在首位。
A.社会效益 B.以人为中心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经济价值 5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要以(C)为中心环节。
A.经济价值 B.社会效益 C.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D.以人为中心 57.党的(D)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58.(A)这三个方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重点。
A.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B.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C.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D.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 59.(A),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认识自然
60.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中,要建设以(D)为基础的社会。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自然规律 C.可持续发展 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6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中,要建设以(B)为准则的社会。
A.资源环境承载力 B.自然规律 C.可持续发展 D.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62.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D)。
A.深远的文化传统 B.多彩的文化特色 C.丰富的民族语言 D.强大的文化力量 63.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D)。A.要求 B.依据 C.方向
D.核心
64.解决台湾问题,积极促谈,争取通过(B)实现统一。A.武力 B.谈判 C.经济
D.交流
65.2005年3月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其中一是坚持(A)的原则决不动摇。
A.一个中国 B.和平统一 C.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 66.(B)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A.1978 B.1979 C.1981 D.1986 67.1981年9月,(A)发表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的谈话。A.叶剑英 B.邓小平C.胡耀邦 D.江泽民 68.“三通”是指(A)。
A.通商、通航、通邮 B.通讯、通航、通邮 C.通话、通邮、通商 D.通商、通航、通讯
69.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就是(A)。
A.承认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不能分割 B.承认中国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解决问题 C.承认中国采取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承认外国不能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 70.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A)。
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B.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C.导致各国矛盾的加深
D.可能重新恢复冷战局面 71.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B)。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陈云 72.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中,周边是(A)。A.首要
B.关键 C.基础
D.舞台 7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74.(B)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A.增进互信 B.互利共赢 C.良性互动 D.求同存异 75.党的十八大指出,(B)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A.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6.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的(B)。
A.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B.政治前提和基础 C.根本保证 D.立足点 77.革命化是人民军队建设的(B)。
A.中心任务 B.政治方向 C.根本保证 D.重要基础 78.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A)。
A.改善党的领导 B.统一党的领导 C.服从党的领导 D.强化党的领导 79.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7日,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完成任务,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C)
A.与天宫一号的使命任务基本相同
B.主要是配合神舟飞船完成交会对接试验
C.将考核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 D.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80.2016年6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之际,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签署了两个国家加入上合组织义务备忘录,这是上合组织扩员进程中的重要步骤,这两个国家是(C)
A.伊朗和阿富汗 B.白俄罗斯与蒙古 C.印度语巴基斯坦 D.土库曼斯坦与印度
二、多选(10×2=20分)
81.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启示,深刻阐述不 忘初心、继续前进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方面要求,对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行动指南。回顾历史进程,我们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ABC)A.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是一个伟大飞跃,是制度的飞跃
B.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这是一个民族的飞跃,我们党对民族的贡献
C.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变,这是党对人民的贡献
D.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82.香港回归祖国(A B CD)。
A.洗刷了中国人民蒙受的耻辱 B.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C.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表明了中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83.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CD)。
A.“一中一台” B.“两个中国” C.“台湾独立” D.“外国插手” 84.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ABCD)。
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多边是舞台 8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C)。
A.工人、农民 B.私营企业主 C.知识分子 D.自由职业者 86.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BC)。
A.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
C.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
D.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87.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BCD)。
A.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B.坚持民族平等 C.坚持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8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C.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已任的必然选择 D.是向其他国家执政党学习的结果 89.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危险有(ABCD)。
A.精神懈怠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脱离群众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90.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指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阐述了中方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集中阐释亚太发展“中国方案”,丰富了全球经济治理内涵。“中国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B.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C.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 D.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
第二篇:毛中特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3、邓小平理论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依据。
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实力。”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6、中国无产阶级的基本有点和自身特点: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①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③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④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又包含4小点)a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间隙b农村革命根据地有较好的群众基础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使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d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0、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阶级政策);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农村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包括原来是贫农而在土地改革后变成的下中农以及老中农的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1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性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12、(为什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其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因为不论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都要靠发展。③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党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
13、(每一点后要结合实际解释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领域,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推动力量。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生产要素,使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的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③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科学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一是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16、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
1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8、为什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推动着消费结构升级,形成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国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理念②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由于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再加上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③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没变,社会矛盾没变。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要解决好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我们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
19、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提高自主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④统筹区域发展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①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②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人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
21、三个转变(多选):①促进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③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2、资源节约型社会: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
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③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④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23、基本民主自治体系: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4、依法治国的意义: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5、中特文化地位和作用: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要内容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题,树立共同理想;精髓,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基础,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③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9、如何发展文化产业?①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②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改革中贯彻“创新为主、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调动社会力量,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依据:①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
31、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相帮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3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3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略)
34、加快改善民生建设的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社会和谐社会。
35、优先发展教育,建立资源强国:①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优化教育结构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④坚持教育公益性质。
36、为什么要发展就业?(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就业带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是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③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37、深化收入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第三篇:毛中特论文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现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调查时间:2011年5.9-5.11 调查地点:河北工业大学 宿舍 教学楼 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学生 调查范围:河北工业大学 各院系 调查方式:问卷填写形式
小组成员:刘文静 刘晓宇 蒙艳红 王凌慧 王鹤
调查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的河北工业大学的各个学院的同学,男女比例相当,其中担任学生干部的有30%,我们调查问题针对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大学生责任意识也做了全面的问卷
调查结果:普遍的大学生都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可见大学中意识中有了解幷将改善的意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是大多以赚钱孝敬父母为主,部分选择了建设国家。
对于社会上的公共道德,普遍学生都会选择乐于助人而对于当代的弄虚作假及盗版的情况大多数的同学不以为然,而普遍学生都表示在大学期间缺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
调查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责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付出极大的努力,但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倾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自我责任感迷惘
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具有责任感的前提。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三无”现象——“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冷漠空虚,对一切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对周围的一切感到毫无意义。这部分“三无”学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理上失落无助,无法积极承担所必需承担的责任。表现出人生没有奋斗的方向,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没有可信任的朋友,没有生命的终极解释,自我责任感迷惘。这一切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生命质量的感受下降,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空虚感、孤独感,严重的就会出现行为失范,甚至是人格分裂和精神的绝望。
(二)对他人责任感淡漠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往往容易出现夸大人际冲突的倾向,忽视或排斥他人的存在,甚至有的出现“极端功利化”的趋势,只知道关心自己的命运,重视个人的前途,而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大学生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甚至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社会的否
定和排斥,从而使个人陷入孤立、孤独的境地。
(三)对家庭责任感减弱
“爱幼”是中国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但这却造就了部分学生对父母、亲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漠然视之,对家庭的责任感减弱,只知道一味索取而没有考虑回报。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漠甚至缺失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乃至缺乏的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二)家庭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居多,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我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强,而义务感、责任感差,经不起些许挫折。
(三)学校原因
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感教育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加强。在教学上,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四)社会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甚至缺乏的重要外在原因。当前社会正
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却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尽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甚至缺失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三、培养构建大学生责任感的措施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首先,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形成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价值的导向。
(二)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流的民族必须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高校应当营造一种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撑起新时代大学生精神支柱。
(三)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道德情感对道德认识能起到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责任感。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古老优秀的民则传统和美德。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主动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四)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的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真正主动地承担起各种责任。
(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关键性转变,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起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实行素质教育
“大学的本质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为职业训练场所而存在,还应该在培养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发挥自己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如果高校的教育只是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和艺术,尤其是做一个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有责任感的人,那么这种教育可以说是失败的。
第四篇:毛中特论文
班级:通信工程9班 姓名:张三 学号: 0513110101
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标题自拟)
摘要:(五号楷体)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和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现自身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十八大,习近平,中国梦,大学生,联系实际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思想内涵(What)(小四宋体)
1.2.3.2.二、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原因(Why)
1.2.3..2.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How)(重点,一点要结合大学生实际)
1.2.3.2.3.参考文献或注释:(小五宋体)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附论文要求:
学习第六章 第三节 标题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大学生实际,探讨新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标题自拟,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文。要求:统一用A4纸打印,第一行必须依次写上班级、姓名、学号,并遵循文科论文通用格式。总分为平时成绩的5分。
(注意:第11周交,各班学习委员按学号依次排序后统一上交。)
第五篇:毛中特复习资料
“毛中特”2012-2013复习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②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如何进行理论创新?
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思想方法,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都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5,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物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是什么?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以及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8,为什么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非常成功的?
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的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与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9,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好知性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②它是我们在实践中警惕右,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坚持把它作为推动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③它可以使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觉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1,如何理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 答: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坚持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站稳,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产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思想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
12,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③只有把发展作为主题,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不断巩固和发展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并通过多代人的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也只有靠发展,才能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13,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种市场。
14,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非公有制经济重要作用?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有不可代替的作用: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条件;②能够更好地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③能够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个性+共性)
②(个性)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③(共性)作为市场经济的制度,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16,如何理解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如何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领域中主题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他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7,什么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18,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
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重要性:①“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②我国目前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村;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村,所以解决后“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③“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业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20,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2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什么?
① 最根本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2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现阶段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和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和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统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的成就,充分彰显出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②两个方面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以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我国社会主义人权指的是什么?
人权不仅包括个人权利,还包括集体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权利。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
24,如何理解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5,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27,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两者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