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中级)
2010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
快乐山小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经济健康状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社区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小区,来往于宿舍和工地之间。由于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了几起入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以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答题要点】
1.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分别是:
任务目标是搞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的稳定,保持良好的社区秩序,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过程目标:①做好对小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②做好社区居民安全防卫意识的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小区居民的法制与安全意识;③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入室盗窃案件,做好受害者善后安抚工作。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的步骤是:
(1)发动社区老年人,组建社区老年人志愿者队伍。
(2)联合社区保安人员与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成员,加强对社区的巡逻,发现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深入社区居民家中,呼吁居民做好安全防卫工作。(4)积极与公安机关沟通联系,协助公安机关破案,为受害者挽回损失。3.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专业技术是:
(1)运用联合会谈方法,召集社区居民,讲解安全防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居民间的协助与沟通。
(2)以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律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3)创伤辅导,对受害居民进行善后安抚工作,做好心理安慰及预防。
第二题: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倍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入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入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家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
【答题要点】
1.小安的社会支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
①朋友、同学、居民的冷漠与疏远,没有给予小安关怀。②社区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后续的康复治疗没有跟上。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
小安的需要:①治疗康复需要;②接受教育需要;③职业发展需要;④社会交往需要;⑤价值实现需要。
家人的需要:①能搬到一个适合小安康复治疗的社区,有良好的环境利于康复治疗;②有比较专业的关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疏导、沟通、护理技能及信心培训;③能够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减轻其由于照顾精神疾病患者及外界压力而带来的慢性痛苦。
3.出院计划的具体内容为:
①在治疗期间,小安的父母应及时地向主治医师询问有关精神疾病的护理知识,增强他们护理成功的信心。
②出院后,搬到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
③社区工作者到社区、学校进行教育性活动,使人们能够理解小安的境遇,能够给予小安足够的关心与尊重。
④社区提供康复治疗的必要条件,加强与小安的沟通交流及心理抚慰。⑤病情稳定后,相应的安排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工作,增强小安康复的信心。
第三题: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
问题: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理论的有哪些?(答题时只需在专用答题卡上写出正确选项的代码)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d、社区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
【答题要点】
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
面临的问题:①没有工作及收入来源,生活紧张;②家庭关系不和谐,父子关系紧张;③经济困难、犯罪经历,使其婚姻问题难以解决;④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缺乏基本的工作技能。
需要:①就业需要;②亲情需要;③婚姻需要;④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⑤心理疏导需要。
2.社会工作者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的专业技巧有:
(1)同感。社会工作者要提前理解刘某的实际情况,同时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刘某的感受和想法,以此来增加对刘某的同感;
(2)诚恳。社会工作者在为刘某提供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要完全以刘某的需要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
(3)温暖与尊重。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4)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在适当的时间里给刘某适当的回应,以表达社会工作者对他的兴趣和关系。
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第四题: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能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有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问题:
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概论,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
【答题要点】
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根源是:
(1)丽芬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照顾全家人的生活,因没生男孩受到丈夫与婆婆的歧视,家庭关系紧张。
(2)丽芬的遭遇获得与其要好的姐妹的同情,但都无能无为,妇联主任和民警的调解也无法解决,传统的性别歧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3)丽芬的性格内向,因不能生男孩而感到自卑,想过离婚,但无处可去,担心女儿,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巨大压力,让丽芬产生了强烈的个人无力感。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的资源有:
(1)丽芬的生存能力强,种地、养猪、养牛等农活都会做,是家里的支柱。(2)丽芬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能够敢于向妇联和派出所求助。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1)承认女性是独立的个体,有她们独特的生活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与丽芬的丈夫讲解“男女平等”的法律知识及计划生育的国策,改变其传统的观念,尊重自己的妻子。
(2)承认社会上的权力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丽芬担负了家庭全部的生活压力,而其丈夫却常年不在家,也没为家里作过什么贡献。社会工作者应该让丽芬的丈夫看到、知道丽芬为家庭所做的努力与牺牲,使其悔悟。
(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将问题社会化。村里同丽芬一样遭遇的妇女还有很多,社会工作者应号召她们团结起来,为争取自己的幸福而敢于抗争,共同构建美满的家庭。
4.解决丽芬问题的策略是:
个人:①协助丽芬理清思路;②从优势视角帮助丽芬寻找资源。
小组:将村中相同遭遇的妇女组织起来,共同分析,获得经验,从而解决小组中妇女个人的问题。
社区:动员有相同遭遇的妇女的家人、亲友、邻里、朋友等,共同组成一个社会支持网络,进行自救和互救,使问题得到解决。
第五题:
周日下午,某校初5-(2)班10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警察、家长和教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问题:
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答题要点】
1.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其介入原则是: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和培养自主能力。
2.材料中某校初三(2)班10多位同学去郊游,遭遇山体滑坡导致其中3人遇难,这在幸存者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并在心里埋下巨大的阴影。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紧急地直接进行危机介入,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走向正常的学习生活。
3.校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应做以下几方面的处理:
首先,社会工作者应该将焦点放在这些幸存的学生身上,帮助他们缓解异常紧张的情绪,给他们以安全的保护,接纳他们,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恢复过来。
其次,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引导、帮助他们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学生们坚定的支持,以防学生们因紧张而导致精神崩溃,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最后,社会工作者应全面地担当起教导的角色,告诉学生们此时应该怎样做,同时也应积极地去做一些精神上、生活上的帮助,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尝试着去接受这件可怕的灾难,并在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必要的跟踪指导,直到学生们完全的恢复其社会功能。
第二篇:2012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中级)
2012年社会工作师中级实务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
社区矫正对象李某,男,25岁,未婚,初中毕业,与父母同住。李某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他从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加上学历较低,所以一直失业在家,每日无所事事。
新入职的社工小王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于是,小王想方设法寻找就业信息,多次向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小王十分沮丧、困惑。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工小王服务目标存在什么偏差?
2、对社工小王的服务目标做出具体的修改? 【答题要点】
1.小王服务目标存在的偏差是:
本案例中矫正对象李某择业观存在偏差,他认为钱是万能的,能够改变一切,他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对于收入较低的工作岗位不屑一顾。而社工小王简单地认为李某目前的状况主要由失业所致,只要替他找到工作,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所以,尽管多次为李某提供就业岗位,但一直没有成功。由此可知,小王的服务目标与李某的需求目标不一致,服务目标存在简单归因。
2.修改后的服务目标应为:
首先要帮助李某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先就业再择业。
帮助李某多了解劳动力市场的新动向、新需求,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李某已经25岁了,却还依靠父母生活,社工小王可以从他父母入手,依靠其家庭,来督促李某尽快就业,从而为下一步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题:
社工在社区调研中,发现该社区部分低保家庭中,有些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有些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有些则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有些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
同时,社工还发现社区存在大量资源,例如,该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社区内有不少的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经常开展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平时,居民关系融洽,邻里之间会相互关照,沟通各种信息。据此,社工计划整合社区资源,为低保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1、该社区内有哪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
2、为向低保家庭提供有效服务,社工该如何整合社区资源? 【答题要点】
1.该社区内的资源为:
正式的社区资源有:社会工作者、社区内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福利中心。非正式的社区资源有:邻里、家庭。
2.社工整合社区资源的方法为:
针对因病致贫,家庭照顾负担较重的低保家庭:
组织志愿者队伍一对一进行帮扶,帮助缓解由于家庭照顾带来的压力;促进邻里之间的和睦互动,增进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以建立此类家庭的社区邻里支持网络;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对低保家庭给予适当的经济援助,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依靠社区福利中心及社区医务室等机构,对低保家庭给予医疗、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减轻由于病痛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痛苦和精神压力;社会工作者可以为该类家庭建立支持小组,通过家庭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对小组成员起到支持作用。
针对低保家庭人员虽有较强的就业动机,但因缺乏技能,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依托社会福利中心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社工可以针对此类家庭成员开展教育小组,帮助其学习相关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鼓励他们多参加就业市场招聘会,了解就业市场的就业情况,有的放矢,提高就业应聘成功率;社工积极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帮助他们与社区内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多进行沟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
针对某些低保户产生了福利依赖思想,缺乏就业动机或者眼高手低无法顺利就业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之明白低保政策不是养懒人的政策,只有通过脚踏实地、自食其力,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邻里之间的督促和帮助,使之了解就业新动向、就业市场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福利机构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提高就业竞争力,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第三题:
小杜是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社工服务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当老年人说起自己被人家虐待时,不知该如何处理;面对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找资源。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已经哭了好几次,怀疑自己能不能从事本职业,也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
针对上述情况,老宋对小杜开展督导。问题:
1、逐一列出支持性督导的具体内容。
2、逐一列出教育性督导的具体内容。【答题要点】
1.支持性督导的内容为:
小杜是一名刚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在老年人社会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为此她十分焦虑、沮丧,压力重重,没有信心把工作做好,感到无助和无力,并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该行业产生怀疑。针对这种情况,老宋要对小杜进行支持性督导,给予情感上的支持,以帮助她顺利走出困境,具体来说包括:
协助小杜适应和处理服务工作中所带来的挫折、不满、失望、焦虑等各种情绪,增强小杜的自我功能;
老宋要给予小杜关怀和支持,让小杜在工作过程中有安全感,并愿意进行实践活动; 老宋要协助小杜发现工作成效,并能自我欣赏,激发被督导者的工作情绪和士气。2.教育性督导的内容为:
针对小杜不知如何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服务中去的情况,老宋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工作经验来教育小杜,通过个别督导或团体会谈,协助小杜由“知”转为“做”。具体内容如下:
针对小杜不知如何处理老人被虐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老宋应该教导小杜有关“老年人被虐待”这一问题的相关原因,国家、社会和社区针对这一问题的干预措施等等;同时,应帮助小杜对老年人被虐待的事进行调查,确属虐待的应帮助老年人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如果老年人没有被虐待,应教育子女对老人多关心,善待老人。
面对小杜不知如何处理老年人的不合理要求和寻找资源:针对这种情况,老宋应该教导小杜有关“工作过程”的知识,即实务过程中的助人技术,包括面对老年人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做的事是什么,应该如何行动等。同时,老宋应帮助小杜根据政策制度的要求,通过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积极寻求资源帮助,尽量满足老年人的合理要求,如果老年人的要求确实不合理,不能满足的,应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面对小杜的整体实务情况,老宋还应为其提供专业性“建议和咨询”。老宋在担任小杜督导者的角色时,发挥专家和合法的权力功能,在小杜同意的情况下,应为小杜的实务工作过程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忠告,以提升小杜提供的服务的质量。
第四题:
某基金会为先心病患儿提供资金支持,指定医院手术。住院期间,大多数家长对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心存忧虑,心理压力大。
针对上述情况,医院社工部安排实习社工拟定一份“患儿家长互助小组”的活动方案,以协助家长更好的应对压力。第三次活动方案如下:
目标: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内容和过程:
1、暖身活动
2、对上次活动内容进行回顾
3、将组员分两组,讨论压力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4、观看患儿护理知识片,教授家长护理知识
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中照顾患儿的情景,告知夫妻要协调合作、共同完成
6、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问题:
1、根据活动目标,指出具体内容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2、完善该方案。【答题要点】
1.该节活动存在的问题是:
本案例中,此次小组活动的目标是帮助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具体内容和过程却是学习如何照顾患儿的一般基本常识,偏离了本次活动的目标。2.完善之后的方案内容应为:(1)暖身活动;
(2)邀请专家,具体指导患儿家长学习和掌握学习和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和技巧;(3)请术后成功融入社会的患儿家长现身说法,介绍成功经验;(4)观看有关患儿成功以后手术康复及以后的升学、就业的录像;(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如何处理家庭日常压力问题;(6)就如何更好地减压这个话题相互讨论;
(7)回顾本次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第五题:
社工发现某子弟学校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其中许多问题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如能早发现、早治疗,便能防止某些疾病的发生,尽管该市在2009年就对本市中小学生开展免费体检,但该项政策并未惠及打工子弟学校。
社工通过进一步走访社区发现,这些学生大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社区环境卫生很差,垃圾遍地,缺少公共卫生设施,社区周围也只有一家正规医院,外来人口很少去。一些家庭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还有部分家庭因病陷入困境。
针对上述情况,社工计划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服务项目。
问题:分别以“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角度,为该项目设计服务方案(只需说明介入目标和重要介入策略)。
【答题要点】
针对上述情况,具体服务方案内容为:
1.直接介入目标和策略为:
直接介入目标:教育学生及家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直接介入策略:
(1)与学校配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家长,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3)对部分因病陷入困境的家庭根据政策给予适当的帮助,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困难。2.间接介入目标和策略为:
间接介入目标:改善社区环境卫生,增进社区公共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为文明、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间接介入策略:
(1)在社区中深入开展“文明与你同行”活动,呼吁大家共同努力,维护社区卫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
(2)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在社区内新建公共卫生设施。
(3)作为政策的倡导者,呼吁尽快将免费对本市中小学生进行体检这一政策推行到打工子弟学校。
(4)与社区周围的正规医院联系,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外来人口的就医给予帮助。(5)寻找社区重要他人,培养社区骨干,充分发挥社区领袖的力量,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第三篇:2014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4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家庭较多。最近,社会工作者发现“等、靠、要”的思想在该地区开始蔓延,申请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有所增长,甚至出现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社会工作者在该地区了解到,有人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有人反映周边虽有一些工作岗位,但不理想;还有人认为,如果外出工作,路远,待遇低,还不如在家。问题:
1.分析该地区申请享受低保待遇家庭数量较名的原因,2.从提升服务对象能力的角度,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服务?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问题:
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第四题(案例分析题,20分)
张某,男,45岁,初中文化程度,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服刑期间,张某表现良好,最近经法院裁定假释。
张某妻子已于几年前与其离婚。变卖房产后带着儿子移居外地。目前,张某只能与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回到社区后,张某处处感到不适应,对人高度戒备。他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户籍办理也不顺利;再加上最近又被查出患有肝病,张某感觉生活压力很大,十分自卑沮丧,却不知向谁求助。对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以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张某提供服务。问题:
1.本案例中的张某有哪些服务要求? 2.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进行个案管理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某老旧小区居民对社区服务有强烈需求,然而,该社区居委会人手紧张,服务供给有限。为此,社区居委会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希望借助专业力量加强社区服务。该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走访中发现.社区中已有居民骨干自发组织了一些活动。进一步调查后了解到,有些居民骨干认为,大家组织起来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要多管闲事;有的居民骨干虽然想为居民们多做点事,但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有的居民骨干曾经尝试过开展社区服务,但看不到成效,感到很无力,没能坚持下去;同时,这些社区居民骨干开展活动面临缺乏服务场地、设备、资金和人员等困难,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争取资源。针对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工作机构计划对本社区居民骨干开展能力建设服务。要求:
分别从提升居民骨干的认识和思维、情感和价值观、行为和技巧等三个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服务方案(分别列出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和主要实施策略)。[NT:PAGE] 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参考答案 第一题
1.(1)个人因素。有人认为贫困产生是与社会成员个人的素质相关的。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给成员提供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的境地,则应归咎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不足,大多是因为经济失败、遗传基因、道德品质和家庭环境等因素。案例中有人认知出现了问题,觉得自己学历低,没技术,找不到工作。(2)社会因素。这个观点认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贫困,比如社会结构转型,行业调整导致了社会成员的失业,造成了个人与家庭的贫困。
(3)文化因素。主要是指贫困文化对于社会成员个人、家庭和群体的影响。贫困文化在贫困群体之间通过交往而得到加强,形成文化的代际传递,并形成贫困群体的一些共同特征。由于贫困文化的代际传播,出现了有的家庭两代都申请的现象。还有“等、靠、要”的不良思想的传播.都会使他们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从而导致低保人数增加的现象。
(4)环境因素。造成贫困的原因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贫困群体居住的环境,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为穷人改变自身状况提供机会和资源。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会影响该地区居民的就业。
2.(1)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协助社区居民重新认识、分析面临的处境和造成困难的原因,提升其信心。使其认识到自己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从而改变不劳而获的消极观念。
(2)运用增能理论,开展发展性和支持性小组。通过协助社区居民寻找社会资源,扩大社会交往,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互动体系,发挥自身潜能和资源优势,增强自身对抗环境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为社区困难群体寻找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机会,向社会用人单位积极推荐,维护困难群体的权益。
(4)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比如,青年志愿者组织可以服务那些留守的孤寡老人,妇联组织可以为贫困妇女和儿童提供帮助等。第二题
1.询问、观察、利用已有资料。
2.虐待老年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年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年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年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年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恶意对待类型:
(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沉默不答,表情紧张。老人表现出对受伤非常警惕和紧张,说明其正处于高风险情境之中。
(2)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让老人遭受精神上的痛苦,包括用言语攻击、威胁、恐吓或骚扰老人,还包括把老人当孩子对待,或者有意断绝老人与他人的社会接触。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常常为此打骂老人。儿子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在家中。
(3)经济虐待。不恰当地使用老人的经济资源、个人财产或其他有价物品,包括伪造支票或法律文件。老人将退休工资都交给了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4)他人疏于照顾。主动或被动地未满足老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包括未能充分满足老人在饮食、居所、穿衣、医疗照顾和身体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尽管安排了照顾老人,但老人的个人卫生差,有时不让老人吃饱,居住条件也不卫生。
(5)自我忽视。老人没能充分照顾自己又没有其他的照顾人,由于缺乏自我照顾,自我忽视会危及老人的身心安康。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多日未换洗。第三题
1.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等,从而改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
(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父母清楚地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
(2)由于双方都参加亲子教育服务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2.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服务对象(家长和子女)的需要和问题做一个了解和评估,家长组方面是需要增强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子女组重点是训练他们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A:学会认真聆听B:我眼中的父母C:跨组练习:知己知彼D:心平气和之道E:学会情绪管理 第四题
1.张某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需要:①需要能维持他基本生活所需的经济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救助;②需要维持其基本生活所需的住房条件;③需要维持身体健康的卫生医疗待遇。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张某需要通过自身能力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所以对其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张某需要接受社会工作者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的服务,使他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从而能适应社会生活。2.需注意的问题:
(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张某假释回家,与其父母、兄嫂同住,但矛盾冲突不断,家庭关系十分紧张。社会上的一般民众,甚至一些亲人,都鄙视和厌恶他,不会像对待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的服务对象一样给予同情和帮助。
(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张某没有固定工作,仍然单身一人,多次尝试找工作,但因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等原因未能成功,并且在其服刑期间社会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张某并没有增加相应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变化。社会功能严重缺失。
(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张某身份的特殊性使他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无法获得或很少得到一般社会民众可以得到的经济、物质、社会保障资源。在生活、教育、就业、卫生、住房、家庭婚姻、社会交往等方面,张某都将面临比一般社会民众更大的压力。第五题
(1)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能够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②能够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地分析问题;③能够引申和推理;④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2)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社会工作者采取的方法有:①肯定模仿学习的重要性;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个别训练和督导的方式,即根据居民个体的水平和兴趣,设计训练内容;③也可以采用示范、录像带、心理预习、自我引导、复习等方法,帮助居民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等复杂技巧。
(3)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社会工作者需要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价值观四个方面下工夫,改变他们对参与、社会正义、居民权益的感观和价值取向,也可以通过行动反思的方法澄清价值观,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引起居民的共鸣,并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
第四篇:2017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师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
某小区门口早晚出入车辆多,常常造成交通拥堵。社区热心人士陈阿姨出面组织几位居民当志愿者进行交通疏导。但让陈阿姨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开会的场面就非常混乱,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认为志愿执勤活动应仔细安排,明确分工;有的认为执勤活动需要占用很多时间,而且还要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提出执勤万一出了事儿怎么办,应当购买保险···在随后的交通疏导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甚至还出现志愿者与居民发生冲突的情况。陈阿姨为此头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找到了社会工作者。问题:
1.从参与能力的角度,列出本案例中影响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因素。2.为推动该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分析思路:关于第一问
第一步:先确定本题的出题区域,锁定范围为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步:脑子里迅速思索在社区社会工作这一章第二节、第三节都学了什么。
第三步:把自己所学过的内容中和这道题有关联的部分结合起来,作答。经过分析,很显然,第一问问的是影响居民参与的因素,这属于社区社会工作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的内容,(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每年必考一题),教材中对应的部分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包括参与价值、参与意愿、参与能力。而本题考查的是参与能力,因此答案的范围就锁定在参与能力部分。参与能力主要受到时间和金钱的因素影响;还有就是知识与技巧,还有制度上的因素。所以考生需要罗列出:时间、金钱、知识技巧、制度。这些属于书上的知识点,也是关键词及给分点。
第四步:结合材料中的依据来分析。也就是论点+论据。比如1)时间因素是影响居民参与能力的因素之一,材料中有的人认为执勤占用了很多时间;2)金钱因素,材料中有居民认为会产生一定的费用。
当然,考生如果没有记住书上的这些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居民反映的这些问题,归纳出时间、经费、技能、制度等要素,只不过没有书上给的现有的论点更专业。
第二问:根据材料锁定范围,第二问实质上问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第二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中的城市社区服务的志愿服务。
书上提到: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培训水平;做好志愿者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那么考生需要把这几个论点,结合材料中如何对该社区的居民展开谈一谈。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
社区戒毒人员张某找到社会工作者,要求得到各类困难补助,但社会工作者认为其部分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无法协助办理,张某哦声称要投诉社会工作者,并出言不逊,而社会工作者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双方关系陷入僵局。机构主管对社会工作者进行督导厚,社会工作者互动约张某再次面谈。社会工作者:“对不起啊,上次我只考虑到政策规定,没有考虑到你的感受···” 张某一愣。
社会工作者:“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容易,我也知道虽然生活很辛苦,但你在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 张某被触动了,低下了头。
社会工作者:“这次我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看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办法一起面对困难,好吗?” 张某:“上次我发火也是因为着急,孩子最近···(张某叙述了孩子的近况)” 社会工作者:“噢!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张某:“情况好些了。”
社会工作者:“嗯,确实很不容易的,你发火我很理解,但也不要太急,总有办法解决的,把你的困难和想法再具体谈一下,我会根据我了解及掌握的情况,与你共同商量,一起想办法解决,好吗?” 张某表示同意。问题:
1.逐一列出社会工作者在面谈中运用的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及案例中对应的内容。2.本案例体现了建立专业关系的哪些要素?
分析思路:本题是矫正社会工作的题目,但是根据第一问我们可以看到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这提醒我们考的是通用过程的接案的内容(每年通用过程必会考到,去年考的预估)。因此答案范围锁定在第一章通用过程接案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以及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书上有对应的部分)1)建立专业关系的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
2)建立专业关系的五要素:与服务对象准确沟通想法和感受;与服务对象沟通相互之间的资料;沟通充满亲切感和关怀;与服务对象角色互补;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
新入职的社会工作者小范有积极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意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渐渐表现的有些消极,存在着较严重的无力感。在接受机构主管督导时,小范表示:最近的个案服务没有显著成效,虽然服务对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还是非常自责,认为主要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个别服务对象的情况出现了反复,自己也会觉得可能是当时预估不够充分和全面;此外,由于自己是新入职的员工,缺乏经验,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资格,所以只好听从督导者的意见。问题:
1.导致社会工作者小范产生无力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基于增强全能视角,督导者应对社会工作者小范开展哪些方面的督导服务?
分析思路:本题考查其实基本上是套着实务的外壳,考的内容全部是综合能力的内容。首先第一问考查的是社会工作理论增能的内容,综合能力教材中有对于服务对象无力感产生的原因的具体表述,如环境的压迫等。
第二问考查的是督导的内容。可以从教育督导、行政督导、支持督导的角度来谈论。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考查督导的实务中级真题以前曾经考过一次。
第四题(案例分析题)
社会工作者在某职业学校开展服务时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佳,动辄不动与任课老师产生冲突,甚至擅自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流连于网吧,经常夜不归宿。社会工作者经过进一步评估,发现大多数学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觉得读职业学校没前途,既懊悔过去读书不认真,又不愿面对现实,更没有为改变现实而采取行动。
社会工作者决定依据现实疗法中的“责任”、“现实”和“正确”三哥基本要点,开展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为总目标的小组活动。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破冰游戏等方式促进组员间的相互交流,树立积极、正向的伙伴关系;与组员共同制定契约,形成小组规范,使组员逐步认识到遵守规范的重要性。社会工作者通过“自画像”、“生命环”等活动,协助每位组员开展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行为并进行合理评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工作者借助良好的小组互动氛围,通过角色扮演、示范、鼓励等技巧,协助组员学会真实表达,并履行自己的决定和承诺。问题:
1.围绕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总目标,列出本案例中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2.分析小组工作在本案例中发挥的功能。
分析思路: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三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题目。一般而言,考官喜欢考查每个服务对象或者每个服务领域最具特色的方法,如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就曾经考过抗逆力。去年青少年作为压轴的方案设计题出现,考查的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中的职业辅导。而今年考查的是自我探索类服务。所以答案应该锁定在青少年自我探索服务。
第一问小组工作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在实务运用中有所表述,如:通过服务让青少年了解和接纳在成长道路上的困惑,协助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学习环境中,引导他们完成对自我的探索等。(考生也可自我发挥)第二问实质上考查的是小组工作的功能。小组工作的功能在综合能力里亦有所表述。如: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第五题(方案设计题,20分)
某贫困村被政府纳入异地搬迁扶贫规划,村民们被安置到县城的A社区。A社区有多家社区社会组织和多支志愿者队伍,社区党员也比较活跃。然而,搬迁一年后,有些村民依然不适应新的社区生活。一些老年村民表示,原来的老邻居被拆散了,感觉身边没有人可以交流。部分年轻村民到企业上班后,孩子放学回家无人照顾,家长们向社区多次反映,希望解决这个问题。与其他安置社区相比,A社区缺少专门为安置村民组织的社区文化活动。某社区工作服务机构在评估服务需求时,也发现这些村民缺乏城市生活适应能力。要求:
设计一份社区支持网络建设方案,只需列出搬迁村民的服务需求(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规范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服务总目标与介入策略。
分析思路:本题当中居民的四种服务需求,考查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第三节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里面的社区社会工作过程,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第三节目前除了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没有考过以外,其他所有知识点都考过了,而且关于居民参与因素的影响,今年是第二次考到,足见本章的重要性程度。那么考生需要结合案例来分别谈一下这四种需求是什么意思,然后逐一从案例中对应的部分找出这四种需求(论点+论据)。
服务总目标:协助村民适应新的社区生活;改善社区居民的情感诉求、解决实际生活困难;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强城市生活适应力。
介入策略:通过发动居民骨干,自下而上召开居民议事厅会议,群策群力;通过组织志愿者结对子,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建立四点半课堂,解决孩子放学无人看管的问题;组织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建立城市社区适应力小组支持网络等。
第五篇:2013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
2013年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及答案
【案例分析题】
1、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高,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却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乏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困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2、小美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性格孤僻,平时在学校较少与班上同学说话,经常独来独往,放学后也不跟社区里的同龄人玩耍。小美的母亲是从外地农村嫁到城里的“外来媳”,与亲戚邻居交往少。因为身体不好,主要在家接一些手工活贴补家用。小美的父亲是一线操作工人,三班倒,工作十分辛苦,收入较低。父亲对小美比较严厉,父女之间交流很少。因为工作时间关系,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家里有什么事,都是父亲说了算。小美一家也不参加任何社区活动。社会工作者在一次“外来媳”家庭走访中遇到了小美,决定对其开展个案服务。在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只收集了小美对自己的看法,就认定小美的问题来源于自信心不足。问题: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哪些资料?
3、某大型社区内建有餐饮一条街,一些小饭馆开设室外大排档,营业到凌晨,有些顾客大声喧哗,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休息。部分居民向居委会反映,居委会出面与商户沟通,但商户说他们也只能提醒顾客,人家不听也没有办法。有居民给“ll0”、城管部门、工商部门打电话,有关人员出面后,情况略有改善,但几天后又恢复原样。实在无法忍受的居民开始直接找大声喧哗的顾客交涉,经常因言语不和而争吵起来,这段时间接连发生几起居民与顾客打架的事件,社区矛盾日趋突出。社会工作者了解情况后,计划调解介入。问题:
1.结合案例,逐一列出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为系统。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直接介入策略来调解矛盾?
4、大学毕业生小梅因车祸导致瘫痪,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情绪十分低落。社会工作者小张介入后,对小梅进行了情绪疏导,并与她一起分析讨论,决定开办一家网上工艺品商店。一年来,在小张的协作下,网店发展走上了正轨,小梅已掌握了所有业务流程。情绪也恢复正常,在此情况下,小张觉得可以结案了。一天,小张在家访中对小梅说,自己的任务已完成,从明天开始不再来小梅的家。小梅感到十分震惊,情绪又回落到服务前的状态.没有心思处理网店的业务了。问题:
1.分析导致小梅在结案时情绪回到以前状态的原因。
2.结合案例。说明为避免小梅的负面反应,社会工作者小张在结案时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5、某小区是去年由于7个村拆迁安置而形成的近一万人的“农转居”社区,社区内没有幼儿园。离中小学较远,没有大型的超市、农贸市场,也没有社区活动中心。新的居住方式改变了原来村落的人际关系和支持网络.社区内人际互动较少,缺乏活力。中老年人无事可做,无处可去,学龄儿童无处可玩。社区只有几个零散的文艺兴趣小组,一些原村落的文艺骨干不主动参与社区活动。楼道里乱堆乱放杂物,影响了人们
正常行走。大部分社区居民不适应“农转居”后的生活.普遍有一种不满情绪。新建的社区居委会由原居委会改组而成,工作人员缺乏城市社区工作经验。
对此.当地政府引进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过调查后.制订了以协助居民“农转居”生活方式为目标的社区服务计划。
要求:结合本案例,依据“人在情境中”的基本观点,分别从居民、环境、社区居民与环境互动三个层面,设计具体的社区服务方案(只需把各层面的服务目标和内容填入答题卡的相应表格内)。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需求和健康养老需求,没有满足的需求有婚姻家庭需求、社会参与需求和居家安全需求。
2.建立社区支持网络:(1)个人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集中服务对象个人现存的有联系且有支持作用的成员,动员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人物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和联系。(2)志愿者联系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寻找和动员社区内或社区外愿意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
(3)互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会工作者为那些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兴趣的服务对象建立起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之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邻居协助网络。具体做法是: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居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减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第二题:
1.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家庭层面收集以下资料:
(1)小美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小美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父亲、母亲和小美三人;(2)小美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庭收入较低、居住环境较差、母亲的身体不好等;(3)小美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包括小美父母之间、小美与父母之间的角色互动情况:(4)小美的家庭规则,如遇到分歧或冲突时父亲说了算;(5)小美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如父母之间很少沟通,父女之间交流很少等;(6)小美的家庭关系,小美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亲与小美之间关系不够亲密;(7)小美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小美的父亲负责挣钱养家,母亲主要负责照顾家里,小美则以学习为主,家里的事都是父亲一个人说了算。
2.在本案的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还应从小美与环境的互动层面收集以下资料:(1)小美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和社区,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对小美的影响;
(2)小美所生活的环境对小美需要的满足程度,包括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对小美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需要的满足程度;(3)小美对周围的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情况;(4)小美的社会网络环境状况等。第三题:
1.行为系统:居委会、社工、城管、ll0、人大代表、媒体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直接介入策包括:
(1)运用现有资源:对摊贩和打架的居民建立专业关系,动员居委和亲戚邻居给予情感支持,城管进行长效管理,人大代表和媒体进行监督;(2)危机介人:收集资料,对打架的居民和摊贩的问题初步认定,做出危险性判断,帮助解决问题,提供情感支持;(3)小组活动:将他们组成平行沟通小组,换位思考,达成理解;(4)调解服务:对居民与摊贩互动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共同目标,协调资源满足需求:(5)运用影响力。第四题:
1.原因:不管是哪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和协助,服务对象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感受到社会工作者的真诚与关注、尊重、接纳和肯定,这是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专业关系的特质。但由于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终止,意味着服务对象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世界中,也意味着其后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就要停止接触,服务对象不再有社会工作者的陪伴,因此,终止关系可能给他们带来“分离焦虑”等感受,表现为对这种即将到来的结案产生负面反应。
2.处理方法:(1)与服务对象小梅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2)提前让服务对象小梅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小张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小梅的接触,提醒小梅要学会自立,给小梅以心理支持,告诉她在有需要时社会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协助。
(4)社会工作者小张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小梅提供能够对她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小梅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助人关系。(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小梅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五题: